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江蘇導遊詞 >

江蘇介紹導遊詞範文

江蘇介紹導遊詞範文

江蘇旅遊資源豐富,有古典園林,有湖光山色,有帝王陵寢,有都城遺址,可謂是“吳韻漢風,各擅所長”。小編也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蘇州的導遊詞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江蘇介紹導遊詞範文

溧陽吳楚農耕文化園

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這尊青石雕塑,叫“扶犁開耕,”它是我們農耕文化園的標誌性建築!俗話説 “春種一粒籽,秋收萬擔糧。“扶犁開耕預示着一年農事的開始,也象徵着秋天收穫的起點。大家要有興趣,可在此留影紀念。

(大門)我們現在的位置是農耕園的大門,大家抬頭看,門額上“吳楚農耕文化園”的幾個隸書大字,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書寫的。可能有人要問,為什麼要叫“吳楚農耕文化園”呢?因為古時的溧陽,屬於吳國,又和楚國交界,所謂“吳尾楚頭,”“吳風楚韻,兼而得之。”當年楚國的伍子胥逃亡吳國,就是從溧陽經過的。京劇裏有一齣戲叫《文昭關》講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而這昭關就在安徽廣德縣境內,離這兒也不遠。

我們農耕文化園的建築風格為徽派建築,粉牆墨瓦,高高的馬頭牆,氣派的門樓。這院門雖不豪華張揚,但院內卻別有洞天。既像官府人家,又像百姓民居。這就是中國人講究的“中庸”、“內斂”。好,請大家入園參觀。

(照壁)大家現在看到這一堵牆,叫照壁。這是中國古建築中特有的格式。無論是皇宮官府、大户人家、還是寺廟社壇,都可見這堵牆。它起着遮掩户內情況和裝飾的作用。

我們眼前照壁上寫着一個“稼”字,它有兩層意思,一是莊稼的“稼”,表示春天播種,秋天收割,夏天澆灌,冬天收藏。這是農業生產的一個關鍵詞。二呢,這“稼”字是由禾和家字組成,禾代表稻穀,代表糧食,一户人家有了吃的糧食,那一年的生活就不用發愁了!因此,照壁上這個稼字,代表着五穀豐登,代表着家業興旺!

整個吳楚農耕文化園分為農耕文化、採茶製茶、生態製陶和農趣體驗四個主題園區,每個主題園區都有若干個特色分明的功能和展示區構成。現在我們首先進入的是農耕文化園區。

◆農耕文化園◆

我們的祖先在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同時,也發明了許多農耕用具。“伏羲結繩,神農作斧,”這些都是動人的傳説。從夏商周到秦漢唐,先民們“耕而食,織而衣,建屋宇,造舟車,冶銅鐵;”世代相傳着以農為尊的傳統思想。這裏所展示的食從我國世世代代的農業先人中選出的幾位具有代表意義的人物(介紹伏羲、神農等人物);我們可以看一看,他們在我國農業不斷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在幾位農業先人介紹的下面,我們收集了古農書上記載的五穀雜糧,這也一位着從這裏開始我們真正走入了農家的生活。

(介紹馬一龍,着重是《農經》)。在溧陽農業發展,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進士,國子監司業馬一龍。馬一龍是位才子,他是位文學家、書法家、民間文藝家,還是位農學家)

(生產工具展示區)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農耕文化園的生產工具展示區,這裏所展示的是農業生產的第一步,開耕;播種之前是要先開田的,這裏擺放的是開耕的三大件:犁、耙、耖;(介紹)

大家看到的這個車是時代就有了的(歷史)但是它一直到解放後我們還有絕大部分地區使用它來灌溉農田;

(農副百工區)我們現在走進的大廳是農耕文化園的主體建築之一,農副百工區。徽派建築不講究外形的恢宏氣派,而講究院內的精美厚實。這樣的“四水歸堂”是農居典型特色,體現了封建社會封閉以及自我滿足的一種心態,所謂“肥水不外流”。而這種廳堂式建築一般用於集合、聚餐之用。

大家看到牆上的圖片,是過去的“三百六十行。”由於社會分工,手工業匠人有三百六十行之分,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裏展出的圖片是有代表性的一百七十八種。

(生產工具展示區)這裏擺放的也是農耕工具,前面是開耕,這裏就是從收割-脱粒-儲藏。(挑幾件農具具體介紹一下)

(養蠶)這個區域所展示的是從養蠶到紡紗織布的全過程。

這裏擺放的是幾件古時候的交通工具(介紹)

(翠竹聞鳥)我們現在所處的院落叫“翠竹聞鳥”。在黑瓦白牆中,一片翠綠的竹林展現在大家的眼前。古人説: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要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竹筍炒鮮肉。竹子的高風亮節,被歷代文人欣賞品味。江南園林民居,竹子是必不可少的觀賞植物,如果竹林中再傳出幾聲清脆的鳥鳴,那就更是一種動靜結合的美了!

(農家小院)大家現在經過的是農家小院。這是一户典型的江南農家,院內的水田、菜地都是江南農村所獨有的特色;大家請隨我進屋參觀。中間是廳堂,接待客人和吃飯用的。左邊是卧室(生活用具介紹);右邊呢是灶間(具體介紹)。出門以後,大家知道這屋角的小房子是做什麼用的?對了,這是豬舍,是農民養牲畜用的。如果我們擁有了這樣一個獨立的小院,生活上自給自足,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上這裏來住上一陣。

(烏山白鷺)前面的樓閣是農耕文化園的第一個制高點,叫“烏山白鷺”。有興趣的朋友可登臨一下,大家看到對面的山峯叫烏山,山上青松蒼翠,綠樹成陰,林密草深,遠看烏黑一片。大家再仔細看看,山上的樹梢頂是不是有許多白鷺停在那裏?對了!每到夏秋季節,大批的白鷺都會飛到這裏來安家落户,繁殖後代。這首先反映了我們這山區水土環境保護得好,山青水秀嘛!另外這裏面子還有個故事。

烏山上原來有個寺廟叫大覺寺,它建於乾隆20xx年,“文革”期間被毀。大覺寺的和尚很愛白鷺,廟中養了一對。這對白鷺通人性,會看廟守夜,有陌生人來就會鳴叫。清咸豐年間,大覺寺毀於戰火,白鷺飛走了。到民國時寺廟重建,白鷺又飛回來。現在大家看到的白鷺,都是那對白鷺的後代,它們也是在追蹤祖先的遺蹟呢!我們這個景,叫“烏山白鷺”。

(節氣習俗)現在在大家左手邊的這條長廊裏介紹的是中國節氣。節氣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像清明祭祖、八月半賞月等等。溧陽有自己獨特的節氣習俗,象四月初八吃烏飯、夏至吃餛飩、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等等。大家有興趣可觀賞一下。

(生活用具區)好,走過這座小石橋。我們接下來要參觀的是生活用具區。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樸實的溧陽人以農為生,以耕為生,早出荷鋤種地,暮歸紡紗織布,過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的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這裏集中展出的一些當年的生活用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着重介紹燈具、卧具、漁具等)

(民俗文化鄉情區)跨過這道院門,我們就來到了民俗文化鄉情區。溧陽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有着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其中跳幡神和太平軍鑼鼓被列為常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跳幡神流傳在溧陽社渚、河口、河心一帶,據説來源於中原的儺戲,表演者帶着面具,身穿戲袍,舞動大手,驅邪迎福。太平軍鑼鼓流傳於戴埠鎮一帶,是太平天國軍隊軍樂的遺存,它原來是太平軍作戰的樂曲。分六套,已被收入《中國民間音樂集成、江蘇卷》

溧陽的民間文藝表演還有跳馬燈、打連枷、跳獅子等等,有文有武,既有江南特色,又受中原影響,體現了南北交融的特點。這就是所謂的“吳風楚韻”。

(重點介紹跳翻神、太平鑼鼓、跳馬燈)

(古戲台)大家看到的戲台,是江南地區農村過去常見的。看戲聽戲是過去農民主要的娛樂節目,每逢過節或婚喪,都要請戲班唱戲。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看戲的人明明知道戲是假的,但還是為了它高興,為它落淚。因為這戲演的都是人生的故事。溧陽的地方戲是錫劇,又叫常錫文戲,舊社會叫攤簧,曲目有《珍珠塔》、《庵堂相會》等等。越劇和黃梅戲再這裏也很有觀眾。(馬刨泉井)好,大家隨我來看一看這口古井,沒什麼特別的吧?你可別小瞧了它,它有來歷。相傳那年伍子胥過了昭關一路奔吳而來,走了七天七夜沒敢停留,後面有楚國的追兵啊!當他騎馬來到這香峯、烏山之間,又飢又渴,想找口水喝,但這荒山野嶺哪有水啊!他歎了一聲氣,説:“唉,想不到我伍員沒被楚王殺死,倒要渴死在這荒坡上了!”話音未落,他座下的白馬突然嘶叫一聲,頭昂起急促地用蹄刨地,刨着刨着,一股清泉冒了出來,伍子胥大喜過望,趕緊下馬捧起水就喝!這是救命水啊!喝完他快馬加鞭,一路奔蘇州而去。日後,這馬刨地的地方有人砌了一口井,因為這下面有個泉眼,人們叫這井為“馬刨泉”。

(香峯泉)我們現在看到的像城堡一樣的建築,是農耕文化園的制高點,叫香峯泉台。大家有興趣可以爬上去看一下整個園區的景色。我們的園區既是一個完整的徽派建築羣,又像一條龍盤曲在香山前面,這就叫“龍盤香峯”。我們登台可以看到東邊的香峯茶園,南邊的香山和北邊的金山,至於香山和金山的來歷,裏面有段故事,等一會兒我再講給大家聽。

(手工作坊區)你想知道過去的棉花是怎樣紡成布的嗎?你想知道過去油菜籽怎樣榨出油的呢?你想知道過去是怎樣做豆腐的嗎?那就請大家隨我去看看手工作坊,這些都是原始的實物,是我們文化園花了大力氣從安徽山區收集來的,它們有的甚至現在還在使用!

(五蓮映舫)大家看對面水中停泊着一條仿古船,它是傳統建築中常見的。坐在船上可以喝茶聽琴,可以看魚觀蓮實在是一種享受。

(聞香品茗)走到這兒,大家是否聞到了茶香?前面就是園內的建築“聞香品茗”茶樓。經過這一路行走,各位可能脣乾舌燥了吧?好,我們稍事休息一下,泡一杯香茶,提神解渴。香峯茶場生產的“香峯壽眉”曾榮獲“中茶杯”全國茶葉評比特等獎!是溧陽丘陵山區出產的名茶,大家有興趣可購買一些帶回去慢慢品嚐!

◆生態製陶園◆這裏就是我們的生態製陶園。中國紫砂始於北宋,盛於明清,輝煌於今,梅堯臣有詩暫曰:“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宜興溧陽同為蘇浙皖交界,歷同屬馬家浜文化,藏有豐富的陶土資源。中國紫砂因稀有的資源、獨特的工藝、深厚的文化底藴、賞用兼備的功能而享譽人間,成為難得的藝術瑰寶。

(紫砂文化展示區)首先我們來到的是紫砂文化展示區,(利用實物介紹中國紫砂的原料、工藝製作、裝飾手法、古代燒成等知識)現場還有景區特聘的工藝師為大家現場演示紫砂壺製作。

(吳楚紫砂作坊)剛才的介紹是否讓大家對紫砂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實踐是對理論的檢驗,對面就是吳楚紫砂作坊,大家可以在此親手製作一件紫砂作品,親身體驗一下紫砂文化的魅力。吳楚紫砂作坊還備有爐窯可以為大家免費燒製。

◆採茶製茶園◆從香峯泉出來就進入了採茶製茶園,

(翠竹長廊)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長近3000米的翠竹長廊,全部由竹子製成,目前已建成的長度為800餘米,它像一條長龍一般穿行在香峯茶園的茶海之中。整條竹廊從用材和造型都與整個環境達到了和諧統一。

(採茶區)溧陽茶葉具有悠久的歷史,茶聖陸羽將溧陽茶收錄於《茶經》。經過不斷的發展,現代的溧陽茶葉已經蜚聲海內外。溧陽吳楚農耕文化園的黃崗嶺茶廠的“香峯壽眉”也屢獲殊榮,20xx年度常州市名優農產品,20xx年、20xx年連續兩屆獲得江蘇省《陸羽杯》茶葉評比特等獎,20xx年、20xx年還連續兩屆獲得《中茶杯》特等獎。這裏路兩邊的茶園都是我們的採茶區,大家可以進去體驗一下采茶的樂趣。(介紹茶葉採摘方法)

(觀景竹樓)這座竹樓就是我們整個茶園的至高點,在竹樓之上可以鳥瞰整個茶園的美景。一樓是我們的茶葉炒制演示。茶葉從鮮葉炒制到成品包裝的全過程,其中要經過攤晾、殺青、理條、烘炒這一道道程序,我們的一斤茶葉大約要有幾萬個茶芽組成,真可謂“杯中一杯茶,葉葉皆辛苦”啊!這裏演示的是其中一道工序。我們茶葉的鮮葉採自山後的香峯茶園,無公害、無污染、無雜質,是符合綠色有機茶的“三無產品”“香峯壽眉”曾多次榮獲江蘇省“陸羽杯”茶葉評比特等獎,連續獲得溧陽茶葉節評比特等獎。

大家隨我上到二樓,環顧四周,整個茶園的秀色盡收眼底,微風拂過,陣陣茶香掠過。頓感心曠神怡。這裏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説。在我們左前方的山叫香山,這山原來沒有名字,只因那年八仙雲遊到這南山山區,見這裏景色秀美,就按下雲頭在這山坡上歇息,山坡上百花爭豔,蜂蝶紛飛,山風送過來一陣陣桂花和菊花的香氣,八仙紛紛讚歎“香!香!”何仙姑摘下一朵野花插在頭上,説“既然大家都説香,這山就叫香山吧!”從此以後,這香山就叫出了名。

在我們右前方,那高高的山峯叫金山,金山腳下有個村莊叫金山裏,這南山裏原來有條金牛,吃的是靈芝草,屙的是金元寶。有一天金牛來到金山裏一户人家門口,趁人不備把女主人漿衣服的一盆漿糊吃掉了,還在盆裏拉了泡屎。女主人發現後很是氣憤,罵道:你把漿糊吃了,還要拉屎盆中,太氣人了,快滾!她隨手把盆倒掉了,誰知這牛屎一到地上馬上變成了金燦燦的元寶,那牛一路往山上走一路拉金子,那女人想撿金元寶但手一伸卻不見了,金牛也消失在深山裏。以後每到太陽一出,那山上和山溝裏就會閃現金光,人們都説那山裏藏着一條會拉元寶的金牛。

好,故事講到這兒。下面這個園區就是我們的農趣體驗園,

◆農趣體驗園◆順着這條路我們就來到了農趣體驗園區,這裏有湖邊垂釣、池塘摸魚和林中捉雞等參與性的娛樂項目。以後還會有野外燒烤、農家菜園和水果採摘等項目,目前正在建設當中。目前的活動具體的可根據我們的提示牌自行參與,大家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問我。

◆結束語◆

各位朋友,短暫的農耕文化園參觀到此告一段落,我在此對各位對我工作的配合表示感謝,俗話説,第一次見面是客人,第二次見面是朋友,第三次見面就是家人了!希望各位能再次光臨吳楚農耕文化園,謝謝大家,再見!

獅子林導遊詞

各位朋友:

歡迎來著名的江南園林獅子林遊覽!

獅子林系蘇州市四大名園之一,位於城東北的園林路上,始建於元代至正元年間,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座園林是元代僧人天如禪師為紀念他的老師中峯禪師所建。第一道門門額上“師子林“的師,就是老師的師。後因園內假山眾多,狀如獅子,在寫法上又改為獅子林,一直沿用至今。檢票處門額上的“獅子林”三個字系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筆。

跨入園內,可以見到一座大廳,這就是貝家祠堂。正中的一塊匾上有顧廷龍手書“雲林逸韻”四個字,是讚揚獅子林的設計者之一倪雲林的設計有虛靜清逸的韻味。兩邊走廊的木欄杆上雕有牡丹、鳳凰及壽字圖案,上有帶花瓶與貝葉圖案的掛屏。貝葉為書寫佛經所用,既反映了獅子林是禪宗修學佛道的地方,又有紀念意義,因獅子林最後一位園主姓貝。祠堂是供奉、祭祀祖宗,族人聚會的地方,在屋頂上塑有福、祿、壽三位神仙和一個小孩的塑像,表明了園主希望他的子孫後代能夠出類拔萃、光宗耀祖。再看走廊入口處有磚砌“春華”二字,意思是園內春光爛漫。請往前走。

現在我們已到了燕譽堂,燕譽是安祥、快樂的意思。出自於《詩經》“式燕且譽,好爾無射”。再請大家看看腳下是個什麼字,對!是個“壽”字,邊上是五隻蝙蝠,取五福祝壽之意,五福“壽”為先,所以壽為中心。説明園主希望他和他的家族健康長壽,多子多孫、安祥、快樂。該廳堂的建築是蘇州園林中著名的鴛鴦廳。前面稱為廳,後面稱為堂。前廳接待貴賓或男賓,後堂則用於女眷聚會之處。在建築風格上絕然不同,體現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我們現在來到了小方廳,因為其廳方正,所以得名。請看兩邊的大型空窗,讓我們感覺是兩幅圖畫,東窗外是素芯臘梅,西窗外是城市山林,這是蘇州園林的一種造園藝術手法,叫框景。它可以隨季節的變化,腳步的移動而變化畫面,我們不妨試一試。

前面就是由湖石假山堆砌成的九獅峯,細心尋找,會發現不同形態的九隻獅子,憨態可掬,天真可愛。獅子林共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獅子五百頭,我們以後還能見到不少獅子。

穿過有磚砌“涉趣”(取自陶淵明“園日涉以成趣”句)二字的圓洞門,我們便到了指柏軒。這裏是僧人講經説法的地方。唐代禪師從諗(號稱趙州法道)在傳授禪教宗義時,不論弟子問他什麼,他總是一句話:“庭前柏樹子”,意思是要參禪者從玄妙的暗示中自行體會。故取名為指柏軒。這裏也是貝家親屬們聚會的地方。廳堂上方懸掛了由王同愈所寫的“揖峯指柏”匾,“指柏”是指禪宗公案一事,“揖峯”則取宋代米芾見石峯作揖典故。以下是1988年由著名書畫家合作的《壽柏圖》,張辛稼畫紅梅、吳牧木寫古柏,徐紹青繪湖石,費新我題詞。廳堂前假山林立,柏樹龍盤虯繞。卧雲寶座落在假山叢中,這座假山峯是目前古典園林中最著名的湖石假山,其中有4條山道,互相纏繞,錯綜複雜,當年乾隆皇帝在其中轉了兩個時辰也沒轉出去。裏面還有一個棋盤洞,傳説是呂洞賓和鐵枴李下棋的地方。假山峯上有含暉、吐月等名石。石縫間長着奇鬆怪柏,恰似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傳説乾隆皇帝曾在此繪像留影,請各位抓緊時間在此攝影留念。

經走廊往西,我們便到了花籃廳。花籃廳因廳內柱端雕有花籃狀,飾有花籃圖案而得名。1945年在此廳曾舉行日本人投降儀式,屏門上刻有巨幅《鬆壽圖》,隸書橫匾“水裏風來”,點出了在夏天這裏是賞荷花的好地方。

出花籃廳往西便到了真趣亭。“真趣”二字由乾隆皇帝親筆御題。這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清代乾隆遊園,狀元黃熙接駕,見乾隆題“真有趣”三個字,覺得其中的“有”字太俗,便請皇上恩賜“有”字,而留下了“真趣”二字。亭上有“秀才帽”的裝飾,寓意深遠,有道是“秀才本是宰相根苗”,要成為狀元首先要從秀才做起。園主意在教育子孫後代發奮學習,期望有朝一日金榜題名,得中功名。高樓萬丈平地起,這個道理在今天同樣適用。現在,我們可以一邊欣賞湖心亭、九曲橋、石舫、飛瀑、池湖等景色,一邊攝影留念。過後我們在石拱橋東面空曠地集合,鑽洞爬山,真正領略一下聞名中外的“假山王國”的韻味。

〔鑽假山後〕

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叫立雪堂。這裏有一個典故,説的是北宋時期,楊時和遊酢二人冒雪在門外候見堂內的程頤老師,以表明虛心好學,所以又叫程門立雪。這充分體現了園主旨在宣揚尊師重教的思想。請各位再看看庭院中的三塊湖石分別像什麼?對!像牛、螃蟹和獅子。牛想吃螃蟹,不知從何處下口,螃蟹是張牙舞爪,毫不示弱,而獅子則在邊上好奇地靜觀,這一組湖石十分有趣,名稱叫做“獅子靜觀牛吃蟹”。還有獅子滾繡球、劉海戲金蟾兩組湖石。我們細心一點,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瞧,獅子的尾巴往上翹,金蟾只有三隻腳,這並不是疏漏,而是園主為了暗示一種禪宗教義,為人處世不要太認真,糊塗一點為好,而“牛吃蟹”也是反映了一種馬馬虎虎的意思。這隻金蟾,本來在劉海身邊,是乘劉不注意的時候逃出來的,劉海後來知道它躲在了貝家園林的一口井裏,便用金錢串成釣杆把它釣了上來。從此,金蟾的真身回到了劉海的身邊,而肉身卻留在了貝家,貝家以此為榮,認為它象徵了榮華富貴,從此三腳金蟾成了貝家的族標。

白公堤石幢導遊詞

白公堤石幢位於閶門外山塘街775號的五人墓旁,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白公堤即山塘街,自閶門至虎丘,傍山塘河,長約七華里,號稱七裏山塘,為唐代詩人白居易出任蘇州刺史時所築。後人為紀念白居易,遂又稱山塘街為白公堤。明萬曆三十八年(1620xx年),白公堤因年久失修多處被水沖塌,木鈴和尚發願募化修堤,精誠所至,蘇州官紳土商千餘人捐資助修。大功告成後,範允臨、王稚登各寫了一篇《重修白公堤記》,分別勒石立於青山、綠水兩橋之間,前者為碑,後者為幢。時隔幾個世紀,如今碑已下落不明,幢則於1981年文物調查中在甘露律院遺址被重新發現,1983年遷移到五人墓旁建方亭加以保護。

白公堤石幢俗稱方碑,作方柱體,由基座、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通高3.16米。幢身正面鐫有《重修白公堤記》,明萬曆三十九年十二月(16l2年1月)王稚登撰文,文從簡書丹,正楷,字跡大部分可辨認。碑文有“記”和“銘”兩部分,敍述萬曆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重修白公堤的經過,讚頌木鈴和尚發願募化修堤的精神和長洲縣知縣韓原善帶頭捐俸助修的善舉。背面上鐫木鈴和尚所畫線描大勢至菩薩像,下刻木鈴長跋行及捐助修堤功德人姓名,有申時行、張鳳翼、 文震孟、 馮時可、劉弘道等千餘人,然字跡現已模糊,大部分已難以辨認。左側面為五百尊者線刻像,題刻“弟子周廷策拜寫,木鈴衲子勒石”。左側面鐫薛明益所畫寒山、拾得像,上方有陳元素和薛明益所書寒山子詩。幢頂中心立雕彌勒佛坐像,四邊各浮雕坐相佛四尊。基座雕飾須彌山和捲雲紋。

白公堤石幢造型獨特,雕刻精緻,內容豐富,撰文、書丹、畫像、題詩及捐助修堤者多為當時吳中名士,是一處珍貴的具有佛教色彩的明代文物,也是記載白公堤(山塘街)歷史的重要古蹟。

標籤: 範文 導遊詞 江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angsu/98rd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