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江西導遊詞 >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導遊詞(精選5篇)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導遊詞(精選5篇)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導遊詞 篇1

另外,前面還有一塊“教授”的牌匾,渼陂古村以前出了一個“江州教授”和“太常博士”,這也説明當時這裏的人們“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我們看旁邊這個鼓,它的擺放是很有講究的,一般有三種擺法,第一種擺法是朝天擺,出皇帝、出天子只有皇宮裏才有,民間是不允許,第二種擺法也就是與牆面平行,表明這兒出了大官;第三種擺法是鼓面與牆垂直就是一般祠堂的擺法。這個鼓平常是不可以隨便敲的,只有村裏發生重大事情才可以敲。這裏有四個大字“忠”“信”“篤”“敬”,以前是掛有四幅這樣的字畫,經過很多年的滄桑,就有一些毀壞,後人把這四幅字畫保管起來,並臨摹了這四個字,也是那個時候的人希望後人“忠”對國家要有忠心,“信”就是要講信譽,“篤”就實事求是,“敬”就是尊敬他人,這也是渼陂人的座右銘,渼陂村光清朝就出了六個二品,從哪裏看得出這裏出了二品呢?從建築上看上面的橫樑,一共有五根橫樑,一般出一品是七根,因為沒有出一品,所以只有五根,但在兩面牆壁的下方分別留了一條沒有加橫樑的紅線,就希望後人能夠出一品,比較方便的加了兩根橫樑。第二個方塊是祭祀的地方,因為這兒供放的是神壇,也是當時村裏族長落坐的地方,他坐在這兒對全村發號施令。一般進入第三進有三個門,這個中門平常是不開的,它只有在舉行重大活動的時候才開啟,兩個側門,一箇中門兩旁各有一個側門“左通”“右達”。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導遊詞(精選5篇)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導遊詞 篇2

曾山,1899年12月出生於吉安縣永和鎮白沙錦源村,乳名洛生,號如柏,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贛西特委委員,贛西南蘇維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上海市副市長。解放後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交通部部長,內務部長,1972年因病在北京逝世。這裏就是“二七”會議期間曾山工作生活過的地方。他為“二七”會議的順利召開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和調查研究,促進了《二七土地法》地誕生。它是《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的完善和發展,為實現武裝工農建立政權,奪取江西的目標奠定了堅定的羣眾基礎。《井岡山土地法》:沒收一切土地;《興國土地法》,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二七土地法》沒收一切豪紳地主階級的土地和一切主要由他們掌管的公共土地外,屬於他們的山林、池塘、房屋也都在沒收之列,這就更為全面地體現了對豪紳地主階級土地財產的沒收分配政策,有利於滿足廣大貧苦農民的要求。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導遊詞 篇3

上面鑲嵌對聯,上聯:肇基於斯喜紫瑤左峙薌城側橫本地名山鍾靈秀,下聯:發祥有自看渼水南來王江北繞中流砥柱匯淵源。這副對聯就很好地説明了渼陂古村的地理位置和人傑地靈。在村的左邊有座薌峯,右邊是紫瑤山,另外還有一條王江,也叫富水河環繞整個村莊,還有一條渼水自南面繞村而過,門前這對石鼓的擺放是很有講究的,它一般只有出了舉人以上才有這樣大的石鼓,整個祠堂有三進,第一進,共有十七雙石柱,二十副對聯。每副對聯都是嵌字聯,上聯嵌“永”字,下聯嵌“慕”字,因為這兒叫“永慕堂”,就是永遠仰慕自己的祖先,據説以前當地過年時,村裏的族長為了考驗家人的才學,以嵌“永“慕”二字作對聯的,寫的好的便鐫刻在石柱上,所以當地文風鼎盛,代代相承。正對面是抱廈且於園林設計,説明當時渼陂祖先思想開明開放,那個寶瓶上的標誌叫“方天化戟”“戟”是古代十八般兵器的一種,放在這兒是有鎮邪避雷之用,旁邊有個魚狀的東西,那不是魚,是“鰲”,傳説母生九子,第一是鰲,第九才是龍,不是有獨佔鰲頭的説法嗎,“鰲”就是第一,也説明這兒出了大官,中間有一條道,古時候叫官道。進入第二進,整個祠堂一共有三個這樣的方塊,第一個方塊是以前渼陂讀書人在科場上取的功名或在外面謀得功利之後,衣錦還鄉之後落轎的地方,也是以前女子出嫁或入嫁時落轎的地方。頭頂有一副“太獅少保”圖,“太獅”是皇帝的老師,説明當時渼陂村學識很高的人特別多可以和皇帝和太子的老師相娉美。由此可見,當時這兒出了皇帝和太子的老師,同時可以看出當時這兒的人學識相當的淵博,也有師塾世家的意思。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導遊詞 篇4

從“左通”進入第三進,第三進是清朝同治十年加建的,這裏是朱伯儒先生的家訓格言,以前是燙金字,很可惜戰爭時候用它來搭戲台,全部都磨損掉了,這上面的字是後人臨摹的,也是那個時候的人們希望後人按照朱伯儒先生的家訓格言為人處事,頭頂上有幅畫,“當朝弍品”。剛才説了這裏沒有一品,為什麼有個弍字呢?其實這個弍乍看象個“弍”字但是在古文裏的確是這種寫法的,也是那個時候的人們希望後人能夠出一品,對面的官帽式結構“對越在天”“對越”出自於《詩經》,在詩經裏的意思是:遙對周文王在天之靈,在這裏的意思是遙對祖先們的在天之靈,因為對面是“孔寢安”,也就是安放祖先靈位的地方。

我們走進來看這裏有幅“官上加冠”圖,看這個“官上加冠”圖一般站在這個方塊裏面看(走進方塊),取“天地吻和”之意,“官上加冠”圖就是公雞踩在雞冠花上,取“官”上加“官”的諧音,對面是一個官帽式建築,所以説站在這兒看有“官升三級”之意。永慕堂在戰爭的時候拍了一部電影—叫《決裂》也叫《馬尾巴工人》部分鏡頭就在這裏拍攝的。永慕堂的面積是一千二百二十平方米,建築不費一釘一卯,橫樑全部是鬥起來的,穿鬥扶架,這個總祠是舉行重大活動的地方,同時也是祭祀的地方,一般擺酒席在房祠裏擺,這個永慕堂曾經是紅四軍軍部舊址,二樓是團級以上幹部當時住的地方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導遊詞 篇5

渼陂古村於南宋初年從陝西夏陽遷徙過來,夏陽是一個古稱,現在大概在陝西韓城一帶。那裏也有一個叫做“渼陂”的地方。唐代大詩人杜甫到過那個地方,並寫下了《渼陂行》這首詩,“渼”指波光鱗鱗的水,“陂”指岸,因為渼陂村座落在水的岸邊。

渼陂古村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是一個融祠堂文化、明清建築、雕刻藝術、紅色遺址為一體的古村落。永慕堂是渼陂古村的一個總宗祠。這個祠堂始建於南宋初年。元末毀於一場兵燹,明朝正德年間也就是1520___年重建,清朝加建的,是明清結合式的風格。重修的時候正好是慈禧執政,上面的飛檐翹角是“鳳在上,龍在下”,這個是一個“官帽”式的結構,一般出了大官才可有這樣的結構,整個總祠一共有三個這樣官帽式的建築,上面每一個圓圈裏都有一個字,從右邊看起有“詩書門第”“斗門閥冠”等字樣。正面是“翰林第”牌,“翰林”是一個科舉名,樑家璋是一身奮鬥在科場直到69歲考取功名。全村人敬仰他的精神,為了激勵後人,這個“翰林第”字匾放在總祠的大門。大門兩側有石獅,它們有公母之分,擺在這兒有避邪裝飾之用。大家可以猜猜哪隻是公獅,哪隻是母獅。在我們右邊是母獅,左邊是公獅,一般有三種區分方法。第一種從方位上講。平常我們講男左女右,在這兒就要説公左母右了。第二從它們的神態區分開來。母獅比較含蓄,雙脣緊閉,古時候的女子講究“三從四德”,笑不露齒,公獅就比較威風,仰天長嘯。第三就是母獅懷抱小獅,很可惜這個小獅在戰爭的時候破壞了,所以看不清楚,公獅踩繡球,再看石獅旁邊有一對紅石柱,象竹節,也是那個時候人們祈盼子孫後代的生活能象芝麻開花節節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angxi/qodl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