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西安肉夾饃的導遊詞(精選3篇)

西安肉夾饃的導遊詞(精選3篇)

西安肉夾饃的導遊詞 篇1

明明是“饃夾肉”,偏要説“肉夾饃”,當地的學閒還研究出一個“肉夾於饃”的名稱由來,可見這始作俑者是專門為了突出肉的。肉味之美竟也戰勝漢語嚴謹的語言規範而千年傳承,不能不再一次證明了“民以食為天”和肉夾饃“以肉傳史”的巨大威力。

西安肉夾饃的導遊詞(精選3篇)

我初到西安,並沒有識見“肉夾饃”的巨大魅力。九十年代之初,當兵每月只有幾十塊錢的津貼,雖是飯堂裏每日供應的六、七十年代國家戰備糧,吃的精神有餘,氣力不足,卻還是不敢享用當地那些聞名已久的小吃。直到有戰友過生日,發出“花二十塊錢請大家大吃一頓”的豪言壯語,這才欣欣然,打了一頓牙祭。吃畢這肉夾饃,卻連魂魄也一起交了出去,從此便朝思暮想。那時節假日當兵外出是有比例限制的,大家就湊錢給那拿了外出證的,千萬要帶它十套八套肉夾饃回來,跑路的也有報酬,按例是可以白吃管夠的,不過一般人也就最多吃兩個吧。有位甘肅戰友,實在,冬天出這趟差,怕肉夾饃涼了害大家的胃,就裹在內衣裏面帶了回來。食時尚温,又見他油污的毛衣和棉襖,我等大為感動。待稱謝時,他卻連連擺手,説要謝得謝你們,讓我有機會一氣吃了六個!六個啊!我的乖乖,侵佔俺們的利益簡直是強取豪奪了,豎子敢爾!遂致一頓痛毆。

又是這位甘肅戰友,臨近畢業分配時看到大家都往隊長教導員家裏跑,送煙送酒什麼的,也不甘落後,就提了一袋東西跑到領導家,説是些許當地特產,不成敬意,還望笑納。領導大悦,好聲撫慰,端茶送客之後啟袋視之,竟數個肉夾饃是也!一時傳為笑談。

後來在西安久居,方從吃熱鬧轉到吃門道上來。

肉夾饃之有史,不得而知。想是一種方便食品,原是設在驛站陌頭,為了旅人充飢用的。只需扔幾個銅錢,就有店家裝了熱騰騰香噴噴的肉夾饃奉上,騎在馬或駱駝背上邊走邊吃。肉夾饃在西安通常被稱作“臘汁肉夾饃”,通常那肉也並不是臘肉,臘肉是鹽醃的,它則是湯煮。肉湯最好是陳湯,一年兩年,三代人四代人,年代愈久味愈醇色愈佳,柏樹林城牆口的“秦豫肉夾饃”,其湯據説有百年之久。把肉放入湯鍋,肉皮朝上,加上紹酒、食鹽、冰糖、葱段、姜塊、大茴、桂皮、草果,或者還有什麼其他祖傳的祕料,一起下鍋煮。大火燒開,小火轉燜,水開圓卻不翻浪。至十二個小時,肉就好了。

西安肉夾饃的導遊詞 篇2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特產。我的老家西安那裏就有許多著名的風味小吃,如涼皮、米線、羊肉泡饃等。其中,最好吃,最有名的可莫過於西安特產肉夾饃了。

肉夾饃色香味亮,好吃至極。你瞧!那烙好的白吉饃皮薄鬆脆、內心軟綿,白色的表面上還被烤出了幾圈土黃色,吃起來外面硬、裏面軟,十分有意思。再往冒着熱氣的白吉饃裏面夾上有肥有瘦、香味十足臘汁肉,並且澆上一勺褐色的臘汁,撒上一點綠色的香菜,真是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忍不住咬上一口。

肉夾饃的做法看似簡單,其實也有不少學問和技巧包含在其中。肉夾饃分為兩個大類——肉和饃,肉是臘汁肉,饃是白吉饃。做白吉饃時,要把軟硬適中的麪糰捏成扁圓形,然後放進專用的機器裏。過不多久,那淡淡的香味便徐徐飄了出來,此時,白吉饃就烙好,可以開鍋了。做臘汁肉時,要把新鮮的豬肉洗淨放入鍋裏,再加上水和獨有的配料,最後用大火煮上半個小時,香噴噴的臘汁肉也就做成了。兩樣都做好之後,要把白吉饃從中間切開,但不要切到底,接着把剁好的臘汁肉夾在白吉饃中間,再加上香菜和臘汁,喜歡吃辣的朋友還可以在裏面加上點朝天椒。這樣,肉夾饃就做好了,而且色、香、味樣樣俱全。

吃肉夾饃時,許多人喜歡饃夾着肉,一口一口的吃掉。而我卻與眾不同,喜歡先把白吉鏌外面的一層硬皮吃掉,然後把饃裏夾着的臘汁肉一塊一塊的一一吃掉,一丁點都不剩。最後再把鏌吃掉,這樣吃才叫真正的過癮有一回我回家鄉,在正宗的肉夾饃店裏買了一個肉夾饃,然後便按着我發明的先後順序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當我吃到最後只剩下鏌的時候,店主笑嘻嘻的説:“你看你這個小饞貓,都把肉夾饃吃成空心饃了。”從此,肉夾饃又有了一個新的別名——空心饃。

朋友,你想吃肉夾饃嗎?

西安肉夾饃的導遊詞 篇3

據説回民街過去是商業繁華之街,商賈雲集,風光無兩,街上名店鱗次櫛比,名產馳譽全國。據説有108家糧行,有宰牛、宰鴨、宰驢的數10位,無論是不是趕集,都熱鬧非凡。現在,矮矮的民居屋頂,如蜘蛛網一樣的電線,四通八達縱橫交錯,卻又那麼觸手可及:觸到的是木板裏遺留的草根氣質,但那種人聲鼎沸的鼎盛場面,早就無法企及。

這條街的歷史也已經很久了,據説,原來國外的使節和來長安做生意的商家們聚居在這裏,不斷地繁衍生息,現在的坊上人大都是這些古老移民的後裔。他們用自己的宗教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在漢人佔主流的社會中,頑強地堅持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圈子,他們的血液中還保留着精明商人和貴族的遺傳因子,一直到了今天。

在一千多年前的漢朝,這裏就曾經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迎來了回民的先民--來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節、學生。歷史記載,許多人沿着絲綢之路來到繁華熱鬧的長安城後,在這一區域經商、留學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今天,這裏成為6萬多回族穆斯林羣眾的聚居區。

作為伊斯蘭文化的傳承之地,這一區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門、明代西城門樓羣、眾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廟、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廣元寺等眾多文化遺蹟。街區內眾多街道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清真飲食城、民族購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區"相映成趣"。

回民街在鼓樓的邊上,街的北頭是一座厚重的城牆和它斑駁的拱門。大塊大塊城磚似乎暗示着西北人的豪放不羈,總是使人聯想到那種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俠氣。來回民街就是吃的。

回民街不常,短短的也就500米左右,兩旁開滿了正宗的回民飯店。大多數的店家門口總是能見到幾個帶着回民白帽的小夥子在扇着烤着的牛羊肉串,陣陣的烤肉香味足以令你遲步留連,然後決定進去大爽一把,以飽口福。

回民街上的店門面都不大,外邊看起來總使人聯想到上海吳江路上的小餐店,可是當你一踏進店門就會知道自己估算錯了,窄窄的兩扇門面之後竟然有着禮堂般的大堂,兩個字:大氣。

經營這些餐館店鋪的幾乎都是回民朋友。清真小吃可以説是西安小吃的代表。比如平娃烤肉、賈三灌湯包子、紅紅炒米、特別特、西北樓、金家砂鍋等有名的餐館。到過西安北院門的朋友都有胃口太好但胃太小的感覺。有人説,陝西的小吃不小,可以和八大菜系的大餐媲美。

從公元十世紀,也就是北宋時期,回民開始在這裏不斷聚居、繁衍、擴展,他們環清真寺而居,逐漸形成了以回民生活為主,具有獨特建築、環境、文化、社會和經濟特點的歷史街區。歷史街區內有10座年代不一、大小各異的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化覺巷清真大寺。走在街區內,隨處可見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穆斯林建築風格相融合的商業網點,民族服飾、工藝品、清真副食、餐飲店和回民小吃店撲面而來,著名的"賈三灌湯包子店就在其中。40餘棵古樹點綴其間,再加上不遠處的鐘、鼓樓,令人彷彿步入了歷史的深處。

鐘樓向西走100米左右、穿過鼓樓門洞,就進入了西安回民歷史街區。這裏曾經是隋唐皇城所在地,唐朝末年以後成為普通市民的生活區域。漢、唐時代以來西域商人、學者、使節及其後民留下的諸多文化遺產,成為改造工程的重點保護對象。回民街區是一塊麪積約1.8平方公里的區域。

由於街區處於西安市中心地帶,是經濟發展的熱點地區,近年來,街區內的傳統建築不斷被拆毀,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傳統民居大多也年久失修。許多院落沒有上下水系統,生活十分不便。再加上許多居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增加營業面積,自建房屋活動頻繁,這些自建房屋多為2--5層樓房,施工簡單粗糙,不僅沒有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反而嚴重破壞了歷史街區的環境和景觀。

為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方便回族羣眾的宗教、日常生活,保護街區的歷史風貌,政府從1991年就開始對歷史街區內的部分街道進行改造。1997年,挪威首相和當時的江同志簽定了一箇中、挪合作的協議,其中有一個內容就是西安回民歷史街區的保護。由挪威出資500萬元,國家科委和西安市、省上給一定的配套資助和支持,共同啟動了西安回民歷史街區保護項目。

榮獲20xx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化覺巷125號院落就是這次中、挪合作保護、維修的成果。這是一座已經有200多年曆史的標準的小四合院,青磚黛瓦、雕樑畫棟、古色古香。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化覺巷清真大寺位於街區化覺巷內,始建於唐玄宗天寶元年,距今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後經宋、元、明、清的幾次重修和擴建,逐漸形成了規模宏大、樓台亭殿佈局緊湊和諧、莊嚴肅穆的具有明清風格的巨大古建築羣。其建築風格體現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有機統一,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國式清真寺之一。全寺分5進院落,佔地13000平方米。經過政府和寺院前後30年的重修,不僅保持了寺院的原貌,而且還新增了不少與寺院風格相一致的明清建築。

通過有效的保護措施,西安回民歷史街區將是一個能夠體現我們西安的文化特色、黃土文化、穆斯林文化特色的旅遊景點區,裏邊有傳統的伊斯蘭的小食品、還有他們傳統工藝的餐廳、旅遊產品、有旅遊景點。大清真寺經過整修護、周圍的環境經過改善以後,將會更好的起到旅遊示範作用。傳統的四合院將更加體現回、漢交融的建築特色。它的綠地面積、它的公用面積、它的宗教活動面積將得到擴充,要滿足每一個當地居民的生活、宗教活動和他的工作、出行的要求,以及現代生活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要求。但又保留了古老傳統街區的面貌。經過改善的宗教活動(場所)就更具完善性。使這個區域從生活質量、從城市總體功能的配合、基礎設施的容量都能得到滿足,能適應現代化生活的需要,又體現出我們古城的古老風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7qqx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