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江蘇導遊詞 >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精選17篇)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精選17篇)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1

尚湖風景區,相傳因殷末姜尚避紂王暴政,隱居於此垂釣而得名。尚湖北依十里虞山風景區,東鄰古城常熟,山青水秀,與古城渾然一體,是國家 級太湖風景區的重要景點。尚湖與虞山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萬畝碧波湧西門,為古城平添了千種風情,一向為江南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自然美 色與人文景觀相融合,氣象開闊,內涵豐實。度假休閒,遊覽觀光,娛樂商貿,美食健身,四季宜人。

尚湖風景區遊玩點:

1、山水文化園文化現有景點:園入口照碧、詩柱、絃歌台、良渚遺蹤飛鴿湫、尚湖山水文化園中的橋、天巖飛瀑、卵石灘、石刻、湖山堂、雙亭 、藍調江南。

2、荷香洲公園:荷香洲公園佔地面積13.7萬平方米,為湖中最大洲島。公園內主要景點有:紫藤長廊、唐寅系舟處、曲廊、外湖碼頭、四景園、山色濤聲、博 雅堂、水上森林、流香館、湖橋串月、歡樂島、燒烤區、拂水堤、望虞台、串月橋、挹水問魚、錢謙益墓、柳如是墓。

3、牡丹園:尚湖將八大色系,5萬多株牡丹融於江南山水園林中,種植區域遍佈尚湖3000多畝遊覽區域內。並設有中華牡丹園,常熟牡丹園,德國牡丹園 ,法國牡丹園,美國牡丹園,英國牡丹園,日本牡丹園,荷蘭牡丹園等8個牡丹與造林藝術相結合的精品觀賞區。

4、釣魚渚:釣魚渚公園的景點有高爾夫俱樂部。佔地大約十萬平方米,由俱樂部會所、迷你型球場、標準球道區、水上練習場等。公園數千株池杉,吸引 了白鷺、夜鷺等鳥類來此成羣棲息。其間遊人至此或可聆聽天籟之聲,或可與鳥類近距離接觸,鳥語林由此得名。而路畔水中菱塘遍佈,城市濕地景 觀悦然眼前。

5、串月橋:串月橋是在穿湖堤上一座觀光式橋樑,橋長208米,寬13米,形為古典式拱橋,姿態輕巧飄逸,皓月當空,十七橋空景倒映湖中,與月影串連 疊套,相映成趣。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2

尚湖公園建於1986年初,臨山孕湖,與古城渾然一體,含山川之秀,匯城鄉之交,得天獨厚,自然美色與人文景觀相融合,氣象開闊,內涵豐實。度假休閒,遊覽觀光,娛樂商貿,美食健身,四季宜人。此一景點顯示:天人合一——人與自然之和諧;返璞歸真——在自然風光中尋找自我;新舊融會——古建築移建於山水之間,得其所哉!

常熟尚湖,相傳因殷末姜尚避紂王暴政,隱居於此垂釣而得名。尚湖北依十里虞山,東鄰古城常熟,山清水秀,是國家級太湖風景區的重要景點。尚湖與虞山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萬畝碧波湧西門,為古城平添了千種風情,一向為江南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黃公望、沈周、唐寅、康有為、于右任、柳亞子等歷代文人均有題詠傳世。直到六十年代,仍有一派古意濃重的自然風貌。

尚湖,幾千年來歷經滄桑。十年動亂,尚湖也遭劫,一萬九千畝水面被“圍湖造田”,只剩下二千多畝零星水澤。圍填之處,説是農田,其實種過幾熟以後,因地質、地勢和肥力諸多原因,多成薄地,日漸拋荒。更嚴重的是,生態環境失去平衡,湖中原有大量鳥禽不辭而別……

1985年初,市委、市政府為恢復尚湖生態平衡和山水景觀,開發旅遊風景區,決定退田還湖。市建設委員會着手進行尚湖風景區的開發建設,請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家共同規劃設計,調集萬名民工,組成“還湖大軍”。經過半年的艱苦奮鬥,挑土125萬方,築成了長21公里的環湖大堤和1.4公里的穿湖大堤。7月23日開始放水“還湖”,於是,尚湖才有了水面一萬二千畝。湖中有7個人工島嶼共一千畝。虞山之前的尚湖,地大水闊,包孕山川之秀。1986年,初具規模的尚湖風景區開始對外開放。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3

在煙波浩渺的萬畝尚湖上朝前看,蒼翠葱籠的十里虞山近在眼前;向東望,青山老城,古塔、摟字聳立,那就是已有千年歷史的常熟古城。這十里青山、千年古城、萬畝水面構成了一幅巨大的、立體的山水畫。煙波浩渺的湖邊,是歲歲豐收的良田,灑落着星星點點的江南農舍。好一派江南水鄉景緻!

尚湖風景區是國家級太湖風景旅遊區的一個組成部分,這裏湖光山色,自然秀美,尚湖水面面積有800公頃 ,(1200畝),位天常熟古城西,虞山之南,當地也稱為“西湖”,或者“山前湖”。相傳姜太公呂尚居住在常熟虞山時,曾在此湖釣魚。後人取名“尚湖”,以資紀念。

從尚湖的東邊進入,全長21公里的尚湖環湖大堤綠樹成蔭,鬱鬱葱葱。20世紀60年代,在圍湖造田的風潮影響下,尚湖的二萬畝水面曾被庫幹,成了當時的“五七幹校”和“知青農場”。1985年7月常熟決定退田還湖。有關部門加固加寬了環湖大堤,保留了原有的泵站、閘門,使恢復的尚湖之水既與外河相通直達長江;又對過往船隻嚴格控制,與風景區無關的船隻一律不推進入尚湖,這樣就保證了尚湖水質的清潔良好。經檢測,尚湖水質屬國家地表二級水標準,經燒煮可直接飲用。退田還湖後的尚湖在青山藍天的映託下,更顯得丰姿綽約,風光旖旎。人們還在湖中有意留下7個洲島,做到水中有島,島中有水。七島之一的“釣魚渚公園”,還有一片水上森林,林中終年棲息着大量飛鳥野禽,是愛鳥觀鳥的好地方。目前還建有“常熟高爾夫俱樂部”,是最適合初學者的活動場所。

[荷香洲]7個洲島中最大的一個是荷香洲。面積有30多個足球場大(22.7公頃,合340畝),其中水面將近佔一半,荷香洲是三面環水的半島公園。其外湖水面遼闊,可乘摩托艇或龍舟畫舫水上游覽。乘上馬達轟鳴的摩托艇,勁風襲面,山嶽馳騁,浪擊飛舟;登上古樸舒適的龍舟畫肪,泡上香若,細細觀賞江南山水,情趣高雅。荷香洲的內湖四周環翠,水面寧靜,劃上小舟,盪漾在碧水藍天下,徜徉於翠荷白蓮中,自有一番悠閒樂趣。荷香洲公園種植樹木20xx0多棵,各種花草難於計數,這裏有牡丹、玉蘭、海棠、山茶、月季、桂花、臘梅、櫻花、棕擱林、柳林、楓林、竹林等等,綠化覆蓋達90%以上。正是一年四季綠常在,春夏秋冬花不敗。

荷香洲柳堤是遊覽尚湖觀賞風景的好地方。遠處青山橫卧,眼前湖水渺渺。“清風明月本無價,遠山近水皆有情。”此時此景,必會引起遊人無盡的遐想。左邊對岸就是“牡丹園”。牡丹是北國花王,不喜近水,江南水鄉大面積種植的很少。常熟尚湖這個牡丹園有5000多株牡丹(紅、黃、白、藍、粉、紫、綠、黑八個色系均有),1000多棵芍藥。牡丹有花王的美譽,每年4月20日左右開花,因此有穀雨賞牡丹之説。牡丹的花期一般只有一個星期,芍藥每年5月初開花,觀賞期有半個多月,人們常把兩花栽種在一起,以延長觀賞期。牡丹是落葉灌木,每株都是有幹有枝;芍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看上去是叢生的。古時候沒有牡丹之名,統稱芍藥。將木本芍藥稱牡丹,大都説源於唐代,唐代長安盛開牡丹,到宋代才以洛陽為全國之冠。常熟種植牡丹的歷史悠久,據史志記載,楊園鎮查浜村一户姚姓的農民,家中有一棵古牡丹,樹齡已有400多年,現在仍舊花繁葉茂,每年穀雨前開花,花朵直徑有18釐米。正是“春光正明媚,穀雨賞牡丹。江南何處尋,請到常熟來。”

[湖橋串月]尚湖西北有一座淡雅秀美的三孔石橋,叫“湖橋”。在虞山十八景中名謂“湖橋串月”。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三拱石橋,倒映水中,橋孔呈圓影,明月在其中,三月三圓,串連疊套,令人拍手稱絕,玩味無窮。相傳元代大畫家常熟人黃公望,蒙冤出獄後對官場仕途心灰意冷,決心離開南京返回故鄉,隱居在虞山腳下,湖橋之畔。人們常見他在深山亂石、叢林澗塹之中,或奔走或打禪靜坐,風雨雷電驟至也不顧。每當月夜,他常孤舟行至湖橋孔下,吟詩獨酌,飲罷便將酒具投擲水中,日積月累湖橋洞孔下堆滿了酒器。人們對黃公望的行為不理解,戲稱他“黃大痴”,他也樂以接受,自號“大痴道人”。其實,從那時起,黃公望已將自己整個身心融會在大自然中,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他的晚年力作《富春山居圖》在我國畫壇上的地位可與書法史上王羲之的《蘭亭序》相媲美,是國寶級文物。

在不遠處的紅花綠樹叢中,不時顯露出飛檐翹角。這些“新建的”古建築已地有三四百年曆史了。常熟古城在改造中,碰到不得不拆而又有保留價值的古代建築,先從不同角度、不同部位拍好幾十幅照片,並將所有構造築木料一一編號,再進行拆遷。一些雕刻畫板、鏤空格窗更是非常小心的搬運過來,到這裏按原樣組裝。橋西南隔水相望的“流香館”是距今400餘年的明代建築,西北的“博雅堂”、橋東側的“四景園”是清代建築。這些建築依然是雕樑畫棟、古樸典雅。在這裏用尚湖的二級水,沏泡虞山特產綠色食品虞山茶,是非常愜意的事情。

自從退田還湖以後,尚湖中魚成羣,蝦聚團,秋風吹起蟹連串。虞山南坡的綠化植被也得到了改善,良好的生態環境使絕跡多年的鳥禽紛紛迴歸。據專家測定,目前湖中鳥禽已達60多種。其中有屬國家一類保護的珍禽白鸛、黑鸛,二類保護的有天鵝、鴛鴦等,更有成千上萬的紅嘴鷗、野鴨盤旋在湖洲的上空。所以泛舟湖上,往往能見到“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

清澈的尚湖之水對人是很有吸引力的,從古代的姜太公在此湖釣魚,到歷代文人墨客遊湖留下的詩篇畫卷不勝枚舉。唐伯虎、祝枝山、鄭成功、康有為、于右任、劉海粟等等,這些名人都來過常熟,登虞山,遊尚湖。如今人們更喜愛到尚湖水中去游泳,為此,有關部門特地在尚湖中劃出一片天然游泳場(在“照山樓”北面的一片水域),有1萬多平方米,水下用花崗巖條石鋪砌,水深得到很好控制,整片水區用標杆圍網顯示,深淺水區設明顯標誌,開放時還配有專職監護人員。夏天這裏是吸引人們的好地方。

自然的風景,優美的環境,豐富的資源,目前尚湖已形成:春天,國色天香,百花爭豔;夏日,游泳野營、消暑納涼;秋季,邀月觀燈、垂釣品若;隆冬,踏雪賞梅、歐鷺翔集。一年四季景不同,陰晴雨雪皆成畫。

在煙波浩渺的萬畝尚湖上朝前看,蒼翠葱蘢的十里虞山近在眼前;向東望,青山老城,古塔、樓宇聳立,那就是已有千年歷史的常熟古城。這十里青山、千年古城、萬畝水面構成了一幅巨大的、立體的山水畫。這幅畫卷就虞山十八景“湖甸煙雨”(新虞山十八景中稱“尚湖煙雨”)。煙波浩渺的湖邊,是歲歲豐收的良田,灑落着星星點點的江南農舍。好一派江南水鄉景緻!如果在傍晚時分,登上虞山,極目遠眺,常熟城鄉在夕陽輝照中分外清晰;東北方向的地平線上有一條白連橫卧,那就是長江;轉身西望,萬畝尚湖波光粼粼,在晚霞映襯下的湖面還有三兩隻烏篷小船,迎着落日,搖曳向前,多美的一幅漁舟唱晚圖!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4

尚湖公園建於1986年初,臨山孕湖,與古城渾然一體,含山川之秀,匯城鄉之交,得天獨厚,自然美色與人文景觀相融合,氣象開闊,內涵豐實。度假休閒,遊覽觀光,娛樂商貿,美食健身,四季宜人。此一景點顯示:天人合一——人與自然之和諧;返璞歸真——在自然風光中尋找自我;新舊融會——古建築移建於山水之間,得其所哉!

常熟尚湖,相傳因殷末姜尚避紂王暴政,隱居於此垂釣而得名。尚湖北依十里虞山,東鄰古城常熟,山清水秀,是國家級太湖風景區的重要景點。尚湖與虞山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萬畝碧波湧西門,為古城平添了千種風情,一向為江南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黃公望、沈周、唐寅、康有為、于右任、柳亞子等歷代文人均有題詠傳世。直到六十年代,仍有一派古意濃重的自然風貌。

尚湖,幾千年來歷經滄桑。十年動亂,尚湖也遭劫,一萬九千畝水面被“圍湖造田”,只剩下二千多畝零星水澤。圍填之處,説是農田,其實種過幾熟以後,因地質、地勢和肥力諸多原因,多成薄地,日漸拋荒。更嚴重的是,生態環境失去平衡,湖中原有大量鳥禽不辭而別……

1985年初,市委、市政府為恢復尚湖生態平衡和山水景觀,開發旅遊風景區,決定退田還湖。市建設委員會着手進行尚湖風景區的開發建設,請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家共同規劃設計,調集萬名民工,組成“還湖大軍”。經過半年的艱苦奮鬥,挑土125萬方,築成了長21公里的環湖大堤和1.4公里的穿湖大堤。7月23日開始放水“還湖”,於是,尚湖才有了水面一萬二千畝。湖中有7 個人工島嶼共一千畝。虞山之前的尚湖,地大水闊,包孕山川之秀。1986年,初具規模的尚湖風景區開始對外開放。

十幾年來,風景區先後投資5100多萬元。遵循邊建設邊開放的原則,先後建成並開放了由荷香洲、桔香洲共同形成的荷香洲公園和煙雨洲、漁樂洲共同形成的釣魚渚公園。荷香洲公園着重體現湖光山色、田園風光,注重植物造景、建築點綴,將人造景點與自然景觀融成一體,充分展現了大自然之美。釣魚渚公園主要以省內第二家按國際慣例運轉的高爾夫俱樂部為主,同時設有姜尚文化區、水上森林等景點。

荷香洲公園佔地面積13.7萬平方米,為湖中最大洲島。公園內主要景點有:一,四景園。坐落在荷香洲北部水濱,原是城南花園浜的一座清代建築,1986年以原樣移建於此。東可觀“塔亭雙影”,西有“月洞探幽”,南有“映日風荷”,北有“山色濤聲”,是觀賞山、水、城、鄉自然景色的最佳處。二,博雅堂。地處荷香洲公園之西,原是常熟城區另一座清代建築,1988年也以原樣移建於此。三,流香館。坐落在荷香洲公園內湖島上,原系張橋衞氏家祠,距今有400多年曆史,1987年按原樣移建於此。四,荷香亭。位於桃花島對面,荷花池中央,亭下荷叢中有雙龍戲珠雕塑,池邊有十二生肖雕塑、綠色迷宮等,可供遊客觀賞、遊樂、攝影。五,百獸園。地處荷香洲南部,又名動物世界。園內有上百種飛禽走獸雕塑。六,照山樓。原是明清年代尚湖湖畔的一幢古建築,新近重修,位於荷香洲公園西北臨湖處,與虞山劍閣遙相呼應,登樓既可觀賞青山碧水、鷗鷺交飛的自然景觀,又可品賞尚湖水鮮佳餚,並有多種現代娛樂設施,是集景觀、美食、娛樂和洽談商務於一體的多功能景點。七,湖橋串月。尚湖西北原有三洞的石拱湖橋一座,構造奇特,湖底亦同樣倒建一橋,橋洞成正圓形。月圓時候,橋身方向和月亮運行軌道相垂直,當月亮升至一定高度,拱橋和月影相套合,投影湖中,別有奇觀。相傳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常在湖橋飲酒作畫。原古橋已倒坍,1987年仿造於荷香洲內。

釣魚渚公園的景點有:一,高爾夫俱樂部。佔地約十萬平方米,由俱樂部會所、迷你型球場、標準球道區、水上練習場等主要功能區組成。俱樂部會所在球場的南部,是一座富有現代氣息的兩層建築,內設大堂、酒吧、球具專賣店、多功能廳、健身房、棋牌室、餐廳等。會所前廣場上有一座象徵高爾夫運動的不鏽鋼雕塑。二,姜尚文化區。用花崗巖製作的姜太公雕像坐落在釣魚渚北側。姜太公手執釣杆,正襟危坐,眼望遠方,“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表現出姜尚剛正不阿、憂國憂民的情態。三,水上森林。1987年冬,尚湖風景區在釣魚渚、漁樂洲的淺水區種植了幾千株池杉,現已成景觀,林中鳥禽雲集,水中可劃遊船。

尚湖七個洲島之一的桃花島位於荷香洲西百餘米的湖面上。放水還湖前,此處原有桃林,為了不使放水後淹沒,便築堤圍護。放水後遂成小島。桃花島春可探花,夏可嘗桃,由於平時人跡罕至,鳥禽紛紛棲息,冬季候鳥南下,數量更多,尤以野鴨為最。此時登島尋鳥,亦有奇趣。

十幾年來,尚湖已經初步形成了大風景區的格局。全區擁有樹木132種30餘萬株,綠化面積達1100餘畝,四季草花60餘種,牡丹園7000平方米,中日友誼櫻花園40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92.6%。近幾年中還舉辦春季牡丹會、夏季游泳野營、金秋燈會、冬季觀鳥等尚湖特色遊樂項目。景區注重植物造景,形成多處植物景觀。荷香洲內的牡丹園為江南最大牡丹園,園內擁有八大色系3000餘株牡丹,有洛陽紅、曹州紅、姚黃、魏紫、趙粉、賽雪塔、崑山夜光、豆綠等150多個品種,還有河南洛陽、安徽寧國、山東菏澤、江蘇鹽城、日本等地的牡丹。目前已成林的植物景觀有:山茶苑、櫻花苑、紅楓苑、海棠苑、棕櫚林、月季苑、盆景園、松柏圃等,均為踏綠賞花的好去處。

將尚湖水面一隔為二的穿湖大堤改造工程由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方案設計,總投資2700多萬元,從20xx年5月動工。主要工程項目有長228米寬13米的仿明清建築17孔石拱橋及兩端觀景台“望虞台”、“近香亭”等,為尚湖增添新的景觀。

尚湖風景區的開發建設取得了明顯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幾年來尚湖的“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成功地將長江水引入湖中,經常換水,使水質一直保持着國家二級標準,水質之好居蘇州各湖之首。生態也日趨平衡,迴歸尚湖的鳥類逐年增多,湖中的飛禽、涉禽和游禽類達65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二級保護珍禽有中華秋沙鴨、白鸛、天鵝、鴛鴦等。近兩年的秋冬季節,來此過冬的野鴨都在萬隻以上。

來湖遊覽的遊客也逐年增多,至1999年底,尚湖共接待國內遊客和來自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海外客人共計300多萬人次,經濟收入3000萬元以上。

今天,尚湖風景區正在構築新的藍圖,它將成為以江南山水田園風光為特色,集“度假休閒、遊覽觀光、娛樂商貿、康復健身、美食風情”於一體的遊樂旅遊中心。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

歡迎各位前來尚湖風景區蒞臨指導。虞山尚湖風景區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太湖風景名勝區,成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區。經過近30年的努力,把一個圍湖造田,卻土地貧瘠,日漸拋荒的農場,建設成現在已是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國家4A級風景區,並正在積極創建5A級景區。

書寫“尚湖風景區”這塊匾的言公達先生是常熟人,言子後裔。現任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省書協副主席、中國書協第五屆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南京大學、南京航空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按照5A級景區標準建造的遊客中心。這裏,將為遊客提供諮詢、售票、包裹寄存、導遊講解、投訴意見反饋等服務。

整個尚湖風景區有太公島、楊柳嶼、拂水山莊、荷香洲公園、山水文化園、尚湖水街六大版塊組成。其中水域面積就有1000公頃(10平方公里或15000畝)。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6

尚湖風景區地處江南名城--常熟,東接上海、南依蘇州、西鄰無錫、北靠長江、地理優越、交通便捷。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區-太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aaaa 級旅遊區及全國首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尚湖,因相傳姜尚(太公)在此垂釣而得名,位於常熟城西,緊靠虞山。風景區以尚湖主體水面為核心,建立了以荷香洲、釣魚渚、桃花島等七個自然景觀為主,植物造景為輔的洲、島,形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獨特景觀。其中有兩個以池杉為主體的人工濕地林、沿湖堤岸人工林和以狐尾藻、苦草、眼子菜等為主體的沼澤濕地,成為越冬鳥類主要的棲息地。現在尚湖水域面積達到800公頃,湖面與十里虞山山水相映,青山、綠洲、碧水、藍天構成一幅立體山水畫卷。

景區內還建有江南最大牡丹園、中日友好櫻花園、水上森林公園、桃花園等植物園;開發有動物世界、水上游樂園、天然游泳場、高爾夫球場等旅遊休閒娛樂設施。景區現有度假村七家,已成為新興旅遊休閒、度假基地。是集度假休閒、娛樂商貿、康復健身於一體的遊樂旅遊中心。

尚湖湖水水質一直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水質之好居蘇州各湖之首。由於生態環境優美,湖中鳥禽已達63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中華秋沙鴨、黑鸛、白鸛、天鵝、鴛鴦等,成為鳥禽樂園。由於生態環境的改善,每至冬季,在青山碧水間,羣羣飛禽振翅擊浪,再現“獵獵葭蘆老,飛飛鴻雁多”的可人意境。

經過多年的嚴格保護和科學利用,尚湖風景區已經成為集生態、科普、旅遊休閒於一體的城市濕地景區,對維持區域生態平衡、營造優美人居環境產生了巨大效益,並以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成為江南旅遊度假基地。景區內豐富的植物和魚類資源成為近90種涉禽鳥類理想的棲息地。良好的自然環境使尚湖濕地公園成為維護常熟城市生態環境的“平衡器”。尚湖作為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供水資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均化洪水、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尚湖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姜太公首釣處——尚湖

尚湖位於常熟古城西郊,是國家級城市濕地、國家 AAAA 級旅遊區,因商末姜太公 為尋訪仲雍來常,在此垂釣而得名。尚湖風景區面積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 800公頃,水質一直保持國家二級標準,水質之優居蘇南各湖之首。被汪道涵譽為“天下常熟、世上湖山”。湖區寬廣的湖面,與十里虞山山水相映。環湖綠樹成林,拂水長堤橫卧湖中,荷香洲、鳴禽洲、桃花島等七個洲島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獨特景觀。通過近年來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荷香洲、釣魚渚、山水文化園、環湖觀光線和拂水堤景觀帶。姜尚養身休閒文化、牡丹自然和諧文化、錢謙益柳如是詩意文化、3320_年的常熟城鎮民生文化成為觀景寄情的幾大看點。曲廊、外湖碼頭曲廊以晚清古建為主調,古樸淡雅,曲廊外看遠山之青黛,湖光之瀲灩,內觀荷葉之田田,內外山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楓葉倚欄,香樟葱綠,荷香陣陣,沁人心脾。

遊船碼頭處、平台、過道、花池、高低錯落有致,配以四艘古式外飾的遊船,“公望號”、“如是舫”、“唐寅舟”、“子牙舟”。乘船觀曲廊遊船全景效果更佳,是尚湖景觀的亮點,與對面拂水堤,遙相呼應的夜景更是壯觀。乘遊船觀湖光山色絕佳,尚湖美美在其變幻無常,一日景不同,四季色各異,初春水平如境,湖水靜謐讓人稱奇,是水還是冰,三五成羣的野鴨嬉水弄出的波紋,解開了這個疑惑,原來春天伴着啁啾的鳥鳴來到了;夏季的湖水就不那麼斯文,金波閃爍,碧水盈盈,綠樹環抱,鬱鬱葱葱,映日荷花別樣紅,自然的色彩,生命的活力在這裏得到張揚。乘上馬達轟鳴的摩托艇劈波斬浪,勁風襲面,山嶽馳騁,浪擊飛舟。

不品秋水不算識尚湖,淡藍的湖水起着漣漪,薄薄的迷霧漂浮水面,象害羞的少女隔着面紗正向你暗送秋波。那隨着搖曳的蘆花,讓你忍不住吟唱“蕺葭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宋代詩人孫應時詩云“晨暉的野樹,晚思渺煙波”,清代詩人陳祖茂寫道“中秋半篙月,初日一湖煙”,道出了意境。水上森林 尚湖有近二十萬平方米濕地,水上森林遍佈池杉,蘆葦、莆草、荷花給景區的生態提供了無限生機。岸邊水杉、柳樹、玉蘭、香樟、楓樹組成人工林。

良好的生態環境使絕跡多年的鳥禽紛紛迴歸,據專家測定,目前湖中鳥禽已達6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禽,有中華秋沙鴨、白鸛、黑鸛,有二類保護的天鵝、鴛鴦等,更有成千上萬的紅嘴鷗,白鷺盤旋於湖洲上空,所有泛舟湖上,往往能見到“鷹擊長空、鳥翔淺底”,“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的美景。湖橋串月湖橋串月虞山十八景之一,尚湖西北有一座石橋,名湖橋,橋有三拱門。此橋構造特殊,系由兩橋合成,湖底亦同樣倒建一橋。橋洞適成正園形,月圓時候,橋身方向和月亮運行軌道相垂直,當月亮升至一定的高度,拱橋和月影相套合,投影湖中別有奇觀。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8

尚湖七個洲島之一的桃花島位於荷香洲西百餘米的湖面上。放水還湖前,此處原有桃林,為了不使放水後淹沒,便築堤圍護。放水後遂成小島。桃花島春可探花,夏可嘗桃,由於平時人跡罕至,鳥禽紛紛棲息,冬季候鳥南下,數量更多,尤以野鴨為最。此時登島尋鳥,亦有奇趣。

十幾年來,尚湖已經初步形成了大風景區的格局。全區擁有樹木132種30餘萬株,綠化面積達1100餘畝,四季草花60餘種,牡丹園7000平方米,中日友誼櫻花園40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92.6%。近幾年中還舉辦春季牡丹會、夏季游泳野營、金秋燈會、冬季觀鳥等尚湖特色遊樂項目。景區注重植物造景,形成多處植物景觀。荷香洲內的牡丹園為江南最大牡丹園,園內擁有八大色系3000餘株牡丹,有洛陽紅、曹州紅、姚黃、魏紫、趙粉、賽雪塔、崑山夜光、豆綠等150多個品種,還有河南洛陽、安徽寧國、山東菏澤、江蘇鹽城、日本等地的牡丹。目前已成林的植物景觀有:山茶苑、櫻花苑、紅楓苑、海棠苑、棕櫚林、月季苑、盆景園、松柏圃等,均為踏綠賞花的好去處。

將尚湖水面一隔為二的穿湖大堤改造工程由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方案設計,總投資2700多萬元,從20_年5月動工。主要工程項目有長228米寬13米的仿明清建築17孔石拱橋及兩端觀景台“望虞台”、“近香亭”等,為尚湖增添新的景觀。

尚湖風景區的開發建設取得了明顯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幾年來尚湖的“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成功地將長江水引入湖中,經常換水,使水質一直保持着國家二級標準,水質之好居蘇州各湖之首。生態也日趨平衡,迴歸尚湖的鳥類逐年增多,湖中的飛禽、涉禽和游禽類達65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二級保護珍禽有中華秋沙鴨、白鸛、天鵝、鴛鴦等。近兩年的秋冬季節,來此過冬的野鴨都在萬隻以上。

來湖遊覽的遊客也逐年增多,至1999年底,尚湖共接待國內遊客和來自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海外客人共計300多萬人次,經濟收入3000萬元以上。

今天,尚湖風景區正在構築新的藍圖,它將成為以江南山水田園風光為特色,集“度假休閒、遊覽觀光、娛樂商貿、康復健身、美食風情”於一體的遊樂旅遊中心。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尚湖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姜太公首釣處——尚湖

尚湖位於常熟古城西郊,是國家級城市濕地、國家 AAAA 級旅遊區,因商末姜太公 為尋訪仲雍來常,在此垂釣而得名。尚湖風景區面積 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 800 公頃,水質一直保持國家二級標準,水質之優居蘇南各湖之首。被汪道涵譽為“天下常熟、世上湖山”。湖區寬廣的湖面,與十里虞山山水相映。環湖綠樹成林,拂水長堤橫卧湖中,荷香洲、鳴禽洲、桃花島等七個洲島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獨特景觀。通過近年來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荷香洲、釣魚渚、山水文化園、環湖觀光線和拂水堤景觀帶。姜尚養身休閒文化、牡丹自然和諧文化、錢謙益柳如是詩意文化、3320xx年的常熟城鎮民生文化成為觀景寄情的幾大看點。 曲廊、外湖碼頭 曲廊以晚清古建為主調,古樸淡雅,曲廊外看遠山之青黛,湖光之瀲灩,內觀荷葉之田田,內外山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楓葉倚欄,香樟葱綠,荷香陣陣,沁人心脾。

遊船碼頭處、平台、過道、花池、高低錯落有致,配以四艘古式外飾的遊船,“公望號”、“如是舫”、“唐寅舟”、“子牙舟”。乘船觀曲廊遊船全景效果更佳,是尚湖景觀的亮點,與對面拂水堤,遙相呼應的夜景更是壯觀。 乘遊船觀湖光山色絕佳,尚湖美美在其變幻無常,一日景不同,四季色各異,初春水平如境,湖水靜謐讓人稱奇,是水還是冰,三五成羣的野鴨嬉水弄出的波紋,解開了這個疑惑,原來春天伴着啁啾的鳥鳴來到了;夏季的湖水就不那麼斯文,金波閃爍,碧水盈盈,綠樹環抱,鬱鬱葱葱,映日荷花別樣紅,自然的色彩,生命的活力在這裏得到張揚。乘上馬達轟鳴的摩托艇劈波斬浪,勁風襲面,山嶽馳騁,浪擊飛舟。

不品秋水不算識尚湖,淡藍的湖水起着漣漪,薄薄的迷霧漂浮水面,象害羞的少女隔着面紗正向你暗送秋波。那隨着搖曳的蘆花,讓你忍不住吟唱“蕺葭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宋代詩人孫應時詩云“晨暉的野樹,晚思渺煙波”,清代詩人陳祖茂寫道“中秋半篙月,初日一湖煙”,道出了意境。 水上森林 尚湖有近二十萬平方米濕地,水上森林遍佈池杉,蘆葦、莆草、荷花給景區的生態提供了無限生機。岸邊水杉、柳樹、玉蘭、香樟、楓樹組成人工林。

良好的生態環境使絕跡多年的鳥禽紛紛迴歸,據專家測定,目前湖中鳥禽已達6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禽,有中華秋沙鴨、白鸛、黑鸛,有二類保護的天鵝、鴛鴦等,更有成千上萬的紅嘴鷗,白鷺盤旋於湖洲上空,所有泛舟湖上,往往能見到“鷹擊長空、鳥翔淺底”,“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的美景。 湖橋串月 湖橋串月虞山十八景之一,尚湖西北有一座石橋,名湖橋,橋有三拱門。此橋構造特殊,系由兩橋合成,湖底亦同樣倒建一橋。橋洞適成正園形,月圓時候,橋身方向和月亮運行軌道相垂直,當月亮升至一定的高度,拱橋和月影相套合,投影湖中別有奇觀。

相傳在中國畫壇上的地位有如書法史上王羲之地位的元大畫家黃公望遠離仕途,隱居虞山腳下,湖橋之畔。他常孤舟行至湖橋孔下,吟詩獨酌,飲罷將酒瓶投擲水中,日積月累湖橋洞孔下堆滿了酒瓶。他晚年力作《富春山居圖》在我國畫壇的地位可與書法史上《蘭亭序》相媲美。 尚湖山水文化園中的橋 山水文化園中有七座橋,七橋有七巧之寓。七橋分別稱為浮碧、來青、饒景、拾詩、觀荷、渡芳和曲橋,七座橋呈現不同的風格,浮碧為木拱橋;來青的木花架橋;兩橋取意明代

詩人孫樓的詩句“浮碧三千傾,來青十二峯”。饒景為單孔石拱橋,拾詩橋為竹廊橋,兩橋取意清代著名女詩人席佩蘭的詩句“篷窗饒暮景,收拾到詩情”。拾詩橋兩端有兩首名詩句,分別是明代沈周的“鸕鶿羣棲竹葉暗,蜻蜓特立荷花秋”。明代楊儀的“箬笠多情能戀我,釣絲遺興不須歸”。 觀荷橋為三孔石拱橋。橋上觀小荷尖尖,荷葉田田,荷花映日,位置頗佳,故名觀荷橋,渡芳橋把荷香洲的牡丹園與文化園連在一起,花香隨橋飄來,故名渡芳橋。

虞山海拔263米,森林面積1260公頃,位於常熟城區的西北部,與尚湖相依,山 水相連。4億多年的地質形成,3500多年的歷史積澱,96%的森林植被覆蓋,30000多個/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含量,使虞山成為聞名遐邇的文化大山,市民遊客健身養生的綠色天堂,是全國首批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分辛峯、興福、劍門、寶巖、三峯等遊覽區。

虞山,既有江南山川渾厚柔美的共性,又有石骨嶙峋險峻偉岸的大山之勢,又因3000多年的文化滋養而靈光四射,盡得風流,成為一座巍峨的文化大山。常熟的人文積澱大部分能在虞山上尋根溯源,仲雍墓、言子墓、虞山畫派、虞山詩派、虞山琴派、虞山印派以及歷代湧現的狀元、宰相、進士等,同虞山有着很深的淵源。

興福寺

深山藏古寺。從虞山北麓車水馬龍的現代化馬路折入古墓葱鬱、溪水潺潺的山澗小道,行一里許,便見綠蔭深處有黃牆蜿蜒——原來是興福寺到了!幽雅的環境,恢宏的屋宇,悠揚的鐘聲,繚繞的香火,使來訪者一下子進入了“別有洞天”,頃刻少了幾分浮躁。對自然恩澤的感激,對神靈敬畏的虔誠,不由人不放輕腳步,放低話語。此時此刻,唐代詩人常建那首膾炙人口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五律便會脱口而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詩中的破山寺即是眼前的興福寺。在唐代詩人筆下,破山寺已是古寺,屈指算來,興福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了。 興福寺的寺名有來歷。

據地方文獻記載,早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南齊時代,曾任郴州刺史的倪德光,為了順從母親信佛心願,“舍宅為寺”,將自家的花園捐贈並改建為寺院,初名大慈寺。又因此寺建於破山澗畔,故亦名破山寺。樑大同三年(537年),破山寺拓建時在大雄寶殿後殿挖出一突兀石塊。高僧慧眼識寶,看出此石筋紋暗合“興福”兩字。從此此石成為鎮寺之寶。興福石名聲遠揚,眾多善男信女和四方遊客來寺拜謁,爭相撫摸此石祈求事業興與和合家幸福。大慈寺因此改名興福寺。

唐鹹通元年(862年),唐懿宗特賜興福寺大鐘一口;九年,又賜額“破山興福寺”。興福寺聲名日隆,成為江南名剎。 天巖是一座粗獷的黃石假山,用一萬二千多噸黃石壘積而成,是江南第一大黃石假山,被譽為“江南第一山”。整個假山構思匠新、手法獨特,在遠處觀賞山體走勢自然流暢,紋理清晰,層次分明,高低錯落有致。主峯、側峯、拖腳、餘脈氣勢雄偉、有力。近視迂迴曲折,山路上下一貫通,真可謂移步換景、動感豐富,山腳下是瀑布深潭、與自然水系相連,山體掩映於綠樹花草之間,倒映在湖水之中,是一幅唯美的自然山水畫卷。

天巖飛瀑、卵石灘、石刻

正面瀑布自上一瀉而下,水落深潭、與磯石相碰,發出轟鳴聲與飛霧。聲色俱美、撼人心魄,令人歎為觀止。同時在假山飛瀑之間開合石洞,使洞中之人亦可觀瀑、嬉瀑,別有情趣。山上、山下、洞中皆有路,置與山中又是別有一番意味。如果外觀寫成意,那麼內外就是寫真了。山溝、山谷、山澗、水磯、水岫、涉水汀步,跌水、樹池,水平台、水灘石、石橋、石凳、石桌、石柱、石鍾應有盡有。所有元素以石洞串連,不臃腫、不做作,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平面的迂迴,有立體的盤曲,其堆疊之精,構築之妙,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而壘石不用一根鋼筋,匠人採用“無法皆為法”的手法,被譽為第三代黃石假山的代表作。觀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得其然,可謂“心中山水篇,只在百步間”。 天巖飛瀑下游是將近1600平方米的卵石灘,淺灘卵石星羅棋佈,灘塗池杉相間、水草相連,銀魚穿梭,卵石一直延伸至岸邊翁翁鬱郁的樹林,灌木之中,晨霧襲來,若隱若現,尚父巨石巍然中立,欲演一場坐壇封神的好戲。 坐在卵石上細細品位,石上刻有當代政要、名人遊尚湖的書法,墨跡(內容另附),有李強的“風光這邊好、尚湖賽西湖”,周太炎的“山青水秀荷香”,言恭邊的“琴韻”,周文在的“梅雨初晴、山色翠柳、波微漾鳥銜紅”等。

虞山印派代表做也篆刻卵石上,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虞山印派主要師承吳門派,吸取微派之長,形成了蒼老古樸而又不失清新秀麗,穩沉凝重而又不失氣象萬千的藝術風格。從而堪與海內外渚派爭雄,到了晚清,虞山派傳人中最有成就的數趙古泥,他師從印壇北斗吳昌碩,他的作品古樸茁茂,恢宏宕落,寓奇於正,能自出心意,表現出渾穆從容,博大奇情,神采飛動的面貌。卵石灘刻趙古泥的“煙村”,林皋的“杏花春雨江南”,吳偉的“近市澄湖似掌平”。

當年于右任聽説趙古泥書法神似翁同和,篆刻頡頡吳昌碩,長與已酷似,愛才曲駕,兩人握手相對大笑,同遊尚湖留下首屈一指的詩篇,“尚父湖波盪夕陽,徵誅漁釣兩難忘”。 文化園入口照碧、詩柱、絃歌台 文化園入口內廣場3500平方米區域,濃縮了尚湖文化內涵。照壁由底座、壁身、台帽構成長24米高2.5米,呈圓弧形,是華東各大景點中最大的照壁。正面貼白色花崗巖大理石,刻《尚湖賦》全文,背面貼雨點青石。

《尚湖賦》全文共890餘字,由明代進士丁奉所作,文中介紹了尚湖的歷史由來,描寫了尚湖不同季節、不同自然條件下的景色。其所謂“闡勝彌繁,描幽罔鞠”。詳細介紹了尚湖魚類、鳥類、多種植物,還説明了尚湖交通、地理等。作者描寫景觀或比喻或誇張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對尚湖的熾愛,抒情是本文的畫龍點睛之筆,“則知滹沱之所以克濟乎王霸,而江湖之所以見憂於範公”,説尚湖“蓋不特供騷人之嘯弄,而實以濟百千萬之蒼生”。作者雖然被貶,仍心繫蒼生,不忘黎民。 詩柱呈圓柱形,用大理石加工打磨而成,十二隻石柱,刻有于右任、翁同和、康有為、黃公望等人遊尚湖的詩句。(詩詞另附) 絃歌枱面積450平方米,圓形親水平台,可為文藝表演的舞台,南面設看台。湖山堂親水平台,卵石灘、雙亭也可觀賞。與演員步道構成酷似樂器阮的形狀,本已是凝固的音樂。平時遊客至此遠可觀山,近可嬉水,左有古樸的湖上堂,右有植物造景彩虹坡,與太公石、卵石灘隔水相望,雲崖飛瀑、跌水、小橋、雙亭、漁家櫓船盡收眼底。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10

尚湖風景區地處江南名城--常熟,東接上海、南依蘇州、西鄰無錫、北靠長江、地理優越、交通便捷。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區-太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aaaa 級旅遊區及全國首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尚湖,因相傳姜尚(太公)在此垂釣而得名,位於常熟城西,緊靠虞山。風景區以尚湖主體水面為核心,建立了以荷香洲、釣魚渚、桃花島等七個自然景觀為主,植物造景為輔的洲、島,形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獨特景觀。其中有兩個以池杉為主體的人工濕地林、沿湖堤岸人工林和以狐尾藻、苦草、眼子菜等為主體的沼澤濕地,成為越冬鳥類主要的棲息地。現在尚湖水域面積達到800公頃,湖面與十里虞山山水相映,青山、綠洲、碧水、藍天構成一幅立體山水畫卷。

景區內還建有江南最大牡丹園、中日友好櫻花園、水上森林公園、桃花園等植物園;開發有動物世界、水上游樂園、天然游泳場、高爾夫球場等旅遊休閒娛樂設施。景區現有度假村七家,已成為新興旅遊休閒、度假基地。是集度假休閒、娛樂商貿、康復健身於一體的遊樂旅遊中心。

尚湖湖水水質一直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水質之好居蘇州各湖之首。由於生態環境優美,湖中鳥禽已達63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中華秋沙鴨、黑鸛、白鸛、天鵝、鴛鴦等,成為鳥禽樂園。由於生態環境的改善,每至冬季,在青山碧水間,羣羣飛禽振翅擊浪,再現“獵獵葭蘆老,飛飛鴻雁多”的可人意境。

經過多年的嚴格保護和科學利用,尚湖風景區已經成為集生態、科普、旅遊休閒於一體的城市濕地景區,對維持區域生態平衡、營造優美人居環境產生了巨大效益,並以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成為江南旅遊度假基地。景區內豐富的植物和魚類資源成為近90種涉禽鳥類理想的棲息地。良好的自然環境使尚湖濕地公園成為維護常熟城市生態環境的“平衡器”。尚湖作為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供水資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均化洪水、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11

尚湖風景區,相傳因殷末姜尚避紂王暴政,隱居於此垂釣而得名。尚湖北依十里虞山風景區,東鄰古城常熟,山青水秀,與古城渾然一體,是國家 級太湖風景區的重要景點。尚湖與虞山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萬畝碧波湧西門,為古城平添了千種風情,一向為江南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自然美 色與人文景觀相融合,氣象開闊,內涵豐實。度假休閒,遊覽觀光,娛樂商貿,美食健身,四季宜人。

尚湖風景區遊玩點:

1、山水文化園文化現有景點:園入口照碧、詩柱、絃歌台、良渚遺蹤飛鴿湫、尚湖山水文化園中的橋、天巖飛瀑、卵石灘、石刻、湖山堂、雙亭 、藍調江南。

2、荷香洲公園:荷香洲公園佔地面積13.7萬平方米,為湖中最大洲島。公園內主要景點有:紫藤長廊、唐寅系舟處、曲廊、外湖碼頭、四景園、山色濤聲、博 雅堂、水上森林、流香館、湖橋串月、歡樂島、燒烤區、拂水堤、望虞台、串月橋、挹水問魚、錢謙益墓、柳如是墓。

3、牡丹園:尚湖將八大色系,5萬多株牡丹融於江南山水園林中,種植區域遍佈尚湖3000多畝遊覽區域內。並設有中華牡丹園,常熟牡丹園,德國牡丹園 ,法國牡丹園,美國牡丹園,英國牡丹園,日本牡丹園,荷蘭牡丹園等8個牡丹與造林藝術相結合的精品觀賞區。

4、釣魚渚:釣魚渚公園的景點有高爾夫俱樂部。佔地大約十萬平方米,由俱樂部會所、迷你型球場、標準球道區、水上練習場等。公園數千株池杉,吸引 了白鷺、夜鷺等鳥類來此成羣棲息。其間遊人至此或可聆聽天籟之聲,或可與鳥類近距離接觸,鳥語林由此得名。而路畔水中菱塘遍佈,城市濕地景 觀悦然眼前。

5、串月橋:串月橋是在穿湖堤上一座觀光式橋樑,橋長208米,寬13米,形為古典式拱橋,姿態輕巧飄逸,皓月當空,十七橋空景倒映湖中,與月影串連 疊套,相映成趣。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12

尚湖公園建於1986年初,臨山孕湖,與古城渾然一體,含山川之秀,匯城鄉之交,得天獨厚,自然美色與人文景觀相融合,氣象開闊,內涵豐實。度假休閒,遊覽觀光,娛樂商貿,美食健身,四季宜人。此一景點顯示:天人合一——人與自然之和諧;返璞歸真——在自然風光中尋找自我;新舊融會——古建築移建於山水之間,得其所哉!

常熟尚湖,相傳因殷末姜尚避紂王暴政,隱居於此垂釣而得名。尚湖北依十里虞山,東鄰古城常熟,山清水秀,是國家級太湖風景區的重要景點。尚湖與虞山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萬畝碧波湧西門,為古城平添了千種風情,一向為江南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黃公望、沈周、唐寅、康有為、于右任、柳亞子等歷代文人均有題詠傳世。直到六十年代,仍有一派古意濃重的自然風貌。

尚湖,幾千年來歷經滄桑。十年動亂,尚湖也遭劫,一萬九千畝水面被“圍湖造田”,只剩下二千多畝零星水澤。圍填之處,説是農田,其實種過幾熟以後,因地質、地勢和肥力諸多原因,多成薄地,日漸拋荒。更嚴重的是,生態環境失去平衡,湖中原有大量鳥禽不辭而別……

1985年初,市委、市政府為恢復尚湖生態平衡和山水景觀,開發旅遊風景區,決定退田還湖。市建設委員會着手進行尚湖風景區的開發建設,請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家共同規劃設計,調集萬名民工,組成“還湖大軍”。經過半年的艱苦奮鬥,挑土125萬方,築成了長21公里的環湖大堤和1.4公里的穿湖大堤。7月23日開始放水“還湖”,於是,尚湖才有了水面一萬二千畝。湖中有7 個人工島嶼共一千畝。虞山之前的尚湖,地大水闊,包孕山川之秀。1986年,初具規模的尚湖風景區開始對外開放。

十幾年來,風景區先後投資5100多萬元。遵循邊建設邊開放的原則,先後建成並開放了由荷香洲、桔香洲共同形成的荷香洲公園和煙雨洲、漁樂洲共同形成的釣魚渚公園。荷香洲公園着重體現湖光山色、田園風光,注重植物造景、建築點綴,將人造景點與自然景觀融成一體,充分展現了大自然之美。釣魚渚公園主要以省內第二家按國際慣例運轉的高爾夫俱樂部為主,同時設有姜尚文化區、水上森林等景點。

荷香洲公園佔地面積13.7萬平方米,為湖中最大洲島。公園內主要景點有:一,四景園。坐落在荷香洲北部水濱,原是城南花園浜的一座清代建築,1986年以原樣移建於此。東可觀“塔亭雙影”,西有“月洞探幽”,南有“映日風荷”,北有“山色濤聲”,是觀賞山、水、城、鄉自然景色的最佳處。二,博雅堂。地處荷香洲公園之西,原是常熟城區另一座清代建築,1988年也以原樣移建於此。三,流香館。坐落在荷香洲公園內湖島上,原系張橋衞氏家祠,距今有400多年曆史,1987年按原樣移建於此。四,荷香亭。位於桃花島對面,荷花池中央,亭下荷叢中有雙龍戲珠雕塑,池邊有十二生肖雕塑、綠色迷宮等,可供遊客觀賞、遊樂、攝影。五,百獸園。地處荷香洲南部,又名動物世界。園內有上百種飛禽走獸雕塑。六,照山樓。原是明清年代尚湖湖畔的一幢古建築,新近重修,位於荷香洲公園西北臨湖處,與虞山劍閣遙相呼應,登樓既可觀賞青山碧水、鷗鷺交飛的自然景觀,又可品賞尚湖水鮮佳餚,並有多種現代娛樂設施,是集景觀、美食、娛樂和洽談商務於一體的多功能景點。七,湖橋串月。尚湖西北原有三洞的石拱湖橋一座,構造奇特,湖底亦同樣倒建一橋,橋洞成正圓形。月圓時候,橋身方向和月亮運行軌道相垂直,當月亮升至一定高度,拱橋和月影相套合,投影湖中,別有奇觀。相傳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常在湖橋飲酒作畫。原古橋已倒坍,1987年仿造於荷香洲內。

釣魚渚公園的景點有:一,高爾夫俱樂部。佔地約十萬平方米,由俱樂部會所、迷你型球場、標準球道區、水上練習場等主要功能區組成。俱樂部會所在球場的南部,是一座富有現代氣息的兩層建築,內設大堂、酒吧、球具專賣店、多功能廳、健身房、棋牌室、餐廳等。會所前廣場上有一座象徵高爾夫運動的不鏽鋼雕塑。二,姜尚文化區。用花崗巖製作的姜太公雕像坐落在釣魚渚北側。姜太公手執釣杆,正襟危坐,眼望遠方,“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表現出姜尚剛正不阿、憂國憂民的情態。三,水上森林。1987年冬,尚湖風景區在釣魚渚、漁樂洲的淺水區種植了幾千株池杉,現已成景觀,林中鳥禽雲集,水中可劃遊船。

尚湖七個洲島之一的桃花島位於荷香洲西百餘米的湖面上。放水還湖前,此處原有桃林,為了不使放水後淹沒,便築堤圍護。放水後遂成小島。桃花島春可探花,夏可嘗桃,由於平時人跡罕至,鳥禽紛紛棲息,冬季候鳥南下,數量更多,尤以野鴨為最。此時登島尋鳥,亦有奇趣。

十幾年來,尚湖已經初步形成了大風景區的格局。全區擁有樹木132種30餘萬株,綠化面積達1100餘畝,四季草花60餘種,牡丹園7000平方米,中日友誼櫻花園40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92.6%。近幾年中還舉辦春季牡丹會、夏季游泳野營、金秋燈會、冬季觀鳥等尚湖特色遊樂項目。景區注重植物造景,形成多處植物景觀。荷香洲內的牡丹園為江南最大牡丹園,園內擁有八大色系3000餘株牡丹,有洛陽紅、曹州紅、姚黃、魏紫、趙粉、賽雪塔、崑山夜光、豆綠等150多個品種,還有河南洛陽、安徽寧國、山東菏澤、江蘇鹽城、日本等地的牡丹。目前已成林的植物景觀有:山茶苑、櫻花苑、紅楓苑、海棠苑、棕櫚林、月季苑、盆景園、松柏圃等,均為踏綠賞花的好去處。

將尚湖水面一隔為二的穿湖大堤改造工程由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方案設計,總投資2700多萬元,從20xx年5月動工。主要工程項目有長228米寬13米的仿明清建築17孔石拱橋及兩端觀景台“望虞台”、“近香亭”等,為尚湖增添新的景觀。

尚湖風景區的開發建設取得了明顯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幾年來尚湖的“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成功地將長江水引入湖中,經常換水,使水質一直保持着國家二級標準,水質之好居蘇州各湖之首。生態也日趨平衡,迴歸尚湖的鳥類逐年增多,湖中的飛禽、涉禽和游禽類達65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二級保護珍禽有中華秋沙鴨、白鸛、天鵝、鴛鴦等。近兩年的秋冬季節,來此過冬的野鴨都在萬隻以上。

來湖遊覽的遊客也逐年增多,至1999年底,尚湖共接待國內遊客和來自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海外客人共計300多萬人次,經濟收入3000萬元以上。

今天,尚湖風景區正在構築新的藍圖,它將成為以江南山水田園風光為特色,集“度假休閒、遊覽觀光、娛樂商貿、康復健身、美食風情”於一體的遊樂旅遊中心。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尚湖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姜太公首釣處——尚湖

尚湖位於常熟古城西郊,是國家級城市濕地、國家 AAAA 級旅遊區,因商末姜太公 為尋訪仲雍來常,在此垂釣而得名。尚湖風景區面積 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 800 公頃,水質一直保持國家二級標準,水質之優居蘇南各湖之首。被汪道涵譽為“天下常熟、世上湖山”。湖區寬廣的湖面,與十里虞山山水相映。環湖綠樹成林,拂水長堤橫卧湖中,荷香洲、鳴禽洲、桃花島等七個洲島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獨特景觀。通過近年來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荷香洲、釣魚渚、山水文化園、環湖觀光線和拂水堤景觀帶。姜尚養身休閒文化、牡丹自然和諧文化、錢謙益柳如是詩意文化、3320xx年的常熟城鎮民生文化成為觀景寄情的幾大看點。 曲廊、外湖碼頭 曲廊以晚清古建為主調,古樸淡雅,曲廊外看遠山之青黛,湖光之瀲灩,內觀荷葉之田田,內外山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楓葉倚欄,香樟葱綠,荷香陣陣,沁人心脾。

遊船碼頭處、平台、過道、花池、高低錯落有致,配以四艘古式外飾的遊船,“公望號”、“如是舫”、“唐寅舟”、“子牙舟”。乘船觀曲廊遊船全景效果更佳,是尚湖景觀的亮點,與對面拂水堤,遙相呼應的夜景更是壯觀。 乘遊船觀湖光山色絕佳,尚湖美美在其變幻無常,一日景不同,四季色各異,初春水平如境,湖水靜謐讓人稱奇,是水還是冰,三五成羣的野鴨嬉水弄出的波紋,解開了這個疑惑,原來春天伴着啁啾的鳥鳴來到了;夏季的湖水就不那麼斯文,金波閃爍,碧水盈盈,綠樹環抱,鬱鬱葱葱,映日荷花別樣紅,自然的色彩,生命的活力在這裏得到張揚。乘上馬達轟鳴的摩托艇劈波斬浪,勁風襲面,山嶽馳騁,浪擊飛舟。

不品秋水不算識尚湖,淡藍的湖水起着漣漪,薄薄的迷霧漂浮水面,象害羞的少女隔着面紗正向你暗送秋波。那隨着搖曳的蘆花,讓你忍不住吟唱“蕺葭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宋代詩人孫應時詩云“晨暉的野樹,晚思渺煙波”,清代詩人陳祖茂寫道“中秋半篙月,初日一湖煙”,道出了意境。 水上森林 尚湖有近二十萬平方米濕地,水上森林遍佈池杉,蘆葦、莆草、荷花給景區的生態提供了無限生機。岸邊水杉、柳樹、玉蘭、香樟、楓樹組成人工林。

良好的生態環境使絕跡多年的鳥禽紛紛迴歸,據專家測定,目前湖中鳥禽已達6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禽,有中華秋沙鴨、白鸛、黑鸛,有二類保護的天鵝、鴛鴦等,更有成千上萬的紅嘴鷗,白鷺盤旋於湖洲上空,所有泛舟湖上,往往能見到“鷹擊長空、鳥翔淺底”,“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的美景。 湖橋串月 湖橋串月虞山十八景之一,尚湖西北有一座石橋,名湖橋,橋有三拱門。此橋構造特殊,系由兩橋合成,湖底亦同樣倒建一橋。橋洞適成正園形,月圓時候,橋身方向和月亮運行軌道相垂直,當月亮升至一定的高度,拱橋和月影相套合,投影湖中別有奇觀。

相傳在中國畫壇上的地位有如書法史上王羲之地位的元大畫家黃公望遠離仕途,隱居虞山腳下,湖橋之畔。他常孤舟行至湖橋孔下,吟詩獨酌,飲罷將酒瓶投擲水中,日積月累湖橋洞孔下堆滿了酒瓶。他晚年力作《富春山居圖》在我國畫壇的地位可與書法史上《蘭亭序》相媲美。 尚湖山水文化園中的橋 山水文化園中有七座橋,七橋有七巧之寓。七橋分別稱為浮碧、來青、饒景、拾詩、觀荷、渡芳和曲橋,七座橋呈現不同的風格,浮碧為木拱橋;來青的木花架橋;兩橋取意明代

詩人孫樓的詩句“浮碧三千傾,來青十二峯”。饒景為單孔石拱橋,拾詩橋為竹廊橋,兩橋取意清代著名女詩人席佩蘭的詩句“篷窗饒暮景,收拾到詩情”。拾詩橋兩端有兩首名詩句,分別是明代沈周的“鸕鶿羣棲竹葉暗,蜻蜓特立荷花秋”。明代楊儀的“箬笠多情能戀我,釣絲遺興不須歸”。 觀荷橋為三孔石拱橋。橋上觀小荷尖尖,荷葉田田,荷花映日,位置頗佳,故名觀荷橋,渡芳橋把荷香洲的牡丹園與文化園連在一起,花香隨橋飄來,故名渡芳橋。

虞山海拔263米,森林面積1260公頃,位於常熟城區的西北部,與尚湖相依,山 水相連。4億多年的地質形成,3500多年的歷史積澱,96%的森林植被覆蓋,30000多個/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含量,使虞山成為聞名遐邇的文化大山,市民遊客健身養生的綠色天堂,是全國首批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分辛峯、興福、劍門、寶巖、三峯等遊覽區。

虞山,既有江南山川渾厚柔美的共性,又有石骨嶙峋險峻偉岸的大山之勢,又因3000多年的文化滋養而靈光四射,盡得風流,成為一座巍峨的文化大山。常熟的人文積澱大部分能在虞山上尋根溯源,仲雍墓、言子墓、虞山畫派、虞山詩派、虞山琴派、虞山印派以及歷代湧現的狀元、宰相、進士等,同虞山有着很深的淵源。

興福寺

深山藏古寺。從虞山北麓車水馬龍的現代化馬路折入古墓葱鬱、溪水潺潺的山澗小道,行一里許,便見綠蔭深處有黃牆蜿蜒——原來是興福寺到了!幽雅的環境,恢宏的屋宇,悠揚的鐘聲,繚繞的香火,使來訪者一下子進入了“別有洞天”,頃刻少了幾分浮躁。對自然恩澤的感激,對神靈敬畏的虔誠,不由人不放輕腳步,放低話語。此時此刻,唐代詩人常建那首膾炙人口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五律便會脱口而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詩中的破山寺即是眼前的興福寺。在唐代詩人筆下,破山寺已是古寺,屈指算來,興福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了。 興福寺的寺名有來歷。

據地方文獻記載,早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南齊時代,曾任郴州刺史的倪德光,為了順從母親信佛心願,“舍宅為寺”,將自家的花園捐贈並改建為寺院,初名大慈寺。又因此寺建於破山澗畔,故亦名破山寺。樑大同三年(537年),破山寺拓建時在大雄寶殿後殿挖出一突兀石塊。高僧慧眼識寶,看出此石筋紋暗合“興福”兩字。從此此石成為鎮寺之寶。興福石名聲遠揚,眾多善男信女和四方遊客來寺拜謁,爭相撫摸此石祈求事業興與和合家幸福。大慈寺因此改名興福寺。

唐鹹通元年(862年),唐懿宗特賜興福寺大鐘一口;九年,又賜額“破山興福寺”。興福寺聲名日隆,成為江南名剎。 天巖是一座粗獷的黃石假山,用一萬二千多噸黃石壘積而成,是江南第一大黃石假山,被譽為“江南第一山”。整個假山構思匠新、手法獨特,在遠處觀賞山體走勢自然流暢,紋理清晰,層次分明,高低錯落有致。主峯、側峯、拖腳、餘脈氣勢雄偉、有力。近視迂迴曲折,山路上下一貫通,真可謂移步換景、動感豐富,山腳下是瀑布深潭、與自然水系相連,山體掩映於綠樹花草之間,倒映在湖水之中,是一幅唯美的自然山水畫卷。

天巖飛瀑、卵石灘、石刻

正面瀑布自上一瀉而下,水落深潭、與磯石相碰,發出轟鳴聲與飛霧。聲色俱美、撼人心魄,令人歎為觀止。同時在假山飛瀑之間開合石洞,使洞中之人亦可觀瀑、嬉瀑,別有情趣。山上、山下、洞中皆有路,置與山中又是別有一番意味。如果外觀寫成意,那麼內外就是寫真了。山溝、山谷、山澗、水磯、水岫、涉水汀步,跌水、樹池,水平台、水灘石、石橋、石凳、石桌、石柱、石鍾應有盡有。所有元素以石洞串連,不臃腫、不做作,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平面的迂迴,有立體的盤曲,其堆疊之精,構築之妙,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而壘石不用一根鋼筋,匠人採用“無法皆為法”的手法,被譽為第三代黃石假山的代表作。觀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得其然,可謂“心中山水篇,只在百步間”。 天巖飛瀑下游是將近1600平方米的卵石灘,淺灘卵石星羅棋佈,灘塗池杉相間、水草相連,銀魚穿梭,卵石一直延伸至岸邊翁翁鬱郁的樹林,灌木之中,晨霧襲來,若隱若現,尚父巨石巍然中立,欲演一場坐壇封神的好戲。 坐在卵石上細細品位,石上刻有當代政要、名人遊尚湖的書法,墨跡(內容另附),有李強的“風光這邊好、尚湖賽西湖”,周太炎的“山青水秀荷香”,言恭邊的“琴韻”,周文在的“梅雨初晴、山色翠柳、波微漾鳥銜紅”等。

虞山印派代表做也篆刻卵石上,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虞山印派主要師承吳門派,吸取微派之長,形成了蒼老古樸而又不失清新秀麗,穩沉凝重而又不失氣象萬千的藝術風格。從而堪與海內外渚派爭雄,到了晚清,虞山派傳人中最有成就的數趙古泥,他師從印壇北斗吳昌碩,他的作品古樸茁茂,恢宏宕落,寓奇於正,能自出心意,表現出渾穆從容,博大奇情,神采飛動的面貌。卵石灘刻趙古泥的“煙村”,林皋的“杏花春雨江南”,吳偉的“近市澄湖似掌平”。

當年于右任聽説趙古泥書法神似翁同和,篆刻頡頡吳昌碩,長與已酷似,愛才曲駕,兩人握手相對大笑,同遊尚湖留下首屈一指的詩篇,“尚父湖波盪夕陽,徵誅漁釣兩難忘”。 文化園入口照碧、詩柱、絃歌台 文化園入口內廣場3500平方米區域,濃縮了尚湖文化內涵。照壁由底座、壁身、台帽構成長24米高2.5米,呈圓弧形,是華東各大景點中最大的照壁。正面貼白色花崗巖大理石,刻《尚湖賦》全文,背面貼雨點青石。

《尚湖賦》全文共890餘字,由明代進士丁奉所作,文中介紹了尚湖的歷史由來,描寫了尚湖不同季節、不同自然條件下的景色。其所謂“闡勝彌繁,描幽罔鞠”。詳細介紹了尚湖魚類、鳥類、多種植物,還説明了尚湖交通、地理等。作者描寫景觀或比喻或誇張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對尚湖的熾愛,抒情是本文的畫龍點睛之筆,“則知滹沱之所以克濟乎王霸,而江湖之所以見憂於範公”,説尚湖“蓋不特供騷人之嘯弄,而實以濟百千萬之蒼生”。作者雖然被貶,仍心繫蒼生,不忘黎民。 詩柱呈圓柱形,用大理石加工打磨而成,十二隻石柱,刻有于右任、翁同和、康有為、黃公望等人遊尚湖的詩句。(詩詞另附) 絃歌枱面積450平方米,圓形親水平台,可為文藝表演的舞台,南面設看台。湖山堂親水平台,卵石灘、雙亭也可觀賞。與演員步道構成酷似樂器阮的形狀,本已是凝固的音樂。平時遊客至此遠可觀山,近可嬉水,左有古樸的湖上堂,右有植物造景彩虹坡,與太公石、卵石灘隔水相望,雲崖飛瀑、跌水、小橋、雙亭、漁家櫓船盡收眼底。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周莊遊覽。周莊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明珠。相信大家都忍不住想進去瞧瞧了吧!先彆着急,在我們進入古鎮主要景點之前,我先把周莊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周莊地處蘇州崑山市、吳江市、上海的青浦縣三縣市交界之處,東面不遠就是有名的澱山湖,從這裏乘汽車到上海的大觀園只需要十幾分鍾。所以有人説:“周莊是澱山湖畔的一顆明珠。”

周莊,是一個有着九百多年曆史的江南水鄉古鎮,它以悠遠的傳統,淳樸的民風,古老的建築,清澄的河水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成為一片極有誘惑力的旅遊勝地。着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説;“周莊不僅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台灣經緯雜誌盛讚周莊是“中國第一水鄉”。還有不少人在遊覽了周莊之後,這樣説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還有一個周莊。”大家為周莊保存着如此眾多的明清建築而讚歎,為“小橋、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為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陶醉,覺得周莊是無法重造的美麗水鄉。

〔走到貞豐澤國牌坊前〕這裏是石牌樓,巍然矗峙在這新老鎮區的交界處,是古鎮周莊的象徵,上面鐫刻有“貞豐澤國”四個字,為着名書法家沈鵬所寫。“貞豐”是指周莊的原名為貞豐裏,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將兩百畝莊田捐給當地的全福寺作為廟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貞豐裏改為周莊。“澤國”是指四周環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對聯,上聯是“貞堅不貳攀日康莊有道路”,下聯是“豐衣足食向陽桃李自逢時”,意思是説我們周莊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莊大道,生活越來越富裕了。

大家跨過石牌樓就進入古鎮區了,請回頭再看,這裏還有一幅對聯:“萬頃碧波水光瀲灩晴方好;百尺臨雲塔影橫斜景亦奇。”這是着名記者馮英子題寫的。橫額上書“唐風孑遺”。意思是在周莊,古代優秀的民族文化、古風遺韻還能看到一些。這是着名書法家費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齡的時候用左手題寫的,左下角還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細辨認一下,是“新我左筆”四個字。這石牌樓和馬路兩旁飛檐翹角、黛瓦粉牆的房屋,以及高高聳立的古塔,構成了一個古建築羣,許多人都喜歡在這裏留影,回頭大家也可以在這裏留個影。

〔邊走邊導遊〕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漢白玉照壁,它是為紀念古鎮九百週年而建立的。它藝術地勾勒出了周莊悠久的歷史。抬頭看去,拱橋駁岸,風火牆和蠡窗黛瓦,無不給人以濃重的歷史感。

周莊,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條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將古鎮分割,形成8條街道,15座各式小橋彩虹般橫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給周莊增添了風采。鎮上大部分居民住宅都臨港背河。過街騎樓、臨河水閣、水牆門、長駁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欄、水巷幽弄、深宅大院,處處顯露出古樸幽雅,是中國水鄉古鎮風貌的“活化石”。吳冠中教授遊覽了周莊後説:“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橋,叫太平橋,建於清代。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動人的江南風情畫,在沈廳的展覽室裏,可以看到日本着名女畫家橋本心泉以它為主要背景的一幅名為《周莊的某一天》的油畫。

這一條古街俗稱一步街,因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過,街道兩旁開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門,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遞東西表示友誼,所以又稱友誼街。上面還有一線天,中間是過街樓、這種建築在大城市裏是很少見的,在周莊卻有許多。

〔在雙橋前停下來〕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雙橋,遊覽周莊雙橋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這橋面一橫一堅,橋洞一方一圓,樣子很像是古時候人們使用的鑰匙,所以當地人便稱之為“鑰匙橋”。這兩座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xx年)。這座石拱橋叫世德橋,橫跨南北市河,長16米、寬3米、跨度5.9米。這座石樑橋叫永安橋,平架在銀子浜口,長13.3米、寬2.4米、跨度3.5米。雙橋最能體現古鎮的神韻,等一會大家可以在這裏拍照留念。雙橋為什麼會這麼出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着名旅美畫家陳逸飛乘坐小船來到周莊,看到了雙橋,覺得自己彷彿回到了記憶中的童年。於是,就以雙橋為背景,創作了一幅題名為《故鄉的回憶》的油畫。後來這幅油畫連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畫廊中展出。陳逸飛的畫使默默無聞的雙橋走向了世界。鑰匙橋不是鑰匙勝過鑰匙,因為它開啟了周莊與國際交往的友誼之門。

〔過雙橋〕各位遊客,大家看,我們對面的一角,有小橋、流水、人家,這種景色,是我們周莊建築內涵最豐富的一角。所以啊,不管是雨雪霏霏,還是赤日炎炎,喜歡畫畫的人都會在這裏鋪開畫板,描繪着對岸的一景一物。我國的許多電影導演和演員,都把周莊作為最佳的外景地,先後在這裏拍攝了《共和國不會忘記》、《聊齋志異》、《楊乃武與小白菜》、《濟公遊記》、《江南鉅富沈萬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數十部電影和電視劇。着名導演張藝謀説:“在周莊拍片子,很令人滿意。”他追求的就是這種古宅的建築和幽深的水巷組成的文化氛圍,這不是一時一日能製作出來的。

〔走到張廳〕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張廳,張廳是周莊僅存的少量明代建築之一,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廳為明朝中山王徐達的弟弟徐孟清的後代所建。按理説徐家建的應叫徐廳,為什麼叫張廳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時候,徐家衰落了,就把這座房子賣給了一户姓張的人家,才被改名為張廳。讓我們到張廳的正廳去看看。這兒是張廳的正廳“玉燕堂”。玉燕堂原名怡順堂,早先門前有兩棵玉蘭樹,春天一到,玉蘭花開放,引來了許多燕子,燕子在屋檐下築巢繁殖後代,被張廳的主人看見了,認為燕子和玉蘭樹給張廳帶來了勃勃生機,於是就將怡順堂改為玉燕堂。張廳的特點是“轎從門前進,船從家中過”。大廳的東側,有一條幽暗深長的備弄,它的作用好像是現在大賓館裏的員工通道。請隨我進去。

這兒就是“船自家中過”的地方。你們別看它窄窄的,可是它能通向外面的大湖。它有兩個作用。一是張廳是一户大户人家,每天要消耗許多吃的、用的、穿的,都靠小船從這裏運進運出。二是封建社會,時時會打仗,主人萬一遇到什麼不測,就可以坐着小船從這裏逃生。我想各位一定想了解一些我們周莊風俗習慣吧!這兒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周莊的“阿婆茶”。“阿婆茶”就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吃過午飯後閒在家沒事幹,就帶上自己的小孫孫和一些自家醃製的醬瓜、菜莧等聚到一塊兒,泡上一杯清淡的茶,一邊品嚐醬瓜什麼的,一邊談天説地。有機會大家也可以去品嚐一下。

〔出張廳,邊走邊講〕各位遊客,自從周莊的旅遊事業發展以後,小商店日益增多,特別是旅遊工藝品店,在這些商店裏,有刺繡、雕刻、編織、字畫、旅遊食品等,繁榮了周莊的旅遊市場,大家等會兒可以選購一些留作紀念。

〔走到沈廳〕這裏就是沈廳,為江南民居之最。沈廳是“七進五門樓”,它的七進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進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進是沈廳的第二部分,是接待賓客的地方;第五、六、七進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總之,這三部分可以用四個字來歸納:“前廳後堂”。好,下面我們進去看看沈廳。

這就是沈廳的第一進“水牆門”,以前水鄉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船,所以這裏是沈家的船碼頭,也是沈廳主人接送賓客的地方。

我們現在走進的沈廳的第二進“牆門樓”,又稱旱牆門。是沈家辦理婚喪大事、張燈結綵的地方,過路的人一看,不必進去,就知道今天沈家又有什麼大事了。這裏有一塊沈廳的簡介石碑,請大家先看一看吧!石碑旁有一段文字介紹,沈廳又名敬業堂。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這裏就是沈廳的第三進了,叫茶廳。是船伕和轎伕喝茶的地方。因為在那時,船伕和轎伕是不能跟主人一塊兒到裏邊去的。所以啊,這裏的傢俱都很簡陋。

我們已經來到了沈廳的第四進也就是沈廳的正廳鬆茂堂了。我們看這塊匾上的“鬆茂堂”這三個字,是清末狀元張謇寫的。這裏是沈家主人招待貴賓的地方,所以這裏的傢俱很講究。沈廳一共有三幫建築風格,在這裏我們都能看見。請大家抬頭看,屋樑上精美的雕刻有鳳凰、仙鶴等。特別是這個圖案,你們一定會説這是龍吧,嘿,這回你們可錯了!龍,那時候就是天子的象徵,沈廳是民居,所以就只能把它稱作為“蟒”。這種雕刻屬於“蘇幫”藝術。這一進的屋頂有兩層,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下面一層,上面還有一個屋頂,這樣的結構,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我們再來看這個磚雕門樓,這是五個門樓中最宏偉的一個。上面的磚雕有《紅樓夢》、《西廂記》中的情景。可惜的是這些精美的磚雕都被破壞了,專家説已經很難修復,這些磚雕屬於“徽幫”藝術。還有一幫是“紹幫”,那屋頂兩旁的封火牆就是。鬆茂堂裏邊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照以前的規矩我們是不能隨便進去的。今天我們就破一次例,進去參觀一下吧!沈廳是前廳後堂的建築格局,我們已經來到了後堂,這裏是大堂樓,現在是陳列室。請大家隨便參觀。説到沈廳不得不説説沈萬三,萬三兄對周莊的經濟建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應該説他也是我國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之一,據專家考證:沈萬三的富有有三個原因。一是靠躬耕起家的,院子裏的這頭牛就表明他是靠種田發財的。二是沈萬三繼承了人家的財產。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點,沈萬三靠鎮北邊的那一條急水江和外國人做生意。他把江南一帶的刺繡、絲綢賣給外國人,賺了大錢。用我們現在的話説就是做外貿。沈萬三的富有不僅在我們江南一帶數一數二的,而且在全國也很有名氣。那時候朱元璋剛做上皇帝。由於連年打仗,沒有多少錢,但是他又想在南京修城牆,怎麼辦呢?有一個大臣提議:“讓富豪來承擔這筆鉅款。”於是,沈萬三分到了建三分之一城牆的任務。當時沈萬三想借這個機會來討好朱元璋,便很爽快地拿出了許多錢。不久城牆修好了,而且修得很漂亮,沈萬三心裏很高興,於是他想縞勞一下修城牆的士兵。誰知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本來就很眼紅沈萬三,這麼一來他就找到藉口了。朱元璋把沈萬三抓了起來,説:“你要和我比富,還想收買軍心,要奪我江山,這怎麼了得。”於是就要把沈萬三判死罪。多虧了那些文武百官出面求情,沈萬三才免了一死,被髮配到雲南充軍。沈萬三的家人,殺頭的殺頭,坐牢的坐牢,家破人亡。他的家產也全部充公了。只有一個小孫子逃了出來,沈家才留下了一條根。我們現在看到的沈廳就是沈萬三的後代沈本仁在乾隆七年時建造的。這塑像兩旁的對聯,上聯是:甲萬户起南潯周莊江南聚寶;下聯是:稱三秀居東宅客金陵浜東藏銀。概括了沈萬三的一生。沈廳是周莊規模最大的一所七進民宅。南北向的市街將沈廳的第一進與第二進分開。這種形式在水鄉很有代表性。第一進臨河而建,稱“水牆門,便於船隻往來及洗衣,臨街為“旱牆門”。裏面是茶廳、正廳,為接待賓辦理婚喪大事之處。茶廳為一般的待客處,規模、陳設均不及正廳。正廳為“鬆茂堂”。大堂上方兩側走馬樓連接各進樓房。過去,如果有來賓,女眷是不能到正廳相見的,只能在這走馬樓上,通過開啟的木窗向大廳窺視,待字閨中的小姐也是在此相夫的。正廳後而是大小堂樓。概括起來就是前廳後堂、明灶暗室兩大特徵。沈廳的第五進安放着沈萬三的坐像,這個就是傳説中的聚寶盤。

這後邊是沈家吃飯的地方。我們進去看看。這裏,就是沈廳的最後一進,第七進。是沈家吃飯的地方。桌子上擺的都是一些家常小菜,這中間的主菜是沈家特有的,叫萬三蹄,它還是我們周莊的特產呢!現在商店裏可以買到,大家可以買一隻回去閤家品嚐品嚐。人們都説:“萬三蹄肥而不膩,酥而不爛”,真是席上珍品。隔壁是沈家的廚房。看,這個東西曾在《正大綜藝》節目中登過場。大家也來猜猜,它是派什麼用場的呢!不知道吧!這是擠甘蔗汁用的。這裏還有許多以前用的器具。大家可以隨意看看。

接下來請到樓上去看看。這裏陳列有老爺房和小姐房。我們來看這隻牀,它叫千功牀,它分三進有三個門簾。有許多精美的雕刻,讓人看上去很複雜,可是整隻牀沒有用一根釘子。到夏天時,天氣炎熱,可以把那些雕花板拆下來,裏面就通風了。到了冬天,再可以裝上去。那為什麼叫它千功牀呢?有二種説法:一説上面,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是唐代李世民手下的開國功臣,為了緬懷那些大臣,就把他們刻在牀上,所以稱千功牀。二説上面的精美圖案,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刻成,功夫太深,故稱為千功牀。其他的陳列物品,請大家隨意看看。

這是沈廳的走馬樓,所謂走馬樓,就是樓道,繞着沈廳兜一圈。大家看,這兒有一塊木板。我們從這裏望下去,是我們剛才走過的鬆茂堂。平時,木板都是關着的。封建社會,女的是不能隨便見客人的,所以就設計這麼一個可以開、關的窗,逢到有客人來,女的就可以掀開一條縫偷偷地看了。古代小姐就是在這裏看自己的未來丈夫的。好,請大家跟我走。這裏呢,就是沈家逢年過節請戲班子唱戲的地方,這兩邊可以坐人。如果好好裝飾一下的話,那可真是一個很不錯的小舞台。到了此處,沈廳我們已參觀完了。那麼,沈廳的價值究竟在哪裏呢?對!沈廳的價值就在於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民居能有這麼大的規模,而且保存了二百多年,這在江南一帶是極罕見的。

〔出沈廳,到富安橋〕大家請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橋叫富安橋。它始建於公元1355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年間(1522-1566年)兩次重修,為單孔拱橋。橋長17.4米,寬3.8米,跨度6.6米。清咸豐五年(1855年)重修,橋面改成花崗石,東西有級梯,中間為平面,刻有浮雕圖案,橋身四角有橋樓,臨波拔起,遙遙相對。據説沈萬三的弟弟沈萬四,因不願重蹈其哥哥與朱元璋作對最終被髮配充軍的覆轍,主動捐錢為鄉里做好事,曾捐錢修建過富安橋。富安橋的名字,就是表達了他富了以後祈求安康的心願。

〔邊走邊導遊〕各位遊客,這兒還有穿竹石欄,很有特色,所以許多電影導演也都喜歡在這裏拍鏡頭,像電視劇《柳亞子》、《江南鉅富沈萬三》等,一些片斷都是在這兒拍的。

看,這條市河以前是我們周莊的菜市場。水鄉人家,買菜也是在水上進行的。每天早晨,河道上擠滿了小船,船上裝着鮮魚、蔬菜等。小販們一邊搖船,一邊叫賣,兩岸的居民聽到以後,紛紛到河埠上來買菜,有些住在樓上的人,懶得下來,就直接從樓上放下一隻籃子,籃子裏面放着錢,小販只要把菜放到籃子裏,這樣一筆生意就成交了。

〔葉楚傖故居門前〕葉楚傖小名小鳳,是着名的南社詩人,曾經擔任過江蘇省政府祕書長,我們周莊有一段時間曾被改名為楚傖鎮!

葉楚傖出生貧寒,長大後雖然做了“大官”,可仍然處處注意節約。一次他到老朋友沈仲眉家去,沈仲眉問他吃什麼?他只點了一隻糟燒螺螄頭肉,螺螄在水鄉是極便宜的,這也是他童年時代家裏最好的菜了,他認為這菜有鄉土風味,且價廉物美。吃完飯,沈家的女傭王媽給他絞上一把毛巾,他連忙説:“不敢當,不敢當!您老人家替我絞毛巾,真是過意不去,應該讓我們年輕人給您絞毛巾才對。”王媽很受感動,她説:“這個‘葉老爺’雖然官做得大,卻沒有一點官架子,真是少有的好人。”葉楚傖的作品很多,有《楚傖詩存》、《世微堂文集》等。1946年葉楚傖在上海病逝。故居陳列了葉楚傖的生平家世、着作和有關他的照片、回憶文章。請大家進去參觀一下。

〔全福講寺〕各位遊客,這裏是全福講寺,矗立在南湖園中,殿宇軒昂,飛檐高翹,歡迎四方遊人。相傳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邊功郎舍宅為寺,在白蜆湖畔建全福寺。歷代不斷擴建,梵宮重疊,樓閣崢嶸,碧水環繞,香火鼎盛,成為江南一帶以經懺為主的名寺。寺內有一口巨鍾,重三千斤,懸於大雄寶殿左側。每當破曉時分,寺內有和尚撞鐘,鐘聲宏亮,傳到數十里外。人們把它當作報曉的雞啼,聞聲紛紛起牀,下田耕作。久而久之,“全福曉鍾”成為周莊人景中的重要一景。

昔日的全福講寺共有五進,主體建築大雄寶殿,殿宇雄偉軒敞。高達三丈徐的如來大佛巍然盤漆而坐,寬闊的巨佛手掌心中足可卧伏一人,這樣高大的佛身,在江南一帶的各大寺院中絕無僅有。據《周莊鎮志》記載,如來大佛本蘇州虎丘海湧峯雲巖寺世尊像,清順治五年(1648年),都督楊承祖兵駐白蜆湖邊,迎於寺內,如來大佛的左右,仁立着文殊、普賢佛像,同樣十分高大。兩側的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清初,書法家李仙根尋訪全福講寺,見寺院與湖光水色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揮毫寫“水中佛國”四個大字,製成匾額懸于山門之上,給全福講寺增添了光彩。

全福講寺九百年來香火鼎盛,成為周莊繁榮發展的一個象徵。然而,這座堪與杭州靈隱寺媲美的寺院,卻在50年代初期被迫改作糧庫,寺內所有的佛像、經卷和珍藏不知去向,歷史悠久的古寺毀於一旦,這不能不説是周莊的一大損失。

90年代後,周莊鎮建造南湖園。作為主體工程的全福講寺,也於1995年3月18日破土動工。經過三百個日夜的緊張施工,移址在南湖的全福講寺,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新建的全福講寺,主要建築包括山門、指歸閣、大雄寶殿和藏經樓等。

山門聳峙在南湖岸邊,門前湖光瀲灩,水埠碼頭平卧碧波,遊人和香客可以乘船進南湖沿石階登岸,別有情趣。進入山門,只見一座五孔石拱橋飛跨在荷花池上,橋上石欄相扶。駐足橋上,可以欣賞荷池中的紅嶂翠蓋,也可以回眸南湖,盡情地觀看旖旎的湖景。

過拱橋,前面就是重檐復宇、氣勢莊嚴的指歸閣。在此登樓,居高臨下,遠近的景色盡收眼底。南湖中養魚的網箱籪欄,以鉛灰色的線條,分割着萬頃波光。寺院內的亭台樓閣,錯落有致,鐘樓、鼓樓矗立兩側,互為映襯,使寺院愈加氣象雄偉。

第三進,即是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飛檐翹角,雄偉而不失精美。“佛光普照”四個大字在高達18米的屋脊間熠熠閃光。鑲嵌於兩邊的梅、蘭、竹、菊磚雕構圖別緻,精細秀逸。緩步進人殿堂,只見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釋迦牟尼的銅坐像,高5米重3噸。釋迦牟尼兩側,是騎跨在雄獅上的文殊和騎跨在大象上的普賢。殿後塑有飄海觀音像,屹立在鰲魚之背,衣袂飄動。大殿兩旁的十八尊羅漢像,也各具神態,栩栩如生。整座大雄寶殿,神光閃耀,祥雲繚繞,置身其間,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圍。

經台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環抱,經台中央矗立着三層寶殿,終日香煙繚繞。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欄杆上,鐫刻着吉祥雲紋。經台下的池水與曲徑花廊下的流水相連,有錦鱗嬉遊,富有詩情畫意。

大雄寶殿後,是三層高的藏經樓。殿堂寬敞,裝飾精美。樓內薈萃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藏經樓兩側是大齋堂和方丈室,遙相呼應。

周莊修復全福講寺,借水佈景,巧奪天工,融佛教文化、建築藝術和園林景色於一體,既為佛教文化愛好者和宗教信仰者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場所,也為旅遊者提供了一個流連忘返的好去處。

〔出全福講寺〕大家看對面的那座小茶樓就是三毛茶樓,它是為了紀念台灣女作家三毛而建的。1989年,三毛在煙雨朦朧之中來到了我們周莊,她看到周莊小橋、流水、人家的迷人風光,不禁感慨地説道:“啊!這不正是我魂牽夢繞的故土嗎?”三毛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三毛回到台灣後還經常來信,説還要嚐嚐周莊的大閘蟹,很可惜她再也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周莊人民為了紀念她,將這座古宅改稱三毛茶樓。茶樓中除了陳列了三毛的照片、手跡、書信外,還陳列了中外大批文人學者遊訪周莊的照片。

〔邊走邊導遊〕前面就是迷樓了。大家看,這兒有一座古橋,它叫“貞豐橋”。“貞豐橋”這個名字,不用我説大家也都知道,它是因為周莊的原名而起的。橋邊的那座小樓就是有名的“迷樓”。迷樓以前是一家小酒樓,叫“德記”酒樓。它怎麼會出名呢?原來清朝末年,有一些進步的文化青年成立了一個團體,叫《南社》。那時南社成員柳亞子、陳去病、王大覺等人都喜歡在這酒樓裏喝酒吟詩,他們還以酒樓為題,寫下了許多着名詩篇。後這些詩篇被編成了《迷樓集》,隨即迷樓的名氣也就傳開了。

那“迷樓”為什麼被稱為“迷樓”呢?原來南社成員們在酒樓上飲酒作詩,他們覺得小酒樓的一切都非常迷人,菜很迷人,酒很迷人,周圍的環境也很迷人。因此,他們就風趣地把酒樓稱為“迷樓”。他們把酒樓叫作“迷樓”還有一個用意,就是轉移反動派的視線。

好,我們就到迷樓裏面去看看。迷樓為臨河修築的兩層小樓。樓內陳列着南社成員的照片、手跡、着作和書畫作品,以及當代書法家書寫的《迷樓集》中的詩句。二樓的東側,是一組人物蠟像,展現的正是“小樓暫飲夜傳杯”的情景,可謂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迷樓向遊客開放以後,接待了許多南社成員的後裔,他們熱情地向迷樓提供圖片資料和實物,還積極參加南社研究,小小的迷樓,引起國內外諸多人士的注目。

〔繼續向前走〕這裏是澄虛道院,又稱“聖堂”,創建於宋元佑年間(1086~1096年),距今已有九百餘年曆史。明代中葉以後,道院規模日趨宏大。嘉靖年間,當地人玉壁捐資增建了儀門。清康熙二十五年,道士胡天羽化緣募捐建玉皇閣。五年後,又在閣西建造了文昌閣,清乾隆十六年,道士蔣南記在山門外建造聖帝閣,樓閣面臨普慶橋,形成了前後三進的建築羣,氣宇軒昂,佔地1500平方米,成為吳中着名的道院之一。澄虛道院不但保存着豐富的宗教文化遺產,而且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水鄉風光,也使道院的遊人香客流連忘返。

各位遊客,我的導遊到此結束了。如果有時間,各位可以在古鎮裏隨便走走看看。在這臨別之際,讓我再一次感謝大家的光臨。同時,還請您把周莊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和朋友。祝大家在周莊旅遊愉快,吉祥如意!

我們現在出沈廳往南走。眼前的這座寺廟就是當年周迪郎功舍地而捐的全福寺,那時寺中有一江南絕無僅有的巨佛,在如來佛的掌心可卧伏一人,可惜九百歲的水中佛國毀於五十年代。今天我們看到的全福寺是1995年移址重建的。如今它背靠古鎮、面向南湖,真正成了水中佛國。山門聳峙在南湖岸邊,門前湖光瀲灩,水埠碼頭平卧碧波,遊人和香客可以乘船進南湖沿石階登岸,別有情趣。進入山門,只見一座五孔石拱橋飛跨在荷花池上,橋上石欄相扶。駐足橋上,可以欣賞荷池中的紅嶂翠蓋,也可以回眸南湖。過拱橋,前面就是重檐復宇、氣勢莊嚴的指歸閣。在此登樓,居高臨下,遠近的景色盡收眼底。南湖中養魚的網箱籪欄,以鉛灰色的線條,分割着萬頃波光。寺院內的亭台樓閣,錯落有致,鐘樓、鼓樓矗立兩側,互為映襯,使寺院愈加氣象雄偉。第三進,即是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飛檐翹角,雄偉而不失精美。進人殿堂,只見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釋迦牟尼的銅坐像,高5米重3噸。釋迦牟尼兩側,是騎跨在雄獅上的文殊和騎跨在大象上的普賢。殿後塑有飄海觀音像,屹立在鰲魚之背。大殿兩旁的十八尊羅漢像,也各具神態,栩栩如生。整座大雄寶殿,神光閃耀,祥雲繚繞,置身其間,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圍。經台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環抱,經台中央矗立着三層寶殿,終日香煙繚繞。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欄杆上,鐫刻着吉祥雲紋。經台下的池水與曲徑花廊下的流水相連,有錦鱗嬉遊,富有詩情畫意。雄寶殿後,是三層高的藏經樓。殿堂寬敞,裝飾精美。樓內薈萃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藏經樓兩側是大齋堂和方丈室,遙相呼應。

這裏就是迷樓,這是一座樓閣式建築,原名為“德記酒樓”,有人問了,為什麼改了這麼一個詩意的名呢?其實,改為這個名字和一位女子有關也。原來這座樓的老闆因經營有方,生意十分紅火,但直到年過四十才得一“千金”,於是取名“阿金”,阿金長得賽過天仙,參加現在的世界小姐比賽絕對會為國爭光,近代愛國文學團體南社成員常聚在德記酒店,革命文學,飲酒誦詞,有人戲稱他們被阿金迷住,他們便索性以此為幌子,並將“迷樓”的雅號送給了酒店。他們在此留下了不少以周莊風光和阿金美貌為題的詩歌,並有《迷樓集》出版。

我們已經把周莊走了一圈,遊周莊,大家一定要靜下心來感受,如果能有時間在周莊住上一夜,感受周莊的清晨和黃昏,你一定會有一種更美妙的感覺。好了,留出時間給大家照相留念,記着一定要把周莊放入相機帶回家,我個人認為周莊最適於留念的是雙橋和富安橋。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15

歡迎大家來到周莊,今天由我帶領大家遊覽這座魅力古城,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著名畫家羅冠中曾這樣評價過周莊: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將我們周莊同黃山相媲美,足以見周莊魅力之大了。現在我將帶領大家切身體會一遭周莊的美。

首先由我來簡單的向各位介紹一下週莊。

周莊是江蘇省崑山市的一個具有900多年曆史的水鄉古鎮,環境幽雅,建築古樸,處於澄湖,白蜆湖,澱山湖和南湖的懷抱之中,古稱搖城,是春秋戰國時期是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搖君的封地,又名貞豐裏。北宋元祜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春佛教,將莊田13公頃捐給全福寺作為廟產。後人為紀念週迪功郎,遂將貞豐裏改名為周莊。周莊還有位商業天才沈萬三,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待會兒,我將帶領大家參觀沈廳,領略下這位商業天才的輝煌人生。周莊四面環水,南北市河、後巷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構成了水鄉的神韻。有河有街必有橋,周莊橋多,是其特色之一。這裏有富安橋、貞豐橋、福洪橋、蜆園橋、永安橋、世德橋等等。特別有名的是永安橋和世德橋,又稱雙橋,這些橋古意樸拙,形態各異,耐人尋味。

整個周莊就是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畫。周莊的魅力,還在於它的文化藴涵:沈廳、張廳、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 全福寺等名勝古蹟,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和觀賞價值。西晉文學家張翰(字季鷹),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等曾寓居周莊;元末是初沈萬三得天時地利,成為江南鉅富;近代柳亞子、陳去病等南社發起人,曾聚會迷樓飲酒吟詩;當代名人到周莊採風者更不勝枚舉,像旅美華人畫家陳逸飛畫了油畫《雙橋》後和"雙橋"一樣馳名世界,像著名古畫家吳冠中讚譽 "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等等,他們對周莊情由獨鍾,可見周莊的魅力何其無窮 !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周莊遊覽。

在我們進入古鎮主要景點之前,我先把周莊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周莊地處蘇州崑山市、吳江市、上海的青浦縣三縣市交界之處,東面不遠就是有名的澱山湖,從這裏乘汽車到上海的大觀園只需要十幾分鍾。所以有人説:"周莊是澱山湖畔的一顆明珠。"

周莊,是一個有着九百多年曆史的江南水鄉古鎮,它以悠遠的傳統,淳樸的民風,古老的建築,清澄的河水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成為一片極有誘惑力的旅遊勝地。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説;"周莊不僅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台灣經緯雜誌盛讚周莊是"中國第一水鄉"。還有不少人在遊覽了周莊之後,這樣説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還有一個周莊。"大家為周莊保存着如此眾多的明清建築而讚歎,為"小橋、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為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陶醉,覺得周莊是無法重造的美麗水鄉。

走到貞豐澤國牌坊前〕這裏是石牌樓,巍然矗峙在這新老鎮區的交界處,是古鎮周莊的象徵,上面鐫刻有"貞豐澤國"四個字,為著名書法家沈鵬所寫。"貞豐"是指周莊的原名為貞豐裏,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將兩百畝莊田捐給當地的全福寺作為廟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貞豐裏改為周莊。"澤國"是指四周環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對聯,上聯是"貞堅不貳攀日康莊有道路",下聯是"豐衣足食向陽桃李自逢時",意思是説我們周莊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莊大道,生活越來越富裕了。

大家跨過石牌樓就進入古鎮區了,請回頭再看,這裏還有一幅對聯:"萬頃碧波水光瀲灩晴方好;百尺臨雲塔影橫斜景亦奇。"這是著名記者馮英子題寫的。橫額上書"唐風孑遺 "。意思是在周莊,古代優秀的民族文化、古風遺韻還能看到一些。這是著名書法家費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齡的時候用左手題寫的,左下角還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細辨認一下,是"新我左筆"四個字。這石牌樓和馬路兩旁飛檐翹角、黛瓦粉牆的房屋,以及高高聳立的古塔,構成了一個古建築羣,許多人都喜歡在這裏留影,回頭大家也可以在這裏留個影。

江蘇尚湖的導遊詞 篇17

周莊,是一個有着九百多年曆史的江南水鄉古鎮,它以悠遠的傳統,淳樸的民風,古老的建築,清澄的河水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成為一片極有誘惑力的旅遊勝地。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説;“周莊不僅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台灣經緯雜誌盛讚周莊是“中國第一水鄉”。還有不少人在遊覽了周莊之後,這樣説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還有一個周莊。”大家為周莊保存着如此眾多的明清建築而讚歎,為“小橋、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為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陶醉,覺得周莊是無法重造的美麗水鄉。

(走到貞豐澤國牌坊前〕這裏是石牌樓,巍然矗峙在這新老鎮區的交界處,是古鎮周莊的象徵,上面鐫刻有“貞豐澤國”四個字,為著名書法家沈鵬所寫。“貞豐”是指周莊的原名為貞豐裏,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將兩百畝莊田捐給當地的全福寺作為廟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貞豐裏改為周莊。“澤國”是指四周環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對聯,上聯是“貞堅不貳攀日康莊有道路”,下聯是“豐衣足食向陽桃李自逢時”,意思是説我們周莊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莊大道,生活越來越富裕了。

大家跨過石牌樓就進入古鎮區了,請回頭再看,這裏還有一幅對聯:“萬頃碧波水光瀲灩晴方好;百尺臨雲塔影橫斜景亦奇。”這是著名記者馮英子題寫的。橫額上書“唐風孑遺”。意思是在周莊,古代優秀的民族文化、古風遺韻還能看到一些。這是著名書法家費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齡的時候用左手題寫的,左下角還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細辨認一下,是“新我左筆”四個字。這石牌樓和馬路兩旁飛檐翹角、黛瓦粉牆的房屋,以及高高聳立的古塔,構成了一個古建築羣,許多人都喜歡在這裏留影,回頭大家也可以在這裏留個影。

〔邊走邊導遊〕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漢白玉照壁,它是為紀念古鎮九百週年而建立的。它藝術地勾勒出了周莊悠久的歷史。抬頭看去,拱橋駁岸,風火牆和蠡窗黛瓦,無不給人以濃重的歷史感。

周莊,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條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將古鎮分割,形成8條街道,15座各式小橋彩虹般橫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給周莊增添了風采。鎮上大部分居民住宅都臨港背河。過街騎樓、臨河水閣、水牆門、長駁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欄、水巷幽弄、深宅大院,處處顯露出古樸幽雅,是中國水鄉古鎮風貌的“活化石”。吳冠中教授遊覽了周莊後説:“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橋,叫太平橋,建於清代。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動人的江南風情畫,在沈廳的展覽室裏,可以看到日本著名女畫家橋本心泉以它為主要背景的一幅名為《周莊的某一天》的油畫。

這一條古街俗稱一步街,因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過,街道兩旁開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門,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遞東西表示友誼,所以又稱友誼街。上面還有一線天,中間是過街樓、這種建築在大城市裏是很少見的,在周莊卻有許多。

〔在雙橋前停下來〕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雙橋,遊覽周莊雙橋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這橋面一橫一堅,橋洞一方一圓,樣子很像是古時候人們使用的鑰匙,所以當地人便稱之為“鑰匙橋”。這兩座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這座石拱橋叫世德橋,橫跨南北市河,長16米、寬3米、跨度5.9米。這座石樑橋叫永安橋,平架在銀子浜口,長13.3米、寬2.4米、跨度3.5米。雙橋最能體現古鎮的神韻,等一會大家可以在這裏拍照留念。雙橋為什麼會這麼出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畫家陳逸飛乘坐小船來到周莊,看到了雙橋,覺得自己彷彿回到了記憶中的童年。於是,就以雙橋為背景,創作了一幅題名為《故鄉的回憶》的油畫。後來這幅油畫連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畫廊中展出。這幅畫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後來,被阿曼德.哈默用高價購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訪問中國的時候,將這幅油畫送給了鄧小平。1985年,這幅畫又經過陳逸飛的加工成為當時聯合國首日封的圖案,深受集郵愛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睞。經新聞媒體宣傳,周莊古鎮聲名鵲起。陳逸飛的畫使默默無聞的雙橋走向了世界。鑰匙橋不是鑰匙勝過鑰匙,因為它開啟了周莊與國際交往的友誼之門.

〔過雙橋〕各位遊客,大家看,我們對面的一角,有小橋、流水、人家,這種景色,是我們周莊建築內涵最豐富的一角。所以啊,不管是雨雪霏霏,還是赤日炎炎,喜歡畫畫的人都會在這裏鋪開畫板,描繪着對岸的一景一物。我國的許多電影導演和演員,都把周莊作為最佳的外景地,先後在這裏拍攝了《共和國不會忘記》、《聊齋志異》、《楊乃武與小白菜》、《濟公遊記》、《江南鉅富沈萬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數十部電影和電視劇。著名導演張藝謀説:“在周莊拍片子,很令人滿意。”他追求的就是這種古宅的建築和幽深的水巷組成的文化氛圍,這不是一時一日能製作出來的。

(走到張廳〕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張廳,張廳是周莊僅存的少量明代建築之一,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廳為明朝中山王徐達的弟弟徐孟清的後代所建。按理説徐家建的應叫徐廳,為什麼叫張廳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時候,徐家衰落了,就把這座房子賣給了一户姓張的人家,才被改名為張廳。讓我們到張廳的正廳去看看。這兒是張廳的正廳“玉燕堂”。玉燕堂原名怡順堂,早先門前有兩棵玉蘭樹,春天一到,玉蘭花開放,引來了許多燕子,燕子在屋檐下築巢繁殖後代,被張廳的主人看見了,認為燕子和玉蘭樹給張廳帶來了勃勃生機,於是就將怡順堂改為玉燕堂。張廳的特點是“轎從門前進,船從家中過”。大廳的東側,有一條幽暗深長的備弄,它的作用好像是現在大賓館裏的員工通道。請隨我進去。

這兒就是“船自家中過”的地方。你們別看它窄窄的,可是它能通向外面的大湖。它有兩個作用。一是張廳是一户大户人家,每天要消耗許多吃的、用的、穿的,都靠小船從這裏運進運出。二是封建社會,時時會打仗,主人萬一遇到什麼不測,就可以坐着小船從這裏逃生。我想各位一定想了解一些我們周莊風俗習慣吧!這兒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周莊的“阿婆茶”。“阿婆茶”就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吃過午飯後閒在家沒事幹,就帶上自己的小孫孫和一些自家醃製的醬瓜、菜莧等聚到一塊兒,泡上一杯清淡的茶,一邊品嚐醬瓜什麼的,一邊談天説地。有機會大家也可以去品嚐一下。

〔出張廳,邊走邊講〕各位遊客,自從周莊的旅遊事業發展以後,小商店日益增多,特別是旅遊工藝品店,在這些商店裏,有刺繡、雕刻、編織、字畫、旅遊食品等,繁榮了周莊的旅遊市場,大家等會兒可以選購一些留作紀念。

(走到沈廳〕這裏就是沈廳,為江南民居之最。沈廳是“七進五門樓”,它的七進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進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進是沈廳的第二部分,是接待賓客的地方;第五、六、七進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總之,這三部分可以用四個字來歸納:“前廳後堂”。好,下面我們進去看看 沈廳。

這就是沈廳的第一進“水牆門”,以前水鄉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船,所以這裏是沈家的船碼頭,也是沈廳主人接送賓客的地方。

我們現在走進的沈廳的第二進“牆門樓”,又稱旱牆門。是沈家辦理婚喪大事、張燈結綵的地方,過路的人一看,不必進去,就知道今天沈家又有什麼大事了。這裏有一塊沈廳的簡介石碑,請大家先看一看吧!石碑旁有一段文字介紹,沈廳又名敬業堂。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這裏就是沈廳的第三進了,叫茶廳。是船伕和轎伕喝茶的地方。因為在那時,船伕和轎伕是不能跟主人一塊兒到裏邊去的。所以啊,這裏的傢俱都很簡陋。

我們已經來到了沈廳的第四進也就是沈廳的正廳鬆茂堂了。我們看這塊匾上的“鬆茂堂”這三個字,是清末狀元張謇寫的。這裏是沈家主人招待貴賓的地方,所以這裏的傢俱很講究。沈廳一共有三幫建築風格,在這裏我們都能看見。請大家抬頭看,屋樑上精美的雕刻有鳳凰、仙鶴等。特別是這個圖案,你們一定會説這是龍吧,嘿,這回你們可錯了!龍,那時候就是天子的象徵,沈廳是民居,所以就只能把它稱作為“蟒”。這種雕刻屬於“蘇幫”藝術。這一進的屋頂有兩層,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下面一層,上面還有一個屋頂,這樣的結構,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我們再來看這個磚雕門樓,這是五個門樓中最宏偉的一個。上面的磚雕有《紅樓夢》、《西廂記》中的情景。可惜的是在文化大ge命中這些精美的磚雕都被破壞了,專家説已經很難修復,這些磚雕屬於“徽幫”藝術。還有一幫是“紹幫”,那屋頂兩旁的封火牆就是。鬆茂堂裏邊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照以前的規矩我們是不能隨便進去的。今天我們就破一次例,進去參觀一下吧!沈廳是前廳後堂的建築格局,我們已經來到了後堂,這裏是大堂樓,現在是陳列室。請大家隨便參觀。這就是沈廳的第六進,小堂樓。這尊塑像就是沈萬三。沈萬三是元末明初人,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號稱江南第一大富豪。關於沈萬三的富有,民間流傳着很多説法。有人説:“沈萬三有一隻聚寶盆,金銀財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有人説:“沈萬三左腳是金,右腳是銀,凡是他走過的地方,都能挖到銀子。”還有人説;“沈萬三有點石成金的特殊本領。”這些呀,只不過是傳説罷了。據專家考證:沈萬三的富有有三個原因。一是靠躬耕起家的,院子裏的這頭牛就表明他是靠種田發財的。二是沈萬三繼承了人家的財產。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點,沈萬三靠鎮北邊的那一條急水江和外國人做生意。他把江南一帶的刺繡、絲綢賣給外國人,賺了大錢。用我們現在的話説就是做外貿。沈萬三的富有不僅在我們江南一帶數一數二的,而且在全國也很有名氣。那時候朱元璋剛做上皇帝。由於連年打仗,沒有多少錢,但是他又想在南京修城牆,怎麼辦呢?有一個大臣提議:“讓富豪來承擔這筆鉅款。”於是,沈萬三分到了建三分之一城牆的任務。當時沈萬三想借這個機會來討好朱元璋,便很爽快地拿出了許多錢。不久城牆修好了,而且修得很漂亮,沈萬三心裏很高興,於是他想縞勞一下修城牆的士兵。誰知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本來就很眼紅沈萬三,這麼一來他就找到藉口了。朱元璋把沈萬三抓了起來,説:“你要和我比富,還想收買軍心,要奪我江山,這怎麼了得。”於是就要把沈萬三判死罪。多虧了那些文武百官出面求情,沈萬三才免了一死,被髮配到雲南充軍。沈萬三的家人,殺頭的殺頭,坐牢的坐牢,家破人亡。他的家產也全部充公了。只有一個小孫子逃了出來,沈家才留下了一條根。我們現在看到的沈廳就是沈萬三的後代沈本仁在乾隆七年時建造的。這塑像兩旁的對聯,上聯是:甲萬户起南潯周莊江南聚寶;下聯是:稱三秀居東宅客金陵浜東藏銀。概括了沈萬三的一生。

這後邊是沈家吃飯的地方。我們進去看看。

這裏,就是沈廳的最後一進,第七進。是沈家吃飯的地方。桌子上擺的都是一些家常小菜,這中間的主菜是沈家特有的,叫萬三蹄,它還是我們周莊的特產呢!現在商店裏可以買到,大家可以買一隻回去閤家品嚐品嚐。人們都説:“萬三蹄肥而不膩,酥而不爛”,真是席上珍品。隔壁是沈家的廚房。看,這個東西曾在《正大綜藝》節目中登過場。大家也來猜猜,它是派什麼用場的呢!不知道吧!這是擠甘蔗汁用的。這裏還有許多以前用的器具。大家可以隨意看看。

接下來請到樓上去看看。這裏陳列有老爺房和小姐房。我們來看這隻牀,它叫千功牀,它分三進有三個門簾。有許多精美的雕刻,讓人看上去很複雜,可是整隻牀沒有用一根釘子。到夏天時,天氣炎熱,可以把那些雕花板拆下來,裏面就通風了。到了冬天,再可以裝上去。那為什麼叫它千功牀呢?有二種説法:一説上面,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是唐代李世民手下的開國功臣,為了緬懷那些大臣,就把他們刻在牀上,所以稱千功牀。二説上面的精美圖案,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刻成,功夫太深,故稱為千功牀。其他的陳列物品,請大家隨意看看。

這是沈廳的走馬樓,所謂走馬樓,就是樓道,繞着沈廳兜一圈。大家看,這兒有一塊木板。我們從這裏望下去,是我們剛才走過的鬆茂堂。平時,木板都是關着的。封建社會,女的是不能隨便見客人的,所以就設計這麼一個可以開、關的窗,逢到有客人來,女的就可以掀開一條縫偷偷地看了。古代小姐就是在這裏看自己的未來丈夫的。好,請大家跟我走。這裏呢,就是沈家逢年過節請戲班子唱戲的地方,這兩邊可以坐人。如果好好裝飾一下的話,那可真是一個很不錯的小舞台。到了此處,沈廳我們已參觀完了。那麼,沈廳的價值究竟在哪裏呢?對!沈廳的價值就在於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民居能有這麼大的規模,而且保存了二百多年,這在江南一帶是極罕見的。〔出沈廳,到富安橋〕大家請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橋叫富安橋。它始建於公元1355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年間(1522~1566年)兩次重修,為單孔拱橋。橋長17.4米,寬3.8米,跨度6.6米。清咸豐五年(1855年)重修,橋面改成花崗石,東西有級梯,中間為平面,刻有浮雕圖案,橋身四角有橋樓,臨波拔起,遙遙相對。據説沈萬三的弟弟沈萬四,因不願重蹈其哥哥與朱元璋作對最終被髮配充軍的覆轍,主動捐錢為鄉里做好事,曾捐錢修建過富安橋。富安橋的名字,就是表達了他富了以後祈求安康的心願。

〔邊走邊導遊〕各位遊客,這兒還有穿竹石欄,很有特色,所以許多電影導演也都喜歡在這裏拍鏡頭,像電視劇《柳亞子》、《江南鉅富沈萬三》等,一些片斷都是在這兒拍的。

看,這條市河以前是我們周莊的菜市場。水鄉人家,買菜也是在水上進行的。每天早晨,河道上擠滿了小船,船上裝着鮮魚、蔬菜等。小販們一邊搖船,一邊叫賣,兩岸的居民聽到以後,紛紛到河埠上來買菜,有些住在樓上的人,懶得下來,就直接從樓上放下一隻籃子,籃子裏面放着錢,小販只要把菜放到籃子裏,這樣一筆生意就成交了。

〔葉楚傖故居門前〕這裏面是國民黨元老葉楚傖的故居。葉楚傖小名小鳳,是著名的南社詩人,曾經擔任過國民黨江蘇省政府祕書長,我們周莊有一段時間曾被改名為楚傖鎮!

葉楚傖出生貧寒,長大後雖然做了“大官”,可仍然處處注意節約。一次他到老朋友沈仲眉家去,沈仲眉問他吃什麼?他只點了一隻糟燒螺螄頭肉,螺螄在水鄉是極便宜的,這也是他童年時代家裏最好的菜了,他認為這菜有鄉土風味,且價廉物美。吃完飯,沈家的女傭王媽給他絞上一把毛巾,他連忙説:“不敢當,不敢當!您老人家替我絞毛巾,真是過意不去,應該讓我們年輕人給您絞毛巾才對。”王媽很受感動,她説:“這個‘葉老爺’雖然官做得大,卻沒有一點官架子,真是少有的好人。”葉楚傖的作品很多,有《楚傖詩存》、《世微堂文集》等。1946年葉楚傖在上海病逝。故居陳列了葉楚傖的生平家世、著作和有關他的照片、回憶文章。請大家進去參觀一下。

〔全福講寺〕各位遊客,這裏是全福講寺,矗立在南湖園中,殿宇軒昂,飛檐高翹,歡迎四方遊人。相傳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邊功郎舍宅為寺,在白蜆湖畔建全福寺。歷代不斷擴建,梵宮重疊,樓閣崢嶸,碧水環繞,香火鼎盛,成為江南一帶以經懺為主的名寺。寺內有一口巨鍾,重三千斤,懸於大雄寶殿左側。每當破曉時分,寺內有和尚撞鐘,鐘聲宏亮,傳到數十里外。人們把它當作報曉的雞啼,聞聲紛紛起牀,下田耕作。久而久之,“全福曉鍾”成為周莊人景中的重要一景。

昔日的全福講寺共有五進,主體建築大雄寶殿,殿宇雄偉軒敞。高達三丈徐的如來大佛巍然盤漆而坐,寬闊的巨佛手掌心中足可卧伏一人,這樣高大的佛身,在江南一帶的各大寺院中絕無僅有。據《周莊鎮志》記載,如來大佛本蘇州虎丘海湧峯雲巖寺世尊像,清順治五年(1648年),都督楊承祖兵駐白蜆湖邊,迎於寺內,如來大佛的左右,仁立着文殊、普賢佛像,同樣十分高大。兩側的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清初,書法家李仙根尋訪全福講寺,見寺院與湖光水色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揮毫寫“水中佛國”四個大字,製成匾額懸于山門之上,給全福講寺增添了光彩。

全福講寺九百年來香火鼎盛,成為周莊繁榮發展的一個象徵。然而,這座堪與杭州靈隱寺媲美的寺院,卻在50年代初期被迫改作糧庫,寺內所有的佛像、經卷和珍藏不知去向,歷史悠久的古寺毀於一旦,這不能不説是周莊的一大損失。

90年代後,周莊鎮建造南湖園。作為主體工程的全福講寺,也於1995年3月18日破土動工。經過三百個日夜的緊張施工,移址在南湖的全福講寺,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新建的全福講寺,主要建築包括山門、指歸閣、大雄寶殿和藏經樓等。

山門聳峙在南湖岸邊,門前湖光瀲灩,水埠碼頭平卧碧波,遊人和香客可以乘船進南湖沿石階登岸,別有情趣。進入山門,只見一座五孔石拱橋飛跨在荷花池上,橋上石欄相扶。駐足橋上,可以欣賞荷池中的紅嶂翠蓋,也可以回眸南湖,盡情地觀看旖旎的湖景。

過拱橋,前面就是重檐復宇、氣勢莊嚴的指歸閣。在此登樓,居高臨下,遠近的景色盡收眼底。南湖中養魚的網箱籪欄,以鉛灰色的線條,分割着萬頃波光。寺院內的亭台樓閣,錯落有致,鐘樓、鼓樓矗立兩側,互為映襯,使寺院愈加氣象雄偉。

第三進,即是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飛檐翹角,雄偉而不失精美。“佛光普照”四個大字在高達18米的屋脊間熠熠閃光。鑲嵌於兩邊的梅、蘭、竹、菊磚雕構圖別緻,精細秀逸。緩步進人殿堂,只見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釋迦牟尼的銅坐像,高5米重3噸。釋迦牟尼兩側,是騎跨在雄獅上的文殊和騎跨在大象上的普賢。殿後塑有飄海觀音像,屹立在鰲魚之背,衣袂飄動。大殿兩旁的十八尊羅漢像,也各具神態,栩栩如生。整座大雄寶殿,神光閃耀,祥雲繚繞,置身其間,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圍。

經台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環抱,經台中央矗立着三層寶殿,終日香煙繚繞。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欄杆上,鐫刻着吉祥雲紋。經台下的池水與曲徑花廊下的流水相連,有錦鱗嬉遊,富有詩情畫意。

大雄寶殿後,是三層高的藏經樓。殿堂寬敞,裝飾精美。樓內薈萃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藏經樓兩側是大齋堂和方丈室,遙相呼應。

周莊修復全福講寺,借水佈景,巧奪天工,融佛教文化、建築藝術和園林景色於一體,既為佛教文化愛好者和宗教信仰者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場所,也為旅遊者提供了一個流連忘返的好去處。

〔出全福講寺〕大家看對面的那座小茶樓就是三毛茶樓,它是為了紀念台灣女作家三毛而建的。1989年,三毛在煙雨朦朧之中來到了我們周莊,她看到周莊小橋、流水、人家的迷人風光,不禁感慨地説道:“啊!這不正是我魂牽夢繞的故土嗎?”三毛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三毛回到台灣後還經常來信,説還要嚐嚐周莊的大閘蟹,很可惜她再也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周莊人民為了紀念她,將這座古宅改稱三毛茶樓。茶樓中除了陳列了三毛的照片、手跡、書信外,還陳列了中外大批文人學者遊訪周莊的照片。

〔邊走邊導遊〕前面就是迷樓了。大家看,這兒有一座古橋,它叫“貞豐橋”。“貞豐橋”這個名字,不用我説大家也都知道,它是因為周莊的原名而起的。橋邊的那座小樓就是有名的“迷樓”。迷樓以前是一家小酒樓,叫“德記”酒樓。它怎麼會出名呢?原來清朝末年,有一些進步的文化青年成立了一個團體,叫《南社》。那時南社成員柳亞子、陳去病、王大覺等人都喜歡在這酒樓裏喝酒吟詩,他們還以酒樓為題,寫下了許多著名詩篇。後這些詩篇被編成了《迷樓集》,隨即迷樓的名氣也就傳開了。

那“迷樓”為什麼被稱為“迷樓”呢?原來南社成員們在酒樓上飲酒作詩,他們覺得小酒樓的一切都非常迷人,菜很迷人,酒很迷人,周圍的環境也很迷人。因此,他們就風趣地把酒樓稱為“迷樓”。他們把酒樓叫作“迷樓”還有一個用意,就是轉移反動派的視線。

好,我們就到迷樓裏面去看看。迷樓為臨河修築的兩層小樓。樓內陳列着南社成員的照片、手跡、著作和書畫作品,以及當代書法家書寫的《迷樓集》中的詩句。二樓的東側,是一組人物蠟像,展現的正是“小樓暫飲夜傳杯”的情景,可謂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迷樓向遊客開放以後,接待了許多南社成員的後裔,他們熱情地向迷樓提供圖片資料和實物,還積極參加南社研究,小小的迷樓,引起國內外諸多人士的注目。

〔繼續向前走〕這裏是澄虛道院,又稱“聖堂”,創建於宋元佑年間(1086~1096年),距今已有九百餘年曆史。明代中葉以後,道院規模日趨宏大。嘉靖年間,當地人玉壁捐資增建了儀門。清康熙二十五年,道士胡天羽化緣募捐建玉皇閣。五年後,又在閣西建造了文昌閣,清乾隆十六年,道士蔣南記在山門外建造聖帝閣,樓閣面臨普慶橋,形成了前後三進的建築羣,氣宇軒昂,佔地1500平方米,成為吳中著名的道院之一。澄虛道院不但保存着豐富的宗教文化遺產,而且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水鄉風光,也使道院的遊人香客流連 忘返。

各位遊客,我的導遊到此結束了。如果有時間,各位可以在古鎮裏隨便走走看看。在這臨別之際,讓我再一次感謝大家的光臨。同時,還請您把周莊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和朋友。祝大家在周莊旅遊愉快,吉祥如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angsu/rmrp4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