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潭柘寺導遊詞2篇

潭柘寺導遊詞2篇

本文目錄潭柘寺導遊詞最新潭柘寺導遊詞範文

各位遊客:

潭柘寺導遊詞2篇

大家好!歡迎來到潭柘寺。潭柘寺是北京地區最早的廟宇,坐落在京西門頭溝區潭柘山寶珠峯前,離城九十多裏。那裏八面環山,九峯擁立,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山窩平原。小平原上古樹參天,佛塔林立,在一片鬱綠當中,掩映着寺院紅牆。歷史悠久的潭柘古剎,在這秀麗的山林中度過了千餘年。

據寺志和碑文記載,該寺建於晉代(公元3世紀),名嘉福寺。唐代叫龍泉寺,金代叫大萬壽寺,明代又復叫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名岫雲寺。潭柘寺之名,雖系俗稱,卻名傳遐邇。寺內有潭柘十景:九龍戲珠,雄峯捧日,千峯拱翠,平原紅葉,錦屏雪浪,層巒架月,御亭流杯,殿閣楠薰,萬壑堆雲,飛泉夜雨。寺內之泉終年潺潺,供養着千名僧眾,素有"潭柘以泉勝"之讚許。 "潭柘"二之由來:廟後有龍潭,廟前有柘樹。 龍潭:在行宮東院門外約二里的北山上,有龍潭。沿途有海蟾石,高七丈餘,遊人可在此歇腳,飽覽山中美景。龍潭周圍有石欄,中為水池,池邊有一龍頭,泉水自此流出。遊人以銅錢投向龍嘴,中者,主萬事如意。因此潭內每日銅錢不絕。龍潭周圍的其他建築惟存一亭。"文化大革命"前池中水基本乾涸。現在,池內新雕一石龍,盤踞池中,成為一處名副其實的龍潭。 柘樹:據記載,原來山坡上有"柘樹千章"。後來只剩廟前幾株,最後也枯死了。近年來又補植新苗,以滿足遊人之興。此樹周身是寶,根莖能去風利濕,活血舒筋,能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柘皮能補腎涼血,藥名叫"柘木白皮"。莖葉能治癤子,果實能清熱、涼血、活絡。柘木可做美觀傢俱。還傳説柘皮能治婦女不孕症。

山門外有一座三間四柱木牌坊,額曰"香林淨土""翠嶂丹泉"。過牌樓即石橋,橋後為山門。門額"敕建岫雲禪寺"為康熙皇帝手書。門殿內塑"哼哈"二將,即二金剛力士。山門內第一進院落為天王殿,殿中供彌勒佛。背面塑韋馱像,威風凜凜,其位居四大天王、三十二將之首。兩側塑四大天王。潭柘寺中的銅鍋很著名,一口在天王殿前,直徑1.85米,深1.1米。和尚們炒菜用之。此鍋原在東跨院北房西次間。現在那裏還有一口較大的鍋,直徑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十石,16個小時粥才熟。由於鍋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這兩口都有"漏砂不漏米"之説。鍋底有"容砂器",隨着熬粥時的不斷攪動,砂石沉入鍋底的凹陷處。

大雄寶殿在天王殿後,殿堂高大,富麗堂皇,為全寺建築之冠。上檐額"清靜壯嚴"為康熙皇帝手書,下檐額"福海珠輪"是乾隆手筆。殿中塑釋伽像,其左為阿難,其右為迦葉。大雄寶殿殿頂之鴟吻,高2.9米,色彩鮮豔。東邊之吻已破碎,在這次修繕中,將百餘塊碎片拼貼復原。傳説鴟吻是龍子之一,在一次風雨之夜,曾躍躍欲飛,僧人忙將它們鎖住,並插一劍。今吻上"鍍金劍光吻帶",是康熙皇帝所賜。據説這兩個殿吻是金、元時遺物。

大雄寶殿後為齋堂院。齋堂是和尚們吃飯的地方。堂後為三聖堂,供三聖佛。現在這兩個建築均已拆除,只剩下院中四棵引人注目的大樹:兩株娑羅樹和兩株銀杏樹。娑羅樹被圍以石欄,稱為佛樹,已有數百年樹齡。兩株高大的銀杏樹東為帝王樹,西為配王樹。樹名是乾隆所題。據説清代每一帝王登基,樹根都生一新枝,後與主幹合攏。宣統登基時,生一幼弱之枝。銀杏樹為雌雄分株。此院中兩株全是雄株,不生果。東側行宮院內兩棵,又均為雌株。中路的最後一層殿宇即毗盧閣,高二層,木結構,有康熙手書"毗盧閣"之匾額。屋面造型奇特,飛脊前圖案是"游龍戲珠",飛脊後圖案是"鳳戲牡丹"。鴟吻前圖案是"降龍戲珠",鴟吻後是"百鳥朝鳳"。

楞嚴殿是西路最前端的建築。楞嚴殿已拆除。殿內原供楞嚴佛。佛前有玉笛和花瓶。瓶內曾有康熙、乾隆二帝所留芭蕉扇各一柄。今已無。戒台是和尚們受戒之處,其形制與戒台寺之戒台相似,只是體積小。台上有釋伽牟尼像,像前三把椅子,兩側各有一長凳,是三師七證的坐處。觀音殿 觀音殿是西路最後一座殿宇。殿前額有乾隆書"蓮界慈航"四。殿內供觀音、善才、韋馱天王等。觀音像前有忽必烈一家四人塑像。

公主拜磚 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公主,原是一員戰將,後出家,每日來此膜拜,十分虔誠,久之,把磚磨透,留下拜磚遺蹟。萬曆二十年(1592)孝定太后將拜磚傳入宮中觀賞,後送回寺內並厚賜。"文化大革命"中破碎,後整修。龍王殿 該殿在觀音殿西側。殿前廊上有一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看似銅,實是石,擊之可發五音。傳説是南海龍宮之寶,龍王送給玉帝。後來人間大旱,玉帝賜給潭柘寺消災。一夜大風雨時,石魚從天而降,摔在院中。當時輪廊已不清,經僧人雕修後,才成此樣。傳説石魚身上13個部位代表13省,哪個省有旱情,敲擊該省部位便可降雨。除上述建築外,西路還有文殊殿、大悲壇、寫經室等。

東路是庭院式建築,清時為行宮院。 前部有延慶閣和竹地。竹地內種植名貴翠竹。有"金鑲玉"和"玉鑲金"之分。中部是財神殿萬歲宮和太后宮。後部為方丈院,院內有雌銀杏兩株,後面是方丈室。流杯亭正名猗犴亭,在方丈院東側、竹地之北。亭內地面為一巨石,地面水槽呈龍虎形花紋圖案。在此飲酒可體會曲水流觴之樂。舍利塔在東路最後,舍利梵文之意為"身骨",指死者火焚後之餘燼。塔前兩株古鬆如鳳凰起舞,即十景之一的"雙鳳舞塔"。塔後牆上有金碑,上刻七律一首。 潭柘寺平面示意圖地藏殿,圓通殿 二座殿宇分別在舍利塔之東西。地藏殿東有寶座,是乾隆休息之處。從此殿東北,出門上山去龍潭。山門外左前方是和尚們退休養老之所,稱安樂殿,現在是飲食服務區。山門外往南,順山路而下,有塔院。院中有金、元、明、清各代和尚塔數十座,風格不同。此處之塔均為寺中地位較高的和尚墓塔。其中最早的一座是金大定十五年(1175)建的通理禪師塔。妙嚴師塔也有700多年的歷史了。

有關潭柘寺的傳説 有關潭柘寺的傳説很多,西觀音洞,該洞亦叫活佛洞,在觀音洞南。清同治、光緒年間有高僧因亮,能治病消災。講經時有虎聽經,後來虎被感化,不食生靈,餓死洞中,該洞1982年進行修繕。洞內有甘泉,泉邊有石虎守衞。相傳潭柘寺原是一個深潭,內有海眼,潭中有龍居之。華嚴大師(唐武則天時名僧,住幽州城北,全城都能聽見他誦《華嚴經》的聲音,稱他為潭柘寺第一代祖師)來此講經,潭中之龍亦聽經,有所感悟,願舍潭為寺。一夜龍飛走,龍潭成平地。水中湧出兩個鴟吻。後來置其於大雄寶殿主脊上。

最新潭柘寺導遊詞範文潭柘寺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最新潭柘寺導遊詞範文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門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峯,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峯呈馬蹄狀環護,規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剎就建在寶珠峯的南麓。這裏植被繁茂,古樹名花數量眾多,自然環景極為優美。

潭柘寺規模宏大,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再加上週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

潭柘寺始建於西晉,至今已有近17的歷史,因其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而民間一直稱其“潭柘寺”。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壇、室各具特色,樓、閣、亭、齋景色超凡,古樹名木、鮮花翠竹遍佈寺中,假山疊翠,曲水流觴相映成趣,紅牆碧瓦、飛檐翹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齊,莊嚴宏偉。今天的潭柘寺不僅以古蹟眾多,風景優美吸引着四海賓朋、八方遊客,而且還修建有現代化的旅遊服務設施,實行交通、住宿、餐飲、遊覽、娛樂、購物的一條龍服務,是京郊一處著名的旅遊勝地。

標籤: 潭柘寺 導遊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9oxvp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