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遼寧導遊詞 >

遼寧導遊詞範文精選

遼寧導遊詞範文精選

遼寧去過嗎?風景宜人,不妨看看小編準備的一些導遊詞範文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遼寧導遊詞範文精選

遼寧錦州古塔公園導遊詞

該園以千年遼塔為中心制高點,以大廣濟寺古建築羣為借景,建設中堅持體現錦州古城歷史文脈和現代園林風光理念相結合的特點,使之成為富有遼西區域文化和風土人情的體閒場所

該完以植物造園為主,建築造園為輔,地勢高下間,環境曲徑通幽,全園共分六個主要功能區。其中:

(2)老年活動區。該區以符合老年人活動遊憩物景觀要素候後座面積為740平方米的茶室,內置 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欣賞與遊藝項目,為老年人制造紅紅火火的夕陽生活。

(3)觀賞植物區。該區除栽置百種以上大量珍貴樹木格式化卉與地方植被外,還修建一座面積為750平方米的觀賞温室和一組面積為165平方米的暖廊。

(4)安靜休息區。該區以雅俗賞的建園特色為遊人開闢一處散步休息的好地方。除蜿蜒的甬路與美麗的花壇外,特建面積為125平方米的休息廊一組,為廣大遊人準備了一處休息納涼的美麗憩息地。

(5)兒童活動區。該區以浪漫的建園手法設計建築一組橡塑地板磚,兒童卡通牆和一座金木水火土五行廣場,同時設置五組兒童遊樂器械,足可稱為一處少年兒童嬉戲與開發兒童智力的好地方。

(6)石林觀賞區。該區以遼西地域的特產木化石為主要原料,用多種造型手法,堆栽成一處“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石林風景點,可讓遊人在古樸典雅中得到撲朔迷離的享受。

總之,該園存千年文化積澱,挾遼瀋決戰雄風;塞北風光,江南秀色融為一體,隋寺遼塔,碧瓦雲牆相匯相映;實為遼西地區的一座飽含文化品位和遊覽功能的人文景觀。

古塔歷史文化公園的園林設計風格繼承了中國傳統造園的精華,運用了現代風景園林的設計手法,借鑑了歐美園林的成功經驗,充分表達了時代特點和遼西地方特色。

千年古塔與現代園林合為一處,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融為一體,以其特有的園林風格而成為錦州以至遼寧省的又一個旅遊名勝,特別是其中的木化石林,非常獨特。

木化石林坐落在該公園北部,佔地4000多平方米,由200多株木化石聳立形成木化石林景觀。它是繼深圳木化石林後世界上第二座遷地保存的木化石林。這些木化石產於義縣及遼西地區,形成於1.5億年前。當時由於地殼運動或火山爆發,古代森林瞬間被泥沙或火山熔巖所掩埋,在漫長的歲月中,樹木中的有機質逐漸為二氧化硅所取代,所以木化石又稱硅化木,是石化了的樹幹化石。由於這一過程需要極特殊的自然環境和地殼運動,所以木化石林景觀在世界上極為珍貴和罕見。

大廣濟寺及錦州遼塔

錦州遼塔座落在大廣濟寺前。據明嘉靖碑文(宣大巡撫文貴撰)載:金代的中靖大夫高璉曾寫過《塔記》説,塔建於遼道宗清寧三年(1520xx年),是為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而建。塔是磚實心密檐式,現高57米。塔身八面,每面雕有一佛脅侍,三個寶蓋和兩位飛天。飛天翱翔於上,大佛端坐龕中,脅待肅立龕旁。塔檐共十三層,每層各角原來都有楠木挑樑,上託檐角,下綴銅鈴,現多已脱落,僅西北角還剩11根。塔頂早在永樂年間被明軍用炮打落。塔上磚雕的樑、柱、斗拱和花飾等也多半脱落。塔座在1933年曾用青磚維修。古塔體量宏偉,是遼西最高的古代建築,是京沈途中唯一能從列車上望到的遼代高塔,被認為是錦州古城的標誌。具有歷史和藝術價值,是省級文物。

遼寧錦州北寧青巖寺導遊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

請允許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錦州中旅的導遊員,我叫***,非常高興認識大家。那麼這次為期一天的旅遊就有我陪您度過,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更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在一天的旅行中當您有什麼困難和要求請及時與我聯繫,我將竭誠為您服務。

我們途中大概需要二個小時的時間,途經凌海市、石山鎮、北寧市閭陽鎮最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青巖寺。青巖寺所地,北寧市長興店鎮,文化進步經濟繁榮,物產豐富,交通便利。這裏是東北葡萄生產第一鎮。農民的水果儲藏業也十分發達。青巖寺已敞開胸懷,真誠地歡迎天下朋友來這裏沐浴吉祥和幸福。

據記載:青巖寺始於北魏。歷代多有開發重建,尤其在明萬曆年間重修為盛。現經當地政府近十年的修復、建設,使古寺更興,青巖更麗。如今,青巖寺已經成為聞名遐邇的旅遊風景區。同時,又是省批准的宗教活動點。

整個青巖寺分為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四個院。整個寺院以上院石洞中供奉的佛像為主,因其型呈歪脖之態,故俗稱“歪脖老母”。據説觀世音佛像造型居多,唯歪脖之態,舉世罕見,為遊人稱道、敬仰。又因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著稱,善良的人們賦予其許多優美的傳説,而且,這些傳説都與周圍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溶為一體。

首選映入眼簾的是青巖寺的山門,山門是由北京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形象是糅合中國古代牌坊與塔的造型,正面是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青巖寺”三個字,經過一段路我們可以看見山門的舊址,也是由趙樸初老先生題詞的。

在石路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兩樹的蒼枝綠葉在空中錯錯相交。遠遠望去,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摟腰搭肩共述衷腸。因此,人們稱之為“鬆人戀”。相傳,在很早年間,山下有一對青年男女,男的叫小松,女的叫小青,他們從小青梅竹馬,長大情投意合,彼此都產生了愛慕之情。一對戀人面對青山、綠水、訂下了百年之好。然而,天有不測之風雲,好事多磨早就對小青垂涎三尺的王財主趁虛而入。他又是用勢力威脅,又是用財富引入引誘,非要娶小青做妾不可。在他的威逼、引誘下,小青的父親竟答應把小青嫁給老財主。小青姑娘哭得死去活來。趁着月色,逃出家門,悄悄地找到小松,兩人抱頭痛哭,覺得無路走。他們面對腳下的萬丈深淵,雙雙對天長歎,然後把一橫,手挽手向萬丈深淵跳去。跳下後,他們覺得身邊呼呼的風響,而身子卻騰空而起,不但沒有墜落,反面隨風飄向上院的石洞中。睜眼一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手端着一碗水站在他們的面前,笑吟吟地説:“年輕人,風浪已過,回家成親去吧!切記,萬事不可輕生,只要心中有佛就可逢凶化吉。” 這對年輕人大吃一驚,知道遇見了活菩薩,連忙回家,各自把這一奇遇對家人講了。而家人告訴他們昨夜裏那個欲強娶小青為妾的老財主已墜崖而死。為紀念這個奇遇,小青和小松結婚的當天,就在通往下院的路上種了一對青松。人們都把這對青松看作平等、友好、善良戀情的象徵,盡力地保護它們的生存。

過了戀人鬆我們就到了青巖寺的下院,下院是大雄寶殿和韋馱殿。大雄寶殿內供奉了三尊菩薩,中間一尊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左邊是地藏五菩薩,保壽保平安的,右邊是觀世音菩薩。對面就是護法韋馱殿和四大天王,它們是保護佛祖的。

·星海公園導遊詞 ·瀋陽故宮導遊詞 ·怎樣説好迎接詞 ·雷鋒紀念館導遊詞

出了下院登上石階,整個青巖寺共有1088個石階。繼續向前走就是藥師殿,藥師殿中供奉三尊菩薩,中間的是藥師傅,左邊是日光菩薩,右邊是月光菩薩,他們三尊合稱“東方三聖”。他們的意思 是日月東昇,它們放射地光芒照射着眾生,使人們得到快樂和健康。過了藥師殿向前走,就到了中院。中院有進香殿,裏面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下身。進香殿也是為了一些老弱病殘的人修建的,他們上不了上院老母洞中,就在這裏為老母進香,而老母洞正與進香殿垂直相望,我們上香時彷彿老母正在望着我們一樣。

過了進香殿,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關口,由小篆體書寫的三個字“抱曲關”。過了抱曲關,就是九道彎,又稱九曲雲階。

九道彎穿雲破霧,懸架山崖,時而順峯盤旋而上,時而沿坡迂迴通幽,真是九曲婉轉,妙趣橫生。

九道彎是通往上院的必經之路,其山勢複雜,路線難選。據説,為打通來往上院的山路,寺院主持僧人請遍能工巧匠,沿峯嶺查看,都沒能設計出最理想的路線。正當眾人面對險峯峻嶺為難時,忽然有一紅衣少女盈盈走來,面對眾人微微一笑,轉身向上院走去。身後留下一條長長的綵帶。只見這條綵帶時而穿峯越嶺,時而通幽饒谷,飄飄灑灑直通上院。

面對這條奇異的綵帶,眾工匠眼睛一亮:啊!這正是神仙所賜的絕妙通道線路。於是大家一起動手沿着綵帶飄過的路線設計,修建了這條著名的“九曲雲階”。過了九道彎就到了我們費了千辛萬苦要拜見的歪脖老母,供奉老母的山洞,稱為老母洞。因老母洞背靠青巖,所以得名“青巖寺”。

青巖寺的最高峯就是文殊院,裏面供奉的就是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為孩子、為家人、為朋友求學的不妨去拜拜。

青巖寺寺院的景觀到此結束了,但它的自然風光依然讓我們回味無窮,在後山有茂密的森林,有盛開的山花,景色飴人。在我們拜過老母有閒暇時間的時候,不妨可以去感受一下閭山的情趣。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錦州市區,為期一天的旅行到這就要結束了,再次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也再次歡迎您到我們中旅來做客,我們將以更完善的條件為您服務。再見!

遼寧本溪水洞導遊詞

本溪水洞原始"九曲銀河洞"。是一個大型地下暗河巖溶洞穴,總長5km。現已開發的旅遊洞道長為2438.4m,面積45000平方米,體積390000立方米,洞體規模宏大,各種巖溶景觀千姿百態,有七宮、三峽、二門、九曲百餘景。地下暗河平穩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長的水上游覽洞穴之一。1994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遊覽本溪水洞不僅可以飽覽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夢幻般的美景,同時您還可以獲得許多有關洞穴科學方面的知識。

巖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詞來源於南聯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為那裏的地貌景觀奇特,在石灰巖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學家的關注。此後,凡是美好現象都稱其為"喀斯特"。研究這一對象的科學就叫"喀斯特學及洞穴學。

巖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巖石特別是碳酸鹽巖類的石灰巖和白雲巖巖層當中,由於水的長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純淨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當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巖時,在石灰巖的裂隙中流動就會發生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於水,故而被水帶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蝕成洞穴。

世界上最長的巖溶洞穴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羣(獁猛洞羣Mamofh Cave System),該洞從1820xx年始勘測,歷經180年才查清其長度為550Km。

我國最長的巖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騰龍洞,長度為39.5Km。

由於巖溶洞穴景觀奇特,在世界範圍內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旅遊資源,在我國已有200多個巖溶洞穴開發建設成為遊覽洞穴,供遊人參觀遊覽。其中,浙江的瑤琳洞、河南的雞冠洞、廣東的蟠龍洞、四川的芙蓉洞、貴州的織金洞、廣西的冠巖、北京的石花洞和遼寧的本溪水洞......他們在開發建設過程當中,在不同階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學研究,提高了旅遊洞穴的科學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遊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遊洞穴。今天參觀遊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遊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終年流淌不竭,每晝夜流量可達五千萬立方米。這些水是從哪來的呢?通過示蹤試驗以及同位素水文學的研究,現已證實其水的來源有三部分:一是源於湯河水的直接補給;二是來源於湯河河牀覆蓋層下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巖溶水補給;三是來源於水洞西岸分佈的寒武系、奧陶系灰巖含水層的巖溶水補給。這三部分的水匯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後,分別從銀波洞(東支洞)蟠龍洞(西支洞─潛流洞)排泄於太子河。

九曲銀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從洞到源頭長度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達7m,水温保持在7-12℃,據水質簡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證實其水質為優質飲用水。

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曾於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説他所見過的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礫石沉積物,怎麼水洞暗河卻不見砂和礫石的蹤影。只有一種灰色的粉砂質粘土沉積呢!他認為暗河河牀沒有礫石沉積物,這是本溪水洞的奧祕之一。使他從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特別的關注,後經研究結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沒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湯河水的補給為"集中流入"式,則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存在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會有砂、礫石沉積的堆積了。因為下游段僅有粉砂質粘土沉積物的事實,説明湯河補給區內的河牀和岸邊,都不會有被沖積層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為一條巖溶地下河道來説,水洞的發育受到石灰巖含水層中的火成巖──脈巖的干擾與阻隔,好似一堵脈巖高牆築成的篩子一般,不準砂、礫石通過。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極緩,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礫石搬運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續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從源頭洞到湯河入滲點這段長約3Km的尚待開發的暗洞。

各位朋友!當您乘着遊船向一個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進發時,您會被神話般的奇異景色所陶醉。

現在我向朋友們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個奧祕。這還是前面所提到過的那位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時提出的問題。"水洞洞口的規模為什麼這麼大?這也是他在國內外所見到的地下暗河巖溶洞穴所不同之處。一般來講,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較大,出水口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這當然是個迷了。

經過1996年對本溪水洞的科學研究,這一問題也得到了圓滿地解釋。原來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並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於太子河的側向侵蝕作用將水洞"側蝕掉"其間的一段,這一般長度大約800m。因為太子河屬於古老的上層遺留河,平面形態呈蛇曲狀,所以它的侵蝕作用的能力特別強,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攔腰"吃掉"800m。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約800m遠處的燕丹亭下,有一個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沒,這個水下洞穴原本應與水洞相連,由於太子河的側蝕作用吃掉了這一段,使水洞成為斷頭洞,因此水洞洞口並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間一部分,所以洞口就顯得非常大,高達5.75m。

關於水洞暗河不見較大入水洞口的解釋,根據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補給是以地表水湯河為主,屬於"側向輸入"類型暗河。但我國南方的側向輸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層的點狀灌入式補給。因而有極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就是有較大的入水洞口。而本溪水洞暗河雖獲湯河補給,但並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滲式,因而沒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也就沒有較大的入水洞口了。本溪水洞的這一特異現象,為"地下河洞穴發育的系統演化"理論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滲式的側向輸入類型"。

巖溶洞穴的形成,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的潛水洞階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階段和晚期的完全脱離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稱化石洞)階段。

本溪水洞正處於中期階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發育階段。而洞中西側的旱洞已進入晚期的化石洞階段,而洞口東側的銀波洞則仍處於早期的充水洞發育階段。

水洞發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萬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湯河水的入滲水流在進入"湯河──太子河間地段呈條帶分佈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之後,由於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較厚的石炭──二疊系砂頁巖層,是不透水層,受其影響而使巖溶水集中運動。在裂隙潛流條件下的巖滲作用應以溶蝕為主。此時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續到距今約3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雛形。水洞歷經了全充水之後,不斷擴大洞道,特別是太子河的不斷下切和排泄基礎面的不斷降低,加上古氣候的影響,在距今約20-30萬年時,水洞進入了半充水狀態的"地下水位洞穴"階段,形成了暗河。當地下河洞道完全地或季節性地脱離全充水狀態之後,在地層平緩、巖性軟弱、機構破碎強烈的地段就產生了崩塌作用,從而使洞體的空間迅速增大,其洞頂的高度可達32m,是含水層地下水位從未達到過的高度。

另外,在距今約20-25萬年左右時,地表水不斷地向地下滲透的水流也開始在洞頂、洞壁活動,從而產生了最古老的以鐘乳石為主的次生化系沉積物。

在距今大約12-14萬年之間,長期排水的主洞口脱離了水流而成為幹洞口。今日的旱洞發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間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質粘土沖積層,並堵塞了洞穴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於太子河水位持續下降的驅動,使水洞東側的銀波洞成為新的排泄口,西側的旱洞成為幹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來,洞口西側的旱洞形成地下潛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蝕岸邊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萬年來,水洞次生化學沉積作用在洞穴入滲相對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許多石鐘乳、鈣板和壁流石類的沉積物。

水洞的年齡

關於水洞的形成年代有過多種説法或推測:

其一,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億年;

其二,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千萬年;

其三,水洞形成年代約數百萬年;

其四,水洞形成年代約億萬年等等不同的推測。

其實水洞的形成年代並沒有那麼久遠,據1996年本溪水洞洞穴科研成果已經準確地告訴我們,水洞開始發育於距今40-50萬年前的第四紀中更新世的早中期,經過裂隙充水和洞道擴大,形成了水洞的雛形。

在距今20-25萬年的中更新世的晚期,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地下暗河。

當您遊覽了水洞之後,一定很想知道水洞是怎麼形成的,現在簡要地向您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成因:

水洞的成因,根據1996年最新的權威性的研究成果得知它有三個基本有利條件:一是水洞發育在奧陶系下統馬家溝組石灰巖當中,該石灰巖層是可溶性巖層,它呈條帶狀分佈在太子河和湯河的河間地帶。二是這裏的斷層、常理裂隙特別發育見有東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東向四組斷裂構造。其中東西向的F1斷層幾乎與水洞的延展方向一致。斷裂構造破壞了巖石的完整性,同時也是地下水在其中運移的通道。三是在石灰巖裂隙中流動的水,是由湯河水補給的,它具有很強的溶蝕能力。

由於上述條件並存於水洞地區,湯河水在石灰巖層裏流動,經過幾十萬年的溶蝕、崩塌作用,最終形成了本溪水洞──大型地下暗河型巖溶洞穴。

次生化學沉積

當洞穴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而上升,全部或部分脱離了地下水位後,它就接受地表滲流水的作用。其滲流水在石灰巖的裂隙運移的過程中發生了碳酸化反應。石灰巖的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含有二氧化碳的水與碳酸鈣反應結果,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於水,它便隨滲流水繼續往下滲透。這樣裂隙不斷被溶蝕而加大。如果這種含有碳酸氫鈣的水(又稱巖溶水)從洞穴的洞頂或側壁上的裂隙滲出時,由於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使其部分水份蒸發,結果重新在洞頂或側壁形成碳酸鈣結晶,這即是次生化學沉積物。

從洞頂向下生長的,呈鍾乳狀或圓錐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鐘乳"在地面從下往上長的呈筍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筍。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接起來的稱為石柱。在側壁上形成的形狀如幃幕一樣的稱為石幔。

水洞洞穴的次生化學沉積物類型較為簡單。但在某種意義上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別具一格的特色。

在洞頂、洞壁和河岸兩側平台上所形成的各種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旗、石盾、流石壩、鈣板和石花等等。

它們有的是由重力水沉積,形成的滴石類和流石類,也有的是由非重力水沉積而成的。

1、鵝管:這是石鐘乳的最初形態,屬滴石類,在國外稱麥桿狀鐘乳石,它的直徑與水滴一樣大小。

2、石盾:這是因為它呈園盤狀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種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筍: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筍狀而得名。

4、石柱:是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接起來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這是一根歪斜的石筍。這根石筍原本是直立在岸邊土層台地上的,因地下河水沖刷土層使台地坍塌,石筍也就傾斜了。據測定,這根石筍高3.5m,生長年齡在距今7.97萬年至2.79萬年之間,經歷了5.18萬年,其生長速度為每4年長6.76cm。

6、鐘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豎立在岸邊土層台地上,後因地下河水把土層沖走,使石柱懸掛在洞頂而成。

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幔狀沉積物而得名。

8、石瀑布:是連續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狀的沉積物而得名。

9、懸石盤:底盤呈水平狀蓋板,中心有後生的鵝管,邊緣有裙狀流石或石鐘乳。它們原來是小型石柱,立在岸邊土層台地上,其底盤蓋立枱面土層上。後因地下河水將其基座上土層沖刷掉,使帶有底盤的小石柱懸空而得此名。

10、北極宮:是洞中最大的一個呈廳堂狀的洞道,高32m,寬50m,面積為3768.75平方米。如此宏偉的洞道主要是由於洞頂的巖層塊狀崩塌,使洞體空間增大所致。

11、"崑崙映雪"又名"大雪山":是水洞中最大型的列隊式堆狀石筍,它的形成主要受脈巖的影響。

地殼深處的巖漿由於侵入到馬家溝組石灰巖層中的裂隙裏邊,形成隔水層,對水洞的發育會起阻礙作用,並對洞道延伸的位置也有控制作用。

洞頂呈暗褐色的條帶就是脈巖,它沿東西向分佈,因脈巖不透水,地下河受阻。要穿過脈巖就得花費更大的能量,這樣對脈巖周圍的巖石就有更大的破壞,產生塊狀崩塌,使崩塌下來的巖塊沿東西向呈列隊式展布。後來由於包氣帶水流沿灰巖與脈巖的邊界集中滲入,在其巖塊上形成鈣板,故沿分界線形成列隊式的大石筍。

12、玉象戲水、太白神筆、天生橋......

水洞最古老的鐘乳石是玉皇宮右岸距水面約18m的高台上小石筍的年齡最老,才十四萬五千歲,還不到"萬萬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liaoning/98ro9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