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江蘇導遊詞 >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精選24篇)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精選24篇)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1

【門廳】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精選24篇)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後代範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甦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峯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到了同治年間,常州人盛康,即盛旭人因用偏方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皮炎,得到朝廷賞賜的釣魚島等三個中國台灣海峽中的小島用以種植草藥。盛氏從此發跡,於是購得此園,並重新修建一新。盛康襲“劉園”其音易其字,將園名改成了留園。爾後,經過盛康之子盛宣懷的用心經營,留園聲名大振,成了吳中的私家園林。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着一方扁額,上面寫着“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

【門廳與橋廳間的東側長廊】

各位現在看到院子裏有一塊長方形花崗巖,上面刻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佈的“世界遺產”標識。他是留園於1997年12月被批准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後,於1998年立的。

【長廊中部蟹眼天井處】

這兩方小小的露天空間,蘇州人稱之為天井。由於他們面積太小,所以人們稱之為“蟹眼天井”。這兩方蟹眼天井在這裏主要是為了採光而設計的。為了避免造景上的單調,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豐富了此處的景觀內容。

【“長留天地間”南院】

來到這裏,請大家看這個長方形的小院。由於庭院面積有限,不能大範圍的造景,所以造園者就充分利用南面這堵高高的粉牆,來為遊人設計了一幅立體的“國畫”。這裏佈置了湖石,種上了金桂和玉蘭。除了寓意“金玉滿堂”外,正是一幅以粉牆為紙,花石為繪的立體國畫的畫境。

【“長留天地間”東側大空窗旁】

各位請看這扇窗。這是一扇沒有任何圖案設計的單純的長方形漏窗,這種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處如果沒有這扇空窗的話,那麼這裏的採光就不足,就會顯得昏暗。所以説,這扇空窗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採光。和前面講過的蟹眼天井同樣道理。園林建築哪怕是一扇門一扇窗在建築設計時,一定得考慮其造景功能。所以為了避免空窗的單調,就利用了植物盆栽來映襯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時,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立體的畫面,此可謂一舉兩得。

再請大家看這門楣上的磚刻門額“長留天地間”這幾個字。這是篆刻書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寫的,寓意留園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園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願我們大家都能不辜負先人的期望,保護好我們的文化遺產。

來到這裏,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一條長長的走廊,這條長廊雖有數十米長,然而造園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並且在比較封閉的暗處設計了“蟹眼天井”來採光,用富於變化的建築技巧使廊在空間上產生出了明與暗大與小的對比,另遊人在不斷變化的空間中,欣賞着各種佈置獨到的園林小品,在不知不覺中走完了這段長廊。另外,從園林審美方面來看,這段長廊相對於秀美的中部遠景來説,大有一種“欲揚先抑”的審美效果。因此,這段長廊不僅被園林專家評定定為“留園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個蘇州古典園林的廊形建築中也有一處佳例。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2

留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中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與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闢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鬱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彷彿池水之源。

留園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一九六一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建築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餘,視野空間大為拓寬。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峯,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峯,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峯;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闢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3

留園社區組建於二020xx年九月,轄區面積有0.42平方公里。現有居民2550户,入住人數5516人,流動人口105户、269人。有14幢居民大樓,大部分居民住老式平房中。有離退休黨員112人,60歲以上老人1292人,優撫對象15人,精神病人23人,殘疾人61人,社會低保户39户、68人。區人大代表1人。轄區內主要單位有著名旅遊景點:留園園林,園林檔案館,第三幹休所,阿爾斯通電器有限公司,汽車客運有限公司等101個經濟實體。社區單位和居民骨幹在本社區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社區工作按照“六位一體”的服務即:立足社區服務、社區衞生、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環境及精神文明建設六大載體,多方位為社區居民服務,為老年人服務。設有黨員活動室、健身房、老年活動室、多功能活動室(提供各類人羣參加體育鍛煉)。

留園社區居民委員會擁有253平方米的辦公用房,配有電腦、電話機、電視機、DVD等。

留園社區居民委員會設正副主任各一名、幹事3名、社保協管員1名、民警副主任1名、居民委員會會員11名、議事會成員5名。社區黨支部共有112名離退休黨員,分3個黨小組,以黨支部為戰鬥堡壘開展各項社區活動。社區居民委員會有一支33人蔘加的社區護巷隊,具體負責巡邏街巷治安、衞生,確保社區一方平安。有一支60多人蔘加的社區服務志願者隊伍,方便居民生活,志願者隊伍服務項目有白鐵維修、家政服務、中介機構、租借方便車、代寫書信、送報上門等各項服務。

社區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有軍民共建書畫室,有拳操隊、象棋隊、腰鼓隊,有閲覽室、老人心聲站,提供社區居民休閒娛樂傾訴。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後代範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甦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峯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到了同治年間,常州人盛康,即盛旭人因用偏方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皮炎,得到朝廷賞賜的釣魚島等三個中國台灣海峽中的小島用以種植草藥。盛氏從此發跡,於是購得此園,並重新修建一新。盛康襲“劉園”其音易其字,將園名改成了留園。爾後,經過盛康之子盛宣懷的用心經營,留園聲名大振,成了吳中的私家園林。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着一方扁額,上面寫着“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

【門廳與橋廳間的東側長廊】

各位現在看到院子裏有一塊長方形花崗巖,上面刻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佈的“世界遺產”標識。他是留園於1997年12月被批准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後,於1998年立的。

【長廊中部蟹眼天井處】

這兩方小小的露天空間,蘇州人稱之為天井。由於他們面積太小,所以人們稱之為“蟹眼天井”。這兩方蟹眼天井在這裏主要是為了採光而設計的。為了避免造景上的單調,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豐富了此處的景觀內容。

【“長留天地間”南院】

來到這裏,請大家看這個長方形的小院。由於庭院面積有限,不能大範圍的造景,所以造園者就充分利用南面這堵高高的粉牆,來為遊人設計了一幅立體的“國畫”。這裏佈置了湖石,種上了金桂和玉蘭。除了寓意“金玉滿堂”外,正是一幅以粉牆為紙,花石為繪的立體國畫的畫境。

【“長留天地間”東側大空窗旁】

各位請看這扇窗。這是一扇沒有任何圖案設計的單純的長方形漏窗,這種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處如果沒有這扇空窗的話,那麼這裏的採光就不足,就會顯得昏暗。所以説,這扇空窗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採光。和前面講過的蟹眼天井同樣道理。園林建築哪怕是一扇門一扇窗在建築設計時,一定得考慮其造景功能。所以為了避免空窗的單調,就利用了植物盆栽來映襯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時,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立體的畫面,此可謂一舉兩得。

再請大家看這門楣上的磚刻門額“長留天地間”這幾個字。這是篆刻書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寫的,寓意留園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園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願我們大家都能不辜負先人的期望,保護好我們的文化遺產。

來到這裏,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一條長長的走廊,這條長廊雖有數十米長,然而造園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並且在比較封閉的暗處設計了“蟹眼天井”來採光,用富於變化的建築技巧使廊在空間上產生出了明與暗大與小的對比,另遊人在不斷變化的空間中,欣賞着各種佈置獨到的園林小品,在不知不覺中走完了這段長廊。另外,從園林審美方面來看,這段長廊相對於秀美的中部遠景來説,大有一種“欲揚先抑”的審美效果。因此,這段長廊不僅被園林專家評定定為“留園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個蘇州古典園林的廊形建築中也有一處佳例。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站在門後留園全景圖前)

有道是:“蘇州好,城裏半園亭。”現在,我們就來遊覽蘇州著名的園林--留園。田園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園林的建築風格,結構緊湊,富麗堂皇。其餘的三處分別是宋代的滄浪亭,元代的獅子林和明代的拙政園。同時,留國也是全國四大名園之一。所謂全國的四大名園,是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四處園林,其中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是北方皇家園林的代表作品,而蘇州的拙政園、留園則是南方私家園林的代表作品。瞧,留園的門很小,高不過2米許,寬不過1.5米,很不起眼,小中見大,這正是私家園林的典型特徵之一。19987年12月4日,留園又與拙政園、網師園、環秀山莊一起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典型範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門廳正中上方懸掛着“吳下名園”匾額,似乎要告訴我們留園曾經擁有的輝煌,大型漆雕屏風上繪有留園的全景圖,它是用2500塊玉石鑲嵌而成的。那麼,為什麼要用2500塊玉石呢?因為這幅圖是在蘇州2500歲生日的時候,由揚州藝人所雕,每塊玉石代表了蘇州一年的歷史。通過這幅全景圖,我們可以看到留園分為四個部分:中部是精華所在,以山水見長;東部以庭院建築取勝;北部具有農村田園風光;西部林木高聳,盡得山林野趣,整個園林佔地30多畝。

那麼,這座園林為什麼叫“留園”呢?其實,留園一開始並不叫這個名字,她最早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相當於哥白尼、布魯諾生活的年代。第一個主人叫徐泰時,曾經當過工部營繕郎中,所以他對建築是有一番研究的,這對他後來修建東園很有幫助。因為他工作做得好,被提升為太僕寺卿,相當於從建設部的高級官員升到交通部的部長。徐泰時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權貴,在遭人彈劾罷官回家以後,修建了東、西兩園,東園就是今天的田園,西園後來被他的兒子捐做寺廟,也就是今天的西園寺。徐泰時去世以後,這個園子也就逐漸荒廢了。到了清代的嘉慶年間,曾任廣西右江兵備道的吳縣東山人劉蓉峯辭官回家後買下了東園的舊址,改建為“寒碧山莊”,因為園內多植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所以取了這個名字;又叫“花步小築”,因為前面有一條路叫花步裏;又因為主人姓劉,所以老百姓都叫它“劉家花園”。光緒年間,湖北布政使盛康(字旭人)買下寒碧山莊廢園,盛旭人精通醫道,原在常州開國藥店,經李鴻章介紹,獻丹藥治好了慈禧太后的慢性皮炎,慈禧太后高興之下,就把中國台灣海峽的釣魚等三座小島賞給盛家種藥草,因而盛家很有錢。

盛旭人買下寒碧山莊後就將它改名為“留園”,一個原因是“劉家花園”的“劉”與“留園”的“留”諧音,這是花園易主常用的一種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將“隋園”改為“隨園”;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園時曾發現一塊“長留天地問”的石碑,據説是劉伯温寫的,他想這個花園歷經戰火仍然保留下來,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爺的保佑,也希望留園能永遠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風月伴煙夢”,這個“留”字又有讓客人留連忘返之意。清末樸學大師俞樾在《留園記》中講,“泉石之勝,留以待君之登臨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遊憩也。”

從留園的得名,我們可以看到園主修建花園時花費了不少心血,田園中的每一處建築,每一個小品.每一副對聯,每一處題額,都別有一番用意。因此,我們在遊覽園林時,必須把握住園主的用意,這樣,您才能真正領會到園林的魅力所在。蘇州園林大多數以“隱逸”為主題,那麼,留園是怎樣體現這一主題的呢?接下來,我將結合具體的景觀跟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從留園的門廳到中部花園入口處的腰門,是一條50多米長的“S”形過道,這條過道是園林建築中空間處理極為成功的例子,至於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請大家跟我一邊走,一邊看,一邊體會。

進了門廳,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小天井,這個天井有什麼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風、採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雲朵,飛翔的小鳥,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後邊的這個建築是轎廳,古時候,有錢人出門,大都坐轎子,但轎伕是下等人,不允許與主人一起進入內廳,只能坐在這兒歇息。順着邊上的過道往前走.彎彎曲曲,前面有兩個蟹眼天井,種了一些瘦竹,為昏暗的過道引來一些光亮。這兒也是一個天井,花台裏種了桂樹、白玉蘭,還有石筍,合起來就是金玉滿堂的意思。到了這個敞廳,大家再回過來想一想,體會一下,這一段過道由小變大,由暗轉明,隨着空間的變化,“放”、“收”、“再放”、“再收”,讓人感覺不到過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讓人覺得很有趣味。同時,園主巧妙地藉助這個過道將外界的塵囂擋於門外,反映了主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不受外界干擾的隱逸思想,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過這一段過道,是不是有點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

現在,我們來到了留園的中部,園中有大型假山和寬闊的水池,極具文人寫意山水園的典型特徵。前面的粉牆上有六扇漏窗,通過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隱隱可見、我們説漏窗好,好就好在“隱隱可見”上。用《紅樓夢》中賈政的話説:“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則有何趣?”這六扇花窗,圖案各異,大家一邊慢慢地走,一邊透過花窗往裏邊看,你會感到隨着步子的移動,所看到的景色也在變化,這就叫“移步換景”或“一步一景”。並且,這幾個花窗還有通風、透光的功能。牆上有磚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壇裏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樹,“交柯”指兩樹枝幹交錯纏繞,象徵夫妻連理,百年好合。此處以粉牆為底,翠柏山茶,上有磚額點綴,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機的山水畫。

(到綠蔭軒)

這座“綠蔭軒”,軒名取自明代詩人高啟的“豔發朱光裏,叢依綠蔭邊”詩句。原來,在綠蔭軒旁曾種有一棵老櫸樹,一棵老楓樹,樹枝像兩把大傘遮在屋頂上,所以叫“綠蔭軒”。在留園的中部,可以觀賞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這兒便是我們觀賞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橋上紫藤開花,樹木發芽,似乎凸顯出一幅立體的春色圖。來到後邊,牆上有“花步小築”四個字,為什麼要寫上這幾個字呢?留園一帶舊名“花步裏”,“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裝卸花木的碼頭;“裏”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們常説的“里弄”、“鄰里”,古代五户為一鄰,五鄰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稱為一里;“小築”就是小的建築,比如“網師小築”,主人很謙虛地説,我這個花園只是花步裏邊上的一處小建築而已。此處園主以牆為紙,牆角散置湖石,花壇中堆石筍,植天竺、爬山虎沖霄而上,又垂下幾縷綠葉,整幅圖畫給人以運筆凝鍊灑脱之感。

(繼續向前)

前面就是“明瑟樓”,《水經注》中有“目對魚鳥,水木明瑟”的説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鳥蟲魚,讓人感到山青水秀,環境幽雅;樓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為“恰航”;樓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將登樓的踏道藏於其中,邊上刻有“一梯雲”,取自“上樓僧踏一梯雲”,將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騰的雲朵,使人有一種飄浮於仙境之中的感覺,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鋪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樣的圖案,俗稱“花街”,這一片鋪地上的圖案有“金魚”、“蓮藕”、“仙鶴”……,象徵“年年有餘”、“百年好合”、“健康長壽”……,既起到了裝飾作用,又寄託了主人的美好願望。

請大家隨我到露台前,這兒是園主人觀賞夏景的地方。池子裏種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競相綻放,美景盡收眼底,因為露台靠近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處,還可以觀賞到前面的假山。園林建築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為湖石假山、黃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國這兒的假山比較特殊,下面黃石填底,給人一種穩健的感覺,上面湖石為頂,非常秀麗,因而兼有陽剛、陰柔之美,真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回過頭來,大家所看到的這座建築是田園中部的主體建築“涵碧山房”。取自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詩句。“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所以叫“涵碧山房”。中國有句老話叫“心定自然涼”,在這個地方,你是否有一種“聞名心底涼”的感覺呢?

(走進曲廊)

留園曲廊是蘇州園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長有300多米,另外兩廊是拙政園的水廊和滄浪亭的復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為沿牆走廊、爬山廊、水廊、迴廊、樓廊等;按形式又可分為曲廊、波形廊、復廊、廊是園林建築中獨立的有頂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虛”字,有連貫的作用。留園的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牆直廊曲,明暗相間,有的地方貼近牆面,有的地方又有間隙,還種了一些花草,巧妙地運用對比的方法,使廊顯得更加活潑。廊在這裏有這麼幾個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陽,冬天可擋雨;二是景點之間的聯繫紐帶,天然的遊覽線路;三是作為平緩地過渡,巧妙地將客人引到山上的“聞木樨香軒”,觀賞秋景。爬山廊的旁邊牆壁上有明代鐫刻的“二王”法帖。與眾不同的是,此處的法帖只收“二王”書法,點評全放在釋文的後面,可以讓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自己欣賞評點。至今,留園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稱園林一絕。

現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聞木樨香軒”,“木樨”就是桂花,這兒四周遍種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飄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懸,倒映水中,隨波盪漾。因此,這兒是觀賞秋景的地方。我們説,蘇州園林建築的命名很講究,此處的“聞木樨香軒”也包含有深刻的禪理,佛教的禪宗講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樣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但卻看不見,摸不着,無影無蹤。

(進入可亭)

過了水澗、小橋,來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説可以停下來休息一下了。觀賞園林有動觀和靜觀之分。如果説走廊是我們動觀園林的地方,那麼亭子就是我們靜觀的場所。可亭的周圍有一些圖案,有鐵枴李的葫蘆、漢鍾離的扇子、呂洞賓的寶劍等,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暗八仙”圖案。亭中這個桌子是用靈壁石做成的。靈壁石產於安徽靈壁縣,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聲”,這在蘇州園林中也是比較少見的。剛才,我們已經分別看過了觀賞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處的可亭就是觀賞冬景的場所,它的四面種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園外遠方山頂的積雪、冬日的夕陽……

現在,請大家回過頭來看一看,對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樓與可亭形成了一個對景。所謂對景,就是從甲觀賞點可以觀賞到乙,從乙觀賞點可以觀賞到甲。從這兒望去,明瑟樓就像畫舫的前艙,涵碧山房猶如船艙,兩座建築組成了一艘形神兼備的“寫意抽象式”畫舫,微風吹拂,波光盪漾,這艘船就像在水中緩緩航行一般。那麼,為什麼蘇州園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築呢?比如,拙政園有香洲,獅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這與蘇州的地理環境、交通狀況有關,蘇州地處江南水鄉,舊時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園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園林的生活氣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種建築形式,有廳、有台、有樓、有閣……,是蘇州建築藝術的集萃,並可增加園林建築的層次感,使其更具有觀賞性;三是船形建築介於似像非像之間,符合中國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審美要求;四是體現了園主的隱逸思想,《莊子.列禦寇》中説:“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遊,泛若不繫之舟”。“不繫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徵,成為他們來去自由、無拘無束、逍遙自在的標誌;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義,儘管他們希望隱逸,但文人士大夫骨於裏的那種“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思想拋棄不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對老百姓好,實行“休養生息”的寬鬆政策。

這條花街盡頭就是遠翠閣,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島名“小蓬萊”。《史記》中講,瀛洲、方丈和蓬萊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據説山上有仙人和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曾經派徐福去尋藥,並在宮苑中疊造三神山,此後三神山也就成為造園中常見的題材。前面這個方亭叫“濠濮亭”。為什麼叫“濠濮亭”呢?濠、濮均為水名,《莊子.秋水》裏面有這麼兩個故事: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觀魚,莊子説:“魚自由自在的多麼快樂啊!”惠子答道:“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之快樂呢?”莊子問:“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理解魚的快樂呢?”另一個故事講,楚王派人去請莊子出來做丞相幫他治理國家。莊子説:“我聽説有一隻大龜,已經死了3020xx年了,楚王用盒子把它裝起來,用手巾蓋在上面,珍藏在廟堂之中。那麼這隻龜是死了被人供奉着好呢?還是活着在污泥中搖頭擺尾的好?”那兩個人講,“好死不如賴活,當然是活着的好。”莊子説:“那麼你們回去吧;我呢。寧願做一隻自由自在的活龜。”莊子的這種思想與文人士大夫們所追求的隱逸淡泊的願望相符合。所以,一進園時,我就跟大家講,我們觀賞園林必須把握一個主題,後面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大家抬頭看,這便是曲溪樓,書聖王羲之曲水流觴,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從這個名稱也可以看出園主對書聖的景仰。曲溪樓向右就可以進入了西樓,它位於五峯仙館之西,所以叫“西樓”。它處於五峯仙館和曲溪樓之間,為取得統一,東邊採用木菱花裝飾,在尺度和比例上與五峯仙館相呼應,而西邊做成粉牆漏窗和飛檐翼角與曲溪樓相呼應,起到了一個承接的作用。一過西樓,地平臨水,清風吹來,這裏便是清風池館,它以水榭的形式向西敞開,與濠濮亭、小蓬萊構成一個景區,不種荷花,池水明淨,樓台倒影,環境十分幽雅。後面有“汲古得梗處”,意思是指打深井裏的水要用長繩子,比喻要想求得高深的學問,就必須使用正確的方法和下極大的功夫,含義深刻,令人深思。

留園的東部是高低錯落、曲折深邃的建築羣,這裏是舊時園主生活起居和宴飲活動的場所,通過粉牆、走廊等劃分出不同的空間,形成了重院疊户、庭院幽深的景緻。

(進入五峯仙館)

出清風池館,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廳堂”之譽的五峯仙館,為什麼叫“五峯仙館”呢?請大家回過頭來看一看前面的假山,這座假山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廳山。留園的主人非常喜歡石頭,他蒐羅了大量的石頭在館南堆疊了五座小山峯,取李白的“廬山東南五老峯,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峯仙館是留園三代主人不斷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台基為青石,似為明代遺物。據歷史記載,我們可以推測,五峯仙館是在東園的後樂堂、寒碧山莊的傳經堂基礎上翻建的。五峯仙館建成後,盛氏將其作為主廳,是生日、結婚、小孩滿月等重要活動場所,通過一排紗隔、掛落、飛罩將室內分為前後兩部分,南部為宴飲會客之處,佈置十分講究,以中間圓桌上的花為分界線,供桌左邊為主人,右邊為主賓,接下來由中間向兩邊,由近及遠,按長幼尊卑,-一對應就坐。古時候,女眷不能在外客面前拋頭露面,裏邊的廳相對於外邊的廳叫內廳,人們還將其夫人稱為內子、內人、賢內助等,內廳也可以作為退步,供下人在此聽候使喚。這個廳也被稱作楠木廳,因為室內主要構件均用楠木做成。楠木質地好,紋路漂亮,不用油漆,但是為什麼這兒的柱子要漆成黑色的呢?原來日本兵曾將這裏作為馬廄,這些楠木柱下邊被馬啃壞了,建國後重修時只得用水泥補上,為了美觀才用漆將其掩蓋起來。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叫嚷釣魚是日本國土,這是沒有根據的。當年慈禧太后的懿旨至今仍在美國盛氏後人手中,這些楠木柱子正是當年日本侵華有力罪證。因此,我們必須牢記歷史教訓,不要讓其重演。五峯仙館兩面牆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掛屏,紅木板上有上圓下方兩塊大理石,不僅在形狀上有變化,而且包含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之説,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民間流傳留園有三件寶,即大理石座屏、冠雲峯和魚化石。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寶大理石座屏,這座大理石畫屏非常珍貴,石質好、石紋妙、尺寸大,仔細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畫,明月、清風、野山、飛瀑集中於一塊石面。這塊大理石採於雲南點蒼山,有“雨後靜觀山”、“風前閒看月”的境界,全國罕見。

(石林小院旁)

這座院子叫石林小院。我們説大院要“動中觀”,小院要“靜中觀”。大家看這邊有幾個字“靜中觀”。這個院子南北長29米。東西寬15米。園主別有用心地將院子隔出六個小院子,互相溝通,給人的感覺不是越隔越小,而是越隔越大,層次非常豐富.院外有院,景外有景。現在,大家站在這個角度看一看,上面的這塊石頭像不像俯衝下來的老鷹,下面的石頭像不像昂頭向上的獵犬?所以叫做“鷹犬鬥”或“鷹鬥獵狗峯”。前面的牆上好像有一面鏡子,鏡子裏邊有這隻老鷹的背影。其實,它是石林小院南面小亭的漏窗,裏面的背影是另一塊石頭,這種用隱蔽的手法構成對景、漏景、框景,匠心別具,恰到好處,讓人感到院子很大,層次很深。

院中的這座建築叫“揖峯軒”,朱熹説:“前揖廬山,一峯獨秀”。軒名是來自古人文章,但是園主對石頭的恭敬之情卻不難發現,劉蓉峯愛石成癖,有“石痴”米芾遺風,他曾經蒐羅了很多湖石名峯,在此地“築書館寵異之”,認為湖石不僅能給人以美感,還能得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德修養。揖峯軒環境幽雅,不妨作為三四個好友論詩作畫,操琴對弈的好地方,大家看裏邊有琴、有棋。尤其是兩桌,一邊是圍棋棋盤,一邊是象棋棋盤,拿掉棋盤,桌子形同七巧盤,可以拆開來隨意放置,小方桌可以拿到院內用來拜月,也可取一牆角放花盆、茶具等。紅木菱花門窗上的蝙蝠、雙錢、萬字圖案等都是吉祥的符號。古人讀書總要找一個幽靜的地方,陶淵明講,“既耕亦已種,時還我讀書”,“還我讀書處”便是主人的書房,不過,它在揖峯軒的後邊。

(站在鴛鴦廳前)

揖峯軒東邊的這座大型的廳堂,就是留園著名的鴛鴦廳,在南部天井前的石庫門上有磚額“東山絲竹”四個字。為什麼叫“東山絲竹”呢?是不是劉恕是東山人的緣故呢?這幾個字也説明了我們觀賞園林必須把握主題的重要性。其實,“東山”也有一個典故,《晉書》上講,謝安在浙江東山隱居,朝廷幾次要他做官,他都不動心。所以後人就用“東山”或“東山高卧”指代隱居,“絲”指絃樂器,“竹”指管樂器,“絲竹”泛指音樂。天井外邊原來是盛家的戲廳,在這裏聽戲品曲,好不愜意!置身於此,能説園主不是“東山高卧”嗎?

而這“鴛鴦廳”也是一種重要的園林建築形式。鴛鴦本是水鳥名,因為它們雌雄偶居總不分離,所以中國民俗中常把配對的事物用“鴛鴦”稱之。大家請隨我一起來看看鴛鴦廳有哪些特點。第一,我們從外邊看只有一個屋頂,但裏面卻是兩個屋面;第二,外邊看是一間房,裏邊是兩個廳;第三,兩邊的功能也不一樣,有男廳、女廳之分,和冬廳、夏廳之別。大家現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女廳,北邊是男廳。那麼,有人就會問了,男廳、女廳怎麼區分呢?過去,中國社會很講究男尊女卑。大家不妨來比較一下,男廳一般建築華麗,樑架扁方,且精雕細刻;而女廳則比較簡樸,樑架用圓木,沒有什麼雕飾,就連地面上的方磚男廳的都比女廳的大。如果還分不清的話,大家不妨看一看,哪邊的風景漂亮那邊就是男廳,這兒當然是朝冠雲峯這邊風景好了。除了“鴛鴦廳”名字外,它還有一個很雅的名字叫“林泉耆碩之館”,“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隱居休息遊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碩”指有名望的人;“館”是四通八達的地方。連起來講就是:這裏是德高望重的社會名流聚會的地方。銀杏屏門上的這篇《冠雲峯贊》是清末著名的樸學大師俞樾寫的,還有全景圖後的《留園記》也是俞樾寫的,俞樾與盛康交情非常好,俞樾非常喜歡留園的山水景色,這些文章使得留園更加迷人。

(站在林泉耆碩之館門前)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塊石頭就是舉世聞名的“冠雲峯”,“冠雲峯”與蘇州十中的“瑞雲峯”、上海豫園的“玉玲瓏”、杭州西湖的“皺雲峯”,有江南四大奇石之稱。冠雲峯是留園“三寶”之一,重5噸,高6.5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獨峯觀賞假山湖石名峯。酈道元的《水經注》有“燕王仙台有三峯,甚為崇峻,騰雲冠峯,高霞雲嶺”之句,冠雲峯之名即由此而來。

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喜歡造型奇特的石頭,孫悟空是從石頭中蹦出來的,賈寶玉則是女媧補天所剩的頑石,其中太湖石最受推崇。宋代書畫家米芾被人稱為“石痴”,他曾讓人給石頭穿上衣眼,擺上香案,與石頭稱兄道弟,他將太湖石特點歸納為瘦、皺、漏、透。大家不妨看一看冠雲峯,瘦是説這塊石頭苗條修長;皺指石頭的表面有花紋;漏指雨水不會積存在石頭上,順着孔隙很快就會流出來;透是説石頭上有很多孔洞,玲瓏剔透,這只不過是這些石頭的一些外部特徵。文人士大夫所以喜歡石頭,更是把人的情感賦予石頭,對石頭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對人自身修養的要求。有人從瘦、皺、漏、透引申出來的頑、清、拙、醜就説明了這個問題。

我們眼前的這塊石頭可有一番來歷了,據説是宋代花石綱的遺物。宋徽宗在東京修建“壽山艮嶽”時,讓朱勔幫他蒐羅奇花異草、珍木怪石。朱勔利用手中的職權,巧取豪奪,搞得民不聊生,激起了浙江的方臘起義,蘇州也發生了石生起義。宋朝的花石綱導致了國庫空虛,政治腐敗,很快就被金滅掉了。當時有兩塊有名的太湖石被稱為“大小謝姑”,“小謝姑”沒有來得及運走,後來被一位姓董的買了下來,他的女兒嫁給了徐家,將這塊“小謝姑”作為嫁粧,改名為瑞雲峯放在當時的東園裏,留園也因為這塊石頭而更加出名。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蘇州地方官為了討好皇帝,將這塊石頭運到蘇州織造署,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十中,讓皇帝玩賞,一直未搬回來。盛康買下留國後,總覺得留園沒有瑞雲峯就少了幾分靈氣。因此他花了很長時間和很多銀兩,終於尋到了另一塊石頭,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冠雲峯,當時搬運它時,真可謂過河架橋,見山開路,房擋拆屋,據説這塊石頭也是花石綱的遺物。

冠雲峯西邊的石頭叫岫雲峯,東邊的石頭叫瑞雲峯,是當年盛氏尋到冠雲峯後為了應景才這樣佈置的。後來,盛康的兒子盛宣懷還將他的三個孫女分別取名叫冠雲、瑞雲、岫雲,為留園平添了一段佳話。冠雲峯前面的池子叫浣雲沼,冠雲峯的倒影投落在清澈的池水中,似乎主人要用這池水來清洗冠雲峯。實際上也就是説,做人也要向冠雲峯一樣,時時洗滌身上的“塵埃”,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對自身修養的要求。池子裏邊種有睡蓮,水池裏邊養有金魚。冠雲峯的北面有冠雲樓,東面是冠雲亭,還有冠雲台、儲雲庵等幾個建築,當時主人為了烘托冠雲峯的高大,有意控制周圍建築的高度。大家請看,這裏周圍的建築有比冠雲峯高的嗎?

(站在冠雲樓北牆處)

冠雲樓下面北牆上的這塊石頭叫魚化石,也是留園“三寶”之一。這塊魚化石呈薄片狀,像雲母一樣層層剝開,上面有二十多條小魚栩栩如生,頭骨、脊椎骨、肋骨清晰可見,令人歎為觀止。有關魚化石最早的記載,要算《山海經》了。當時人們對石頭中的魚形圖案無法解釋,只好發揮想象力,把它想成是龍魚、鼈魚,想成神仙的坐騎。那麼,魚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呢?據專家考證,是在一億四千多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由於火山噴發,火山灰落在河湖中,將魚蝦掩埋凝結而成的。

在我們的遊覽結束之前,大家不妨回過頭來想一想,留園是不是到處都給我們一種古樸凝重的石文化感覺,那些用湖石、黃石堆疊的假山,營造了留園的山林氣氛;那些湖石名峯,增添了留園傳統藝術氛圍;那些大理石座屏、魚化石等,充滿了清新而樸素的自然氣息;那些牆壁上的書條石記錄了留園的昔日風采,這些作品林林總總從具體到抽象,無不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表現得淋漓盡致。人們把園林比作“立體山水畫”、“無聲山水詩”、“綜合藝術博物館”。我想,通過對留園的遊覽觀賞,大家一定會覺得這種評價是很貼切的吧。

風風雨雨四百多年,留園歷經滄桑,幾度興廢,當時園主所期望的“名園長留天地間”,只有在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繁榮富強的今天,方才變成了現實。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説,留園是蘇州人民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文化遺產。

我的講解完了,謝謝大家!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6

【門廳】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後代範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甦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峯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到了同治年間,常州人盛康,即盛旭人因用偏方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皮炎,得到朝廷賞賜的釣魚島等三個中國台灣海峽中的小島用以種植草藥。盛氏從此發跡,於是購得此園,並重新修建一新。盛康襲“劉園”其音易其字,將園名改成了留園。爾後,經過盛康之子盛宣懷的用心經營,留園聲名大振,成了吳中的私家園林。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着一方扁額,上面寫着“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

【門廳與橋廳間的東側長廊】

各位現在看到院子裏有一塊長方形花崗巖,上面刻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佈的“世界遺產”標識。他是留園於1997年12月被批准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後,於1998年立的。

【長廊中部蟹眼天井處】

這兩方小小的露天空間,蘇州人稱之為天井。由於他們面積太小,所以人們稱之為“蟹眼天井”。這兩方蟹眼天井在這裏主要是為了採光而設計的。為了避免造景上的單調,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豐富了此處的景觀內容。

【“長留天地間”南院】

來到這裏,請大家看這個長方形的小院。由於庭院面積有限,不能大範圍的造景,所以造園者就充分利用南面這堵高高的粉牆,來為遊人設計了一幅立體的“國畫”。這裏佈置了湖石,種上了金桂和玉蘭。除了寓意“金玉滿堂”外,正是一幅以粉牆為紙,花石為繪的立體國畫的畫境。

【“長留天地間”東側大空窗旁】

各位請看這扇窗。這是一扇沒有任何圖案設計的單純的長方形漏窗,這種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處如果沒有這扇空窗的話,那麼這裏的採光就不足,就會顯得昏暗。所以説,這扇空窗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採光。和前面講過的蟹眼天井同樣道理。園林建築哪怕是一扇門一扇窗在建築設計時,一定得考慮其造景功能。所以為了避免空窗的單調,就利用了植物盆栽來映襯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時,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立體的畫面,此可謂一舉兩得。

再請大家看這門楣上的磚刻門額“長留天地間”這幾個字。這是篆刻書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寫的,寓意留園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園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願我們大家都能不辜負先人的期望,保護好我們的文化遺產。

來到這裏,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一條長長的走廊,這條長廊雖有數十米長,然而造園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並且在比較封閉的暗處設計了“蟹眼天井”來採光,用富於變化的建築技巧使廊在空間上產生出了明與暗大與小的對比,另遊人在不斷變化的空間中,欣賞着各種佈置獨到的園林小品,在不知不覺中走完了這段長廊。另外,從園林審美方面來看,這段長廊相對於秀美的中部遠景來説,大有一種“欲揚先抑”的審美效果。因此,這段長廊不僅被園林專家評定定為“留園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個蘇州古典園林的廊形建築中也有一處佳例。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7

【歡迎詞 1分鐘】

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代表江蘇旅行社歡迎您的到來,能夠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與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榮幸,我姓楊,您叫我小楊就好了。那麼,坐在我身邊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為勞苦功高的一位,我們的司機康師傅。您別看他臉上長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駕齡的老司機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駕護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裏了。在這次旅途中,我會竭誠為大家服務,如果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請一定要找我,俗話説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外出旅遊靠導遊,希望我們能一起擁有一段美好的旅行,為大家留下一段珍貴的回憶。

【天井 1分30秒】

進了門廳,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小天井,這個天井有什麼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風、採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雲朵,飛翔的小鳥,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後邊的這個建築是轎廳,古時候,有錢人出門,大都坐轎子,但轎伕是下等人,不允許與主人一起進入內廳,只能坐在這兒歇息。順着邊上的過道往前走.彎彎曲曲,前面有兩個蟹眼天井,種了一些瘦竹,為昏暗的過道引來一些光亮。這兒也是一個天井,花台裏種了桂樹、白玉蘭,還有石筍,合起來就是金玉滿堂的意思。到了這個敞廳,大家再回過來想一想,體會一下,這一段過道由小變大,由暗轉明,隨着空間的變化,“放”、“收”、“再放”、“再收”,讓人感覺不到過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讓人覺得很有趣味。同時,園主巧妙地藉助這個過道將外界的塵囂擋於門外,反映了主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不受外界干擾的隱逸思想,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過這一段過道,是不是有點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8

【門廳】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地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地壽宮,即十三陵中地定陵。范仲淹地後代範允臨是他地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地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地空間中盡情地復甦着早已受到扼制地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峯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地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地頤和園以及承德地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地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地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地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地。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地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地官僚所建地私家花園。他們本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地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地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地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地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地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地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地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地。在全景圖地上方高懸着一方扁額,上面寫着“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地地位。這是由當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地。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地《留園記》。

【門廳與橋廳間地東側長廊】

各位現在看到院子裏有一塊長方形花崗巖,上面刻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佈地“世界遺產”標識。他是留園於1997年12月被批准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地典型例證後,於1998年立地。

【長廊中部蟹眼天井處】

這兩方小小地露天空間,蘇州人稱之為天井。由於他們面積太小,所以人們稱之為“蟹眼天井”。這兩方蟹眼天井在這裏主要是為了採光而設計地。為了避免造景上地單調,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豐富了此處地景觀內容。

【“長留天地間”南院】

來到這裏,請大家看這個長方形地小院。由於庭院面積有限,不能大範圍地造景,所以造園者就充分利用南面這堵高高地粉牆,來為遊人設計了一幅立體地“國畫”。這裏佈置了湖石,種上了金桂和玉蘭。除了寓意“金玉滿堂”外,正是一幅以粉牆為紙,花石為繪地立體國畫地畫境。

【“長留天地間”東側大空窗旁】

各位請看這扇窗。這是一扇沒有任何圖案設計地單純地長方形漏窗,這種特殊地漏窗也叫空窗。此處如果沒有這扇空窗地話,那麼這裏地採光就不足,就會顯得昏暗。所以説,這扇空窗設計地主要目地是為了採光。和前面講過地蟹眼天井同樣道理。園林建築哪怕是一扇門一扇窗在建築設計時,一定得考慮其造景功能。所以為了避免空窗地單調,就利用了植物盆栽來映襯它,使他在具有采光地同時,形成了一幅生動地立體地畫面,此可謂一舉兩得。

再請大家看這門楣上地磚刻門額“長留天地間”這幾個字。這是篆刻書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寫地,寓意留園這一精美典雅地古典園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願我們大家都能不辜負先人地期望,保護好我們地文化遺產。

來到這裏,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一條長長地走廊,這條長廊雖有數十米長,然而造園者巧妙地使廊、屋相接,並且在比較封閉地暗處設計了“蟹眼天井”來採光,用富於變化地建築技巧使廊在空間上產生出了明與暗大與小地對比,另遊人在不斷變化地空間中,欣賞着各種佈置獨到地園林小品,在不知不覺中走完了這段長廊。另外,從園林審美方面來看,這段長廊相對於秀美地中部遠景來説,大有一種“欲揚先抑”地審美效果。因此,這段長廊不僅被園林專家評定定為“留園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個蘇州古典園林地廊形建築中也有一處佳例。

【六扇花窗處】

穿過了“長留天地間”門洞,我們看到前面地粉牆上有六扇窗圖案,因此漏窗也俗稱“花窗”。在便於通風和採光地同時,可使窗外地景色,若隱若現地透過來,因此,花窗在園林建設中長作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處六扇花窗將中部景色半遮半掩地透了出來,使人隱約可見,從而激發起遊人地遊興,催人急於進園去領略窗外那片勝景。同時,從花窗中透出地園景,隨着遊人腳步地移動而不斷地發生變化,這就是古典園林欣賞中地所謂“移步換景”之妙。

當然,在通風采光和透鏡地同時,花窗本身地花格圖案在園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地豐富牆面審美內容地效果。另外,在不同地光影照射下,花窗地花格會呈現出各種多姿多彩地落影,為古樸地園林平添了幾份活潑地生氣。

我們現在請大家看南面地這堵白牆。牆根處有一明式青石花壇。上面有山茶,旁邊植有翠柳,花開之時,紅點綴綴,生機勃勃。花壇上方白牆上嵌有“古木交柯”磚額一方。花壇上原有古柏、女貞兩棵古樹,枝接交錯,蒼勁虯曲,給人以高潔堅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貞交柯連理之意。

【綠蔭軒】

這裏是以賞留園春景為佳地綠蔭軒。這是一個小巧雅緻地臨水敞軒。它地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地青楓樹,而東面又有櫸樹遮日,因此以“綠蔭”為軒名,軒內扁額上“綠蔭”兩字,是著名書畫篆刻大師吳昌碩先生地弟子,當代書畫家王個移所書。軒南牆壁上嵌有“華步小築”石額一方。“華”,即“花”;“步”通“埠”。留園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吳中第一名勝”虎丘。虎丘自明清以來就以出產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貴花木而聞名。以前,留園附近有裝卸花木地河埠,所以這一帶舊名花步裏。而留園主人將自己地園子稱為“華步小築”,無疑是一種自謙。它也反映出中國傳統文人尚隱逸,求中庸地處世哲學。這裏地“花步小築”四個字是清代學者錢大昕所書。其下方倚牆根所築地湖石花壇中置石筍、種天竺,巧妙地構成了一幅立體國畫地構圖,而這“花步小築”四字恰好是其點晴題跛。

【一梯雲旁】

出綠蔭軒向北,各位地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體量高大地兩層樓建築,這就是取《水經注》中“目對魚鳥,水目明瑟”之意來命名地明瑟樓。這裏面臨清澈明淨地池水,樓邊又有青楓庇廕,環境清雅明淨。明瑟樓底層因建築外形象古代畫舫前艙,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鄰》詩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之意,命名為“怡杭”。這裏地“杭”通“航”。在明瑟樓南有一湖石假山,登臨二樓地石階就隱在其中。這裏地一峯湖石上刻有“一梯雲”三個字,取“上樓僧踏一梯雲”之意。“梯雲”,既以云為梯。古人以為雲是觸石而生,因此稱石為雲根。遊人若在這雲根盤旋之間拾級登臨,一定會有步雲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繞過明瑟樓,我們來到了留園中部寬敞地露台上。這裏瀕臨水池,每當盛夏時節,池內荷花盛開,這裏便是賞荷地絕佳之處。因此,這裏也被稱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緊靠明瑟樓而建地涵碧山房。這是中部花園地主廳,是取宋代理學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地詩意來命名地。該廳幾無裝修,南北兩面都不設牆,顯得樸素大方,通暢明潔。廳內“涵碧山房”扁額上地篆書是舊時園主盛康請香禪居士潘中瑞所書。

廳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壇,旁邊還種有玉蘭、石榴、繡球等花木,春秋時節,繁華吐妍,美不勝收。我們站在荷花台上還可以欣賞到佈置獨到地留園中部山水。湖石與黃石參差而築地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樹參天,靈秀中透着一股陽剛。尤其是幾棵蔭可蔽日地古銀杏、古樟樹,與假山渾然一體,登臨其間,會另人產生一種猶如進入了深山幽谷地感覺。在蘇州各古典園林中,也稱得上是一處“城市山林”地佳例。由於山體直逼水池,古樹、假山與水面之間所呈現地高與低地視覺差得到了充分地體現.這就是古典園林造景中“以低襯高”地造景手法.另外,從山水佈局來函,這裏水雖居中,山水其側,但在審美上,山地氣勢卻遠在水地生機之上.水在這裏只是襯托山體氣勢地一個“配角”。此相反。而同為蘇州園林代表作地拙政園中部地山與水在審美上地位置則正好與拙政園中部地主體假山雖以“一池三島”地規制築於水池地中央,但奪人眼目地仍然是那片富於變化地水面。在那裏,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審美效果地一種道具。山成了水地陪襯,水地靈秀往往超過了山地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側,可見一條長廊曲折逶迤於中部假山上。我們一般把這種依山高下起伏地長廊稱為爬山廊。這條爬山廊不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還有依牆地實廊與離牆地空廊之相應,整個廊始終處於高、下,明、暗等不同地光線和地勢地變化過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時,這條爬山廊在實用功能上還有以下幾方面地作用:一、夏天遮陽,雨日擋雨;二:聯繫景點之間地紐帶,是一條天然地遊覽路線;三:平緩而巧妙地將遊人在不知不覺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地“聞木樨香軒”。在爬山廊中部地西牆上,嵌有明代吳江鬆陵勒石名家董漢策所刻地“二手法帖”。“二王”是指近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寫寫草、隸、正、行諸體,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書聖”之譽。這裏地“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時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園地“二王法帖”只集“二王”書法,歷代名家所寫地題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於明嘉靖年間,刻成於萬曆年間,歷時兩朝二十五年。據説以前留園地主人劉蓉峯愛石如痴,並且喜歡將古人地美詩篆刻在青石上嵌入牆壁。從此,這種長約一米,寬約四十釐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詩詞或名家書法地書條石就成了留園地一大文化特色。它極大地豐富了留園作為古典園林地文化內涵。至今,留園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書條石,堪稱留園一絕。

【聞木樨香軒】

循着爬山廊,我們來到中部花園中最高建築聞木樨香軒。從建築形式上看,這實際上是一個依廊而建地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軒前是一幅對聯:“奇石盡含千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這是一幅狀景聯。此處千姿百態地湖石在桂花樹地掩映下,顯地玲瓏而古樸,而每到秋分送爽時,則滿山盪漾着桂花地香氣。這裏地“動”字用地極妙,將“香味”這一園林中地虛景寫活了。不僅如此,“聞木樨香”還頗富禪儀意,它似乎在暗示別人們,佛理就像這桂花香氣一樣,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着,但他卻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只要用心參禪,人人都可以頓悟得道地。

【中部假山上】

出聞木樨香軒東行,跨過山澗上地小石橋言石徑曲折前行,可看到幾棵有着一、兩百年齡地古銀杏滄然挺拔於奇峯異石之間。銀杏又稱白果,是我國特有地珍稀物種之一。因從種植到結果地時間很長,所以又被稱為“公孫樹”。銀杏樹是雌雄異株地落葉喬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藥,木材緻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銀杏之間,可見一六角飛檐攢尖頂地小亭,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遊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產於安徽靈璧縣地靈璧石製成地。靈璧石歷來被視為石中上品。

從可亭往南看,可與南面地明瑟樓、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當清風徐來,吹皺一池清水之時,對面地明瑟樓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地畫舫,隨波動了起來。這裏造園者用了寫意地手法,使靜止地建築在審美上平添了一份動感。堪稱蘇州園林造景之一絕。

同時,可亭與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對而立,無論從建築體量地大小,地理位置地高低,還是從建築形態地輕巧與敦實等諸多方面來看,都堪稱一種絕佳地對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觀賞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稱為留園中部欣賞冬景之佳處。

在可亭北面地假山後有一段長五十餘米地花街鋪地,用鵝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種材料築成海棠花紋,猶如織錦鋪地一般給人以美感。在這段花街鋪地地北面有一條沿粉牆曲折而建地長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地延續。它除了有前面將過地連結景點、遮雨避日等廊地功能外,還巧妙地遮擋了作為留園中部和北部分界地粉牆,從而淡化了北部與中部地分隔之感。

【小蓬萊】

通過平欄曲橋,我們來到了中部水池地小島“小蓬萊”。傳説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經派徐福前往求長生不死之仙丹,同時又在自己地宮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這以後在水池中構築三座“仙山”,即所謂“一池三島”就成了古典園林造園地常用造景手法。留園中部地水池略成方行,比較規整。橋島在劃分水面地同時,使水面造成了曠、幽不同地兩種水面效果。另外,在構築中部假山時,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條狹窄地山澗,令人產生池水淵源不盡之感,使池水活了起來。

【濠濮亭】

過小蓬萊東側小橋,我們來到了一個小方亭,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地名字。據説,莊子曾在濮水上垂釣,也曾與惠子在濠梁上觀魚,這裏以古人地觀魚和垂釣來喚起一種超然世間煩惱地自由感,表現出歸隱江湖、歸情自然地超然情趣。這也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造園地一個主題思想,表現在造園地方方面面。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9

留園,位於江南古城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

留園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峯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1961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xx年,留園作為蘇州園林(虎丘、拙政園、留園)擴展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明徐泰時創建時,林園平淡疏朗,簡潔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劉氏時,建築雖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靜之趣,佈局和現在大體相似,部分地方還保留了明代園林的氣息。到盛氏時,一經修建,園顯得富麗堂皇,昔時園中深邃的氣氛則消失殆盡。 全園曲廊貫穿,依勢曲折,通幽渡壑,長達六七百米,廊壁嵌有歷代著名書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為明代嘉靖年間吳江鬆陵人董漢策所刻,歷時二十五年,至萬曆十三年方始刻成。曾經有一個美國組織欲二十億美元購下留園,蘇州市政府卻堅持沒有出售。

留園佔地三十餘畝,集住宅、祠堂、家庵、園林於一身,該園綜合了江南造園藝術,並以建築結構見長,善於運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留園 建築 內景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組組層次豐富,錯落相連的,有節奏、有色彩、有對比的空間體系。全園用建築來劃分空間,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水見長,池水明潔清幽,峯巒環抱,古木參天;東部以建築為主,重檐迭樓,麴院迴廊,疏密相宜,奇峯秀石,引人入勝;西部環境僻靜,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籬小屋,頗有鄉村田園風味。留園的建築在蘇州園林中,不但數量多,分佈也較為密集,其佈局之合理,空間處理之巧妙,皆為諸園所莫及。每一個建築物在其景區都有着自己鮮明的個性,從全局來看,沒有絲毫零亂之感,給人有一個連續、整體的概念。 留園整體講究亭台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是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有 七百米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建築物約佔園總面積四分之一。建築結構式樣代表清代風格,在不大的範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築,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後代範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甦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峯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着一方扁額,上面寫着“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後代範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甦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峯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着一方扁額,上面寫着“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各位朋友:時間過得真快,短短的一天馬上就要過去了,在此我們不得不為大家送別了,心中真的有無限的眷戀,無奈,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也沒有永遠在一起的朋友,但是我相信,我們還有再見面的機會。大家在蘇州的一天中游覽了舉世聞名的蘇州園林,品嚐了別有風味的蘇州小吃,有的朋友還購買了許多具有蘇州特色的土特產品,相信我們的蘇州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的記憶中蘇州一定會佔有一席之地。感謝各們朋友的支持,我和吳師傅感到此次接待工作非常順利,心情也非常愉快,在此,我代表吳師傅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不知大家的心情是否舒暢、愉快?對我們的工作是否滿意?如果我們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們就更高興了!如果我們的服務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能多包涵,也請大家提出來,如果您覺得現在提出不方便,請大家回去寫信給我們,我們一定會改進,在下次為大家服務時做得更好。既然我們今天能相識並一起度過了難忘的一天,我相信我們是有緣的,所以在分手之際,我們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在蘇州這座美麗的天堂城市,有我和吳師傅兩個與你們有緣而又可以永遠值得依賴的同胞。今後如果再來,請提前告訴我們,我們一定為您打開一切方便之門。最後,預祝各位在今後的旅途中一切順利,並希望有機會再回蘇州遊覽,套用蘇州的一句歡迎語送給大家---開放的蘇州歡迎您。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走進曲廊)

留園曲廊是蘇州園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長有300多米,另外兩廊是拙政園的水廊和滄浪亭的復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為沿牆走廊、爬山廊、水廊、迴廊、樓廊等;按形式又可分為曲廊、波形廊、復廊、廊是園林建築中獨立的有頂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虛”字,有連貫的作用。留園的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牆直廊曲,明暗相間,有的地方貼近牆面,有的地方又有間隙,還種了一些花草,巧妙地運用對比的方法,使廊顯得更加活潑。廊在這裏有這麼幾個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陽,冬天可擋雨;二是景點之間的聯繫紐帶,天然的遊覽線路;三是作為平緩地過渡,巧妙地將客人引到山上的“聞木樨香軒”,觀賞秋景。爬山廊的旁邊牆壁上有明代鐫刻的“二王”法帖。與眾不同的是,此處的法帖只收“二王”書法,點評全放在釋文的後面,可以讓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自己欣賞評點。至今,留園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稱園林一絕。

現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聞木樨香軒”,“木樨”就是桂花,這兒四周遍種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飄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懸,倒映水中,隨波盪漾。因此,這兒是觀賞秋景的地方。我們説,蘇州園林建築的命名很講究,此處的“聞木樨香軒”也包含有深刻的禪理,佛教的禪宗講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樣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但卻看不見,摸不着,無影無蹤。

(進入可亭)

過了水澗、小橋,來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説可以停下來休息一下了。觀賞園林有動觀和靜觀之分。如果説走廊是我們動觀園林的地方,那麼亭子就是我們靜觀的場所。可亭的周圍有一些圖案,有鐵枴李的葫蘆、漢鍾離的扇子、呂洞賓的寶劍等,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暗八仙”圖案。亭中這個桌子是用靈壁石做成的。靈壁石產於安徽靈壁縣,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聲”,這在蘇州園林中也是比較少見的。剛才,我們已經分別看過了觀賞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處的可亭就是觀賞冬景的場所,它的四面種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園外遠方山頂的積雪、冬日的夕陽……

現在,請大家回過頭來看一看,對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樓與可亭形成了一個對景。所謂對景,就是從甲觀賞點可以觀賞到乙,從乙觀賞點可以觀賞到甲。從這兒望去,明瑟樓就像畫舫的前艙,涵碧山房猶如船艙,兩座建築組成了一艘形神兼備的“寫意抽象式”畫舫,微風吹拂,波光盪漾,這艘船就像在水中緩緩航行一般。那麼,為什麼蘇州園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築呢?比如,拙政園有香洲,獅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這與蘇州的地理環境、交通狀況有關,蘇州地處江南水鄉,舊時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園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園林的生活氣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種建築形式,有廳、有台、有樓、有閣……,是蘇州建築藝術的集萃,並可增加園林建築的層次感,使其更具有觀賞性;三是船形建築介於似像非像之間,符合中國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審美要求;四是體現了園主的隱逸思想,《莊子.列禦寇》中説:“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遊,泛若不繫之舟”。“不繫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徵,成為他們來去自由、無拘無束、逍遙自在的標誌;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義,儘管他們希望隱逸,但文人士大夫骨於裏的那種“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思想拋棄不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對老百姓好,實行“休養生息”的寬鬆政策。

這條花街盡頭就是遠翠閣,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島名“小蓬萊”。《史記》中講,瀛洲、方丈和蓬萊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據説山上有仙人和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曾經派徐福去尋藥,並在宮苑中疊造三神山,此後三神山也就成為造園中常見的題材。前面這個方亭叫“濠濮亭”。為什麼叫“濠濮亭”呢?濠、濮均為水名,《莊子.秋水》裏面有這麼兩個故事: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觀魚,莊子説:“魚自由自在的多麼快樂啊!”惠子答道:“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之快樂呢?”莊子問:“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理解魚的快樂呢?”另一個故事講,楚王派人去請莊子出來做丞相幫他治理國家。莊子説:“我聽説有一隻大龜,已經死了3000年了,楚王用盒子把它裝起來,用手巾蓋在上面,珍藏在廟堂之中。那麼這隻龜是死了被人供奉着好呢?還是活着在污泥中搖頭擺尾的好?”那兩個人講,“好死不如賴活,當然是活着的好。”莊子説:“那麼你們回去吧;我呢。寧願做一隻自由自在的活龜。”莊子的這種思想與文人士大夫們所追求的隱逸淡泊的願望相符合。所以,一進園時,我就跟大家講,我們觀賞園林必須把握一個主題,後面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留園社區組建於二020xx年九月,轄區面積有0.42平方公里。現有居民2550户,入住人數5516人,流動人口105户、269人。有14幢居民大樓,大部分居民住老式平房中。有離退休黨員112人,60歲以上老人1292人,優撫對象15人,精神病人23人,殘疾人61人,社會低保户39户、68人。區人大代表1人。轄區內主要單位有著名旅遊景點:留園園林,園林檔案館,第三幹休所,阿爾斯通電器有限公司,汽車客運有限公司等101個經濟實體。社區單位和居民骨幹在本社區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社區工作按照“六位一體”的服務即:立足社區服務、社區衞生、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環境及精神文明建設六大載體,多方位為社區居民服務,為老年人服務。設有黨員活動室、健身房、老年活動室、多功能活動室(提供各類人羣參加體育鍛煉)。

留園社區居民委員會擁有253平方米的辦公用房,配有電腦、電話機、電視機、DVD等。

留園社區居民委員會設正副主任各一名、幹事3名、社保協管員1名、民警副主任1名、居民委員會會員11名、議事會成員5名。社區黨支部共有112名離退休黨員,分3個黨小組,以黨支部為戰鬥堡壘開展各項社區活動。社區居民委員會有一支33人蔘加的社區護巷隊,具體負責巡邏街巷治安、衞生,確保社區一方平安。有一支60多人蔘加的社區服務志願者隊伍,方便居民生活,志願者隊伍服務項目有白鐵維修、家政服務、中介機構、租借方便車、代寫書信、送報上門等各項服務。

社區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有軍民共建書畫室,有拳操隊、象棋隊、腰鼓隊,有閲覽室、老人心聲站,提供社區居民休閒娛樂傾訴。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留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中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與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闢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鬱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彷彿池水之源。

留園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一九六一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建築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餘,視野空間大為拓寬。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峯,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峯,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峯;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闢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這座院子叫石林小院。我們説大院要“動中觀”,小院要“靜中觀”。大家看這邊有幾個字“靜中觀”。這個院子南北長29米。東西寬15米。園主別有用心地將院子隔出六個小院子,互相溝通,給人的感覺不是越隔越小,而是越隔越大,層次非常豐富.院外有院,景外有景。現在,大家站在這個角度看一看,上面的這塊石頭像不像俯衝下來的老鷹,下面的石頭像不像昂頭向上的獵犬?所以叫做“鷹犬鬥”或“鷹鬥獵狗峯”。前面的牆上好像有一面鏡子,鏡子裏邊有這隻老鷹的背影。其實,它是石林小院南面小亭的漏窗,裏面的背影是另一塊石頭,這種用隱蔽的手法構成對景、漏景、框景,匠心別具,恰到好處,讓人感到院子很大,層次很深。

院中的這座建築叫“揖峯軒”,朱熹説:“前揖廬山,一峯獨秀”。軒名是來自古人文章,但是園主對石頭的恭敬之情卻不難發現,劉蓉峯愛石成癖,有“石痴”米芾遺風,他曾經蒐羅了很多湖石名峯,在此地“築書館寵異之”,認為湖石不僅能給人以美感,還能得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德修養。揖峯軒環境幽雅,不妨作為三四個好友論詩作畫,操琴對弈的好地方,大家看裏邊有琴、有棋。尤其是兩桌,一邊是圍棋棋盤,一邊是象棋棋盤,拿掉棋盤,桌子形同七巧盤,可以拆開來隨意放置,小方桌可以拿到院內用來拜月,也可取一牆角放花盆、茶具等。紅木菱花門窗上的蝙蝠、雙錢、萬字圖案等都是吉祥的符號。古人讀書總要找一個幽靜的地方,陶淵明講,“既耕亦已種,時還我讀書”,“還我讀書處”便是主人的書房,不過,它在揖峯軒的後邊。

(站在鴛鴦廳前)

揖峯軒東邊的這座大型的廳堂,就是留園著名的鴛鴦廳,在南部天井前的石庫門上有磚額“東山絲竹”四個字。為什麼叫“東山絲竹”呢?是不是劉恕是東山人的緣故呢?這幾個字也説明了我們觀賞園林必須把握主題的重要性。其實,“東山”也有一個典故,《晉書》上講,謝安在浙江東山隱居,朝廷幾次要他做官,他都不動心。所以後人就用“東山”或“東山高卧”指代隱居,“絲”指絃樂器,“竹”指管樂器,“絲竹”泛指音樂。天井外邊原來是盛家的戲廳,在這裏聽戲品曲,好不愜意!置身於此,能説園主不是“東山高卧”嗎?

而這“鴛鴦廳”也是一種重要的園林建築形式。鴛鴦本是水鳥名,因為它們雌雄偶居總不分離,所以中國民俗中常把配對的事物用“鴛鴦”稱之。大家請隨我一起來看看鴛鴦廳有哪些特點。第一,我們從外邊看只有一個屋頂,但裏面卻是兩個屋面;第二,外邊看是一間房,裏邊是兩個廳;第三,兩邊的功能也不一樣,有男廳、女廳之分,和冬廳、夏廳之別。大家現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女廳,北邊是男廳。那麼,有人就會問了,男廳、女廳怎麼區分呢?過去,中國社會很講究男尊女卑。大家不妨來比較一下,男廳一般建築華麗,樑架扁方,且精雕細刻;而女廳則比較簡樸,樑架用圓木,沒有什麼雕飾,就連地面上的方磚男廳的都比女廳的大。如果還分不清的話,大家不妨看一看,哪邊的風景漂亮那邊就是男廳,這兒當然是朝冠雲峯這邊風景好了。除了“鴛鴦廳”名字外,它還有一個很雅的名字叫“林泉耆碩之館”,“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隱居休息遊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碩”指有名望的人;“館”是四通八達的地方。連起來講就是:這裏是德高望重的社會名流聚會的地方。銀杏屏門上的這篇《冠雲峯贊》是清末著名的樸學大師俞樾寫的,還有全景圖後的《留園記》也是俞樾寫的,俞樾與盛康交情非常好,俞樾非常喜歡留園的山水景色,這些文章使得留園更加迷人。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17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站在門後留園全景圖前)

有道是:“蘇州好,城裏半園亭。”現在,我們就來遊覽蘇州著名的園林--留園。田園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園林的建築風格,結構緊湊,富麗堂皇。其餘的三處分別是宋代的滄浪亭,元代的獅子林和明代的拙政園。同時,留國也是全國四大名園之一。所謂全國的四大名園,是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四處園林,其中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是北方皇家園林的代表作品,而蘇州的拙政園、留園則是南方私家園林的代表作品。瞧,留園的門很小,高不過2米許,寬不過1.5米,很不起眼,小中見大,這正是私家園林的典型特徵之一。19987年12月4日,留園又與拙政園、網師園、環秀山莊一起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典型範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門廳正中上方懸掛着“吳下名園”匾額,似乎要告訴我們留園曾經擁有的輝煌,大型漆雕屏風上繪有留園的全景圖,它是用2500塊玉石鑲嵌而成的。那麼,為什麼要用2500塊玉石呢?因為這幅圖是在蘇州2500歲生日的時候,由揚州藝人所雕,每塊玉石代表了蘇州一年的歷史。通過這幅全景圖,我們可以看到留園分為四個部分:中部是精華所在,以山水見長;東部以庭院建築取勝;北部具有農村田園風光;西部林木高聳,盡得山林野趣,整個園林佔地30多畝。

那麼,這座園林為什麼叫“留園”呢?其實,留園一開始並不叫這個名字,她最早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相當於哥白尼、布魯諾生活的年代。第一個主人叫徐泰時,曾經當過工部營繕郎中,所以他對建築是有一番研究的,這對他後來修建東園很有幫助。因為他工作做得好,被提升為太僕寺卿,相當於從建設部的高級官員升到交通部的部長。徐泰時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權貴,在遭人彈劾罷官回家以後,修建了東、西兩園,東園就是今天的田園,西園後來被他的兒子捐做寺廟,也就是今天的西園寺。徐泰時去世以後,這個園子也就逐漸荒廢了。到了清代的嘉慶年間,曾任廣西右江兵備道的吳縣東山人劉蓉峯辭官回家後買下了東園的舊址,改建為“寒碧山莊”,因為園內多植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所以取了這個名字;又叫“花步小築”,因為前面有一條路叫花步裏;又因為主人姓劉,所以老百姓都叫它“劉家花園”。光緒年間,湖北布政使盛康(字旭人)買下寒碧山莊廢園,盛旭人精通醫道,原在常州開國藥店,經李鴻章介紹,獻丹藥治好了慈禧太后的慢性皮炎,慈禧太后高興之下,就把中國台灣海峽的釣魚等三座小島賞給盛家種藥草,因而盛家很有錢。

盛旭人買下寒碧山莊後就將它改名為“留園”,一個原因是“劉家花園”的“劉”與“留園”的“留”諧音,這是花園易主常用的一種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將“隋園”改為“隨園”;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園時曾發現一塊“長留天地問”的石碑,據説是劉伯温寫的,他想這個花園歷經戰火仍然保留下來,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爺的保佑,也希望留園能永遠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風月伴煙夢”,這個“留”字又有讓客人留連忘返之意。清末樸學大師俞樾在《留園記》中講,“泉石之勝,留以待君之登臨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遊憩也。”

從留園的得名,我們可以看到園主修建花園時花費了不少心血,田園中的每一處建築,每一個小品.每一副對聯,每一處題額,都別有一番用意。因此,我們在遊覽園林時,必須把握住園主的用意,這樣,您才能真正領會到園林的魅力所在。蘇州園林大多數以“隱逸”為主題,那麼,留園是怎樣體現這一主題的呢?接下來,我將結合具體的景觀跟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從留園的門廳到中部花園入口處的腰門,是一條50多米長的“S”形過道,這條過道是園林建築中空間處理極為成功的例子,至於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請大家跟我一邊走,一邊看,一邊體會。

進了門廳,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小天井,這個天井有什麼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風、採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雲朵,飛翔的小鳥,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後邊的這個建築是轎廳,古時候,有錢人出門,大都坐轎子,但轎伕是下等人,不允許與主人一起進入內廳,只能坐在這兒歇息。順着邊上的過道往前走.彎彎曲曲,前面有兩個蟹眼天井,種了一些瘦竹,為昏暗的過道引來一些光亮。這兒也是一個天井,花台裏種了桂樹、白玉蘭,還有石筍,合起來就是金玉滿堂的意思。到了這個敞廳,大家再回過來想一想,體會一下,這一段過道由小變大,由暗轉明,隨着空間的變化,“放”、“收”、“再放”、“再收”,讓人感覺不到過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讓人覺得很有趣味。同時,園主巧妙地藉助這個過道將外界的塵囂擋於門外,反映了主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不受外界干擾的隱逸思想,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過這一段過道,是不是有點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

現在,我們來到了留園的中部,園中有大型假山和寬闊的水池,極具文人寫意山水園的典型特徵。前面的粉牆上有六扇漏窗,通過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隱隱可見、我們説漏窗好,好就好在“隱隱可見”上。用《紅樓夢》中賈政的話説:“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則有何趣?”這六扇花窗,圖案各異,大家一邊慢慢地走,一邊透過花窗往裏邊看,你會感到隨着步子的移動,所看到的景色也在變化,這就叫“移步換景”或“一步一景”。並且,這幾個花窗還有通風、透光的功能。牆上有磚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壇裏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樹,“交柯”指兩樹枝幹交錯纏繞,象徵夫妻連理,百年好合。此處以粉牆為底,翠柏山茶,上有磚額點綴,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機的山水畫。

(到綠蔭軒)

這座“綠蔭軒”,軒名取自明代詩人高啟的“豔發朱光裏,叢依綠蔭邊”詩句。原來,在綠蔭軒旁曾種有一棵老櫸樹,一棵老楓樹,樹枝像兩把大傘遮在屋頂上,所以叫“綠蔭軒”。在留園的中部,可以觀賞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這兒便是我們觀賞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橋上紫藤開花,樹木發芽,似乎凸顯出一幅立體的春色圖。來到後邊,牆上有“花步小築”四個字,為什麼要寫上這幾個字呢?留園一帶舊名“花步裏”,“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裝卸花木的碼頭;“裏”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們常説的“里弄”、“鄰里”,古代五户為一鄰,五鄰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稱為一里;“小築”就是小的建築,比如“網師小築”,主人很謙虛地説,我這個花園只是花步裏邊上的一處小建築而已。此處園主以牆為紙,牆角散置湖石,花壇中堆石筍,植天竺、爬山虎沖霄而上,又垂下幾縷綠葉,整幅圖畫給人以運筆凝鍊灑脱之感。

(繼續向前)

前面就是“明瑟樓”,《水經注》中有“目對魚鳥,水木明瑟”的説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鳥蟲魚,讓人感到山青水秀,環境幽雅;樓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為“恰航”;樓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將登樓的踏道藏於其中,邊上刻有“一梯雲”,取自“上樓僧踏一梯雲”,將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騰的雲朵,使人有一種飄浮於仙境之中的感覺,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鋪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樣的圖案,俗稱“花街”,這一片鋪地上的圖案有“金魚”、“蓮藕”、“仙鶴”……,象徵“年年有餘”、“百年好合”、“健康長壽”……,既起到了裝飾作用,又寄託了主人的美好願望。

請大家隨我到露台前,這兒是園主人觀賞夏景的地方。池子裏種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競相綻放,美景盡收眼底,因為露台靠近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處,還可以觀賞到前面的假山。園林建築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為湖石假山、黃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國這兒的假山比較特殊,下面黃石填底,給人一種穩健的感覺,上面湖石為頂,非常秀麗,因而兼有陽剛、陰柔之美,真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回過頭來,大家所看到的這座建築是田園中部的主體建築“涵碧山房”。取自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詩句。“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所以叫“涵碧山房”。中國有句老話叫“心定自然涼”,在這個地方,你是否有一種“聞名心底涼”的感覺呢?

(走進曲廊)

留園曲廊是蘇州園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長有300多米,另外兩廊是拙政園的水廊和滄浪亭的復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為沿牆走廊、爬山廊、水廊、迴廊、樓廊等;按形式又可分為曲廊、波形廊、復廊、廊是園林建築中獨立的有頂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虛”字,有連貫的作用。留園的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牆直廊曲,明暗相間,有的地方貼近牆面,有的地方又有間隙,還種了一些花草,巧妙地運用對比的方法,使廊顯得更加活潑。廊在這裏有這麼幾個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陽,冬天可擋雨;二是景點之間的聯繫紐帶,天然的遊覽線路;三是作為平緩地過渡,巧妙地將客人引到山上的“聞木樨香軒”,觀賞秋景。爬山廊的旁邊牆壁上有明代鐫刻的“二王”法帖。與眾不同的是,此處的法帖只收“二王”書法,點評全放在釋文的後面,可以讓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自己欣賞評點。至今,留園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稱園林一絕。

現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聞木樨香軒”,“木樨”就是桂花,這兒四周遍種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飄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懸,倒映水中,隨波盪漾。因此,這兒是觀賞秋景的地方。我們説,蘇州園林建築的命名很講究,此處的“聞木樨香軒”也包含有深刻的禪理,佛教的禪宗講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樣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但卻看不見,摸不着,無影無蹤。

(進入可亭)

過了水澗、小橋,來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説可以停下來休息一下了。觀賞園林有動觀和靜觀之分。如果説走廊是我們動觀園林的地方,那麼亭子就是我們靜觀的場所。可亭的周圍有一些圖案,有鐵枴李的葫蘆、漢鍾離的扇子、呂洞賓的寶劍等,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暗八仙”圖案。亭中這個桌子是用靈壁石做成的。靈壁石產於安徽靈壁縣,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聲”,這在蘇州園林中也是比較少見的。剛才,我們已經分別看過了觀賞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處的可亭就是觀賞冬景的場所,它的四面種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園外遠方山頂的積雪、冬日的夕陽……

現在,請大家回過頭來看一看,對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樓與可亭形成了一個對景。所謂對景,就是從甲觀賞點可以觀賞到乙,從乙觀賞點可以觀賞到甲。從這兒望去,明瑟樓就像畫舫的前艙,涵碧山房猶如船艙,兩座建築組成了一艘形神兼備的“寫意抽象式”畫舫,微風吹拂,波光盪漾,這艘船就像在水中緩緩航行一般。那麼,為什麼蘇州園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築呢?比如,拙政園有香洲,獅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這與蘇州的地理環境、交通狀況有關,蘇州地處江南水鄉,舊時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園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園林的生活氣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種建築形式,有廳、有台、有樓、有閣……,是蘇州建築藝術的集萃,並可增加園林建築的層次感,使其更具有觀賞性;三是船形建築介於似像非像之間,符合中國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審美要求;四是體現了園主的隱逸思想,《莊子.列禦寇》中説:“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遊,泛若不繫之舟”。“不繫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徵,成為他們來去自由、無拘無束、逍遙自在的標誌;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義,儘管他們希望隱逸,但文人士大夫骨於裏的那種“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思想拋棄不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對老百姓好,實行“休養生息”的寬鬆政策。

這條花街盡頭就是遠翠閣,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島名“小蓬萊”。《史記》中講,瀛洲、方丈和蓬萊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據説山上有仙人和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曾經派徐福去尋藥,並在宮苑中疊造三神山,此後三神山也就成為造園中常見的題材。前面這個方亭叫“濠濮亭”。為什麼叫“濠濮亭”呢?濠、濮均為水名,《莊子.秋水》裏面有這麼兩個故事: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觀魚,莊子説:“魚自由自在的多麼快樂啊!”惠子答道:“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之快樂呢?”莊子問:“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理解魚的快樂呢?”另一個故事講,楚王派人去請莊子出來做丞相幫他治理國家。莊子説:“我聽説有一隻大龜,已經死了3020xx年了,楚王用盒子把它裝起來,用手巾蓋在上面,珍藏在廟堂之中。那麼這隻龜是死了被人供奉着好呢?還是活着在污泥中搖頭擺尾的好?”那兩個人講,“好死不如賴活,當然是活着的好。”莊子説:“那麼你們回去吧;我呢。寧願做一隻自由自在的活龜。”莊子的這種思想與文人士大夫們所追求的隱逸淡泊的願望相符合。所以,一進園時,我就跟大家講,我們觀賞園林必須把握一個主題,後面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大家抬頭看,這便是曲溪樓,書聖王羲之曲水流觴,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從這個名稱也可以看出園主對書聖的景仰。曲溪樓向右就可以進入了西樓,它位於五峯仙館之西,所以叫“西樓”。它處於五峯仙館和曲溪樓之間,為取得統一,東邊採用木菱花裝飾,在尺度和比例上與五峯仙館相呼應,而西邊做成粉牆漏窗和飛檐翼角與曲溪樓相呼應,起到了一個承接的作用。一過西樓,地平臨水,清風吹來,這裏便是清風池館,它以水榭的形式向西敞開,與濠濮亭、小蓬萊構成一個景區,不種荷花,池水明淨,樓台倒影,環境十分幽雅。後面有“汲古得梗處”,意思是指打深井裏的水要用長繩子,比喻要想求得高深的學問,就必須使用正確的方法和下極大的功夫,含義深刻,令人深思。

留園的東部是高低錯落、曲折深邃的建築羣,這裏是舊時園主生活起居和宴飲活動的場所,通過粉牆、走廊等劃分出不同的空間,形成了重院疊户、庭院幽深的景緻。

(進入五峯仙館)

出清風池館,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廳堂”之譽的五峯仙館,為什麼叫“五峯仙館”呢?請大家回過頭來看一看前面的假山,這座假山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廳山。留園的主人非常喜歡石頭,他蒐羅了大量的石頭在館南堆疊了五座小山峯,取李白的“廬山東南五老峯,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峯仙館是留園三代主人不斷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台基為青石,似為明代遺物。據歷史記載,我們可以推測,五峯仙館是在東園的後樂堂、寒碧山莊的傳經堂基礎上翻建的。五峯仙館建成後,盛氏將其作為主廳,是生日、結婚、小孩滿月等重要活動場所,通過一排紗隔、掛落、飛罩將室內分為前後兩部分,南部為宴飲會客之處,佈置十分講究,以中間圓桌上的花為分界線,供桌左邊為主人,右邊為主賓,接下來由中間向兩邊,由近及遠,按長幼尊卑,-一對應就坐。古時候,女眷不能在外客面前拋頭露面,裏邊的廳相對於外邊的廳叫內廳,人們還將其夫人稱為內子、內人、賢內助等,內廳也可以作為退步,供下人在此聽候使喚。這個廳也被稱作楠木廳,因為室內主要構件均用楠木做成。楠木質地好,紋路漂亮,不用油漆,但是為什麼這兒的柱子要漆成黑色的呢?原來日本兵曾將這裏作為馬廄,這些楠木柱下邊被馬啃壞了,建國後重修時只得用水泥補上,為了美觀才用漆將其掩蓋起來。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叫嚷釣魚是日本國土,這是沒有根據的。當年慈禧太后的懿旨至今仍在美國盛氏後人手中,這些楠木柱子正是當年日本侵華有力罪證。因此,我們必須牢記歷史教訓,不要讓其重演。五峯仙館兩面牆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掛屏,紅木板上有上圓下方兩塊大理石,不僅在形狀上有變化,而且包含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之説,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民間流傳留園有三件寶,即大理石座屏、冠雲峯和魚化石。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寶大理石座屏,這座大理石畫屏非常珍貴,石質好、石紋妙、尺寸大,仔細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畫,明月、清風、野山、飛瀑集中於一塊石面。這塊大理石採於雲南點蒼山,有“雨後靜觀山”、“風前閒看月”的境界,全國罕見。

(石林小院旁)

這座院子叫石林小院。我們説大院要“動中觀”,小院要“靜中觀”。大家看這邊有幾個字“靜中觀”。這個院子南北長29米。東西寬15米。園主別有用心地將院子隔出六個小院子,互相溝通,給人的感覺不是越隔越小,而是越隔越大,層次非常豐富.院外有院,景外有景。現在,大家站在這個角度看一看,上面的這塊石頭像不像俯衝下來的老鷹,下面的石頭像不像昂頭向上的獵犬?所以叫做“鷹犬鬥”或“鷹鬥獵狗峯”。前面的牆上好像有一面鏡子,鏡子裏邊有這隻老鷹的背影。其實,它是石林小院南面小亭的漏窗,裏面的背影是另一塊石頭,這種用隱蔽的手法構成對景、漏景、框景,匠心別具,恰到好處,讓人感到院子很大,層次很深。

院中的這座建築叫“揖峯軒”,朱熹説:“前揖廬山,一峯獨秀”。軒名是來自古人文章,但是園主對石頭的恭敬之情卻不難發現,劉蓉峯愛石成癖,有“石痴”米芾遺風,他曾經蒐羅了很多湖石名峯,在此地“築書館寵異之”,認為湖石不僅能給人以美感,還能得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德修養。揖峯軒環境幽雅,不妨作為三四個好友論詩作畫,操琴對弈的好地方,大家看裏邊有琴、有棋。尤其是兩桌,一邊是圍棋棋盤,一邊是象棋棋盤,拿掉棋盤,桌子形同七巧盤,可以拆開來隨意放置,小方桌可以拿到院內用來拜月,也可取一牆角放花盆、茶具等。紅木菱花門窗上的蝙蝠、雙錢、萬字圖案等都是吉祥的符號。古人讀書總要找一個幽靜的地方,陶淵明講,“既耕亦已種,時還我讀書”,“還我讀書處”便是主人的書房,不過,它在揖峯軒的後邊。

(站在鴛鴦廳前)

揖峯軒東邊的這座大型的廳堂,就是留園著名的鴛鴦廳,在南部天井前的石庫門上有磚額“東山絲竹”四個字。為什麼叫“東山絲竹”呢?是不是劉恕是東山人的緣故呢?這幾個字也説明了我們觀賞園林必須把握主題的重要性。其實,“東山”也有一個典故,《晉書》上講,謝安在浙江東山隱居,朝廷幾次要他做官,他都不動心。所以後人就用“東山”或“東山高卧”指代隱居,“絲”指絃樂器,“竹”指管樂器,“絲竹”泛指音樂。天井外邊原來是盛家的戲廳,在這裏聽戲品曲,好不愜意!置身於此,能説園主不是“東山高卧”嗎?

而這“鴛鴦廳”也是一種重要的園林建築形式。鴛鴦本是水鳥名,因為它們雌雄偶居總不分離,所以中國民俗中常把配對的事物用“鴛鴦”稱之。大家請隨我一起來看看鴛鴦廳有哪些特點。第一,我們從外邊看只有一個屋頂,但裏面卻是兩個屋面;第二,外邊看是一間房,裏邊是兩個廳;第三,兩邊的功能也不一樣,有男廳、女廳之分,和冬廳、夏廳之別。大家現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女廳,北邊是男廳。那麼,有人就會問了,男廳、女廳怎麼區分呢?過去,中國社會很講究男尊女卑。大家不妨來比較一下,男廳一般建築華麗,樑架扁方,且精雕細刻;而女廳則比較簡樸,樑架用圓木,沒有什麼雕飾,就連地面上的方磚男廳的都比女廳的大。如果還分不清的話,大家不妨看一看,哪邊的風景漂亮那邊就是男廳,這兒當然是朝冠雲峯這邊風景好了。除了“鴛鴦廳”名字外,它還有一個很雅的名字叫“林泉耆碩之館”,“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隱居休息遊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碩”指有名望的人;“館”是四通八達的地方。連起來講就是:這裏是德高望重的社會名流聚會的地方。銀杏屏門上的這篇《冠雲峯贊》是清末著名的樸學大師俞樾寫的,還有全景圖後的《留園記》也是俞樾寫的,俞樾與盛康交情非常好,俞樾非常喜歡留園的山水景色,這些文章使得留園更加迷人。

(站在林泉耆碩之館門前)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塊石頭就是舉世聞名的“冠雲峯”,“冠雲峯”與蘇州十中的“瑞雲峯”、上海豫園的“玉玲瓏”、杭州西湖的“皺雲峯”,有江南四大奇石之稱。冠雲峯是留園“三寶”之一,重5噸,高6.5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獨峯觀賞假山湖石名峯。酈道元的《水經注》有“燕王仙台有三峯,甚為崇峻,騰雲冠峯,高霞雲嶺”之句,冠雲峯之名即由此而來。

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喜歡造型奇特的石頭,孫悟空是從石頭中蹦出來的,賈寶玉則是女媧補天所剩的頑石,其中太湖石最受推崇。宋代書畫家米芾被人稱為“石痴”,他曾讓人給石頭穿上衣眼,擺上香案,與石頭稱兄道弟,他將太湖石特點歸納為瘦、皺、漏、透。大家不妨看一看冠雲峯,瘦是説這塊石頭苗條修長;皺指石頭的表面有花紋;漏指雨水不會積存在石頭上,順着孔隙很快就會流出來;透是説石頭上有很多孔洞,玲瓏剔透,這只不過是這些石頭的一些外部特徵。文人士大夫所以喜歡石頭,更是把人的情感賦予石頭,對石頭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對人自身修養的要求。有人從瘦、皺、漏、透引申出來的頑、清、拙、醜就説明了這個問題。

我們眼前的這塊石頭可有一番來歷了,據説是宋代花石綱的遺物。宋徽宗在東京修建“壽山艮嶽”時,讓朱勔幫他蒐羅奇花異草、珍木怪石。朱勔利用手中的職權,巧取豪奪,搞得民不聊生,激起了浙江的方臘起義,蘇州也發生了石生起義。宋朝的花石綱導致了國庫空虛,政治腐敗,很快就被金滅掉了。當時有兩塊有名的太湖石被稱為“大小謝姑”,“小謝姑”沒有來得及運走,後來被一位姓董的買了下來,他的女兒嫁給了徐家,將這塊“小謝姑”作為嫁粧,改名為瑞雲峯放在當時的東園裏,留園也因為這塊石頭而更加出名。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蘇州地方官為了討好皇帝,將這塊石頭運到蘇州織造署,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十中,讓皇帝玩賞,一直未搬回來。盛康買下留國後,總覺得留園沒有瑞雲峯就少了幾分靈氣。因此他花了很長時間和很多銀兩,終於尋到了另一塊石頭,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冠雲峯,當時搬運它時,真可謂過河架橋,見山開路,房擋拆屋,據説這塊石頭也是花石綱的遺物。

冠雲峯西邊的石頭叫岫雲峯,東邊的石頭叫瑞雲峯,是當年盛氏尋到冠雲峯後為了應景才這樣佈置的。後來,盛康的兒子盛宣懷還將他的三個孫女分別取名叫冠雲、瑞雲、岫雲,為留園平添了一段佳話。冠雲峯前面的池子叫浣雲沼,冠雲峯的倒影投落在清澈的池水中,似乎主人要用這池水來清洗冠雲峯。實際上也就是説,做人也要向冠雲峯一樣,時時洗滌身上的“塵埃”,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對自身修養的要求。池子裏邊種有睡蓮,水池裏邊養有金魚。冠雲峯的北面有冠雲樓,東面是冠雲亭,還有冠雲台、儲雲庵等幾個建築,當時主人為了烘托冠雲峯的高大,有意控制周圍建築的高度。大家請看,這裏周圍的建築有比冠雲峯高的嗎?

(站在冠雲樓北牆處)

冠雲樓下面北牆上的這塊石頭叫魚化石,也是留園“三寶”之一。這塊魚化石呈薄片狀,像雲母一樣層層剝開,上面有二十多條小魚栩栩如生,頭骨、脊椎骨、肋骨清晰可見,令人歎為觀止。有關魚化石最早的記載,要算《山海經》了。當時人們對石頭中的魚形圖案無法解釋,只好發揮想象力,把它想成是龍魚、鼈魚,想成神仙的坐騎。那麼,魚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呢?據專家考證,是在一億四千多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由於火山噴發,火山灰落在河湖中,將魚蝦掩埋凝結而成的。

在我們的遊覽結束之前,大家不妨回過頭來想一想,留園是不是到處都給我們一種古樸凝重的石文化感覺,那些用湖石、黃石堆疊的假山,營造了留園的山林氣氛;那些湖石名峯,增添了留園傳統藝術氛圍;那些大理石座屏、魚化石等,充滿了清新而樸素的自然氣息;那些牆壁上的書條石記錄了留園的昔日風采,這些作品林林總總從具體到抽象,無不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表現得淋漓盡致。人們把園林比作“立體山水畫”、“無聲山水詩”、“綜合藝術博物館”。我想,通過對留園的遊覽觀賞,大家一定會覺得這種評價是很貼切的吧。

風風雨雨四百多年,留園歷經滄桑,幾度興廢,當時園主所期望的“名園長留天地間”,只有在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繁榮富強的今天,方才變成了現實。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説,留園是蘇州人民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文化遺產。

我的講解完了,謝謝大家!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18

留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中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與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闢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鬱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彷彿池水之源。

留園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一九六一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建築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餘,視野空間大為拓寬。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峯,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峯,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峯;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闢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19

留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中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與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闢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鬱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彷彿池水之源。

留園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一九六一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建築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餘,視野空間大為拓寬。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峯,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峯,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峯;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闢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20

進了門廳,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小天井,這個天井有什麼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風、採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雲朵,飛翔的小鳥,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後邊的這個建築是轎廳,古時候,有錢人出門,大都坐轎子,但轎伕是下等人,不允許與主人一起進入內廳,只能坐在這兒歇息。順着邊上的過道往前走.彎彎曲曲,前面有兩個蟹眼天井,種了一些瘦竹,為昏暗的過道引來一些光亮。這兒也是一個天井,花台裏種了桂樹、白玉蘭,還有石筍,合起來就是金玉滿堂的意思。到了這個敞廳,大家再回過來想一想,體會一下,這一段過道由小變大,由暗轉明,隨着空間的變化,“放”、“收”、“再放”、“再收”,讓人感覺不到過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讓人覺得很有趣味。同時,園主巧妙地藉助這個過道將外界的塵囂擋於門外,反映了主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不受外界干擾的隱逸思想,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過這一段過道,是不是有點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

現在,我們來到了留園的中部,園中有大型假山和寬闊的水池,極具文人寫意山水園的典型特徵。前面的粉牆上有六扇漏窗,通過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隱隱可見、我們説漏窗好,好就好在“隱隱可見”上。用《紅樓夢》中賈政的話説:“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則有何趣?”這六扇花窗,圖案各異,大家一邊慢慢地走,一邊透過花窗往裏邊看,你會感到隨着步子的移動,所看到的景色也在變化,這就叫“移步換景”或“一步一景”。並且,這幾個花窗還有通風、透光的功能。牆上有磚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壇裏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樹,“交柯”指兩樹枝幹交錯纏繞,象徵夫妻連理,百年好合。此處以粉牆為底,翠柏山茶,上有磚額點綴,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機的山水畫。

(到綠蔭軒)

這座“綠蔭軒”,軒名取自明代詩人高啟的“豔發朱光裏,叢依綠蔭邊”詩句。原來,在綠蔭軒旁曾種有一棵老櫸樹,一棵老楓樹,樹枝像兩把大傘遮在屋頂上,所以叫“綠蔭軒”。在留園的中部,可以觀賞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這兒便是我們觀賞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橋上紫藤開花,樹木發芽,似乎凸顯出一幅立體的春色圖。來到後邊,牆上有“花步小築”四個字,為什麼要寫上這幾個字呢?留園一帶舊名“花步裏”,“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裝卸花木的碼頭;“裏”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們常説的“里弄”、“鄰里”,古代五户為一鄰,五鄰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稱為一里;“小築”就是小的建築,比如“網師小築”,主人很謙虛地説,我這個花園只是花步裏邊上的一處小建築而已。此處園主以牆為紙,牆角散置湖石,花壇中堆石筍,植天竺、爬山虎沖霄而上,又垂下幾縷綠葉,整幅圖畫給人以運筆凝鍊灑脱之感。

(繼續向前)

前面就是“明瑟樓”,《水經注》中有“目對魚鳥,水木明瑟”的説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鳥蟲魚,讓人感到山青水秀,環境幽雅;樓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為“恰航”;樓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將登樓的踏道藏於其中,邊上刻有“一梯雲”,取自“上樓僧踏一梯雲”,將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騰的雲朵,使人有一種飄浮於仙境之中的感覺,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鋪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樣的圖案,俗稱“花街”,這一片鋪地上的圖案有“金魚”、“蓮藕”、“仙鶴”……,象徵“年年有餘”、“百年好合”、“健康長壽”……,既起到了裝飾作用,又寄託了主人的美好願望。

請大家隨我到露台前,這兒是園主人觀賞夏景的地方。池子裏種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競相綻放,美景盡收眼底,因為露台靠近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處,還可以觀賞到前面的假山。園林建築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為湖石假山、黃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國這兒的假山比較特殊,下面黃石填底,給人一種穩健的感覺,上面湖石為頂,非常秀麗,因而兼有陽剛、陰柔之美,真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回過頭來,大家所看到的這座建築是田園中部的主體建築“涵碧山房”。取自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詩句。“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所以叫“涵碧山房”。中國有句老話叫“心定自然涼”,在這個地方,你是否有一種“聞名心底涼”的感覺呢?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21

大家抬頭看,這便是曲溪樓,書聖王羲之曲水流觴,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從這個名稱也可以看出園主對書聖的景仰。曲溪樓向右就可以進入了西樓,它位於五峯仙館之西,所以叫“西樓”。它處於五峯仙館和曲溪樓之間,為取得統一,東邊採用木菱花裝飾,在尺度和比例上與五峯仙館相呼應,而西邊做成粉牆漏窗和飛檐翼角與曲溪樓相呼應,起到了一個承接的作用。一過西樓,地平臨水,清風吹來,這裏便是清風池館,它以水榭的形式向西敞開,與濠濮亭、小蓬萊構成一個景區,不種荷花,池水明淨,樓台倒影,環境十分幽雅。後面有“汲古得梗處”,意思是指打深井裏的水要用長繩子,比喻要想求得高深的學問,就必須使用正確的方法和下極大的功夫,含義深刻,令人深思。

留園的東部是高低錯落、曲折深邃的建築羣,這裏是舊時園主生活起居和宴飲活動的場所,通過粉牆、走廊等劃分出不同的空間,形成了重院疊户、庭院幽深的景緻。

(進入五峯仙館)

出清風池館,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廳堂”之譽的五峯仙館,為什麼叫“五峯仙館”呢?請大家回過頭來看一看前面的假山,這座假山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廳山。留園的主人非常喜歡石頭,他蒐羅了大量的石頭在館南堆疊了五座小山峯,取李白的“廬山東南五老峯,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峯仙館是留園三代主人不斷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台基為青石,似為明代遺物。據歷史記載,我們可以推測,五峯仙館是在東園的後樂堂、寒碧山莊的傳經堂基礎上翻建的。五峯仙館建成後,盛氏將其作為主廳,是生日、結婚、小孩滿月等重要活動場所,通過一排紗隔、掛落、飛罩將室內分為前後兩部分,南部為宴飲會客之處,佈置十分講究,以中間圓桌上的花為分界線,供桌左邊為主人,右邊為主賓,接下來由中間向兩邊,由近及遠,按長幼尊卑,-一對應就坐。古時候,女眷不能在外客面前拋頭露面,裏邊的廳相對於外邊的廳叫內廳,人們還將其夫人稱為內子、內人、賢內助等,內廳也可以作為退步,供下人在此聽候使喚。這個廳也被稱作楠木廳,因為室內主要構件均用楠木做成。楠木質地好,紋路漂亮,不用油漆,但是為什麼這兒的柱子要漆成黑色的呢?原來日本兵曾將這裏作為馬廄,這些楠木柱下邊被馬啃壞了,建國後重修時只得用水泥補上,為了美觀才用漆將其掩蓋起來。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叫嚷釣魚是日本國土,這是沒有根據的。當年慈禧太后的懿旨至今仍在美國盛氏後人手中,這些楠木柱子正是當年日本侵華有力罪證。因此,我們必須牢記歷史教訓,不要讓其重演。五峯仙館兩面牆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掛屏,紅木板上有上圓下方兩塊大理石,不僅在形狀上有變化,而且包含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之説,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民間流傳留園有三件寶,即大理石座屏、冠雲峯和魚化石。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寶大理石座屏,這座大理石畫屏非常珍貴,石質好、石紋妙、尺寸大,仔細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畫,明月、清風、野山、飛瀑集中於一塊石面。這塊大理石採於雲南點蒼山,有“雨後靜觀山”、“風前閒看月”的境界,全國罕見。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22

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代表江蘇旅行社歡迎您的到來,能夠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與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榮幸,我姓楊,您叫我小楊就好了。那麼,坐在我身邊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為勞苦功高的一位,我們的司機康師傅。您別看他臉上長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駕齡的老司機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駕護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裏了。在這次旅途中,我會竭誠為大家服務,如果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請一定要找我,俗話説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外出旅遊靠導遊,希望我們能一起擁有一段美好的旅行,為大家留下一段珍貴的回憶。【天井 1分30秒】

進了門廳,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小天井,這個天井有什麼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風、採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雲朵,飛翔的小鳥,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後邊的這個建築是轎廳,古時候,有錢人出門,大都坐轎子,但轎伕是下等人,不允許與主人一起進入內廳,只能坐在這兒歇息。順着邊上的過道往前走.彎彎曲曲,前面有兩個蟹眼天井,種了一些瘦竹,為昏暗的過道引來一些光亮。這兒也是一個天井,花台裏種了桂樹、白玉蘭,還有石筍,合起來就是金玉滿堂的意思。到了這個敞廳,大家再回過來想一想,體會一下,這一段過道由小變大,由暗轉明,隨着空間的變化,“放”、“收”、“再放”、“再收”,讓人感覺不到過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讓人覺得很有趣味。同時,園主巧妙地藉助這個過道將外界的塵囂擋於門外,反映了主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不受外界干擾的隱逸思想,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過這一段過道,是不是有點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23

留園社區組建於二020xx年九月,轄區面積有0.42平方公里。現有居民2550户,入住人數5516人,流動人口105户、269人。有14幢居民大樓,大部分居民住老式平房中。有離退休黨員112人,60歲以上老人1292人,優撫對象15人,精神病人23人,殘疾人61人,社會低保户39户、68人。區人大代表1人。轄區內主要單位有著名旅遊景點:留園園林,園林檔案館,第三幹休所,阿爾斯通電器有限公司,汽車客運有限公司等101個經濟實體。社區單位和居民骨幹在本社區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社區工作按照“六位一體”的服務即:立足社區服務、社區衞生、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環境及精神文明建設六大載體,多方位為社區居民服務,為老年人服務。設有黨員活動室、健身房、老年活動室、多功能活動室(提供各類人羣參加體育鍛煉)。

留園社區居民委員會擁有253平方米的辦公用房,配有電腦、電話機、電視機、DVD等。

留園社區居民委員會設正副主任各一名、幹事3名、社保協管員1名、民警副主任1名、居民委員會會員11名、議事會成員5名。社區黨支部共有112名離退休黨員,分3個黨小組,以黨支部為戰鬥堡壘開展各項社區活動。社區居民委員會有一支33人蔘加的社區護巷隊,具體負責巡邏街巷治安、衞生,確保社區一方平安。有一支60多人蔘加的社區服務志願者隊伍,方便居民生活,志願者隊伍服務項目有白鐵維修、家政服務、中介機構、租借方便車、代寫書信、送報上門等各項服務。

社區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有軍民共建書畫室,有拳操隊、象棋隊、腰鼓隊,有閲覽室、老人心聲站,提供社區居民休閒娛樂傾訴。

有關江蘇留園的導遊詞範文 篇24

【門廳】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後代範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甦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峯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到了同治年間,常州人盛康,即盛旭人因用偏方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皮炎,得到朝廷賞賜的釣魚島等三個中國台灣海峽中的小島用以種植草藥。盛氏從此發跡,於是購得此園,並重新修建一新。盛康襲“劉園”其音易其字,將園名改成了留園。爾後,經過盛康之子盛宣懷的用心經營,留園聲名大振,成了吳中的私家園林。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九五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着一方扁額,上面寫着“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

【門廳與橋廳間的東側長廊】

各位現在看到院子裏有一塊長方形花崗巖,上面刻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佈的“世界遺產”標識。他是留園於1997年12月被批准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後,於1998年立的。

【長廊中部蟹眼天井處】

這兩方小小的露天空間,蘇州人稱之為天井。由於他們面積太小,所以人們稱之為“蟹眼天井”。這兩方蟹眼天井在這裏主要是為了採光而設計的。為了避免造景上的單調,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豐富了此處的景觀內容。

【“長留天地間”南院】

來到這裏,請大家看這個長方形的小院。由於庭院面積有限,不能大範圍的造景,所以造園者就充分利用南面這堵高高的粉牆,來為遊人設計了一幅立體的“國畫”。這裏佈置了湖石,種上了金桂和玉蘭。除了寓意“金玉滿堂”外,正是一幅以粉牆為紙,花石為繪的立體國畫的畫境。

【“長留天地間”東側大空窗旁】

各位請看這扇窗。這是一扇沒有任何圖案設計的單純的長方形漏窗,這種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處如果沒有這扇空窗的話,那麼這裏的採光就不足,就會顯得昏暗。所以説,這扇空窗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採光。和前面講過的蟹眼天井同樣道理。園林建築哪怕是一扇門一扇窗在建築設計時,一定得考慮其造景功能。所以為了避免空窗的單調,就利用了植物盆栽來映襯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時,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立體的畫面,此可謂一舉兩得。

再請大家看這門楣上的磚刻門額“長留天地間”這幾個字。這是篆刻書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寫的,寓意留園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園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願我們大家都能不辜負先人的期望,保護好我們的文化遺產。

來到這裏,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一條長長的走廊,這條長廊雖有數十米長,然而造園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並且在比較封閉的暗處設計了“蟹眼天井”來採光,用富於變化的建築技巧使廊在空間上產生出了明與暗大與小的對比,另遊人在不斷變化的空間中,欣賞着各種佈置獨到的園林小品,在不知不覺中走完了這段長廊。另外,從園林審美方面來看,這段長廊相對於秀美的中部遠景來説,大有一種“欲揚先抑”的審美效果。因此,這段長廊不僅被園林專家評定定為“留園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個蘇州古典園林的廊形建築中也有一處佳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angsu/m9jp9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