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伏羲廟的導遊詞十篇

伏羲廟的導遊詞十篇

伏羲廟的導遊詞 篇1

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重修,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羣。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伏羲廟的導遊詞十篇

伏羲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

整個建築羣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而朝房、碑廊沿橫軸線對稱分佈,規整劃一,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建築藝術風格。由於伏羲是古史傳説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築羣呈宮殿式建築模式,為全國規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築羣。

先天殿又稱正殿、大殿,在中院後部正中,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巍然屹立於院子正北高1.7米的磚築月台上。其高大雄偉的殿內,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藻井頂棚正中繪太極河洛八卦圖,四周等分為六十四格,內刻繪六十四卦圖。先天殿後面為太極殿,又稱退殿、寢殿、寢宮,依“前宮後寢”慣例而建,原供伏羲,後祀神農,建築規模略小於先天殿。

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挺拔蒼翠,濃廕庇日。伏羲廟大門內側東西牆角原有古槐兩株,相對而立。現存東邊1株,樹幹中空,經鑑定為唐代聽植。

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誕辰日,周邊羣眾扶老攜幼,紛紛前來伏羲廟朝拜祭祀“人祖爺”。一時,寶燭輝煌,香煙繚繞,鐘鼓鳴天,善男信女異常虔誠,廟內充滿着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

伏羲廟的導遊詞 篇2

在我媽媽的家鄉天水市有一座古老的廟宇,位於天水市西關伏羲路,它就是伏羲廟。

天水伏羲廟,又名吳昊宮,俗稱人宗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

在中院後部中央,是伏羲廟的主要建築,這裏供奉着伏羲的神像,他身披樹葉,手捧八卦,大殿前沿起根彩繪柱子上也繪上了八卦圖案。

我們頂着烈日來到伏羲廟前,看見一大羣人坐在樹蔭下津津有味地看戲。在高高的戲台上,有人在投入地大聲演唱。可是,我一句也聽不懂。爺爺告訴我他們在“吼”秦腔。走進廟門,映入眼簾的'是兩排高大的蒼柏。繞過蒼柏,我們來到了伏羲正殿。伏羲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伏羲是人面蛇身,龍的傳人由他而來。在殿的中央,伏羲身穿草衣,手持太極圖,兩眼望着前方,挺身端坐。我懷着崇敬的心情,拜了三拜。在伏羲正殿的四壁上畫滿了壁畫,記述了當時的生活情況。穿過正殿,我們來到了太極殿。在這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龍和鳳的兩塊木雕。據説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是國家一級文物。

太極殿的後面是一個伏羲廟的博物館,博物館裏有三個巨大的根雕,其中一根象巨龍,爸爸給我們拍照留念。由於時間原因,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伏羲廟。

通過這次遊覽,我知道了我們為什麼叫龍的傳人,因為我們是伏羲傳人。

伏羲廟的導遊詞 篇3

《伏羲廟導遊詞精選》。要説起龍的來歷呢,不得不提到就是三皇五帝了,三皇是指伏羲、神農、黃帝;伏羲為三皇之首,所以也被稱為“太昊”。史書記載,伏羲之母華胥氏在雷澤踩了巨人的腳印,於是懷孕生下了伏羲,聽起來很可笑,但是古代人真的很相信這些都哦!伏羲“人首蛇身,有聖德”蛇身即龍身。民間傳説啊,伏羲和女網都是人首蛇身,結成夫妻,繁衍後代。於是有了我們這羣黃皮膚黑頭髮的龍的傳人。所以説呢,伏羲氏我們民族的始祖。説對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就是伏羲廟,我們,就當是尋根祭祖來了。

伏羲廟,原來被叫做“太昊宮”,俗稱“人宗廟”,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創建於元至正七年,也就是公元1347年,現在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廟宇坐北朝南,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等10座古建築,以及朝房、碑廊、展覽廳等6座新建築,現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廟宇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主軸線,主體建築前後排列在主軸線上,佈局相當嚴謹規則

大門前的.這座“開天明道”牌坊,是明嘉靖二年,也就是公元1523年建造的。當初匾額上本來是“太昊宮”三個字,後來遺失了。到了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西寧道楊應琚進京覲見後返回路過天水,天水知州李鋐請他書寫“開天明道”匾額,補了空缺,這塊牌坊檐樓三架廡殿頂,依舊保持着明代的風格。牌坊下各立一石,刻有銘文,告誡過往行人:騎馬者下馬,乘轎者下轎,以表示對伏羲的尊敬。一會路過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虔誠哦。

大門又稱門坊,現在有5間,上面“與天地準”的匾額,是明代甘肅著名學者胡纘宗的手筆。門柱上還有副對聯,現在呢,保密,一會啊,要考考大家誰理解的最好。

重頭戲來了。伏羲廟的主體在中院。中院是一個典型的四合院,主體建築就是莊嚴雄偉的先天殿了。先天殿又稱正殿、大殿,通高26、7米,縱深13、5米,面寬7間,通長26、7米。這裏可是供奉伏羲的地方哦。先天殿裏的伏羲泥塑彩繪像,濃眉長鬍子,樹葉為衣,手託八卦,赤膊躍足,儼然原始部族首領的形象,可是他的神情聰慧凝重,目光如炬,靈氣逼人,又名副其實的“開天明道”“人文始祖”的化身。這個塑像是全國最大也是最精彩的。大殿雄踞在寬闊的露台之上,莊嚴雄偉,重檐歇山大頂,龍吻屋脊。上有雕花天公寶剎,顯得高貴典雅,氣度非凡。雖幾經重修,卻依舊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大殿頂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配合裝飾,井口天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圖,正中的藻井繪畫着河圖和伏羲先天八卦圖,即是裝飾,又頌揚了伏羲的業績。大殿裏面,右邊有個渾身有鱗,長着翅膀的龍馬,是古代傳説中的吉祥物。它本是龍,但有個馬達形狀,從黃河中走來,鱗片下藏着圖,就是藻井上畫着的河圖,也就是八卦。左邊呢,還有一對疊在一起的磨盤,上面刻畫着河圖洛書。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在伏羲時代,天降洪水,人類大部分都被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媧(看,另一個版本吧)倖免遇難。為了使人類得以繁衍,他們決定結為夫婦。但這樣做不和倫常,兩人很為難。最後兩個人各自上了崑崙山的南北兩山,揹着各自所帶動磨盤,一起從山頂往下滾。他們發誓:如果兩石結合,就表示上天同意他們結為連理。結果大家猜怎麼着?天隨人願啊。磨盤滾到山腳居然合二為一。於是二人成婚,繁衍了我們的民族。那個磨盤啊,人們都説,已成婚的人摸了,夫妻會永遠和睦。大家可要抓緊機會啦。

還有很多很多的景點,等我們到了再一一介紹。忘了還有一個重要的景點,就是廟裏的古樹了。相傳院裏原有64株古柏,是按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種成的。但遺憾的是現在只剩下37棵了。這些古柏蒼勁挺拔,被喻為國內罕見的古木珍品。一會啊,大家就會大飽眼福了。

總之呢,伏羲廟濃濃的人文氣息,是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伏羲廟的導遊詞 篇4

天水伏羲廟是明代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建築羣,是為紀念古代“人”傅而建。1963年,人民政府宣佈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瓜台山古建築被徹底破壞;但由於天水市文化部門及時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天水市伏羲廟的主要建築、雕像等文物基本保存完好。國內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重視對這一建築羣的保護,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探索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物質價值。根據歷史記載,元朝的統治者對黃三非常尊敬。他們認為“黃三”應該是伏羲、神農、軒轅。

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仁宗寺。伏羲廟臨街而建,庭院眾多,四口四院。寺內古建築包括10個劇場、牌樓、大門、禮儀門、先天堂、太極堂、鐘樓、鼓樓、萊河堂。有六座新建築,包括方超、北朗和展覽館。有76棟新老建築。整個建築羣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堂、太極堂沿縱軸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所有寺廟、亭台樓閣、房屋、走廊等建築都嚴格佈置在貫穿南北的主軸線兩側。佈局對稱緊湊,密度適宜且有條理;主要建築依次排列在主軸線上,引領全局,豪放端莊。當遊客沿着天水市的西行大街來到伏羲路時,遠遠就能看到一個隱藏在綠芽中的大牌坊,也就是伏羲廟的正門。這座牌坊矗立在橋台上,高2米,寬6.5米,長17.6米。橋台四周是磚砌的糾察線,東西南北各有一條垂直的步行帶。走上樓梯,可以看到牌樓三寬,山頂有單檐歇腳,主脊兩端飾有浣熊;檐下斗拱鋪砌四層七層,單拱六冊,角鬥拱兩頭,都是精雕細刻的佳作。對明代木結構建築的研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牌坊中央有一塊巨大的牌匾,上面掛着“田凱明道”四個字,因在乾隆湟中觀察石羊而受到遊客的稱讚。原來伏羲廟前東西兩側各有兩座牌坊,正對着相位,上門楣分別題“建築物”和“循天”,與前門牌匾上的“開天明道”一樣,是對伏羲功德的極端謳歌。廟門南面,大門牌樓對面的街道上,有一座建於清代乾隆時期的戲樓,寬三層,高兩層,飛檐走角,造型精美,深受羣眾喜愛。

天水伏羲廟位於天水市秦城區。佔地13000平方米,建於明朝鄭德年間。寺廟是一個建築綜合體,有兩個入口和三個門。從南到北有牌坊、寺廟、平台、碑亭、大殿、古柏,尤其是古柏按六十四卦排列。“先天廟”內有伏羲造像,屋頂六十四卦。大殿高26.7米,深13.5米,寬7米,長26.4米。是典型的明朝風格建築。

自1988年以來,天水市政府每年都在伏羲生日(傳説中的龍的生日)舉行盛大的公祭儀式,吸引了海內外許多中國人的後代前來祭奠伏羲,中國人的兒女們一起祭奠祖先。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正是因為開闢了世界聞名的道路,宣告了文明,我們才是一個古老而偉大的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伏羲廟,又名太武關,俗稱仁宗寺,是伏最大、最雄偉、保存最完好的禮廟。

1963年被列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天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重要場所。走進伏羲廟,可以看到庭院寬闊,古樹茂密。相傳,院內原有的64棵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的方位栽種的。可惜只剩下37個了。這些古柏蒼勁雄壯,自然受到山水專家的稱讚。它們被譽為中國罕見的古代木製品。安靜優雅的環境反映了伏羲廟的《周易》,堪稱世界經典,同時也促進了數學、物理、天文和地理等領域的發展。近代一些重要的科技進步與周易思想密切相關。正是因為伏羲以上古文明的巨大貢獻,祭祀伏羲的儀式才得以世代延續,並延續了很久。每年春秋兩次,正月十六是伏羲的生日,其實是春節。農曆七月十九日,伏羲祭秋。前皇帝的故鄉天水,更注重對這位人文始祖的祭祀。每年春秋兩季在伏羲廟隆重舉行,伏羲文化節多次在此舉行,吸引海內外各界人士前來觀光。

尋幽訪古,唱響我中國人,迎來家中月色多亮!帶着深深的懷念和深深的敬意,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僑居異國的中國人後裔,一批批跨過萬水千山,輕輕踏入伏羲廟尋根祭祀廟宇,顯示出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兒童中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伏羲廟的導遊詞 篇5

塑像是全國最大也是最精彩的。大殿雄踞在寬闊的露台之上,莊嚴雄偉,重檐歇山大頂,龍吻屋脊。上有雕花天公寶剎,顯得高貴典雅,氣度非凡。雖幾經重修,卻依舊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大殿頂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配合裝飾,井口天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圖,正中的藻井繪畫着河圖和伏羲先天八卦圖,即是裝飾,又頌揚了伏羲的業績。大殿裏面,右邊有個渾身有鱗,長着翅膀的龍馬,是古代傳説中的吉祥物。它本是龍,但有個馬達形狀,從黃河中走來,鱗片下藏着圖,就是藻井上畫着的河圖,也就是八卦。左邊呢,還有一對疊在一起的磨盤,上面刻畫着河圖洛書。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在伏羲時代,天降洪水,人類大部分都被淹死了。

只剩下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媧(看,另一個版本吧)倖免遇難。為了使人類得以繁衍,他們決定結為夫婦。但這樣做不和倫常,兩人很為難。最後兩個人各自上了崑崙山的南北兩山,揹着各自所帶動磨盤,一起從山頂往下滾。他們發誓:如果兩石結合,就表示上天同意他們結為連理。結果大家猜怎麼着?天隨人願啊。磨盤滾到山腳居然合二為一。於是二人成婚,繁衍了我們的民族。那個磨盤啊,人們都説,已成婚的人摸了,夫妻會永遠和睦。大家可要抓緊機會啦。

還有很多很多的景點,等我們到了再一一介紹。忘了還有一個重要的景點,就是廟裏的古樹了。相傳院裏原有64株古柏,是按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種成的。但遺憾的是現在只剩下37棵了。這些古柏蒼勁挺拔,被喻為國內罕見的古木珍品。一會啊,大家就會大飽眼福了。

總之呢,伏羲廟濃濃的人文氣息,是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伏羲廟的導遊詞 篇6

大家好!此刻我們來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廟。

天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古稱成紀、秦州,8000餘年的悠久歷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成為華夏禮貌的搖籃。這塊秀麗富饒的土地哺育了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開創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國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國原始社會的一個歷史階段——伏羲時代。伏羲的傳説在中國源遠流長,最早見於先秦典籍《尚書》和《易經》等書,都對伏羲事蹟、功德進行高度概括,從而奠定了伏羲在在中國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根據我國古史記載,伏羲又稱庖犧、宓羲、炮犧等多種稱呼,它們均有“伏化犧牲”的意思。因此,我國著名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認為伏羲是我國原始社會漁獵畜牧經濟時代的傑出代表。

有關伏羲的出生有一段十分美妙而神奇的傳説。相傳他的母親華胥氏,感孕一個巨大的足跡,12年後在天水生下了伏羲。古人以12年為一紀,伏羲的誕生地也就被稱為成紀。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話,反映了我國母系氏族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會階段。

相傳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早在40年代,聞一多先生考證,“蛇身人首”實際上是我國遠古時期龍圖騰的遺蹟,因此伏羲是中華民族龍的祖先。考古發掘證實,天水是龍圖騰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發現我國最早的人首蛇形圖案,被認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們由野蠻向禮貌時期過渡的最傑出的代表之一。他仰觀天象,俯查地理,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進行科學總結,創畫了八卦,來教導人們趨吉避凶,表現萬物的變化法則,對人類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伏羲創造了書契,代替了結繩記事的方法,之後促成中國文字的產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禮制,確立了禮貌社會一夫一妻制的基礎。伏羲發明了漁獵生產工具網和罟,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我國原始漁獵經濟得到飛速發展。除此之外,伏羲還用八卦易經的原理治理社會;作歷度,定節氣,總結了24節氣;鑽木取貨,教民熟食改善先民們的生活質量;嘗百藥,制九針,創立醫學;制琴瑟,作樂曲,開創了中國最古老的音樂藝術。他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了多方面貢獻,不愧為偉大的中華文化英雄。

根據超多的史籍文獻和現代的考古成果證實,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因此,天水自古以來被稱為“羲皇故里”,歷來是人們朝聖祭祖的聖地。明代在天水專立伏羲廟祭祀,成為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質載體。

天水伏羲廟,又稱“太昊宮”,當地百姓俗稱“人祖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廟內碑刻記載,伏羲廟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擴建,最後構成了這樣一座整肅宏偉、佈局嚴謹的古代建築羣。

伏羲廟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大家好!

伏羲廟位於天水市秦城區。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建於明正德年間,廟堂為一座兩進三門的建築羣,自南向北有牌坊、廟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特別是古柏按六十四卦排列。“先天殿”內有伏羲塑像、屋頂有六十四卦圖,大殿通高26.7米,縱深13.5米,面寬7間,通長26.4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

自1988年開始,天水市政府每年在伏羲誕辰日農曆五月十三日(傳説中龍的生日)舉辦規模盛大的公祭典禮,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拜祭

伏羲,炎黃兒女共同敬卯的仙祖,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先明,正是由於聳開天名道,詔起文明,才有了我們這個在世界文明史山佔據舉足輕重地位的古老而偉大的民族。伏羲廟,又名太吳官,俗稱人宗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氣勢最雄偉,保存最完整地伏羲氏禮祭祀廟宇。1963年被列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天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地重要地點。走進伏羲廟,但見庭院疏闊,古樹森森,相傳院內原有64株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種成,遺憾的是現在只剩37棵,這些古柏蒼勁挺撥,冠蓋參天。

自然得到園林專家的稱讚,喻為國內罕見的古木殂品,明靜清雅的環境襯撫出伏羲廟的周易,堪稱一部世界性經著作,它不僅對哲學、宗教、軍事學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對數學、物理、天文、地理遺傳不科領域也起到了推動作用,近代和現代一些重要科學技術的進展,都與周易的思想有着密切關係,正是由於伏羲以上古文明的偉大貢獻,所以我國祭祀伏羲之禮世代綿延,經久不衰,每年春秋兩次,每年正月十六為伏羲誕辰,實為春祭,農曆七月十九,為伏羲祭日,舉行秋祭,昔皇故里天水對這位人文使祖的祭祀更加重視,每年春秋二季都在伏羲廟隆重舉行,在這裏多次舉辦伏羲文化節,吸引海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旅遊觀光,尋幽訪古,唱着我的中國人,迎着月是故鄉明懷着濃濃的鄉情,與深深的敬意,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僑居異國的炎黃子孫一批批越過萬水千山,輕輕地步入伏羲廟尋根祭廟,,顯示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在華夏兒女中產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伏羲廟的導遊詞 篇8

伏羲廟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是全國最大最早的伏羲廟。是一處古柏參天,濃蔭蓋地;廟宇輝煌,亭角挑翹;佈局嚴謹清幽雅靜;高牆圍繞,芳草添色的所在,委實有着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初祖的宏偉氣魄。是天水現在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羣之一。

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又名“太昊宮”,臨街而建,兩門三進,自南向北有牌坊、廟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佔地200萬平方米。殿宇排列對稱整齊,佈局規則嚴謹,屋頂皆飾琉璃筒板瓦,雕樑畫棟,巍峨壯觀。景色特點主體建築太極殿高大雄偉,穩坐在院正北高1.8米,長26.4米,寬13米的月台上。殿宇重檐琉璃瓦頂,飾螭首。頂上平脊兩端有翹轉向內的“鴟尾”。斗拱五鋪,三抄、三平昂,刻捲雲和龍頭。門扇飾透花金線艾葉紋。圓窗透花,刻有二龍一珠,障水板刻鬆鹿圖,雕刻精絕,別具一格。

內有伏羲泥塑彩繪像。後有先天殿,原祀神農,內塑神農像一尊。側有朝房、碑房、廡殿、鼓樂亭。亭殿間鑲以古柏37株,古槐1株,奇形怪狀,儼然是一院人物一幅畫卷。廟東北有池,跨池有橋,池畔有亭,名曰“來鶴亭”。據説昔日有白鶴棲息其上,故此得名。廟祠內,柏槐蒼茂,花木芬芳,黃鶯鳴囀,燕語呢喃,碧樹亭影,交相輝映,景色幽靜,令人神思嚮往。風俗習慣每年定期舉辦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當地人相傳伏羲的生日是農曆正月十六,因而祭奠伏羲最隆重的就是這一天。人們在這一天趕廟會、唱戲、燒香、磕頭、施捨,在心裏把許多話"告訴"伏羲,以求從他那裏獲得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突出的事情,就是求伏羲醫病。伏羲廟院裏原有八八六十四棵柏樹,人們説那是伏羲按八卦的演化序列排列的;説那些樹,每一棵都能懂凡人之言,都能解伏羲之意。人們按照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的循環規律來套,每一年都要推選出一棵柏樹,讓它在廟院內"值班";輪流到值班的樹,便是"神樹"了,也就是伏羲的代表。

伏羲廟的導遊詞 篇9

伏羲廟位於天水市秦城區。佔地13000平方米,建於明朝鄭德年間。寺廟是一個建築綜合體,有兩個入口和三個門。從南到北有牌坊、寺廟、平台、碑亭、大殿、古柏,尤其是古柏按六十四卦排列。& ldquo先天性太陽穴& rdquo內有伏羲造像,屋頂六十四卦。正殿高26.7米,深13.5米,寬7間,長26.4米。是典型的明朝風格建築。

自1988年以來,天水市政府每年伏羲生日(傳説中的龍的生日)都要舉行盛大的公祭儀式,吸引了海內外許多黃帝子孫前來祭拜。

炎黃兒女的不朽祖先伏羲,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先行者。正是因為開闢了世界聞名的道路,宣告了文明,我們才有了一個在世界文明史上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古老而偉大的民族。伏羲廟,又名太武關,俗稱仁宗寺,是伏最大、最雄偉、保存最完好的禮廟。1963年被列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天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重要場所。

走進伏羲廟,可以看到庭院寬闊,古樹茂密。據説院內原有的64棵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的方位栽種的。可惜只剩下37個了。這些古柏蒼勁雄壯,自然受到山水專家的稱讚。它們被譽為中國罕見的古代木製品。安靜優雅的.環境反映了伏羲廟的《周易》,堪稱世界經典,同時也促進了數學、物理、天文和地理等領域的發展。近代一些重要的科技進步與周易思想密切相關。正是因為伏羲以上古文明的巨大貢獻,祭祀伏羲的儀式才得以世代延續,並延續了很久。每年春秋兩次,正月十六是伏羲的生日,其實是春節。農曆七月十九日,伏羲祭秋。前皇帝的故鄉天水,更注重對這位人文始祖的祭祀。每年春秋兩季,在伏羲廟隆重舉行。伏羲文化節多次在這裏舉行,吸引着海內外各界人士來參觀古代,唱響我的中國話,迎來了家中月色多麼明亮!帶着深深的懷念和敬意。中國台灣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僑居國外的中國後裔,分批渡過萬水千山,輕輕進入伏羲廟尋根,顯

伏羲廟的導遊詞 篇10

第一部分:伏羲廟導遊詞

歡迎來到被譽為“龍上小江南”的天水。天水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東部與陝西省接壤,是甘肅省東南部的門户,總面積14300平方公里,總人口300多萬。天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絲綢之路南線東段的龍觀路和秦南路的交叉口,以“天河注水”的傳説命名。它是甘肅東南部最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已有20__多年的歷史。

來到天水,你會情不自禁地去參觀伏羲廟,這個人類始祖伏羲的祭祀之地。每個中國人都一直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並以此為榮。龍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的標誌和崇高的象徵。説到龍的起源,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時代。黃三是伏羲、神農、黃帝,伏羲是黃三第一,在神話傳説中被認為是“人類的祖先”。《史記·黃三列傳》“太格Xi姓馮,代隨仁氏為王。我的母親華旭住在雷澤,但她出生在季承。蛇頭有德。”那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關於伏羲的誕生,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傳説。據説伏羲的母親華胥氏曾經在一個叫熱澤的地方踩過一個巨大的腳印,12年後生下了伏羲。古人以12年為一個世紀,傅的出生地也叫。這是中國最早的懷孕神話,説明了中國母系氏族只知母不知父的社會現象。

現在,我們來到了伏羲廟。伏羲廟建於明朝弘治三年,即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築。伏羲廟,原名太昊宮,俗稱仁宗寺。整座寺廟由北向南而坐,現有建築有兩扇門和三個入口。從南到北有牌坊、寺廟、平台、石亭、大殿、古柏。如你所見,伏羲廟門前有三座牌坊,呈之字形,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牌坊上的匾額依次寫道:“立天后極”、“開地成業”、“開天開明道”。

所以現在大家站的地方是伏羲廟前院。進門就要進入伏羲廟中院。伏羲廟是按照中國古代宮廷建築建造的。它面朝南,佔地面積超過18000平方米。主樓沿南北中軸線。從南到北,有戲樓、牌坊、大門、城門、先天堂、太極堂、鍾亭、鼓樓,沿軸線朝東朝西。整個建築羣採用平衡對稱的格局。

繼續往前走,我們現在看到的大殿就是先天大殿,它是伏羲廟的中心,也是建築羣的主體部分。在大廳的兩側,你可以看到許多柏樹,它們都有數百年的歷史。原本有64株古柏,縱八排,橫八柱,按八卦中的64卦種植。

現在,我們去大廳看看。正殿中央神社裏的塑像是伏羲的形象,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明代塑像。傅披着樹葉,眼睛亮亮的。你可以看到他手裏拿着一張磁盤。這是什麼磁盤?這就是“先天八卦泰。相傳伏羲創造並繪卦。伏羲畫卦的依據是陰卦和陽卦象徵陰陽。伏羲發現宇宙萬物都是由兩個對立統一的因素組成的,於是發明了八卦,以陰陽結合為代表:甘、坤、貞、侃、理、艮、兑。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匹長翅膀的馬。這匹馬是龍馬。為什麼這裏會有這樣的雕像?根據古籍記載和民間傳説,傅是受龍馬負片的啟發而創作八卦的。

那麼伏羲是在哪裏看到龍馬的呢?據説龍馬來自天水北路三陽川瓜台山下的渭河,有伏羲繪卦的神奇傳説。瓜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塊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它是圓的.,空心的,實心的,看起來像太極。相傳,有一天,伏羲畫卦時,突然看到一匹龍馬從渭河北岸的一個洞裏飛出來。伏羲看到龍馬上的圖案,受到陰陽變化的啟發,創造了八卦。

看完龍馬雕塑,我們再來看看神社左側的兩塊重疊的石板,這就是河圖洛書著名的石板。相傳古代洪水氾濫,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滅了人類。只有善良的伏羲和女媧受到雷公的啟發,鑽進一個大葫蘆裏活了下來。洪水退去後,兄弟姐妹們在經歷了許多苦難後,承擔了重建家園的神聖職責。伏羲和女媧為了繁衍後代,必須結婚,但他們是兄妹,於是想了一個辦法。他們約好面對面站在天水南北山上,把兩塊石板滾下山。如果石板剛好重疊,説明上帝同意他們的結合。於是,石板滾了下來,連在一起,人類得以繁衍生息。這裏的當地人相信,結了婚的人碰了伏羲廟的磨盤,夫妻就會永遠和睦相處。

為了弘揚國家文化瑰寶伏羲文化,農曆五月十三日據説是龍的生日。將有一個節日“伏羲文化旅遊節”,海內外炎黃子孫來天水朝聖觀光。

好了,我的解釋到此為止。請隨意訪問。謝謝你。

第二部分:伏羲廟導遊詞

伏羲廟位於天水市秦城區。這座寺廟佔地13000平方米,建於明朝鄭德時期。是兩個入口三個門的建築羣。有牌坊、寺廟、平台、碑亭、大殿、古柏等。從南到北,尤其是古柏,是按照六十四卦排列的。“先天廟”內有伏羲泥塑,屋頂六十四卦。大廳高26.7米,深13.5米,寬7間,長26.4米。是典型的明式建築。

自1988年以來,天水市政府每年伏羲生日(傳説中的龍的生日)都要舉行盛大的公祭儀式,吸引了海內外許多黃帝子孫前來祭拜。

伏羲是黃豔兒女的唯一祖先,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先行者。正是因為開闢了世界聞名的道路,宣告了文明,我們才有了一個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古老而龐大的民族。伏羲廟,又名太武關,俗稱仁宗寺,是伏最大、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禮廟。1963年被列為甘肅省重點文物維修單位。今天,它已經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重要場所。進了伏羲廟,只見庭院寬闊,古樹茂密。據説院內原有的64棵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的方位栽種的。可惜當初只剩下37棵古柏。這些古柏蒼勁高聳,自然受到山水專家的稱讚。它們被譽為海洋中常見的古代木製品,伏羲廟的《周易》被清澈優雅的環境所感動,堪稱世界經典。此外,它還促進了數學、物理、地理、地理和遺傳等範疇的發展。古今一些主要迷信技巧的進步,與周易思維密切相關。正是因為伏羲之上的古文明的偉大奉獻,中國的伏羲祭祀儀式才得以世代相傳,延續了很久。

每年春秋兩次,正月十六是伏羲的生日,其實是春節。農曆七月十九日,為伏羲的生日舉行中秋節。前皇帝的故鄉天水,更注重向這位人文始祖致敬。每年第二季度在伏羲廟隆重舉行。伏羲文明節多次在這裏舉行,吸引着海內外各界人士來遊覽古代,唱響我的中國話,迎月是我帶着濃濃鄉愁的故鄉。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僑居國外的中國人後裔,一批批地越過萬水千山,進入伏羲廟尋根祭祀,顯示出中國兒童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zwde7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