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北導遊詞 >

一日遊導遊詞的範文

一日遊導遊詞的範文

湖北省文物點有1.5萬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4處。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導遊詞,希望對你們有幫助。謝謝支持。

一日遊導遊詞的範文

戚城文物景區導遊詞

各位朋友:

濮陽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現在我們帶領大家去參觀的景區就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戚城遺址而建成的,叫戚城文物景區。(進入戚城景區)濮陽是我們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戚城遺址是濮陽悠久歷史的重要見證。戚城文物景區總佔地面積760畝,自1991年3月起,歷時5年建成,其中有紀念景點5處,文物及遺址展示3處。

古書記載,淄陽上古名叫帝丘,是傳説中五帝之一"顓頊"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們今天稱濮陽為"顓頊遺都"。顓頊最大的歷史功績是觀天象、制曆法、改革原始宗教。前面的這座高台建築--玄宮,就是紀念人文始祖顓頊的。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在《大宗師》中説:"顓頊得道,以處玄宮"。意思是説,顓頊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宮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宮因此而得名。

這是顓項和夫人女祿的塑像,他們既是功勛卓著的中華人文始祖,也被歷代尊稱為天地人三界的神靈。從東面的壁畫,我們可以看到頭戴羽冠,。手執玉鉞的顓項帝被四周光環籠罩,表示其法力無邊。頻項為黃帝之孫,他所處的時代為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時期。他規定男女有別,確立父系制度;他注重收集各部落先進的生產生活經驗,收集百藥以醫萬民。顓頊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區分神職和人事,設立專門的司天和司地的官職,"通天"成為少數人的特權,此後逐漸演變成為統治者的統治工具。但另一方面,由於設立了專門負責農業生產的官職,農業和科學技術得到了發展,從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壁畫上這是南正重,那是火正黎,"南正"和"火正"都是官職,重和黎就是顓頊的兩個負責"司天"和"司地"的大臣,古書稱之為"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火正黎司地以屬民"。

西面的壁畫描繪的是顓頊帝"觀測天象,制訂曆法"的場面。直到今天,我們仍稱一年分為366天的歷法為"顓頊歷",這要算是中國最早觀象授時的記載。顓頊帝還禁止近親結婚,説明人類早就認識到其危害。

在兩邊長廊之上,我們所看到的是淄陽曆代名人塑像,共有20尊。淄陽位於黃河下游之濱,地靈人傑,湧現了政治家呂不韋、改革家商鞅、軍事家吳起、俠士荊軻、天文學家僧一行……可謂羣星燦爛,他們都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們不僅是淄陽人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在石器時代之後是青銅時代。石器時代相當於文獻記載中的傳説時代,和"三皇五帝"相始終,而青銅時代則和夏、商、週三代相始終。夏代,淄陽是其邦國昆吾所在地,昆吾手工業發達,是夏代青銅鑄造業的中心。文獻所記載著名青銅禮器--九鼎,就是由大禹的兒子啟用九州所貢之銅在昆吾鑄造的。我們面前這一座水榭式建築--鑄鼎軒,即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而建,中間這尊彩塑為夏啟。

好,讓我們沿着九曲迴廊,欣賞一下垂柳倒映的玄湖風光,然後到戚城歷史陳列室參觀轟動全國的重大考古發現-- "中華第一龍"。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曆史文明的標誌物,源遠流長的中華龍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那麼,龍文化起源於何時何地呢?1987年8月在淄陽西水坡遺址的考古發現給我們提供了答案。這是一次遠古時代的宏大葬儀,共由四組蚌圖遺蹟組成,以龍虎蚌殼圖案作為陪葬,顯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其進行碳14科學測定,結果為距今6460±135年,專家們據此推測墓葬與文獻記載中的"三皇五帝"時代相關,那麼,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呢?是伏羲、黃帝、還是 顓頊?尚無定論。這一發現可 以稱之為中國第一"帝陵",第一"王陵"。因為三皇五帝都和龍有關,只有他們才能享有如此高規格的葬禮。再看出土的仰韶文化特大陶鼎和陶鼓,在我國同時代的考古發現中實為罕見,其風格展現了特有的"王者之氣"。濮陽古稱"帝丘",又是五帝之一"顓頊"的故都,在此發現中國第一"王陵"、第一"帝陵"是十分自然的。

再看右側的龍圖案,形象不僅生動逼真,藝術性很高,而且從中國龍的藝術發展歷程來看,它的頸、爪、角以及整體構圖,已經具備了發展到後來中國傳統文化龍的大部分要素和創意。蚌龍身上所特有的精、氣、神,正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征服自然、自強不息、團結統一的寫照,專家們譽稱為"中華第一龍"是當之無愧的。濮陽也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龍鄉"。

現在我們在東、西、南三面迴廊中所看到的26幅春秋衞國史壁畫,形象地再現了自公元前ll世紀末,衞康叔受封立國,之後都城三遷一直到定都帝丘(即今天的濮陽),後於公元前239年為秦國所滅這80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中國著名的成語典故如大義滅親、退避三舍、螳臂擋車、好鶴失國、桑間濮上、鄭衞之音等就出自衞國史,歷史名人孔子居衞十載,留下了許多佳話。衞國和魯國同為"禮儀之邦",衞國作為一個千乘大國在春秋戰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前面這座巨形雕塑是為紀念五帝之一顓頊的。這座雕塑名為"帝顓頊乘龍至四海"。

戚城會盟是春秋時代重要的歷史事件。今天我們在西邊看到的是雄偉的古城牆遺址。而面前高大的土台建築便是春秋諸侯會盟舉行儀式的會盟台。會盟盛行於春秋時期,當時諸侯或卿大夫為了鞏固內部團結,打擊敵對勢力,經常舉行一種具有制約作用的禮儀活動。會盟各方協議達成後,在會盟台上對天盟誓,然後殺牲取血,飲血坎牲(即喝血後將牲埋起來),對神靈做出信守諾言的保證。主持會盟者叫盟主。那時,盟主多半憑仗自己的實力,打着"以德服人"、"抑強扶弱,輔佐周室"的旗號來發號施令。據《春秋》、《左傳》記載,從公元前620xx年到公元前531年的近一個世紀內,諸侯在衞國會盟十四次,其中在戚城就有七次,內容牽涉結盟、背盟、續盟、援救被侵國家等事宜。面對這座高台,我們仍然可以想見諸侯歷次會盟的壯觀場面。1991年2月5日,xx曾親臨戚城遺址,對其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

洛陽黃河小浪底風景區導遊詞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一路辛苦啦!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的旅行社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忱的歡迎。我是本次大家河南之旅的導遊員XX,這一路上,不僅有我給大家介紹我們河南各地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還有一位性格穩重的老大哥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那就是我身旁正在專心開車的李師傅了。他可是我們旅遊車隊的金牌司機!各位就儘管敞開心扉,迎接我們河南人民的熱情吧。在接下來幾天的行程當中,哪位對我或李師傅有意見或好的建議,隨時可以提出,我們會以更優質的服務來滿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最後,我預祝本次旅行能夠在各位的支持下圓滿結束。

現在我們的車已經行駛在連霍高速公路上了。一直向西,經過上街、鞏義、偃師,大約2個小時到洛陽市的孟津縣下高速就到了我們今天的旅遊目的地――洛陽黃河小浪底風景區。

説話間,我們已經進來到了鞏義境內。説到鞏義,就不得不提這裏的陵墓。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納悶,好好的提陵墓幹什麼?因為啊,我國著名的北宋時期共有9位帝王,除了宋徽宗趙佶以外,其餘的8位皇帝都埋在鞏義,加上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父親的陵墓和宋徽宗的衣冠冢在內,就形成了大家通常所説的“八帝十陵”。除此以外,鞏義還葬有皇后陵20多座,名將功臣墓9座,皇子公主、親王夫人等皇室宗親陵墓上千座,在鞏義形成一個龐大的陵墓羣,成為了當地一大旅遊特色。我們所熟知的名臣寇準、包青天包拯、楊家六郎楊延昭都長眠在這裏哪!

接下來,我把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古都洛陽給各位簡單地介紹一下。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它像一顆輝燦爛的明珠閃爍在世界的東方。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洛陽則是這個搖籃的中心。從商周到隋唐時期,洛陽曾是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與歐洲、北非和亞洲各國有着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廣泛交流。 中國傳統文化儒、佛、道的產生和發展與洛陽密切相關,中國四大發明與洛陽息息相聯。周易八卦在此發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經》,左思的《三都賦》曾經使"洛陽紙貴"、許慎作《説文解字》、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司馬光修改《資治通鑑》等等。洛陽因居天下之中,易守難攻,所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眾多的王朝先後在此建都。洛陽素以“九朝古都”聞名中外。 所謂“九朝”有兩種含義:一是指眾多的王朝。這一種説法不確切,在中國古代,講究陰陽之説,單數為陽,“九”為至尊,它是虛數,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二是指九個王朝。這種説法又不符合歷史事實,究竟有多少個王朝建都洛陽呢?依據史實和專家考古發現,認為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算起,先後被作為國都時間長達一千五六百年,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

洛陽豐厚的歷史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也給後人留下了不盡的思想財富和供人憑弔的遺蹟舊址。河南第一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洛陽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20xx年又被國家旅遊局首批5A級景區;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譽為"釋源"、"祖庭";北部邙山有東周以來諸皇陵形成的我國最大的古墓葬羣,出土了40餘萬件珍貴的文物,建成了目前全國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館。而我們今天要去遊覽的黃河小浪底風景區,是河南省以黃河中下游水利樞紐工程、峽谷河流為主要特色,體現黃河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大型山嶽湖泊型風景區,是開展觀光、休閒、度假旅遊的最佳場所,它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傑作。

好了朋友們,黃河小浪底風景區的停車場到了。請大家關好車窗,帶上自己的貴重物品隨我下車。我們在黃河小浪底風景區的遊覽時間是2個半小時,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是豫A*****,希望2個半小時後各位準時在車上集合,不要遲到。

謝謝!

各位遊客朋友們: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黃河小浪底風景區位於孟津縣小浪底村,是集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特大型省級生態旅遊區。説起這個小小的村落,還和一個治水名人有關呢!相傳4000多年前,這裏還叫做“丹陽”,大禹治水經過此處,同丹陽村村民一同舍小家為大家,終於平息水患,為紀念他們,就把丹陽村改成小浪底啦。

黃河小浪底景區地跨洛陽、三門峽、濟源三市,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全長175公里,由小浪底大壩、荊紫山、八里峽、三門峽大壩4個片區組成,是大黃河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位於黃金旅遊線路——河南“三點一線”上,地跨黃河南北兩岸,集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一體。

治黃文化,興利除害、福澤人民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世世代代為之奮鬥不息的歷史縮影。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但同時也為人類帶來了災難。眾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但每年衝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1米高1米寬就可以繞地球3周,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黃河自有史記載以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按照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一定要不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從根本上治理好黃河。在世紀之交,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真正開闢了黃河安瀾、造福人民的歷史新紀元。它的建成,不僅鎖住了幾千年放蕩不羈的黃龍,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澇、減淤、灌溉、供水、發電的綜合成效,還為我國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旅遊景觀。.

武漢東湖風景區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恐龍特急旅行社”的導遊員克塞,在這裏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遊覽著名的東湖風景區。

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東部,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區之一,其湖面約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灣之稱。東湖的湖面是這樣的廣闊,風景是這樣的優美,那麼大家知道東湖是怎麼形成的嗎?

其實東湖瀕臨長江,經青山港和長江相通,在江湖之間,發育着一片沖積平原,有長達十多公里的環湖長行高地,堤內形成相對低下的凹地,每當汛期,長江水位高於地表時,凹地上游來水便無法外瀉,於是,在窪地內的積水就形成了現在的東湖。

1949年以前的東湖幾基本上還是個荒湖,從五十年代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依其自然環境,東湖可被分為聽濤、落雁、白馬、磨山、吹笛、珞洪六個景區,但是現在對外開放的只有聽濤和磨山兩大景區。

那麼現在就請大家和我一同進去遊覽。

進入了東湖的大門後,我們也就進入了聽濤風景區,現在我們所在的這一塊地方叫做黃鸝灣,這個名字是來源於杜埔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裏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綠樹成蔭,也正合杜埔的詩意。

大家注意到了這邊的這些樹木了嗎?這就是被稱為活化石的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萬年以前它們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的各個地區。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認為已經滅絕了,但1945年我過森林工作者卻在湖北省利川市發現了水杉林區,成為轟動一時的世界新聞。為了紀念這一古老樹種在湖北省首次被發現,武漢市決定將水杉定為市樹,以其剛毅堅強、剛直不阿來象徵英雄的武漢人民。

象大家現在看到的一樣,水杉的葉子在每年的深秋時節都會變紅,在陽光下泛出金紅的光澤,十分耀眼。

繼續往東,我們就到了聽濤軒,聽濤軒的周圍種有翠竹、蒼松,在迎湖面石砌的護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東坡居士書寫的“鬆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幾株蒼翠的勁鬆,挺立在陡峭的巖石岸邊,為這裏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韻。在聽濤軒的斜對面就是水雲鄉。

走過荷風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三層綠瓦圓柱的樓閣,這就是聽濤遊覽區的中心----行吟閣。它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建的,説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會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戰國時期楚國人,他開始十分得到楚懷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懷王提出一些治國方針,對內實行“舉賢授能”的政策,對外實行“聯齊抗秦”的戰略,由於實施他這一套正確的方針,使得楚國一度強盛。而後來屈原卻受到了小人的排擠,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繼位後,他又被放逐到更遠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在江南過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國家的淪亡,於農歷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羅江懷石投江,以身殉國,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保留了一個民族特色十分濃郁的端午節,而現在的武漢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特意為他修建了這座行吟閣,行吟閣是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高22.5米,平面為一正方形。在行吟閣裏有屈原的畫像以及生平簡介,還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閣前的這尊塑像,通高達6.8米,塑像表現了屈原昂首視天、舉步欲行,吟《天問》的神態,流露出詩人被放逐後悲憤鬱結的心情,而“行吟閣”這個名字則是出自《楚辭.漁父》中的“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

從行吟閣往南我們可以看到滄浪亭,黑瓦飛檐,其名也是出自《漁父》裏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由於行吟閣過落羽橋是一塊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勢建有一個扇形的長廊,而又臨近湖岸,所以取名為“瀕湖畫廊”。畫廊後金桂夾道,可直達屈原紀念館。

我們遊覽完以行吟閣為中心的行吟澤畔後,順路往前,就是東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這裏主要是以長天樓為中心的景區,首先我們看到的就是碧潭觀魚,這是一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而這裏的小橋號稱九曲十八彎。東湖以盛產淡水魚而著稱,其中又以武昌魚最為名貴,別看這只是一條小小的魚,它身上的典故還真不少,三國時,吳王孫皓想從建業遷都武昌,就是現在的鄂州,陸凱上書以“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來加以勸阻,以後元朝的馬祖常也有“南遊莫忘武昌魚”的詩句,由此可見武昌魚的名聲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傳開了,解放後,毛主席經常到武漢來視察,大都住在東湖風景區內,他曾在當時的聽濤酒家吃過武昌魚,1956年他的《水調歌頭.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名句。

我們再往前走,長天樓便躍入眼簾。這是一座保留着中國民族特色的宮殿式建築,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多次在這裏休息,接待國際友人。站在長天樓上,憑欄遠眺,碧波萬傾,您是否也會有“秋水長天一色”的感歎呢?其實長天樓的名字正是這樣得來的。

在長天樓右側的這是魯迅廣場,魯迅半身像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的莊嚴肅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剛才我們遊覽過的行吟閣在聽濤景區的南面,而這魯迅廣場則是在聽濤風景區的北邊。一個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另一個是紀念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一南一北,遙相呼應,可謂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就走到這裏,現在沿原路返回,也讓我們再一次欣賞東湖如畫的美景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bei/y6krz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