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江蘇導遊詞 >

有關於江蘇的導遊詞(精選3篇)

有關於江蘇的導遊詞(精選3篇)

有關於江蘇的導遊詞 篇1

甪直鎮隸屬於蘇州市吳中區,位於蘇州市吳中區的東部,北靠吳淞江,南臨澄湖,西接蘇州工業園區,東接崑山市。距蘇州市區十八公里,上海虹橋機場五十八公里,蘇滬機場路穿鎮而過。

有關於江蘇的導遊詞(精選3篇)

甪直有一個難識的地名,也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地方。甪直的“甪”字有三橫三豎,左上角加一撇構成,這正是歷史上本地區的河流形狀。這裏土地肥沃、氣候温和、雨量充沛、風光優美,是太湖流域水網地區的一塊寶地。素有“五湖之廳”、“六澤之衝”的美譽。

走進甪直,就如同穿梭一道悠久的歷史長廊。樑天監年間(公元502-520_年),保聖寺,白蓮寺的興建,加速了集鎮的形成,逐漸形成了一里見方的市鎮,時稱“甫裏”。宋、元時期(11世紀),甪直已初步形成了現在的格局。明代(14世紀)正式設裏甫鎮,為長洲縣五鎮之一,成為“郡東鄉鎮之首”,商賈雲集,居民近萬户,是繁盛的水鄉市鎮。清代(17世紀)改稱甪直,屬元和縣,以後一直是蘇州東郊的重要城鎮。

因此,2500多年的歷史沉積為江南古鎮所僅見,悠悠的河水、曲曲的河、彎彎的橋、窄窄的街、深深的巷、長長的廊、斑斑的粉牆,沉沉的黛瓦,參差萬户人家,紛陳百號商賈、體現了經典的江南水鄉文化,無怪乎,費孝通先生稱甪直為“神州水鄉第一鎮”。

水鄉水鄉,水是水鄉古鎮的靈魂。甪直地處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縈、水抱水環的澤國典型。彎彎的河道似玉帶環繞着古鎮,碧波盪樣的河道兩旁是精美的、形態各異的纜船石雕駁岸,這也是古鎮輝煌歷史的寫照。

因為有了水才會建橋,甪直不但水秀,橋更美。在古鎮區內五點六公里長的河道上,橫架着形式多異的江南小橋七十二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橋,有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行橋,狹窄的石板橋,雙橋、姐妹橋、鑰匙橋、還有小溪上的半步橋,可謂“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七十二半橋”;甪直古鎮因此被茅以升喻為中國古代橋樑的博物館,這些古橋把一平方公里的古鎮裝扮得精美絕倫。

建於公元520_年的甪直保聖寺是國務院第一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的半堂羅漢是缺憾美的極品,是國之瑰寶。這幅代表中國雕塑史上精湛技術的羅漢塑壁是唐代塑聖楊惠之先生的畢生性靈之作,他把乾巴巴的泥土化作有情有思、有欲無慾、把無情歎息中的有情世界表現的如此酣暢淋漓。

甪直古鎮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物眾多,人文景觀棋佈。1920_年,譽滿中外的教育家、文學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葉聖陶先生踏上社會的第一站就來到甪直第五高等國小任教,從此與甪直古鎮結下了不解之緣。在1920_年到1920_年離開甪直的近四年時間裏,他與同事們自編教材,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實踐,他帶領學生創辦了意含先生、學生共同努力的“生生農場”,他深入底層、貼近農民、使他的文學創作獲得了大豐收。他先後發表了近百篇的小説和散文。在甪直期間,他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説《倪煥之》以及著名的以甪直米行為背景的短篇小説《多收了三五斗》等作品,他為中國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中國人的一代師表。1988年12月8日,葉老不幸在北京逝世,根據葉老的個人意願,他的骨灰在其親屬和各有關領導的護送下,歸葬在第二故鄉甪直,這也是甪直鎮的光榮。目前由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題寫館名的“葉聖陶紀念館”已成為了江蘇省學校德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古鎮內還有甪直澄湖“出土文物展覽館”,有“水鄉服飾館”、“萬盛米行”、“農具博物館”、“王韜紀念館”和“蕭芳芳演藝館”等景觀,讓您在充分領略江南水鄉風情風貌的同時,還能更多的賞析小鎮深深的歷史文化內涵,讓您能更加鍾愛這座歷史悠久的小鎮。

被譽為“江南少數民族”的水鄉婦女服飾是小鎮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是一幅美麗的水鄉風情畫。小花布、老土布、繡花鞋、高管褲、對襟衫,配以束裙、束腰、包頭巾,把水鄉婦女的勤勞、美麗、淳樸、善良盡情地展示在您眼前。當您徜徉在古鎮的街頭巷尾,您一定會被這美麗的民族服飾所傾倒。悠久的歷史,積存了眾多的地方特色文化,使廣大遊客賞心悦目。水上迎親表演,水鄉服飾展示,刺雙面繡、編草鞋等表演都是甪直旅遊區為廣大遊客精心準備的文化大餐。今年參加第二_屆世界遺產大會的各國官員觀看後,盛讚這些表演是真正的江南民族文化,也是能夠走向世界的文化。

甪直古鎮經過長期以來的努力,現在已是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地,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20_年被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命名為首批“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目前,甪直旅遊配套設施基本齊全,有賓館、度假村、特色餐館,有琳琅滿目的各種旅遊紀念品,有規範的遊客中心和一支高素質的導遊隊伍,旅遊發展公司並已導入了ISO9001的管理。甪直人民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正將甪直古鎮建設成理想的旅遊目的地和華東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有關於江蘇的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園林之妙在於借”,這是中國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之一,可是當我們踏上位於揚州市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街77號時,卻發現這裏民宅林立,遠處無山,近處無水,周圍光景可惜,可見在這裏造園是多麼的艱難啊!整個何園佔地面積為l.4萬平方米,要想在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只有充分顯示自己的特色。那麼何園到底有哪些造園手法呢?請遊客們跟我前去遊覽。

【何園概況—何園的佈局】

各位遊客:何園,原名“寄嘯山莊”,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台何芷舠離任後歸隱揚州,購得“片石山房”舊址進行擴建,歷時13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園林。建成後,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的意境,題名為“寄嘯山莊”,又因為園主人姓何,故俗稱何家花園,簡稱“何園”。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吸取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精華,又融入了西洋建築的格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園空間有東西花園、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組成,建築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廳堂98間,主體建築前後三進,全部用水磨磚砌成。《揚州攬勝錄》一書,稱其為“鹹(豐)同(治)後城內第一名園”,是清代後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

【東園:牡丹廳—船廳】

穿過一片建築羣,迎面看到一幢磨磚門樓,這就是何園大門,進入大門,就來到何園的後花園,整個後花園可分為東、西兩部分。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東花園的過院,穿過“寄嘯山莊”圓洞門就來到東園部分。東部以廳堂為中心構成一組院落,前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有兩座廳,南面嵌有“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我們稱其為“牡丹廳”。這幅磚雕是揚州晚清時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正中還刻有牡丹、鳳凰等圖案,四周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主題突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在東部所有建築羣中,最精緻的要數北面的船廳了,廳似船形,台階前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鋪設丹鳳朝陽,象徵着吉祥、長壽。在船廳正廳兩旁柱上有對濫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遊客們,當您看了這幅祖聯後,你或許已忘卻這是一個陸上園林,彷彿漫步在湖濱,坐在腦內蕩槳。我們不得不讚歎構園者在東園的山水樓閣中居然能使“無水而有水意,無山卻有山情”。在船廳後側風火牆上是一座秀麗的假山,長約60餘米,上有盤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繞山行,遍植梅樹,山上有座小亭,過小亭可登串樓。遠遠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國的大好河山圖。如果把風火牆比作畫家筆下的宣紙,那麼眼前的貼壁假山就是剛畫好的山水畫,拐彎處給人以悠遠的感覺,令人無限通思。

【兩園:水心亭—蝴蝶廳—桂花廳—太湖石假山—複道迴廊—漏窗】

遊客們:如果説東園是何園的序幕,那麼西園就是何國的主體。樓台的豪華,層次的深密,復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靈,在中國園林中也的確是獨樹一幟。西園以水地居中,空間開闊,四面設景,都以申樓為主體,並有石板曲橋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麼意思呢?“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顧名思義,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為了巧用水面和環園走廊的回聲,增強其音響的共鳴效果而建,供園主人觀賞戲曲、歌舞和“夏日招涼”之用。這種水心方亭,在揚州園林中稱作“小方壺”,“方壺”即海中仙山。電影《紅樓夢》、《畢昇》,電視連續劇《青青河邊草》等影視劇都把它作為拍攝的場景。

西園樓台極富層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兩層的七楹樓房,中間三間稍突,兩側兩間稍斂,歇山頂式建築四角昂翹,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們稱之為“蝴蝶廳”。這裏原為園主人接待宴請賓客之處,所以也稱“宴廳”。這些廳堂一個個都裝扮得極為富麗,廳內術壁上雕刻有歷代名碑字畫。如蘇東坡的竹,鄭板橋的蘭,唐寅的花鳥,曹操的詩等,雕刻面積達140平方米,從這些書畫作品美術工藝中,可以看出畫家飛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暢的線條,都得到了極為細緻的體現。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綠意盈野,花叢中矗立三門廳房,這就是桂花廳。廳前種有大量的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每當中秋佳節,桂子月中落,花香雲外飄,此廳是賞桂的最佳處,因此稱之為“桂花廳”。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峯高約14米,是全園的最高處,有險壁,懸崖,奇峯,幽巖,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羣猴戲鬧,或如雄鷹高踞,底部還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聯,碧水貫注其中,遠遠望去,顯得幽深清冷。此處構山極為適宜,為什麼呢?因為這裏是何園的邊緣,僅一牆之隔就是園外,而遊客們看着眼前高聳的假山邊緣,定會產生“正人萬山圈子裏,一山過後一山攔”的感覺,這就增加了景深,開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盤山曲道,直達山頂,又與山腳空谷相連通。園主人在工作之餘,來此散步之際,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頂俯視全園美景,還可來到山谷品味納涼,敍談話舊。

另外,在水池西牆壁上刻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石碑》,顏真卿的《三表真跡》,蘇武的《海市並敍》等石刻文物,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就不—一展開講解了。

各位遊客:西花園的樓台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富層次,雖為單體建築,卻也渾然一體。其中起紐帶作用的就是復廊了。廊是中國園林中最富有可塑性與靈活性的建築,在園林中不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觀賞的作用,對於我們旅遊者來説、廊是一條生動活潑的旅遊線路。複道迴廊是何園建築的一大特色,全長430米,並把整個後花園的主要景點和玉繡樓貫穿起來。它分上下兩層,形成立體面,起到分離客流的作用。可見,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建造立體交通的思維。漫步復廊裏欣賞全國美景,還可以觀賞到水心亭上的戲曲表演。即使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構園者用心良苦,獨具匠心。

遊客們:請看廊的東南兩面都開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為分隔,有的直接開成空心窗洞,置兩排平行12個什錦花盆,有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這樣我們在廊上走,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加深了園林的層次,使花園與住宅相互關照,增加了園林內部環境氣氛的曲折變化,各景之間相互呼應。從復廊曲折南行,我們看到的這幢重檐歇山頂建築便是“賞月樓”,這裏是主人母親居住的地方,廊旁鐵欄花案刻有“延年益壽”的字樣。

【住宅區:煦春堂—玉繡樓】

住宅區主要由一座面積約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兩座七開間的西洋樓組成,是一幢單檐歇山頂建築,整座煦春堂大廳分正廳、耳廳,是目前揚州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廳。正廳大門兩側,融合了西方建築方法,選用整塊4平方米玻璃配成窗,有利於採光。在朝南一面走廊上有13個西式木雕月牙門,上面雕有折枝、牡丹花和牡丹花籃,象徵着主人對如意、美好、吉祥、富貴生活的神往。

在楠木廳後面有兩進具有異國風格的雙層樓房,叫玉繡樓,共有28間,中西合壁,新穎別緻。這裏曾是小姐閨房,是園主人女兒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會,小姐是不可以輕易與人見面的,因此園主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遊客們:請抬頭往上看,頂上廊板中有個方孔,配有滑輪升降,這是專為小姐輸送食物和茶水之用的。

遊客們:剛才我們遊覽了庭院區的各棟住宅,不知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帶有西方建築特色,這是因為國主人從小留學過歐洲,接受了外來文化的影響。

【片石山房:石濤的疊石—楠木廳—不繫舟】

在何園東端還有一個規模不大的“片石山房”。何園自古就有大花園、小花園之説,如果把何園比作大花園,那麼小花園就是園中之園片石山房了。

片石山房,原名“雙愧園”,是清朝初期畫壇巨匠石濤疊石造園的惟一遺蹟。後因年久荒廢,僅有假山主峯殘石倚牆而立。1989年底進行了修復,使勝景得以再現。石濤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明朝宗室的後裔,明朝滅亡之後,為避免清統治者的迫害,出家為僧,亡國之痛使之寄情山水,並在疊石時將胸中鬱憤轉化為佳山秀水。石濤死後葬在揚州蜀岡。

古人云:“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揚州無山,園林中常採用平地疊石之法,而疊石增山是很講究的,必須運用高度技巧,那麼它究竟有哪些奧祕呢?請遊客們繼續跟我往前走。請看前面片石山房門廳處置有一滴泉,形成“注雨觀瀑”之景。水池前一廳為復建的水謝,廳中以石板進行空間分隔,一邊為書屋,另一邊為棋室,中間是湧的泉,並配置琴台,琴棋書畫合為一體。在池的南面有三間水村,與假山主峯遙遙面對,高山流水,此情此景正能體現石濤的詩意:“白雲迷古洞,流水心檐然;半壁好書屋,知是隱真仙。”

在園中之園的東面那幢楠木廳,是整個何園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築,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現在經過裝修重新對外開放。它結構嚴謹,典雅端莊。在楠木廳西側有一“不繫舟”,臨池停泊,坐在船上俯視池中游魚,就像遊船正從外面野航回來,其樂無窮。楠木廳東院牆上嵌有磚刻“片石山房”四字,是後人臨摹石濤真跡而放大的。

遊客們:分峯疊石當為揚州造園的一大特色,而何園現存的湖石假山保持了基本原貌,今天我們有機會領略它的風采。請看.假山之上,用連皮杉木新建的半亭,名為“葫蘆亭”,充滿野趣。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堪稱一絕,光線通過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在西廊壁上新刻了碑文,選用石濤詩文等九篇。壁上還嵌置一塊碩大鏡面,整個園景可通過不同角度映照其中。

片石山房雖佔地不廣,卻使廊、廳、亭、假山與水達到有機的統一,給人以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意境,在有限的天地中給人以無限的通思。

各位:假如在皓月當空之際來到何園,水心亭籤歌悠揚,湖心亭上身着長袖舞衣的少女撥動琴絃,倩影映入湖水之中,湖中游魚自由暢遊,置身其中,您哪裏會以為這是何園,分明是瑤台仙境。著名造園家陳從周教授遊園後曾賦詩一首:“江南園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揚州。水心亭上看波綠,覽勝來登一片樓。”

何園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但願何園這輪揚州的難保的明月,永遠留在您的心裏。

有關於江蘇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在遊覽了金山、焦山之後,下面我們將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北固山位於鎮江市東北江濱,居金山和焦山之間。高約53米,長2公里,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因,因名“北固”,向以“天下江山”而著稱於世。因山上甘露寺等寺廟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頂峯,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説。

北固山由前峯、中峯、後峯三部分組成,後峯是北固山的主峯,背臨長江,峭壁如削,為風景之所。山上古蹟大多與甘露寺“劉備招親”有關。新中國成立後,中峯、後峯闢為後甘露寺公園,1986年更名為北固山公園。北固山風光壯麗,景色宜人,歷代詩人墨客,如李白、蘇武、米布、陸游、辛棄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北固山公園的大門。進入大門,我們在左側看到的這一汪池水,叫做“鳳凰他”,傳説明太祖朱元璋曾臨池召選儒生。古時他水經甘露港通江。池中的那座亭名叫“鳳凰亭”。

在鳳凰池右邊,有一塊平直一分為二的巨石,這就是“試劍石”,又名“恨石”。石為兩塊,高的一塊約1.5米,矮的一塊減半,中間都有裂縫,平整如削。石上“試劍石”3字清晰可辨。

説起試劍石,還有這麼一段故事:相傳孫劉聯姻,弄假成真。有一天,孫權和劉備同遊鳳凰池,劉備見池邊有一塊巨石,即撥下隨從身上的佩劍,仰天暗自默禱:“我若能順利返回荊州,成霸主之業,劍下石裂;着死於此地,剁石不開。”手起劍落,只見火花飛濺,巨石應聲而裂。孫權見此即問劉備:“你為何恨這塊石頭?”劉備假意地回答説:“我年近五十,不能為國清除賊黨,心中異常憤慨。現蒙國太招我為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門卦,如能破曹興漢,就劈開這塊石頭,現果真如願。”這時孫權暗想,“劉備莫非用此話來矇騙我的?”也將寶劍拔出對劉備説:“我也來問問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將石頭劈開。”暗中祈禱:“如能再取荊州,興旺東吳,石頭也裂為兩半。”隨即揮劍劈開另一塊石頭。兩人暗暗自喜,於是就這樣留下了兩塊試劍石。

其實,試劍石的形成來源於地質的演變:距今約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代,因火山爆發巖漿噴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巖,由於其質地堅硬,且多裂縫,再經風化剝蝕成為現今的形狀,這些石頭並非什麼鋼刀利劍能劈開。

標籤: 導遊詞 精選 江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angsu/op0n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