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我的家鄉是望城導遊詞3篇

我的家鄉是望城導遊詞3篇

望城物華天寶,資源豐富,素有"陶瓷之鄉"、"麻石之鄉"、"魚米之鄉"的美稱。望城是雷鋒的故鄉,被xx同志譽為"希望之城"。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我的家鄉是望城導遊詞,僅供大家參考。

我的家鄉是望城導遊詞3篇

篇一:我的家鄉是望城導遊詞

遊客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來到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同志的故鄉參觀。

首先,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雷鋒紀念館的基本情況。雷鋒紀念館於1968年11月建成開放,30多年來,共接待中外遊客20xx多萬人次。紀念館曾分別於1990年、20xx年進行擴建,現館區面積94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00000平方米。是中央、省、市三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3A級旅遊景點。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雷鋒塑像廣場。雷鋒塑像由灰白色花崗巖雕刻而成,它的作者是湖南雕塑家朱惟精;造型為雷鋒背槍大步向前,寓意雷鋒回到家鄉。雷鋒塑像高5米,底座高3米,隱含毛澤東同志“向雷鋒同志學”題詞發表的紀念日,即3月5日。整個雕塑線條流暢,質樸淡雅,氣勢恢宏,昭示着雷鋒精神永放光芒。

下面請大家參觀領袖、名人所題的學雷鋒題詞碑廊。碑廊建成於1993年,共有碑刻59塊,採用白色大理石雕刻鍍金而成。右側為領袖題詞碑廊。雕刻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xx等25位中央領導同志為雷鋒的題詞詩文。左側為名人書法碑廊。雕刻有錢君陶、李鐸、顏家龍、李立、周昭怡等30餘位全國著名書法家頌雷鋒書法作品。整個碑廊凝重而大氣,富有立體感,使我們既能領略領袖、名人對雷鋒的高度評價,也能從中獲得較高的書法藝術享受。

現在我們來到了雷鋒生平事蹟陳列館。這裏是序廳,正面是雷鋒同志的日記“把有限的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室正中圓形大理石基座上是一本打開的雷鋒日

記,左牆、右牆分別為樂譜《唱支山歌給黨聽》、《接過雷鋒的槍》。

第一部分 我的母親就是黨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長沙縣望嶽鄉(今長沙市望城縣雷鋒鎮)一户貧苦的農民家庭。雷鋒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地主和資本家的剝削壓迫,從1943年至1947年不到5年的時間,他的5位親人相繼離開人世。雷鋒不滿7歲就成了一名可憐的孤兒。

這三組階級仇、民族恨、傳家史的泥塑真實地再現了雷鋒一家在舊社會的生活場景。

雷鋒成為孤兒後,本家六叔奶奶收養了他。為了減輕六叔奶奶家的負擔,小雷鋒經常上山砍柴,有時瞞着六叔奶奶討飯,這是雷鋒用過的柴刀和討飯用過的竹籃。

雷鋒後來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萬惡的舊社會,把窮人逼成鬼,兇惡的三大敵人,害得人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個血海深仇,使我永遠銘記在心。”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了,在苦難中掙扎的小雷鋒從此獲得了新生。黨和政府給予了這個孤兒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土改中雷鋒分得了二畝四分田和三間房子(1畝=667

平方米——編者注),這使雷鋒真切地感受到新中國好、共產黨好。

1950年夏天,在黨的關懷下,小雷鋒免費上學了。開學的第一天,鄉長彭德茂親自把他送到學校,並叮囑他要好好讀書,雷鋒那稚繳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954年秋,雷鋒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這是的陽光雨露的滋潤下,不斷成長,不斷地進步,步,成長為一名有知識、有理想的熱血青年。

第二部分 我把青春獻給黨

雷鋒1956年8月參加工作,先後在農村、機關、工廠和部隊工作了6年。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他愛憎分明,言行一致,愛崗敬業,忘我勞動,亥苦鑽研,發奮圖強,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實現了“把青春獻給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錚錚誓言。

第一組,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1956年8月,雷鋒在安慶鄉政府部當上了一名通訊員,同年811月鄉政府推薦他到望城縣委當上了公務員。在縣委機關工作時,雷鋒任勞任怨、勤奮好學,深得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縣委書記張興玉同速是一位南下幹部,瞭解雷鋒的身世以後,非常關心雷峯的成長進步,經常找他談心,講革命道理,可以説雷峯能夠走上革命的人生道路,與這位領導的言傳身教分不開。一次雷峯跟隨縣委書記下鄉調查,他倆走着、談着,突然看見路上有一顆螺絲釘,雷峯一腳把它踢開了。張書記卻走上前貓起腰撿起來裝進了衣袋裏,雷鋒當時覺得很奇怪。幾天後,雷鋒要到機械廠送信,張書記把撿到的螺絲釘讓雷鋒帶到機械廠去,並語重心長地對雷鋒説:“別看這個小小的螺絲釘,機器上少了它不行,幹工作也是這樣,你這個通訊員整天忙於一些平凡的工作,可它是整個革命事業的一部分,就像機器上的螺絲釕一樣。”螺絲釘的故事對雷鋒啟發很大。在後來的工作中,雷鋒始終都把自己當做機器上的螺絲釘,黨把他擰在哪裏他就在哪裏閃閃發光。這是雷鋒和當時的縣委書記等領導的合影。

雷鋒在望城工作期間,還參加了根治溈水河的工程建設,被評為“治溈模範”。不久,他又參加了開墾團山湖農場的建設,成為望城縣第一個優秀拖拉機手。這是雷鋒在望城報上發表的《我學會開拖拉機了》的文章。

1958年11月,雷鋒響應祖國大鍊鋼鐵的號召,來到東北鞍鋼當上了一名鋼鐵工人。在鞍鋼工作的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裏,他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紅旗手”、18次被評為“節約標兵”。這是1959年2月雷鋒與洗煤車間紅旗吊車組同志的合影。如火如荼的生活鍛鍊了雷鋒,使雷鋒更加成熟了。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1960年元月8日,雷鋒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使他無比激動。他當晚在日記中寫道:“這天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我要努力學習政治、軍事、文化,我要好好地鍛鍊身體……我要把可愛的青春奉獻給祖國最美麗的事業……”這是雷鋒光榮入伍的照片。

在部隊兩年零八個月時間裏,雷鋒努力學習政治文化,苦練殺敵本領,成為一名又紅又專的好戰士,入伍僅10個月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團營嘉獎多次,並當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

雷鋒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以他的實際行動實現了“我願在偉大革命事業中,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的諾言。

第二組,學習釘子的擠勁和鑽勁

雷鋒能夠迅速地成長為一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與他如飢似渴、堅持不懈地刻苦學習政治、文化、技術是分不開的。在縣委機關工作時間,他就參加了幹部業餘文化補習班,不到下年時間就完成了國中學業。這是縣委幹部業餘中學的舊址。

1959年初,鞍鋼開辦了職工業餘文化補習班,雷鋒主動報名擔任國中語文教員,使自己的寫作水平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雷鋒在部隊是一名汽車駕駛員,由於他刻苦鑽研技術,精心保養汽車,使部隊的一台“耗油大王”車變成了節油車。這是雷鋒在精心保養汽車。

雷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刻苦自學,從中吸取精神養分。他寫下的9本近20萬字的讀書筆記、日記,不但語言流暢,文字優美,而且大都充滿了人生的哲理,今天讀來仍給我們人生以啟迪。雷鋒這種刻苦學習、發奮成才、善擠、善鑽的釘子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第三組.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

雷鋒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有人説,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奮圖強,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這才是最幸福的。”這就是雷鋒的幸福觀。

雷鋒在生活上一向勤儉節約,艱苦樸素。他每個月領到工資或津貼,除留下交黨費、買日常用品和書籍的開支以外,其餘全部存人儲蓄所。這是雷鋒的存摺及收入一覽表。

大家看了雷鋒穿過的這雙襪子,就會很受感動。在參軍前,縣委張書記送給雷鋒一雙襪子,雷鋒穿破了,補一下再穿,以至於襪子原來的模樣全被補丁蓋住了,他還是捨不得扔掉,而是把它洗乾淨珍藏起來。這是雷鋒在補襪子。

雷鋒勤儉節約,是為了積極支援國家建設,是站在為國分憂、為民解愁的大局上。1960年撫順望花區和平人民公社成立,他捐獻100元;1960年夏天,遼陽市遭受洪水災害,他向災區寄去100元;同事、戰友有困難他總是熱心幫助。雷鋒把人民的困難,看做是自己的困難,把能為人民分擔一點憂愁、解決一點困難看做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和快樂。這種勤儉自強、助人為樂、不怕困難的精神,這種高尚的品德,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啊!

第四組,甘當革命的“傻子”

在雷鋒短暫的一生中,他為社會、為人民做了多少好事,恐怕很難計算,雷鋒總是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有人説雷鋒是傻子,他卻説“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

一天晚上,雷鋒正在調度室裏看書,這時,突然下起了大雨,雷鋒想起還有700多袋水泥堆放在露天地裏,於是他馬上組織20多名青年搶蓋水泥。當蓋水泥的席子和雨布不夠時,他把自己的棉被、褥子也拿來蓋在水泥上,使國家的財產免受損失。這幅油畫就反映了當時搶蓋水泥的情景。

1961年春,雷鋒從撫順出差到丹東,遇到一位丟失車票的大嫂,他用自己剛剛發的津貼費為大嫂買了車票,當大嫂問他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裏時,他説:“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雷鋒就是這樣,時刻關心同志,關心他人,為人民分憂解愁。正如他自己説的:“我活着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

由於雷鋒表現突出,1960年10月12日,瀋陽軍區政治部《前進報》多次報道了雷鋒的事蹟,雷鋒的先進事蹟很快傳開。面對黨和人民給予他的崇高榮譽,雷鋒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一個孤苦的窮孩子,今天成長為一個解放軍戰士,光榮的共產黨員,並當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這一切是我作夢也想不到的,可以肯定地説,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黨像母親一樣,扶着我,領着我,教會我走路,我每成長一分,前進一步,這裏面都滲透着黨的親切關懷和苦心栽培。”

第三部分 永生的戰士

1962年8月15日,是一個非常不幸的日子。這一天,天色陰霾,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駛着汽車,從山區工地趕回部隊駐地。雷鋒見汽車上沾滿了泥水,準備把汽車開到營房後去洗乾淨,看到路不好走,就站在過道邊指揮喬安山倒車。汽車的左後輪突然滑進了路邊的水溝裏,車身一歪,碰倒了一根戰士們平時曬衣服用的柞木杆子,正在全神貫注指揮倒車的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木杆子砸中太陽穴,當即摔倒在地……部隊團黨委以最快的速度組織對雷鋒進行搶救,但由於傷勢過重,大腦溢血,雷鋒於12點多關停止了呼吸,年僅22歲的雷鋒就這樣永別了人世。這是雷鋒犧牲的地方。

人們不願意相信,一個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雷鋒就這樣匆匆離開了他們,戰友們心情沉重地將雷鋒的遺體抬出醫院。

1962年8月18日,撫順市軍民在望花區禮堂舉行了隆重的“公祭雷鋒同志大會”。當雷鋒的靈車經過望花大街時,數萬羣眾自發地湧上街頭護送雷鋒的靈柩到烈士陵園,他們與雷鋒非親非故,卻像送親人一樣送了一程又一程。

一個普通的士兵,以自己崇高的精神、平凡的事蹟載入史冊,並且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當屬雷鋒一人。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億萬人民羣眾心中。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1990年,xx等中央領導再次為雷鋒題詞,在祖國大地上掀起了新一輪的學雷鋒高潮。40年來,雷鋒的名字已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心中。雷鋒精神像一支熠熠生輝的火炬,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奮發向上、健康成長。

為誰活着,怎祥做人?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人生課題,雷鋒以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為我們作出了有力的回答。那就是讓有限的生命在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事業中得到永生。

遊客朋友們,讓我們帶着深思、帶着信念,用實際行動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我們的回答吧!

最後,請大家參觀雷鋒故居。雷鋒故居原為地主唐四滾子家的莊屋,因為雷鋒的祖輩佃種地主家的田,也就住在這所房子裏。莊屋原有房屋共兩進12間,1994年,我們按原貌對故居進行修復並對外開放。現保存的是雷鋒的父母及雷鋒曾經住過的3間房子,故居陳列了雷鋒一家用過的棉被、蚊帳、炊具以及雷鋒母親上吊時用的麻繩等部分珍貴實物。

篇二:我的家鄉是望城導遊詞

在罈子裏發關於家鄉的帖子似乎不合適,但我是這樣認為的,家鄉是一個人永恆的根,無論我們跑多遠,那種根的感覺永遠也不會消失。而且,隨着求學路途的延伸和工作的固定,再加上我天生喜歡漂泊的性格,再親近家鄉大概就是以客人的身份了。然而家鄉在我的旅途中刻下了永志難忘的記憶,是我人生旅途的首發站,有着重要的意義。那裏有我的父老鄉親,有養育我的一方水土,有我最幸福的童年和快樂,甚至還有我最傳統的衣錦還鄉的理想和葉落歸根的歸屬感。

我的家鄉位於長沙市以西,也是中國最具知名度的人物雷鋒的家鄉。對於望城,我現在大多數的想法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長沙地區包括長望瀏寧四個縣和長沙市區,都出過國家領導人,比如寧鄉的劉少奇主席,瀏陽的胡耀邦,長沙的朱容基,只有我們望城,僅僅出了個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而且到了現在基本上成了不合時宜的代名詞了,可見望城不大人傑地靈,只出好人不出偉才。

望城的經濟也不發達,長望瀏寧四個縣,長沙縣佔據天時地利比望城好情有可原,可瀏陽寧鄉交通閉塞、也沒有什麼獨特的資源,在經濟發展上面卻把望城遠遠的拋到了後面,這就是不可原諒的了。前段時間我在新聞單位的時候經常出去採訪,長沙地區的四個縣都去了,到瀏陽的時候,我都為他們的縣城建設感到吃驚,沒想到一個縣居然還會有步行街,而且街上的人羣熙熙攘攘,足見經濟的活力。瀏陽的鞭炮名聞天下,遍地開花,每年一度的國際煙花節更是使瀏陽的經濟燦爛得如同漫天的煙花。我去寧鄉的時候,交通很不便利,連柏油路都很少見,採訪車在山間轉了三個多小時,基本是都是沙石路和簡易的土路,但是,無論轉得多深多遠,總可以在綠樹叢中看到一幢幢住宅小樓,紅磚碧瓦的,顯示了當地農民家境的雍實和富庶。寧鄉這些年來服裝產業做得不錯,聖得西、忘不了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年產值大都過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望城則不然,離長沙市區近些,農民反倒顯得貧苦,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蓋的樓房很少,土磚房還佔據着相當大的比例。至於工礦企業,也沒有什麼很出名的,有個銅官窯,歷史可追溯到唐朝,而且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意思,不過在經濟效益的發揮上卻幾等於無了。靠近長沙市區的坪塘鎮,工業很發達,但基本上都是水泥廠,濁煙蔽日的,效益不大,污染倒不小,沒什麼大的出路,隨着環保事業的推進恐怕還會行將就木。

採訪的時候,經常有人閒談中聊到這地行那地不行的,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一個省裏的領導這樣説:“長望瀏寧四個縣的經濟,就望城最不行!”當然他不是有意這樣説的,但我在那一刻感到很汗顏,因為他説的是大實話。

我對望城的平庸感到何等的痛苦啊!家鄉就是一個人的根,而我經常產生了無根的感覺,説實在話,我可以容忍家鄉的貧瘠,可以忍受家鄉的落後,但我絕不能容忍它的平庸。上了大學,每次放假回來,寢室的兄弟就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土特產,而我總是兩手空空如也,因為家鄉沒有特產,這時候我感到的是一種深沉的失落;回到家裏,跟我的父老鄉親交談,我發現他們幾乎沒有什麼現代的思想 ,這讓我頓生悲哀;而我感覺我所接觸的基層幹部沒有進取心的時候,我就十分沮喪了。因為我知道這樣的地方是很難有多大的作為的。沒有特色,沒有性格註定只能平庸下去。

説實在話,我無心深入家鄉民眾的內心世界,但我很情形他們的精神狀態。日出而做,日落而歸,沒有誰想到要出去闖,沒有什麼大的進取精神,滿足於温飽,安於貧窮,喜歡打點小麻將,三五成羣的扯談,從而形成了一種很窒息的氛圍,凝滯,沒有流動,如同一塘死水。只要我一回家,就總能嗅到這些陳腐的氣息,很壓抑人,也讓人感到彷徨和憂傷。

而我的童年,在望城度過了多麼快樂的日子,那是一片真正自由的空間,童年的天真無邪和肆無忌憚在不受拘束的環境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以致於即使我後來性格上受到了來自父親的嚴重創傷,在我遠離家鄉的時候,那種童年時代的天性又慢慢地自我修補且凸現出來,讓我又恢復了樂觀而浪漫的天性。如果童年是我人生髮展中最重要的根的話,我為我曾經那樣的紮根感到由衷的幸福。

可能少年時代側重玩樂的環境,而大了則注重生存的環境;小時候對物質要求不高,不感到家鄉的落後,而走出家門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後,則會產生一種深深的失落感。童年是浪漫主義的,成人以後現實主義開始唱主調了,看法多少有點功利,不論如何,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如果家鄉無所作為的話,作為生長於斯的我當然要不滿了。

不論如何,家鄉在我的人生旅途中,都是永誌不忘的一段路。

我將用我的筆記敍下這段路,以示對我漸行漸遠的家鄉和童年的懷念。

篇三:我的家鄉是望城導遊詞

家鄉是一個人永恆的根,無論我們跑多遠,那種根的感覺永遠也不會消失。而且,隨着人生路

途的延伸,再加上我天生喜歡漂泊的性格,幾十年來,每次對家鄉的再親近都是以客人的身份了。然而家鄉在我的人生中刻下了永志難忘的記憶,是我人生的首發站,有着重要的意義。那裏有我的父老鄉親,有養育我的一方水土,有我最幸福的童年和快樂,甚至還有我最傳統的衣錦還鄉的理想和葉落歸根的歸屬感。

我的家鄉位於長沙市西北,中國最具知名度的人物雷鋒的家鄉。對於望城,我現在大多數的想法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長沙地區包括長望瀏寧四個縣和長沙市區,都出過國家領導人,比如寧鄉的劉少奇主席,瀏陽的胡耀邦,長沙的朱鎔基,只有我們望城,僅僅出了個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而且到了現在基本上成了不合時宜的代名詞了,可見望城不大人傑地靈,只出好人不出偉才。

望城的經濟也不發達,長望瀏寧四個縣,長沙縣佔據天時地利比望城好情有可原,可瀏陽寧鄉交通閉塞、也沒有什麼獨特的資源,在經濟發展上面卻把望城遠遠的拋到了後面,這就是不可原諒的了。近年因工作,長沙地區的幾個縣城去過都不只一次,到瀏陽的時候,我都為他們的縣城建設感到吃驚,沒想到一個縣居然還會有步行街,而且街上的人羣熙熙攘攘,足見經濟的活力。瀏陽的鞭炮名聞天下,遍地開花,每年一度的國際煙花節更是使瀏陽的經濟燦爛得如同漫天的煙花。我去寧鄉的時候,交通很不便利,連柏油路都很少見,汽車在山間轉了三個多小時,基本上都是沙石路和簡易的土路,但是,無論轉得多深多遠,總可以在綠樹叢中看到一幢幢住宅小樓,紅磚碧瓦的,顯示了當地農民家境的雍實和富庶。寧鄉這些年來服裝產業做得不錯,聖得西、忘不了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年產值大都過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望城則不然,離長沙市區近些,農民反倒顯得貧苦,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蓋的樓房很少,土磚房還佔據着相當大的比例。至於工礦企業,也沒有什麼很出名的,有個銅官窯,歷史可追溯到唐朝,而且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意思,不過在經濟效益的發揮上卻幾等於無了。靠近長沙市區的坪塘鎮,工業很發達,但基本上都是水泥廠,濁煙蔽日的,效益不大,污染倒不小,沒什麼大的出路,隨着環保事業的推進恐怕還會行將就木。

同行人中,經常有人閒談中聊到這地方行那地方不行的,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一個省裏的領導這樣説:“長望瀏寧四個縣的經濟,就望城最不行!”當然他不是有意這樣説的,但我在那一刻感到很汗顏,因為他説的是大實話。

我對望城的平庸感到何等的痛苦啊!家鄉就是一個人的根,而我經常產生了無根的感覺,説實在話,我可以容忍家鄉的貧瘠,可以忍受家鄉的落後,但我絕不能容忍它的平庸。回到家裏,跟我的父老鄉親交談,我發現他們幾乎沒有什麼現代的思想 ,這讓我頓生悲哀;而我感覺我所接觸的基層幹部沒有進取心的時候,我就十分沮喪了。因為我知道這樣的地方是很難有多大的作為的。沒有特色,沒有性格註定只能平庸下去。

説實在話,我無心深入家鄉民眾的內心世界,但我很清楚他們的精神狀態,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沒有誰想到要出去闖,沒有什麼大的進取精神,滿足於温飽,安於貧窮,喜歡打點小麻將,三五成羣的扯談,從而形成了一種很窒息的氛圍,凝滯,沒有流動,如同一塘死水。只要我一回家,就總能嗅到這些陳腐的氣息,很壓抑人,也讓人感到彷徨和憂傷。

而我的童年,在望城度過了多麼快樂的日子,那是一片真正自由的空間,童年的天真無邪和肆無忌憚在不受拘束的環境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我遠離家鄉的時候,那種童年時代的天性又慢慢地自我修補且凸現出來,讓我又恢復了樂觀而浪漫的天性。如果童年是我人生髮展中最重要的根的話,我為我曾經那樣的紮根感到由衷的幸福。

可能少年時代側重玩樂的環境,而大了則注重生存的環境;小時候對物質要求不高,不感到家鄉的落後,而走出家門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後,則會產生一種深深的失落感。童年是浪漫主義的,成人以後現實主義開始唱主調了,看法多少有點功利,不論如何,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如果家鄉無所作為的話,作為生長於斯的我當然要不滿了。

不論如何,家鄉在我的人生旅途中,都是永誌不忘的一段路。

我將用我的筆記敍下這段路,以示對我漸行漸遠的家鄉和童年的懷念。

標籤: 導遊詞 望城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w4q3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