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北導遊詞 >

導遊詞怎麼寫格式範文

導遊詞怎麼寫格式範文

湖北省位居華中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導遊詞,希望對你們有幫助。謝謝支你的閲讀和支持。

導遊詞怎麼寫格式範文

河南開封禹王台旅遊風景區導遊詞

現在我們來到有千古名園美譽的禹王台風景區觀光遊覽。

禹王台風景區位於開封市的東南隅,佔地面積400畝,是一個古典園林式的公園,園林佈局是以名勝古蹟古吹台為主景,以五大植物園:櫻花園、牡丹園、芳春園、石榴園、科普園為主體的文化休憩公園。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開封著名的名勝古蹟--古吹台,已經經歷了2500多年的歷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什麼叫古吹台呢?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雙目失明的音樂家名叫師曠,他的音樂造詣很深,是晉平公駕下的一名樂師,他經常在這座高台上彈奏樂器,人們為了紀念師曠,就把這座高台叫古吹台。到了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0xx年)由於黃河氾濫成災,人們飽經水患,談水色變,為了紀念歷史上治水有功的大禹,改古吹台為禹王台。

現在古吹台上所存的建築是清代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重建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整座建築,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我們看到的這個四柱三門式的木牌坊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盲人音樂家師曠而修建的,它初建於清代的乾隆二十七年,牌坊上“古吹台”三個大字是清代河南巡撫題寫的。

現在請大家隨我到古吹台上參觀。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座樓叫御書樓,是為了供奉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康熙皇帝為大禹治水親筆題寫“功存河洛”匣額而建造並得名的,各位可以到御書樓上欣賞清代康熙、乾隆二帝的塑像和書法。第一組塑像是“康熙御書”,説的是康熙皇帝在古吹台上為大禹治水題寫“功存河洛”匾額落款時的情景。在此康熙還題寫了“嵩高峻極”、“靈瀆安闌”、“昌明仁義”三個匾額分別賜於河南各地。第二組塑像是“乾隆吟詩”,説的是清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巡幸河南,來到開封古吹台時寫下一首五言律詩的情景。在禹王台的後面,專門建有刻着這首言律詩的御碑亭。

御書樓下還保存着珍貴的康有為書法石刻。康有為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又是保皇黨首領,除了政治上的作為以外,其書法自成一體,還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我們現在來看看他的書法傑作,這十塊石刻是康有為在1920xx年應河南省督理張子衡的盛情邀請來到開封,在為他餞行的酒宴上即席揮筆,寫下此詩以作留念的。我們現在欣賞的詩、書都是康有為的得意之作,也是碑刻中的珍品。

看過御書樓的碑刻,請大家到師曠祠參觀。請看這個神態自若、跪坐撫琴的塑像,就是曾經在古吹台上彈奏樂器的晉國盲人音樂家師曠。師曠音樂技藝非常全面,能夠彈奏各種樂器。《史記.樂書》中記載,師曠給晉平公彈琴,引來玄鶴起舞,天地動容,《淮南子.原道篇》中記載“師曠之聰,合八方之調”,説他有辨別八方風樂調的才能。他還是一個出色的作曲家,據説古曲極品《陽春白雪》東曲就是師曠所作而留傳下來的。春秋時期,開封是魏國南部邊境的一個小鎮,當時叫儀邑,儀邑的百姓們為了紀念師曠,就把他經常彈奏曲子的地方叫“吹台”,年深日久,吹台已成為遠古之事,人們就把這座台子叫作“古吹台”。

離開了師曠祠,我們進入禹王台的主殿--禹王廟。禹王廟是為了紀念古代治水有功的大禹而修建的,它初建於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0xx年)。東展室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塑像,西展室是大禹治水成功後親筆書寫的文字--夏禹碑以及夏禹碑的譯文和白話文。中間的這座禹王殿是古吹台之上的主體建築,裏面所立大禹塑像原來是一座八尺高銅像,銅像在1920xx年被毀,現在的這個塑像是1981年7月浙江美術學院的藝術家按照大禹陵的塑像原樣製作的,像高5米。殿內東西兩側是大幅仿漢代的磚雕壁畫,內容是大禹治水圖和治水完工以後的慶功圖。殿內後牆壁上四塊石刻為大禹碑原碑,是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河南巡撫劉樹棠刻制的,其碑文主要內容是歌頌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

大殿西側院是水德祠。水德祠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公元1520xx年),奉祀自戰國時期至清代的38位治水有功者,各立牌位。改建後的水德祠內新增雕塑三尊,中間的這也是戰國時期魏國人史起,東邊的這位是元代人賈魯,西邊的這位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水德祠中所奉把的38位治水有功者,大多數都是我國曆史上的水利學家,都是曾經對治理水患做過貢獻的人。東西兩側排放着38位治水有功者的牌位,其中包括戰國時期兩位、漢代七位、明代七位、清代七位。水德祠充分反映了飽經水患的開封人對治水有功者的頌禱和懷念。

大殿東側院是三賢祠。三賢祠建於明代(公元1520xx年);是明代河南巡撫毛伯有感於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高適曾同登吹台飲酒賦詩而特意建造的。主殿有“三賢相聚”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詩人相聚在古吹台上的情景。唐天寶三年(公元774年),在京名噪一時的李白因賦“可憐飛燕倚新粧”之句而得罪了楊貴紀,被解除了翰林職位。他東下洛陽,結交了杜甫。兩位大詩人神交已久,相見恨晚,便相偕沿着黃河漫遊,飽覽錦繡山川。初夏時,他們來到開封,在開封又遇到了懷才不遇、浪跡天涯的詩人高適,文壇三傑,風雲際會。這兩組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詩人來古吹台上飲酒賦詩的情景。李白在古吹台上寫了《梁園吟》,杜甫寫下了《遺懷》,高適寫下了《古大梁行》。接下來是“千金買壁”和“十載客梁園”兩組塑像。

龍亭風景區

各位朋友:

我們現在乘車出發去遊覽的是龍亭風景區。龍亭風景區坐落在古城開封的西北邊,佔地面積83.13公頃,園內古建築巍峨,御道兩旁湖波浩淼,是中外旅遊者慕名而來的理想景區。

歷史上曾有七個朝代在開封建都,特別是北宋王朝,定都開封長達168年。當年的皇宮所再地就是如今龍亭一帶。金朝末年,龍亭一帶成為皇宮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在此建周王府,後因黃河氾濫,漸成廢止。清雍正十二年,河南總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廢棄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因此這個地方就成為“龍亭”了。解放後,這裏被闢為公園,成為人們休息的場所

今天的龍亭仍然保持着清代“萬壽宮”的建築風格,在南北500米長的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午門、玉帶橋、嵩呼、朝門和龍亭大殿,既有北方建築的宏偉氣魄,又兼有南方建築秀麗的建築風格。午門是龍亭景區的大門,作北朝南,雄偉壯觀,彷彿引導我們進入了歷史。

進入龍亭大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兩旁是浩瀚的湖泊,令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路的前端那做拱起的石橋叫玉帶橋。玉帶橋是用漢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長40米,寬18米,高17米。下有五個涵洞,把潘、楊兩湖連成一體,湖水相通,可使遊船穿行。

站在玉帶橋上向北望去,是一座巨大的磚砌台基,龍亭大殿巍然聳立其上,莊嚴雄偉。玉帶橋兩側的龍亭湖被大道一分為二,分別是潘家湖與楊家湖。關於這兩個湖,還有個民間流傳的故事。“楊湖清,潘湖渾,奸臣忠臣清渾分”。説得是北宋一門英烈的楊家將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但皇帝卻善惡不分。楊業被害後,餘老太君上金殿告御狀,但皇帝卻包庇奸臣,只免去潘世美的三個虛職,餘老太君一怒之下,帶領全家罷官歸隱。楊家搬走後,天降大雨,將潘、楊兩府淹成了一片汪洋,當時潘家位於湖東,楊家位於湖西,大雨過後,東胡湖水渾濁惡臭,西湖湖水卻清澈如鏡,老百姓就認為這是潘楊兩家對國忠奸的寫照。其實並不是這個原因。原來過去東岸住户多,又有許多作坊,因排放污水,東邊的污水就變的很渾濁,而西邊的湖,因當時住家很少。污染也就很少,水質就很好。現在經過治理,兩湖都變清了。不過這也告訴我們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走過玉帶橋,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奇特,裝飾華麗的建築叫“嵩呼”,其意為“山呼”、“嵩呼”。這座建築是清代開封地方官員在重大節慶之際到“萬壽宮”給皇帝祝壽是三呼萬歲的地方,所以建築規格採用了最高級別的廡殿頂的形式,取其意,名“嵩呼”。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龍亭大殿前,大殿位於13米高的磚砌高台上,殿高13.7米,共26.7米,遠遠望去,雄偉而壯觀。拾級而上,一條72級的石階把我們帶到了龍亭之上。石階中間為青石雕刻蠣龍盤繞的御階。龍亭大殿裏專門陳列了一組宋太祖趙匡胤大宴文官武將的蠟像。講述的是公元961年,剛剛當上北宋開國皇帝的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正中的宋太祖端起了一杯酒,宴請為趙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們。宋太祖藉着酒意發一番感慨,説做個天子太艱難,整夜連覺都睡不安穩。他的言談讓石守信等將軍不明其意,就追問原由,宋太祖很是真誠地説,一旦有人把黃袍也加到你們身上,不幹能行嗎?石守信等人一下子嚇得變了臉色,忙跪地涕泣磕頭,宋太祖勸他們不如交出兵權,多買些良田美女以終天年,這樣君臣無猜,大家都可以平安相處了。第二天,這些人都稱病辭職。趙果然不費力地如願以償,而北宋王朝從此也便進入了文人主政的時代。大殿裏的蠟像是開封市藝術工作者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文官武將,表情各不相同,寶座上的皇帝趙匡胤的意圖,他們是否體會了呢?

宋朝是我國經濟、科學、文化高度發達的朝代,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明中指南針、活字印刷和火藥等都是在宋代發明和完善的。唐詩宋詞並列於中國古代文壇,書畫藝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然而令趙匡胤始料不及的是,一杯酒儘管巧妙地收回了兵權,坐穩了自己的寶座,卻由此傾斜了整個宋代。杯酒釋兵權之後,北宋王朝又採取多項措施防範武將,這大大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使北宋王朝比之我國曆史上的其它統一王朝表現的都要軟弱,只存在了168年。但北宋的建立,使開封成了當時世界上超一流的大都市。當時,俄羅斯的最大城市基輔才幾萬人,而開封的人口卻已逾百萬。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當時開封的真實寫照。

站在龍亭大殿平台上往南望,兩湖碧水猶如二面鏡子,優美嫻靜,一條御道把你引入七朝古都開封的悠悠歷史之中。今日的開封盡收眼底。西南方是我市著名主題公園-----清明上河園,中國開封翰園碑林和天波楊府。往北望,古城牆彷彿如一條綠色的長龍,中國曆代更迭的歷史彷彿就在眼前,遠方開封鐵塔,雄偉挺拔,彷彿在告訴您開封過去和今天的説不完的故事。再往遠方望去,那便是我們母親河----黃河了。大殿下左右兩組建築,從前是朝拜皇帝牌位時官員們等候的朝房,現在龍亭歷史陳列和宋代著名帝王時代的歷史事件蠟像。

鄭州市黃河遊覽區導遊詞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遊覽區,這個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嶽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裏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後經八年的努力,終於在這裏建成了一個佔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遊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闊的河牀,以及這周圍的景色。

據説,日本也有”人類起源於河流”的説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悠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象徵着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湧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讚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非常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於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遊,面對着氣勢磅礴的黃河,回想對比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係和今日的友好關係,希望大家能從汲取進一步發展我們之間友誼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xx平方公里。據説東京至博多的新幹線長1176公里,那麼請您記住:黃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於遊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百年待河清”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就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如果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個堤防可以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澱在下游的河牀上,每年將河牀抬高三到五釐米。所以,下游河牀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也就是説,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薄弱環節,這一帶的河牀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於這些原因,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氾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歷史上20xx年之間,洪水竟氾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黨軍隊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氾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爭的有力武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羣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後的41年間,黃河從末氾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於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着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着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係。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遊覽區的一些參觀項目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裏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馳,妙趣橫生。只是為什麼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裏有遊覽區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説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着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裏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台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麼,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於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20xx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説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於時間關係,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非常抱歉!只是今後每當諸位看見日本的江户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標籤: 範文 導遊詞 格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bei/v9ew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