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遼寧導遊詞 >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通用16篇)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通用16篇)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到撫順縣旅遊,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今天的導遊__,很高興能和大家共同徜徉在這明媚的春光裏,但願我的講解和這一路上的美妙景色能夠帶給您無限的驚喜,在旅途中如果您對我們的服務有哪些意見或建議,請隨時與我溝通,我和司機X師傅預祝您旅途愉快!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通用16篇)

山清水秀、美麗富饒的撫順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東部,東靠新賓、清原滿族自治縣,西接撫順市區、瀋陽市,南同本溪為鄰,北與鐵嶺相連,距離瀋陽、撫順車程不超過1小時,202國道和沈通線分別東西貫穿我縣北部和南部,高速公路以及省、縣、鄉各級公路縱向延伸,橫向貫通,內外相接,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且地處瀋陽世博園、高灣極地館、新賓永陵、清原紅河漂等景區之間,並與這些景區形成沈撫旅遊環線,是遼寧中部城市羣的天然後花園。

撫順縣是“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縣。境域總面積2336平方公里,屬暖温帶大陸濕潤性季風氣候,春季温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豔陽氣爽,冬季寒冷積雪,是四季旅遊休閒度假的沃土。縣境內山巒起伏,羣峯疊嶂,有高山129座,其中海撥千米以上達4座。全縣大小河流51條,水庫29座,總庫容量0.83億立方米,方塘210座。連跨章黨、上馬、蘭山三鄉的遼寧省第一大水庫——大夥房水庫也橫卧撫順縣境北部,煙波浩淼,山環水繞,景觀優美,是生態環保旅遊的佳境。全縣森林覆蓋率68%,是省綠化先進單位。水果以三大梨、蘋果、葡萄和櫻桃等為主;靈芝、榆黃蘑等藥食兩用菌和中草藥材藴藏豐富,年可採集量達300萬公斤。大葉芹、蕨菜等山野菜和大理石、白雲巖等礦藏,藴藏量均省內聞名。境內天鵝、鴛鴦、蒼鷹、禿鷲等23種鳥類均為省級二類保護動物。近年來,我縣以農村環境、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為旅遊吸引物,以吃綠、住綠、遊綠、購綠為特色,打造鄉村旅遊品牌,形成了“春看山花爛漫、夏吟綠樹成蔭、秋觀五彩山巒、冬賞林海雪原”的“四看”及“春吃山野菜、夏喝全羊湯、秋燉蛤什蟆、冬吃殺豬菜”的“四吃”特色旅遊產品,目前全縣形成了沈通線和撫金線兩條精品旅遊線路,沿線的中華寺風景區、關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石文大河峪觀光采摘園、白鷺島風景區等旅遊景區點已成為我縣的旅遊亮點。

現在汽車行駛的公路就是撫順縣的景觀路——沈通線公路,它作為撫順縣的旅遊精品景觀帶全長78公里,西起拉古中華寺、東至馬圈子天女山,橫穿撫順市南部地區,線上分佈中華寺、關山湖、三塊石三個重點旅遊景區,以及毛公國防教育基地、石文大河峪觀光采摘園、天女山自然風景區等8大景點和度假山莊,是休閒度假的精品線。沿線“山、水、林、田、路、村”的綜合改造,公路兩旁栽植的白樺、楓樹,開發的綠色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等現代農業項目,均增加了撫順縣的旅遊內涵。沈通線已經成為了一條文明景觀帶,與其周邊景點組成了撫順縣旅遊產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們首先進入的是拉古鄉,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拉古鄉名稱的由來,拉古鄉是以政府駐地拉古村為名。而拉古村則得名於清康熙年間翰林院大學士車剋死後,將骨殖瓶運於此地埋葬,於是在雍正年間便稱“拉骨峪”,後改稱為拉古峪,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拉古村。拉古鄉是一塊如綵帶般的土地,它靠近遼寧省以瀋陽為中心的中部城市羣,距遼寧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瀋陽市40公里,距桃仙機場30公里,距國內重點旅遊城市大連400公里,省二級公路貫通境內南北,兩條國道交叉橫越東西,還有一條鐵路運輸專用線橫跨鄉里,交通優勢特別明顯。拉古鄉域總面積104.2平方公里,耕地38573畝,水田2340畝,旱田36233畝,林地5.4萬畝,森林覆蓋率34.63%。這裏居住着勤勞樸實的人民,總人口16723人,

其中農業人口15324人,非農業人口1399人,除漢族外,還有滿、回、鮮、蒙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各民族人民團結和睦,安居樂業,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種甜蜜的種子,建設美好的家園。這裏有豐富的資源,良好的基礎設施。20__年,縣委、縣政府在拉古鄉成立了冶金鑄造工業園區,是撫順縣五大工業園區之一,截止20__年,園區內已引進包括罕王、新鋼在內的工業項目13個,引進資金7.9億元。隨着沈撫同城化的不斷推進,未來我縣大部分工業企業將集中在拉古工業園區,工業發展潛力巨大。境內以中華寺風景區為代表的旅遊業也蓬勃發展。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2

無論是神祕美麗的海底世界,還是緊張刺激的熱帶叢林,都是令我們無限嚮往的神祕之旅。現在在沈撫交匯處,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輕鬆完成這樣的神祕之旅,將現實生活中難以完成的假日夢想一一實現,這個地方就是……皇家海洋主題樂園。皇家海洋主題樂園項目由馬來西亞建榮集團投資25億元興建,發展成為以人工內陸海洋為題材、生態景觀為核心的景區服務業務,規劃總面積達800畝。五大園區,非凡創意。絢爛海底世界、極地動物展示、熱帶叢林探祕,以及夏威夷沙灘與海浪的熱帶風光為你引爆重重驚喜。度假式園區設計,既可以一站式盡享美食、娛樂、購物,又可以悠閒自在的度過一個快樂的假日。享受皇家海洋主題樂園為您帶來專業的表演和友善的服務,任何年齡的人在這裏都會找到樂趣。

皇家海洋主題樂園《海洋世界》

皇家極地海洋世界於20__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珍擁有各類稀極地動物和海洋生物多達1000餘種3萬多隻(尾)。一看到鮮豔的瓶子就停留下來吸手指的海象“阿達姆”;情比金堅的愛情伴侶企鵝“帕瓦羅蒂”和“維多利亞”;自學成才的海豹“貓王”和“傑克遜”;歡樂海洋表演劇場裏,罕見的海豚、花鯨、白鯨同台表演,還有申報吉尼斯世界記錄的亞洲第一女火箭飛人……

精妙的主題區域:極地動物展示區;鯊魚博士區;海洋科普展區;四大主題海底隧道;熱帶雨林區;互動投喂區(錦鯉,象魚,海豹);大堡礁表演區;海獸區;海豚表演館;精品店;蠻果餐廳等。表演介紹:美人魚表演、大堡礁餵食秀、海豹表演、海豚表演 餵食秀:北極熊餵食、企鵝餵食、食人鯧餵食……

遊覽順序:入口大廳——極地科普區——極地動物區——電鰻特展區 —— 蟹類標本區——鯊魚博士區——鯊魚隧道——天使特展區——史前海底化石展示區 ——淡水魚展示區——亞馬遜隧道熱帶雨林——大堡礁隧道——海獸隧道——加勒比海岸—— 海洋劇場——精品店——出口

四大主題隧道 鯊魚隧道,亞馬遜隧道,大堡礁隧道,海獸隧道

皇家海洋主題樂園《世紀叢林》

世紀叢林(亞洲最大的珍惜爬行動物館)古老神祕的古埃及沙漠區、驚險刺激的侏羅紀區、熱情奔放的原始部落風情區、“世界之最”的珍奇動物區以及亞熱帶雨林區、亞馬遜叢林區,共同組成了風格獨特的“世紀叢林”館。這裏有世界最大的一條鱷魚標本;亞洲唯一的純黃金蟒;中國第一的暴龍骨架隧道;國內首次開闢的與土著人共舞的互動。。。另外,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在一隻蜥蜴面前呆了整整一天,千萬別驚訝,他有可能是生物專家。因為館中的珍稀爬行動物國內少見,許多學術界的人都會過來研究。

表演介紹:土著人表演(噴火、人蛇共舞等)

遊覽路線:

亞熱帶雨林區——古埃及沙漠區——侏羅紀區——亞馬遜叢林區——原始部落風情區——“世界之最”珍奇區

重點推薦:

按照埃及的法老室以1:1的比例修建而成,木乃伊、化石等裝飾元素全部採集於埃及,置身其中讓人很容易產生朦朧的錯覺,彷彿時光倒轉。眾多聞名的神像中,最著名的要數死神阿努比斯神像了。

皇家海洋主題樂園《海獸城堡》

海獸城堡(國內唯一的魔幻情景劇場) 以海洋童話為概念建造的城堡。步入城堡內部台階,那些經過精琢細啄的堡頂、瞭望塔、護城牆以及國旗彷彿帶你重回神祕的西方古堡。城堡四周有悠揚的古典皇家樂曲縈繞其間,傳説中的武林至尊海象卡卡、美人魚公主、白馬王子、俄羅斯小丑、海獸明星他們無憂無慮快樂的生活着。然而有一天,噩夢忽然降臨了這個平和安靜的王國!

皇家極地海洋世界海豚表演 11:30 14:30

皇家極地海洋世界 美人魚表演10:30 12:0014:30

皇家極地海洋世界 餵食秀表演10:15 14:10

夏威夷沙灘衝浪館 章魚舞台 11:10 14:30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3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於遼寧省__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清永陵北依啟運山,南臨蘇子河,對恃煙筒山。

陵內葬有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們的福晉,始建於1598年(明萬曆二十六年)。1634年(後金天聰八年)稱興京陵,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尊為永陵。從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親來永陵祭祖,。永陵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寢建築羣。

清永陵在建築形制、佈局、造型、工藝上都有自己的建築特點和藝術特色。1988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陵寢的東配殿與西配殿、果房與膳房、肇祖碑亭與興祖碑亭、齊班房祝版房與茶膳房滌器房,東下馬碑與西下馬碑皆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排列,均衡佈局,主次分明,彼此呼應。給人以平衡、穩定、莊重、圓滿之感。

永陵最基本的陵寢形制是"前朝後寢",及由前至後縱向排列二方一園的三進院落。所謂二方一園的三進院落是指第一進院落前院是方形,第二進院落方城亦方形,第三進院落寶城是圓形。啟運殿後的寶城寶鼎是奉安帝、後屍骨的地宮寢殿稱"後寢"。或雲清朝統治者迷信,"事死如事生",認為皇帝死後到陰間仍然當皇帝,因此陵寢的方城,就是他們陰間的皇城,享殿就是他們在陰間上朝臨御的宮殿。而寶城內的寶鼎地宮則是他們陰間的寢宮。只所以將方城建成方形,將寶城寶鼎建成圓形是分別象徵地和天,以合"天圓地方"之説。

永陵位於遼寧省__縣永陵鎮,坐落在呼蘭哈達(滿語,漢譯煙筒山)下,蘇克素滸畢拉(滿語,漢譯魚鷹河,今稱蘇子河)北岸。尼雅滿山崗(今稱啟運山)南麓。東距縣城22公里,距永陵鎮2公里。東南距興京故城赫圖阿拉約5公里,西距夏元行宮約3公里。南新公路於陵前通過,交通方便。東南公路在清永陵前840米處通過,沈通高速公路距清永陵南2公里,沈通公路距清永陵東南5公里。西距沈吉鐵路線南雜木站55公里。西距__市103公里,距__市149公里,距瀋陽桃仙機場154公里;南距大連港512公里,距__市129公里;東距__縣城23公里,距吉林__市126公里;東南距世界文化遺產桓仁五女山城95公里,距__市312公里。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4

撫順地處遼寧東部,佔地1萬2千平方公里,擁有230萬人口的撫順,是一座因歷史而影響中國,以資源而聞名世界的現代工業城市,也是歷史文化厚重、人文景觀獨特、自然風光秀麗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它有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啟運之旅、滿族風情之旅、自然生態之旅、紅色之旅已經叫響大江南北,紅河峽谷漂流和皇家極地海洋世界及佛教聖地中華寺等新建旅遊項目也倍受世人關注。

撫順市有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環境。撫順與省會瀋陽毗鄰,12公里的高速公路把兩市緊緊相連,市區距桃仙機場40公里,距營口港200公里,距大連港400公里,且均由高速公路相連,穿越市區的沈吉、沈撫兩條鐵路幹線與全國鐵路相連,客、貨運十分便利快捷。撫順的森林覆蓋率達70%,居全國先進水平,是遼寧省重要的水源地、涵養林和用材基地。撫順東部盛產的人蔘、鹿葺、林蛙、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旅遊商品國內外享有盛譽。

撫順是清王朝的發祥地。撫順處處充滿了神異的色彩,被稱為“啟運之地”(鴻運開啟的地方)的撫順是瑞氣素生的龍興之地,清王朝在這裏奠定了康乾盛世的根基,世界文化遺產、清朝關外三陵之首――永陵,依然佇立在興京城神奇的啟運山下。當年努爾哈赤登基稱汗的後金第一都――赫圖阿拉城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覺爾察城、御路古榆、啟運神樹無不向人昭示着那段神奇的歷史,引起遊人無盡的遐思。

撫順是滿族的發祥地。撫順時時洋溢着濃郁的滿鄉風情,被譽為“中華滿族第一鄉”的新賓縣內,中華滿族風情園中那全國唯一的滿族歷史文化長廊、滿族博物館、滿族老街、滿族農莊,滿族美食不僅讓您親身感受風情萬種的滿族民俗,深刻了解滿族文化和歷史,同時也讓您為一個自強不息的弱小民族在這塊熱土上發展壯大,為推動中國歷史文化寫下精彩篇章的歷史而感慨萬分。

撫順是綠色的天然氧吧。迷人的薩爾滸風景名勝區、清幽的三塊石風景區,怪石林立的猴石風景區等國家級森林公園,遼寧屋脊崗山等幽古清溪,成為日夜忙碌打拼的都市人迴歸自然、澄碧心境的寧靜港灣;長達12多公里,兩岸山勢雄偉、飛瀑高懸的紅河峽谷漂流千?百轉,讓敢於挑戰的勇士感受驚險刺激的同時與自然達到完美結合。風景秀麗、依山傍水的鴿子洞農莊、今日農莊、日月山莊等20多個旅遊農莊,讓您在盡情呼吸綠色、淋浴綠色的同時,還可以吃到綠色食品、買到綠色商品,讓您體味到全身心迴歸綠色的愜意與滿足。投資1.5億美元的皇家極地海洋世界位於高灣境內,距瀋陽世園會南門僅7公里。20__年五月份將隨瀋陽世園會一起正式向遊人開放。

撫順是全國重要的紅色旅遊基地,世界上最著名的士兵――雷鋒從這裏走向世界,國家三代領導人都曾為之題詞的雷鋒紀念館,隨着雷鋒精神的傳播而聞名國內外;曾經關押過日本戰犯、偽滿戰犯、戰犯的撫順戰犯管理所,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再生之地,清王朝始於此地又終於此地的歷史巧合,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和駐足的腳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撫順平頂山慘案遺址紀念館是世界上現存最完整的一處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罪證的現場遺址;世界第一大人工煤礦――西露天礦是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毛爺爺主席曾親臨這裏視察,30裏煤海浩瀚壯觀,氣勢宏偉,堪稱世界奇觀。

撫順還是宗教旅遊的勝地。新賓縣的皇寺、清原縣的青雲寺、撫順縣的中華寺、高灣經濟區的善緣寺、東洲的三慧寺、高爾山觀音閣等均是人們宗教旅遊的理想去處。其中投資2億元人民幣、佔地千餘畝的中華寺規模宏大,氣勢壯觀,明年也將正式對遊人開放。

每年一度的中國(撫順)滿族風情旅遊節不僅吸引海內外滿族人來此尋根探源、歸鄉祭祖,同時也吸引海內外遊人關注撫順,旅遊撫順,來此觀看恢宏的仿清帝祭祖和登基大典表演,更吸引了國內外旅行商來此考察交流,擴大相互間的旅遊合作。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5

清永陵位於__縣永陵鎮西北起連山腳下,是努爾哈赤遠祖,曾祖,祖父父親,伯父,叔父的陵園,可稱的上是清代皇家的祖墳。永陵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前建在盛京的3座祖陵之一,是“盛京三陵”之首。裏面有努爾哈赤祖先的4座陵墓和兩座陪葬墓,是中國清朝皇家陵寢中年代最早、保存較為完好的,既具備中國皇家陵寢的傳統格局,又保持了清朝先世女真族以及滿族文化的本來面貌,是滿族文化特色最濃郁的帝王陵寢建築羣,同清朝其他皇家陵寢有着顯著的區別,具有明清其他皇家陵寢所沒有的文化底藴。永陵滿語稱“恩特和莫蒙安”,是大清皇帝愛新覺羅氏族的祖陵。始建於1598年,清天聰8年(1634年)稱興京陵,順治16年(1659年)尊為永陵。

陵寢佔地約1.8萬平方米分前後三進院落,院內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四部分組成。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完整的封建帝王陵寢。建築羣以“八景”、“八絕”稱奇,既繼承了漢族文化特點又體現了滿族風韻。永陵是著名的清初關外三陵之首(另外二陵是座落在瀋陽的福陵和昭陵)。也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寢建築羣。它具有我國古代建築的優秀傳統和滿族藝術風格,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肇祖孟特穆:清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明洪武十七年襲父職成為“萬户”。1405年接受明朝招撫,官授建州衞指揮使。1433年晉為建州左衞都督,同年遭受叛軍襲擊而遇難,屍骨葬在朝鮮會寧府。他在艱苦環境中投靠明朝以圖生存,為建州左衞後來的崛起做出了貢獻。順治追尊其為肇祖原皇帝。

興祖福滿:承襲父職任建州左衞都督,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祖父。其為後來清朝崛起發揮了重要作用。1648年,被順治帝追尊為興祖直皇帝。景祖覺昌安: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父。任建州左衞都指揮使,率長子禮敦剪除稱霸一時的碩色納、加虎兩個部族,使建州左衞站穩了腳跟,他的後代子孫又使這裏成為龍興聖地。1648年,順治帝追尊他為景祖翼皇帝。顯祖塔克世:景祖覺昌安第四子,清太祖努爾哈赤生父。1574年因協助明軍剿滅建州女真名酋王杲有功,授職建州左衞指揮。1583年,在古勒山之戰中與其父覺昌安同時遇難。1648年,順治帝追尊其為顯祖宣皇帝。

永陵,一方面吸收了中原帝陵中從秦漢到唐宋以來,前設享殿,後為寶頂、玄宮,周以方垣,陵前開神道,均衡對稱的陵寢體制,又繼承吸收了南京明孝陵開創的前有方形院落,後有圓形寶城的建築特色與規制。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6

江南徽州婺源的精髓在篁嶺,這個被稱為中國最美鄉村的地方。因為,篁嶺是婺源的集大成之地,梯田油菜花、古村落古樹、曬秋文化、徽派建築、風俗傳説...這些都是婺源的精華,而篁嶺全都有。

篁嶺,是一個有着600多年曆史的古村,它地處婺源石耳山脈之間,整個古村就坐落在海拔不到五百米朝南的山坡上,是典型的“山居人家”。順着進村步道可輕鬆到村落水口,篁嶺枕山面水,山後來龍,水口成了聚落核心。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排布,屬於典型U字型聚落古村。全村約有128棟古徽州民居,黛瓦白牆,飛檐拱門,沿坡而建,層層疊起,高低錯落。它們“向上生長”,幾近山頂,層次極為分明,村子全部被周邊山體上的樹木所掩蓋。古村的中間,是一條約有千米之長的街道,當地人稱之為“天街”。因為古村時常會被山間的濃霧所籠罩,時隱時現的街道,猶如天上的街市一樣。而半山腰之下,便是村民們祖祖輩輩修建起的山間梯田,彎曲迴繞,密如斑馬條紋。

篁嶺因“曬秋”聞名遐邇,村落“天街”似玉帶將經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鋪林立,前店後坊,一幅流動的縮寫版“清明上河圖”。 周邊千棵古樹環抱、萬畝梯田簇擁,四季花海展示驚豔的“大地藝術”。

婺源是什麼

在婺源,一直流傳着婺女的美麗傳説:堯帝時,天下洪水滔滔,婺源這樣一個山區,也家家户户被水淹沒了。就在很多山民被水包圍、無處逃離的時候,遠方漂來了一個美麗的姑娘,騎在一條巨大的鱅魚的背上,逆水而上,把一個個孤立無援的山裏人拉上魚背,逃出了洪水包圍。後來,水消退了,大鱅魚乾死了,化為婺源境內的大鱅山,那個美麗的女子,也飛上了天,化成了“婺女星”,每到夜晚都向人們眨着眼睛……所以,婺源,乃古星名,古神話中的婺女,能文能武,是智慧的化身。

婺源的文化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徽州仍是他們難以割捨的心靈故園。如今婺源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觀均極豐富,而且不少新建的粉牆黛瓦仍舊是徽味十足,較現在的徽州核心地帶有過之而無不及,令人極為直觀地看出婺源人對於傳統徽州文化的固守。

不過問題來了,婺源不是江西上饒的嗎?怎麼會與江南徽州糾纏不清呢?這可是婺源人的一個結。

婺源從唐宋以來就一直隸屬於徽州,歷時已千餘年。翻開清代的地圖,徽州府位於安徽省南部,包括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府治在歙縣。徽州府的西南一角突出,深深地插入江西省,有記載:“徽州府在省極南,所轄六縣歙為首,休寧祁門婺源角,績溪府北黟西守。”這是用詩歌的形式,對徽州一府六縣的地理位置做了形象的概括。這就是説,徽州府所轄的六縣中,歙縣是首縣,為徽州府治所在,而婺源縣則恰恰處於整個徽州府的西南一“角”。

所以,婺源人説自己是徽州人這點沒錯,不過意思是指古徽州這一府六縣的地方,並不是安徽省這個概念!在婺源著名的回皖運動中,他們強調,婺源從文化、軍事、經濟及民生等各個方面來看,都與徽州融為一體,不可分割。並標語要求:重回徽國 ,甚至有“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隸贛,死不隸贛,生生死死決不隸贛。”還有“頭可斷,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寧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我勒個去,可見民間對於徽州的認同感!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什麼時候?婺源劃歸江西的呢?這要説到民國時期了。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國共兩黨的紛爭,婺源兩度被併入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蔣介石出於所謂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劃歸江西省管轄。這引起了徽州人強烈的不滿,婺源縣紫陽書院以及旅京、旅滬、旅(無)錫、旅休(寧)等處婺源同鄉會疾聲力呼,紛紛請求免於改隸。1946年,在著名人士徽州績溪人胡適的參與下,婺源終於劃回安徽。據説,原先該縣買食江西鹽是2角7分,婺源回皖後,一下子就變成了1角9分,所以老百姓興高采烈,認為還真是回皖好啊!

到了1949年,由於婺源及贛東北等地區由解放軍“二野”解放,以屯溪為中心的徽州地區由“三野”部隊接管。在兩支部隊軍管會分割的體制下,婺源縣於同年 5月再次脱離安徽,婺源又再度被強制劃入江西,隸屬浮樑專區。

呵呵,就這樣一不小心,徽州婺源人變成了熱情的江西老表。

篁嶺的故事

篁嶺的老祖宗是來自中原的曹姓人家。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古代,北方戰亂時往往引發了大量的北人南遷,構成了中國歷史上幾次大移民。篁嶺的曹氏先祖就是在唐末黃巢起義這一歷史背景下,開始南遷的。曹氏一脈相傳是魏武帝曹操的後裔嫡脈,他們先在歙縣停留六代,後輾轉反覆二百餘年才最終在這片幽篁之地——篁嶺駐足。

不僅是篁嶺,整個婺源,甚至整個徽州府都是北人為避戰亂南遷的重要之地。最後也許是這兒的如畫山水、也許是這兒的温潤氣候,顛沛流離幾個世紀的心靈累了,他們停下來、靜下來去欣賞這片桃花源式的美景。這兒也許是最像他們老家的地方。

曹氏傳人曹文侃是篁嶺古村的先祖,創始人。傳説,一日他在篁嶺的山腳下耕田欲返家時,耕牛卻死也不願走,曹文侃遂指耕牛前的一堆柴火説:明早吾歸,此火堆不熄,以示此地宜居,子孫後世生生不息。這個傳説發生在明朝宣德年間,迄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曹文侃生有三子:元吉、元清、元昌,然後子孫繁衍,成為篁嶺的曹氏宗族至今。

在清朝時,篁嶺成為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鏞的故里,曹氏父子倆歷乾隆、嘉慶、道光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大半歷史都在他們父子的影響之下。嘉慶皇帝出巡,曹振鏞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處理政務代君三月,不得了了,宰相行使皇帝的權利,呵呵,民間至今聽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無”的俗諺。

説到篁嶺水口,它可是徽州村落水口文化縮影。所謂“水口”,風水書籍這麼説:“水口者,水既過堂,與龍虎案山內諸水相會合流而出之處也”。形象地説,水口的很多作用與今天的城市廣場、公共綠地空間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在徽州村落整體建築格局中有“門户”和“靈魂”之譽的水口,是村落文明的象徵。篁嶺水口不僅指水源所從出之口,具有出入口功用,相當於村口,更在於對風水的訴求,是村民命運、前程的象徵,也寄託着羣落、宗族美好希望。為了達到自然環境與風水相合模式,需人工造景調整,如溪流架橋“關鎖”作用;輔亭閣、牌坊、水碓以鎮物;培植水口林藉以“藏風聚氣”。篁嶺水口居然存活了近百株百年以上“植物中大熊貓”紅豆杉,這僅靠“殺豬封山”“生子植樹”等傳統習俗約束是不夠的。

“山居人家”篁嶺,共有“三橋六井(塘)九巷與天街”,構造村莊的主體。“三橋”,即步蟾橋、安泰橋和通福橋。六井·塘”,有五色魚塘、方塘、尚源井、忠延井、霞披井和廉井。“九巷”,即大豐巷、擔水巷、添丁巷、廳屋巷、團箕巷、五桂巷、犁尖巷、月光巷和方竹巷。它們在以天街為“主軸”的基礎上縱橫交織,曲折延伸,通達於村莊的每家每户,每個角落。已有百年曆史的天街歷來是古村落原住民商業交往、聚集議事、廟會採風交流場所。

篁嶺的建築有一百多幢,其中“官廳”和“五桂堂”最為有名。

“官廳”,顧名思義是供權貴人物遂行祭拜奠儀的地方。村莊有人在外為官,回故里修建官廳既顯身份又備奠儀之用。這座嘉慶年間官廳雙層構造,頂帶軒棚,氣勢較大,顯示了主人的身份。規避戰火、擇吉而居的古徽先民,明清時期活躍在士界商界,他們“商而兼士,賈而好儒”。深厚的宗族思想與鄉土觀念促使其一有積蓄便攜資奉親歸裏,充分展示儒雅才能,大興土木修園林、建廣廈頤養天年,久之成就了徽派建築體系的輝煌。

“五桂堂”的故事要從一張封條説起。在篁嶺村落的歷史裏,家家户户每逢嫁女,都會在嫁粧上貼上封條,上面書寫“山東祖樵國郡上蔡世家五桂堂”十餘字,再挑到夫家。為何在幾百年的歷史裏,一個南方村落嫁女會寫一個北方早已不存在的地名?其實前面的字不重要,重點在最後三字——“五桂堂”。它是村落的一處宅院之名,但更深遠地講,它是曹氏族人的榮光。記不清過了多少代,篁嶺曹家五世一品,也就是五代都做了一品大員,有感於在功名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曹家取“蟾宮折桂”之意,命名了“五桂堂”。它是整個篁嶺曹氏族人的榮譽,也成了他們身處於大山之地,不廢耕讀、勤於奮進的寫照。從此篁嶺一脈的曹氏,就用一張封條——“山東祖樵國郡上蔡世家五桂堂”為自己的出身還有名望做了名片。

曬秋文化

春秋季節的篁嶺似打翻的顏料桶,漫山遍野大紅、大黃、深綠、淺白。人們將一年勞作成果用竹篩匾晾曬,才有了聞名遐邇、世界獨一無二的“篁嶺曬秋”,成為最美中國符號。

在古時,勞動人民在辛苦耕作之餘,把收穫的糧食農作物如稻穀、玉米、辣椒等,放在太陽下晾曬乾燥,以便可以長時間保存。

然而篁嶺因為是在山坡地上,村民家幾乎沒什麼院子,日常生活中的晾曬,只能借天了。村民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本世紀初,有寫生的畫家來到這個山村,立馬被村民晾曬的場景所折服,這也是“篁嶺曬秋”最早的版本了。發展到現在,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篁嶺曬秋已經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化符號”地方。曬秋,使人真切聽到了大地萬物同太陽之間亙古的呼喚和應答。

山居人家,對曬秋有着深厚的情感,篁嶺曬秋代表了一種社會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嶺也被外界稱為“曬秋人家”。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7

白園坐落在龍門石窟景區東山琵琶峯上,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墓園。白園依山而建,秀麗古雅,園內主要小景點有聽伊亭、樂天堂、詩廊、墓體區、日本書法廊、道詩書屋等10餘處。

當你進入白園大門後,拾級而上,來到山腰處的“聽伊”亭,這裏是白居易晚年與其好友元稹、劉禹錫等下棋、喝酒、論詩的地方。之後就是“樂天堂”,白居易的塑像就在堂內。站在堂前,可以深切回味詩人的原作“門前常流水,牆上多高樹,竹徑繞荷池,縈迴百餘步”的內涵。

瞻仰大詩人的塑像後,沿着右邊的石級可以到達琵琶峯頂,峯頂上就是白居易的墓地。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塊,其中1塊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個字。墓地周圍翠柏環抱,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

園區內的詩廊,立有石碑38塊,由中外名家書寫,行、草、篆、隸等字體齊全,既可以欣賞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領略書法藝術之美。日本書法廊是為中日書法交流而建,大多是當代日本書法名家的作品。

白園是以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墓地為基礎修建的公園。1982年興建,1985年落成並正式開放。坐落於市南12公里的龍門東山琵琶峯上,佔地44畝,分為青谷區、墓體區、詩廊區、管理區四部分。

青谷區叢竹夾道,懸瀑飛灑,樂天堂、聽伊亭、松岡亭等仿唐建築若隱若現。樂天堂內有白居易塑像及其後裔在洛陽的分佈情況。墓體區有半球形墓冢、古碑、自然石卧碑、烏頭門、登道、碑廬及翠柏、牡丹等各色花木,設計獨特,肅穆典雅。卧碑上刻有白氏《醉吟先生傳》,是中國最大的石書。墓區北側是詩廊區,道時書屋、翠樾亭均在該區。

這裏集中展出當代書法家、畫家書丹的白氏詩作,刻石嵌於壁上,還陳列有白氏著作的各種版本及生平事蹟。白園背山面水,景色秀麗,是洛陽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8

我叫,是本船的導遊員,我的左邊是我們的船長,右邊是乘務長。我們在此,對各位遊客,表示熱烈的歡迎!

灕江是全國文明的示範景區,大家如果有什麼困難和要求,可以隨時向我們提出來,我們一定會認真處理。好了,我們的船就要開了,我在此預祝大家一路順風,一切如意。

灕江綠的像一塊巨大的碧玉,靜得像一面鏡子。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這美麗的灕江,去欣賞這美麗的景色。船上不能吸煙,小孩不能到船邊上去。

各位遊客,我們的船順江而下,不久就會看到黃牛巖景觀,這是中國第一批AAAA級景區。黃牛巖在灕江兩岸,磨盤山南,與碧崖隔江相峙,距離桂林約30公里。峽上多奇石,如碧蓮、獅虎、蝙蝠、黃牛羣,因得名。灕江清流至此,急轉90度大彎,水流分為二,拍擊了各州渚,滾滾南去,民謠謂:“九牛對三洲,河水兩連流;五馬攔江過,雙獅滾繡球。”

現在請大家看我左手邊,這就是“大拇指山”,傳説是如來佛祖的大拇指變成的,大家可以在此隨意拍照。我們的船再走一會兒,就到了名不虛傳的“猴子吃仙桃”山了。好了,現在你們都看到前方有一塊巨石了嗎?是不是像一隻小猴子,巨石旁邊還有一塊比較小的石頭,是不是像個桃子呀?這個猴子就是孫悟空,桃子就是王母娘娘的仙桃,所以這座山叫做“猴子吃仙桃山”。

灕江的景色也特別優美。春天,冰雪融化,山泉叮咚,夏天樹木茂盛,秋天瓜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現在我們到了駱駝山,大家看到我的右手邊,遠處的山峯像一排排駱駝,大家可以到船頂上拍照,小孩注意,小心別掉進水裏。

終點站到了,謝謝你們的合作。讓我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一天。灕江隨時歡迎你們,再見!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9

白園坐落在龍門石窟景區東山琵琶峯上,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墓園。白園依山而建,秀麗古雅,園內主要小景點有聽伊亭、樂天堂、詩廊、墓體區、日本書法廊、道詩書屋等10餘處。

當你進入白園大門後,拾級而上,來到山腰處的“聽伊”亭,這裏是白居易晚年與其好友元稹、劉禹錫等下棋、喝酒、論詩的地方。之後就是“樂天堂”,白居易的塑像就在堂內。站在堂前,可以深切回味詩人的原作“門前常流水,牆上多高樹,竹徑繞荷池,縈迴百餘步”的內涵。

瞻仰大詩人的塑像後,沿着右邊的石級可以到達琵琶峯頂,峯頂上就是白居易的墓地。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塊,其中1塊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個字。墓地周圍翠柏環抱,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

園區內的詩廊,立有石碑38塊,由中外名家書寫,行、草、篆、隸等字體齊全,既可以欣賞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領略書法藝術之美。日本書法廊是為中日書法交流而建,大多是當代日本書法名家的作品。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10

浙江柯巖景區座落在紹興城西12公里處的柯山腳下,離紹興柯橋不遠,車到柯橋,老遠就可見到柯巖奇異的石景。柯巖風景區是以採石遺景為特色的。

石文化景區,始於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至清朝,形成了著名“柯巖八景”,為越中勝景。經過現代別具匠心的園林營造,形成石佛景區,鏡水灣景區,越中名士苑和圓善園四大景區,遊程4-6小時,是近年來紹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風景旅遊景區,被授予“浙江省風景名勝區優秀建設景點”和“浙江省遊客喜愛美景樂園”。柯巖石景,堪與吼山相媲美,它被古人稱為“絕勝”之地。

柯巖以雲骨最為奇絕,號稱天下第一石,是隋唐以來採石而成的一大奇觀。從平地上直插雲霄,形體曲折,上寬下窄,猶如一座顛倒過來的寶塔,可稱奇觀。雲骨高30餘米,底圍僅4米。遠觀宛若一柱煙靄,裊裊升空,故又稱"爐柱晴煙"。上有光緒年間所刻"雲骨"兩字,字比人高。頂端古柏蒼翠,虯枝橫斜,據考證樹齡已逾千載。相傳宋代大書記畫家米芾酷愛石,見雲骨而"癲狂",守數日乃去。距雲骨約百餘步為柯巖石佛,為唐代僧人依巖開鑿而成,像為彌勒坐像,是利用一塊高約10餘丈的巖石雕鑿而成的,高10.6米,法相慈祥,雕琢精美,對研究古代雕刻藝術,頗有價值。此外還有蠶花洞、七星巖、蝙蝠洞諸景,均系古代採石所留,石洞幽深,各具姿態。柯巖經過近幾年的大力開發,一批新景點相繼發掘出來。蓮花聽音、七星巖、三聚同源、越女春曉、鏡水飛瀑、越中名士苑,一個個風格各異,妙趣橫生,是紹興新的旅遊勝地。

【圓善園】

唐式風格建築,依山就勢,曲折延伸,山門、合緣壁、鐘樓、財神殿、彌勒殿、佛殿、手印山、羅漢院、龍腰池,氣勢恢弘。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仿唐建築,其中佛殿佔地1000平方米,高25米,獨創重檐結構,屋檐挑出4米(九鋪作),象展翅欲飛的雄鷹,翹首於柯山。園內羅漢院有18尊常人大小的石羅漢,與石文化相匹配,很有觀賞性。

【越中名士苑】

以石雕的形式,展現紹興從古到今的大禹、句踐、王羲之、陸游、徐渭、秋瑾、周恩來、魯迅、竺可楨等名人風采,與四周的奇石峭壁、綠樹青草及名士紀念館交相輝映,具有高藝術品位,是一處具有高度文化內涵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鏡水灣】

集中展示了紹興水鄉風光和鄉土人情,其三聚同源、少兒天地、情人谷、戲台、石竹居、杏花坡、越女池等景觀將會帶您進入一個情趣盎然的世界。

【石佛景點】

三國時期,這裏曾是一處採石場,經歷代能工巧匠的不斷開鑿,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態各異的石宕、石洞和石壁。千百年來,隨着宗教的介入,文人名流的渲染及後人的開發,現已形成天工大佛、爐柱晴煙、七星巖、八卦台、文昌閣、蠶花洞、蓮花聽音等景觀。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11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讚美家鄉婺源的詩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歷史上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這裏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蹟遍佈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築,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 這裏山明水秀,松竹連綿,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於青山綠水之間:或依山,隱現於古樹青林之間;或傍水,倒映於溪池清泉之上;與層層梯田、繚繞雲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兩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滿山的紅楓葉猶如一簇簇火苗爭奇鬥豔。置身於這樣的景色之中,讓你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靈秀,土地之肥沃,物產之豐富,賢俊之廣眾而著稱。

縣境內縱橫密佈、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澗與怪石奇峯、古樹茶亭、廊橋驛道融雄偉豁達與纖巧秀美於一體。著名景點有西北的大鄣山與靈巖洞羣,東北的浙嶺與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遊山,唐宋以來就是遊覽勝地。蘇東坡、黃庭堅、宗澤、岳飛、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讚美的詩文。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因襲唐詩而得名的宋代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裏四周青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石桌石凳,在這裏或品茶弈棋,或瀏覽風光,讓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閒和寧靜。

離縣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鄉掃墓時親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餘年,長勢依然旺盛,古杉之巨,為國內所罕見。

生態環境優美的鴛鴦湖,成羣成對的鴛鴦,如鮮花綻開於湖泊之中,形影不離。

婺源不僅景色優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歷來享有書鄉之譽。這裏人傑地靈,名人輩出,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足見其文風之盛。婺源物產豐富,有遐名中外的茶葉“婺綠”,可謂中國綠茶中之上品;味道鮮美的荷包紅魚,被譽為“人間天物”;石冠羣山的“龍尾硯”(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樹、木、橋、亭、澗、灘、巖洞、飛瀑、舟 渡、古民居為組合的自然景觀,有着世外桃園般的意境,猶如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畫,形成一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遊覽區,給人們一種迴歸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覺。對那些久經都市嘈雜喧鬧的人們和愛好旅遊、美術、攝影的藝術工作者來説,到婺源一遊或收集創作素材,不能説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選擇。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12

這座絳紅色的建築就是鎮海樓,它是廣州文化史蹟引人注目的一顆明珠,被譽為嶺南第一勝景。鎮海樓因其樓高五層而稱其為“五層樓”。此樓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樓”,後又題名為“鎮海樓”,有雄鎮海疆之意。1956年改為廣州博物館。

關於鎮海樓的興建,有一段有趣的傳説。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後。一天,他和鐵冠道人同遊南京鐘山,遊興正濃之時,鐵冠忽然指着東南方對朱元璋説,廣東海面籠罩着青蒼蒼的一股“王氣”,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須立刻在廣州建造一座樓鎮壓住“龍脈”,否則日後必成大明的禍患。朱元璋聽後,遊興頓失,急忙派人到廣東查詢,發現廣州的越秀山上現王者之氣。朱元璋立即下詔,命令鎮守廣州的永嘉候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樓將王氣鎮住。聖旨下來,朱亮祖自然不敢怠慢,於是,在越秀山上興建了這座“樓成塔狀,塔似樓形”的鎮海樓。該樓呈絳紅色,據説亦有辟邪鎮王之意。

鎮海樓是廣州現存最完好、最具氣勢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築,樓高28米,闊31米,共五層。第一、二層用紅砂巖條石砌成,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似樓似塔,紅牆綠瓦,造型古樸獨特。樓前對峙一對高達二米的紅砂巖石獅,為明代雕刻。鎮海樓坐北向南,翹檐飛脊,巍峨挺拔,雄鎮山巔,氣度非凡,獨具特色。清初著名詩人屈大均盛讚鎮海樓山海形勝、瑋麗雄特,雖黃鶴、岳陽不能超過它,實“可以壯三成之觀瞻,而奠五嶺之堂奧”。在清朝時期,鎮海樓一直是廣州最高的建築物。登上樓頂,遠眺珠江水波盪漾,波瀾壯闊,蔚為壯觀;近撫雲山層巒疊翠,羊城錦繡,盡收眼底,氣象萬千。

鎮海樓的西側,是剛介紹過的古城牆,東側是博物館的專題陳列室,西面建有碑廊,陳列着歷代碑刻24塊,是研究歷史文化名城的寶貴資料。在林林總總的碑刻中,值得一提的是“貪泉”碑刻,上面刻有晉代廣州刺史吳隱之的《貪泉詩》,這裏有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東晉時期,廣州由於地處南海之濱,比較富庶,而當地官吏貪污成風。有所謂“經城一過,便得三千兩”之説。廣州北石門,是中原往來廣州必經之地。石門有一泉水,名為貪泉,來廣州上任的官員喝了貪泉水就會變為。東晉元興初期(402—404年),吳隱之為廣州刺吏。他到廣州赴任經石門時,聽了這個貪泉水會改變人原來廉潔之性的傳説,特地酌泉水飲並寫詩一首,雲:“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吳隱之以詩銘志,在廣州為官期間,果然清廉自持,留下一個清官形象。後人因而在貪泉建碑,以警示污吏。此碑原豎於石門,1963年移於此。

在碑廊旁邊,有一批古炮,是明清時期廣州城防大炮,其中四門由佛山所造。當年,林則徐到廣州禁煙,為加強廣州城的防務,命佛山炮工鑄造一批大炮,這些炮便是當年所鑄的。大鐵炮原安放在越秀山炮台,曾在1841年和1856年的第一、第二次戰爭期間廣州人民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武器。戰爭失敗後,這些鐵炮和炮台一同遭遇侵略者的嚴重破壞,炮身兩側的炮耳被打斷,點火的炮眼用鐵釘釘死,使大炮失去了作用,這也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猙獰面目與色厲內荏的本質。

五層樓頂層高懸着一個“鎮海樓”金色巨匾,兩邊有一副木刻的楹聯:

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鬥摩星,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

楹聯是清光緒年以兵部上書銜赴粵籌辦海防的彭玉麟授意其幕僚李棣華所作。聯中的“故侯”即鎮海樓建築者朱亮祖,而今樓存人故,可證歷史滄桑。“目空今古”和“淚灑英雄”則是有感而發。當年彭玉麟因中法戰爭率軍入粵,駐節鎮海樓上。他反對李鴻章議和不成,也只有“淚灑英雄”了。李棣華深知上司胸懷和遭遇,故由詠樓而意境磅礴,是聞名海內外的名聯。轉瞬六百載,鎮海樓下,物換星移,人世全非。只有這絳紅的古樓,經歷無數劫難,多少風霜寒暑,兵荒馬亂,碧瓦朱牆依然如故,它彷彿歷史長者的身份,不知疲倦地向人們訴説着逝去的歲月。

五層樓現在是廣州博物館,陳列着廣州從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共四千餘年的歷史文物。一樓容千載,兩眼通古今。那一片片先人留下的粗糙石器,那一件件斑駁陸離的銅器和古陶瓷,還有發黃的歷史文獻和照片,讓人們瞭解20__多年來廣州城市的發展歷史。

五層樓每年接待中外遊客數十萬人次,1996年月10月和五羊石像一起以“穗石祥樓”之名被評為廣州旅遊十大美景之一。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原有的陳列已不能滿足需求,政府拔專款在樓的東側興建了一座二層的古建築。這座新陳列室小巧玲瓏,古色古香,和五層樓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朋友,我們這天要一齊遊覽半個烏鎮,是烏鎮的一級景區,也是它的精華所在,叫東柵。

誰明白那裏為什麼叫烏鎮呢?大家的猜測都很有道理,因為那裏有很多歷史傳説。剛才有的遊客説這兒古代烏鴉多,有的遊客説那裏的人喜歡吃烏雞白鳳丸。其實呢,你仔細想想,“烏”很顯然就是黑的意思。因為唐代那裏的土地十分的肥沃,而且土地是黑色的,大家看,周圍房子頂上的瓦也是黑色的,所以這地方就取名“烏鎮”了。

烏鎮這個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比較適合拍電視劇,像《似水年華》《天下糧倉》等都是在那裏取景拍攝的。眼前的這一條河,叫做“東市河”,深四米。它不僅僅連之後烏鎮的東柵和西柵,還跟世界第一運河——京杭大運河是直接通着的。

大家看一下河的對面,對面的房子叫做水閣,就是水上的閣樓,這是江南六大水鄉中烏鎮特有的民居建築。你走近點看,那個水閣的下方的石柱和我們平常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對,它是方的,而不是圓的。為什麼呢?因為水裏會有蛇啊,方形的柱子蛇爬不上來,怎樣樣?設計很獨特吧?

再看前面的橋,左右相鄰,名叫逢源雙橋,也叫廊橋。因為橋本身是走廊的形式,橋下方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於一座水城門的作用。這座橋同時還有另一個作用:江南一帶,每逢過節都很熱鬧,個性是到了元宵節,男男女女,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都走出來去看花燈。

古代認為男女授受不親,所以這橋就起到了“男左女右”把人羣分開的作用。

過了橋,對面有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一會兒,小肖會帶大家去看江南百牀館、江南民俗館、歲俗廳、節俗廳、壽俗廳,並請大家品嚐烏鎮的特產三白酒。此刻請大家隨意地遊覽,半小時後再在此處集合。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14

集安市是祖國東北邊陲的一座城市,位於吉林省的最南部,東南與鴨綠江為界,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國隔江相望,邊境線長203.5公里。北部與白山市、通化市、通化縣相鄰。西部與遼寧省的寬甸縣、恆仁縣接壤。距省會長春市393公里。

集安市東西最長80公里,南北最寬75公里,幅員面積3217平方公里。

集安是個多民族的城市,漢族佔總人口的86.4%,朝鮮、滿、回、蒙古、錫伯等9個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13.6%。其中最多的是朝鮮族,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2.2%。

集安原名輯安,亦稱通溝。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此後,這裏一直是人類勞動、生息、繁衍的聚居地,同時也成為高句麗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集安屬燕國遼東郡管轄。漢元封三年(公元前120xx年)隸屬玄菟郡的高句麗縣。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麗第二代琉璃明王廢棄了原都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在集安這個山高水險、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的寶地上建都“國內城”。同時,在距離國內城西北五華里的高山之顛修建了宛如長蛇的尉那巖城(國內城的守備城,即丸都山城)。從此,在長達420xx年間,這裏一直是高句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因此,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清光緒二十八年(1920xx年)始設輯安縣。民國初,隸屬奉天省東邊道。偽滿時期歸通化省管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輯安劃歸遼東省。1954年8月隸屬吉林省通化行政公署,1965年3月更名為集安縣。1988年5月撤銷集安縣,設立集安市(縣級)。

集安屬温帶大陸季風氣候。長白山系老嶺山脈由東北向西南橫貫全市,形成了嶺南嶺北的氣候差異。嶺南屬半大陸半海洋性氣候,是吉林水高温中心和多雨中心;嶺北屬於大陸性氣候,素有“東北小江南”之譽。

集安境內山多嶺大,溝壑縱橫,溪流5000餘條,較大的有兩江(渾江、鴨綠江)、八河(嶺前:通溝河、榆林河、太平河、涼水河、大路河;嶺後:葦沙河、新開河、腰營河),支河339條,其中5000米長以上的32條。全市水源充足。

集安地處長白山麓,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構成了一個種類繁多、數量可觀的立體資源寶庫。豐富的森林資源有鬆、楊、柞、楸等250個樹種。豐富的礦產資源有硼、鉛、鋅、金、大理石等40多種,且儲量豐富。還有豐富的土副特產資源,集安是吉林省著名的人蔘產地,除弛名中外的新開河人蔘外`,還有山參、黨蔘以及鹿茸、熊膽、牛黃等幾十種名貴藥材。

古代燦爛的文化在集安境內留下了蜚聲遐邇的文化古蹟,尤其以高句麗時期的遺蹟最為豐富,多處被列為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諸多的古墓跡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城東北的好大王碑,碑高6.39米,碑文1775字,為“國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大王”銘記勛績;城東洞溝河畔的洞溝古墓羣,規模龐大,古墓星羅棋佈,排列有序,大大小小有近萬座之多。其中有一座格外壯觀,它就是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將軍墳,高12.4米,方塔狀7級,墓底邊長31.58米,以1100餘塊精細加工的花崗巖石條築成,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藝術;通溝河東側面的國內城,曾為高句麗國都。呈長方形,周長2713米。城垣用整齊的長方形石材壘築 ,殘高3米,顯示了古城森嚴的防禦體制;市城西北2.5公里處的丸都山城,狀如長城,至今山上古蹟猶存。這些寶貴的古代文化遺產宛如顆顆珍珠鑲嵌在集安的版圖上,吸引着中外史學工作者有觀光遊人。

由於集安市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所以境內風景優美的自然景觀眾多。這裏有秀麗的鴨綠江自然風光,有雄偉壯觀的電站及庫區風光,有邊境鐵路大橋和長白嶺上景色。

集安是吉林省第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是東北十大旅遊勝地!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15

瑤裏,古名"窯裏",因是景德鎮陶瓷發祥地而得名,遠在唐代中葉,這裏就有生產陶瓷的手工作坊。瑤裏位於舉世聞名的瓷都東北端,地處三大世界文化遺產(黃山、廬山、西遞和宏村)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美稱,是江西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目前規劃面積195平方公里。景區四季氣候宜人,森林茂密,覆蓋率達94%以上。區內有南方紅豆杉、銀杏樹、香榧樹、金錢豹、娃娃魚等國家珍稀動植物180多種。境內最高峯五華山海拔1618.4米,是景德鎮昌江的東河源頭。

瑤裏瑤河流域是景德鎮瓷業的發祥地,景德鎮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嶺土就產於瑤裏附近的高嶺山。在瑤河沿岸的山水之間,既有多處瓷業生產基地――礦坑、窯址和作坊,又有為之服務的交通體系――水運碼頭、古驛道,還有由瓷業及其貿易支撐起來的聚落體系――商業碼頭、集鎮、村落。瑤裏原名窯裏,正由窯而得名。 近代之後,由於地處山區,又遠離任何一條現代交通線――公路、鐵路,瑤裏進一步衰落,她曾經有過的那一段輝煌歷史逐漸被凝固和塵封,被世人所遺忘。但正因為她被遺忘了,她的自然環境和聚落風貌都保存得較為完整,非常具有觀賞性。 奇巖飛瀑,原始森林,江南古祠,明清建築,古窯遺址,革命舊居無不讓你流連忘返。

瑤裏古建築羣:瑤裏村古建築羣規模龐大,至今保存完好的有明清商業街、宗祠、進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獅岡勝覽等。其中以一步嶺建築羣最具代表性,這裏集中了一步嶺牌樓、老屋、大夫第、獅岡勝覽等。 瑤裏歷史上是景德鎮制瓷原料的產地之一,又是皖,浙,贛邊境大米,木柴 ,茶葉,茶油的集散地,還是景德鎮通往浙江,安徽的古道。村中敬義堂是瑤裏新四軍留守處1938年陳毅同志在此組織了著名的新四軍瑤裏改編。在瑤裏峽谷有氣勢磅礴的高際山瀑布。寬30米的瀑布,從60米的峭壁上傾瀉直下。銀紗飄渺,雲霧蒸騰,聲憾山谷。水石相搏,珠玉飛濺,景色萬千。瑤裏還是避暑的佳處。此處所產浮瑤仙芝綠茶為中國十大文化名茶之一,瑤裏崖玉綠茶則為:94北京中國國際飲品及技術博覽會金獎。

介紹現在撫順的導遊詞 篇16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漠河,又稱墨河,據説是因河水黑如墨而得名。漠河位於我國最北端,隸屬於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東臨塔河,西南接內蒙古額爾古 東臨塔河,西南接內蒙古額爾古納左、右兩旗,北至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俄羅斯阿穆爾州、赤塔州隔江相望。由於地理位置獨特,資源豐富,天象奇特,有“金雞冠上之璀燦明珠”的美譽。

到漠河是傍晚,落日的餘輝佔據着這個邊陲小城的建築與人流,使人看上去有種靜諡的感覺。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緊蹬着自行車,行色匆匆。街道兩旁新栽下的樺樹還沒有長成材,有幾處過火林木還完整保存着,為的是讓人們不要忘記那段難忘的經歷。

小城漠河是在1987年那場特大森林火災中毀於一旦的,那時我每晚守着電視看新聞聯播。那時的漠河是神祕的。後來,一位曾參加過那次滅火的朋友告訴我:有位級別很高的礦長路過有火情的林區,吉普車被指揮部就地徵用,礦長和祕書也被編入撲火隊伍。事後才知道該礦長是“三八式”的老幹部,還是省人大代表,但他一點怨言也沒有,他理解“救火如救命”的林區規矩。還有一次,朋友所在的滅火部隊迷路了,偏離了大部隊幾百里路遠。這時來了一架軍用直升飛機,人們手拉手排成一隊“一”字型,飛機就設法指路。如果是需要救援物資,可以手拉手圍成一個“0”型,飛機就會空投乾糧、水壺、軍大衣和簡易帳蓬,以解燃眉之急。後來知道,那次的大火,把漠河燒得只剩下一片瓦礫。

此刻,我站在寬闊平坦的停車場,驀地感覺要對這座新興小城重新評估一番,至少它和我想象中的漠河完全兩樣。透過街道兩旁高大林立的建築,讓人感到這座小城愈來愈新潮了。走近市場,可以聽到嘈嘈雜雜的叫賣聲。店鋪裏、地攤上,商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於商品的森林中。抑揚的吆喝聲和商品本身的魅力,使得遊客流連忘返。

在這裏,你可以看到神色專注的老人在路旁下棋,全然不顧身邊的繁榮景象。窈然清純的姑娘和瀟灑文雅的小夥雙雙對對在你眼前閃過,大概急着去卡拉OK亮亮歌喉,展示一下青春風采……在這裏,你已經看不出南北的差異。南方人吃的、玩的、用的這裏都有,許是小城人拋棄了舊有觀念,恍然間悟出了自身的價值,要讓這方世界鮮活亮麗起來。

當地旅遊局的老劉告訴我,漠河四季如畫,反差鮮明。春天花開遍野,醉人心扉;夏至時節,晚霞與黎明同在,午夜如同白晝,户外可讀書看報;秋天森林盡染,野果山珍遍地,美不勝收,食不勝食;冬天漫長更富有詩意,林海、江河、大地、人家,銀裝素裹,無限神奇。

由於漠河地處北緯52度10分至53度20分,故有“中國北極城”之稱。獨特的地理位置,造成每年冬至前後,晝短夜長,白天只有7個小時左右。而夏至來臨,又變為晝長夜短,甚至出現黎明與晚霞同現天空的極晝現象,因此,漠河又被稱為“不夜城”。現在,夏至被定為漠河縣的“北極光節”,每年夏至前後,都有成千上萬的海內外遊客歡聚在北極村,觀賞北極光,等待白晝出現。

漠河雖小,知名度卻很高,尤其是國際上的知名度。這是因為去年冬天,正逢本世紀最後一次日全食和3020xx年走一回的海爾波普慧星的世紀幽會,同出現在漠河上空,吸引了國內外不少的天文愛好者,中央電視台還做了衞星實況轉播,讓全世界認識了漠河。

標籤: 導遊詞 撫順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liaoning/zkwxv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