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北導遊詞 >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精選17篇)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精選17篇)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精選17篇)

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美麗的三峽人家遊覽參觀,我是大家此行的導遊員,我姓熊,大家可以叫我小熊。有句古話説得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那麼今天就由小熊和這位駕駛技術高超、經驗豐富的司機師傅一起帶領大家暢遊三峽人家,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將向您展示三峽的美,三峽的獨特和三峽人的熱情,所以各位朋友一路上有什麼問題請儘管提出來,我會盡我所能為您解答,也預祝您能有一段愉快的旅途。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傳統的峽江吊腳樓點綴於青山綠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蓬船靜泊於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溪邊少女揮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緻如畫,千百年流傳不衰的習俗風情更是體現着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這條清溪叫龍進溪,她是三峽人家風景區最具風情的景區之一。龍進溪裏,溪水碧綠,波光粼粼,林木蒼翠,枝繁葉茂。小路縱橫交錯,雞鳴狗叫相聞;古帆船靜泊水中,吊腳樓掩映竹林,水車“咿咿呀呀”在水中轉動。世世代代生息於峽江的人們,以一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執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和勞動習慣,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漁民的家了。許多三峽人祖祖輩輩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魚為生,在水上流動,和風浪搏擊,與漁船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現在漁民生活雖然改善了,但這種古老的習俗卻長久地保存了下來,年輕一代仍然撒網捕魚,風裏來雨裏去,延續着這種古老的漁文化。山民們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與世無爭,過着原始古樸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樸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峽江號子。舞蹈還是那麼野性,菜餚還是那麼地道,山民的熱情還是那麼如酒般濃烈醇厚

欣賞完水上人家,前面的吊腳樓裏已飄出了清爽怡人的茶香,就讓我們去品味溪邊人家頗具特色的“一匹罐”大葉茶吧!走進吊腳樓的茶室,一種農家淳樸的氣息撲面而來,茶室內擺放着八仙桌,木椅子,桌上放着大碗,碗裏的茶色金黃,清香四溢,讓人飄飄欲仙。這種大葉茶茶色頗似紅茶,但與紅茶迥然不同。它是由三峽地區著名的“一匹罐”泡製而成。為什麼叫“一匹罐”呢?它採自峽江的高山半高山地帶,葉片肥大,泡茶時,往往一個茶罐裏只需放一匹茶葉,浸泡出來的茶汁也非常濃烈,還可反覆加水3至4次。且這種茶葉只有用土罐浸泡出來的茶葉味道才更醇厚,故名“一匹罐”。“一匹罐”茶香氣濃烈,清心潤肺,是炎炎夏日解渴止暑的上優茶葉,茶汁過夜不餿,味道卻愈加純正,故頗受人們的歡迎。

各位朋友,溪邊人家正在舉行“娶親”儀式,我們也去湊湊熱鬧吧!這是土家人獨特的婚俗儀式。姑娘出嫁前,一般要“哭嫁”, “哭嫁”是一門傳統的技藝,哭的越悲慘越感人。姑娘一般要從十二、三歲開始學“哭嫁”,還要專人進行教哭,教的人大多是哭嫁優秀者。在漫長的歲月中,哭嫁是一種美,一種智慧,哭得動聽、哭得悲慼、哭得感人,其形式又多種多樣,新娘一般在婚前一個月開始哭嫁,內容為對骨肉分離的眷念,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亦悲亦喜,愛恨交織,是豐富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一種特有的審美方式和價值取向。哭嫁”、“娶親”是三峽人家繁衍生命的儀式,是對生命的嚮往、對生命的重視、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告別溪邊人家,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山上人家,去體驗一次山裏人的真實生活。沿着台階蜿蜒而上,看着路兩邊的花草樹木,聽着清脆的鳴叫聲,相信各位朋友會有“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的真切感覺。如今,住在深山裏面的人家陸續搬遷到峽江邊上,這裏成了上山勞作的必經之路,走的人多了,也不再是荒郊野外了,但這一帶卻保留了“野性”十足的勞作和生活習俗。來到山上人家,大家不僅可以登臨吊腳樓,感受優雅的飛檐和廊道的曲折,更可以走進各種作坊,親眼見識,黃豆成豆腐、大米熬成糖,苞谷變米花的全過程,更可以親手爆一回米花,炒一回瓜子,炕幾個紅苕,或者喝一碗豆花,吃一塊麻糖。當您品嚐着三峽風味特產,體驗着農家勞作之美的時候,無盡的鄉土氣息,新奇的勞作過程或許會讓您跨越時空,回到那逝去的年代。

你聽,耳邊傳來了聲聲韻味無窮的土家山歌。土家人“不唱山歌喉嚨癢,嘴巴一張象河淌”。多如牛毛的土家山歌,主要有勞動歌、情歌等。小小的五句子,是土家兒女創造的以歌代話的“第二語言”。喊起五句子山歌,隔山隔嶺 也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感情。當你學會用五句子山歌應和,你就能盡情領略土家山寨那五彩繽紛,目不暇接的大千世界。

土家族還有一種有名的的織錦,叫西蘭卡普,漢語譯為“土花鋪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巴人時期。西蘭卡普作為土家歷史文化的沉澱物,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及鮮明的民族特色。圖案題材廣泛,裝飾紋樣風格多樣,色彩運用古豔厚重。華而不俗,素而不單,給人以明快、活潑和生機。每當農閒時節,土家婦女坐在織機前,用五色絲線,編織由上輩傳下來的手藝,編織着她們美好的生活。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到這裏呢我們的三峽人家之行就接近了尾聲了,非常感謝大家今天對小熊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也請您提出來,以便於我改正,以後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最後祝大家一路順風!再見!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三峽人家風景區。我叫,是各位的導遊,很高興與大家相遇相識。在此我衷心祝願峽江的青山綠水能帶給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峽人家能給大家一種別樣的風情體驗!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現在是航行在燈影峽中,正在駛向龍進溪碼頭。藉此時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峽人家的自然風光和淳樸風情。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其旅遊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峯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

到三峽人家石牌旅遊,主要有八大看點:

絕版峽江風情——三峽人家

傳統的峽江吊腳樓點綴於青山綠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蓬船靜泊於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溪邊少女揮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緻如畫,千百年流傳不衰的習俗風情更是體現着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

三峽宜昌第一漂——楊家溪漂流

楊家溪因宋朝楊家將的後裔曾移居於此而得名。神祕的楊家溪漂流以軍事漂流為主題,充滿了濃厚的軍訓色彩,它分為動水漂流和靜水漂流。在這裏漂流,遊人坐軍車,穿軍服,唱軍歌,劃皮艇,彷彿水上軍訓,一路搏激流,過險灘,既可領略衝浪闖灘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盪舟的悠閒。

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

據《東湖縣誌》載:江南有巨石橫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來。石令牌高32米,頂部寬12米,底部寬13米,厚約4米,重達4300餘噸,遠觀之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五代後周時期,峽州州治一度設於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間,峽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復舊”,在石牌設治六、七年。

長江第一石——燈影石

四塊兀立山巔的奇石,酷似《西遊記》中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形象,每當夕陽西照,晚霞映襯峯頂時,遠遠望去,它們彷彿燈影戲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燈影石”即由此得名。當年郭沫若先生遊歷燈影峽時,曾題詩讚歎:“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

燈影石中最負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懸崖絕壁之巔,呈蘑菇狀,重達100餘噸,底部的承重截面僅200餘平方釐米,平均每平方釐米承載近半噸的重量,堪稱世界奇觀。

三峽第一灣——明月灣

浩浩長江奔湧至石牌河段時,在這裏向左急轉彎110度,改向東去,形成一個巨大的月牙形,這就是“長江三峽第一灣”。

船過明月灣,置身於遊船之上,眺望遠方江面,便會發現兩岸連綿不絕的山巒彷彿阻塞了滾滾長江,但船進山退,路轉峯迴,旋即又豁然開朗。故而當年郭沫若先生在過石牌遠眺第一灣時,發出了“山塞疑無路,灣回別有天”的感歎。

西陵第一洞——燈影洞

燈影洞幽深狹長,長約1500米,洞內巖溶地貌景觀奇特,洞道地形多變。洞內的“五色奇音石”是燈影洞最絕妙的景觀,它色彩豐富,呈黑、白、黃、灰、綠五色交織,明晰,用手敲擊,可聞鳴鑼擊鼓之聲,令人歎為觀止,洞內一條落差達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緩緩無聲,或狀如洪鐘,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鳴,行走在這夢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抗戰第一館——石牌抗戰紀念館

公元1943年5月,為保衞陪都重慶,15萬中國軍隊圍繞石牌與10萬日寇展開了殊死拼殺,取得了被譽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衞戰”的輝煌勝利,粉碎了日寇覬覦重慶的美夢,成功地阻截了日寇進犯大西南的鐵蹄。此戰是二戰期間中國抗日戰場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役。

石牌抗戰紀念館是三峽地區第一個綜合性抗戰紀念館,修建在當年抗戰的軍事遺址之上,館舍面積440平方米,由憑弔緬懷大廳、多媒體展覽廳、圖文展覽廳、實物展覽廳四部分組成,收藏珍貴實物200餘件,珍貴圖片近100幅。公元20xx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將石牌抗戰紀念館命名為首批國防教育基地。

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燈影峽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隻張口吐舌、睜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後的一股泉水四季長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釀酒的上好水源,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茶聖”唐代陸羽品盡天下名泉後,譽之為“天下第四”,陸游亦有詩讚其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陸之外,蘇轍、黃庭堅、王士禎、張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詠泉詩文。

神奇的石牌是長江三峽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幅精彩的畫卷,是兩壩之間風景最為奇秀、風情最為淳樸的地方。20xx年6月三峽大壩下閘蓄水,石牌所在的西陵畫廊保留了唯一一段原汁原味的三峽風光,這顆明珠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今天,各位朋友離開城市的喧囂,忘卻工作的煩惱,一頭扎進三峽石牌的神奇山水之間,到天然氧吧裏作一次綠色深呼吸,去三峽人家裏感受一段厚重的峽江風情,您會真切地感受生命與自然貼近的意義,體味感悟自然、關愛生命的無窮樂趣。

各位朋友,我們航行的這段峽谷叫燈影峽,又叫明月峽,北宋時期稱作石牌峽。船行江中,兩岸的巖石色彩斑斕,黃、灰、褚等顏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銀白色,明淨可人,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這明淨的峽壁被明淨的天宇映射,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若晚間過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淨界”,難以言喻。唐宋以來的詩人,對此多有吟詠,李白的“春水月峽來”,歐陽修的“江上掛帆明月峽”等,都是對它極為生動而特有的描繪。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已到龍進溪碼頭了,請大家帶好自己的行李,準備下船。

〔龍進溪景區〕

朋友們,我們的遊船靠岸了,咚咚的鼓聲敲響了三峽人家的熱情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請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注意下船安全。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這條清溪叫龍進溪,她是三峽人家風景區最具風情的景區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長廊石橋,掩映在搖曳的枝葉中,襯托出一種古樸幽深的意境。橋下一灣清水,清澈見底,波平紋靜,目之所視,温順如處。正對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條帶狀石嶺從山頂蜿蜒而下,快臨江時向上高高翹起,活象一條巨龍,而看那龍頭所向,似要跳進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龍進溪因此而得名。

龍進溪裏,溪水碧綠,波光粼粼,林木蒼翠,枝繁葉茂。小路縱橫交錯,雞鳴狗叫相聞;古帆船靜泊水中,吊腳樓掩映竹林,水車“咿咿呀呀”在水中轉動,山民們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與世無爭,過着原始古樸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樸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峽江號子。舞蹈還是那麼野性,菜餚還是那麼地道,山民的熱情還是那麼如酒般濃烈醇厚。走進這條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種“步入桃源不知歸”的醉意。

水上人家

在龍進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幾隻古帆船迎風而立,小漁船撒開了漁網,初峽亭精巧別緻,在近溪的一邊,一道水壩已築起,截住了清幽的龍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綠,林木蒼翠,斑駁滄桑的龍溪橋橫跨其上,幾隻小漁船靜靜地泊在橋下,“龍溪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如夢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於峽江的人們,以一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執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和勞動習慣,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漁民的家了。許多三峽人祖祖輩輩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魚為生,在水上流動,和風浪搏擊,與漁船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現在漁民生活雖然改善了,但這種古老的習俗卻長久地保存了下來,年輕一代仍然撒網捕魚,風裏來雨裏去,延續着這種古老的漁文化。

大家請看前面的幾艘古帆船,過去它是峽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三峽地區古老滄桑的歷史見證。大家可能已經看到了,每條帆船上都裝有兩個烏蓬,比較矮的那個烏蓬裏面是卧室,供主人睡覺休息之用,立於船頭比較高的另一個烏蓬是為主人推橈、搖櫓時遮風擋雨之用。過去,峽江一帶灘多水險,暗礁密佈,航道險惡,加之沒有現代化的動力設備,在江上行船則極其艱難。為此三峽人充分利用聰明才智,設計了風帆,巧借自然之力,利用風力推動船隻前行。順水順風時,升起風帆,利用風力鼓動風帆帶動船隻前進,則可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成語“一帆風順”即由此而來;逆水行船時則要降下風帆,利用人力拉動船隻前進。一邊用人在船上推橈,一邊用人在江邊拉縴,兩方齊心協力,才能讓船隻前進。由此船工拉縴便應運而生,成為三峽地區獨具特色的風景線。留意一下峽江兩岸的峭壁,和江灘的礁石,你就會發現那上面一道道深邃而光滑的石糟,那是縴夫們拉縴時的纖索勒刻下來的,那是一代一代峽江人留下來的生活的痕跡。“可憐牽船人,水濕半頭褲,一步千滴汗,雙手攀石路。”“三尺白布四兩麻,腳蹬石頭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淚,恨得要把天地砸。”這是流傳在三峽地區的歌謠,是峽江縴夫自己的吶喊。長長的纖繩勒在縴夫赤裸的背,拉動着飄搖在波濤中的木船,江帆拉斷了桅杆,船工手中的櫓也折斷了,船卻依舊在灘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時乘船的旅人不得不捨舟登岸,踏上遙遠而坎坷的纖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纖繩……沒有人考究這歷史有多長,有了長江,有了舟楫,拉縴也許就相伴而生了,這勞動的習俗就沿襲下來。峽江人那執着頑強的抗爭精神足可與高山峽谷媲美。

船工們在拉縴時,為協調用力和減輕疲勞,便喊起了船工號子,高亢激昂的峽江號子,迴盪在高山峽谷之間,時而雄渾高昂,時而蒼涼悲壯,彷彿生命的吶喊,顯示了船工與大自然抗爭的偉力,更是船工悲苦生活的真實寫照。船工們在拉縴時,悽苦而悲涼,偏偏兩岸又時時傳來啾啾不住,哀囀不絕的青猿啼叫,猶如重傷口上撒把鹽,越發激起縴夫們的無限悽苦哀愁,使縴夫們禁不住摧肝裂膽,淚濕衣襟。北魏酈道元《巴東漁者歌》寫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宋代歐陽修任夷陵縣令時也留下:“萬樹蒼煙山峽暗,滿江明月一猿哀”的詩句,表達了同樣的感受。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3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長江三峽的燈影峽,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着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遊客為之傾倒。

過南津關西行約17公里,就到了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峯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淨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當這明淨的峽壁被明淨的天空映襯着時,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如夜間經過時,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淨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棚、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坐騎,合掌緩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皮影戲,當地人稱皮影戲為燈影戲,所以這裏得名燈影峽。在燈影峽下便是5A級景區“三峽人家風景區”,在這裏除了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還可以感受土家風情給你帶來的無限樂趣。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你們到三峽人家來做客,我叫×××,非常榮幸,能擔任大家本次行程的導遊,同時我將全程陪伴你們,為你們的遊覽提供熱誠的服務,有服務不到之處盡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胡金灘碼頭,是我們景區的始發站,我們將乘坐渡船到達對岸的三峽人家風景區。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南岸,是長江三峽最美麗的景區,也是環壩集團歷經十多年精心打造的創新型景區。

三峽人家一肩挑兩壩(一個是世界第一大壩的三峽大壩,另一個是亞洲第一大壩的葛洲壩),一江攜兩溪(分別是可以體驗軍事漂流的楊家溪和美麗勝景龍進溪),保留着三峽工程蓄水後長江三峽唯一的三峽原始風貌和自然生態環境。石(燈影石、石令牌)、瀑(黃龍瀑、琴鷹瀑)、洞(燈影洞)、泉(天下第四泉)等多種自然元素在四平方公里內完美組合;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壯麗,石有石的氣質。極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這裏有洪荒之美、這裏有蒼涼之美、這裏有陰柔之美、這裏更有雄渾之美。

它又是大型三峽文化主題公園,古老的地質文化、巴人文化、楚國文化、土家文化、碼頭文化、軍事文化構成三峽的歷史人文景觀;走進三峽人家您將經受一次煙雨迷濛的文化夢幻洗禮。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一覽無餘。壯偉的長江哺育了三峽文化,它是巴楚民族傳統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裏交融、繁衍、發展。當博大與神祕結緣,輝煌與厚重聯姻,三峽人家就註定是新三峽旅遊的古老傳奇。

白牆青瓦石板路,小橋流水吊腳樓,枯藤老樹喜鵲窩,機槍碉堡舊戰壕,奇石溶洞古城堡,當您進入景區的一剎那,您的心註定將永遠留在這裏,徜徉在仙境般的夢幻景緻,這裏的美讓你心悸,這裏的美更讓人窒息。

三峽人家,一網打盡三峽的自然元素和文化舊夢。

常言説,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帶領大家一起去體驗一場充滿夢幻色彩的大型生態文化之旅吧!

二、長江三峽與燈影峽簡介

(胡金灘候船或上船時講解)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長江三峽的燈影峽,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着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遊客為之傾倒。

過南津關西行約17公里,就到了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峯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淨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當這明淨的峽壁被明淨的天空映襯着時,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如夜間經過時,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淨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棚、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坐騎,合掌緩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皮影戲,當地人稱皮影戲為燈影戲,所以這裏得名燈影峽。在燈影峽下便是5A級景區“三峽人家風景區”,在這裏除了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還可以感受土家風情給你帶來的無限樂趣。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5

這裏豎家5A級旅遊景區,是宜昌三峽環壩旅遊發展集團傾情打造的集自然山水、影視科技與區域文化完美結合,全國獨樹一幟的創新型景區。三峽人家風景區——一網打盡了三峽的所有景觀自然元素與文化舊夢,是中國首創的原生態、場景式、體驗型大型旅遊區。

三峽人家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段,居三峽大壩與葛洲壩之間,以其“一肩挑兩壩,一江攜兩溪”的獨特地理位置優勢,融合地質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峽江文化、抗戰軍事文化,是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走進三峽人家您將經受一次煙雨迷濛的文化夢幻洗禮。

這裏石、瀑、洞、泉......多種景觀元素巧妙組合,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壯麗,石有石的氣質,極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這裏有洪荒之美、這裏有蒼涼之美、這裏有陰柔之美、這裏更有雄渾之美。

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一覽無餘。壯偉的長江哺育了三峽文化,它是巴楚民族傳統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裏交融、繁衍、發展。當博大與神祕結緣,輝煌與厚重聯姻,三峽人家就註定是新三峽旅遊的古老傳奇。

白牆青瓦石板路,小橋流水吊腳樓,枯藤老樹喜鵲窩,機碉堡舊戰壕,奇石溶洞古城堡,當您進入景區的一剎那,您的心註定將永遠留在這裏。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6

三峽人家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西陵峽內,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秀美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景區包括燈影石、明月灣、燈影洞、石牌抗戰紀念館、石令牌、楊家溪、蛤蟆泉等景點。

三峽人家風景區還獲得了"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遊目的地"稱號,湖北省首批"文明風景旅遊區"、"湖北省十佳景區"、"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湖北省對外開放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吸引着中外各地的朋友前來觀光。

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李白的"春水月峽來",歐陽修的"江 上掛帆明月峽",陸游的"巴東峽裏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的"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陳毅元帥的"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遊,西陵甲三峽,忘返興猶稠"等等,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燈影峽的景點。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

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傳統的三峽吊腳樓點綴于山水之間,久違的古帆 船、烏篷船安靜地泊在三峽人家門前,溪邊少女揮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各種習俗風情體現着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走進峽江吊腳樓,峽江妹子載歌載舞,手中的紅繡球飄飄欲落,這時清秀的三峽少女為您捧上一杯峽州清茶,您會覺得如夢似幻、親切怡然。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軍事漂流等景區,其旅遊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和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峯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一覽無餘。

壯偉的長江哺育了三峽文化,它是巴楚民族傳統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裏交融、繁衍、發展。當博大與神祕結緣,輝煌與厚重聯姻,三峽人家就註定是三峽旅遊的傳奇。水上人家在龍進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幾隻古帆船迎風而立,小漁船撒開了漁網 ,初峽亭精巧別緻。在近溪的一邊,一道水壩已築起,截住了清幽的龍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綠,林木蒼翠,斑駁滄桑的龍溪橋橫跨其上,幾隻小漁船靜靜地泊在橋下,"龍溪橋下春波綠,驚鴻照影來",如夢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於峽江的人們,以一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執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和勞動習慣,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漁民的家了。許多三峽人祖祖輩輩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魚為生,在水上流動,和風浪搏擊,與漁船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如今漁民生活雖然改善了,但這種古老的習俗卻長久地保存了下來,年輕一代仍然撒網捕魚,風裏來雨裏去,延續着這種古老的漁文化。

三峽人家"一肩挑兩壩,一江攜兩溪",這裏石、瀑、洞、泉……多種景觀元素巧妙組合,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壯麗,石有石的氣質。極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這裏有洪荒之美、這裏有蒼涼之美、這裏有陰柔之美、這裏更有雄渾之美。白牆青瓦石板路,小橋流水吊腳樓,枯藤老樹喜鵲窩,機槍碉堡舊戰壕,奇石溶洞古城堡,在您進入景區的一剎那,您的心將註定要長留此地,整個景區瀰漫如仙境般的夢幻景緻,這裏的美讓人心悸,這裏的美讓人窒息!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7

有人説:“不走三峽,不算到過長江。不遊三峽,不算了解長江。”首先呢,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長江。大家知道,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全世界第三長河,它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它的源頭在我國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跨十一個省市自治區,最後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長江流域佔我國國土面積的1/5。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代表宜昌國際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李樂,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俗話説,風景美不美,全靠導遊一張嘴,還有句老話是“觀景不如聽景”,但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景點,就算我一句話都不説,您還是會由衷的讚歎一個字――“美”!老子説“大美無言”,今天就讓您體會體會!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遊覽著名景點――長江三峽。有人説:“不走三峽,不算到過長江。不遊三峽,不算了解長江。”首先呢,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長江。大家知道,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全世界第三長河,它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它的源頭在我國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跨十一個省市自治區,最後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長江流域佔我國國土面積的1/5。

當長江流至四川東部的奉節,便衝開重山峻嶺奔騰而下,形成了雄偉壯麗的大峽谷――長江三峽,這便是我們今天要遊覽的地方,我們今天所説的三峽其實就是衢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市南津關,全長200多公里,三段峽谷各有特色,衢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急,三峽兩岸重巒疊嶂,形態各異,船行駛在三峽中,一會兒山色全阻,一會兒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現在我們來到的便是衢塘峽,又稱夔門,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止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三峽中最短,但是景觀最雄偉壯觀,長江在這裏切過中生代石灰巖,形成了陡峭的峽谷,瞿塘峽兩端入口處,兩岸斷巖峭壁猶如刀砍斧削,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門户,故稱“夔門”,也叫瞿塘峽關,山巖上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左邊的名“赤甲山”,相傳古代巴國的赤甲將軍曾在此屯營,又因尖尖的山嘴活像一個大蟠桃,故有桃子山別名。右邊的名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現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好象有一層鹽撒在上面。

這裏山高峽窄,仰視碧空,雲天一線,唐代詩人杜甫曾寫下“歡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的名句。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足五十公尺,波濤洶湧,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在白帝城下的礁石上,有兩根鐵柱,是古代“鐵鎖關”的遺蹟。鐵鎖關是用鐵鏈“斷江”或“鎖江”。據載,公元九○四年(唐天佑元年),張武在瞿塘峽口“作鐵捆,絕江中流,立柵於兩端,謂之鎖峽”。建立鐵鎖關的目的,起初是防禦外敵人侵,後來曾一度成為關卡,商旅往來均須繳納税銀。 在白鹽山的絕壁上,有一列之字形石孔,自下而上至山腰。在山下起點處,有“宋開慶路元帥”字樣依稀可辨,上邊有一個平坦的台子,叫望鄉台。相傳這是孟良梯,其實是古代人民鑿孔栽木或採藥的古棧迢遺址。在北岸一處黃褐色懸崖上,有幾個豎立的洞穴,約寬半公尺,從前裏面置有長方形的東西,從遠處看去,狀如風箱,故名風箱峽。那些風箱是戰國時代遺留的懸棺,共發現九副,棺中有青銅劍和人骨,現在懸棺已墜毀,洞穴仍存。

“巴東三峽巫峽長”,長江出大寧河口進入巫峽寬谷,我們也就進入了畫廊般的巫峽。巫峽西起重慶大寧河口,東止巴東縣的關渡口,全長45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既長又整齊的一峽。巫山春秋為夔子之國,戰國時是楚國的巫郡。據晉代郭璞《巫咸山賦》載,唐堯時有一御醫巫咸深得堯心,生前封於此山,死後葬于山中,故以巫為地名。一説因在重巒疊嶂的巫山懷抱之中,故稱巫山。巫峽谷深狹長,日照時短,峽中濕氣蒸鬱不散,容易成雲致霧,雲霧千姿萬態,似煙非煙、似雲非雲,變化多端,有的似飛馬走龍,有的擦地蠕動,有的像瀑布一樣垂掛絕壁,有時又聚成滔滔雲紗,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巫峽佛光,因而古人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絕唱。屏列於巫峽南北兩岸巫山十二峯極為壯觀,而十二峯中又以神女峯最為峭麗。古往今來的遊人莫不被這裏的迷人景色所陶醉。三峽水庫到達175米以後,巫峽水位僅提高80米,對幽深秀麗的峽谷風光沒有大的影響,相反地有杉木壤溪、神女溪等更幽深的峽谷景觀可以開發,給遊覽巫峽增添更多的奇情野趣。

好,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來到了三峽中的最後一峽――西陵峽,它西起秭歸的香溪口,東至宜昌市的南津關,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全長66公里,曾經的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著稱,自古三峽船伕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 而現在,這樣的情況已成為歷史,隨着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於江底,加上解放後的航道整治,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伕搏流的壯景不復見了。今天西陵峽的大部分已經成為葛洲壩平湖庫區,船行駛在西陵峽中也感覺是那樣的平穩和舒適,我們沿途可欣賞博大恢弘的三峽工程及西陵峽兩岸的美妙景色。

西陵峽景觀很多,但我今天主要要介紹的是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提起三峽工程,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會為此而感到驕傲和自豪,然而三峽工程的建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早在1920xx年,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建設三峽工程的構想,到1994年破土動工,距最初構想有近80年了。三峽工程共分為三期,嚴格的説是四期,1992年-1994年為籌建期,修築了長28公里的三峽壩區專用公路,一期是從1994年到1997年,以大江截流為標誌,相信大江截流時的壯觀場面大家已經從電視上看到過。二期是從1997年到20xx年,以第一台發電機組安裝完成為標誌,水位將抬升到135米。第三期工程從20xx年到20xx年,以二十六台機組全部發電,大壩建成為標誌,水位將抬升到175米。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是綜合治理長江中下游地區防洪問題的關鍵,工程還有發電、航運、灌溉和發展庫區經濟等多項綜合效益,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峽大壩建成後全壩長1983米,最大壩高為185米,最高運行水位175米,總蓄水量393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1820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度,相當於1991年全國總髮電量的1/8,相當於十座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三峽大壩建成後,我國每人每年將可以增加用電70度。

好了各位朋友,關於長江三峽呢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能再次見到各位。最後祝大家一路順風,萬事如意。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8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你們到三峽人家來做客,我叫×××,非常榮幸,能擔任大家本次行程的導遊,同時我將全程陪伴你們,為你們的遊覽提供熱誠的服務,有服務不到之處盡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胡金灘碼頭,是我們景區的始發站,我們將乘坐渡船到達對岸的三峽人家風景區。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南岸,是長江三峽最美麗的景區,也是環壩集團歷經十多年精心打造的創新型景區。

三峽人家一肩挑兩壩(一個是世界第一大壩的三峽大壩,另一個是亞洲第一大壩的葛洲壩),一江攜兩溪(分別是可以體驗軍事漂流的楊家溪和美麗勝景龍進溪),保留着三峽工程蓄水後長江三峽唯一的三峽原始風貌和自然生態環境。石(燈影石、石令牌)、瀑(黃龍瀑、琴鷹瀑)、洞(燈影洞)、泉(天下第四泉)等多種自然元素在四平方公里內完美組合;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壯麗,石有石的氣質。極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這裏有洪荒之美、這裏有蒼涼之美、這裏有陰柔之美、這裏更有雄渾之美。

它又是大型三峽文化主題公園,古老的地質文化、巴人文化、楚國文化、土家文化、碼頭文化、軍事文化構成三峽的歷史人文景觀;走進三峽人家您將經受一次煙雨迷濛的文化夢幻洗禮。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一覽無餘。壯偉的長江哺育了三峽文化,它是巴楚民族傳統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裏交融、繁衍、發展。當博大與神祕結緣,輝煌與厚重聯姻,三峽人家就註定是新三峽旅遊的古老傳奇。

白牆青瓦石板路,小橋流水吊腳樓,枯藤老樹喜鵲窩,機碉堡舊戰壕,奇石溶洞古城堡,當您進入景區的一剎那,您的心註定將永遠留在這裏,徜徉在仙境般的夢幻景緻,這裏的美讓你心悸,這裏的美更讓人窒息。

三峽人家,一網打盡三峽的自然元素和文化舊夢。

常言説,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帶領大家一起去體驗一場充滿夢幻色彩的大型生態文化之旅吧!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9

三峽人家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西陵峽內,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秀美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景區包括燈影石、明月灣、燈影洞、石牌抗戰紀念館、石令牌、楊家溪、蛤蟆泉等景點。

三峽人家風景區還獲得了"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遊目的地"稱號,湖北省首批"文明風景旅遊區"、"湖北省十佳景區"、"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湖北省對外開放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吸引着中外各地的朋友前來觀光。

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李白的"春水月峽來",歐陽修的"江 上掛帆明月峽",陸游的"巴東峽裏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的"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陳毅元帥的"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遊,西陵甲三峽,忘返興猶稠"等等,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燈影峽的景點。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

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傳統的三峽吊腳樓點綴于山水之間,久違的古帆 船、烏篷船安靜地泊在三峽人家門前,溪邊少女揮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各種習俗風情體現着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走進峽江吊腳樓,峽江妹子載歌載舞,手中的紅繡球飄飄欲落,這時清秀的三峽少女為您捧上一杯峽州清茶,您會覺得如夢似幻、親切怡然。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軍事漂流等景區,其旅遊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和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峯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一覽無餘。

壯偉的長江哺育了三峽文化,它是巴楚民族傳統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裏交融、繁衍、發展。當博大與神祕結緣,輝煌與厚重聯姻,三峽人家就註定是三峽旅遊的傳奇。水上人家在龍進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幾隻古帆船迎風而立,小漁船撒開了漁網 ,初峽亭精巧別緻。在近溪的一邊,一道水壩已築起,截住了清幽的龍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綠,林木蒼翠,斑駁滄桑的龍溪橋橫跨其上,幾隻小漁船靜靜地泊在橋下,"龍溪橋下春波綠,驚鴻照影來",如夢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於峽江的人們,以一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執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和勞動習慣,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漁民的家了。許多三峽人祖祖輩輩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魚為生,在水上流動,和風浪搏擊,與漁船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如今漁民生活雖然改善了,但這種古老的習俗卻長久地保存了下來,年輕一代仍然撒網捕魚,風裏來雨裏去,延續着這種古老的漁文化。

三峽人家"一肩挑兩壩,一江攜兩溪",這裏石、瀑、洞、泉……多種景觀元素巧妙組合,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壯麗,石有石的氣質。極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這裏有洪荒之美、這裏有蒼涼之美、這裏有陰柔之美、這裏更有雄渾之美。白牆青瓦石板路,小橋流水吊腳樓,枯藤老樹喜鵲窩,機槍碉堡舊戰壕,奇石溶洞古城堡,在您進入景區的一剎那,您的心將註定要長留此地,整個景區瀰漫如仙境般的夢幻景緻,這裏的美讓人心悸,這裏的美讓人窒息!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10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三峽人家風景區。我叫X X X,是各位的導遊,很高興與大家相遇相識。在此我衷心祝願峽江的青山綠水能帶給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峽人家能給大家一種別樣的風情體驗!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現在是航行在燈影峽中,正在駛向龍進溪碼頭。藉此時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峽人家的自然風光和淳樸風情。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其旅遊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峯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

到三峽人家石牌旅遊,主要有八大看點:

絕版峽江風情——三峽人家

傳統的峽江吊腳樓點綴於青山綠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蓬船靜泊於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溪邊少女揮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緻如畫,千百年流傳不衰的習俗風情更是體現着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

三峽宜昌第一漂——楊家溪漂流

楊家溪因宋朝楊家將的後裔曾移居於此而得名。神祕的楊家溪漂流以軍事漂流為主題,充滿了濃厚的軍訓色彩,它分為動水漂流和靜水漂流。在這裏漂流,遊人坐軍車,穿軍服,唱軍歌,劃皮艇,彷彿水上軍訓,一路搏激流,過險灘,既可領略衝浪闖灘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盪舟的悠閒。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11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三峽人家風景區。我叫,是各位的導遊,很高興與大家相遇相識。在此我衷心祝願峽江的青山綠水能帶給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峽人家能給大家一種別樣的風情體驗!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現在是航行在燈影峽中,正在駛向龍進溪碼頭。藉此時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峽人家的自然風光和淳樸風情。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其旅遊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峯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

到三峽人家石牌旅遊,主要有八大看點:

絕版峽江風情——三峽人家

傳統的峽江吊腳樓點綴於青山綠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蓬船靜泊於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溪邊少女揮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緻如畫,千百年流傳不衰的習俗風情更是體現着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

三峽宜昌第一漂——楊家溪漂流

楊家溪因宋朝楊家將的後裔曾移居於此而得名。神祕的楊家溪漂流以軍事漂流為主題,充滿了濃厚的軍訓色彩,它分為動水漂流和靜水漂流。在這裏漂流,遊人坐軍車,穿軍服,唱軍歌,劃皮艇,彷彿水上軍訓,一路搏激流,過險灘,既可領略衝浪闖灘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盪舟的悠閒。

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

據《東湖縣誌》載:江南有巨石橫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來。石令牌高32米,頂部寬12米,底部寬13米,厚約4米,重達4300餘噸,遠觀之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五代後周時期,峽州州治一度設於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間,峽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復舊”,在石牌設治六、七年。

長江第一石——燈影石

四塊兀立山巔的奇石,酷似《西遊記》中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形象,每當夕陽西照,晚霞映襯峯頂時,遠遠望去,它們彷彿燈影戲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燈影石”即由此得名。當年郭沫若先生遊歷燈影峽時,曾題詩讚歎:“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

燈影石中最負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懸崖絕壁之巔,呈蘑菇狀,重達100餘噸,底部的承重截面僅200餘平方釐米,平均每平方釐米承載近半噸的重量,堪稱世界奇觀。

三峽第一灣——明月灣

浩浩長江奔湧至石牌河段時,在這裏向左急轉彎110度,改向東去,形成一個巨大的月牙形,這就是“長江三峽第一灣”。

船過明月灣,置身於遊船之上,眺望遠方江面,便會發現兩岸連綿不絕的山巒彷彿阻塞了滾滾長江,但船進山退,路轉峯迴,旋即又豁然開朗。故而當年郭沫若先生在過石牌遠眺第一灣時,發出了“山塞疑無路,灣回別有天”的感歎。

西陵第一洞——燈影洞

燈影洞幽深狹長,長約1500米,洞內巖溶地貌景觀奇特,洞道地形多變。洞內的“五色奇音石”是燈影洞最絕妙的景觀,它色彩豐富,呈黑、白、黃、灰、綠五色交織,明晰,用手敲擊,可聞鳴鑼擊鼓之聲,令人歎為觀止,洞內一條落差達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緩緩無聲,或狀如洪鐘,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鳴,行走在這夢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抗戰第一館——石牌抗戰紀念館

公元1943年5月,為保衞陪都重慶,15萬中國軍隊圍繞石牌與10萬日寇展開了殊死拼殺,取得了被譽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衞戰”的輝煌勝利,粉碎了日寇覬覦重慶的美夢,成功地阻截了日寇進犯大西南的鐵蹄。此戰是二戰期間中國抗日戰場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役。

石牌抗戰紀念館是三峽地區第一個綜合性抗戰紀念館,修建在當年抗戰的軍事遺址之上,館舍面積440平方米,由憑弔緬懷大廳、多媒體展覽廳、圖文展覽廳、實物展覽廳四部分組成,收藏珍貴實物200餘件,珍貴圖片近100幅。公元20xx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將石牌抗戰紀念館命名為首批國防教育基地。

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燈影峽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隻張口吐舌、睜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後的一股泉水四季長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釀酒的上好水源,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茶聖”唐代陸羽品盡天下名泉後,譽之為“天下第四”,陸游亦有詩讚其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陸之外,蘇轍、黃庭堅、王士禎、張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詠泉詩文。

神奇的石牌是長江三峽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幅精彩的畫卷,是兩壩之間風景最為奇秀、風情最為淳樸的地方。20xx年6月三峽大壩下閘蓄水,石牌所在的西陵畫廊保留了唯一一段原汁原味的三峽風光,這顆明珠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今天,各位朋友離開城市的喧囂,忘卻工作的煩惱,一頭扎進三峽石牌的神奇山水之間,到天然氧吧裏作一次綠色深呼吸,去三峽人家裏感受一段厚重的峽江風情,您會真切地感受生命與自然貼近的意義,體味感悟自然、關愛生命的無窮樂趣。

各位朋友,我們航行的這段峽谷叫燈影峽,又叫明月峽,北宋時期稱作石牌峽。船行江中,兩岸的巖石色彩斑斕,黃、灰、褚等顏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銀白色,明淨可人,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這明淨的峽壁被明淨的天宇映射,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若晚間過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淨界”,難以言喻。唐宋以來的詩人,對此多有吟詠,李白的“春水月峽來”,歐陽修的“江上掛帆明月峽”等,都是對它極為生動而特有的描繪。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已到龍進溪碼頭了,請大家帶好自己的行李,準備下船。

〔龍進溪景區〕

朋友們,我們的遊船靠岸了,咚咚的鼓聲敲響了三峽人家的熱情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請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注意下船安全。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這條清溪叫龍進溪,她是三峽人家風景區最具風情的景區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長廊石橋,掩映在搖曳的枝葉中,襯托出一種古樸幽深的意境。橋下一灣清水,清澈見底,波平紋靜,目之所視,温順如處。正對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條帶狀石嶺從山頂蜿蜒而下,快臨江時向上高高翹起,活象一條巨龍,而看那龍頭所向,似要跳進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龍進溪因此而得名。

龍進溪裏,溪水碧綠,波光粼粼,林木蒼翠,枝繁葉茂。小路縱橫交錯,雞鳴狗叫相聞;古帆船靜泊水中,吊腳樓掩映竹林,水車“咿咿呀呀”在水中轉動,山民們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與世無爭,過着原始古樸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樸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峽江號子。舞蹈還是那麼野性,菜餚還是那麼地道,山民的熱情還是那麼如酒般濃烈醇厚。走進這條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種“步入桃源不知歸”的醉意。

水上人家

在龍進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幾隻古帆船迎風而立,小漁船撒開了漁網,初峽亭精巧別緻,在近溪的一邊,一道水壩已築起,截住了清幽的龍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綠,林木蒼翠,斑駁滄桑的龍溪橋橫跨其上,幾隻小漁船靜靜地泊在橋下,“龍溪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如夢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於峽江的人們,以一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執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和勞動習慣,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漁民的家了。許多三峽人祖祖輩輩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魚為生,在水上流動,和風浪搏擊,與漁船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現在漁民生活雖然改善了,但這種古老的習俗卻長久地保存了下來,年輕一代仍然撒網捕魚,風裏來雨裏去,延續着這種古老的漁文化。

大家請看前面的幾艘古帆船,過去它是峽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三峽地區古老滄桑的歷史見證。大家可能已經看到了,每條帆船上都裝有兩個烏蓬,比較矮的那個烏蓬裏面是卧室,供主人睡覺休息之用,立於船頭比較高的另一個烏蓬是為主人推橈、搖櫓時遮風擋雨之用。過去,峽江一帶灘多水險,暗礁密佈,航道險惡,加之沒有現代化的動力設備,在江上行船則極其艱難。為此三峽人充分利用聰明才智,設計了風帆,巧借自然之力,利用風力推動船隻前行。順水順風時,升起風帆,利用風力鼓動風帆帶動船隻前進,則可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成語“一帆風順”即由此而來;逆水行船時則要降下風帆,利用人力拉動船隻前進。一邊用人在船上推橈,一邊用人在江邊拉縴,兩方齊心協力,才能讓船隻前進。由此船工拉縴便應運而生,成為三峽地區獨具特色的風景線。留意一下峽江兩岸的峭壁,和江灘的礁石,你就會發現那上面一道道深邃而光滑的石糟,那是縴夫們拉縴時的纖索勒刻下來的,那是一代一代峽江人留下來的生活的痕跡。“可憐牽船人,水濕半頭褲,一步千滴汗,雙手攀石路。”“三尺白布四兩麻,腳蹬石頭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淚,恨得要把天地砸。”這是流傳在三峽地區的歌謠,是峽江縴夫自己的吶喊。長長的纖繩勒在縴夫赤裸的背,拉動着飄搖在波濤中的木船,江帆拉斷了桅杆,船工手中的櫓也折斷了,船卻依舊在灘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時乘船的旅人不得不捨舟登岸,踏上遙遠而坎坷的纖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纖繩……沒有人考究這歷史有多長,有了長江,有了舟楫,拉縴也許就相伴而生了,這勞動的習俗就沿襲下來。峽江人那執着頑強的抗爭精神足可與高山峽谷媲美。

船工們在拉縴時,為協調用力和減輕疲勞,便喊起了船工號子,高亢激昂的峽江號子,迴盪在高山峽谷之間,時而雄渾高昂,時而蒼涼悲壯,彷彿生命的吶喊,顯示了船工與大自然抗爭的偉力,更是船工悲苦生活的真實寫照。船工們在拉縴時,悽苦而悲涼,偏偏兩岸又時時傳來啾啾不住,哀囀不絕的青猿啼叫,猶如重傷口上撒把鹽,越發激起縴夫們的無限悽苦哀愁,使縴夫們禁不住摧肝裂膽,淚濕衣襟。北魏酈道元《巴東漁者歌》寫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宋代歐陽修任夷陵縣令時也留下:“萬樹蒼煙山峽暗,滿江明月一猿哀”的詩句,表達了同樣的感受。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12

三峽人家如人間仙境。暑假裏我和媽媽就來到了人間仙境——三峽人家。

順着山路往前走,路邊江水清澈見底,游魚水藻都可以看到,江面上有一艘艘烏篷船。江邊還有人邊洗衣服邊對山歌,那歌聲美極了。令人心曠神怡!

再向縱深前進,這時被羣山包圍了。山峯上形成了一層層千姿百態、變化多端的雲霧,這些雲霧像小狗,像小貓,像小兔……真是可愛極了。不僅樣子不同連姿態也不同呢!有的躺着,有的站着,有的坐着……真是奇妙。山上長着許多樹木,有松樹、杉樹、橡樹……綠油油的一片。

登上樓梯向北看,一條巨大的瀑布飛流直下,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正像詩句中所説:“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瀑布兩旁是野花野草,春天,它們爭奇鬥豔,秋天它們一同凋謝,不同的季節,這些花草也給瀑布裝飾不同的背景。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13

親愛的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在這邊緣分的天空下與大家相識,為大家服務。首先,作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姓胡,大家可以叫我小胡,在接下來的遊覽中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問我,我很樂意幫助大家,在此我衷心的祝願峽江的青山綠水能給大家帶來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峽人家能給大家一種別樣的風情體驗。

我們的車正在開向胡金灘碼頭,接下來小胡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三峽人家。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以險著稱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它是環壩集團歷經十多年精心打造的創新型景區,它既是大型的三峽自然風景區,一肩挑兩壩,一江攜兩溪,石、瀑、洞、泉等元素在14平方公里內完美組合。它又是大型三峽文化主題公園。古老的地質文化、巴人文化、楚國文化、土家文化、碼頭文化、軍事文化構成三峽人家的歷史人文景觀。它更是一個正在時時拍攝的三峽影視基地,一百多名演員,穿着不同時代的服飾,演繹着不同的歷史。常言説,百聞不如一見,現在就讓我帶領大家一起去體驗一場充滿色彩的大型生態文化之旅吧!

各位朋友,眼前這四塊崢嶸的巖石,酷似《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生動形象,每當夕陽西照,幾十塊石頭倒映在深藍色的天幕上如演燈影戲一般,故得名燈影石。它是燈影峽標誌性的建築物體,您看豬八戒捧着肚皮一步三搖,沙和尚肩負經囊,緊步相隨,唐僧岸然端坐,合掌閉目。若您欣賞的角度適當,真是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在燈影峽中,最負盛名的是具有“萬里長江第一石”之譽的沙僧石,它呈蘑菇雲狀,重達100多噸,底部支撐僅200餘平方釐米。平均每平方釐米承載0.5噸的重量。如此單薄的身軀歷經數千萬年的滄海桑田,竟能安然無恙,堪稱世界奇觀,千百年來,雷電擊不到它,狂風搖不動它,暴雨衝不毀它,它兀立於石牌之巔。飽經滄桑,閲盡人間萬事,顯示着神奇的陽剛之美。因而有“萬里長江第一石”的美稱。當年郭沫若先生遊歷三峽,見此奇石讚頌不已,寫下“唐僧師徒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的著名詩句,從山下仰望,似乎只要用手輕輕一撥,沙僧石就會跳動起來。如此神奇的巨石,被各地的攝影家們從不同角度拍下姿態萬千的照片,流傳甚廣,成為長江三峽的標識之一,有人估算,沙僧石的無形資產已達億元人民幣.

我剛剛給大家介紹唐僧師徒的時候,就有朋友問怎麼不見了悟空的身影,其實悟空真在履行他的職責,在前面為師弟們探路,大家請往對面山崖看,孫悟空正手搭涼蓬,左右張望,用它那雙火眼金睛尋找前進的道路。

各位朋友,燈影石如此神奇請大家不要錯過與他們合影的機會。

朋友們,正如西遊記主題曲所唱的那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今天大家一路上尋幽谷、談溶洞、登山頂,克服了不少困難,也大開眼界。下面還有一段遊程,就讓我們“踏平坎坷成大道”踏上新的征程!

從燈影石取經歸來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龍進溪了。在龍進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幾隻古帆船迎風而立,小漁船撒開了漁網,初峽亭精巧別緻,在近溪的一邊,一道水壩已築起,截住了清幽的龍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綠,林木蒼翠,斑駁滄桑的龍溪橋橫跨其上,幾隻小漁船靜靜地泊在橋下,“龍溪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如夢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於峽江的人們,以一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執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和勞動習慣,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漁民的家了。許多三峽人祖祖輩輩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魚為生,在水上流動,和風浪搏擊,與漁船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現在漁民生活雖然改善了,但這種古老的習俗卻長久地保存了下來,年輕一代仍然撒網捕魚,風裏來雨裏去,延續着這種古老的漁文化。

大家請看前面的幾艘古帆船,過去它是峽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三峽地區古老滄桑的歷史見證。大家可能已經看到了,每條帆船上都裝有兩個烏蓬,比較矮的那個烏蓬裏面是卧室,供主人睡覺休息之用,立於船頭比較高的另一個烏蓬是為主人推橈、搖櫓時遮風擋雨之用。過去,峽江一帶灘多水險,暗礁密佈,航道險惡,加之沒有現代化的動力設備,在江上行船則極其艱難。為此三峽人充分利用聰明才智,設計了風帆,巧借自然之力,利用風力推動船隻前行。順水順風時,升起風帆,利用風力鼓動風帆帶動船隻前進,則可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成語“一帆風順”即由此而來;逆水行船時則要降下風帆,利用人力拉動船隻前進。一邊用人在船上推橈,一邊用人在江邊拉縴,兩方齊心協力,才能讓船隻前進。由此船工拉縴便應運而生,成為三峽地區獨具特色的風景線。留意一下峽江兩岸的峭壁,和江灘的礁石,你就會發現那上面一道道深邃而光滑的石糟,那是縴夫們拉縴時的纖索勒刻下來的,那是一代一代峽江人留下來的生活的痕跡。“可憐牽船人,水濕半頭褲,一步千滴汗,雙手攀石路。”“三尺白布四兩麻,腳蹬石頭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淚,恨得要把天地砸。”這是流傳在三峽地區的歌謠,是峽江縴夫自己的吶喊。長長的纖繩勒在縴夫赤裸的背,拉動着飄搖在波濤中的木船,江帆拉斷了桅杆,船工手中的櫓也折斷了,船卻依舊在灘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時乘船的旅人不得不捨舟登岸,踏上遙遠而坎坷的纖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纖繩……沒有人考究這歷史有多長,有了長江,有了舟楫,拉縴也許就相伴而生了,這勞動的習俗就沿襲下來。峽江人那執着頑強的抗爭精神足可與高山峽谷媲美。

船工們在拉縴時,為協調用力和減輕疲勞,便喊起了船工號子,高亢激昂的峽江號子,迴盪在高山峽谷之間,時而雄渾高昂,時而蒼涼悲壯,彷彿生命的吶喊,顯示了船工與大自然抗爭的偉力,更是船工悲苦生活的真實寫照。船工們在拉縴時,悽苦而悲涼,偏偏兩岸又時時傳來啾啾不住,哀囀不絕的青猿啼叫,猶如重傷口上撒把鹽,越發激起縴夫們的無限悽苦哀愁,使縴夫們禁不住摧肝裂膽,淚濕衣襟。北魏酈道元《巴東漁者歌》寫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宋代歐陽修任夷陵縣令時也留下:“萬樹蒼煙山峽暗,滿江明月一猿哀”的詩句,表達了同樣的感受。

好了,朋友們,三峽人家之旅到此就要結束了,雖然在這短暫的相識之後説再見會有很多不捨,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感謝大家一路上的支持與合作,在此過程中小胡如果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讓我從你們這裏學會成長,最後衷心的祝願大家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14

快樂着你的快樂!幸福着你的幸福。我有幸被學校選拔在十一長假期間到湖北省宜昌市參加全省少兒游泳比賽。兩天的比賽結束後,10月3日一大早,我們從未到過宜昌的幾個小夥伴相約,在媽媽的陪同下準備遊覽宜昌的八大景點之一——三峽人家。注意已定,我們就早早地起來,稍作梳洗後就來到宜昌市區的一個地攤點上吃過早點便向我們約好的旅遊地出發了。

大約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就到了三峽奇石之鄉的停車場,停好我們自帶的小車,隨同人山人海的遊客一起在靜靜地等候旅遊車的接送。

等了大約20來分鐘,接送的客車來了,隨着擁擠的人羣,我們好不容易才擠上了旅遊的大巴車,上車之時也領略了擠車的不容易,看到了為上車而大打出手的不堪一幕。“大巴”經過20多分鐘(由於山路的彎曲,連我在內的幾個人都感到了嚴重的不舒服,就差一點要吐出來了)便到了旅遊的第一站——胡金灘碼頭。在碼頭等船之時,看着碼頭上的浮雕,不禁讓我想起了當年船伕拉縴的艱辛和縴夫生活的辛酸。

買好上“三峽人家”的旅遊票,登上船沿江直上在明月閣碼頭棄船上岸了。我們一路談笑風生,好不愜意。

看着景區三峽人家的田園生活:漁夫的捕魚,漁女亭亭玉立於船頭的迷人景緻。不禁勾起了我對古時山間人家的簡樸、舉世無爭、善良淳樸的無端的遐想。

一路迎着溪流緩緩而上,不時映入眼簾的是鸕鶿(俗稱魚鷹)立於船頭,肥鵝不時地嘻於碧水之間,多好的一副田園秋景圖啊!

三峽人家的節目表演:“鵲橋”之處的戀人幽會,三峽人家的古樸婚禮,媒婆的幽默逗笑,遊人的互動不時引起掌聲一片,笑語連連。好不心情舒暢!

歡愉之情,時間也跑得快。不知不覺之中已是下午的3點了,此時遊興未盡的我也不得不來到“龍進溪碼頭”準備侯船返程了。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15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三峽人家風景區。我叫,是各位的導遊,很高興與大家相遇相識。在此我衷心祝願峽江的青山綠水能帶給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峽人家能給大家一種別樣的風情體驗!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現在是航行在燈影峽中,正在駛向龍進溪碼頭。藉此時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峽人家的自然風光和淳樸風情。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其旅遊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峯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

到三峽人家石牌旅遊,主要有八大看點:

絕版峽江風情——三峽人家

傳統的峽江吊腳樓點綴於青山綠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蓬船靜泊於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溪邊少女揮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緻如畫,千百年流傳不衰的習俗風情更是體現着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

三峽宜昌第一漂——楊家溪漂流

楊家溪因宋朝楊家將的後裔曾移居於此而得名。神祕的楊家溪漂流以軍事漂流為主題,充滿了濃厚的軍訓色彩,它分為動水漂流和靜水漂流。在這裏漂流,遊人坐軍車,穿軍服,唱軍歌,劃皮艇,彷彿水上軍訓,一路搏激流,過險灘,既可領略衝浪闖灘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盪舟的悠閒。

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

據《東湖縣誌》載:江南有巨石橫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來。石令牌高32米,頂部寬12米,底部寬13米,厚約4米,重達4300餘噸,遠觀之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五代後周時期,峽州州治一度設於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間,峽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復舊”,在石牌設治六、七年。

長江第一石——燈影石

四塊兀立山巔的奇石,酷似《西遊記》中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形象,每當夕陽西照,晚霞映襯峯頂時,遠遠望去,它們彷彿燈影戲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燈影石”即由此得名。當年郭沫若先生遊歷燈影峽時,曾題詩讚歎:“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

燈影石中最負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懸崖絕壁之巔,呈蘑菇狀,重達100餘噸,底部的承重截面僅200餘平方釐米,平均每平方釐米承載近半噸的重量,堪稱世界奇觀。

三峽第一灣——明月灣

浩浩長江奔湧至石牌河段時,在這裏向左急轉彎110度,改向東去,形成一個巨大的月牙形,這就是“長江三峽第一灣”。

船過明月灣,置身於遊船之上,眺望遠方江面,便會發現兩岸連綿不絕的山巒彷彿阻塞了滾滾長江,但船進山退,路轉峯迴,旋即又豁然開朗。故而當年郭沫若先生在過石牌遠眺第一灣時,發出了“山塞疑無路,灣回別有天”的感歎。

西陵第一洞——燈影洞

燈影洞幽深狹長,長約1500米,洞內巖溶地貌景觀奇特,洞道地形多變。洞內的“五色奇音石”是燈影洞最絕妙的景觀,它色彩豐富,呈黑、白、黃、灰、綠五色交織,明晰,用手敲擊,可聞鳴鑼擊鼓之聲,令人歎為觀止,洞內一條落差達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緩緩無聲,或狀如洪鐘,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鳴,行走在這夢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抗戰第一館——石牌抗戰紀念館

公元1943年5月,為保衞陪都重慶,15萬中國軍隊圍繞石牌與10萬日寇展開了殊死拼殺,取得了被譽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衞戰”的輝煌勝利,粉碎了日寇覬覦重慶的美夢,成功地阻截了日寇進犯大西南的鐵蹄。此戰是二戰期間中國抗日戰場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役。

石牌抗戰紀念館是三峽地區第一個綜合性抗戰紀念館,修建在當年抗戰的軍事遺址之上,館舍面積440平方米,由憑弔緬懷大廳、多媒體展覽廳、圖文展覽廳、實物展覽廳四部分組成,收藏珍貴實物200餘件,珍貴圖片近100幅。公元20xx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將石牌抗戰紀念館命名為首批國防教育基地。

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燈影峽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隻張口吐舌、睜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後的一股泉水四季長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釀酒的上好水源,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茶聖”唐代陸羽品盡天下名泉後,譽之為“天下第四”,陸游亦有詩讚其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陸之外,蘇轍、黃庭堅、王士禎、張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詠泉詩文。

神奇的石牌是長江三峽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幅精彩的畫卷,是兩壩之間風景最為奇秀、風情最為淳樸的地方。20xx年6月三峽大壩下閘蓄水,石牌所在的西陵畫廊保留了唯一一段原汁原味的三峽風光,這顆明珠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今天,各位朋友離開城市的喧囂,忘卻工作的煩惱,一頭扎進三峽石牌的神奇山水之間,到天然氧吧裏作一次綠色深呼吸,去三峽人家裏感受一段厚重的峽江風情,您會真切地感受生命與自然貼近的意義,體味感悟自然、關愛生命的無窮樂趣。

各位朋友,我們航行的這段峽谷叫燈影峽,又叫明月峽,北宋時期稱作石牌峽。船行江中,兩岸的巖石色彩斑斕,黃、灰、褚等顏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銀白色,明淨可人,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這明淨的峽壁被明淨的天宇映射,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若晚間過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淨界”,難以言喻。唐宋以來的詩人,對此多有吟詠,李白的“春水月峽來”,歐陽修的“江上掛帆明月峽”等,都是對它極為生動而特有的描繪。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已到龍進溪碼頭了,請大家帶好自己的行李,準備下船。

〔龍進溪景區〕

朋友們,我們的遊船靠岸了,咚咚的鼓聲敲響了三峽人家的熱情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請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注意下船安全。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這條清溪叫龍進溪,她是三峽人家風景區最具風情的景區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長廊石橋,掩映在搖曳的枝葉中,襯托出一種古樸幽深的意境。橋下一灣清水,清澈見底,波平紋靜,目之所視,温順如處。正對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條帶狀石嶺從山頂蜿蜒而下,快臨江時向上高高翹起,活象一條巨龍,而看那龍頭所向,似要跳進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龍進溪因此而得名。

龍進溪裏,溪水碧綠,波光粼粼,林木蒼翠,枝繁葉茂。小路縱橫交錯,雞鳴狗叫相聞;古帆船靜泊水中,吊腳樓掩映竹林,水車“咿咿呀呀”在水中轉動,山民們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與世無爭,過着原始古樸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樸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峽江號子。舞蹈還是那麼野性,菜餚還是那麼地道,山民的熱情還是那麼如酒般濃烈醇厚。走進這條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種“步入桃源不知歸”的醉意。

水上人家

在龍進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幾隻古帆船迎風而立,小漁船撒開了漁網,初峽亭精巧別緻,在近溪的一邊,一道水壩已築起,截住了清幽的龍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綠,林木蒼翠,斑駁滄桑的龍溪橋橫跨其上,幾隻小漁船靜靜地泊在橋下,“龍溪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如夢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於峽江的人們,以一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執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和勞動習慣,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漁民的家了。許多三峽人祖祖輩輩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魚為生,在水上流動,和風浪搏擊,與漁船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現在漁民生活雖然改善了,但這種古老的習俗卻長久地保存了下來,年輕一代仍然撒網捕魚,風裏來雨裏去,延續着這種古老的漁文化。

大家請看前面的幾艘古帆船,過去它是峽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三峽地區古老滄桑的歷史見證。大家可能已經看到了,每條帆船上都裝有兩個烏蓬,比較矮的那個烏蓬裏面是卧室,供主人睡覺休息之用,立於船頭比較高的另一個烏蓬是為主人推橈、搖櫓時遮風擋雨之用。過去,峽江一帶灘多水險,暗礁密佈,航道險惡,加之沒有現代化的動力設備,在江上行船則極其艱難。為此三峽人充分利用聰明才智,設計了風帆,巧借自然之力,利用風力推動船隻前行。順水順風時,升起風帆,利用風力鼓動風帆帶動船隻前進,則可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成語“一帆風順”即由此而來;逆水行船時則要降下風帆,利用人力拉動船隻前進。一邊用人在船上推橈,一邊用人在江邊拉縴,兩方齊心協力,才能讓船隻前進。由此船工拉縴便應運而生,成為三峽地區獨具特色的風景線。留意一下峽江兩岸的峭壁,和江灘的礁石,你就會發現那上面一道道深邃而光滑的石糟,那是縴夫們拉縴時的纖索勒刻下來的,那是一代一代峽江人留下來的生活的痕跡。“可憐牽船人,水濕半頭褲,一步千滴汗,雙手攀石路。”“三尺白布四兩麻,腳蹬石頭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淚,恨得要把天地砸。”這是流傳在三峽地區的歌謠,是峽江縴夫自己的吶喊。長長的纖繩勒在縴夫赤裸的背,拉動着飄搖在波濤中的木船,江帆拉斷了桅杆,船工手中的櫓也折斷了,船卻依舊在灘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時乘船的旅人不得不捨舟登岸,踏上遙遠而坎坷的纖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纖繩……沒有人考究這歷史有多長,有了長江,有了舟楫,拉縴也許就相伴而生了,這勞動的習俗就沿襲下來。峽江人那執着頑強的抗爭精神足可與高山峽谷媲美。

船工們在拉縴時,為協調用力和減輕疲勞,便喊起了船工號子,高亢激昂的峽江號子,迴盪在高山峽谷之間,時而雄渾高昂,時而蒼涼悲壯,彷彿生命的吶喊,顯示了船工與大自然抗爭的偉力,更是船工悲苦生活的真實寫照。船工們在拉縴時,悽苦而悲涼,偏偏兩岸又時時傳來啾啾不住,哀囀不絕的青猿啼叫,猶如重傷口上撒把鹽,越發激起縴夫們的無限悽苦哀愁,使縴夫們禁不住摧肝裂膽,淚濕衣襟。北魏酈道元《巴東漁者歌》寫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宋代歐陽修任夷陵縣令時也留下:“萬樹蒼煙山峽暗,滿江明月一猿哀”的詩句,表達了同樣的感受。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16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你們到三峽人家來做客,我叫×××,非常榮幸,能擔任大家本次行程的導遊,同時我將全程陪伴你們,為你們的遊覽提供熱誠的服務,有服務不到之處盡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胡金灘碼頭,是我們景區的始發站,我們將乘坐渡船到達對岸的三峽人家風景區。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南岸,是長江三峽最美麗的景區,也是環壩集團歷經十多年精心打造的創新型景區。

三峽人家一肩挑兩壩(一個是世界第一大壩的三峽大壩,另一個是亞洲第一大壩的葛洲壩),一江攜兩溪(分別是可以體驗軍事漂流的楊家溪和美麗勝景龍進溪),保留着三峽工程蓄水後長江三峽唯一的三峽原始風貌和自然生態環境。石(燈影石、石令牌)、瀑(黃龍瀑、琴鷹瀑)、洞(燈影洞)、泉(天下第四泉)等多種自然元素在四平方公里內完美組合;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壯麗,石有石的氣質。極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這裏有洪荒之美、這裏有蒼涼之美、這裏有陰柔之美、這裏更有雄渾之美。

它又是大型三峽文化主題公園,古老的地質文化、巴人文化、楚國文化、土家文化、碼頭文化、軍事文化構成三峽的歷史人文景觀;走進三峽人家您將經受一次煙雨迷濛的文化夢幻洗禮。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一覽無餘。壯偉的長江哺育了三峽文化,它是巴楚民族傳統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裏交融、繁衍、發展。當博大與神祕結緣,輝煌與厚重聯姻,三峽人家就註定是新三峽旅遊的古老傳奇。

白牆青瓦石板路,小橋流水吊腳樓,枯藤老樹喜鵲窩,機槍碉堡舊戰壕,奇石溶洞古城堡,當您進入景區的一剎那,您的心註定將永遠留在這裏,徜徉在仙境般的夢幻景緻,這裏的美讓你心悸,這裏的美更讓人窒息。

三峽人家,一網打盡三峽的自然元素和文化舊夢。

常言説,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帶領大家一起去體驗一場充滿夢幻色彩的大型生態文化之旅吧!

湖北三峽人家導遊詞 篇17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你們到三峽人家來做客,我叫×××,非常榮幸,能擔任大家本次行程的導遊,同時我將全程陪伴你們,為你們的遊覽提供熱誠的服務,有服務不到之處盡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胡金灘碼頭,是我們景區的始發站,我們將乘坐渡船到達對岸的三峽人家風景區。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南岸,是長江三峽最美麗的景區,也是環壩集團歷經十多年精心打造的創新型景區。

三峽人家一肩挑兩壩(一個是世界第一大壩的三峽大壩,另一個是亞洲第一大壩的葛洲壩),一江攜兩溪(分別是可以體驗軍事漂流的楊家溪和美麗勝景龍進溪),保留着三峽工程蓄水後長江三峽唯一的三峽原始風貌和自然生態環境。石(燈影石、石令牌)、瀑(黃龍瀑、琴鷹瀑)、洞(燈影洞)、泉(天下第四泉)等多種自然元素在四平方公里內完美組合;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壯麗,石有石的氣質。極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這裏有洪荒之美、這裏有蒼涼之美、這裏有陰柔之美、這裏更有雄渾之美。

它又是大型三峽文化主題公園,古老的地質文化、巴人文化、楚國文化、土家文化、碼頭文化、軍事文化構成三峽的歷史人文景觀;走進三峽人家您將經受一次煙雨迷濛的文化夢幻洗禮。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一覽無餘。壯偉的長江哺育了三峽文化,它是巴楚民族傳統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裏交融、繁衍、發展。當博大與神祕結緣,輝煌與厚重聯姻,三峽人家就註定是新三峽旅遊的古老傳奇。

白牆青瓦石板路,小橋流水吊腳樓,枯藤老樹喜鵲窩,機槍碉堡舊戰壕,奇石溶洞古城堡,當您進入景區的一剎那,您的心註定將永遠留在這裏,徜徉在仙境般的夢幻景緻,這裏的美讓你心悸,這裏的美更讓人窒息。

三峽人家,一網打盡三峽的自然元素和文化舊夢。

常言説,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帶領大家一起去體驗一場充滿夢幻色彩的大型生態文化之旅吧!

二、長江三峽與燈影峽簡介

(胡金灘候船或上船時講解)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長江三峽的燈影峽,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着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遊客為之傾倒。

過南津關西行約17公里,就到了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峯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淨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當這明淨的峽壁被明淨的天空映襯着時,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如夜間經過時,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淨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棚、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坐騎,合掌緩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皮影戲,當地人稱皮影戲為燈影戲,所以這裏得名燈影峽。在燈影峽下便是5A級景區“三峽人家風景區”,在這裏除了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還可以感受土家風情給你帶來的無限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bei/oqpe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