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徽州的導遊詞(精選9篇)

徽州的導遊詞(精選9篇)

徽州的導遊詞 篇1

徽州古城景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峯拱秀,六水迴瀾,山光水色,楚楚動人。景區內古民居羣佈局典雅,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壩、古牌坊交織着古樸的風采,猶如一座氣勢恢宏的歷史博物館。徽州古城景區轄六個景點:東方凱旋門——許國石坊,徽商花園——新安碑園·太白樓,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漁梁古埠,徽州大觀園——徽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陶行知紀念館。

徽州的導遊詞(精選9篇)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為黃山至千島湖途中必經之地。該樓為雙層樓閣,挑樑飛檐,為典型徽派建築,樓內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跡拓片,古今名人楹聯佳名。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後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遊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

新安碑園緊鄰太白樓,此景區將碑園與園林溶為一體,整個建築依山就勢,多式花牆、漏窗、洞門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高處立亭,窪處蓄池,竹影婆娑,為徽州私家花園的風格,其園築於披雲峯上,有峯有樓有水,雖然咫尺之地,卻是博大胸懷,饒有山野情趣。

許國石坊聳立於縣城鬧市中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而立。許國明代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進士,為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石柱、樑坊、欄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雕飾鏤刻精美細膩,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成雙結隊的綵鳳珍禽,翱翔雕樑之間,一個個飛龍走獸,揚威於畫壁之中,十二隻倚柱石獅,神態各異,體現出徽派石雕獨特的表現手法。

現存的南樵樓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築風格,特別是其中的“排柵柱”,乃正宗宋代“營造法”,今已很難見到。東樵樓又名陽和門,原名鐘樓,建於明弘治年間,為重檐式的雙層樓閣。這兩座樵樓咫尺相望。

徽州的導遊詞 篇2

徽州區位於皖南盆地中心,地域開闊,四季分明,是黃山市重要的工業園區、物資集散地和副食品生產、加工及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黃山機場18公里,北與黃山風景區接壤,東距千島湖40公里。素有“黃山南大門”和“滬杭後花園”的美稱。境內有潛口民宅博物館、呈坎明清古村落、新四軍軍部舊址等諸多景點。建設中的合(肥)-銅(陵)-黃(山)和徽(黃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匯,皖贛鐵路穿境而過,205國道、慈張公路橫貫境內。黃山空港航班可直達國內各大主要城市並直通港、澳。

黃山腳下的徽州區,素有“黃山南大門”之稱。是依據1987年11月國務院批覆成立黃山市後而新設立的市轄縣級區,現轄四鎮三鄉(巖寺鎮、西溪南鎮、潛口鎮、呈坎鎮、洽舍鄉、富溪鄉、楊村鄉),面積440.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10萬。

徽州區地處皖南盆地中心,地域開闊,四季分明,是黃山市重要的工業園區、物資集散地和副食品生產、加工及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黃山機場18公里,北與黃山風景區接壤,東距千島湖40公里。素有“黃山南大門”和“滬杭後花園”的美稱。建設中的合(肥)-銅(陵)-黃(山)和徽(黃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匯,皖贛鐵路穿境而過,205國道、慈張公路橫貫境內。黃山空港航班可直達國內各大主要城市並直通港、澳。

建區以來,徽州區基礎設施日瑧完善;城鎮建設高潮迭起;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招商引資碩果累累;社會事業長足進步;“工業立區,科技興徽”是立區宗旨。

徽州自古山靈水秀,俊才星馳,人文景觀極為豐富。境內保存着徽派古建築300餘處,古徽建築三絕(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羅棋佈,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潛口民宅博物館、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閣和綠繞亭與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模檀幹園、巖寺文峯塔、鳳山台、新四軍軍部舊址、沙堤亭等史蹟交 相輝映。徽州文化園、蜀源休閒養生遊和靈山畫家基地、豐樂湖水上揚帆等新開闢有旅遊休閒項目。

近年來,徽州區出台了《黃山市徽州區招商引資優惠辦法》、《黃山市徽州區招商引資獎懲辦法》、《黃山市徽州區關於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責任追究實施意見》等文件,對區外客商來徽投資置業實行“一站式”和“全過程跟蹤”服務機制。吸引了香港吳氏佳友國際集團貿易有限公司、香港匯理財務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復星集團、江淮集團、浙江康力亨集團、浙江富陽離合器公司等一大批外商投資企業落户徽州。

徽州的導遊詞 篇3

徽州區地處皖南盆地中心,黃山腳下,隸屬黃山市,素有“黃山南大門”和“滬杭後花園”的美稱。

徽州區境內保存着徽派古建築300餘處,古徽建築三絕(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羅棋佈,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潛口民宅博物館、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閣和綠繞亭與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模檀幹園、巖寺文峯塔、鳳山台、新四軍軍部舊址、沙堤亭等史蹟交相輝映。徽州文化園、蜀源休閒養生遊和靈山畫家基地、豐樂湖水上揚帆等新開闢的一批各具特色的旅遊休閒項目,使古徽新城錦上添花,更具魅力。

徽州區地處北亞熱帶,屬於濕潤性季風氣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徵,四季皆宜旅遊。

徽州區地處黃山腳下,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黃山機場18公里,北與黃山風景區接壤,東距千島湖40公里。現轄四鎮三鄉(巖寺鎮、西溪南鎮、潛口鎮、呈坎鎮、洽舍鄉、富溪鄉、楊村鄉)。

徽州區千百年來,得山水清氣,極天地大觀,古徽州以文風昌盛、才俊輩出而著稱於世。特別是明清之際,徽商崛起, 更促進了區域文化的 發展。“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尚書”、“兄弟丞相”、“同胞翰林”代相傳頌,新安書畫、新安醫學、徽派 篆刻、徽派版畫、徽派建築以及徽戲、徽州文房四寶等等,無 不獨樹一幟、源遠流長,形成徽州文化特有的風格和傳統,也 派生出燦若繁星的人文古蹟。時至今日,“徽”字,仍是安徽最大的 特點,最有個性的標誌;“徽學”,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三大區 域文化之一,與藏學、敦煌學競相輝映。

徽州的導遊詞 篇4

自歷史的發展變遷,男女之間的愛情婚姻從包辦到相親到自主,經歷了漫長的風雨與春秋,無論在在哪個朝代,婚姻的形成由封建到開放,其歷史是殘酷也是必然的。

這裏且説説徽州婚姻的初始形成與至今,徽州的文化是深遠且博大,但人文精神在崇仰的同時,也是腐敗。當然離不開時代的束縛,思想的禁錮,男女間的自由,愛情,以及婚姻總是牽扯太多,並不能得以釋放。電視劇《徽州女人》,幾乎就是將徽州生活的點滴從古演繹到今的局面,拋開不足虛實,但女人生活,徽州文化也是一一合併出來。

徽州舊時,男女之間的婚姻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其嚴格並陳規,不甘婚姻如此潦倒的,也是忍聲吞氣,猶如傀儡任父母操縱。雖説沒有自由的婚姻,是比較殘酷的,但其形式也是容不得馬虎的。男女成婚前後一般為九個道序:説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與今相比,不無太大差異,但其婚姻的自主自由卻是天翻地覆。

而女人婚嫁後,除其夫君,與其他男人間的距離必須疏遠,否則其懲罰後果,是相當殘忍,且不容説理。除了正規的明媒正娶外,那時的婚姻也是混淆多種,童養媳,納妾,換親,搶親,入贅,沖喜,靈前婚等,在舊時社會,一度腐敗上演,釀成悲劇,也釀成今天的文化領域,説其腐朽也是喜化,矛盾且沉思。婚姻的悲劇,不能説其父母的思想落伍,媒婆的無端興起,而是與其年代文化背景是有一定關係的。

徽州文化近千年,從古到今,演繹了春秋風雨的豐碑,也是刻畫了歷史前後的蹤跡,從徽商到徽州三絕,從徽文化到學術,歷史的一頁一頁的翻閲,是超前也是有落伍跡象。比如婚姻,女人的地位,再比如貞潔牌坊的形成,進豬籠的酷刑,這些跡象一一表明,徽州舊時的思想文化還是有所缺陷的,但不能就説其是多餘無用的,或許正因為這些思想,導致了今天徽州的文化地位。但與今看來,那時的感情因素是受到莫大阻礙的,而男女相處也是禁錮且謹慎的。但從20世紀50年代後,父母包辦婚姻逐漸被自由戀愛所替代,80年代後,有采取旅遊結婚或集體結婚的形式,其變遷發展也是不易。從封建演繹到開放,中間的歷史,有反抗,有鞭策,有批駁,有支持,有贊同,但不管如何,這種封建且腐朽的婚姻風俗遭到“封殺”,也是一件好事。

記得看完《徽州女人》,女主人無奈被填房,丈夫卻在新婚之夜剪辮離去,而自己卻苦苦等待了35年,哪知丈夫回來時竟然帶回了別的女人和孩子。這是何等的蒼涼與無奈,白白扼殺了自己的青春與幸福。或許,在舊時,女人是沒有幸福可言的。其實,想想也是,婚姻都是強壓的,又何來的幸福。而男女地位的懸殊,又將本是沒有愛情的婚姻,又來得更加煎熬與卑微。女人一旦嫁了,哪怕丈夫是死了,也要活活守寡,不能自主尋找幸福。儘管或許會有改嫁現象,但也不是自由的婚姻制。只能説是從這個火坑跳到了另一個火坑,而若是守着貞潔直到死,又是從這個火坑直接去了墳坑,一生朝華就此殆盡,婚姻的腐敗,年代的腐朽,思想的腐化,女人的地位在這“三腐”中,無疑從出生就註定了悲慘的命運。

馬頭牆裏外,女人的地位固然是卑微,其創作也是得不到重視,在背景的漠視下,女人依舊是默默的展現着自己的聰慧與辛勤,即使是婚姻的不幸,依舊是堅持家族的規矩,年代的風俗,哪怕在高牆深院裏,殆盡了自己的年華與美麗。自漢唐以來,她們就在自己的命運裏,默默的傳承着中華傳統的文化與習俗,不惜犧牲自己的幸福,且默從。從今天的角度看來,舊時女人的婚姻儘管悲哀且無望,但或許正是因為這些思想的腐朽與禁錮,而發展成今天的自主婚姻。只是令人遺憾的是現在的愛情開放到濫情,自然這是題外話。

總之,徽州的舊時婚嫁已成為過去,若是演繹,也只能想象。這樣的殘酷婚姻,不僅摧殘了女人們的思想,還摧毀了女人們的情懷。但同時,也文化了歷史,文化了如今人文,在馬頭牆,小青瓦下,徽州的蹤跡,無論在任何領域,都是一種推崇,文化的推崇。而女人們的婚姻也得到了歷史的推崇,演變成今天的自由。

徽州的導遊詞 篇5

徽州所轄區域從北宋宣和三年(1120xx年)至清宣統三年(1920xx年)的790年間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內稱興安府外,其餘時期因朝代更迭而稱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卻前後沿用長達780年之久。

民國元年(1920xx年)廢府留縣,“徽州”一名遂廢,直到1949年5月設立徽州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徽州專區),但因管轄範圍發生變動(徽州六縣之一的婺源劃屬江西),其含義已與歷史上的“徽州”也即“古徽州”有所出入。

一府六縣是地域概念,府治歙縣,六縣即舊徽州府所屬歙縣、黟縣、婺源、休寧、祁門、績溪。在將近780年的時間裏,這六個縣一直穩定地隸屬於古徽州,這在中國歷史上是較為罕見的。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縣的土地所承載的、由六縣歷代先賢和人民羣眾共同締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質上的,比如徽派建築、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學、徽劇、徽州方言等等。

徽州文化的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築、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動植物資源等。涉及徽州經濟、社會、教育、學術、文學、藝術、工藝、建築、醫學等諸學科,凡與徽州社會歷史發展有關的內容,都屬徽州文化範疇,通常我們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來加以概括。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銷江南省,將其分為安徽、江蘇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慶,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稱安徽。徽州,公元前220xx年就有歙縣、黟縣兩個建制縣,明清時更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廣博深邃的內涵正越來越受到社會科學界的青睞,同時也引起了經濟界的關注。文化界召開了多次全國徽學研討會以及國際徽學研討會,各地、各國專家學者踴躍參加研討,表現了高度的熱情。一位老徽學研究者對説:"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專家,幾乎一生精力傾注於徽學。一種地方文化能夠引起國內外的如此重視,足以見其存在的重要和價值。研究徽州文化,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徽州的導遊詞 篇6

徽州自古學習成風,出過很多學術名家、大家,也留下了眾多的書院,著名的如“南湖書院”、“紫陽書院”、“竹山書院”。

南湖書院:坐落在黟縣宏村南湖北畔,又名"以文家塾",建於清代嘉慶十九年,民國時期改為南湖國小。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和祗園六部分組成,另有庭院、操場,佔地達1公頃。

南湖書院外臨一湖碧水,庭院內置花園假山,操場上有株百年龍柏。書院原有金色匾額"以文家塾"四字,為清朝翰林院侍講、著名書法家樑同書年93歲時所書。西側有一卷棚式屋頂的"望湖樓",上懸匾額"湖光山色"四字,系清代歙人、時任黟邑知縣尹服題,今仍完好。登樓極目四野,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曾任民國國務的汪大燮就啟蒙於此。

“紫陽書院”:位於歙縣縣城屏山南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邑人曹文植倡儀 復建。有建築物近1800平方米,一直延用至清末。現基本保留着原先格局,存有朱 子殿、道志舍、德據舍、依仁舍、遊藝舍、文公井。在朱子殿內,存有清康熙帝御 書的“學達信天”匾和乾隆帝御書的“百世經師”匾及乾隆五十五年程瑤田書寫的 “古紫陽書院規條”石刻。東南甬道上由曹文植題額的“古紫陽書院”石門坊,仍 保存完好。

竹山書院 位於歙縣雄村。清乾隆年間曹翰屏建,建築面積1130平方米。門個有空 場,場邊為桃花壩,壩下即浙江。主體廳堂時門是前廊,隔天井為三開間後堂。右 廊有一側門,通向內院。這裏既有教室也有先生的書齋和住宿,活動用房。中間闢 有小院、花圃。廊道盡頭,有庭園,名“清曠軒”,系一小型古典園林。當時曹氏族 約:“子弟中舉者可在庭中植桂一株”,故又名桂花廳。現存有乾隆時詩人曹學詩 的“清曠賦”屏,書法家鄭萊的“所得乃清曠”小篆匾額,及摹刻顏書“山中天” 石刻。園東北隅為文昌閣,築於高台之上,平面呈八角形,俗稱“八角亭”。閣樓 攢尖頂,葫蘆形錫頂銀光熠熠。八條垂脊末端翹起, 角下懸金雀鈴。南面樓檐下懸“貫日凌 雲”四字金匾。樓內藻井、樑坊彩繪燦然。原先供有文昌菩薩。

徽州的導遊詞 篇7

説起徽州女人四個字,想必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是貞潔牌坊,那幾乎就是徽州女人的象徵。其實牌坊在徽州前前後後已有780年的歷史了,從北宋宣和三年至清宣統三年(其中元至正十七年到至正二十七年的十年內被稱為興安府)。這是一個漫長的徽文化演繹,在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佔有重要地位,也被譽為並列與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其歷史,文化是相當深遠的。

而這牌坊就是徽文化中的典著,與祠堂,民居統稱為徽州三絕。

牌坊其實古時人們為生前享有功名,或是教化有功,又或是躬身踐行封建倫理道德有突出表現的人物而建立。同祠堂幾乎比較相似,但還是有所區別。其中也有為女人設立的貞潔牌坊。在許多民國時期,或是清代的電視劇中,我們不難見到貞潔牌坊,而圍繞此牌坊的電視劇,更是更加深切的反應出在封建思想的道德下,那些死了男人的女人們,在牌坊的壓力的下,倍受苦難與折磨,好比《牌坊下的女人》,儘管不能按劇情遊走徽州牌坊的歷史,但其中至少也提及到牌坊對當時的人而言,是多麼的重要。再對比貞潔牌坊,如果寡婦一生保持身子潔淨,不與男人有染,死後就會為此建一個牌坊,由此而高宗耀祖。

牌坊對女人而言,或許是殘酷的,在沒有一個前提的情況下,就是斷送一生幸福的危險工具。但對男人而言,若是誰家在縣上或是鎮上,建了一個牌坊,那就是有聲望的象徵,人人對其尊重並維護。

再回去徽州女人的身上,看到徽州女人,就會看到一個封建思想的時代(當然這裏的時代是要退後百年的)。

那時的女人無疑是沒有自由的,再往前推去,就是大門不邁,二門不出。在家裏,也是男人説得算。當然在歷史的天空下,徽州女人儘管是飽受封建思想的禁錮,但是近代那些守貞潔的女人,要名分的女人,追求自由的女人,都在與時代競爭。但是我們是否注意過在這樣的一個年代裏,有這麼一個女人,徹底顛覆了這一倫理道德,成為徽州乃至中國歷史上絕無僅存的另類女人,她就是具有謎一般傳奇身世的賽金花。

暫不説這賽金花是何等的傳奇,但至少在她身上,我們認識到徽州女人也時代的並進下,也是在不斷的成長,思想也是有所提高。當然這是特列,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是這般,在我們的記憶裏,我們熟知徽州女人最為凸顯的一個特徵就是甘願為亡夫守一輩子的寡,有的是一路甘心,但也有半路“出軌”。她們也許是衣食無憂,但她們並不幸福,她們的臉上永遠掛着病態的蒼白。或許她們也是楚楚動人的,但美麗在缺氧的庭院中只是一種痛苦的煎熬,她們自閉於方寸閣樓,望守着天井漏下的一片光亮,無奈地看着燕來雁去芳華流失。徽州女人是這般無奈,與針扎。但她們也是聰慧的,温順的,歷史上的許多君王都曾一度的迷戀的徽州。“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可顯徽州對湯顯祖而言,也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遙遠的夢。在這片大地上,記載着大大小小的故事與傳説,它的文化,它的生存之道,在千年的風雨中,不斷的自我成長,早已形成一個標誌性的形象。我驕傲自己也是徽州女人裏的一個,她們的文化由我們這些子女繼續傳承下去!

徽州的導遊詞 篇8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時下轄有黟、歙、休寧、婺源、祁門、績溪六縣,因其歷史悠久,故此顯得古味盎然,就連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現出厚重濃烈的歷史文化意藴。

從歷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縣居前,設郡(或州或府)在後,所以在此就先説六縣的地名由來。黟縣創設於秦始皇統治時期,它的得名與黃山有關,因黃山的花崗巖山體蒼黛黝黑,故秦代前後人們稱作黝山,始皇置縣於其南,故名黝縣。三國孫吳當政時將黝易作黟,於是黝山就成了黟山 [注:直到唐天寶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詔改黟山為黃山才退隱其名]。

同樣始置於秦始皇時代的歙縣之取名則跟秀水相牽連。它出自“翕”,意為水流匯合,在今歙縣雄村境內漸江(新安江)與練江匯合處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於此地界置縣,故名歙縣。休寧縣緣於縣城附近的靈鳥山之名,該山原曾名鵂山(今名鳳凰山),公元220xx年孫吳政權曾於其南置縣,稱為鵂陽縣,未久即簡化成休陽縣;後到公元598年,隋文帝把它改稱休寧縣。婺源縣的取名同水系有緣,該縣境內流淌着一條謂稱婺江的河流,據《婺源縣誌》載雲:“以婺州水之源,因名。”,婺源由此得名。祁門縣則因由當地的兩處地方而來,據《續文獻通考》載雲:“以其縣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乃合名祁門。”“祁門”由此而來。績溪縣的得名則與河流脱不了干係。據《元和縣誌》載雲:其縣境內“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並流,離而複合,有如績焉。”

至於“徽州”,據《宋書•地理志》載:“宣和三年(公元1120xx年),改歙州為徽州。” 古往今來其地名來源眾説紛紜。其中因地理因素與詞義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兩種:

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緣于山水之名,其二緣於地方之名,這些均與上述六縣地名由來或近或同。“山水之名説”因在績溪縣境內有徽嶺與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羅願《新安志》始載起,後世元、明、清的歷代志書都沿用這一傳統説法,如清弘曆(乾隆帝)《徽州府志》雲:“蓋郡境存徽嶺、徽溪,揚之水出焉,説者以為取諸此”;“地方之名説”因在績溪縣境內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廣記》及《徽州府志》裏就持存有此説法。

詞義因素方面,也有兩種解釋:其一,“徽”字含有“繩索、捆綁、囚禁、束系、約束”等意思。其二,“徽”字還有美好之意。對於前一種解釋,漢朝楊雄在《解嘲》中有云:“徽以糾纆,制以斧鑕”。東漢許慎《説文解字》釋曰:徽,“糾繩也”。徽繩意同徽索,指捆綁囚犯的繩索。所以南朝時期的樑朝統治者叫囂對宣揚“神滅論”的範縝其人宜“置之徽纆,肅正國典。”其中徽纆同為繩索,所區別者在於兩股盤成之繩索稱纆,而三股絞成之繩索叫“徽”。

有趣的是,在宋朝,規定歙州進貢朝廷的物品,僅是白苧和澄心堂紙。那白苧正是用以結繩的原料。歷史上竟然也有這樣的巧合。當然,徽字還可作動詞用。唐代劉良曾經註解説:“徽,系也”,就是捆綁的意思。北宋統治者改用徽字作州名,實際上與當時發生的一樁重大歷史事件有關,那是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歙籍人方臘在毗鄰歙州的睦州建德軍青溪村聚眾起義,十二月,他率領起義軍攻陷歙州。未久連戰攻略東南六州五十二縣。趙宋王朝急遣童貫統領禁軍及秦晉蕃漢兵十五萬圍擊鎮壓,歷時一年,“殺賊八千”,到翌年四月平息了戰亂。

五月,朝廷詔令改歙州為徽州,同時將睦州建德軍改為嚴州遂安軍。這一舉措意思很明顯,它是朝廷對策動農民起義之地人們實行牢牢束縛和嚴加管制的體制,透現出宋徽宗及其臣僚們對方臘起義者們畏懼且心存餘悸的心態。由此可見,徽州因其取名,歷史依據之可信性更強。對於後一種解釋,清弘曆《徽州府志》記載:“或雲:徽,美也,故以為名。”雖然有人認為這樣解釋未免牽強,理由在於改名時正值戰亂初平,統治者驚魂甫定,在宋徽宗及其臣僚們看來,似此出現方臘之輩的“首惡之地”,何美之有?然而,倘若從積極良善的方面來看,人們倒是寧可更願意把“徽”字釋作美好,因為徽州此地畢竟山輝川媚,南朝梁武帝稱讚“新安大好山水”,南宋思想文化界巨擘朱熹曾題“新安大好河山”六字,而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賦詩寫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難道這些不都正是有力的佐證根據麼?

徽州的導遊詞 篇9

一直仰慕著名黃梅戲演員韓再芬,早就聽説韓再芬主演的舞台劇《徽州女人》。不同於其它戲劇,沒有鏗鏘的鑼鼓,也沒有抽象的臉譜,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二團的新編黃梅戲風格舞台劇《徽州女人》在一片寂靜中開場了。

《徽州女人》共分《嫁》、《盼》、《吟》、《歸》四幕。所表現的是上個世紀初的清朝末年,在皖南徽州地區,有一個(或一羣)女人,十五歲就出嫁了,花轎抬到公婆家,而未曾謀面的如意郎君卻剪了辮子悄悄的“革命”去了,於是,她就獨守空房,苦苦期盼丈夫的歸來。

一等就是十年,她孝敬公婆如同親生父母,每天到村頭的水井擔水,望眼欲穿,日日思君不見君,卻不見她男人的蹤影。

這就這樣盼啊盼,又在寂寞中熬過了十年,盼望變成了絕望,公婆也相繼離開了人世,寒寒的夜晚,聽着隔壁小叔子家孩子的啼哭聲,她的春情在湧動,然而冰河般的人生,她又能怎樣呢?無奈的她只能對天長歎、以淚洗面。

整整苦等了三十五年,日日夜夜盼他歸,歸來已是紅顏褪。她的男人終於告老還鄉、葉落歸根,然而已有妻室和兒女的他卻根本認不出她是誰……

這是一個悲愴的徽州女人,她恪守貞潔、孝道、倫理,同時也把自已推向了冷酷的深淵。舞台上畫一樣的徽州地區古老民居、深宅大院的佈景,反襯了女主人公心情的壓抑和人生的淒涼,而池塘睡蓮的背景則表達了女主人公對丈夫的情思和相聚的願望。反覆多次的洞簫音樂一方面把觀眾帶到了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另一方面則抒發了女主人公惆悵滿腹的思緒和盼夫思夫的心情。

立體式的舞台背景、糅合西洋樂器的音樂,使《徽州女人》從鄉土氣息裏脱胎換骨,它恢弘大氣、惟美至真,讓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尤其是韓再芬的表演,已不是單純的戲曲表達,她傳神的眼睛裏淚水漣漣,那細膩、飽滿、柔韌的唱腔就是唱在你的心上,引起你的共鳴。特別是她嫻熟的動作,就象一個舞蹈演員,她的纖纖細手在不停的轉換,引領你的遐想,她穿着舞鞋的足尖在舞台上旋轉,就是奔放的芭蕾!

追光燈在追逐着韓再芬的倩影,而韓再芬就是追求理想、追求藝術人生的追夢人啊!看她的表演是一種享受,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户外是霏霏淫雨,座中的我也是青衫濕了。悲愴的徽州女人讓我在又一個世紀裏沉重得心緒凌亂,西遞的山山水水還是水墨畫一般麼?韓再芬已告訴了我!

標籤: 導遊詞 徽州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mj89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