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北導遊詞 >

關於湖北武漢概況的導遊詞(精選6篇)

關於湖北武漢概況的導遊詞(精選6篇)

關於湖北武漢概況的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痛並快樂着旅行社”的導遊員機器貓,在這裏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關於湖北武漢概況的導遊詞(精選6篇)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參觀武漢市的古剎歸元禪寺。

這歸元禪寺呢是建於清順治十五年,也就是1685年,整個寺廟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院落,佔地約兩萬餘平方米,整個平面佈局呈袈裟形狀,(關於這個袈裟形狀呢我先賣個小關子,請大家聽我的講解,待會兒自然就明白了。)歸元寺現存殿堂樓閣二十八棟。據説是禪宗的白光法師在明朝漢陽詩人王氏葵園舊址上興建的,關於當時修建歸元禪寺的説法有幾種,有説是白光、主峯兩位法師明末戰亂時募化於漢陽府城鳳山門外,見屍骨遍野,一片淒涼,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歸元禪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園主王章浦好釋,問何為歸元禪寺,法師答:‘元’,數之始、道之極、物之總也。‘歸元’即歸真、歸化、歸本,出生滅界,還歸真寂本元,義同‘圓寂’。‘圓’是一切功德圓滿,‘寂’是一切煩惱寂滅。歸元便是得道成佛之義也。”。如此一説,王章浦心悦誠服,深知法師道行無量,便將葵園獻出,作為建寺之地。還有一説,明宗禎末年,一富豪無名指斷,幕翠微草菴長老醫道非凡,隧穿草鞋來進香,祈求再接斷指。長老見其心誠,果然為他接活斷指,口訟歸本歸元”。富豪感恩戴德,願為長老新建寺廟,即就其規模請問長老,長老法事完畢,隨手將破袈裟拋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頓時,袈裟越變越大,徐徐降落,覆地五十餘畝,富豪見長老有如此法力,欣然買得這一袈裟之地,聘全國能工巧匠,選各地上等材石,經數年營造方告成功,並由法師以歸元”為寺命名。相信我講到這兒大家應該已經知道我前面提到的平面佈局呈袈裟形狀”是怎麼一回事了吧?

好了,説着説着我們已經到了歸元禪寺了,下面請大家下車和我一起到裏面去參觀。

現在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歸元寺的三門,也就是歸元寺的大門,佛寺的大門稱三門,即佛經裏的三解脱門,中間的是空門,左右分別是無相和無作門。這門的建築形式也是有説法的,象此寺的三門八字朝外開,就是象徵着廣結善緣,普度眾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門上方的直匾,相傳當年白光法師要離去,主峯及眾僧挽留不住,只好請他題寫寺名,永志紀念,白光盛意難卻,便在臨行時親筆寫下了這歸元禪寺四個字。

步入三門,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這晚清文人張日煜的手跡南無阿彌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彌陀佛。現在在大家右邊的是北院,裏面主要有唸佛堂、藏經閣等幾座建築,下面我們就從北院開始遊覽。

大家看這圓形門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還是源於王氏葵園,據記載,當年王章浦購得太湖石,在葵園中壘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稱翠微峯,供高朋玩賞,當年的翠微峯比現在的藏經閣還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毀於戰亂。建造歸元寺的時候又搬掉了頹廢的殘石,翠微峯便名存實亡,白光法師感到很惋惜,就將此石移到了寺右後方的小石山上至今。現在歸元寺附近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這裏的妙境”兩個字則是藴藏着宗教的色彩。

進了唸佛堂,大家可能就注意到這個供桌了吧?它長達4.5米,是於1935年製成的,上面刻了五組浮雕圖案,(各位能看得出來刻的是什麼嗎?其實它)從左到右再現了我國古典小説《西遊記》中的幾個情節,分別為:唐太宗為唐僧師徒送行、如來向伽藍等菩薩説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來説法於樹下、佛祖給唐僧師徒封位。

好,下面請大家在和我一起去藏經閣,現在我們看到的藏經閣是1920年重建的,為兩層五間,高約25米,其中的珍藏十分豐富,光這部清代刊印的《龍藏》就有7250卷。大家可以慢慢的參觀。

在藏經閣旁邊的這是大士閣,主要是供奉觀音菩薩。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就是歸元寺的主殿大雄寶殿,這裏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釋迦牟尼,它是全寺中最為高大的一尊佛像,大家看佛前的這兩棵樹,代表的是釋迦牟尼涅盤時的雙婆羅樹,據説釋迦牟尼涅盤後遺體火化,有七佛在火中顯現,因此人們拜佛前常先化紙錢或黃表紙,並焚香點燭,所以這裏的樹葉也做成火焰形,樹葉間各有七佛。

下面再請大家和我一起去遊覽羅漢堂。我國五百羅漢的形象是自唐以後,由五代開始興盛,人們將散見於各經之中的名號錄出,不足的就加以杜撰,湊足了五百個。北宋以後各地的寺院就多建有羅漢堂,而到了今天,在全國寺廟中保存比較完好的羅漢堂已為數不多,(主要有北京碧雲寺、武漢歸元寺、昆明筇竹寺、成都寶光寺、重慶羅漢寺和蘇州的西園寺。)比較而言,又屬歸元寺的羅漢堂最有特色。

它的平面佈局呈田字形,內有四院,是為了使殿內的羅漢有充足的光線。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兩個”字相疊加,這種佈局暗示着一種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祕感。

這羅漢堂除了可供參觀外,人們還喜歡用它來預測一年內的禍福,也就是武漢人説的數羅漢”,方法是隨意選中一尊羅漢,然後順着數下去,數到和自己年齡數相等時看看那尊羅漢是什麼樣子就可以推測這一年的運勢了。

我國有句俗語説: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而在歸元寺的羅漢堂就不能這麼説了,因為這裏的羅漢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採用的一種盛行於唐代的獨特工藝製成的夾‘佇’像,夾佇像又稱脱紗像或乾漆像,歸元寺的羅漢塑像屬活脱乾漆,其製作過程較為複雜,首先要用粘土做成人形胎模,幹後用生漆將絲綢或夏布層層粘附於其上,再用生漆將混合的膏灰、木粉調勻塗刮,塑造細部,陰乾後再打磨拋光,然後在塑像的背後開一個小孔,注水化泥成漿脱出胎模並沖洗乾淨,晾乾後再木塊封口,再刷上生漆、貼上金箔,最後塗上桐油或亮漆以保持光澤。

這裏的羅漢造價雖然很高,但採用的工藝不僅省料,而且每尊不超過25公斤,體輕質堅,不透水,不怕水浸。很適應武漢地勢低窪,濕度大的氣候環境。1954年武漢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變成了汪洋,這些羅漢也浸泡在水裏,洪水退後,羅漢卻安然無恙。所以如此看來,別説是過江,就算是讓它們去漂洋過海恐怕也不成問題。

好了各位朋友,關於歸元寺呢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一點印象,不詳盡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海涵。

(剩下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的參觀一下,半小時後在大門口集合上車。)

關於湖北武漢概況的導遊詞 篇2

從飛機上往下看,白雲上是藍藍的天,看上去好舒服呀。從天上向下看,根本看不見人,那些大樹像橡皮一樣大。

離開了機場,我們就住在黃鶴樓的對面,前面就是 一橋飛架南北的長江大橋。這裏環境幽雅進來出去的道路周圍都是樹。從樓上向下看,好想像小鳥張開翅膀飛下去。晚上的時候,就聽見火車從橋上飛速而去。橋下不時有輪船鳴笛而過。

早上起來,參觀黃鶴樓,從前面看到後面,感覺氣勢宏偉。黃鶴樓下還有兩樣東西讓我感興趣,一隻烏龜一隻鶴。鶴是神仙騎的,崔灝的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説的就是這事。烏龜呢,説是和大禹治水有關,我們住宿的地方是龜山,迎面相對的是蛇山。

第二天我們去抗金英雄岳飛亭。在這裏我看見了許多古裝衣服,我試穿了一件。我還拿了一把劍,這把劍可不是假的,它很重可以割傷人呢。岳飛亭中有一面石碑,上面刻錄者岳飛的事蹟。周圍的花草樹木圍着岳飛的巨型雕像。看岳飛的樣子,好象在説: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裏東湖的名聲早已如雷灌耳。這裏有千古詩人屈原的紀念亭,有毛澤東暢遊長江時住過的地方,有十二生肖的雕像,有武昌魚水裏有很多觀賞魚,我買了魚飼料撒下去,就看見大大小小的魚湧過來,有的還是紅白兩色的魚。再走十幾步就來到一個小小的美麗之地,這裏有很多梅花樹,有茂盛的小草,還有潔淨的湖水。正是美麗極了。再走幾步,我們就來到一棵大樹下,樹下放着一張公共長椅,很乾淨。説明這裏的人很文明,愛護環境。

武漢真美呀!讓人心情舒暢。就連天空看起來也是那麼的美。白雲黃鶴的故鄉真是名不虛傳啊!

關於湖北武漢概況的導遊詞 篇3

“黃鶴樓 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這就是我的家鄉――江城武漢。

“一橋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主席的詩句使長江大橋被天下所知。氣勢雄偉的長江大橋跨度約為128米,橫跨長江兩岸。打破了 讓人覺得武昌 漢口兩岸不可躍過的想法。隨着這座城市的發展,長江二橋 鸚鵡洲大橋和楊泗港大橋等橋樑一一落成,各有 風姿。假如長江是一位女子,這些橋就是她的珍珠項鍊,給浩浩蕩蕩的長江增添了幾分嫵媚。

“黃鶴一去不 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歷史悠久的黃鶴樓也是咱武漢的一張名片,無數遊人都來瞻仰它的風采。説起黃鶴樓的來歷,還有一段小故事呢!據説,黃鶴樓還是一家小酒館時,老闆娘叫高辛氏,是個善良大方的人。一天,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來了 ,問:“我沒有帶銀子,可以給我一點兒酒嗎?”高辛氏大方地給了 老人幾杯酒。沒想到,持續幾個月都是這樣。最終有 一天,老人又來了 ,但這次可不是要酒的,他感激地對高辛氏説:“謝謝你對我的照顧。”隨即拿出了 一塊橘子皮,畫了一隻黃鶴,告訴高辛氏:“你只要一召喚,它就會給客人們跳舞助興。”從此,高辛氏的酒樓生意興隆,過上了 幸福的生活。她的子子孫孫為了紀念黃鶴和老人,就把樓名改為“黃鶴樓”。黃鶴樓有 五層高,外表古色古香,實際是在 三國時重建的,檐角微微上翹,真是別有一番韻味。登上黃鶴樓,鳥瞰大武漢,整座城的風景盡收眼底,讓人陶醉。再看看那宛如飄帶的長江,我不禁想起一句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浩瀚的長江,流動着武漢人的情懷……

啊,我的家鄉武漢,你是多麼的繁華美麗,多麼的讓人憧憬!

關於湖北武漢概況的導遊詞 篇4

我的家鄉在 武漢,我生在 武漢,長在 武漢,與武漢有 着未解之緣。

武漢市全國 中部最大的工業化城市,空運 水路和陸路交通都很發達,享有 “九省通衢”的美稱。長江 漢水在 武漢交匯,把武漢分成漢口漢陽和武昌“三鎮”,兩江上架起了 十幾座橋樑,把三鎮連為一體,市內交通非常地方便,因此又有 “江城 僑城”的美名。

武漢的工廠很多,總共有 幾千家工廠。大的有 武鋼 武船 武重 武鍋,這些工廠在 全國都很有 名。武漢有 幾十所大專院校,最出名的有 武大 華工 華師華農和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的科學技術也很發達,東湖光谷的科技水平文明與世界。武漢的商業貿易很繁榮,江漢路步行商業街和漢正街商物交易市場等都是國內的名牌市場。

經過創建文明城市的活動,武漢更加美麗了 ,我生長在 這樣美麗的城市裏,內心感到無比榮幸和驕傲。武漢市美麗的,她一年四季都很美麗。

春天 武漢這個花園城市的花草樹木都長得分外茂密。天天早上就有 許多 中老年人在 江灘,公園裏晨練 跑步 揮劍。

夏天 是一個炎熱的季節,習慣了 “大火爐”的武漢人喜愛坐在 大樹的陰涼下扇扇子,這樣,也很舒適,而且還可以“親近大自然”呢!

秋天 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喜慶豐收的場面取走了 所謂“秋天淒涼”的舊思維。天天早上和晚上都有 許多人在 廣場上跳舞唱歌,這些羣眾性的活動,是武漢呈現出了 時代青春的活力。

冬天 大雪覆蓋了 整個武漢,萬幢高樓披上白色的大衣,像雪 中的秦嶺 天上,壯觀極了 。

鮮花是園丁培育出來的,美麗的武漢是全體勞動人民經過幾十年的辛勤勞動建設起來的。武漢的今天是美麗的,武漢的明天會更美麗。

我在 武漢愉快地生活,茁壯地成長!

關於湖北武漢概況的導遊詞 篇5

武漢,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分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又稱江城。

武漢位於江漢平原東部,地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最東端位於新洲區徐古鎮將軍山村,最西端位於蔡甸區侏儒街國光村,最南端位於江夏區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於黃陂區蔡店街道李衝村。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彩蝶。在中國經濟地理圈內,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被譽為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

武漢號稱九省通衢,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國家的經濟地理中心;是僅次於北京、上海的中國第三大科教中心,內陸地區的金融、商業、貿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譽為世界開啟中國內陸市場的“金鑰匙”,經濟發展的“立交橋”,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區位優勢。

20__年末,武漢全境面積8494.41平方公里,為湖北省面積的4.6%;市域周長977.28公里,7箇中心城區面積86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807.54平方公里。擁有公園70個,公園綠地面積6038.4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42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7.54%,濕地自然保護區面積2.8萬公頃,森林面積16.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6.80%。

關於湖北武漢概況的導遊詞 篇6

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和湖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華中地區最大城市和內外貿商埠,也是中國內陸最大的交通樞紐,工業、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漢市是華中地區的重鎮,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萬,坐落於江漢平原。長江、漢水在此交匯,在地理上將武漢劃分為長江以南的武昌及長江以北的漢口和漢陽。河流湖泊縱橫交錯,故武漢又稱“江城”。先民楚人創造的燦爛的楚文化深深地影響着這個地方的人們,使武漢人的性格表現得熱情而剛烈,浪漫而奔放。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漢陽一名的來歷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稱陽,故名漢陽;漢口在三鎮中歷史最短,而發展最快,漢口原叫江夏,因發源於陝西的漢水是當時交通便利的水道,陝西商人乘船沿漢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開始把江夏改稱漢口,即漢水的出口。

武漢歷史悠久,根據離城區5公里的黃陂灄口楊家灣發現的商代盤龍城遺址的考古結論,早在3500年前,此處已進入人類文明社會。武漢先秦時屬楚國地,秦屬南郡,漢屬荊州江夏郡,三國時隔江分為江夏、漢陽兩縣。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設夏口廳。1926年漢口、武昌兩縣改市,1927年,國民政府由廣州遷來後,三鎮統建武漢市。

古代,從武漢循長江水道行進,可西上巴蜀,東下吳越,向北溯漢水而至豫陝,經洞庭湖南達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稱。東漢時期蔡邕便發現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隴阪,下接江湖”的優越地理條件,認為是“導財運貨,貿遷有無”的理想市場。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譽,至明末清初,漢口就躋身全國四大名鎮之列。康熙年間,三鎮已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歷來,武漢是長江中游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商業貿易中心,加之得水獨厚,得中獨厚,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故為華中重鎮。1860年代後,漢口開埠,江海直航;隨後京漢、粵漢鐵路的鋪設,更使武漢四通八達。1949年以來,長江大橋和江漢一橋、二橋及漢水鐵路橋的竣工,以及空中航線的開闢,武漢交通運輸進入新的時代。1990年後,武漢港新客運站、新火車站的投入使用,天河國際機場、長江公路橋和江漢三橋的開通,武漢成為華中第一大交通港站。今天,武漢作為中部最大的水陸交通樞紐,長江水運聯通東西,京廣鐵路縱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廣州,西去重慶,東達上海。東西水運幹線和南北鐵路幹線使武漢的物資交流範圍擴展到全國各地,成為新時代的華中重鎮。

武漢美稱“江城”,源於唐朝大詩人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絕句,這一稱呼也是由於武漢的發展與長江、漢水的關係特別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獨武漢享有“江城”的雅名。

改革開放使武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武漢人引以自豪的千古名樓黃鶴樓,自然風光旖旎的東湖,享有盛譽的歸元禪寺,繼續張開雙臂,喜歡四方佳賓。更有許多好聽、好看、好玩的新景點、新景觀如白鰭豚館、野生動物園、赤壁大戰全景畫館及改造後的具有現代氣息的中山大道商業街都等待着您的投入,恭候着您的光臨。歡迎您來江城,領略都市不同的風光。

參觀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黃鶴樓,在此可追溯黃鶴樓的歷史,聆聽有關的神話傳説以及歷代文人墨客面對黃鶴樓吟詠的詩篇“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並可登樓觀武漢三鎮全景。隨後來到古琴台,這裏是流傳了兩千多年的“高山流水覓知音”故事的發生地,遊人可在此憑弔俞伯牙、鍾子期以琴會知音的動人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bei/03433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