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濟南導遊詞3篇

濟南導遊詞3篇

本文目錄濟南導遊詞濟南靈巖寺導遊詞濟南導遊詞

泉城濟南導遊詞範文(一)

濟南導遊詞3篇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其間將由我來接待你們併為你們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你們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這座白牆灰瓦、出檐卷山、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麼要迎着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説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後的溪流構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它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採自於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頂和入口處採用了大塊石,用懸掛的手法形成巨石懸掛的逼真壯觀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於採光和空氣的通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極高的讚譽。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取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合影留念)。

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馬跑泉。為什麼叫馬跑泉呢?據説北寧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得此名。相傳,關勝是梁山的農民起義將領,是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人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力抗金。一次激戰中,敗走麥城,口渴無水,十分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後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的來歷有幾種説法。一種説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種説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還有一種説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化來的,説嘩嘩的泉水刷玉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於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金石錄裏,漱玉集中,文采有後主遺風”是對其詞作成就的讚揚,稱讚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南宋時傑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博學多才,母親也是一位壯元的孫女,知書達禮。李清照自小受雙親薰陶、啟發和誘導,再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為當時傑出的文學家。李清照18歲時,與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婦倆互相支持,恩恩愛愛,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購置古籍畫。靖康之難以後,北宋滅亡,金兵南侵,宋五朝南渡,偏隅江南,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途中,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過着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中渡過了她的餘生。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難為分界線,前期的詞大多描繪的是歌詠自然,讚美生活,夫妻恩愛、思念的詞。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如夢令》);“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脣》);“紅藕相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後期的詞作大多抒寫了家國之恨和悲歎自身命運悽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聲聲慢》);“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李清照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稱為“易安體”。今有輯本《李清照集》和《漱玉詞》。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處。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並稱為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形成,是由於兩岸泉水相對湧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一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象遊絲一般,忽隱忽現,隨波盪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適當時才能看到。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幸在月光的映照下看到“金線”,而元代詩人元好問多次遊歷金線泉,卻不可得,甚為遺憾。

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尚志堂,也叫“金線書院”,由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植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開,芳香撲鼻,故尚志堂院也稱玉蘭院。大家注意到院中的這塊太湖石了嗎?它叫“待日峯”,原為張養浩收藏,在一點五米左右高的石身上,佈滿了圓月形成或彎月形透洞數處,每當皓月高懸之夜,石形和透洞在月光照射下,映入石前池水中,更顯得玲瓏剔透,秀美無比。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濼源堂。濼源堂,前有抱廈,突出水面,棟樑彩緩,黃瓦紅柱,形體雄偉。大家請看抱柱上的詩刻:“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此句是元代著名文學家趙孟對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寫照。

濼源堂的北面的建築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虞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娥英祠北面是三大殿景區。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牆上,鑲嵌着30餘方石刻,是歷代名人的佳作詩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這尊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了趵突泉的地位。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來鶴橋原為木橋,明萬曆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闢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抬頭看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蓬山舊跡”,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據傳説,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即在神話中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州。想登蓬萊山求仙的人到處尋找仙山,當他們來到趵突泉邊,看到三股水注,其狀如山且不能攀登,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舊跡”坊。如果你到泉東面望鶴亭茶社,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則有“潤澤春茶味更真”的詩意。

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三十米,南北寬二十米,周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湧濤,噴雪濺玉;勢如鼎沸,聲若雷鳴;水草裊裊,魚翔淺底;綠葉紅鱗,輝映其間。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如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嘗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貌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趵突泉賦》。濟南“家家泉不,户户垂楊”的獨特景色是怎麼形成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於濟南市區以南,錦繡川以北的廣大地區,這些地區的巖石是約四億年以前形成的一層很厚的、質地比較純粹的石灰巖。這種石灰巖地區,地表有溶溝、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鐘乳石,便於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滲入地下。山區的石灰巖層,以大約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大量的地下潛流,神出鬼沒地向濟南運動。剛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巖石變成了堅固的火成巖,大量的地下水流到這裏,碰到火成巖的阻擋,攔蓄起來,越積越多,水泄不能,必須尋找出路。而在濟南舊城一帶,地勢低窪,有的地方甚至低過了地十水的儲水面,地下水便穿過地表,奪門而出,形成了眾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説乾隆下江南時,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飲用。

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少了上面的那一點。亭後的石刻“第一泉”三是清代王鍾霖書寫,“觀瀾”石刻二是明代張欽書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壁廊與北岸濼源堂相互襯托,形成對景。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這裏原是明代著名詩人“後七子”之一李攀龍的讀書處,“勺滄”的名,表達了人們向李攀龍學習的心願。明萬曆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白雪樓和滄園幾經修葺,現在的滄園是三廳一圍廊,兩個跨院,流溪隨園,樓閣玲瓏,雕樑畫棟,彩漆紛呈,院中培植的名種名花異木,盆景,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庭院風格。這株“泰山鬆”,蒼勁、雄偉,氣勢奔放,樹齡在150年以上,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具有齊魯風格的樹樁盆景。園內人工修造的大型山石盆景,造型自然,點綴以羅漢松,紅葉,黑松等樹樁植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東門口,今天講解就到這裏。講解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並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泉城濟南導遊詞範文(二)

“若到濟南行樂處,城西泉上最關情”——泉城濟南精彩導遊詞 尊敬的各位遊客: 您好!歡迎來到風光秀麗的“泉城”濟南觀光遊覽,我是來自濟南市中旅的導遊員,下面我將帶領您走進這個神奇的泉的世界...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城市,她南依泰山,北臨黃河,有590多萬人口,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位於我國“山水聖人”、“齊魯民俗”兩條黃金旅遊線的重要樞紐位置,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旅遊業發展迅速。 就像四季如春的昆明被譽為“春城”,有着北國風光的哈爾濱被譽為“冰城”一樣,濟南,因為有着眾多的天然湧泉自古以來就被冠以“泉城”的美譽,以其獨特的泉水魅力享譽海內外。全市共遍佈着大大小小700多處天然湧泉,僅在濟南老城區西起西門、東至青龍橋方圓2.6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就分佈着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五龍潭四大泉羣、133處泉水,眾泉匯流到風景秀麗的大明湖,構成了濟南獨特的泉水景觀。 “若到濟南行樂處,城西泉上最關情”。的確,泉水是濟南的象徵、濟南的標誌,是濟南的財富,更是濟南的靈魂!走進濟南,就彷彿走進了一個神奇的泉的世界…… 趵突泉,位居濟南72名泉之首,風流的乾隆皇帝被趵突泉的美麗所感染,御筆親封“天下第一泉”。進入趵突泉公園,還未到泉邊,那趵突噴湧的聲音就會響徹耳畔,來到泉邊,泉池中央那三股吊桶粗的泉水噴湧而出,勢如鼎沸,聲若雷鳴,蔚為壯觀,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趙孟頫盛讚它為“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您看,泉池中金色的鯉魚悠然自得的穿行其間,像片片紅雲落入水中,又像朵朵紅花飄在水面,正像著名作家老舍寫的那樣: 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麼翻滾。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鐘,你便覺得自然的偉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遠那麼純潔,永遠那麼活潑,永遠那麼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的水藻上飄蕩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種似乎神祕的境界。 除了趵突泉,公園內還散佈着漱玉泉、金線泉、柳絮泉、馬跑泉等20多處名泉,她們各有各的形態,各有各的風采。 黑虎泉泉羣共有泉水15處,除黑虎泉外,著名的還有琵琶泉、白石泉、瑪瑙泉、九女泉等。黑虎泉的泉源在陡壁下一個深邃的洞穴內,洞內橫卧着一塊巨石,泉水從巨石下湧出,與巨石相互撞擊,半夜時陣陣清風吹入石縫裂隙,聽上去像黑虎咆哮,故稱“黑虎泉”。緊連洞穴的泉池有三個並列的虎頭,泉水從虎口噴出,波瀾洶湧,水聲喧騰,形成了“虎頭瀉玉”的著名景觀。 珍珠泉水明淨碧綠,清澈見底。池底隨處湧出亮晶晶的珠泡、一簇簇、一串串、大大小小、錯錯落落、爭先恐後、閃閃發光。在陽光映照下,珠泡顏色多變,時而呈現銀色、時而閃爍着紅、黃、藍、紫等多種光澤,明目耀眼,彷彿串串珍珠,故名“珍珠泉”。在珍珠泉東側,還有散水泉、溪亭泉等幾個名泉相伴,又各自成景,讓遊客留連忘返。 五龍潭泉羣共有泉池27處,包括五龍潭、官家池、濂泉、月牙泉等名泉,其中,五龍潭是濟南諸泉當中最深的一個,數畝泉水一汪碧波,深不見底,終年湧流不息。此潭,景色極佳,尤其是雨後初晴,潭水湛藍,垂柳滴翠,更顯得格外清幽。由於今年雨量充沛,濂泉噴湧旺盛,泉水漫過了地上的青石板路。夜晚,月光透過鬆林照在水面上,再現了“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 看完四大泉羣,漫步在風貌保存較好的芙蓉街、曲水亭街、王府池子街等濟南老街區,您還可以體味歷史的滄桑,觀賞到許多未加雕飾、保留着歷史風貌泉池,體驗當年《老殘遊記》中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楊”的獨特意境…… 不知不覺中,您已經跟隨着我的講解走進了“泉城”濟南;您一定會發現,綠色,是這座城市的生命;泉水,是這座城市的靈魂。濟南,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是一個獨特、絕妙的泉的世界。

濟南靈巖寺導遊詞濟南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環境清幽的佛門聖地靈巖寺來遊覽。我是這裏的景點導遊小x,為大家提供本次導遊講解服務。

靈巖寺所處的這座秀麗的山巒,名叫靈巖山,是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海拔687.3米,大家請看靈巖山與其他有什麼不同呢?唉,對了,他的頂既不是園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靈巖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海內四大名剎之首”(天台國青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棲霞寺)的盛名。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曾説“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遊泰山而不至靈巖,不成遊也。”現在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靈巖寺的風韻吧。

我們現在來到山門金剛殿,殿內塑有“哼哈二將”,專為把手大門守護寺院的安全,走過“聚美”小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二門山”,他建於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內望有四大天王,建築風格為單檐硬山頂,殿內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十七塊。記載了靈驗的歷史沿革及影響。(東邊為鐘樓,西邊為鼓樓,因為“晨鐘暮鼓”之説)。

朋友們現在我們就來到了大雄寶殿,原為宋代的獻殿,明清重修。建築風格前後是不一樣的,前為外廊式捲棚頂,後為硬山頂。造型精巧玲瓏顯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現在殿內的石柱及柱礎,還是宋代的遺物。上額的彩畫邊很生動逼真,充滿生活氣息。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宏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靈巖寺中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主體建築。(建築風格為單檐殿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宏偉壯觀的)。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創建的,宋代擴修,(唐宋時為寺中主殿,成為大雄寶殿),現在殿宇為明代的建築,雖然自創建以歷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現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築風格。進到殿中,中置長方形須彌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間為吡户遮那佛(藤胎),東為藥師佛(明成十三年)西為阿彌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大家也許都看到西殿上有許多高30釐米的銅鑄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也是由此而來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羅漢泥塑,(據佛學文獻記載,為眾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沒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羅漢,千羅為花崗巖),而靈羅為藤木所制,顯得非常栩栩如氣。他擺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個塑像都以現實人物為基礎,神情狀貌非常生動,喜怒哀樂俱形於色,動態變化各有特徵,堪稱海內無雙。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個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個個口目傳情,沒有一個相同的。羅漢身上用的是硃砂江,黃丹,雄黃,石綠,大青,天藍,茄皮紫等礦物質顏料。因此雖然年代已久,但顏色還是那麼逼真。(這些羅漢的塑造年代,史料記載不詳),根據資料分析,可能是宋代塑造的。這些羅漢對我們現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學有非常高的價值,是中國泥塑遺存的藝術瑰寶之一。清末學者梁啟超為“靈巖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這正是對我國古代藝術才能的高度評價。

(御書閣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專門為存放皇帝賜御書而建造的,現存建築為明代遺物。)

(除了千佛殿,您可以看到東山峯有一怪石,狀如一個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禪杖,而後面的柏樹,活脱脱就是一對弟子,這塊怪石就叫朗公石《神僧傳》中記載,東晉時期高僧來此山説法,講的“猛獸歸伏,亂石點頭”,朗公説“此山,靈邊,為我淨也;它時涅磐當埋於此”)

好,現在我們往西走,面前的這座塔為靈巖寺的最高建築,闢支塔,是靈巖寺的重要標誌。為什麼叫闢支塔呢?闢支一詞為佛教用語,是梵語“避支迦佛陀”簡稱為“避之佛”(避支塔建於唐天寶十二年,宋淳儀五年重建於嘉佑二年建成)歷時63年,距今900多年。該塔高54米,為八角九級十二檐的樓閣式磚塔。塔基刻有陰曹地府,酷刑場面的浮雕。塔身為青磚砌築。東西南北四面設門。塔檐自下至上逐層遞減,一至四層為重檐,五至九層為單檐,收分得體,門窗古樸,顯得古香古色,莊嚴肅穆。塔頂是鐵製塔剎。有復缽,相輪,園光,仰月,寶珠組成。另外還有八根鐵鏈分別由救濟塔檐的八尊金剛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級塔檐,可以盡覽靈巖風光。

好的闢支塔參觀到這裏,我們接着向西走,我們來到了靈巖寺的另一重要景點“墓塔林”,這裏面有唐宋至明代靈巖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塊,其數量僅次於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國第二,它與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屬於磚塔,靈巖寺屬於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異。有的高達數十尺,有的才尺許,底部都是帶有浮雕。在這些塔中,最早的就是這幢慧崇塔了,是唐代靈巖寺創建間慧崇的墓塔,(惠崇是靈巖寺貞觀年間的和尚,生前在靈巖勤於佛事,對靈巖寺做出了極大貢獻,它活了100多歲。)是重檐單層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寬3.74米,上面雕有獅頭,飛天,武士等圖案。南面闢半圓拱門,內為方形室。東西門均為飾門,是半掩式假門,雕有樂伎,舞伎等圖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藝術風格。塔頂以露盤,仰蓮,寶珠組成塔剎,這座塔是研究我國古代繪畫,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

《息庵禪師道行碑記》,日本和尚邵元為靈住持息庵禪師撰寫的。

和翠證盟殿亦稱證盟功德,方山證盟殿,平面呈橢圓形,跨進殿門,正中雕有高約五米的釋迦佛像,東西兩壁各有一菩薩一尊,都是唐代造像。明朝時,外僧修方形石室,增門硃紅色,故亦稱紅門。

濟南導遊詞濟南導遊詞(3) | 返回目錄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其間將由我來接待你們併為你們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你們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這座白牆灰瓦、出檐卷山、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麼要迎着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説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後的溪流構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它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採自於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頂和入口處採用了大塊石,用懸掛的手法形成巨石懸掛的逼真壯觀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於採光和空氣的通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極高的讚譽。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取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合影留念)。

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馬跑泉。為什麼叫馬跑泉呢?據説北寧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得此名。相傳,關勝是梁山的農民起義將領,是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人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力抗金。一次激戰中,敗走麥城,口渴無水,十分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後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的來歷有幾種説法。一種説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種説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還有一種説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化來的,説嘩嘩的泉水刷玉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於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金石錄裏,漱玉集中,文采有後主遺風”是對其詞作成就的讚揚,稱讚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南宋時傑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博學多才,母親也是一位壯元的孫女,知書達禮。李清照自小受雙親薰陶、啟發和誘導,再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為當時傑出的文學家。李清照18歲時,與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婦倆互相支持,恩恩愛愛,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購置古籍畫。靖康之難以後,北宋滅亡,金兵南侵,宋五朝南渡,偏隅江南,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途中,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過着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中渡過了她的餘生。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難為分界線,前期的詞大多描繪的是歌詠自然,讚美生活,夫妻恩愛、思念的詞。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如夢令》);“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脣》);“紅藕相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後期的詞作大多抒寫了家國之恨和悲歎自身命運悽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聲聲慢》);“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李清照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稱為“易安體”。今有輯本《李清照集》和《漱玉詞》。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處。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並稱為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形成,是由於兩岸泉水相對湧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一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象遊絲一般,忽隱忽現,隨波盪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適當時才能看到。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幸在月光的映照下看到“金線”,而元代詩人元好問多次遊歷金線泉,卻不可得,甚為遺憾。 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尚志堂,也叫“金線書院”,由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植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開,芳香撲鼻,故尚志堂院也稱玉蘭院。大家注意到院中的這塊太湖石了嗎?它叫“待日峯”,原為張養浩收藏,在一點五米左右高的石身上,佈滿了圓月形成或彎月形透洞數處,每當皓月高懸之夜,石形和透洞在月光照射下,映入石前池水中,更顯得玲瓏剔透,秀美無比。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濼源堂。濼源堂,前有抱廈,突出水面,棟樑彩緩,黃瓦紅柱,形體雄偉。大家請看抱柱上的詩刻:“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此句是元代著名文學家趙孟對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寫照。

濼源堂的北面的建築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虞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娥英祠北面是三大殿景區。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牆上,鑲嵌着30餘方石刻,是歷代名人的佳作詩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這尊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了趵突泉的地位。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來鶴橋原為木橋,明萬曆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闢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抬頭看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蓬山舊跡”,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據傳説,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即在神話中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州。想登蓬萊山求仙的人到處尋找仙山,當他們來到趵突泉邊,看到三股水注,其狀如山且不能攀登,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舊跡”坊。如果你到泉東面望鶴亭茶社,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則有“潤澤春茶味更真”的詩意。

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三十米,南北寬二十米,周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湧濤,噴雪濺玉;勢如鼎沸,聲若雷鳴;水草裊裊,魚翔淺底;綠葉紅鱗,輝映其間。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如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嘗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貌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趵突泉賦》。濟南“家家泉不,户户垂楊”的獨特景色是怎麼形成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於濟南市區以南,錦繡川以北的廣大地區,這些地區的巖石是約四億年以前形成的一層很厚的、質地比較純粹的石灰巖。這種石灰巖地區,地表有溶溝、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鐘乳石,便於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滲入地下。山區的石灰巖層,以大約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大量的地下潛流,神出鬼沒地向濟南運動。剛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巖石變成了堅固的火成巖,大量的地下水流到這裏,碰到火成巖的阻擋,攔蓄起來,越積越多,水泄不能,必須尋找出路。而在濟南舊城一帶,地勢低窪,有的地方甚至低過了地十水的儲水面,地下水便穿過地表,奪門而出,形成了眾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説乾隆下江南時,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飲用。

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少了上面的那一點。亭後的石刻“第一泉”三是清代王鍾霖書寫,“觀瀾”石刻二是明代張欽書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壁廊與北岸濼源堂相互襯托,形成對景。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這裏原是明代著名詩人“後七子”之一李攀龍的讀書處,“勺滄”的名,表達了人們向李攀龍學習的心願。明萬曆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白雪樓和滄園幾經修葺,現在的滄園是三廳一圍廊,兩個跨院,流溪隨園,樓閣玲瓏,雕樑畫棟,彩漆紛呈,院中培植的名種名花異木,盆景,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庭院風格。這株“泰山鬆”,蒼勁、雄偉,氣勢奔放,樹齡在150年以上,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具有齊魯風格的樹樁盆景。園內人工修造的大型山石盆景,造型自然,點綴以羅漢松,紅葉,黑松等樹樁植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東門口,今天講解就到這裏。講解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並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

標籤: 導遊詞 濟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lnkzz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