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吉林導遊詞 >

名城長春導遊詞(通用3篇)

名城長春導遊詞(通用3篇)

名城長春導遊詞 篇1

長春,吉林省省會、副省級市,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吉林省的政治、文化、科教和經濟中心。全市下轄7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20565平方公里,20xx年建成區面積452平方公里,户籍總人口為754.5萬人,市區人口365.9萬人。

名城長春導遊詞(通用3篇)

長春是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一,被譽為“北國春城”,有着深厚近代城市底藴和眾多“偽滿”時期建築。 長春還是著名的汽車城、電影城、森林城、雕塑城、科學文化名城和綠色食品城,多次當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並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衞生城市等榮譽稱號。

20xx年中國科研產出排名前十的城市長春位列第六 ,20xx年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長春新區。

長春是一座美麗的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然與人文景觀俱佳,擁有豐富而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長春是一座風光秀美的城市。作為中國四大園林城市和首批優秀旅遊城市,旅遊開發極具特色。長春市是一座“森林城”,城市綠化率已經達到78%,居於亞洲大城市之冠。不僅市區綠樹成蔭,就連城市周邊也是綠色的海洋,環城高速公路兩側90公里長、550米寬的綠化帶,是城市一道美麗的風景主城區內東南12公里、面積478.7平方公里的淨月新區和“淨月潭森林公園”,擁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宛如長春一片巨大的“肺葉”,使長春人就像生活在森林中一樣,這裏有最好的陽光、空氣和水。

長春還有很多著名的人文景觀,農安遼代古塔,許多日偽時期的遺蹟,有中國現存三大帝王宮殿之一的偽滿皇宮和八大部。冬季冰雪旅遊更是長春的熱點,在這裏不但可以滑雪、溜冰、參加雪地汽車拉力賽,還可以欣賞冰雕、雪雕等各類冰雪藝術品。

名城長春導遊詞 篇2

長春市位於北半球中緯地帶,歐亞大陸東岸的中國東北大平原腹地,居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5′。幅員20 604平方公里。轄4縣(市)6區:榆樹市、德惠市、九台市、農安縣、朝陽區、南關區、寬城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城市面積4 789平方公里。市區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312.92平方公里。

長春市屬天山——興安地槽褶皺區吉黑褶皺系鬆遼拗陷的東部邊緣,城區下部分佈着深厚的白堊系泉頭組,為一套紅色較粗粒碎屑巖(頁巖、泥巖、細砂巖和砂頁巖互層),均為不透水層或含水性極微層,地層深厚(500米尚未穿透),巖層緻密,傾角很小( 5°~10°)。此外,第四世紀沉積相當普遍,洪積層上部為黃土狀物質,下部為紅色黏土或沙礫層。新構造運動以來,地體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溝谷發育,形成微波狀台地平原。二級階地黃土狀亞黏土厚15米~25米,抗壓強度20噸~25噸/平方米,是較佳的天然地基。一級階地(二道區)亞黏土層地基抗壓強度8噸~11噸/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4米深處有一淤泥層,不適於天然地基,下部是沙、沙礫層,抗壓強度25噸~35噸/平方米,距地表6米~11米以下是基巖,對大型、特大型建築基礎置於基巖上最為有利。

長春市的地貌特點,是遠依山,近傍水,以台地平原為主。主要地貌類型為:

1、低山丘陵。分佈於市區東南部,屬大黑山脈的一部分,略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大部分在250米~350米之間,相對高度為50米~100米;東部的大頂子山海拔407米,組成的巖石有花崗巖、安山巖、極巖等變質巖系,其中以花崗巖分佈面積最廣,久經侵蝕,已成渾圓狀;山地丘陵面積在市區內所佔面積比重甚微,山地丘陵中有森林,低丘之間有些沖積平原和盆地,為農業區;伊通河出大黑山北麓,從南向北穿過市區東部,在狹口處有修築水庫的良好條件。

2、台地平原。城區台地面積約佔總面積的70%,並高出伊通河一級階地10米~20米,地表微波起伏,土質主要由黃土狀土構成,海拔在200米~230米之間。淺谷谷坡漫長,市區有近80%的地面坡在10度以下。

3、沖積平原。主要由伊通河沖積作用形成,在河流兩岸形成了比較寬闊的帶狀平原,面積近30%,地勢低平,海拔多在200米左右;沿河兩岸的低窪部分,汛期常被洪水淹沒,屬河漫灘部分,組成物質多為粗沙或細沙,河漫灘兩側為寬窄不等的高漫灘或一級階地,寬度一般在4公里~5公里間;一級階地高出河牀3米左右,其組成物質上部是亞沙土、亞黏土,下部是沙礫層,沖積物厚10米左右;二級階地面積較小,河牀兩側可提供建築用沙;平原上的河跡窪地,因多為淤泥質黏土或亞黏土,並夾灰色沙質透鏡體,大多排水不暢,土體抗壓性較差,但在大部分台地平原上的溝谷系統則成為城市自然排水通道。

4、火山錐體。台地平原西接鬆遼分水嶺,系第四紀更新世末期沿斷裂帶呈地壘式隆起,並有火山活動,因此,在長春西南的大屯、範家屯一帶,火山錐體突起在波狀平原之上。多由玄武巖構成,是良好的建築材料。

【自然資源】長春市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較豐富,共有土地面積20 6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5.04萬公頃。土質主要是黑土、草甸土、黑鈣土等,分別佔耕地面積的34.5%、29.06%和15.28%。土質肥沃,一般黑土層厚達0.6米~1.0米。全市共有林地26.5萬公頃,森林的組成以東亞闊葉林成分為主,華北系成分、長白區系成分也有滲入,如黑松、樟子鬆、雲杉、冷杉、長白落葉松、側柏、檜柏、胡桃楸、水曲柳、黃菠蘿、花曲柳、山楊、黑樺等。野生植物資源羣落中,有森林植物、草甸植物、草原植物等,具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300餘種:可供藥用的有五味子、大活、黨蔘、蒼朮等到150多種;可做工副業原料的有胡枝子、蘆葦、蒙古櫟等50多種;可供食用的有蕨菜、黃花菜、山楂、山葡萄等30多種;可做飼料的有鹼草、草木樨、小葉樟等50多種。野生動物資源有豹貓、紅狐、鴻雁、林蛙、中華鼈、虎斑文蛇、背角無齒蚌等5類34種。長春市的礦產資源,除已探明的煤、油質巖礦、水泥石灰巖礦、水泥黏土礦、珍珠巖沙、膨潤土、螢石、鑄型用沙礦、銅、銀、鐵以外,石油、天然氣也有一定儲量。

【區劃人口】

截至20xx年末,長春市轄11個區(南關、朝陽、寬城、二道、綠園、雙陽、九台、經開、高新、淨月、汽車,其中後四區為國家級開發區)、4個新城(北部、南部、西部、淨月西部)、1個國家先導區(長東北)、1個生態旅遊度假區(蓮花山)、1個國家綜合保税區(興隆保税區)、2省級開發區(南部都市、長江路)、3市縣(榆樹、德惠、農安)。

截至20xx年末,長春市共有2474784户,7588921人。其中,男性人口3823596人,占人口總數的50.4%;女性人口3765325人,占人口總數的49.6%。市區(南關區、寬城區、朝陽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人口為3627536人,佔全市總人口數的47.8%;縣(市)(農安縣、九台市、榆樹市、德惠市)人口為3961385人,佔全市總人口數的52.2%。總人口數比20xx年增加23856人,增長率為3.1‰,增長率比20xx年下降2.2‰。長春市人口占吉林省總人口數的27.9%。

【歷史沿革】

長春市地處東北邊陲。在距今兩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肅慎族生活過的地方。漢至西晉為夫餘國屬地。其後,為高句麗轄境。唐代中後期,屬渤海扶余府。遼屬東京道黃龍府。金歸上京路隆安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代在長春設立其塔木衞、亦東河衞、木古河衞。清代設治前,屬蒙古郭羅爾斯前旗扎薩克輔國公的封地。

清初,朝廷對東北一直實行封禁政策,到乾隆朝以後,大面積土地被開發,人口劇增,嘉慶五年(1800)清設置長春廳,置理事通判,隸屬吉林將軍,是長春正式設置之始。20xx年1月17日中共長春市會討論通過《紀念長春建城200週年活動總體方案》,確定1820xx年7月8日為長春建城紀念日,道光五年(1820xx年),長治所北移寬城子。同治四年(1865年)挖城壕,修築木板城垣。光緒十四年(1888年),長春廳升為長春府。1920xx年3月,長春府改稱長春縣,置縣公署。1920xx年設長春市政公所,1920xx年9月,市政公所和長春開埠局合併,並改稱長春市政籌備處,籌建長春市。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翌日長春淪陷。1932年3月偽滿洲國宣佈定都長春,改名為“新京”。8月,改為“新京特別市”,隸屬偽滿洲國國務院。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隨之垮台。12月20日,國民黨中央政府在長春市設置長春市政府,隸屬吉林省。

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中共長春市委和市政府隨軍入城。長春市改為長春特別市。隸屬東北行政委員會。

1949年5月9日長春市政府改稱市人民政府,隸屬吉林省。

1953年8月1日,長春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理。

1954年8月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長春市改為吉林省轄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從吉林市遷到長春,長春市成為吉林省會城市。

1955年2月22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指示,長春市人民政府改稱長春市人民委員會。

1958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雙陽縣、九台縣、德惠縣、農安縣和榆樹縣劃歸長春市管轄,長春實施市管縣體制。

“文革”期間,1968年3月6日成立長春市革命委員會。

1980年6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長春市革命委員會改稱長春市人民政府。

1988年8月31日,民政部以民行批[1998]18號文批覆撤消九台縣,設立九台市(縣級);

1989年2月。國家批准長春市為國家計劃單列市,並賦予相當副省級的經濟管理權限。

1990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榆樹縣,設立榆樹市(縣級)。

1993年7月,國務院決定各省會市不再實行計劃單列,長春市於同年12月停止計劃單列市。

1994年2月25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的發文(中編[1994]1號)經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長春市成為副省級城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覆(民行批[1994]97號)撤銷德惠縣,設立德惠市(縣級)。

1995年8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吉林省調整長春市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1995]65號),撤銷長春市郊區,設立綠園區;撤銷雙陽縣,設立雙陽區;二道河子區更名為二道區。至此長春市形成了轄6個區(南關、寬城、朝陽、二道、綠園和雙陽區),3個縣級市(九台、榆樹和德惠市),1個縣(農安縣)的行政建置格局。

20xx年10月20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吉林省調整長春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xx]142號):同意撤銷縣級九台市,設立長春市九台區,以原九台市的行政區域為九台區的行政區域。

長春市氣候概況

長春市地處中國東北長春平原腹地,市區海拔在250-350米之間,地勢平坦開闊。屬北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在全國乾濕氣候分區中,地處濕潤區向亞乾旱區的過渡地帶。氣温自東向西遞增,降水自東向西遞減。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濕適中的氣候特徵,為人類開發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氣候環境。

由於地理位置、地形結構與大氣環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四季分明。春季較短,乾燥多風;夏季温熱多雨,炎熱天氣不多;秋季氣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長較寒冷。

季風顯著,雨熱同季。冬季在強大的蒙古高壓控制下,氣候寒冷而乾燥。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常與東南移動的貝加爾湖的冷空氣交匯於此,降水豐沛而集中。

氣候的大陸性強,氣温的年差較大。冬季的氣温低於同緯度地區,夏季則高於同緯度地區。氣候東西過渡,熱量水分適中。由於長春市處於吉林省東部山地向西部鬆嫩平原的過渡地帶,所以具有東部山區濕潤氣候向西部半乾旱氣候過渡的特徵。過渡性氣候使長春市的光照充足,熱量條件優於東部,而雨水條件又好於西部,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氣候條件。

長春市年平均氣温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照時間2,688小時。夏季,東南風盛行,也有渤海補充的濕氣過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熱月(7月)平均氣温23℃。秋季,可形成持續數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氣,温差較大,風速也較春季小。

名城長春導遊詞 篇3

長春是我們吉林省的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位於松遼平原中部,市區的面積為3583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為740萬,城市人口為300萬。除了漢族以外還主要居住着滿,朝,回,蒙等38個民族。與浩浩五千年的中國歷史相比,長春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城市,她始建於1820xx年,距今只有200多年的歷史。大家來到長春是否感受到北國冬季的嚴寒了呢?其實長春的冬季比起過去要温暖的多,歷史上極端最低氣温曾達到過-39度8,屬於大陸性半乾燥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

説到這兒你們就要向我提問了,長春既然這麼冷為什麼還要叫做長春呢?長春真是四季如春的意思嗎?”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説法:第一,1820xx年,也就是清嘉慶5年,清王朝在長春堡,設立了行政管理機關,名為長春廳,長春的名字也就由此延續下來。第二,當初,一隊滿清騎兵在伊通河畔安營紮寨的時候,發現這裏有很多野生的月季花,月季花又名長春花,官兵們非常欣喜,就把營寨扎到了這裏,同時名之曰長春。第三,長春自古就是長白山人蔘、鹿茸、貂皮、虎骨等名貴土特產交易集散地,也是每年向皇帝進貢三寶的地方。因為清政府規定每年春季在這裏減免税收,所以,參客,商人就總是希望春季能夠長一些,他們可以少交一些税,多賺一些錢,久而久之,這裏便被稱為長春。

亞泰大街 現在我們車行的這條寬闊筆直的大街叫亞泰大街,北起三環,南至南三環路,全長17公里,總投資預計12億元,大街中段 北起東廣場,南至東南湖大路,途經光復路,永長路,全安廣場,南嶺大街等主要街路,全長 6.5公里,寬54米,於20xx年4月開始施工,20xx 年10 月17日建成通車。由亞泰集團出資命名。那麼各位團友對亞泰集團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每個長春人都很熟悉,它涉足長春的各個行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銷售服務體系,還有一個自己集團下屬的俱樂部——亞泰足球俱樂部。

偽皇宮 現在我們前往美麗富饒的長春市東北角,有一座與現代建築截然不同的建築羣,它就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充當偽滿州國傀儡皇帝時的宮廷舊址——偽皇宮。它作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東北和溥儀及其後妃皇家悲劇的歷史見證保留下來,經吉林省政府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成為長春市內重要的旅遊觀光景點。偽皇宮的前身實際是吉黑榷運署,由此當年的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小皇帝住鹽倉,閒龍一條”。溥儀從1932年至1945年八·一五光復的前夕,在此度過了十四年的傀儡生涯,就是在這裏,傅儀先後同日本關東軍簽定了《日滿密約》和《日滿議定書》,將中國東北的大好江山拱手奉獻給了日本人。

一般皇宮的建築格局大家想必非常清楚,那就是前朝後寢,左祖右社,三朝午門以及嚴格的中軸對稱形式,然而溥儀的宮殿卻是前寢後朝,寢宮跑到了辦公樓的前面,該祭祀祖宗的地方卻供上了日本的天照大神。由此可見,溥儀到底是不是受命於天的皇帝了,偽皇宮的土地面積達12萬平方米,在日本戰敗後,偽皇宮在不同程度上被破壞了,還有一些建築被附近的單位、居民佔用,如今我們參觀的面積大約有4.5萬平方米,市政府下令投資來恢復偽皇宮的原貌,預計三到五年的時間偽皇宮可恢復全貌。那下面,就讓我們去聽那偽皇宮 的片片陳瓦為我們講述的那段屈辱的歷史,那段辛酸的故事,同時,也希望各位幾年之後再次蒞臨本地。貌,預計三到五年的時間偽皇宮可恢復全貌。那下面,就讓我們去聽那偽皇宮 的片片陳瓦為我們講述的那段屈辱的歷史,那段辛酸的故事,同時,也希望各位幾年之後再次蒞臨本地。

人民大街,它北起火車站,南至長沈高速公路口,全長22公里,平均街寬54米,中間沒有一個拐彎,是長春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人民大街始建與1920xx年,是與長春火車站同時修建的,當時長度不足千米,寬僅為36米。1932年改稱大同大街,同時建大同廣場,也就是今天的人民廣場,解放後這條街進行了拓寬和綠化,改稱斯大林大街。1996年改稱人民大街。

勝利公園,它興建於1920xx年,佔地面積為27萬平方米。偽滿時期稱西花園和兒玉花園,叫做兒玉花園是為了紀念一個叫兒玉太郎的日本人,此人曾在日俄戰爭中擔任日軍總參謀長,後來到了“八.一五”日本投降後,兒玉花園改名為中山公園,長春解放後改名為勝利公園。

吉林省委,它修建於1933年,是模仿日本名古屋的城樓而修建的,原為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所在地。

吉林省人民政府,偽滿時為日本憲兵司令部,其地下室曾是關押抗日愛國人士的地方。

長春市中心醫院,是偽滿時期的海上會館,它內部主要從事保險業務。

現在我們車行的右手邊這座建築是偽滿時期的康德會館,是為來華財團或要人提供住宿,膳食,交通,郵政的場所。現在是我們長春市市政府。

現在請大家看正前方,前面這個廣場就是長春市的中心廣場也是長春市的象徵——人民廣場。人民廣場始建與1932年,當時稱大同廣場,解放後至今用現名。人民廣場直徑300米,周長一公里,佔地面積為7萬多平方米,廣場中心是為紀念光復長春犧牲的23名蘇軍飛行員而修建的蘇軍英雄紀念塔,該塔於1945年建成,塔高27.5米。上面的飛機做北飛狀,塔身正面陰刻着“蘇軍烈士永垂不朽”。該塔於1961年4月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場中栽種3000餘株樹木,是市民休閒晨練的好地方。

現在我們車行右側的這座建築是偽滿時期的中央銀行,它建於1932年,佔地面積為2.6萬平方米,此建築地上四層,整個建築為古希臘式風格,這座建築是滿洲國的金融中樞,現在是我們吉林省的人民銀行。

現在我們車行右邊的這座建築物是偽滿州國時期的電信電話株式會社,現在是我們吉林省的電信局。

電信局前面綠色房頂的建築是偽滿時期的新京警察署。現在它是我們長春市唯一一家七星級賓館,因為在這裏可以不花一分錢入住,它就是長春市的公安局。

在人民廣場東側是我們長春市最大的佛教廟宇,護國般若寺,它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現在是吉林省和長春市佛教協會所在地。

現在車行使的大街仍然是人民大街,右邊的公園叫做牡丹園,園內的吉林大學禮堂是偽滿時期的日本神武殿,於1936年竣工,為日本廟宇式建築。

現在我們車行的這條路叫解放大路,以前叫做興仁大路,解放大路是東西主幹道之一,也是長春市的嚴管街,它東起南關大橋,西到解放立交橋,全長5040米,寬54米。大家看到的這個崗叫做軍警民共建崗。它是人民軍隊人民交警和市民共同構成的一道風景線。也是長春市唯一一座三方組成的交通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lin/pq94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