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夫子廟導遊詞十一篇

夫子廟導遊詞十一篇

夫子廟導遊詞 篇1

南京夫子廟即孔廟,始建於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位於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建築羣主要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薈萃而成,是秦淮風光的精華。

夫子廟導遊詞十一篇

孔廟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衞山南南京《夫子廟》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配列,佔地廣約26300平方米。四周圍以高牆,配以門坊、角樓。

中心廟院:院內植有銀杏八棵,古燈對稱有致,中間一條筆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時舉行樂舞的地方,正中豎立一尊青銅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國最大的孔子青銅像。

大成殿:夫子廟的主殿,高16.22米,闊28.1米,深21.7米。殿內正中懸掛一幅全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0米、寬3.15米。殿內陳設仿製2520xx年前的編鐘、編磬等十五種古代祭孔樂器,定期進行古曲、雅樂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禮儀的大型明代祭孔樂舞,使觀眾聽到春秋時代的“鐘鼓之樂”、“琴瑟之聲”,展現二千多年前另古樂風貌。大殿四周是孔子業績圖壁畫,形神並具。

文化藝術展:中心廟院碑廊裏陳列着被譽為“中華一絕”的雨花石展覽。大成殿內也經常籌辦其他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展,宣傳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

從大成殿後門走出,即進入學宮參觀區。學宮是科舉時代本省學子讀書的最高學府,為使士子接受教化,漸知遵循先聖先賢之道,所以學宮總是和孔廟建在一起。作為江蘇古代文教中心的學宮位於大成殿後,以明德堂、尊經閣為主體,“東南第一學”門匾由清末狀元秦大士題寫。

夫子廟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築風格製造的,船頭掛有大紅綵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南京人習慣來這裏遊玩賞燈。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説明朝建都後,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台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説了句:“惜河中缺遊船。”皇帝開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裏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節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

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後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於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

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硃紅色石磚牆,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照壁建於明萬曆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各位遊客:這座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鹹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採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於秦淮河畔。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築羣,其範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模龐大。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構和佈局堪稱東南之冠。現在的夫子廟建築,~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築,叫做奎星閣,它初建於清乾隆年間。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築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

現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闢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聖人孔子的崇敬。左側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羣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建於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賢朱芙峯等人籌資重建。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倖存的清代建築,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請大家繼續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櫺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據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門是石結構的,六柱三門,建於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後來被毀,又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過,現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極星門東西兩側便是東市、西市。

夫子廟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光臨南京夫子廟。夫子廟地處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為自豪的歷史遺蹟和旅遊景點,是新興的文化、商業、遊覽中心和廟市合一的繁華之地。

夫子廟,又叫孔廟、文廟,是祭祀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們尊稱為孔夫子,故其廟宇俗稱“夫子廟”。由於儒學的正統地位,它的創始人孔子備受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和士子們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廟遍佈全國各地,有的地方還不只一個。夫子廟作為封建士子崇拜的場所,大多與教育設施(如學宮、貢院等)佈置在一起,即所謂的廟附於學,一般是在學宮的前面或一側。

歷史上,南京城區的夫子廟曾有三處,一處在今市政府大院內,另一處在朝天宮。現在我們要參觀、遊覽的,是第三處,也是最有名氣的一處。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從朝天宮遷來的,初為建康府學,元為集慶路學,明初為國學,後為應天府學,清遷出府學,改為江寧、上元兩縣學。咸豐年間毀於兵火,同治年間(1869年)重建,抗戰中為日軍焚燬。現存夫子廟為80年代初重建。它採用前廟後學,孔廟在前,學宮在後,後來設立的`貢院被佈置在學宮的左側。因此,南京夫子廟比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廟、學宮、貢院。以大成殿為中心的南北中軸線及兩側的主要建築和以明遠樓為中心的江南貢院陳列館成為夫子廟地區最主要的旅遊觀光點。

夫子廟地區由於悠久的歷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廟出現之前,就已成為古代南京比較有名的“佳麗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點外,還有吳敬梓故居、古桃葉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條街、文德橋、王謝故居、烏衣巷、媚香樓等景點。

各位遊客,今天我們是要到位於秦淮河畔的夫子廟遊覽。夫子廟地處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為豪的歷史遺蹟和旅遊景點,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遊覽、購物、品嚐風味於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遊地。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它是南京人民的母親河,全長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過南京時,為方便船隻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地質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過,但由於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幹橋一帶築石頭城以後,河道開始變窄,並被分隔成內、外秦淮。內秦淮河由東水關入城,經夫子廟,再由西水關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文人墨客為之讚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展,以及南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裏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現的原始村落遺蹟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定都建業(南京)後,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禦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對外貿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説,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鬥豔,遊艇畫舫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裏過着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夫子廟導遊詞 篇4

位於南京市健康路以南,主要指的是孔廟、學宮、貢院三 大建築羣,但習慣上將圍繞這三大建築羣一帶的街道都稱做夫 子廟。在東自平江府路,西至瞻園路的約0.5平方公里的範圍 內有商場商店300多家、影劇院2家及諸多賓館及遊樂場等,地 下還有一個約10000 平方米的地下商業街。可以説夫子廟是一 個集旅遊、文化、商業、餐飲、娛樂等多功能的服務中心。節 假日的人流量達15萬人次以上,逢金陵燈會期間更是盛況空前。 東晉鹹康三年,(337年)丞相王導在秦淮河北岸建學宮, 這是夫子廟的最早建築。

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在學宮 前建孔廟,彌夫子廟。後因戰亂幾次被毀,幾次重建。現在的 建築為1984年重新規劃修建起來的。它重現了明清時代江南街 市的風貌景觀,一派古色古香。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佔地2.63 萬平方米。照壁在秦 淮河南岸,高10米、長110米,壁頂覆小圓筒青瓦,四角略翹, 其長度為我國照壁之最。

河北岸有彎月形泮池,岸上還有一排 明代建成的雕鏤石欄。石欄東邊是三層六面飛角的奎墾閣;北 面是四柱三門的文樞坊,中間上刻“天下文樞”四個金字;西 面是重檐雕脊飛角的聚星亭,大成門前是六柱三門石砌的櫺星 門。此處建築皆帶“星”字,意指天下文曲星集於此地。大成門為古代抬樑穿鬥式建築,翹角龍脊,三門並立,每 扇門上有45枚門釘及龍頭銜環。門內左右兩側立南齊、元、宋 時期的石碑四塊,內院兩側有廊連接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廟的 主體建築,高16.2米、寬27.3米、深20. 9 米,七楹重檐, 四坡五脊,主脊上的雙龍戲珠立雕為國內首創,加上全殿的56 根巨型石往,巍峨壯觀。殿前丹墀正中立孔子銅像,高 4.18 米,為全國之冠。東西兩側圍牆外是按明清風格精心規劃設計 的東西市場,以經營古玩玉器、文房四寶、名家字畫及旅遊紀 念品為主。 學宮位於大成殿後,由明德堂、尊經閣、崇聖祠、青雲樓 等一組建築組成,是古代州府的最高學府,明德堂是學宮的正 堂,現闢為遊樂場。

由文樞坊向東左拐即可見到一座斗拱飛檐的正方型三層木 結構建築——明遠樓。它是原江南貢院的中心建築,是考試期 間監視考生和發佈命令的地方。樓後院落兩側是仿明清時科舉 考試的號舍,號舍長寬約1.5米,僅有上、下兩塊木板,上為 桌、下為凳。考試幾天考生吃喝睡全在這狹小的空間內,帶進 去的食物全要檢查,連饅頭也要切開看,以防夾帶作弊。最盛 時期,江南貢院佔地7萬多平方米,號舍20644間,規模為全國 貢院之首。明遠樓現稱“江南貢院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 位。 歷史上的夫子廟曾經是一個畸型的繁華鬧市,特別是明清 時期,每逢開科秋闈,上萬名(最多達 2萬多人)考生雲集於 此,於是書肆、茶館、客棧應運而生,酒樓妓院也就滋生蔓延。 當年秦淮河南岸的一些街巷即為富家子弟的“温柔鄉”、“銷 金窟”。還出過不少名妓,如李香君、董小宛等被稱為“秦淮 八豔”。今在鈔庫街38號重建了媚香樓,做為李香君故居對遊 人開放。

清代著名作家吳敬梓曾居住於秦淮河畔,歷經20xx年,在此 寫出了抨擊科舉制度的名著《儒林外史》。在他的故居——秦 淮水亭的遺址上如今建起了明清河廳河房式樣的建築,為“秦 淮人家”賓館。內設拾風堂,舉行仿古婚禮等民俗活動。 遊覽夫子廟還可以順便品嚐秦淮風味小吃,目前已挖掘出 傳統小吃品種100 多個,加上洋快餐肯德基、麥當勞,足可讓 遊人大快朵頤。 金陵燈會更是遠近聞名,名為農曆正月十二上燈,十八落 燈,其實從年七年級開始,買燈、賣燈和觀燈者即人如潮湧,各 色彩燈達數十種,使人眼花綴亂,目不暇接。

夫子廟導遊詞 篇5

古時立學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廟,屬於國家祀典內容之一。所以孔廟的特點是廟附於學,和國學、府(州)縣學聯為一體。廟的位置或在學宮的前部,或偏於一側。

南京夫子廟是前廟後學的佈局。孔廟、學宮與東側的貢院(通過考試來取士的考場)組成三大文教古建築羣。古時候的孔廟有一定的佈局形式。

一般前設照壁、櫺星門和東西牌坊形成廟前廣場,櫺星門前設以半圓形水池,稱為“泮池”。泮池是孔廟的特有形制,源自於周禮,而夫子廟鑿秦淮河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為泮池的遺例。岸北為石欄,有“天下文樞”牌坊,遊人至此可憑欄小憩,瀏覽秦淮河風光。

夫子廟的大照壁位於秦淮河南岸,建於明萬曆三年(1575年),全長110米,為中國照壁之最。

泮池邊的石欄為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現也修飾完整。東有奎光閣,西有聚星亭,象徵文風昌盛;廟前廣場東西兩側立石柱,上書“文武大臣至此下馬”,以示對“至聖文宣王”的崇敬之意。廟門前有“天下文樞”柏木牌坊一座,牌坊後面為“櫺星門”,系丈餘高石牌坊,六柱三門,中門刻有“櫺星門”三字篆文。三門之間嵌有牡丹磚刻浮雕,柱頭皆有云雕,形即華表。這是帝王出巡朝聖祀孔的通道,非一般官員百姓所能出入的。平日用木柵欄封閉。

街東西舊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兩坊,民國以後被拆除。廣場左右原有“聚星”、“思樂”二亭。聚星亭重檐六角,夫子廟於1983年復建;思樂亭今移建於東市小廣場。

櫺星門由三座單間石牌坊組成,石坊之間牆上嵌有牡丹圖案的浮雕,中間石坊橫楣刻有“櫺星門”三個篆字,造型樸實無華。

入櫺星門,東西兩側各有持敬門,中間為大成門,又稱戟門。在封建時代,每逢朔、望(農曆七年級、十五)朝聖和春秋祭典,府縣官員、教諭、訓導學教官由大成門進,士子走持敬門,不得逾矩。下階為丹墀,東西並立三碑,東為元至順二年(1331年)封至聖夫人碑,西為四亞聖碑,再西為清康熙修學宮碑記。丹墀左右為兩廡,外有走廊通正殿。兩廡供奉孔門的七十二賢人牌位。

正中是為“大成殿”,外有露台,是春秋祭奠時舞樂之地,三面環以石欄,四角設有紫銅燎爐,燃桐油火炬,祭祀多在午夜子時,光如白晝。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亞聖——顏回、曾參、孟軻、孔汲。殿的東邊有小門通學宮。

明清時代的大成門為五間,兩側為耳房,供執事人等休息之用,中為三門,門內陳列戟,東設鼓,西置磬,每逢朔望朝聖和春秋祭典,府縣官員由大成門(中門)進,士子執事人等分走旁門。此門 與大殿同毀於日軍兵火。1986年新建的大成門面寬三間,門內正中有漢白玉屏風,上鐫刻“重修夫子廟記”,樹立四塊古碑,其中齊永明二年的“孔子問禮圖碑”是由南京市人民政府院內遷至此處的一塊重要的碑銘。

入大成門循甬道丹墀而上,便是夫子廟的主殿大成殿。現大殿是按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的建築為藍本修建的,取消了原孔廟的後牆,使之與學宮融為一體。大殿七間,高18米,重檐歇山頂。原殿內正中為“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牌位,兩旁配享四亞聖。現殿內有孔子銅像,兩旁配有孔子十二弟子漢白玉像。殿前有寬敞的露台,四周繞以石欄板,它是古時祭祀舉行樂舞的地方。殿前兩側有廊廡相連,原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和歷代大儒,及存放祭器的地方。現改作碑廊,牆上鑲嵌陳列當今名流的書法碑石30多塊。

孔廟院牆與學宮之間,東西北三面有寬暢的通道,曾種植幾百棵柏樹,古木參天,鬱郁蒼蒼。那時,在廟外的文德橋上憑欄眺望,大成殿的黃色琉璃瓦屋頂在綠蔭叢中顯得金碧輝煌,雄偉壯觀。殿後為“明德堂”,相傳匾額為南宋文天祥楷書,後由曾國藩改為篆書。堂後為“尊經閣”,閣原為教諭講課講堂,樓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諸多聖賢畫像。清嘉慶年間又遭戰火破壞。

清同治八年(1869年)曾國藩、李鴻章二人相繼重修擴建,恢復舊貌。然而,孔廟的主要建築均於1937年毀於日本侵略軍的炮火。解放後,原學宮部分作為秦淮區人民遊樂場,“名宦鄉賢祠”則改為夫子廟國小;大成殿遺址闢為夫子廟廣場。“文化大geming”中,剩餘建築又遭破壞。1983年,政府撥款重建夫子廟古建築羣,主體建築大致恢復舊貌。

夫子廟兩側的東西市場,原是學宮前甬道。東甬道為學宮正門,門前有坊,上書“泮宮”。坊東為明清兩朝狀元、榜眼、探花題名牌坊。坊西為會元、解元題名牌坊,坊的背面是武科題名牌坊。東西甬道旁,原各有三祠兩署。民國以後廢科舉,興學堂,學宮遂漸衰落,祠、署分別改為學校、教育局、圖書館等,學宮甬道也成為攤販市場,東西市場的名稱便從那時開始。

現東西市場於1987年建成,總建築面積為4400平方米,吸收了我國傳統的商業街道的空間形式和尺度,採用明清時代的街市風格,以石板鋪地,店鋪採用“青磚黛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店、廟、市、街合一,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尊經閣在明德堂後,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為上下兩層各五間,清嘉慶以後曾在此設尊經書院,樓上藏書,樓下講學。1987年重建的尊經閣高三層,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頂,底層五間,二層、三層均為三間。底層闢為“秦淮彩燈館”,二層為“秦淮文物古蹟陳列室”,三層備有茶座,可供遊人休息並眺望夫子廟全景。

位於學宮東側的“貢院”,始建於宋乾道四年(1168年)。它是當時建康府、縣學考試的場所,範圍甚小。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鄉試、會試於此,考生眾多,不敷應用。明成祖永樂年間在此重新興建,貢院始具規模。雖永樂十九年(1421年)成祖遷都北京,但此地仍為江南鄉試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舊,道光年間曾重新修建。咸豐年間文廟、學宮俱遭兵火,貢院卻獨能倖存。同治時又重擴建,範圍更大,考棚號舍有2萬餘間,居中國各省之冠。

當時貢院東起今姚家巷,南至貢院東等和貢院街,西至貢院西街與夫子廟隔街相望,北至今建康路。整個貢院成正方形,內有號舍(俗稱考棚)20644間,一人一間,每次考試可容納2萬多人。當時貢院正門在今永和園及秦淮劇場之間。

大門外街之東、西各有木牌坊一座,即東、西轅門。大門外東西有石獅子一對及兩座石牌坊,軸線上有門三道,分別稱“貢院”、“開天文運”及“龍門”。

龍門後依次有明遠樓、至公堂及戒慎堂。堂後有門,門後有飛虹橋。橋之南屬外簾,飛虹橋是內外簾的分界線。最後為衡鑑堂,是主考官閲考卷、評定名次的地方。考試期間內外簾分隔很嚴,不得擅自出入。整個貢院四周圍以高牆,牆外為街道,街道另一邊為店鋪民居。自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後,貢院即閒置無用。民國7年決定拆除貢院,開闢市場,只保留了明遠樓、飛虹橋和明遠樓東西少數號舍及明、清碑刻22方。

明遠樓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清道光年間重建。平面正方形,三層木結構建築。底層四面為牆,各開有圓拱門,四檐柱從底層直通至樓頂,樑柱交織,四面皆窗。登臨四顧,整個貢院一目瞭然。它是考試期間考官和執事官員警戒、發號施令的地方。明遠樓內已闢為科舉制度陳列館——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展出了100多幅反映中國科舉制度的珍貴文獻資料、圖片,並按原樣復建了40間號舍。原安放在貢院內的22方明清碑刻,現集中陳列於明遠樓東西兩側,它是研究明清貢院建制沿革和科舉情況的實物資料。

夫子廟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就來到了夫子廟。“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指的就是南京城南夫子廟地區的秦淮河風光帶,自六朝起,這裏就是居民商業集中地,為古都繁華地帶。

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是文德橋,這裏有著名奇觀“文德半月”,秦淮河水從我們腳下緩緩渡過,“十里秦淮”就是指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水道。

夫子廟又稱孔廟、文廟。它是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因為孔子在古代被人尊稱為孔夫子,所以孔廟被稱為“夫子廟”。它集旅遊、休閒、文化、商業為一體,展現了六朝古都的風貌。

整個夫子廟建築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衞山,都是在一條南北中樞線上成方位對稱的格局,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風格。

文德橋之所以有半邊月的奇景,是因為它與子午線的方向是一致的。大家向東看,有一堵紅牆,經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是全國最大的照壁,長110米,照壁起着遮蔽和裝飾作用。

這是盼池,當時文人洗墨之處,也是失火取水之處。

池的東邊是魁星閣,魁在古代是保佑文人高中的星宿,有“魁星點鬥,獨佔鰲頭”之説。池的西邊是聚星亭,是天下羣星聚集的地方,盼池的北邊是一個牌坊,這就是“天下文樞”坊,四個字意指天下文化聚集的中心。

遊客們,我們穿過六柱三門的櫺星門,就來到了大成門,在左右各有兩塊石碑,這就是“孔子問禮圖碑”,上面刻有孔子從山東到南京向老子虛心請教的情景,蹬上露台,我們可以看到一尊孔子青銅雕像,高4.18米,這是我國最高的孔子銅像。在銅像之後就是孔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現在我們就到殿內看一看。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孔子巨幅畫像,它高6.5米,寬3.15米,是我國最大的孔子畫像,畫像前是孔子四位門生的漢白玉雕像。

殿內有38幅由翡翠、瑪瑙、黃金、雞血石為材料製作的“孔子聖蹟圖”,它描述了孔子一生的生平事蹟。

穿過大成殿來到學宮,這裏是當年秀才學習的地方,學宮的主體建築是“明德堂”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袢所題,德指“忠信,忠於國家,取信於民”。

明德堂前有一鍾亭,內有禮運鍾,還有一鼓亭,內有聖音鼓,是為紀念孔子2550週年所建,在明德堂後面還有尊經閣、崇聖祠、青雲樓等。

大成殿外東西兩側是東西市,是當時進行商品買賣的地方,它充分展現了明末清初街市風貌,所以夫子廟特色還在於廟市合一。

夫子廟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就來到了夫子廟。“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指的就是南京城南夫子廟地區的秦淮河風光帶,自六朝起,這裏就是居民商業集中地,為古都繁華地帶。

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是文德橋,這裏有著名奇觀“文德半月”,秦淮河水從我們腳下緩緩渡過,“十里秦淮”就是指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水道。

夫子廟又稱孔廟、文廟。它是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因為孔子在古代被人尊稱為孔夫子,所以孔廟被稱為“夫子廟”。它集旅遊、休閒、文化、商業為一體,展現了六朝古都的風貌。

整個夫子廟建築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衞山,都是在一條南北中樞線上成方位對稱的格局,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風格。

文德橋之所以有半邊月的奇景,是因為它與子午線的方向是一致的。大家向東看,有一堵紅牆,經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是全國最大的照壁,長110米,照壁起着遮蔽和裝飾作用。

這是盼池,當時文人洗墨之處,也是失火取水之處。

池的東邊是魁星閣,魁在古代是保佑文人高中的星宿,有“魁星點鬥,獨佔鰲頭”之説。池的西邊是聚星亭,是天下羣星聚集的地方,盼池的北邊是一個牌坊,這就是“天下文樞”坊,四個字意指天下文化聚集的中心。

遊客們,我們穿過六柱三門的櫺星門,就來到了大成門,在左右各有兩塊石碑,這就是“孔子問禮圖碑”,上面刻有孔子從山東到南京向老子虛心請教的情景,蹬上露台,我們可以看到一尊孔子青銅雕像,高4.18米,這是我國最高的孔子銅像。在銅像之後就是孔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現在我們就到殿內看一看。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孔子巨幅畫像,它高6.5米,寬3.15米,是我國最大的孔子畫像,畫像前是孔子四位門生的漢白玉雕像。

殿內有38幅由翡翠、瑪瑙、黃金、雞血石為材料製作的“孔子聖蹟圖”,它描述了孔子一生的生平事蹟。

穿過大成殿來到學宮,這裏是當年秀才學習的地方,學宮的主體建築是“明德堂”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袢所題,德指“忠信,忠於國家,取信於民”。

明德堂前有一鍾亭,內有禮運鍾,還有一鼓亭,內有聖音鼓,是為紀念孔子2550週年所建,在明德堂後面還有尊經閣、崇聖祠、青雲樓等。

大成殿外東西兩側是東西市,是當時進行商品買賣的地方,它充分展現了明末清初街市風貌,所以夫子廟特色還在於廟市合一。

在夫子廟的東邊有座江南貢院,是當年科舉考試場所,也是我國古代 最大的科舉考試的遺。科舉制度發源於隋唐時期,當時有號20644間。科舉考試分為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個等級。在院試會考中的是生員,也就是“秀才”,秀才參加第二級考試“鄉試”,考中的人稱“舉人”,舉人蔘加第三級考試“會試”,會試考中是“貢士”,貢士有資格參加最高一級的考試“殿試”,由皇帝主考,第一名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在夫子廟周圍還有一些著名的景點,東晉書法家王獻之迎接愛妾桃葉的桃葉渡;吳敬梓故居陳列館;東晉名望族王導、謝安古居及烏衣巷;明末傳奇風塵女子李香君媚香樓等。好,遊客們,今天的遊覽至此結束,再見!

問答

1、孔子生平及主要著作?

孔子,魯國人,名丘,字仲尼。出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

年,享年73歲。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編訂了《詩》《書》《禮》易》《樂》《春秋》,其中《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他還編寫了現存最早的偏年史《春秋》

2、夫子廟在我國眾多孔廟中有哪些特點?

廟市合一,它先有學宮後有孔廟,有全國最大的照璧(長110米,高10米),有唯一用天然河道形成的泮池,有全國最大的孔子銅像,畫像。

3、夫子廟的建築特色及旅遊特點是什麼?

“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閣窗”的典型徽派建築風格,集廟、市、景合一。

4、什麼是泮池,照壁有什麼作用?

所謂天子之學為“雍”,諸侯之學稱為“泮”。當年魯國於泮水河畔建學宮,後人紛紛效仿,在孔廟前修一水池稱為泮池。南京夫子廟前的泮池是利用天然河道內秦淮河而形成的。照壁起遮蔽和裝飾用。

5、夫子廟的泮池和寺廟前的放生池有什麼區別?

相同點是古代的木結構建築易起火,泮池和放生池都是便於防火救火。 不同點:夫子廟前的泮池為月牙形,沿襲傳統,教化黎民百姓像流水一樣源遠流長。

寺廟前的放生池為圓形或半圓形,是供寺廟內和尚放生用的。

6、桃花扇是一部什麼樣的書?講述了什麼故事?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興亡為內容的歷史悲劇,共40出,故事內容是以復社名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滅亡的歷史和當時的社會面貌,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和衰亡原因,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吸引了眾多的讀者和觀眾。

7、國子監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

明代的國子監是當時我國最大的國立大學,他們除了教學授課外,還整理編訂了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國子監學生最多時多達9972名。

8、“文德橋的欄杆—靠不住院”是什麼意思?

因文德橋在每年的陰曆十一月十五子時,月正當頭,人立橋頭自顧無影,橋的東西水面各有一半牙兒的倒影,相傳古人在橋上爭看這一奇景,曾數次將橋欄杆擠塌,故有此説,現在這句歇後語形容好説大話,吹牛皮的人。

9、 為何何孔廟的門都叫“大成門”,大殿都叫“大成殿”

表示孔子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10、 大成門內四塊碑的名稱,內容是什麼?

a) 孔子問禮圖碑:記載孔子抱着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願望,從山東曲阜前往洛陽尋求鞏固魯國政權的辦法,圖上繪的是孔子跪在洛陽城門外,向坐在馬車上的老子請教。

b) 《集慶孔子廟碑》撰寫碑文的是元朝翰林院學士盧摯,內容是“詔以興學作士為王政”強調教育及培養人才是立國之本。

c) 《封四氏碑》:是元文宗加封孔子最有成就的弟子顏回、曾參、孔伋、孟軻為四亞聖,刻於1331年

d) 《封至聖夫人碑》是元文宗加封孔子夫人的碑,因孔子在元朝被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所以加封孔子夫人為至聖夫人,刻於1331年。

11、 中國科舉制度始於何年,終於何年?始於隋朝,終於清末1905年。

12、 江南貢院是哪一級的考試場所?當時的號舍多少間?考試考幾場?每場考幾天?考試內容是什麼?四書五經指的是那些內容?

明初前53年是鄉試、會試的場所,後是明清兩代江南鄉試的場所,號舍20644間。考三場每場三天共九天。考試內容:教材有《論語》《孟子》《書經》《詩經》《禮記》《左傳》等,考試科目:《書》(八股文)、《詩》(試帖詩)、《論》(經論)、《賦》(律賦)共四科,八股文是主要形式。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13、 江南貢院建於何年?科舉制度分為哪幾個等級?每個等級的稱呼是什麼?

始建於南宋(1168年),科舉制度分為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

14、 與夫子廟、秦淮河密切相關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泊秦淮 杜甫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及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名散文《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15、 簡單介紹孔尚任

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雲亭山人,孔子六十四代孫,生於清世祖順治五年1648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享年71歲,戲曲作家,創作傳奇劇《桃花扇》。

16、 什麼是國子監?

即國立大學,他們除了教學授課,還編寫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白科全書《永樂大典》,國子監的監生最多時達9972名,還有許多外國留學生,畢業後分到六部實習,合格者留六部工作

17、 王導、謝安為何人?

王導:東晉宰相,是東晉王朝的實際創立者,協助司馬睿建立了東晉政權,民間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説法,既説明了王導為司馬睿的晉室定下了汗馬功勞,也點明瞭王家權勢之大。

謝安:40歲時由會稽赴建康接任宰相,在建康做了兩件大事,從而名垂青史:

(1) 阻止了桓温的篡位活動。

(2) 指揮了淝水之戰(“東山再起”這一成語取之於此)

18、 南京曾有幾處孔廟?在哪裏?

有三處:(1)在現市政府內。(2)在朝天宮內。(3)在現夫子廟

19、 坦腹東牀、畫龍點睛、青梅竹馬的典故?

20、 秦淮小吃的特點?

選料講究、製作精細、鹹甜適宜、美味可口的特點,融歷史、文化、烹飪、養生於一體。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湖南長沙火宮殿並稱四大小吃羣。

21、 秦淮分月的原因?

因文德橋的方位是正南北向,其走向與日晷上子午線方向一致,所以每年陰曆十一月十五子時,可見橋的東西水面各有一半月亮。

22、 為什麼學宮都和孔廟相鄰?

為了表明儒學修身立國的正統地位。

23、 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為何意?

當時的江南省分安徽、江蘇、上海。安徽為上江,江蘇是下江,所以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是當時安徽省和江蘇省的考生進行鄉試前預考的地方。

24、 在科舉制度之前採取什麼制度選拔官吏?西漢時是採用察舉舉制,東漢時是九屆中正制。

20、“八股文”中的“八股”是指?

破題、承接、起講、八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25、 秦淮八豔:陳圓圓、顧橫波、柳如是、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

董小宛。

26、 什麼是雅樂

祭孔所用的音樂,是中國古代呂庭典禮儀式音樂,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經產生,傳説是周公親自編定,此後作為中國禮樂文化得以長期保存,歷代音樂家也對其作了許多變革,樂器則為傳統的古樂器編鐘和編磬為主,具有強烈的陶冶情操,淨化心靈之功能。

27、 門釘在古代建築中有什麼作用?

門釘除了座裝飾外,主要起着將門板和穿帶釘在一起的作用,在封建社會只有皇家建築大門才裝飾門釘,最高等級是縱橫皆九。

28、 簡單介紹編鐘、編磬。

編鐘:中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是鐘的一種,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鐘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鐘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

編磬:中國最古老的民族打擊樂器,由懸掛在木架上的一組磬組成。

29、 秦淮河的源頭:溧水東廬山的溧水河和句容寶華山的句容河。

30、 四亞聖:顏回、曾參、孔伋、孟軻。

2、大成殿前的平台古稱什麼?是做什麼用的?

答:稱為丹墀,俗稱露台,高1. 4米,東西寬21.8米,南北長14.0米,四周圍以石欄,有云頭望柱24根,台前兩角設有石燈籠。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

5、大成殿中的屋脊鴟吻有什麼特別之處?

答:"屋脊鴟吻中有造型精美的"雙龍戲珠"立雕,這在國內同類建築中屬首創之作。

6、大成殿內的"三寶"是哪三寶?

答:孔子畫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蹟壁畫。

7、殿中央陳列的孔子畫像有多高多寬?

答:殿中央陳列的'孔子畫像高6.5米、寬3.5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孔子畫像。

9、大成殿內四周牆壁懸掛的反映孔子生平事蹟的鑲嵌壁畫,共有幾幅,名稱是什

麼?

答:共38幅,稱為"孔子聖蹟圖"。

10、大成殿內四周牆壁反映孔子生平事蹟的鑲嵌壁畫有多大,裏面共有多少人物?

答:每幅畫高2.5米,寬1.3米,畫中共有人物408位。

1、學宮主要有那幾個單體建築?

答:有明德堂、尊經閣、敬一亭、崇聖祠和青雲樓等。

2、學宮的正堂一般都叫做明倫堂,為何南京獨稱“明德堂”?

答:明倫堂取義教人明白倫理道德。當年文天祥北上抗金,路過南京時,剛好明德

堂復建完工,人們請文天祥題字,文天祥就寫成了“明德堂”,一直沿用至今。

3、明德堂後的尊經閣以前是什麼地方,現在做什麼?

答:以前是存放儒家典籍、教諭講課的講堂,現為民俗風情陳列館。

4、與尊經閣並排而立的是什麼建築?

答:分別是崇聖祠和青雲樓。

5、崇聖祠是做什麼的地方?

答:崇聖祠原為祀孔子父母的地方,現為梨園。

6、尊經閣後的衞山上的亭子叫什麼?天下文廟皆該亭始於何時?

答:敬一亭,天下文廟皆有敬一亭始於明嘉靖時。

7、南方孔廟的屋面與北方孔廟的屋面有什麼區別?

答:南方孔廟的屋面覆蓋青色小瓦所體現的輕秀之勢,與北方孔廟屋面採用黃色琉

璃瓦的富麗恢宏之勢明顯不一樣,更顯隨和、入俗之意,這亦是南京夫子廟更接近

俗文化的表現之一。

8、夫子廟水上游旅遊線路稱什麼?

答:夜泊秦淮。

9、學宮的門匾“東南第一學”是由誰題寫的?

答:由清末狀元秦大士所題寫。

10、科舉時代秀才一般每逢什麼日子到學宮來聽講?

答:每月逢舊曆七年級和十五都要到這裏來聽訓導和宣講。

夫子廟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是位於秦淮河畔的夫子廟。説起夫子廟,我們還得先來談談南京人的母親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龍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淵源。它從東水關入城,從西水關出城,流經夫子廟前的這一段長約十華里,因此被稱為“十里秦淮”。從古至今,秦淮河的兩岸就是一派繁華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詩是這樣説的:“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首詩説盡了秦淮河的繁華。解放以後,經過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設,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為展現江南特有風貌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

夫子廟共包括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羣,東晉年間,朝廷在這裏興建了學宮;宋代在東晉學宮的舊址上擴建了夫子廟;南宋又開設了科舉考場----貢院。然而,夫子廟在歷史上曾經五毀五建,最後一次是在1937年毀於侵華日軍的戰火,今天的夫子廟是1984年以後重新修建的。

廟前廣場(2分鐘)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孔廟前的廣場。廟市合一是夫子廟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廣場縱向為廟,橫向為市,廟市合一,獨具氛圍。位於大家身後的這堵紅牆稱為照壁,具有遮蔽、避邪及裝飾的作用,全長110米,是我國照壁之最。照壁前的這個半圓形的水池稱為泮池,古時皇帝講學的地方叫辟雍,諸侯講學的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等級相當於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便稱為泮池,位於泮池西側的這座橋叫文德橋,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由於橋向與子午線方向一致,因此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子時左右,天上明月的倒影便會被橋影分成兩半,這一奇觀被稱為“文德分月”。文德橋畔廣場西側有一聚星亭,取“羣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迎面這個大牌坊,是“天下文樞坊”。造型為四柱三門,它的意思是説這裏是天下文化的中心。牌坊南側有魁星閣,古有“奎主文章”之説,魁星是文運興旺之兆,也是科舉考試奪魁的象徵,因而,魁星被歷代學子奉為神靈。在廣場北方便是櫺星門,相傳櫺星是天上的文星,是主管教化的星宿,取名之由是表示天下文人學士集學於此的意思。

大成門、露台(1分鐘)

大成門是大成殿的正門,也是夫子廟的正大門。在古代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下,只有官員可以從大成門出入,一般士子只能從旁門進出。門後兩側牆壁上鐫刻兩個大字,分別為“禮”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本人畢生追求的目標。在大成門後,大成殿前有一甬道,甬道兩旁立有孔子十二位門生中的八位,均由漢白玉雕刻而成,分別為閔損、冉耕、冉求、端木賜、冉庸、宰予、言偃和仲由。甬道的盡頭為露台,高1.4米,東西長21.8米,南北寬14米,四周圍以石欄,前有二龍戲珠丹陛石,兩側立有石燈,露台是舉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有一尊孔子銅像,銅像前設有鐵香爐,上刻“至聖先師”是對孔子的尊稱。銅像高4.18米,重2.37噸,是國內孔廟中最大的一尊銅像。露台兩旁原是兩廡,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和存放祭祀、儀禮、佾舞用具的處所,現縮為小兩廡,改為碑廊,陳列有趙樸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書法家墨跡的石碑30餘塊,供遊人欣賞。

大成殿(2分鐘)

大成殿是夫子廟的標誌性建築,高16.22米,寬27.3米,進深27.9米。正面屋檐下海藍色豎匾上書“大成殿”三個字。大成殿屋脊鴟吻中有二龍戲珠立雕,這在國內同類建築中屬首創之作,屋面覆蓋青色小瓦所體現的輕靈秀美之勢,與北方孔廟採用黃色琉璃瓦所體現的恢弘氣勢明顯不一樣,更顯隨和、入俗,這也是南京夫子廟更接近民俗文化的表現之一。殿中央陳列有國內最大的孔子畫像,畫像上方掛三塊匾額都是出自歷代皇帝之手,分別為康熙所書“萬世師表”、乾隆所書“與天地參”以及光緒所書“斯文在茲”。在畫像前兩側立有孔子的四位門生,即孟子、孔汲、曾參、顏回,前面還有琴、古箏、鼓等古代樂器。在四周牆壁上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蹟的鑲嵌壁畫,為《孔子聖蹟圖》,由浙江樂清200名匠師採用取自浙江、福建、內蒙古、廣東、廣西等地的玉石、雞血凍、壽山石等石中名品及黃金、珠寶等貴重飾件,耗3年之工雕成,總投資580萬元人民幣,現價值人民幣1億多元,這38幅壁畫分別為:聖蹟之圖、題首前言、尼山致禱、麒麟玉書、二龍五老等。

碑刻(1分鐘)

由大成殿出,右手邊的古井即玉兔泉,據記載,玉兔泉是由秦檜發現並挖掘的。泉旁側立有《籌措朝考盤費碑》,記載了兩江總督時期李鴻章、左宗棠捐助考生進京會考費用的一段歷史。另一側還有四塊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刻於南朝時期的《孔子問禮圖碑》,記載了春秋末期奴隸制即將瓦解之際,孔子為維護奴隸制從魯國到周天子所生活的城市洛陽尋訪典章制度,向老子請教問禮的故事,另外是南京市僅存的三塊元碑《集慶孔子廟碑》《封至聖夫人碑》和《封四氏碑》。

A學宮 :學宮大門(30秒) 明德堂(1分30秒) 尊經閣及其周邊(1分鐘)

學宮位於大成殿後方,南向門楣上書“大明國子學”,由曾國藩題寫,北向門楣上書“東南第一學”,由清乾隆時期文武雙科狀元秦大士題寫。走進學宮大門,可以看見左右兩個亭子中豎有一鍾一鼓,亭額上分別寫有“習禮”“仰聖”四個字,是古時士子們用於祭拜孔子的。

正對着學宮大門的是明德堂,堂名由文天祥題寫,明德堂是學子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朝聖後,學子們便在此集會,訓導師宣講聖教和上諭,以培養學子們忠君愛國的思想。明德堂原名“明倫堂”,當年元軍即將攻克南京時,文天祥為了表明他寧死不屈的決心和效忠國家、報效民眾之志氣,親自手書改“明倫堂”為“明德堂”,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後的尊經閣高三層,重檐丁字脊歇山頂,是當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諭講課的講堂,現為民俗風情陳列館。與尊經閣並排而立的是崇聖祠和青雲樓,尊經書院分置尊經閣後兩邊,崇聖祠原為專奉孔子先輩之所,現為梨園。青雲樓在清朝時改為圖書館。尊經書院為講課之所,相當於現在的教室。尊經閣後的小高地叫衞山,建有敬一亭,所謂“敬一”就是對孔學的敬業之情。

其他(1分鐘)

各位遊客,白天的夫子廟繁華熱鬧,晚上的夫子廟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時期,秦淮河上就又金陵燈會,明朝時更是達到了頂峯,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可謂天下一絕。今天的夫子廟沿襲了“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築風格。遊客來到這裏,不僅能夠領略傳統文化,還能飽嘗獨具風味的秦淮小吃,探尋秦淮八豔的傳奇故事,乘上秦淮畫舫飽覽兩岸風光或者去探尋烏衣巷、王導謝安故居、李香君故居等名人蹤跡,都是賞心樂事。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B貢院 前街、明遠樓(1分30秒)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貢院前街,在街道中豎立着六尊人物雕像,他們都是歷朝歷代從這裏走出去的才子,分別有唐寅、吳承恩、鄭板橋、吳敬梓、林則徐和張謇。在雕塑的東側,立有石碑11塊,記載着這座貢院的歷史興衰以及各朝皇帝、大臣、名士對貢院的讚譽、評價和題詠,前街正前方是貢院,貢院牌坊上有李漁題寫的楹聯,始建於南宋,是專門用於舉行科舉考試的場所。起初,應試人數不多,規模也不大,僅僅供府、縣學的考試之用,偶遇考生增多的年份,甚至需要借用寺廟作為臨時考場,時至明永樂年間,重建了這座貢院,後南京貢院的規模不斷擴大,待至清正式定名為“江南貢院”時,已達到空前之勢,形成了東起姚家巷,西至學宮、孔廟,南臨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體,號舍多達兩萬多間。民國之後,貢院冷落,直至今日,只有明遠樓作為歷史文物被保留了下來。明遠樓是歷屆科舉考試時用於警戒和發號施令之所。一樓拱門內保留有明、清和民國年間的石碑,詳盡記載了江南貢院的盛衰歷史,有效地保存了封建時代科舉考場的情景。20世紀80年代有關部門在此建立了“江南貢院陳列館”。

號舍(1分鐘)

現在貢院內恢復了四十餘間號舍,以千字文為序,號舍高6尺,深4尺,寬3尺,面積不超過1.5平方米,裏面僅陳列一上一下兩塊板而已。考生要在裏面待上9天考上三場,吃喝拉撒睡考全在這裏。白天他們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我們可以想象當年考試的艱辛,貢院西側的號巷內用蠟像展示了考生百態,東側為遊客體驗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體驗一下。

至公堂(1分30秒)

科舉始於隋唐,止於晚清,長達1320xx年,在明清時期逐漸形成了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個等級的考試。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過去是主考官辦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試“公平、公正、平等”,現在是科舉陳列室,分為東中西三個展廳,中間的展廳是科舉文化陳列室,內有一尊魁星點鬥、獨佔熬頭的雕塑,旁邊的這組橫型展示了當年狀元高中跨馬遊街的情形,非常壯觀。四周牆壁上展出的圖片資料介紹了中國科舉制度的起源、發展。東側的狀元廳內展出了中國曆代狀元名錄。而西側的是名人廳,裏面展出了和江南貢院有關的名人,還有和科舉有關的一些圖片資料和實物資料。

關於夫子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

夫子廟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在昨天的遊程中,我為大家安排遊覽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府舊址等名勝古蹟。

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遊覽。

秦淮河旅遊區,位於南京老城區城南,從市區出發,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到達。

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遊覽、購物、品嚐風味於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遊地。

【秦淮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

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

秦始皇東巡會稽,經過南京時,為方便船隻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

但據地質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過,但由於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河道。

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

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幹橋一帶築石頭城以後,河道開始變窄,並被分隔成內、外“秦淮”。

內秦淮河由東水關人城,經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

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文人墨客為之讚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

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展,以及南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裏已有人類繁衍生息。

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現的原始村落遺蹟多達五六十處。

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

東吳孫權定都建業(南京)後,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禦敵,又可防洪。

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對外貿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

據説,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鬥豔,遊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裏過着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

那時南京的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

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

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過了歷史的沉澱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了清澈動人的風姿。

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於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櫺星門】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畫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築風格製造的,船頭掛有大紅綵球和紅燈籠。

每當元宵節南京人習慣來這裏遊玩賞燈。

這種風氣在明代就已盛行,據説明朝建都後,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

當他來到秦淮河畔,看到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亭台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説了句:“惜河中缺遊船。

”皇帝開了金口,左右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

從此,秦淮畫訪成了這裏的一大特色。

尤其到了中秋佳節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連綿不絕,通宵達旦,真可謂“秦淮燈火甲天下”。

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

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以後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他。

古時候皇帝講學的學宮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於諸侯講學的地方,所以這池稱“泮池”夫子廟導遊詞夫子廟導遊詞。

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

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犯上作亂之罪,進退兩難,只好自己跳進了泮池。

再請各位看河對岸的一段硃紅色石磚牆,這就是夫子廟的照壁。

照壁建於明萬曆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們照壁之冠。

各位遊客:這座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鹹康三年(337年),當時成帝採納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決定立大學於秦淮河畔。

原來只建有學宮,孔廟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

所以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築羣,其範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模龐大。

夫子廟雖屢遭破壞,但各代都加以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結構和佈局堪稱東南之冠。

現在的夫子廟建築,~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幾年重建的。

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築,叫做奎星閣,它初建於清乾隆年間。

這座臨街傍水的建築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

現在我們來到了清代開闢的廟前廣場,廣場東西兩端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聖人孔子的崇敬。

左側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羣星集中,人才薈萃之意。

建於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鄉賢朱芙峯等人籌資重建。

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惟一倖存的清代建築,可惜在1968年被當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復了原來的風貌。

廣場正中的這座牌坊,叫“天下文樞坊”。

請大家繼續隨我往前走。

這座門叫櫺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

據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興。

門是石結構的,六柱三門,建於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後來被毀,又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

不過,現在所見到的極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夫子廟。

極星門東西兩側便是東市、西市。

【大成門—大成殿—學宮】

各位遊客:走過櫺星門,便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

門內側有石碑四塊。

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於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

記載了春秋末年奴隸制衰亡之際,孔子出於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拜,抱着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願望,於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從家鄉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考察典章制度,尋求鞏固魯國奴隸主政權辦法的經歷。

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恆題”的題字。

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

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晰可辨,是難得的珍貴文物。

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王公書寫刻石。

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聖之事。

第四塊碑是《封至聖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聖夫人之事。

廟院兩側是碑廊(原來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的地方),廊內陳列了當代書法名家的碑刻30塊。

現在,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走。

在進大成殿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天台子,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

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和孔子誕辰這一天(農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

祭祀採用的是酉周奴隸主祭天地鬼神的禮儀,在大成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量布帛菽粟、乾鮮果品、香紙蠟燭等。

主祭人要穿特製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還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歌頌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設舞台。

現在請各位遊客隨我進人孔廟主殿——大成殿。

這是一座氣勢巍峨,重檐廡殿頂,屋脊中央有雙龍戲珠立雕的建築。

這種規格的建築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的。

“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聖先賢思想之大成。

大成殿內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兩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

現在的大成殿已被闢為“南京鄉土文化博物館”。

請大家再往前走,這裏便是夫子廟的學宮。

門楣上方原來有“學宮”匾額,門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題有“東南第一學”。

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圍有木欄的花圃,左右有四書齋,是學子自修讀書的地方。

這四齋名稱分別是“志道”、“據德”、“依仁”、“遊藝”。

後面是明德堂,這座建築建於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堂名為文天祥所書。

明德堂是學子集會的地方,每月朔望(農曆七年級和十五)朝聖後,學子在此集會,訓導師宣講聖教和上諭。

東牆有“卧碑”,就是訓教的法規。

左右橫樑上懸掛着江寧府所屬六縣舉貢員生題額。

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築是梨香閣,原來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聖祠,現改為遊樂場了。

東面那座建築是青雲樓,它建於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歷代督學使的祠堂,初建時為三層樓,因為臨近貢院,為防止有人從樓上偷看貢院,清代時改建成二層樓,上層用作藏書,下層是閲覽室。

清末廢除科舉後,改為國小,民國初年改為江寧縣教育會,抗戰時被用作開茶館、歌場,戰後曾先後作為民眾教育館和南京市通志館夫子廟導遊詞導遊。

這也是舊學宮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建築之一。

各位遊客:參觀完學宮建築後,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夫子廟的另一座古建築羣——貢院。

【貢院街—貢院—明遠樓】

現在我們所站的地方便是貢院街,那條與貢院街相交的南北向街道就是貢院西街,貢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時南京規模龐大的考試場——貢院。

貢院建於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縣府考試場所。

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後,這裏成了鄉試、會試場所。

明永一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但南京仍作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試仍在這裏按期舉行。

明成祖繼續派人建造江南貢院,明清兩代對貢院不斷擴建,到清光緒時,貢院規模之大,已成為當時23個行省的貢院之最。

對此,我只要告訴大家一個數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間,已建供考試用的“號舍”有20644間,且還不包括司考官員、職司人員的辦公住宿用房。

可惜現存貢院建築已屈指可數,明遠樓就是保存下來的貢院建築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闢為市場。

現在,我們所見的這座三層建築,就是明遠樓了。

樓呈四方形,四面設窗,地處貢院中心,在此可以監視考生和貢院內執役人員。

“明遠”的意思就是“慎終追遠、明德歸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梯忠義”為立身之本。

考生考完後,“金榜”就張貼在前面的貢院街

清末廢除科舉後,貢院也隨之失去了原來的作用。

1919年除留下明遠樓和一部分號舍建築用以陳列歷史文物外,其餘一併拆除,闢為市場。

明遠樓下的《金陵貢院遺蹟碑》詳細地記載了這一史實。

各位遊客:關於夫子廟我就介紹到這裏。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廟的東市、西市,同時也可選購一些喜愛的工藝品和旅遊紀念品,還可以去西街一帶品嚐夫子廟的風味小吃,夫子廟可謂是全國聞名的小吃薈萃之地。

夫子廟導遊詞 篇10

游完學宮,向東過貢院西街走數十米,就是江南貢院。利用這一段時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夫子廟的其他情況。夫子廟地區除了夫子廟自身建築之外,還有更為引人注目的民風民俗、特色市場和風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過燈節的習俗,六朝時期佛興燈旺,作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節,燈火滿市井,為全國之冠。明朝時放燈時間延長,正月初八為上燈節。十八日為落燈節,是我國曆史上為時最長的燈節,那時南京人幾乎“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燈節都極為隆重,以夫子廟地區為最盛。建國以後,夫子廟燈會在政府的支持和組織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廟的大街小巷、店堂鋪面、河房屋頂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彩燈,前來觀賞的人羣絡繹不絕,熙熙攘攘,煞是壯觀,其規模之大、延續時間之長、燈綵式樣之多,在全國同類燈會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廟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業文化也比較發達,首先是夫子廟建築羣兩側的東、西二市就以其豐富的工藝美術晶、古玩、字畫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顯示出文化的商業性價值,其次在夫子廟還有小商品市場、花鳥蟲魚市場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場,體現了南京人的一種閒適心態和文化品位。夫子廟已成為現代商品雲集的商業中心區之一。

其三,夫子廟還是南京四時茶食的發源地,隨着各種節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廟秦淮小吃因時更新,各種茶食店鋪,攤販小吃,應有盡有,成為我國東南地區歷史最久、最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旅遊區。從泮池文德橋至文源橋方圓百米左右的市面,風味飲食店就有數十家之多。可謂鹹甜葷素風味迥異;東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園、六鳳居、老正興、奇芳閣、蔣有記等,風味名點和小吃有數百種,極大地強化了夫子廟的區域性特徵。

夫子廟導遊詞 篇11

夫子廟導遊詞位於南京市健康路以南,主要指的是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羣,但習慣上將圍繞這三大建築羣一帶的街道都稱做夫子廟。在東自平江府路

,西至瞻園路的約0.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商場商店300多家、影劇院2家及諸多賓館及遊樂場等,地下還有一個約10000平方米的

地下商業街。可以説夫子廟是一個集旅遊、文化、商業、餐飲、娛樂等多功能的服務中心。節假日的人流量達15萬人次以上,逢金陵燈會期間

更是盛況空前。東晉鹹康三年,(337年)丞相王導在秦淮河北岸建學宮,這是夫子廟的最早建築。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在學宮

前建孔廟,彌夫子廟。後因戰亂幾次被毀,幾次重建。現在的建築為1984年重新規劃修建起來的。它重現了明清時代江南街市的風貌景觀

,一派古色古香。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佔地2.63萬平方米。照壁在秦淮河南岸,高10米、長110米,壁頂覆小圓筒青瓦,四角略

翹,其長度為我國照壁之最。河北岸有彎月形泮池,岸上還有一排明代建成的雕鏤石欄。石欄東邊是三層六面飛角的奎墾閣;北面是四柱三門

的文樞坊,中間上刻“天下文樞”四個金字;西面是重檐雕脊飛角的聚星亭,大成門前是六柱三門石砌的櫺星門。此處建築皆帶“星”字,意指

天下文曲星集於此地。大成門為古代抬樑穿鬥式建築,翹角龍脊,三門並立,每扇門上有45枚門釘及龍頭銜環。門內左右兩側立南齊、元、宋

時期的石碑四塊,內院兩側有廊連接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築,高16.2米、寬27.3米、深20.9米,七楹重檐,四坡

五脊,主脊上的雙龍戲珠立雕為國內首創,加上全殿的56根巨型石往,巍峨壯觀。殿前丹墀正中立孔子銅像,高4.18米,為全國之冠。

東西兩側圍牆外是按明清風格精心規劃設計的東西市場,以經營古玩玉器、文房四寶、名家字畫及旅遊紀念品為主。學宮位於大成殿後,由明

德堂、尊經閣、崇聖祠、青雲樓等一組建築組成,是古代州府的最高學府,明德堂是學宮的正堂,現闢為遊樂場。由文樞坊向東左拐即可見到

一座斗拱飛檐的正方型三層木結構建築——明遠樓。它是原江南貢院的中心建築,是考試期間監視考生和發佈命令的地方。樓後院落兩側是仿明

清時科舉考試的號舍,號舍長寬約1.5米,僅有上、下兩塊木板,上為桌、下為凳。考試幾天考生吃喝睡全在這狹小的空間內,帶進去的食

物全要檢查,連饅頭也要切開看,以防夾帶作弊。最盛時期,江南貢院佔地7萬多平方米,號舍20644間,規模為全國貢院之首。明遠樓現

稱“江南貢院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的夫子廟曾經是一個畸型的繁華鬧市,特別是明清時期,每逢開科秋闈,上萬名(最多達

2萬多人)考生雲集於此,於是書肆、茶館、客棧應運而生,酒樓妓院也就滋生蔓延。當年秦淮河南岸的一些街巷即為富家子弟的“温柔鄉”

、“銷金窟”。還出過不少名妓,如李香君、董小宛等被稱為“秦淮八豔”。今在鈔庫街38號重建了媚香樓,做為李香君故居對遊人開放。

清代著名作家吳敬梓曾居住於秦淮河畔,歷經20xx年,在此寫出了抨擊科舉制度的名著《儒林外史》。在他的故居——秦淮水亭的遺址上如今

建起了明清河廳河房式樣的建築,為“秦淮人家”賓館。內設拾風堂,舉行仿古婚禮等民俗活動。遊覽夫子廟還可以順便品嚐秦淮風味小吃,目

前已挖掘出傳統小吃品種100多個,加上洋快餐肯德基、麥當勞,足可讓遊人大快朵頤。金陵燈會更是遠近聞名,名為農曆正月十二上燈

,十八落燈,其實從年七年級開始,買燈、賣燈和觀燈者即人如潮湧,各色彩燈達數十種,使人眼花綴亂,目不暇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600r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