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龍虎山導遊詞(通用15篇)

龍虎山導遊詞(通用15篇)

龍虎山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江西龍虎山景區。它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千米處。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説“丹成而龍虎現”,因此得名。20___年,龍虎山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20___年,龍虎山及龜峯被列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___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龍虎山有“三絕”。一絕是“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道都仙府”就是龍虎山的上清天師府。天師府全稱“嗣漢天師府”,亦稱“大真人府”,是歷代天師的起居之所。宋崇寧四年(公元1120___年)始建於上清鎮關門口,元延佑六年(公元1320___年)重建於上清鎮長慶坊,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建於今址。整個府第由府門、大堂、後堂、私第、殿宇、書屋、花園等部分構成,是一處王府式樣的建築,也是中國現存封建社會“大府第”之一。天師府的建築佈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獨有建築風格。院內豫樟成林,古木參天,濃蔭散綠,環境清幽,曾有“仙都”“南國第一家”之稱。天師府現已被列為全國二十一座重點開放的宮觀之一。

龍虎山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江西龍虎山景區。它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千米處。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説“丹成而龍虎現”,因此得名。20xx年,龍虎山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20xx年,龍虎山及龜峯被列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xx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龍虎山有“三絕”。一絕是“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道都仙府”就是龍虎山的上清天師府。天師府全稱“嗣漢天師府”,亦稱“大真人府”,是歷代天師的起居之所。宋崇寧四年(公元1120xx年)始建於上清鎮關門口,元延佑六年(公元1320xx年)重建於上清鎮長慶坊,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建於今址。整個府第由府門、大堂、後堂、私第、殿宇、書屋、花園等部分構成,是一處王府式樣的建築,也是中國現存封建社會“大府第”之一。天師府的建築佈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獨有建築風格。院內豫樟成林,古木參天,濃蔭散綠,環境清幽,曾有“仙都”“南國第一家”之稱。天師府現已被列為全國二十一座重點開放的宮觀之一。

各位遊客朋友,龍虎山道教最鼎盛的時期,在上清鎮共建有十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為出名,第一是上清宮,傳説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就是出自上清宮的鎮妖井中。上清宮位於上清鎮東面,距天師府約一千米,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宮殿。它不僅居江南道教宮觀之冠,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籙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養性的閬苑,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天師的辦公室。在它規模最大時曾有二宮、十二殿、二十四院。可惜的是這個宏偉建築,在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因幾個乞丐在長廊下烤火,不小心導致火災而被燒燬。另一個建築是正一觀,它是歷代天師收學徒的地方,也就是天師的學校。

龍虎山的二絕是“丹山碧水”。龍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二座發育在中國東南部信江盆地中段的丹霞山體。山體經過自然界常年的風化剝蝕及造山運動的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峯巒巖窟、奇山怪石。穿過景區的瀘溪河又像一條玉帶,把兩岸99峯、24巖、108處自然人文景觀以及10大美景串聯在一起,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構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麗畫卷,自然景色極為壯觀。三十年代天師張繼先就此曾留下千古名句:“一條漳水琉璃合,萬疊雲山紫翠堆”。王安石在遊覽中,也曾即興賦詩一首:“彎彎苔徑引青松,蒼石壇高進晚風。方響亂敲雲影裏,琵琶高映水聲中。”從上清乘竹梭漂流而下,可欣賞兩岸秀麗的山峯、鬱鬱葱葱的竹林,可看到祖天師張道陵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的龍虎山景色,更可觀看溪中引吭高歌的鴨羣、溪岸揮着棒槌洗衣浣紗的村姑。

龍虎山的第三絕就是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崖墓羣。崖墓葬是古越、僚人特有的一種喪葬形式,也是我國多種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別的一種喪葬形式。古人經受了太多的戰爭和災害之苦,夢寐以求的就是寧靜和太平,先輩的遺願選擇了將祖先安葬於凌空絕壁之上的崖葬,讓祖先在一個青山環抱、碧水環繞、寧靜幽美的環境中得到永遠安息。當時的人堅信:“彌高者以為至孝,高葬者必有好報”,他們就把祖先的棺槨抬上溪流邊陡峭的絕壁,放置在幾乎與水面垂直的天然巖洞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獨特的懸棺景觀。龍虎山崖墓數以百計,全部鑲嵌在仙水巖一帶的懸崖峭壁之上。仙水巖諸峯峭拔陡險,巖壁光滑平展,巖腳下便是瀘溪河,臨水懸崖絕壁上市滿了各式各樣的巖洞,獨特的地理環境是龍虎山崖墓的基本成因。從瀘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隱約望見一個個巖洞口或釘木粧,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處可見。這些崖墓大多是兩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古越人的崖墓懸棺,其葬位離水面209150米以上,高的達300餘米。在大片巖壁上,洞穴星羅棋佈,星星點點,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數以百計。因這些洞穴高不可攀,無人入內,其中所藏之物,多少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1978年,江西省的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對仙水巖的崖墓懸棺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大批遺物。其中墓葬人骨架16副,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紡織品、紡織工具、古樂器等220餘件。經測定,發掘的實物距今至少有2100餘年。由於龍虎山崖墓下臨深淵,地處絕壁,懸棺是怎樣安放上去的,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個謎,龍虎山崖墓也因此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產生了種種神話傳説。

龍虎山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朋友,龍虎山道教最鼎盛的時期,在上清鎮共建有十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為出名,第一是上清宮,傳説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就是出自上清宮的鎮妖井中。上清宮位於上清鎮東面,距天師府約一千米,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宮殿。它不僅居江南道教宮觀之冠,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籙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養性的閬苑,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天師的辦公室。在它規模最大時曾有二宮、十二殿、二十四院。可惜的是這個宏偉建築,在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因幾個乞丐在長廊下烤火,不小心導致火災而被燒燬。另一個建築是正一觀,它是歷代天師收學徒的地方,也就是天師的學校。

龍虎山的二絕是“丹山碧水”。龍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二座發育在中國東南部信江盆地中段的丹霞山體。山體經過自然界常年的風化剝蝕及造山運動的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峯巒巖窟、奇山怪石。穿過景區的瀘溪河又像一條玉帶,把兩岸99峯、24巖、108處自然人文景觀以及10大美景串聯在一起,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構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麗畫卷,自然景色極為壯觀。三十年代天師張繼先就此曾留下千古名句:“一條漳水琉璃合,萬疊雲山紫翠堆”。王安石在遊覽中,也曾即興賦詩一首:“彎彎苔徑引青松,蒼石壇高進晚風。方響亂敲雲影裏,琵琶高映水聲中。”從上清乘竹梭漂流而下,可欣賞兩岸秀麗的山峯、鬱鬱葱葱的竹林,可看到祖天師張道陵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的龍虎山景色,更可觀看溪中引吭高歌的鴨羣、溪岸揮着棒槌洗衣浣紗的村姑。

龍虎山導遊詞 篇4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是道教的發祥地,在198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全景區面積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為雲錦山後來因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雲錦山下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因此而改名為龍虎山。

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等等。在這些宗教當中只有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源遠流長在五千年前我國就出現了道家。最早軒轅黃帝曾在肅州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廣成子居崆峒山,授黃帝自然之經是為道家傳道之始。到了東漢後期政治上逐漸形成了外威與宦官兩大集團的爭權奪利豪強兼併大量的土地、廣大的農民喪失了土地後成為流民,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温疫的流行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於鬼神。而統治者見自己的統治地信搖搖欲墜,也只有以迷信來麻弊,這樣就為漢末道教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而張道陵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創立了正一道,因為在當時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為入道的費用所以又稱為五斗米道。張陵是留侯張良九世玄孫,他出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歲時讀《道德經》十多遍後就懂得其中的意義;對於天文、地理、河圖、洛書、讖緯之書,都能領會它們的奧妙。在他26歲時,二次任江州(四川重慶)縣令,後來辭官退隱北邙山(河南洛陽縣境),修煉三年。【後來朝延徵為博士,他稱病不起。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聽説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綬,駟馬車等徵為太博。後封冀縣候三詔不就”。】在他57歲時攜弟子王長從淮入江西鄱陽登樂平雩子峯,溯信江入貴溪雲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後又在西佩源壁魯洞得神虎祕文。順帝年間,張陵已高齡90餘歲,聞四川巴蜀一代鬧温役,於是就帶着弟子入蜀。張陵入蜀後,居鶴鳴山(亦名鵠鳴山,在四川崇慶縣境),繼續收徒設教,建立道教基層組織等活動。

人人都説我們龍虎山有三絕,一絕是:進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謂道都仙府就是我們要去的上清天師府。在我們龍虎山道教最頂盛的時期,在上清鎮共建有十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為出名,第一個是上清宮,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就是出自上清宮的鎮妖井中。上清宮位於上清古鎮的東面距天師府約二華里,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宮殿,它不僅居江南道教宮觀之冠,而且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籙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養性的閬苑。也就是天師的辦公室。在它規模最大時曾建有二宮、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這個宏偉建築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因幾個乞丐在長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場大火給燒燬了。本來一些海內外的道徒都想集資重建上清宮,但我們的鷹夏鐵路線又下好從中穿插而過,所以已經根本無法修復了,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從天師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宮沙盤圖中一矚上清宮的宏偉了。 另一個建築是正一觀,正一觀是歷代天師收學徒的地方,説通俗些就是天師的學堂。 天師府坐落在上清古鎮的中部,在宋朝時始建於上清鎮關門口。元延六年(1320xx年)遷至上清長慶裏,就是現在的天師府了。是歷代天師起居飲食的地方,也可以説是天師的家。

天師府現以被例為全國二十一座重點開放的宮觀之一。

龍虎山的二絕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龍虎山的99山峯、24巖石。它們屬於點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約在50米——200米之間,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這些山石形成大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的晚白堊至八千萬年前的第三紀。當時這裏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於紅色砂礫石不斷的下沉與海底的泥頁巖、鵝卵石交結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巖羣。在赤石巖層形成後,發生了造山運動,即喜馬拉雅山運動。使赤石巖羣發生平緩皺和斷裂,以後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使斷塊垂直升降。巖層斷裂發育由於是不同巖層,抵抗風化的強度不同,長期受地表水侵蝕作用,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的強烈綜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峽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灕江”之稱的瀘溪河。清轍秀麗、婀娜多姿的瀘溪河,發源於福建的光澤縣,經過龍虎山流入信江最後注入潘陽湖。全長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個龍虎山的景點串成一體,我們今天所乘的船筏聯遊大約十幾裏地是龍虎山的精華景點所在,很多遊客都説不遊蘆溪河就不算到了龍虎山,其實這一點也不誇張,蘆溪河不是灕江卻勝似灕江,它以溪水清澈,風景秀麗而著稱。一邊看着兩岸秀麗的風景,聽着動人的傳説,坐在小小的竹筏上,這種移步成畫的感覺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龍虎山的三絕是大家最為關注的“仿春秋古吊,探崖墓之奇”。在我國各地都分部着或多或少的崖墓,但據考古學家驗證我們龍虎山的崖墓是最據考古價值、歷史最悠久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因為當時的古越人非常信奉太陽神,所以他們認為,把祖先葬得越高,昇天就越快,離太陽神也越近,對他們的祖先也就越尊敬。龍虎山的崖墓分為:單洞單葬、單洞雙葬、單洞羣葬。在我們的羞女巖景區內有一個“崖墓探奇亭”,站在這個亭子上可以看到龍虎山最大的崖墓羣,它是古越人的家族葬,共有十三口棺木,其中最大的一口約有3.9米長,是家族中最年長的一位。

等會兒我們遊覽龍虎山的時候將會看到一場精彩的懸棺表演,這個演示方法是上海同濟大學機械系的陸敬嚴教授經多年研究而發現的最有可能的懸吊辦法。這場表演需要五個人來完成,是由當地的李氏五兄弟來表演的,先由一位提前半小時,從後山登入半山腰,然後利用定滑輪原理,將棺木吊入洞中。他們的表演加入很多雜技動作,下面的掌聲越熱烈,他們的表演就越精彩。

但在龍虎山的九十九座山峯中,有一座叫倒掛金鐘的山峯是唯一 一座無法靠人力攀援的山峯,但在這座山峯的中央也有崖墓,至今仍未有人想出古人是怎樣把棺木吊上去的,以至於我們鷹潭市旅遊局懸賞三十萬,鼓勵有識之士來解開這一千古之迷。

龍虎山導遊詞 篇5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是道教的發祥地,在198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全景區面積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為雲錦山後來因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雲錦山下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因此而改名為龍虎山。

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等等。在這些宗教當中只有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源遠流長在五千年前我國就出現了道家。最早軒轅黃帝曾在肅州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廣成子居崆峒山,授黃帝自然之經是為道家傳道之始。到了東漢後期政治上逐漸形成了外威與宦官兩大集團的爭權奪利豪強兼併大量的土地、廣大的農民喪失了土地後成為流民,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温疫的流行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於鬼神。而統治者見自己的統治地信搖搖欲墜,也只有以迷信來麻弊,這樣就為漢末道教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而張道陵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創立了正一道,因為在當時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為入道的費用所以又稱為五斗米道。張陵是留侯張良九世玄孫,他出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歲時讀《道德經》十多遍後就懂得其中的意義;對於天文、地理、河圖、洛書、讖緯之書,都能領會它們的奧妙。在他26歲時,二次任江州(四川重慶)縣令,後來辭官退隱北邙山(河南洛陽縣境),修煉三年。【後來朝延徵為博士,他稱病不起。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聽説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綬,駟馬車等徵為太博。後封冀縣候三詔不就”。】在他57歲時攜弟子王長從淮入江西鄱陽登樂平雩子峯,溯信江入貴溪雲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後又在西佩源壁魯洞得神虎祕文。順帝年間,張陵已高齡90餘歲,聞四川巴蜀一代鬧温役,於是就帶着弟子入蜀。張陵入蜀後,居鶴鳴山(亦名鵠鳴山,在四川崇慶縣境),繼續收徒設教,建立道教基層組織等活動。

人人都説我們龍虎山有三絕,一絕是:進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謂道都仙府就是我們要去的上清天師府。在我們龍虎山道教最頂盛的時期,在上清鎮共建有十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為出名,第一個是上清宮,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就是出自上清宮的鎮妖井中。上清宮位於上清古鎮的東面距天師府約二華里,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宮殿,它不僅居江南道教宮觀之冠,而且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籙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養性的閬苑。也就是天師的辦公室。在它規模最大時曾建有二宮、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這個宏偉建築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因幾個乞丐在長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場大火給燒燬了。本來一些海內外的道徒都想集資重建上清宮,但我們的鷹夏鐵路線又下好從中穿插而過,所以已經根本無法修復了,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從天師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宮沙盤圖中一矚上清宮的宏偉了。 另一個建築是正一觀,正一觀是歷代天師收學徒的地方,説通俗些就是天師的學堂。 天師府坐落在上清古鎮的中部,在宋朝時始建於上清鎮關門口。元延六年(1320xx年)遷至上清長慶裏,就是現在的天師府了。是歷代天師起居飲食的地方,也可以説是天師的家。

天師府現以被例為全國二十一座重點開放的宮觀之一。

龍虎山的二絕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龍虎山的99山峯、24巖石。它們屬於點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約在50米——200米之間,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這些山石形成大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的晚白堊至八千萬年前的第三紀。當時這裏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於紅色砂礫石不斷的下沉與海底的泥頁巖、鵝卵石交結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巖羣。在赤石巖層形成後,發生了造山運動,即喜馬拉雅山運動。使赤石巖羣發生平緩皺和斷裂,以後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使斷塊垂直升降。巖層斷裂發育由於是不同巖層,抵抗風化的強度不同,長期受地表水侵蝕作用,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的強烈綜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峽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灕江”之稱的瀘溪河。清轍秀麗、婀娜多姿的瀘溪河,發源於福建的光澤縣,經過龍虎山流入信江最後注入潘陽湖。全長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個龍虎山的景點串成一體,我們今天所乘的船筏聯遊大約十幾裏地是龍虎山的精華景點所在,很多遊客都説不遊蘆溪河就不算到了龍虎山,其實這一點也不誇張,蘆溪河不是灕江卻勝似灕江,它以溪水清澈,風景秀麗而著稱。一邊看着兩岸秀麗的風景,聽着動人的傳説,坐在小小的竹筏上,這種移步成畫的感覺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龍虎山的三絕是大家最為關注的“仿春秋古吊,探崖墓之奇”。在我國各地都分部着或多或少的崖墓,但據考古學家驗證我們龍虎山的崖墓是最據考古價值、歷史最悠久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因為當時的古越人非常信奉太陽神,所以他們認為,把祖先葬得越高,昇天就越快,離太陽神也越近,對他們的祖先也就越尊敬。龍虎山的崖墓分為:單洞單葬、單洞雙葬、單洞羣葬。在我們的羞女巖景區內有一個“崖墓探奇亭”,站在這個亭子上可以看到龍虎山最大的崖墓羣,它是古越人的家族葬,共有十三口棺木,其中最大的一口約有3.9米長,是家族中最年長的一位。

等會兒我們遊覽龍虎山的時候將會看到一場精彩的懸棺表演,這個演示方法是上海同濟大學機械系的陸敬嚴教授經多年研究而發現的最有可能的懸吊辦法。這場表演需要五個人來完成,是由當地的李氏五兄弟來表演的,先由一位提前半小時,從後山登入半山腰,然後利用定滑輪原理,將棺木吊入洞中。他們的表演加入很多雜技動作,下面的掌聲越熱烈,他們的表演就越精彩。

但在龍虎山的九十九座山峯中,有一座叫倒掛金鐘的山峯是唯一 一座無法靠人力攀援的山峯,但在這座山峯的中央也有崖墓,至今仍未有人想出古人是怎樣把棺木吊上去的,以至於我們鷹潭市旅遊局懸賞三十萬,鼓勵有識之士來解開這一千古之迷。

龍虎山導遊詞 篇6

Hello, tourists!

Today, I will be your tour guide. My name is __X. Welcome to "BirdParadise"!

Now, we have reached the Bank of Tianma River in front of Tianma village,Huancheng Township, Xinhui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Have you noticed thatbeside you, there is a big banyan tree, which is not only big, but also has aunique name called "bird's paradise". Because it provides a beautifulenvironment for the birds' life, the birds also use their excrement to fertilizethe banyan tree. We affectionately call it "bird's Paradise". According to therecords, this banyan tree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500 years. How vigorous itis. This is the wonder of "single tree into forest" in the world. You will asklater, how can there be no birds in "bird's paradise"? This is because it'sdusk, when the birds have settled down. If it's morning, it's busy. There arebirds everywhere. There are big, small, flowery and black birds everywhere. It'san active weather. Ba Jin, a famous modern writer, once came to "bird'sparadise". The first time he came here, like us, was at dusk. He didn't see anybirds. The second time he passed here was in the morning. He was too busybecause of the number of birds.

龍虎山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大家好!很榮幸認識你們,我叫夏佳楠,你們可以叫我小夏,也可以叫我夏導,在旅途中有什麼事,你們可以隨時撥打我的電話,我的號碼是

我們現在去龍虎山景區,景區離鷹潭市區18公里。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景區遊客中心。我們今天要先走棧道。你們看,那邊就是象鼻山。因為它像一頭大象在飲水,所以叫“象鼻山”。好,我們現在坐竹筏欣賞瀘溪河兩岸的風景。因為今天人多船少,而且一條竹筏只能做八個人,所以請大家注意安全!

好,大家請看,這是書山,這是蘑菇山,這是獅子回頭,是不是有點像獅身人面像呢?蘑菇山後面的是文豪沉思,這個“文豪”就是魯迅。這個是無蚊村。因為村內有大量的樟樹,樟樹的香味驅走了蚊子,所以長年無蚊。這個呢就是“馬屁山”,為什麼叫“馬屁山”呢?因為山崖上長着的草十分奇特,有一叢草,遠看像毛爺爺的“毛”字,側看又像__的“江”字,倒過來看還像__的“習字,所以稱為“馬屁山”。

現在我們到了仙水巖觀看崖墓羣。這些崖墓大多數是2520__年期古越人的,崖墓高的有300米,低的也有米,這些崖墓有單墓和羣墓。每天下午2點和4點有懸棺表演,這是龍虎山上採藥的同胞五兄弟表演的。大家可以好好欣賞。

龍虎山也是中國道教發源地,共有63代天師居住於此。有91座道宮,81座道觀,30座道院,24殿,36院。這樣的宮、觀、院已不多見。但是規模宏大的上清宮部分和歷代天師居住之所“嗣漢天師府”至今尚存。

各位遊客,請不要亂動,要保持竹筏的平衡。也不要亂丟果皮、口香糖等垃圾。也不能在景點亂塗亂劃。祝大家旅途愉快!

龍虎山導遊詞 篇8

現在我們到了仙水巖觀看崖墓羣。這些崖墓大多數是2520___年期古越人的,崖墓高的有300米,低的也有米,這些崖墓有單墓和羣墓。每天下午2點和4點有懸棺表演,這是龍虎山上採藥的同胞五兄弟表演的。大家可以好好欣賞。

龍虎山也是中國道教發源地,共有63代天師居住於此。有91座道宮,81座道觀,30座道院,24殿,36院。這樣的宮、觀、院已不多見。但是規模宏大的上清宮部分和歷代天師居住之所“嗣漢天師府”至今尚存。

各位遊客,請不要亂動,要保持竹筏的平衡。也不要亂丟果皮、口香糖等垃圾。也不能在景點亂塗亂劃。祝大家旅途愉快!

龍虎山導遊詞 篇9

Dear tourists

Hello everyone! It's a great honor to meet you. My name is Xia Jianan. Youcan call me Xiao Xia or Xia Dao. If you have anything to do during the journey,you can call me at any time. My number is

We are going to Longhu Mountain scenic spot, which is 18 kilometers awayfrom Yingtan City. Ladies and gentlemen, now we come to the tourist center ofthe scenic spot. We're going to take the plank road first today. You see, thereis elephant trunk mountain. Because it is like an elephant drinking water, so itis called "elephant trunk mountain". OK, let's take a bamboo raft and enjoy thescenery on both sides of the Luxi river. Because there are many people and fewboats today, and a bamboo raft can only make eight people, so please payattention to safety!

Well, please see, this is the book mountain, this is the mushroom mountain,this is the lion looking back, is it a bit like the Sphinx? Behind the mushroommountain is the literary giant meditation, this "literary giant" is Lu Xun. Thisis a mosquito free village.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camphor trees in thevillage, the fragrance of camphor trees drives away mosquitoes, so there are nomosquitoes for many years. This is what is called "ass kissing hill". Why is itcalled "ass kissing hill"? Because the grass grows very strange on the cliff,and there is a bunch of grass, which looks like Chairman Mao's "Mao". It lookslike Jiang's "Jiang" on the side. It looks like Xi Jinping's "practice", so itis called the "ass kissing hill".

Now we went to xianshuiyan to watch the cliff tombs. Most of these clifftombs belong to the 2500 year old Guyue people. The cliff tombs are 300 metershigh, and the low ones are also 300 meters. These cliff tombs have single tombsand group tombs. There is a hanging coffin show at 2 and 4 p.m. every day, whichis performed by the five brothers of the compatriots who collect herbs on thedragon and tiger mountain. You can enjoy it.

Longhu Mountain is also the birthplace of Taoism in China. There are 63generations of heavenly masters living here. There are 91 Daogong, 81 Daoguan,30 Daoyuan, 24 daodian and 36 Daoyuan. Such palaces, temples and courtyards arerare. However, the large-scale Shangqing palace and the "heihan Tianshimansion", where Tianshi lived, still exist today.

Ladies and gentlemen, please don't move. Keep the balance of the 't litter with peels, gum, etc. You can't Scribble in the scenic spots. Havea good trip!

龍虎山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江西龍虎山景區。它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千米處。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説“丹成而龍虎現”,因此得名。20xx年,龍虎山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20xx年,龍虎山及龜峯被列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xx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龍虎山有“三絕”。一絕是“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道都仙府”就是龍虎山的上清天師府。天師府全稱“嗣漢天師府”,亦稱“大真人府”,是歷代天師的起居之所。宋崇寧四年(公元1120xx年)始建於上清鎮關門口,元延佑六年(公元1320xx年)重建於上清鎮長慶坊,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建於今址。整個府第由府門、大堂、後堂、私第、殿宇、書屋、花園等部分構成,是一處王府式樣的建築,也是中國現存封建社會“大府第”之一。天師府的建築佈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獨有建築風格。院內豫樟成林,古木參天,濃蔭散綠,環境清幽,曾有“仙都”“南國第一家”之稱。天師府現已被列為全國二十一座重點開放的宮觀之一。

各位遊客朋友,龍虎山道教最鼎盛的時期,在上清鎮共建有十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為出名,第一是上清宮,傳説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就是出自上清宮的鎮妖井中。上清宮位於上清鎮東面,距天師府約一千米,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宮殿。它不僅居江南道教宮觀之冠,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籙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養性的閬苑,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天師的辦公室。在它規模最大時曾有二宮、十二殿、二十四院。可惜的是這個宏偉建築,在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因幾個乞丐在長廊下烤火,不小心導致火災而被燒燬。另一個建築是正一觀,它是歷代天師收學徒的地方,也就是天師的學校。

龍虎山的二絕是“丹山碧水”。龍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二座發育在中國東南部信江盆地中段的丹霞山體。山體經過自然界常年的風化剝蝕及造山運動的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峯巒巖窟、奇山怪石。穿過景區的瀘溪河又像一條玉帶,把兩岸99峯、24巖、108處自然人文景觀以及10大美景串聯在一起,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構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麗畫卷,自然景色極為壯觀。三十年代天師張繼先就此曾留下千古名句:“一條漳水琉璃合,萬疊雲山紫翠堆”。王安石在遊覽中,也曾即興賦詩一首:“彎彎苔徑引青松,蒼石壇高進晚風。方響亂敲雲影裏,琵琶高映水聲中。”從上清乘竹梭漂流而下,可欣賞兩岸秀麗的山峯、鬱鬱葱葱的竹林,可看到祖天師張道陵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的龍虎山景色,更可觀看溪中引吭高歌的鴨羣、溪岸揮着棒槌洗衣浣紗的村姑。

龍虎山的第三絕就是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崖墓羣。崖墓葬是古越、僚人特有的一種喪葬形式,也是我國多種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別的一種喪葬形式。古人經受了太多的戰爭和災害之苦,夢寐以求的就是寧靜和太平,先輩的遺願選擇了將祖先安葬於凌空絕壁之上的崖葬,讓祖先在一個青山環抱、碧水環繞、寧靜幽美的環境中得到永遠安息。當時的人堅信:“彌高者以為至孝,高葬者必有好報”,他們就把祖先的棺槨抬上溪流邊陡峭的絕壁,放置在幾乎與水面垂直的天然巖洞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獨特的懸棺景觀。龍虎山崖墓數以百計,全部鑲嵌在仙水巖一帶的懸崖峭壁之上。仙水巖諸峯峭拔陡險,巖壁光滑平展,巖腳下便是瀘溪河,臨水懸崖絕壁上市滿了各式各樣的巖洞,獨特的地理環境是龍虎山崖墓的基本成因。從瀘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隱約望見一個個巖洞口或釘木粧,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處可見。這些崖墓大多是兩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古越人的崖墓懸棺,其葬位離水面209150米以上,高的達300餘米。在大片巖壁上,洞穴星羅棋佈,星星點點,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數以百計。因這些洞穴高不可攀,無人入內,其中所藏之物,多少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1978年,江西省的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對仙水巖的崖墓懸棺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大批遺物。其中墓葬人骨架16副,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紡織品、紡織工具、古樂器等220餘件。經測定,發掘的實物距今至少有2100餘年。由於龍虎山崖墓下臨深淵,地處絕壁,懸棺是怎樣安放上去的,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個謎,龍虎山崖墓也因此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產生了種種神話傳説。

龍虎山導遊詞 篇11

各位親愛的團友:

歡迎你們來到國家風景名勝區——龍虎山遊覽。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是道教的發祥地,在198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全景區面積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為雲錦山,後來因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雲錦山下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因此而改名為龍虎山。

人人都説我們龍虎山有三絕,一絕是:進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

所謂道都仙府就是我們要去的上清天師府。

天師府坐落在上清古鎮的中部,在宋朝時始建於上清鎮關門口。

元延六年(1320xx年)遷至上清長慶裏,就是現在的天師府了。

是歷代天師起居飲食的地方,也可以説是天師的家。天師府現以被例為全國二十一座重點開放的宮觀之一。

在我們龍虎山道教最頂盛的時期,在上清鎮共建有十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

其中有三座最為出名,第一個是上清宮,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就是出自上清宮的鎮妖井中。

上清宮位於上清古鎮的東面距天師府約二華里,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宮殿,它不僅居江南道教宮觀之冠,而且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籙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養性的閬苑。

也就是天師的辦公室。在它規模最大時曾建有二宮、十二殿、二十四院。

但最可惜的是這個宏偉建築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因幾個乞丐在長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場大火給燒燬了。

本來一些海內外的道徒都想集資重建上清宮,但我們的鷹夏鐵路線又下好從中穿插而過,所以已經根本無法修復了,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從天師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宮沙盤圖中一矚上清宮的宏偉了。

另一個建築是正一觀,正一觀是歷代天師收學徒的地方,説通俗些就是天師的學堂。

龍虎山的二絕是“丹山碧水”。 龍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山體經過自然界長年的風化剝蝕及造山運動的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峯巒巖窟,奇山怪石;穿過景區的瀘溪河又像一條玉帶,把兩岸99峯、24巖、108處自然人文景觀以及10大美景串連在一起,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構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麗畫卷,自然景色極為壯觀。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就此曾留下千古名句:“一條漳水琉璃合,萬疊雲山紫翠堆”。王安石在遊覽中,也曾即興賦詩一首:“灣灣苔徑引青松,蒼石壇高進晚風;方響亂敲雲影裏,琵琶高映水聲中”。從上清乘竹筏漂流而下,可欣賞兩岸秀麗的山峯、鬱鬱葱葱的竹林,可看到祖天師張道陵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的龍虎山,更可觀溪中引吭高歌的鴨羣、溪岸揮着棒槌洗衣浣沙的村姑。一邊看着兩岸秀麗的風景,聽着動人的傳説,坐在小小的竹筏上,這種移步成畫的感覺讓您不得不驚歎:瀘溪河不是灕江,但更勝灕江

景區內距今2600餘年的春秋戰國崖墓羣,是龍虎山的又一絕景。崖墓羣鑲嵌在陡峭的石壁上,猶如陳列在巨大的歷史長廊中的文化珍品。巖洞棋佈,高低錯落,不可勝數,遙望淡黃色的棺木和墊底泥磚,歷歷在目。然而,墓中所葬何人,為何要葬在懸崖絕壁之上,碩大的棺木如何放置入內等一系列問題,至今無人完整準確解答,已成“千古之謎”,令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為它皓道窮經,求其真解。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陸敬嚴教授經過長期研究,在龍虎山仙水巖,採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的絞車、滑輪、繩索等,進行了崖棺吊裝試驗,一次成功,對於“如何安放”便有了一個説法。現在每天在龍虎山仙水巖都有這樣的表演,由當地以採藥為生的同胞五兄弟向遊人展示下索、起吊、入穴的全過程,令人驚歎不已。

觀賞完我們龍虎山的各種精華景區,大家應該累了也餓了吧!讓我們一起在這家依山伴水的小酒樓坐下,嚐嚐龍虎山當地有名三大名菜吧!

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

而清水中有魚,這魚一定是特別鮮嫩。

瀘溪河裏的魚就是如此。

瀘溪河發源於崇峻嶺之中,一路穿山過峽,卵石河牀,毫無污染,清澈見底,所以河中盛產的鯶魚、鮭魚、黃角魚肉嫩味甘,沒有泥腥味,特別好吃,故“瀘溪活魚”成為當地的名菜. 大家嚐嚐看是不是味道特別?

龍虎山出產的天師板栗,個大香甜,澱粉豐富,是歷代天師特別喜愛的果品和滋補品,素有“人間仙果”之稱。

而這缽天師板栗與當地農家餵養的土雞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燒出來的“天師板栗燒土雞”,油光發亮,清香思溢,是這裏很有名的美味佳餚. 這道菜的形成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説是有一次天師在家宴請賓 客,家廚用一般的烹調方式製作,當廚師配好料,將雞塊裝入砂缽放爐灶上燒製時, 天師的兒子乘廚師不注意,調皮地將正吃的去了殼的板栗放入砂缽內。

燒熟後,整 缽端上了桌,拿掉缽蓋後,一股清香撲鼻,只見雞塊色澤淡黃,慄香酥爛,客人一品 嘗讚不絕口,天師也欣然得意。

席後,命家廚進一步改進,使之成為安宴中必備的 菜。

而且,這道菜可以滋陰補陽,健脾益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上清豆腐是龍虎山另一道有名的菜,製作豆腐在上清有着悠久的歷史,至今鎮上仍是作坊林立。這裏的豆腐因水質好,加上傳統的手工工藝十分地道,過濾精細,含水適度,具有白、嫩、香、滑的特點,無論是煎、炸、煮、燉、燜、涼攔,都清香鮮美,柔滑潤喉,説起上清豆腐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據説在上清鎮建鎮前的西晉永嘉年間,當地有一户農家,小兩口勤儉持家且感情甚篤。丈夫早晨下地前,妻子常將黃豆腐磨成豆漿放些鹽給丈夫充飢。有一次妻子要回孃家,就多磨了一些,將剩餘的裝入一個罈子裏蓋上以備丈夫第二天吃。可丈夫第二天下地時卻忘了吃。妻子回家時,見壇了裏的豆漿結成了塊,硬要丈夫嚐嚐。丈夫為説:“你這不是在逗我嗎?”沒辦法只好用勺子舀出一塊嚐嚐,覺得味道很好,接着一口氣吃完了,讚歎道:“太好吃了!”妻子打趣地説,“不是我逗你,你有這口福嗎?”丈夫一高興説:“那就管這結凍的‘豆漿’叫‘逗夫’吧!”後來夫妻倆便天天做起了“逗夫”當菜吃。妻子把“逗夫”的做法傳授給鄰里,經過不斷改進,便有了今天的上清豆腐。

觀賞完美景,品嚐完美食,太陽也已快落山了,我們也應該踏上歸途了。相信這裏的景,這裏的食和這裏的風土人情都給大家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讓我們留下更多的期待相約在下次的龍虎山之旅吧!

龍虎山導遊詞 篇12

前幾天,爸爸的朋友韋伯伯的一家要來南寧玩。昨天,爸爸和朋友約好我們去龍虎山玩,早就聽説龍虎山的猴子很多,特別好玩。晚上睡覺的時候,我興奮得翻來覆去睡不着,真希望馬上到明天啊!

今天早早的我就起來了,媽媽已經把早餐做好了,我急急忙忙吃了兩個包子就叫爸爸媽媽趕快出門了。

我們乘公交車到了北大客運中心搭上了去龍虎山的車。一路上,我的兩眼都看着窗外,盼望着馬上到龍虎山,迷迷糊糊就睡着了……突然,有人説:“龍虎山到了!”我急忙下車一看:龍虎山果然到了!一座翠綠的山前有一座用竹子搭建的很漂亮的建築物,上面寫着:“龍虎山”三個大字。

爸爸媽媽買了門票,我們跟着導遊進山了,一路上,導遊給我們介紹:龍虎山的猴子很多種,可以分為“空軍”、“陸軍”、“海軍”三個猴羣,“空軍”可以在樹上爬來爬去,“陸軍”主要是在陸地,“海軍”可以在水裏游泳,每個猴羣都有自己的.領地,還有自己的猴王,猴王是打架得來的,每年打一次架。“陸軍”的猴王叫“大歪”就是在爭奪王位的時候被對手咬歪了嘴巴,所以他叫“大歪”。

説着説着,就來到了“空軍”的領地,開始一隻猴子都沒有,導遊呼叫了幾下,突然,從樹林裏飛出來一隻猴子,我們就開始掏出事先準備好的猴料來喂猴子。不知從哪兒又竄出來幾隻猴子,而且越來越多,一隻猴子突然跳出來緊緊的抓住我的手指頭不放,等着我給它東西吃,直到我給完東西以後才放手。導遊説,那是一隻“流浪猴”,專門搶別人的東西吃的。

走着走着,又來到了“陸軍”的領地,猴子發現了我們,就一下子圍過來要東西吃,有兩隻猴子爬到韋伯伯和韋伯母的身上,有一隻猴子看到媽媽的手提包裏有吃的,猴子跳起來搶袋子,把媽媽的包給抓爛了,媽媽的手臂也抓了個印子。“陸軍”的領地的猴子很多,有的小猴子緊緊地地抱着自己的媽媽,顯得非常害怕,真有趣啊!

看完了“陸軍”,我們又乘船沿江而下,到了“海軍”的領地。岸上有很多猴子,看起來跟其他猴羣沒什麼區別,我們上了岸,導遊叫我們往水裏扔花生,猴子們看見了,一下子就蹦到水裏搶花生吃,哇!沒想到猴子還會游泳呢!

龍虎山的猴子真多呀!又調皮又可愛,吃完午飯,我們乘車回來了。一路上,我腦子裏全是龍虎山的猴子,我真想再去一次龍虎山啊!

龍虎山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

大家好!很榮幸認識你們,我叫夏佳楠,你們可以叫我小夏,也可以叫我夏導,在旅途中有什麼事,你們可以隨時撥打我的電話,我的號碼是138x4888。

我們現在去龍虎山景區,景區離鷹潭市區18公里。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景區遊客中心。我們今天要先走棧道。你們看,那邊就是象鼻山。因為它像一頭大象在飲水,所以叫“象鼻山”。好,我們現在坐竹筏欣賞瀘溪河兩岸的風景。因為今天人多船少,而且一條竹筏只能做八個人,所以請大家注意安全!

好,大家請看,這是書山,這是蘑菇山,這是獅子回頭,是不是有點像獅身人面像呢?蘑菇山後面的是文豪沉思,這個“文豪”就是魯迅。這個是無蚊村。因為村內有大量的樟樹,樟樹的香味驅走了蚊子,所以長年無蚊。這個呢就是“馬屁山”,為什麼叫“馬屁山”呢?因為山崖上長着的草十分奇特,有一叢草,遠看像“毛”字,側看又像江主席的“江”字,倒過來看還像“習字,所以稱為“馬屁山”。

現在我們到了仙水巖觀看崖墓羣。這些崖墓大多數是2520xx年期古越人的,崖墓高的有300米,低的也有30-40米,這些崖墓有單墓和羣墓。每天下午2點和4點有懸棺表演,這是龍虎山上採藥的同胞五兄弟表演的。大家可以好好欣賞。

龍虎山也是中國道教發源地,共有63代天師居住於此。有91座道宮,81座道觀,30座道院,24殿,36院。這樣的宮、觀、院已不多見。但是規模宏大的上清宮部分和歷代天師居住之所“嗣漢天師府”至今尚存。

各位遊客,請不要亂動,要保持竹筏的平衡。也不要亂丟果皮、口香糖等垃圾。也不能在景點亂塗亂劃。祝大家旅途愉快!

龍虎山導遊詞 篇14

早就聽説江西的龍虎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風景也非常優美。今天,我有機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龍虎山遊玩。

坐竹筏是龍虎山的一大特色。我們迫不及待的來到碼頭,不巧,剛剛走了一班,下一班要二十分鐘以後,在等船的空隙,我和小表弟用竹水槍打起水仗來。清涼的溪水濺在身上,怪舒服的。

竹筏來了,導遊引我們上去,穿好救生衣,船工用長長的竹篙輕輕一點,竹筏順勢向前漂去,清清的溪水由毛竹的縫隙漫上來,浸到了我的光腳丫,我興奮地大叫:好舒服呀!竹筏順溪而下,兩岸青山鬱鬱葱葱,山峯千奇百怪,有的像一隻大蘑菇,有的像一把大勺子,還有的正面像猿猴,反面又像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婆婆......

來到一處懸崖峭壁下,抬頭望去,峭壁上排列着一排排整齊的山洞,導遊介紹説:那山洞裏面就是文明中外的懸棺,最早的一處,有二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在那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峭壁上,古人是如何把那笨重的棺木放進去的?至今是個迷。我不禁讚歎起古人的智慧來。

下了竹筏,我們又參觀了道教鼻祖張天師煉丹的地方正一觀,還喝了那裏強身健體的井水。

龍虎山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我是您們的導遊小劉。

歡迎你們來到國家風景名勝區——龍虎山遊覽。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是道教的發祥地,在198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全景區面積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為雲錦山,後來因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雲錦山下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因此而改名為龍虎山。

人人都説我們龍虎山有三絕,一絕是:進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

所謂道都仙府就是我們要去的上清天師府。

天師府坐落在上清古鎮的中部,在宋朝時始建於上清鎮關門口。

元延六年(1320xx年)遷至上清長慶裏,就是現在的天師府了。

是歷代天師起居飲食的地方,也可以説是天師的家。天師府現以被例為全國二十一座重點開放的宮觀之一。

在我們龍虎山道教最頂盛的時期,在上清鎮共建有十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

其中有三座最為出名,第一個是上清宮,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就是出自上清宮的鎮妖井中。

上清宮位於上清古鎮的東面距天師府約二華里,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宮殿,它不僅居江南道教宮觀之冠,而且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籙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養性的閬苑。

也就是天師的辦公室。在它規模最大時曾建有二宮、十二殿、二十四院。

但最可惜的是這個宏偉建築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因幾個乞丐在長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場大火給燒燬了。

本來一些海內外的道徒都想集資重建上清宮,但我們的鷹夏鐵路線又下好從中穿插而過,所以已經根本無法修復了,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從天師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宮沙盤圖中一矚上清宮的宏偉了。

另一個建築是正一觀,正一觀是歷代天師收學徒的地方,説通俗些就是天師的學堂。

龍虎山的二絕是“丹山碧水”。 龍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山體經過自然界長年的風化剝蝕及造山運動的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峯巒巖窟,奇山怪石;穿過景區的瀘溪河又像一條玉帶,把兩岸99峯、24巖、108處自然人文景觀以及10大美景串連在一起,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構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麗畫卷,自然景色極為壯觀。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就此曾留下千古名句:“一條漳水琉璃合,萬疊雲山紫翠堆”。王安石在遊覽中,也曾即興賦詩一首:“灣灣苔徑引青松,蒼石壇高進晚風;方響亂敲雲影裏,琵琶高映水聲中”。從上清乘竹筏漂流而下,可欣賞兩岸秀麗的山峯、鬱鬱葱葱的竹林,可看到祖天師張道陵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的龍虎山,更可觀溪中引吭高歌的鴨羣、溪岸揮着棒槌洗衣浣沙的村姑。一邊看着兩岸秀麗的風景,聽着動人的傳説,坐在小小的竹筏上,這種移步成畫的感覺讓您不得不驚歎:瀘溪河不是灕江,但更勝灕江

景區內距今2600餘年的春秋戰國崖墓羣,是龍虎山的又一絕景。崖墓羣鑲嵌在陡峭的石壁上,猶如陳列在巨大的歷史長廊中的文化珍品。巖洞棋佈,高低錯落,不可勝數,遙望淡黃色的棺木和墊底泥磚,歷歷在目。然而,墓中所葬何人,為何要葬在懸崖絕壁之上,碩大的棺木如何放置入內等一系列問題,至今無人完整準確解答,已成“千古之謎”,令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為它皓道窮經,求其真解。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陸敬嚴教授經過長期研究,在龍虎山仙水巖,採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的絞車、滑輪、繩索等,進行了崖棺吊裝試驗,一次成功,對於“如何安放”便有了一個説法。現在每天在龍虎山仙水巖都有這樣的表演,由當地以採藥為生的同胞五兄弟向遊人展示下索、起吊、入穴的全過程,令人驚歎不已。

觀賞完我們龍虎山的各種精華景區,大家應該累了也餓了吧!讓我們一起在這家依山伴水的小酒樓坐下,嚐嚐龍虎山當地有名三大名菜吧!

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

而清水中有魚,這魚一定是特別鮮嫩。

瀘溪河裏的魚就是如此。

瀘溪河發源於崇峻嶺之中,一路穿山過峽,卵石河牀,毫無污染,清澈見底,所以河中盛產的鯶魚、鮭魚、黃角魚肉嫩味甘,沒有泥腥味,特別好吃,故“瀘溪活魚”成為當地的名菜. 大家嚐嚐看是不是味道特別?

龍虎山出產的天師板栗,個大香甜,澱粉豐富,是歷代天師特別喜愛的果品和滋補品,素有“人間仙果”之稱。

而這缽天師板栗與當地農家餵養的土雞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燒出來的“天師板栗燒土雞”,油光發亮,清香思溢,是這裏很有名的美味佳餚. 這道菜的形成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説是有一次天師在家宴請賓 客,家廚用一般的烹調方式製作,當廚師配好料,將雞塊裝入砂缽放爐灶上燒製時, 天師的兒子乘廚師不注意,調皮地將正吃的去了殼的板栗放入砂缽內。

燒熟後,整 缽端上了桌,拿掉缽蓋後,一股清香撲鼻,只見雞塊色澤淡黃,慄香酥爛,客人一品 嘗讚不絕口,天師也欣然得意。

席後,命家廚進一步改進,使之成為安宴中必備的 菜。

而且,這道菜可以滋陰補陽,健脾益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上清豆腐是龍虎山另一道有名的菜,製作豆腐在上清有着悠久的歷史,至今鎮上仍是作坊林立。這裏的豆腐因水質好,加上傳統的手工工藝十分地道,過濾精細,含水適度,具有白、嫩、香、滑的特點,無論是煎、炸、煮、燉、燜、涼攔,都清香鮮美,柔滑潤喉,説起上清豆腐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據説在上清鎮建鎮前的西晉永嘉年間,當地有一户農家,小兩口勤儉持家且感情甚篤。丈夫早晨下地前,妻子常將黃豆腐磨成豆漿放些鹽給丈夫充飢。有一次妻子要回孃家,就多磨了一些,將剩餘的裝入一個罈子裏蓋上以備丈夫第二天吃。可丈夫第二天下地時卻忘了吃。妻子回家時,見壇了裏的豆漿結成了塊,硬要丈夫嚐嚐。丈夫為説:“你這不是在逗我嗎?”沒辦法只好用勺子舀出一塊嚐嚐,覺得味道很好,接着一口氣吃完了,讚歎道:“太好吃了!”妻子打趣地説,“不是我逗你,你有這口福嗎?”丈夫一高興説:“那就管這結凍的‘豆漿’叫‘逗夫’吧!”後來夫妻倆便天天做起了“逗夫”當菜吃。妻子把“逗夫”的做法傳授給鄰里,經過不斷改進,便有了今天的上清豆腐。

觀賞完美景,品嚐完美食,太陽也已快落山了,我們也應該踏上歸途了。相信這裏的景,這裏的食和這裏的風土人情都給大家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讓我們留下更多的期待相約在下次的龍虎山之旅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9m89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