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衡山導遊詞十篇

衡山導遊詞十篇

衡山導遊詞 篇1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衡山導遊詞十篇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南嶽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告訴我,我將盡力給您幫助。祝願大家軋過愉快的鋒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為工作的重壓而苦悶,如果您曾為身體的疾患而憂慮,那麼今天,您可以把種種煩惱不快全部拋開,因為您即將欣賞到的,是以“五嶽獨秀”而蜚聲守內的南嶽衡山風景區了。

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縱越衡陽、衡山、衡東、湘鄉、湘潭、長沙等六縣市,地跨八百里,峯立七十二,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衡陽回雁峯,北抵“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長沙嶽麓山。主峯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爾不羣。“一覽眾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繡,楚天湘水,一覽無餘;它又像一卷畫軸,濃渲淡染,舉世無雙;它更像一首詩歌,高歎低吟,回味無窮。

南嶽衡山的來源有很多傳説。一產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頭化為東嶽泰山,腳化為西嶽華山,腹華為中嶽嵩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左臂則化為南嶽衡山;另一説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成南嶽,所以大家在南嶽古鎮入口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失鳥圖案,南嶽山徽“朱鳥”也因山而來。古人們往往以天空星象圖來進行占卜,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據《星經》記載,南嶽地處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號為稱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軫星旁邊不有一顆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衡山古屬長沙,故而又有“壽嶽”之稱,人們常説的“壽比南山”就以山而來。

穿過南嶽古鎮,迎面而來的是一組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築,這便是有着“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始建於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後歷經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築為清光緒六年重修,佔地768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櫺星門、有奎星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等九進四重院落。

現在大家腳下跨過的是壽澗橋,它前面就是南嶽大廟的南正門--櫺星門。“櫺星”逝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以“櫺星”命名的廟門,自然也是希望咱銘家人才輩出,萬業昌盛。

穿過櫺星門,大家來到的這座建築叫做“奎星閣”。奎星就是主管文學藝術的魁星。奎星閣在古代往往用做戲台,每逢節慶祭祀之日,一些戲班都會在台上演出一些傳統地方戲,如“魁星點狀元”、“五子登科”、“秋胡戲妻”等等,台下則擠滿了四鄉八里趕來的鄉民們,熱鬧非凡。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閣的基石上有4個銅錢大小的孔洞,這是幹什麼的呢?對了,它可以產生共鳴,增強音樂效果,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麼聰明呀!穿過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和御書樓,我們就來到了正殿。正殿又叫聖帝殿,供奉聖帝火神祝融氏。聖帝殿高21米,寬54米,深35米,是大廟最高、最大的建築,也是大廟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 72根花崗石柱支撐,寓意南嶽七十二峯,其中2根由整塊石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兩截接成。殿內正中是由四龍二鳳環繞的神龕,聖帝的泥塑金身就置於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態威嚴,金碧輝煌,左右排班站立着金吾二將和六部尚書。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台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裏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各位遊客,再走過寢宮和北後門,離開大廟,我們就來到了南嶽衡山主峯登山處,前面這個花崗石門叫做“勝利坊”,是1947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聯:“七二峯,如避羣英,勝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聯友國,狂瀾競挽,世界和平。”從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那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原聯為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所書,毀於“”時期,現在聯是著名書費新我左手書寫。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煙點火的,讓我貌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温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峯祝融峯進發吧!

朋友們,南嶽衡山在五嶽之中以風光綺麗著稱,素有“五嶽獨秀”的美譽。那麼它究竟“秀”在哪裏?秀就秀在這滿山的樹,滿坡的草,滿眼的綠!沿途大家已經看到,衡山樹木茂密,鬱鬱葱葱。南嶽植物資源豐富,有樹種600多,森林面積達30多萬畝,而且還有不少名樹古木:福嚴寺有一棵據傳受戒於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殿後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允春亭的搖錢樹,無礙林的“同根生”、“連裏枝”等,也是比較罕見的。

好了,爬了一段山,可能有點兒累吧?那我們在這裏休息一下。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戰紀念地之一,也豎民政府在大陸惟一保存的大型抗戰紀念陵園--忠烈祠。

忠烈神祠建於1939年,落成於1942年,陵園為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築,左右對稱,層次分明。沿中軸線共有五進建築,長達320米,寬約60米,四周還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陣亡的國民覺第九戰區和第六戰區將士。前面這就是忠烈祠正門,它為拱形三門重檐牌樓,正上方鑲嵌着刻有祠名的漢白玉門匾,上面的“南嶽忠烈祠”5個鎦金大字是由原國民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所題。

進入忠烈祠,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奇特的“七七紀念碑”。碑為全花崗石結構,由一大上小共5顆倒立炮彈組成,象徵着漢、滿、蒙、回、藏等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共禦外侮,碑的基麻上刻着醒目的“七七”大字,意在警醒全體中國人永不忘國恥之痛!

穿過紀念堂,大家看到的這是個綠草如茵的山坡,兩側有石級,共分為9層。草地上用大理石鑲了“民族忠烈千古”6個大字,襯以鄰近的蒼松翠柏,更顯得十分莊嚴,令人肅然起敬。朋友們,讓我們懷着敬仰、緬懷之情,繼續向上去吧。

好了,現在我們登上了忠烈祠最高處--禮堂平台了,不知剛才有沒有人注意數了腳下的石級沒有?對,一共276級。為什麼是個數目呢?這是為了紀念第九和第六戰區陣亡的276位中高級軍官而專門安排的,那麼,這些英烈們究竟魂歸何處呢?就在這最後一進建築--享堂裏。

享堂是忠烈最主要的建築,也數去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正門上是蔣介石親筆書寫的“忠烈祠”匾額。大家仔細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嗎?對,“烈”字下面少了一點。為什麼會少呢?這裏有很多説法:一説是蔣介石希望今後戰爭能少犧牲一點兒;一説是他打算抗戰勝利後再補上;還有一説是書法中的種藝術處理。見仁見智,眾説不一。享堂內呈“十”字形,可容500人,正面供奉有佛壇和“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它的碑文是薛嶽於1942年題寫,妙在無論橫念豎念,左念右念,都可以念通。全文是:“恭立忠烈祠,以懷忠烈神,我懷忠烈魂,誓繼忠烈神。”現在堂內陳設了大量抗戰圖片資料,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

好了,休息過後,我們繼續向上攀登。前面這是裏是半山亭,因為這裏恰好是南嶽鎮到祝融峯頂的一半,故而得名。這兒還有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留下的“試劍石”和湖南省道教協會所在的“十方玄都觀”。您來看看玄都同門口的一副對聯:“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我們到了南天門,據傳此地為天人分界之所在,故名“南天門”。這裏也售賞衡山色的最佳之處,春觀花,夏看雲,秋眺日,冬賞雪,賞心悦目,不一而足。這裏還是登上頂峯的最後一站,讓我們抖擻精神,一起去欣賞無限風光在險峯的祝融絕頂。

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南嶽七十二峯中首屈一指,由衡山主神--火神祝融氏而得名,“祝融峯之高”與“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並稱為衡山四絕。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祝融蓼,原名老生殿,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修。祝融殿並不大,一進兩間,建在巨石之上,花崗石砌牆,殿頂鋪以鐵瓦,多為宋朝所鑄,至今仍光潔不鏽。

好了,參觀完祝融殿,各位的南嶽之行也就即將結束。希望南嶽衡山--這顆南國明珠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衡山導遊詞 篇2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南嶽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告訴我,我將盡力給您幫助。祝願大家軋過愉快的鋒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為工作的重壓而苦悶,如果您曾為身體的疾患而憂慮,那麼今天,您可以把種種煩惱不快全部拋開,因為您即將欣賞到的,是以“五嶽獨秀”而蜚聲守內的南嶽衡山風景區了。

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縱越衡陽、衡山、衡東、湘鄉、湘潭、長沙等六縣市,地跨八百里,峯立七十二,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衡陽回雁峯,北抵“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長沙嶽麓山。主峯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爾不羣。“一覽眾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繡,楚天湘水,一覽無餘;它又像一卷畫軸,濃渲淡染,舉世無雙;它更像一首詩歌,高歎低吟,回味無窮。

南嶽衡山的來源有很多傳説。一產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頭化為東嶽泰山,腳化為西嶽華山,腹華為中嶽嵩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左臂則化為南嶽衡山;另一説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成南嶽,所以大家在南嶽古鎮入口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失鳥圖案,南嶽山徽“朱鳥”也因山而來。古人們往往以天空星象圖來進行占卜,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據《星經》記載,南嶽地處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號為稱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軫星旁邊不有一顆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衡山古屬長沙,故而又有“壽嶽”之稱,人們常説的“壽比南山”就以山而來。

穿過南嶽古鎮,迎面而來的是一組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築,這便是有着“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始建於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後歷經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築為清光緒六年重修,佔地768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櫺星門、有奎星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等九進四重院落。

現在大家腳下跨過的是壽澗橋,它前面就是南嶽大廟的南正門--櫺星門。“櫺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以“櫺星”命名的廟門,自然也是希望咱們國家人才輩出,萬業昌盛。

穿過櫺星門,大家來到的這座建築叫做“奎星閣”。奎星就是主管文學藝術的魁星。奎星閣在古代往往用做戲台,每逢節慶祭祀之日,一些戲班都會在台上演出一些傳統地方戲,如“魁星點狀元”、“五子登科”、“秋胡戲妻”等等,台下則擠滿了四鄉八里趕來的鄉民們,熱鬧非凡。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閣的基石上有4個銅錢大小的孔洞,這是幹什麼的呢?對了,它可以產生共鳴,增強音樂效果,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麼聰明呀!穿過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和御書樓,我們就來到了正殿。正殿又叫聖帝殿,供奉聖帝火神祝融氏。聖帝殿高21米,寬54米,深35米,是大廟最高、最大的建築,也是大廟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 72根花崗石柱支撐,寓意南嶽七十二峯,其中2根由整塊石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兩截接成。殿內正中是由四龍二鳳環繞的神龕,聖帝的泥塑金身就置於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態威嚴,金碧輝煌,左右排班站立着金吾二將和六部尚書。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台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裏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各位遊客,再走過寢宮和北後門,離開大廟,我們就來到了南嶽衡山主峯登山處,前面這個花崗石門叫做“勝利坊”,是1947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聯:“七二峯,如避羣英,勝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聯友國,狂瀾競挽,世界和平。”從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那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原聯為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所書,毀於“文革”時期,現在聯是著名書費新我左手書寫。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煙點火的,讓我們共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温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峯祝融峯進發吧!

朋友們,南嶽衡山在五嶽之中以風光綺麗著稱,素有“五嶽獨秀”的美譽。那麼它究竟“秀”在哪裏?秀就秀在這滿山的樹,滿坡的草,滿眼的綠!沿途大家已經看到,衡山樹木茂密,鬱鬱葱葱。南嶽植物資源豐富,有樹種600多,森林面積達30多萬畝,而且還有不少名樹古木:福嚴寺有一棵據傳受戒於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殿後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允春亭的搖錢樹,無礙林的“同根生”、“連裏枝”等,也是比較罕見的。

好了,爬了一段山,可能有點兒累吧?那我們在這裏休息一下。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戰紀念地之一,也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惟一保存的大型抗戰紀念陵園--忠烈祠。

忠烈神祠建於1939年,落成於1942年,陵園為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築,左右對稱,層次分明。沿中軸線共有五進建築,長達320米,寬約60米,四周還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陣亡的國民覺第九戰區和第六戰區將士。前面這就是忠烈祠正門,它為拱形三門重檐牌樓,正上方鑲嵌着刻有祠名的漢白玉門匾,上面的“南嶽忠烈祠”5個鎦金大字是由原國民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所題。

進入忠烈祠,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奇特的“七七紀念碑”。碑為全花崗石結構,由一大上小共5顆倒立炮彈組成,象徵着漢、滿、蒙、回、藏等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共禦外侮,碑的基麻上刻着醒目的“七七”大字,意在警醒全體中國人永不忘國恥之痛!

穿過紀念堂,大家看到的這是個綠草如茵的山坡,兩側有石級,共分為9層。草地上用大理石鑲了“民族忠烈千古”6個大字,襯以鄰近的蒼松翠柏,更顯得十分莊嚴,令人肅然起敬。朋友們,讓我們懷着敬仰、緬懷之情,繼續向上去吧。

好了,現在我們登上了忠烈祠最高處--禮堂平台了,不知剛才有沒有人注意數了腳下的石級沒有?對,一共276級。為什麼是個數目呢?這是為了紀念第九和第六戰區陣亡的276位中高級軍官而專門安排的,那麼,這些英烈們究竟魂歸何處呢?就在這最後一進建築--享堂裏。

享堂是忠烈最主要的建築,也是過去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正門上是蔣介石親筆書寫的“忠烈祠”匾額。大家仔細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嗎?對,“烈”字下面少了一點。為什麼會少呢?這裏有很多説法:一説是蔣介石希望今後戰爭能少犧牲一點兒;一説是他打算抗戰勝利後再補上;還有一説是書法中的種藝術處理。見仁見智,眾説不一。享堂內呈“十”字形,可容500人,正面供奉有佛壇和“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它的碑文是薛嶽於1942年題寫,妙在無論橫念豎念,左念右念,都可以念通。全文是:“恭立忠烈祠,以懷忠烈神,我懷忠烈魂,誓繼忠烈神。”現在堂內陳設了大量抗戰圖片資料,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

好了,休息過後,我們繼續向上攀登。前面這是裏是半山亭,因為這裏恰好是南嶽鎮到祝融峯頂的一半,故而得名。這兒還有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留下的“試劍石”和湖南省道教協會所在的“十方玄都觀”。您來看看玄都同門口的一副對聯:“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我們到了南天門,據傳此地為天人分界之所在,故名“南天門”。這裏也是觀賞衡山色的最佳之處,春觀花,夏看雲,秋眺日,冬賞雪,賞心悦目,不一而足。這裏還是登上頂峯的最後一站,讓我們抖擻精神,一起去欣賞無限風光在險峯的祝融絕頂。

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南嶽七十二峯中首屈一指,由衡山主神--火神祝融氏而得名,“祝融峯之高”與“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並稱為衡山四絕。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祝融蓼,原名老生殿,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修。祝融殿並不大,一進兩間,建在巨石之上,花崗石砌牆,殿頂鋪以鐵瓦,多為宋朝所鑄,至今仍光潔不鏽。

好了,參觀完祝融殿,各位的南嶽之行也就即將結束。希望南嶽衡山--這顆南國明珠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衡山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南嶽衡山做客!

衡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素有“五嶽獨秀”、“中華壽嶽”之稱。南嶽號稱“五嶽獨秀”,以“秀”為主要景觀特色。大家可以看到這裏羣巒疊翠,萬木爭榮,雲霧繚繞,是“五里不同景,十里兩重天”。

衡山的風景美不勝收、數不勝數,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衡山四絕”: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祝融峯之高和水簾洞之奇。常言道:“天下名山僧佔多。”衡山不僅是風景名山,也是宗教聖山。但是衡山與其他宗教名山相比,其獨特之處是山上佛道並存,互彰互顯,同尊共榮。

衡山自古為道教名山。據《南嶽志》的記載,在歷史上曾經有不少高道隱居湖南,如西晉時期的道教上清派開山宗師、中國第一位女道士魏華存,修道于衡山黃庭觀等等,如果説道教使衡山皎潔似月的話,佛教則令南嶽如日中天。尤其是佛教禪宗,先後衍生出臨濟、曹洞、雲門、法眼、溈仰等五大宗派,流傳全國甚至朝鮮、日本等海外地區,佛教史上稱為“五葉一花”。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就是我國南方最大的宮殿式古建築羣——南嶽大廟。南嶽大廟是一組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和皇宮殿宇於一體的古建築羣,也是我國南方及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廟宇。大廟現存建築共有九進、四院、八寺和八觀,前後縱深375米,它的中軸線上為儒家建築風格,東邊為八個道觀,西邊則為8個佛寺,像這樣儒、道、佛三教共存一廟,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

現在矗立在大家面前的是南嶽大廟中軸線上的第一進建築——櫺星門。以櫺星來命門,寓意着希望人才興旺,國家昌盛。大廟的第二重院落正中為御碑亭,這是大廟中軸線上的第四進建築,御碑亭裏面立着康熙皇帝撰寫的《重修南嶽廟記》青石碑。

繞過御碑亭,這裏就是大廟中軸線上的第五進建築——嘉應門。“嘉應”逝代用來迎接遠方賓客的儀門。嘉應門後的第三重院落為南嶽大廟的主院,由御書樓、正殿、寢宮和東西長廊組成,共有屋宇58間。穿過御書樓,各位面前的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相似的大殿便是整個大廟的核心——正殿。整個正殿,是處處有景,處處叫絕。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忠烈祠。忠烈祠是我國建築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日戰爭紀念地之一,也豎民政府在大陸唯一一處保留下來的紀念抗戰烈士的大型陵園。大家可以看到忠烈祠是仿照南京中山陵樣式建造,坐南朝北,依山而築,左右對稱,層次分明。它沿中軸線共分為牌坊、紀念碑、紀念堂、致敬碑和享堂五個部分。

在這裏,長眠着國民黨第九戰區和第六戰區的部分抗日陣亡將士。朋友們,眼前的這座牌坊就是忠烈祠的正門。這是由花崗巖石砌成的,正上方的漢白玉石匾上鑲嵌着原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題寫的“南嶽忠烈祠”五個鎦金大字。

站在廣場的中心,大家肯定會被這個造型奇特的雕塑所吸引,這便是“七•七紀念塔”。大家看,它是由五顆豎立的石制炮彈組成,炮彈一大四小,代表着我國的五大民族——漢、滿、蒙、回、藏。雕塑的正面和左右兩側,都嵌有漢白玉砌的“七七”兩個字,象徵着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國人民同仇敵愾,掀起的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

現在我們便來到忠烈祠的第三進建築——紀念堂。紀念堂的正中豎着一塊高達6米的漢白玉石碑,上面刻有薛嶽將軍撰寫的《南嶽忠烈祠紀念堂碑記》。記述了建祠的歷史背景和經過。拾級而上,就來到了忠烈祠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建築——享堂。在享堂正門上方懸掛着鎦金巨匾“忠烈祠”,這是蔣介石的真跡。

我們現在已經登上了衡山七十二峯的最高峯——祝融峯。祝融峯海拔1290米。站在這裏憑欄望月,會覺得雲低月近,如登天門一般,令登臨者心曠神怡,魂遊物外!

好了,參觀完祝融峯,各位南嶽之行也就要結束了,希望南嶽衡山這顆南國明珠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謝謝大家!

衡山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再走過寢宮和北後門,離開大廟,我們就來到了南嶽衡山主峯登山處,前面這個花崗石門叫做"勝利坊",是1947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聯:"七二峯,如避羣英,勝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聯友國,狂瀾競挽,世界和平。"從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那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煙點火的,讓我們共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温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峯祝融峯進發吧!

朋友們,南嶽衡山在五嶽之中以風光綺麗著稱,素有"五嶽獨秀"的美譽。那麼它究竟"秀"在哪裏?秀就秀在這滿山的樹,滿坡的草,滿眼的綠!沿途大家已經看到,衡山樹木茂密,鬱鬱葱葱。南嶽植物資源豐富,有樹種600多,森林面積達30多萬畝,而且還有不少名樹古木:福嚴寺有一棵據傳受戒於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殿後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允春亭的搖錢樹,無礙林的"同根生"、"連裏枝"等,也是比較罕見的。

好了,爬了一段山,可能有點兒累吧?那我們在這裏休息一下。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戰紀念地之一,也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惟一保存的大型抗戰紀念陵園--忠烈祠。

忠烈神祠建於1939年,落成於1942年,陵園為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築,左右對稱,層次分明。沿中軸線共有五進建築,長達320米,寬約60米,四周還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陣亡的國民覺第九戰區和第六戰區將士。前面這就是忠烈祠正門,它為拱形三門重檐牌樓,正上方鑲嵌着刻有祠名的漢白玉門匾,上面的"南嶽忠烈祠"5個鎦金大字是由原國民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所題。

衡山導遊詞 篇5

大家好,我是導遊,今天帶領大家遊覽南嶽衡山。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縱越衡陽、衡山、衡東、湘鄉、湘潭、長沙等六縣市,地跨八百里,峯立七十二,主峯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爾不羣。“一覽眾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繡,楚天湘水,一覽無餘;它又像一卷畫軸,濃渲淡染,舉世無雙;它更像一首詩歌,高歎低吟,回味無窮。

南嶽衡山的來源有很多傳説。一產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頭化為東嶽泰山,腳化為西嶽華山,腹華為中嶽嵩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左臂則化為南嶽衡山;另一説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成南嶽,所以大家在南嶽古鎮入口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失鳥圖案,南嶽山徽“朱鳥”也因山而來。古人們往往以天空星象圖來進行占卜,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據《星經》記載,南嶽地處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號為稱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軫星旁邊不有一顆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衡山古屬長沙,故而又有“壽嶽”之稱,人們常説的“壽比南山”就以山而來。

穿過南嶽古鎮,迎面而來的是一組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築,這便是有着“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始建於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後歷經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築為清光緒六年重修,佔地768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櫺星門、有奎星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等九進四重院落。

現在大家腳下跨過的是壽澗橋,它前面就是南嶽大廟的南正門——櫺星門。“櫺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以“櫺星”命名的廟門,自然也是希望咱們國家人才輩出,萬業昌盛。

穿過櫺星門,大家來到的這座建築叫做“奎星閣”。奎星就是主管文學藝術的魁星。奎星閣在古代往往用做戲台,每逢節慶祭祀之日,一些戲班都會在台上演出一些傳統地方戲,如“魁星點狀元”、“五子登科”、“秋胡戲妻”等等,台下則擠滿了四鄉八里趕來的鄉民們,熱鬧非凡。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閣的基石上有4個銅錢大小的孔洞,這是幹什麼的呢?對了,它可以產生共鳴,增強音樂效果,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麼聰明呀!穿過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和御書樓,我們就來到了正殿。正殿又叫聖帝殿,供奉聖帝火神祝融氏。聖帝殿高21米,寬54米,深35米,是大廟最高、最大的建築,也是大廟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72根花崗石柱支撐,寓意南嶽七十二峯,其中2根由整塊石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兩截接成。殿內正中是由四龍二鳳環繞的神龕,聖帝的泥塑金身就置於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態威嚴,金碧輝煌,左右排班站立着金吾二將和六部尚書。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

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台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裏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各位遊客,再走過寢宮和北後門,離開大廟,我們就來到了南嶽衡山主峯登山處,前面這個花崗石門叫做“勝利坊”,是1947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建。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煙點火的,讓我們共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温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峯祝融峯進發吧!

朋友們,南嶽衡山在五嶽之中以風光綺麗著稱,素有“五嶽獨秀”的美譽。那麼它究竟“秀”在哪裏?秀就秀在這滿山的樹,滿坡的草,滿眼的綠!沿途大家已經看到,衡山樹木茂密,鬱鬱葱葱。南嶽植物資源豐富,有樹種600多,森林面積達30多萬畝,而且還有不少名樹古木:福嚴寺有一棵據傳受戒於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殿後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允春亭的搖錢樹,無礙林的“同根生”、“連裏枝”等,也是比較罕見的。

前面這是裏是半山亭,因為這裏恰好是南嶽鎮到祝融峯頂的一半,故而得名。

我們到了南天門,據傳此地為天人分界之所在,故名“南天門”。這裏也是觀賞衡山色的最佳之處,春觀花,夏看雲,秋眺日,冬賞雪,賞心悦目,不一而足。這裏還是登上頂峯的最後一站,讓我們抖擻精神,一起去欣賞無限風光在險峯的祝融絕頂。

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南嶽七十二峯中首屈一指,由衡山主神——火神祝融氏而得名,“祝融峯之高”與“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並稱為衡山四絕。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祝融蓼,原名老生殿,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修。祝融殿並不大,一進兩間,建在巨石之上,花崗石砌牆,殿頂鋪以鐵瓦,多為宋朝所鑄,至今仍光潔不鏽。

好了,參觀完祝融殿,各位的南嶽之行也就即將結束。希望南嶽衡山——這顆南國明珠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衡山導遊詞 篇6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南嶽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告訴我,我將盡力給您幫助。祝願大家軋過愉快的鋒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為工作的重壓而苦悶,如果您曾為身體的疾患而憂慮,那麼今天,您可以把種種煩惱不快全部拋開,因為您即將欣賞到的,是以“五嶽獨秀”而蜚聲守內的南嶽衡山風景區了。

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縱越衡陽、衡山、衡東、湘鄉、湘潭、長沙等六縣市,地跨八百里,峯立七十二,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衡陽回雁峯,北抵“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長沙嶽麓山。主峯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爾不羣。“一覽眾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繡,楚天湘水,一覽無餘;它又像一卷畫軸,濃渲淡染,舉世無雙;它更像一首詩歌,高歎低吟,回味無窮。

南嶽衡山的來源有很多傳説。一產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頭化為東嶽泰山,腳化為西嶽華山,腹華為中嶽嵩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左臂則化為南嶽衡山;另一説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成南嶽,所以大家在南嶽古鎮入口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失鳥圖案,南嶽山徽“朱鳥”也因山而來。古人們往往以天空星象圖來進行占卜,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據《星經》記載,南嶽地處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號為稱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軫星旁邊不有一顆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衡山古屬長沙,故而又有“壽嶽”之稱,人們常説的“壽比南山”就以山而來。

穿過南嶽古鎮,迎面而來的是一組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築,這便是有着“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始建於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後歷經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築為清光緒六年重修,佔地768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櫺星門、有奎星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等九進四重院落。

現在大家腳下跨過的是壽澗橋,它前面就是南嶽大廟的南正門--櫺星門。“櫺星”逝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以“櫺星”命名的廟門,自然也是希望咱銘家人才輩出,萬業昌盛。

穿過櫺星門,大家來到的這座建築叫做“奎星閣”。奎星就是主管文學藝術的魁星。奎星閣在古代往往用做戲台,每逢節慶祭祀之日,一些戲班都會在台上演出一些傳統地方戲,如“魁星點狀元”、“五子登科”、“秋胡戲妻”等等,台下則擠滿了四鄉八里趕來的鄉民們,熱鬧非凡。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閣的基石上有4個銅錢大小的孔洞,這是幹什麼的呢?對了,它可以產生共鳴,增強音樂效果,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麼聰明呀!穿過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和御書樓,我們就來到了正殿。正殿又叫聖帝殿,供奉聖帝火神祝融氏。聖帝殿高21米,寬54米,深35米,是大廟最高、最大的建築,也是大廟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 72根花崗石柱支撐,寓意南嶽七十二峯,其中2根由整塊石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兩截接成。殿內正中是由四龍二鳳環繞的神龕,聖帝的泥塑金身就置於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態威嚴,金碧輝煌,左右排班站立着金吾二將和六部尚書。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台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裏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各位遊客,再走過寢宮和北後門,離開大廟,我們就來到了南嶽衡山主峯登山處,前面這個花崗石門叫做“勝利坊”,是1947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聯:“七二峯,如避羣英,勝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聯友國,狂瀾競挽,世界和平。”從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那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原聯為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所書,毀於“”時期,現在聯是著名書費新我左手書寫。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煙點火的,讓我貌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温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峯祝融峯進發吧!

朋友們,南嶽衡山在五嶽之中以風光綺麗著稱,素有“五嶽獨秀”的美譽。那麼它究竟“秀”在哪裏?秀就秀在這滿山的樹,滿坡的草,滿眼的綠!沿途大家已經看到,衡山樹木茂密,鬱鬱葱葱。南嶽植物資源豐富,有樹種600多,森林面積達30多萬畝,而且還有不少名樹古木:福嚴寺有一棵據傳受戒於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殿後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允春亭的搖錢樹,無礙林的“同根生”、“連裏枝”等,也是比較罕見的。

衡山導遊詞 篇7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南嶽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告訴我,我將盡力給您幫助。祝願大家軋過愉快的鋒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為工作的重壓而苦悶,如果您曾為身體的疾患而憂慮,那麼今天,您可以把種.種煩惱不快全部拋開,因為您即將欣賞到的,是以"五嶽獨秀"而蜚聲守內的南嶽衡山風景區了。

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縱越衡陽、衡山、衡東、湘鄉、湘潭、長沙等六縣市,地跨八百里,峯立七十二,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衡陽回雁峯,北抵"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長沙嶽麓山。主峯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爾不羣。"一覽眾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繡,楚天湘水,一覽無餘;它又像一卷畫軸,濃渲淡染,舉世無雙;它更像一首詩歌,高歎低吟,回味無窮。

南嶽衡山的來源有很多傳説。一產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頭化為東嶽泰山,腳化為西嶽華山,腹華為中嶽嵩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左臂則化為南嶽衡山;另一説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成南嶽,所以大家在南嶽古鎮入口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失鳥圖案,南嶽山徽"朱鳥"也因山而來。古人們往往以天空星象圖來進行占卜,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據《星經》記載,南嶽地處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號為稱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軫星旁邊不有一顆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衡山古屬長沙,故而又有"壽嶽"之稱,人們常説的"壽比南山"就以山而來。

穿過南嶽古鎮,迎面而來的是一組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築,這便是有着"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始建於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後歷經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築為清光緒六年重修,佔地768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櫺星門、有奎星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等九進四重院落。

衡山導遊詞 篇8

現在大家腳下跨過的是壽澗橋,它前面就是南嶽大廟的南正門--櫺星門。"櫺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以"櫺星"命名的廟門,自然也是希望咱們國家人才輩出,萬業昌盛。

穿過櫺星門,大家來到的這座建築叫做"奎星閣"。奎星就是主管文學藝術的魁星。奎星閣在古代往往用做戲台,每逢節慶祭祀之日,一些戲班都會在台上演出一些傳統地方戲,如"魁星點狀元"、"五子登科"、"秋胡戲妻"等等,台下則擠滿了四鄉八里趕來的鄉民們,熱鬧非凡。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閣的基石上有4個銅錢大小的孔洞,這是幹什麼的呢?對了,它可以產生共鳴,增強音樂效果,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麼聰明呀!穿過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和御書樓,我們就來到了正殿。正殿又叫聖帝殿,供奉聖帝火神祝融氏。聖帝殿高21米,寬54米,深35米,是大廟最高、最大的建築,也是大廟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72根花崗石柱支撐,寓意南嶽七十二峯,其中2根由整塊石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兩截接成。殿內正中是由四龍二鳳環繞的神龕,聖帝的泥塑金身就置於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態威嚴,金碧輝煌,左右排班站立着金吾二將和六部尚書。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台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裏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衡山導遊詞 篇9

進入忠烈祠,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奇特的"七七紀念碑"。碑為全花崗石結構,由一大上小共5顆倒立炮彈組成,象徵着漢、滿、蒙、回、藏等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共禦外侮,碑的基麻上刻着醒目的"七七"大字,意在警醒全體中國人永不忘國恥之痛!

穿過紀念堂,大家看到的這是個綠草如茵的山坡,兩側有石級,共分為9層。草地上用大理石鑲了"民族忠烈千古"6個大字,襯以鄰近的蒼松翠柏,更顯得十分莊嚴,令人肅然起敬。朋友們,讓我們懷着敬仰、緬懷之情,繼續向上去吧。

好了,現在我們登上了忠烈祠最高處--禮堂平台了,不知剛才有沒有人注意數了腳下的石級沒有?對,一共276級。為什麼是個數目呢?這是為了紀念第九和第六戰區陣亡的276位中高級軍官而專門安排的,那麼,這些英烈們究竟魂歸何處呢?就在這最後一進建築--享堂裏。

享堂是忠烈最主要的建築,也是過去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正門上是蔣委員長親筆書寫的"忠烈祠"匾額。大家仔細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嗎?對,"烈"字下面少了一點。為什麼會少呢?這裏有很多説法:一説是希望今後戰爭能少犧牲一點兒;一説是他打算抗戰勝利後再補上;還有一説是書法中的種藝術處理。見仁見智,眾説不一。享堂內呈"十"字形,可容500人,正面供奉有佛壇和"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它的碑文是薛嶽於1942年題寫,妙在無論橫念豎念,左念右念,都可以念通。全文是:"恭立忠烈祠,以懷忠烈神,我懷忠烈魂,誓繼忠烈神。"現在堂內陳設了大量抗戰圖片資料,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

衡山導遊詞 篇10

衡山除了是佛教名山還是道教聖地。

道教,是以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李耳(老子)為教祖,以《道德經》的思想為基本教義,以長生成仙為終極追求的我國本土固有的宗教,倡導修道養德,追求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

我們都聽過“洞天福地”一詞,通常是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其實啊這一個詞是源於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説,指的是神仙居住遊憩的地方。洞,是“通”的意思,一方面指洞室可以通達上天;另一方面是指居山修道可以成神通天。福,是“福祥”的意思,指就地修道可以得福度世。

道教裏的洞天福地,南嶽就佔了四個地方。號稱“南嶽四絕”之一的水簾洞,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而七十二福地裏的第二十四福地:青玉壇、第二十五福地:光天壇、第二十六福地:洞靈源,都在衡山之上。

南嶽的道教的發展歷程也是源遠流長的。相傳先秦時期,就有太上老君兩降於衡山,傳經給火神祝融;西漢時期,茅盈先在南嶽拜師訪道,然後再去茅山修行,後被奉為茅山派祖師;東漢末期,道教的創始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從杭州天目山遊歷至此,謁青玉壇、光天壇,拜祝融祠。之後又有皮元、王穀神兩位道士來此傳道,使道家玄學與神仙之説深入人心。東晉,著名女道士魏華存為了避亂,來到衡山潛心修煉,開創了上清派,並修習授徒,直至八十三歲仙逝,後來唐代的大書法家顏真卿也為其題字立碑紀事,宋徽宗更是為她的修行處賜名為“黃庭觀”。隋唐五代,南嶽道教鼎盛發展,道教宮閣遍佈,道眾雲集,許多名人高道匯聚南嶽,談玄論道,著書立説,闡教弘法,道家文化就此相應地深入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元明之際,一代宗師張三丰也曾到衡山九仙觀煉丹。明清時期,李皓白集奇人、奇俠於一身,振興九仙觀。到民國時期呢,也是創辦了道教有史以來的第一所宏道國小。近代,因政局動盪、戰亂連連的客觀社會原因,以及道教無組織的散亂傳播的自身原因,道教的發展漸漸衰落。建國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南嶽道教在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幫助下,經過全山道眾的共同努力,又開始重新崛起,日趨興盛。現在的南嶽道教不僅積極支持和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還大力開展對外交流活動,更是組織學者和專家精心整理編輯,出版了大量道教書籍,以及開展道教學術研討活動,對符合社會進步的道教教義思想進行積極闡釋,使道教文化煥發出新的榮光,也讓道教文化跟上時代,服務於時代,為構建和諧社會、繁榮中國文化做積極貢獻!

衡山素以“五嶽獨秀”、“ 中華壽嶽”、“文明澳區”著稱於世,然而南嶽又既是佛教聖地,還是道教名山。佛道共存成為南嶽一絕,行成了南嶽文化兼容幷蓄的一大特色。

我們大家都知道,佛教、道教是兩種不同的宗教文化,佛教信奉因緣際會,轉世輪迴;道教崇尚長生不老、修身成仙。兩者自古以來

都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但是,在南嶽大廟,東邊是道教的八個宮觀,西邊是佛教的八個寺廟,它們開門相見,香火相通,和尚道士們在這裏輪流值殿。這種佛道共存一山、同居一廟,且共尊共榮、和平共處的奇特景象,堪稱中國乃至世界名山一絕。

雖然佛道都是出家人,講究與世無爭,但同處南嶽山中,各自的信仰又有所出入,所以明裏暗裏便有些糾紛爭鬥,直至鬧得不可開交。朝廷為了息事寧人,以示佛道平等並存,便在南嶽大廟兩側各修八座道觀、佛寺,派道士、僧人共同進廟主事。歷代朝廷有的尊佛有的崇道,但基本上都承認南嶽佛道並立的事實,通常會分別加以封賞,以顯示皇家容納百川的博大胸襟與廣闊氣度。在朝廷這種共榮政策的彈壓下呢,佛道之間才開始慢慢得以和平共處,相安多年。

所以説佛道共存並不是天造地設、歷來就有的。南嶽佛道兩教各有經典教義,在發展進程中它們都依託衡山發展,先是相互排斥對立,繼而相互影響共存,最終才形成佛道共榮的特殊現象。

為什麼南嶽會出現這種佛道共存的特殊現象呢?最為廣泛流傳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南嶽的主祭祀神非道非佛。南嶽廟主祭祀的神是“南嶽聖帝”,按傳説是火神祝融,因此南嶽的最高峯被命名為祝融峯,傳説是祝融遊憩之所。南嶽廟裏的主祭祀神呢千百年來被歷朝帝王屢加封號,從唐朝到清朝相繼被皇帝封號七次,其中宋朝時封南嶽神為南嶽司馬昭神帝的稱號,對民間影響最大,一直沿用至今,而道教歷史稱南嶽神為南嶽大帝,兩教有各自對南嶽神的稱呼。又由於南嶽神為山神,備受官府和民間祭祀,因此佛道想要在南嶽立足,就必須接受南嶽神才能求得新發展。這樣,佛道之間的矛盾就顯得不突出了,因此南嶽大廟就有了左八觀右八寺的奇景。

另一個原因是佛道兩家合則雙贏、鬥則兩害。南嶽香市發達,佛道均受其益,雙方都有生存空間,如果相鬥,則會降低佛道思想的可信度,影響遠近香客對佛道教義的看法,香客流失,則均受其害。

我們以佛教共存的現象來看現代社會生活,如果社會矛盾突出,這會禍亂叢生、動盪不安,人們無法安定生活。如果社會和諧,則百事興盛,大家才能安居樂業。

我們有句俗話“家和萬事興”,大至國家,小到我們的公司和家庭,成員之間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同尊共榮、和諧共存才能蓬勃發展,萬事興旺!

道教文化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無法用一兩句話就説清楚講明白,還需在座各位嘉賓自己去親身領會與感受。我的這一段講解只是拋磚引玉,在參觀南嶽大廟和衡山過程中,大家一定會有自己的感悟,希望此次的南嶽之行不僅能讓各位欣賞到美妙的風景,還能讓各位在心靈上有所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ey0lw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