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廣西導遊詞 >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通用15篇)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通用15篇)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1

靖江王城位於桂林市市中心獨秀峯下,廣西師範大學內。為明代靖藩府城,又因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蒙塵曾駐蹕在此,故又稱“皇城”。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其任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於此。五年始建王府,二十六年築府城。府第建築悉依藩王規制。主體佈局有承運門、承運殿、寢宮、左宗廟、右社壇。主體兩側有眾多的廳堂樓閣、書屋軒室。獨秀峯東北麓的月牙池還辟作亭台橋榭相連的御花園。城垣東南西北四門,名為:體仁、端禮、遵義、廣智,南北長556.6米,東西寬335.5米,通高7.92米,厚5.5米,內外警以方石,內充片石澆灰漿。所有建築系大式歇山頂,紅牆碧瓦。靖江王室在這裏繁衍子孫11代,襲王14人,歷 270餘年,是有明一代封藩最長的一支。清順治九年(1652),農民軍李定國攻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將王府焚燬自歿。現保存府第的門、殿、宮須彌座台基及石雕欄柱、陛階和城垣。1988年起修復城埃及馬道。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通用15篇)

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后,此處設為藩邸。朱守謙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開始建府,歷時20xx年才完工。它有承運門、承運殿、寢宮,左建宗廟,右築社壇,亭台閣軒,堂室樓榭,無所不備,紅牆黃瓦,雲階玉壁,輝煌壯觀。王城周圍是3里長的城恆,內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十分堅固。城開東南西北四門,分別命名為“體仁”(東華門)、“端禮”(正陽門)、“遵義”(西華門)、“廣智”(後貢門)。堅城深門,氣勢森嚴。桂林王城先後經歷了14代靖江王,後來被清朝定南王孔有德所佔而成為定南

靖江王城(16張)王府。農民軍李定國攻克桂林後,孔有德縱火0,使有250多年的王城化為焦土。現在王城尚完好,還有承運門、承運殿的台基、石欄和雲階玉陛供人遊覽。 靖江王城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時修造的王城。據明代黃佐《廣西藩封志》記載, 王城闢有四門, 南日端禮(後改正陽), 北迴廣智(後稱後貢); 東日體仁(後謂東華); 四日遵義(後改西華)。城垣左為宗廟, 右為社稷。城內有承運門, 承運殿。圍繞宮殿主體建築, 還廣建樓堂廳院, 亭閣軒室, 構成一個舍碧輝煌、規模宏大的建築羣。獨秀峯挺拔俊秀, 矗立城中。山上建有玄武閣, 觀音堂, 三客廟、三神祠等。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2

獨秀峯又稱紫舍山,孤峯似披紫袍金衣位於廣西桂林市區中心靖江王城內,有“南天一柱”之稱。山東麓的顏延元讀書巖是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蹟。獨秀峯孤峯突起,陡峭高峻,氣勢雄偉,南朝文學家顏延元曾寫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吧間”的佳句,獨秀峯因此得名。

獨秀峯如擎天柱一樣豎直聳立,峯頂的獨秀亭似乎被託着一般,威嚴而又壯觀。西麓有太平巖,東麓有月牙池,月牙池畔有中山紀念塔,峯頂有獨秀亭。在獨秀峯下,唐有學宮,宋有鐵牛寺,元稱大圓寺,後改萬壽殿。獨秀峯在桂林市中心,平地拔起,氣勢雄偉,人稱“南天一柱”。原是明靖江王府第,現為廣西師範大學。

明洪武二年,明太祖封侄孫朱守謙為第一代靖江王,傳十四代朱亨加被清滅。由山西麓一條曲折的石磴道上山,穿九曲橋到仰止亭,崖上石刻很多,有唐鄧叔齊《獨秀山新開石室記》、清黃國材題“南天一柱”、清乾隆皇帝詩和慈禧太后書寫的大“壽”字等。明末清初大畫家石濤誕生於此。他是最後一代靖江王朱亨加之子,原名朱若極,明亡時離桂流落他方。

清代將王城改建為貢院,是廣西舉行鄉試,考取舉人的地方。至今在東華門、正陽門、西華門之上,還嵌着“狀元及第”、“三元及第”、“榜眼及第”三塊石牌坊。硃紅大字,十分醒目。中國封建科舉三級:鄉試考中者為舉人,第一名解元;會試考中者為貢士,第一名會元;殿試考中者為進士,前三名為一甲,即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騎馬遊街。清嘉慶間臨桂陳繼昌連中三元;道光至光緒年間,桂林龍啟瑞、張建勛、劉福姚殿試第一,於建章為榜眼,三坊就是分別為他們所立的。

獨秀峯所座落的靖江王城,本為明太祖朱元璋重孫朱守謙藩邸。1920xx年,孫中山先生誓師北伐,大本營便設在桂林王城獨秀峯下,後人為紀念這位不屈不撓的偉大革命先驅,特在其駐蹕處-—月牙池南畔興建紀念塔和仰止亭。

獨秀峯與疊彩、伏波三足鼎立,是桂林主要山峯之一,北距疊彩1000米,東距伏波500米,海拔216米,高出平地66米,長120米,寬50米,面積0.61公頃。由3.5億年前淺海生物化學沉積的石灰巖組成,主要有3組幾乎垂直的裂隙切割,從山頂直劈山腳,通過水流作用,不斷溶蝕、崩塌,形成旁無坡阜的孤峯。

獨秀山體扁圓,晨熹夕照,披上太陽的光輝,儼然一位紫袍玉帶的王者,故又被稱為“紫金山”。南朝宋顏延之詩,“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唐張固詩謂“孤峯不與眾山儔,直上青雲勢未休”。都突出寫它介然兀立的氣勢。南朝文學家顏延元曾寫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吧間”的佳句,獨秀峯因此而得名。

獨秀亭有石階共306級,在獨秀峯頂,為2層、紅柱、6角、重檐、瓦頂的仿古亭。高7米,長寬各4.8米,面積23平方米。柱間有通透花窗,東西向雙開門。亭側另有方亭,高6米,長寬各4.7米,面積22平方米,原為空襲報警設施。亭前有10平方米平台,周有欄,高踞懸崖之巔。登臨四望,雲生足下,星列胸前,千山萬户,盡在眼中。

獨秀峯位於市中心以靖江王城內,孤峯突起,陡峭高峻,氣勢雄偉,素有“南天一柱”之稱。山東麓有南朝劉宋時文學家顏延元讀書巖,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蹟。顏曾寫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吧間”的佳句,獨秀峯因此得名。假當晨曦輝映或晚霞夕照,孤峯似披紫袍金衣,故又名紫舍山。

20世紀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對獨秀峯石刻進行全面調查清理,發現一塊自明清以來就從來沒有被人知道過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書寫者是南宋慶元、嘉泰年間擔任過廣西提點刑獄並代理靜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寧波)人王正功,從而結束了百年的不休爭論。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3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位於廣西桂林市內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宏峯寺及寺內的太平天國革命遺址陳列館等。附近還有隋唐開元寺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緊靠江邊,灕水流貫其間,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飲水灕江,景緻極佳,唐宋以來即為遊覽勝地。宋薊北處士《和水月洞韻》詩:“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形象地描繪了這一景緻。國家首批4A級景區,位於桂林市濱江路,桃花江與灕江的交匯處,2、23、16、57、58、88路公交車可到達。佔地11.88萬平方米,屬於喀斯特地貌自然風景區,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飲江水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為著名遊覽勝地,有1000多年的遊覽史。

象鼻山在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西距文昌橋200米。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面積1.3公頃。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巖組成,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吸飲江水。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徵,桂林乃至廣西地方產品多以象山作為標記。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1.2萬年前,地殼抬升,灕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米,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明代詩人孔鏞寫道:“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這一百看不厭的象鼻山位於城南灕江和桃花江的江流匯合處。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臨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説它“其形正圓,望之端整如月輪”。水月洞裏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則構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洞內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餘件,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和陸游的作品最為有名。陸游雖然沒有到過桂林,但對這裏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詩和信札寄給當時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則“命工刻與崖石,與世人共之”。

象鼻山的山腳有石級小路通上山頂。山頂平展,綠樹成蔭,當年太平軍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頂的東端有明代的實心磚塔,因嵌有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塔身好似圓形寶瓶,又像劍柄,又有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

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創與唐代的雲峯寺,寺內陳列着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這裏原來還有個開元寺。唐代的鑑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到海南島,在北歸的途中,經過桂林時,居住於開元寺,在此主持大典,-傳經。可惜古寺早廢,只留下這座佛塔敍説當年盛事。象鼻山,景色優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徵和桂林城的標誌,最令中外遊人喜愛。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4

桂林美最美是灕江,它發源於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全長170公里。由桂林至陽朔84公里的灕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點峯巒之間,奇峯夾岸,碧水縈迴,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風光旖旎,猶如一幅百里畫卷。這百里灕江,依據景色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個景區

第一景區:桂林市區至黃牛峽。兩岸奇峯林立,城鎮、農村、田園錯落分佈,景觀多樣,是觀賞遠山近水與人文民風的佳處,構成了畫卷的開頭部分。這一景區的主要景點有象鼻山、鬥雞山、淨瓶卧江、奇峯林立、父子巖、龍門古榕、大圩古鎮、磨盤山等。

第二景區:黃牛峽至水落村。夾岸石山連綿不斷,奇峯圍巒映帶,是灕江風光的精華所在,構成畫卷的主體部份。主要景點有望夫石、草坪帷幕、冠巖幽府、半邊渡、鯉魚掛壁、浪石風光、童子拜觀音、八仙過江、九馬畫山、青峯倒影、興坪佳境等。諸多景點中,冠巖水府、九馬畫山、興坪佳境最令人興奮,令人陶醉。

第三景區:水落村至陽朔。兩岸土嶺青葱,翠竹、茂林、田野、山莊、漁村隨處可見,給畫卷添上了幽美的田園色彩。

灕江風光的美,不僅充分展現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點,而且還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的佳景。同時灕江有着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氣候,自然有它不同的神韻。晴天的灕江,青峯倒映特別迷人。可煙雨灕江,賜給人們的卻是另外一種美的享受;細雨如紗,飄飄瀝瀝;雲霧繚繞,似在仙宮,如入夢境。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5

陽朔西街位於廣西陽朔縣城中心,全長517米,寬8米,大理石路面,呈彎曲的S形,房屋建築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濃厚。薈萃各種旅遊紀念品、小吃於街市。其充滿了異國情調的夜景更是風情萬種,風俗濃郁。

陽朔西街又被戲稱洋人街,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西街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鎮建築規模,但卻顯現着國際情調的人文景觀。

這裏的酒吧、飯店、網吧、工藝品書畫店等裝修風格大多中西合璧,有外語招牌,工藝品書畫店、飯店、酒吧的服務員、普通居民以至於街上賣水果的老太太,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就給西街染上了一筆異域色彩。在西街的每一個角落,您會經常看到三五成羣不同膚色的旅遊者臨街圍坐在一起喝啤酒、品咖啡、嬉戲聊天,還有那不受當地計劃生育限制的中國母親和西歐國家的父親,領着混血兒在街上玩耍。

西街東頭是灕江的重要口岸——灕江碼頭,旅客遊完灕江後均從此處上岸。

上世紀80年代初,便有被當地人稱為“揹包老外”的外國自助旅遊者陸續來到陽朔。他們逗留的時間短則三五天,長則一年半載,一般住三五個星期。 住的時間最長的是荷蘭的麥克先生,他1991年來到陽朔,除了辦簽證以外,一直住在這裏寫作。美國的傑米先生5年間來過8次,同是美國人的特里先生則一家4口住了10個星期。他們到居民家租房住,自己買菜做飯,學做中國菜、學習中文,回國時還帶走了全套的中國炊具、餐具,説是要經常做中餐。美國人雷達先生説,陽朔風景優美、空氣新鮮,又具城鄉結合的特點,人們樸實友好,物價低廉,且當地會説英語的人很多,使我們這些“老外”在這裏生活沒有異域感。雷達先生也一下住了半年。

近些年,來陽朔旅遊的“揹包老外”迅速增加,每年都在6萬人之多。他們大都是學生、學者或打工族,多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遊人的增加刺激了陽朔旅遊服務、旅遊工藝業的繁榮,特別是西街、濱江路,仿西方旅遊餐館的旅店、咖啡館、西餐館就有幾十家,專賣旅遊工藝 陽朔西街

品的店鋪、攤點近千家。西街成了在陽朔逗留的西方自助旅遊者們的主要活動區域,街上的洋人甚至比當地的人還多,“洋人街”由此成名。 要和洋人做生意,就得與洋人有語言交流,學外語就成為陽朔人的熱點。據統計,陽朔全縣懂外語的生意人就有幾千人。縣裏辦的兩所旅遊職業學校和一些社會辦的外語學校大受人們的歡迎,一些居民、老人甚至農民也通過各種形式學習外語。 “揹包老外”多了,住的時間長了,也就衍生出一些愛情故事。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就有七八十個“揹包老外”與陽朔青年男女成婚。一個小小的縣城有如此多的異國情緣,在廣西是少有。 每當夜幕降臨,“洋人街”上的西餐館、咖啡館及街道兩旁一張張小桌邊,都圍坐着老外們,或三五成羣,或兩人對坐,或放單獨處,悠悠飲着啤酒,細聲閒談,享受一份寧靜。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6

桂林市象山景區位於城市中心,它包括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三座山相距不過二三千米,瀕臨灕江,半枕陸地,半沉江流,山水相依,是桂林山水的精華。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秀,加之千年的開發遊覽,早已成為一方旅遊勝地,遠近文明。

早在隋唐時期,桂林城中諸山就留下了古人尋芳覽勝的足跡,吟詠贊美的詩篇。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更是出現過車馬為之堵塞的遊覽盛況,那滿山遍佈的摩崖石刻造像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在宋代桂林環城遊覽水系中,三座名山更是重要節點,古人或由此乘舟,或系舟登岸,或泊舟山巖水洞,掃葉烹茶,把酒臨風,覽山水之色,探巖洞之奇。時移世易,滄海桑田,許多盛極一時的名山沉寂了,但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三座名山遊覽之勝卻千年不衰。我們是否還記得,在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的後半葉,對桂林山水的集體記憶,或者説高度概括是什麼?回答是“三山兩洞一條江”。與古人的文雅情趣相比,這樣的歸納或許過於直白,但它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代表了桂林山水的含義並主導着桂林的旅遊,其中的“三山”就是指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

“三山”中的象鼻山位於桂林城南的灕江西濱,桃花江與灕江的交匯處,是桂林城的象徵,桂林的城徽即以象鼻山為標誌,也簡稱象山。象山海拔220米,高出水面55米,由3億6千萬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巖組成。山形孤拔陡峭,巖石古蒼。在象鼻與象腿之間有一水月洞,有如一輪明月靜浮水上,形成著名的“象山水月”。此景集清山、秀水、奇洞、美石、倒影於一體,成為歷代詩人吟詠不絕的千古題材,是遊人至桂的必遊之地。

“三山”中的伏波山位於桂林城中心東北部,孤峯突起,海拔213米,半枕陸地,半插灕江。山體高出平地63米,陡然直立,如刀劈斧削一般,尤其是臨江一面,給人以壁立千仞之感。灕江流經此地,被山體阻擋,形成巨大的匯流,古人取其“麓遏瀾洄”,制服波濤之意,稱其為伏波山。而民間傳説伏波山的得名則是因為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曾於此山射箭退敵,削石試劍的緣故。

“三山”中的疊彩山位於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由三億六千七百萬年前沉積的石灰巖和白雲質灰巖組成,石質堅硬,巖層呈薄層、中厚層及厚 層狀,一層層堆疊起來,如同堆緞疊錦,唐代文學家元晦因“按《圖經》,山以石文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因而將其命名為疊彩山。

天生麗質的桂林經過了世紀之交的城市大建設,觸目皆景,一橋一路,一花一樹,一江一湖,皆有可觀。加之桂林旅遊圈的景點開發,桂林的旅遊景觀更是異彩紛呈,早已不是一句話能概括,更不是“三山兩洞一條江”所能涵蓋。但當我們歷數桂林的觀光景緻時,我們發現,桂林的“三山兩洞一條江”仍然是桂林旅遊線路的軸心。備受世人矚目、獨具桂林特色的兩江四湖景區,更是將三座名山納入了它的範圍,灕江從象鼻山到疊彩山段遊程更是兩江四湖遊覽、尤其是夜遊的高潮和重點。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7

列位(或來自地的)伴侶們:

各人好!各人辛勤了!我姓莫,是___觀光社的一名導遊,各人叫我“莫導”好了。邂逅是緣。能和各人邂逅在瑰麗的小城並和各人一路渡過這段柔美的年華我感想很是僥倖。但願能用我的熱心、耐性和仔細換來你們的安心、開心。

本日我先帶各人認識,先後榮獲過“中國旅遊名縣”、“中國旅遊強縣”和“中國旅遊尺度化樹模縣”等聲譽稱謂的縣城——陽朔縣。它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區南面,屬桂林市統領。我縣汗青久長,始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萬公頃,全縣總生齒31萬人,轄6鎮3鄉,有漢、壯、瑤、回等11個民族。唐詩中一句説得好:“城廓並無二里大,人家都在萬山中。山擁江城,像一朵盛放的蓮花”。

“桂林山川甲全國,陽朔堪稱甲桂林”,高度歸納綜合了陽朔的天然風物活着界上所佔有的重要位置。屬地為典範的喀斯專程形、地貌,境內共有各類怪異的山峯2萬多座,鉅細河道17條,組成天然景點和人文景觀250多處;總稱“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為全國四絕。箇中灕江流經陽朔縣境56公里,中國台灣羣峯林立、千姿百態,岸邊翠竹叢叢、恬淡清爽,奇峯和翠竹倒影在澄碧的江面上,形成一幅錦繡的山川畫長卷。更有故鄉風物如詩如畫,真切天然,醇美宜人。富厚的文化遺產、古構築、古橋樑、紳士眷念地、摩崖石刻等,隱瞞于山川之間,為山光水色又添神奇色彩。陽朔百里山水,隨處奇山秀水,天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整個陽朔好似一座魂麗多彩的大公園,吸引着浩瀚的中外遊人。可總結為許多個一:一江一魚一場戲(即灕江、啤酒魚、印象劉三姐),一河一樹一歌仙(遇龍河、大榕樹、劉三姐),一街一影戲加一張人民幣(西街、劉三姐、20元人民幣)。

説了這麼多,我看各人都有些火燒眉毛了,此刻我們已經到了陽朔縣城的一條老街——西街,常言道:“不逛洋人街,便是沒到陽朔來。”“不住地球村,遊人樂趣減三分。”現在的陽朔西街已經不是一條純真意義上的旅遊街,而是一個享譽國表裏的知名品牌,別鄙視這長1180米,寬僅8米的街道,它的名氣並不亞於紐約的華爾街、倫敦的唐寧街、巴黎的香榭里舍大街,可能是北京的對象長安街、王府井大街,以其奇異的風情、無限魅力吸引着海表裏無數來賓。(迂腐小街)

在西街,時時候刻城市看到差異國籍差異膚色、操着差異語音的老外,或聯袂挽臂,或揹着揹包,比肩接踵,款款而來。他們無拘無束,妙語橫生。在酒吧飲啤酒,在網吧找信息,在陌頭密切攀談,在小市肆討價還價買中意的中國貨。全部酒吧、餐廳、酒店的名堂險些都各不溝通,佈滿異域情調。很多洋人是來“留學”的,朝陽朔人學中文;有的是來休閒度假的,一住就是十天半月或半年;尚有的是來“打工”的,幫老闆幹事,學做中式飯菜。每年紀十萬老外來交每每,在西街參觀、餬口、事變、進修,這在中國任何一個處所都是沒有的。以是,人們把中國唯一無二的西街叫作“洋人街”。(西方洋人街)

西街作為中西文化的交匯點,東方傳統文化和西方當代文明在此融合、交換、珠聯璧合。這裏是中國人學外語,外國人學中文的抱負教室。西街有幾十家外語學校、培訓中心、口語實習營及電腦培訓班。那些臨街的酒吧、餐廳提供的不光單是餐飲,更大的浸染在於讓中外友人互教互學,交換信息,商議中西文化。只要你會説“Hello”“Goodmorning”“Good night”或漢語的規矩用語,就會很快找到知音。人云陽朔是“中國英語第一縣”“地球英語角”,名副着實。(外國語教室)

東西方文化的交換,使西街人慢慢地改變了守舊的傳統見識,尤為突出的是婚戀觀。很多西街年青人都接管了“愛是沒有疆土的"見識。也因為西方人來得多了,打仗多了,西街人好像已經逐漸淡化了“土人"與“洋人"的別離。更首要的是,很多西方人常常來西街或常住西街,使西街的女人小夥們與西方的小夥女人們有了打仗和相識的機遇,有作育感情的前提,以至幾回發生了跨國婚戀的故事。在90年月以來,西街的或在西街事變的小夥娶外國夫人、女人嫁外國郎的跨國鴛鴦就有300餘對,箇中有幾對是西方小夥來西街當上門半子的。(跨國婚介所)

佈滿異域情趣的西街,已成為陽朔山川的點睛之筆。這條具有1400多年汗青的老街,東臨灕江,西對恩情峯,旁靠碧蓮峯,20_多米長的街道所有效檳榔紋大理石鋪砌,階梯兩旁,青磚飛檐木屋矮樓犬牙交織,小溪石橋榕蔭桂樹相映成趣,透着嶺南構築的典雅古樸,西街上旅遊攤點、咖啡廳、酒吧、餐館,有1000多家,形成了融吃、住、購、娛、賞為一體的“一條龍”處事名堂,這裏匯聚了上萬種民族工藝品,蠟染、手繪、滑石、竹器、石雕等琳琅滿目,在這裏不只可以明確民族工藝文化,還可體驗東方古鎮特有的習慣風氣。一到黃昏,成羣結隊,成雙成伴,攜家帶小的中外客人便圍桌而坐,品嚐着陽朔的處所風味,撫玩着西街的奇特風情,其喜洋洋,其情濃濃,讓人流連忘返。在西街店肆和酒吧裏,凡是都有供客人免費上網的電腦,啤酒比市面上也貴不了幾多,西街的酒吧不會下逐客令,只要有客人,主人再晚也作陪到底,豈論是常客,照舊過客,很快就能打成一片,融為一羣。“唐老鴨”是勾當在西街的“大鼻子陽朔人”中較量聞名的一位,他的着名大概是他給本身起了這麼個風趣的名字,這位來自德國的販子很是健談,在陽朔交友了許多伴侶,他喜好喝啤酒,經常是一喝四五個小時。在西街一探詢他,就會有人指着某酒吧的門口的一張台子彙報你:“他天天不是坐在這裏,就是坐在斜撲面的那家"。“唐老鴨"成了這兩家酒吧的活告白。(東方伊甸園)

好了,接下來的時刻就留給各人本身佈置,您可以細細的咀嚼這裏絕妙的構築和瑰麗的風物。我們四點鐘的時辰再會。在購物時,看細心再動手;留意管好本身的錢物;帶好帶全所購物品。

柔美的年華老是讓人認為短暫,我們的陽朔之旅就到此竣事了。很是感激各人對我事變的支持和共同。我有什麼做的欠好的處所還請各人多品評指正。但願往後能有緣和各人再次邂逅。最後祝各人身材康健,萬事快意。再會。

西街是不長的一條街,可兩旁店肆林立。有音樂吧、咖啡廳,有賣各類百般的眷念品和內地風味小吃的小店,尚有中西合璧,專供揹包族歇腳的小旅店。他們會熱情地為你提供一條龍處事。最吸引人的是很多外國人開的牛排館,這些牛排館給整條街帶來了異國風情,也吸引了浩瀚外國旅客,因此又叫“洋人街”。

華燈初上,西街如故是人來人往,門庭若市,各類喧鬧聲此起彼伏,但卻並不嘈雜。兩旁的店肆犬牙交織,使得晚上的西街熱鬧富貴。

我最感樂趣的就是那些陌頭畫家。聽大人説,有些是美術學院結業的呢。他們很斗膽,也很富有想象力地畫着全部的統統。有畫本。拉登,美國總統,東瀛鬼子宰衡等,有畫動畫人物,山川風光,一應俱全。他們把本身的精品畫在衣服上,掛在店門口,成為西街的又一道風光,我也不禁找了一位畫師,接着在店門口擺了個自以為很酷的“pose”,新疆導遊詞,畫家看了看我,一會濃墨揮灑,一會精筆細描,過了半個鐘頭,一件白色T恤上有了一個卡通造型的我,畫師問我要寫字嗎?我想了想彙報他寫“西街女孩”,媽媽跟我惡作劇説:“你不會把本身當這裏的人吧?”我笑了笑,繼承穿梭於這條富貴的街上。

西街不長,但我和媽媽直到逛累為止才回旅店。旅店是臨街,尚有陽台,我和媽媽站在陽台上,看到尚有一些旅遊拖着行李走着,我內心想:來日誥日就要走了,而西街我會把它裝進內心。

吃過鮮味的中餐後,我和爸爸媽媽一路來到了陽朔西街,傳聞那兒有許多外國人,是練英語的甜頭所。

一走進街道,那兒就是人山人海,遊人如織。令人賞心好看的是街道兩旁的屋子很出格,它是仿古造型,由紅磚、紅木、青瓦建成的兩層小樓,樓頂四角是翹起來的,上面有些還雕龍畫鳳呢。這是吸引我眼光的尚有一家古代的酒家,店門旁掛着一面旗,旗上寫着一個大大的繁體“酒”字,真人又似乎回到了古時辰。

街道的地面是不是用水泥鋪成的呢?你大概會説,必定是的!那你錯了,那是由大塊青石鋪就的。

走着走着,不覺我們來到了一家其貌不揚的小店,只見店裏的一位阿姨在畫畫,她在哪畫呢?你大概會説,在紙上畫!NO,你説錯了,大錯特錯,正確的謎底是在衣服上畫,沒想到吧。她的畫很美,有聲有色。其後阿姨把我的畫像描到了衣服上,還特意加上我的名字呢,嗨!太有本性了。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8

遇龍河位於廣西桂林市陽朔縣的一條河,是指白沙世外桃源至大榕樹工農橋段,長約16公里,寬38-61米,深0.5-2米,常年水質清澈,水流緩緩。遇龍河兩岸山峯清秀迤邐,連綿起伏,形態萬千,江岸綠草如茵,翠竹葱鬱,樹木繁蔭。遇龍河的水如同綠色的翡翠,清澈透亮,魚兒閒遊,水筏飄搖,一一可見。微風拂過水麪,泛起陣陣漣漪,如同小提琴奏出的音符,靜靜的,輕輕的。

遇龍河是灕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全長43.5公里,流域面積158.47平方公里,流經陽朔縣的金寶、葡萄、白沙、陽朔、高田等5個鄉鎮、20多個村莊,人稱"小灕江",不是灕江勝似灕江。尤其是從遇龍橋到工農橋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壩,景點百餘處,整個遇龍河景區,沒有任何所謂現代化建築,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跡,沒有任何一點都市喧囂,一切都是那麼原始、自然、古樸、純淨,實為桂林地區最大的純自然山水園地。如果把灕江比成"大家閨秀",那麼遇龍河則是讓人怦然心動的"小家碧玉",人們也稱"小灕江。

國內外專家一致確認,"遇龍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遇龍河兩岸一派田園風光,賞心悦目。天平綠洲、情侶相擁、平湖倒影、夏棠勝境、雙流古渡、夢幻河谷等等,讓人彷彿進入了天人合一的詩意境界,返璞歸真的自由天地。

遇龍河是灕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全長43.5公里,流域面積158.47平方公里,流經陽朔縣的金寶、葡萄、白沙、陽朔、高田等5個鄉鎮、20多個村莊,人稱“小灕江”,不是灕江勝似灕江。尤其是從遇龍橋到工農橋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壩,景點百餘處,整個遇龍河景區,沒有任何所謂現代化建築,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跡,沒有任何一點都市喧囂,一切都是那麼原始、自然、古樸、純淨,實為桂林地區最大的純自然山水園地。如果把灕江比成“大家閨秀”,那麼遇龍河則是讓人怦然心動的“小家碧玉”。

國內外專家一致確認,“遇龍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遇龍河兩岸一派田園風光,賞心悦目。天平綠洲、情侶相擁、平湖倒影、夏棠勝境、雙流古渡、夢幻河谷等等,讓人彷彿進入了天人合一的詩意境界,返樸歸真的自由天地。

廣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橋――遇龍橋、仙桂橋、富里橋都在遇龍河景區;而被譽為“將軍府第”、“進士樓閣”的舊縣村就在遇龍河畔;唐代歸義縣遺址、潘莊遺址、徐悲鴻畫室、明清時期留下的古宅民居,使人頓生懷古憶舊之情。不過,最刺激、浪漫、瀟灑的還是漂游遇龍河,竹排過壩,驚險刺激;盪舟平湖,輕鬆愉悦,被人們視為擋不住的誘惑,酷煞人的時尚。人們只用一個字來形容漫遊遇龍河的感覺:那就是:“爽”!

遇龍河是灕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全長43.5公里,流域面積158.47平方公里,流經陽朔縣的金寶、葡萄、白沙、陽朔、高田等5個鄉鎮、20多個村莊,人稱“小灕江”。

整個遇龍河景區是桂林地區最大的純自然山水園地。從遇龍橋到工農橋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壩,景點百餘處,各景點沒有人工雕琢痕跡、都市喧囂,保持着原始、自然、古樸與純淨。國內外專家一致確認,“遇龍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

遇龍河兩岸一派田園風光,賞心悦目。遊覽該景區可領略到可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和地方上千年的歷史文化。主要有廣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橋——遇龍橋、仙桂橋、富里橋;遇龍河畔被譽為“將軍府第”、“進士樓閣”的舊縣村;使人頓生懷古憶舊之情的唐代歸義縣遺址、潘莊遺址、徐悲鴻畫室、明清時期留下的古宅民居等。

桂林山水是“大家閨秀”,遇龍河是“小家碧玉。這裏更平靜,更舒適。灕江,江寬山高讓人讚歎,這裏水小山小兩岸盡是田間樹影更輕柔些。

富里橋:位於遇龍河上游,石結構單拱,長30米,寬5米,高10米,築於明代永樂年間,距今約500餘年歷史,造型美觀,水中倒影恰似一滿月。橋頭各有古樹一株,立橋頭觀田野,青山環抱,綠水繞莊,河壩浪花滾滾、溪水潺潺,田疇井然,阡陌如織,令人陶醉留連,是觀賞田園風光的最佳處。

古城遺址:遇龍河畔,仙桂橋上游約100米,有一四方泥壘城牆為歸義古城遺址。史料記載:唐武德四年(公元620_年),陽朔縣分置歸義縣設縣址於此,貞觀元年(公元620_年)廢。遺址佔地39餘畝,現存有城牆。遺址對岸有一川巖,登巖憑眺,水天一碧,達10餘公里,巖內氣候冬暖百夏涼,不燥不濕,是天然讀書靜養之地,清咸豐年間桂林進士唐墨香曾在此講學;遺址東邊山有一東暉巖,巖內一溪流出,水質清瑩,經冬不涸。

八仙巖:隱藏在遇龍河畔遇龍村前的山峯中,明代有人題“懷安境”於石壁上,上有石洞坦平如室,寬約丈餘,層巖重疊如樓。洞內有形如圓月的扁石門;下又有七個小洞,深不可測。可謂洞中有洞,天外有天。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龍脊梯田景區,那麼在這之前,大家知道哪些關於龍脊梯田的信息呢?恩,沒錯,它確實是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稱。

在遊覽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龍脊梯田吧。龍脊梯田始建於元朝,成形於明朝,完工於清朝,距今已有近7_年的歷史。龍脊梯田距龍勝縣城22公里,距桂林市區103公里,景區面積共66平方公里,主要是以平安壯族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為主體向周邊村寨輻射的梯田羣體。梯田分佈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間,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梯田羣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集壯美與秀麗為一體,堪稱天下一絕。從高處望去,梯田的優美曲線一條條、一根根、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嵐似雲塔,顯示了動人心魄的曲線美,龍脊開山造田的祖先們當初肯定沒有想到,他們為了生存用血汗和生命開闢出來的梯田,竟變成了如此嫵媚瀟灑的世界曲線。其線條行雲流水,瀟灑柔暢;其規模磅礴壯觀,氣勢恢宏,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譽,比起精緻的巴厘島德格拉朗梯田壯麗許多,是中國南方農耕文明的集中體現。

雖然它的規模磅礴壯觀,但有趣的是,在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裏,最大的一塊田不過一畝,大多數是隻能種一二行禾的“帶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塊田”的碎田塊,有個笑話這樣形容每塊田的小:有個地主要農夫耕完山腳的206塊田,農夫把地耕完後,數來數去一共只有205塊田,怎麼也找不到那最後一塊,無奈之下,農夫準備回家,可是當他拾起了地上的蓑衣,這才發現原來還有一塊田被蓋住了,因此,這裏還有“蓑衣蓋過田”的説法。而且啊,龍脊梯田的景色還會隨着一年四個季節的更替而變幻無窮,各顯神韻,春來,水滿田疇,如串串銀鏈山間掛;夏至,佳禾吐翠,似排排綠浪從天瀉;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頂玉宇;隆冬,雪兆豐年,若環環白玉砌雲端。這種景象可以稱得上是人間的一大奇觀,告訴您一個小祕密,領略龍脊梯田魅力的最佳時機是農曆“芒種”和“中秋”兩個時節的前後。您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對,沒錯,因為“芒種”為當地村民的春耕時節,但見雲霧瀰漫於閣樓梯田間,如鏡的梯田中點綴着耕牛、衣着火紅的耕者、碧綠的秧苗,絕對是一幅氣勢磅礴的寫意畫境;而在“中秋”時的秋收時節,漫山鋪金,層層梯田若級級金階,梯田環繞的山峯又似座座金塔,那綿延起伏的山,一級一級蜿蜒的梯田,像天與地之間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畫。看見這種景色,遊客的心靈都會被深深地震撼,他們敬畏於人們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堅強意志,也折服於人們在認識自然和建設家園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力量。

龍脊梯田包括平安北壯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兩個景區。兩處梯田既有大刀闊斧的砍削,又有絲絲入扣的精雕細啄;既顯得氣勢磅礴,又含着清秀的藝術情調。由於山行各異,呈現兩種互不雷同的詩域畫境。兩者一南一北如雙壁輝映,分別構成北壯和紅瑤兩個文化空間,可謂組合巧妙,相互輝映。

平安梯田橫跨平安和龍脊兩個行政村,宛如一條行進中的巨龍,騰越在一個四五里長的坡面上,騰越出一種叱吒風雲的野性力量。平安梯田內有“九龍五虎”和“七星伴月”兩個獨特的景觀。“九龍”指龍脊主脈在這裏分出來的九條小山樑,“五虎”指這裏五個略微凸起的小山頭。“九龍”、“五虎”全部被梯田所盤繞。“七星”指當初開田時特意留下來的七個小山包,7個小山包分別疊立在7塊田的中央,遠遠望去像七顆閃爍的星星,守護着龍脊那塊彎彎的月亮田。因為“九龍五虎”和“七星伴月”的存在,使得平安梯田像田園一樣景中有景,平添許多情趣和意味。

平安梯田是廣西北部壯族文化的載體,金坑梯田則是紅瑤風情的搖籃。龍脊壯、瑤人民像修築梯田,保持水土一樣精心保護這裏瑰麗多姿的民族文化。這裏有被梯田擁在懷裏、被水光映照、被雲影拂弄、被空靈成天上空闋的吊角木樓,有似梯田一般延綿不絕、飲唱不熄的山歌,有別具一格的民族服飾,有奇特的風俗,有釀香的水酒。所以這一切,都和高山、森林、雲海在一起,構成龍脊梯田深厚的文化內涵。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們,看了龍脊的自然風光,現在小雷為大家介紹一下龍脊四寶吧,這一寶呢,就是龍脊香糯,它也是釀造龍脊水酒的主材,是隻有在龍脊才吃得到的哦;這二寶呢,就是有着“東方魔水”美譽的龍脊水酒,它是用土製酒藥釀造密封后兑衝甘泉而成,芳醇爽口,潤脾生津,營養豐富。人説龍脊十三寨人,肌膚紅潤,健康長壽,是常年飲食佳釀之故;三寶就是龍脊辣椒,它產於龍脊景區海拔800米以上的雲霧山中,椒呈牛角形,顏色鮮豔、肉厚籽少、辣味濃、香味獨特誘人,除富含辣椒素和揮發性芳香油外,還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食後開胃提神,驅寒除濕,增進食慾,是獨特的佐料佳品;第四寶就是龍脊雲霧茶了,龍脊雲霧茶品質優良,是中國28大名茶之一,在乾隆年間曾為貢品,各位遊客朋友們知道原因嗎?這是因為呀,雲霧茶茶園有着獨特的地理環境,茶園海拔高度在八百米以上,屬亞熱帶季風區,受冷暖空氣交替影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機物含量高,日照短,終年流水潺潺,雲霧繚繞,無任何污染,這可是形成優質茶的理想之地。所以啊,有很多人十分羨慕此地極得老天之眷顧。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們,今天對龍脊梯田的講解就此結束了,大家現在可以自由參觀一下景區,1個小時候我們在此集合,謝謝!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10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桂平西山!我是你們的導遊,叫我小韓就好了!大家在旅途中要注意安全哦!我們先了解一下桂平西山的基本情況吧!

今天我們來到的桂平西山,是座落於北迴歸線上的佛教名山,又名思靈山,因在桂平縣城西約1公里處而得名。桂平西山主景區總面積約有13.47平方公里,海拔678米,是全國七大著名西山之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廣西十佳景區。西山,被子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從南樑王朝設桂平郡治於西山起,逐漸成為遊覽勝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風景秀南天”之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聖”五絕而著稱。西山古樹參天、濃廕庇日;流泉飛瀑、怪石嶙峋;寺廟樓閣、錯落其間;摩崖石刻、相映成趣;名庵古寺、高僧駐錫。其中老八景“官橋秋柳、雲台曲水、忠勇松濤、碧雲石徑、龍華晚眺、乳泉琴韻、古洞仙蹤、飛閣月明”久富盛名。新八景:"靈湖疊翠、險峯朝陽、哄橋鼎泉、長峽會仙、龍亭觀日、棧道懸碧、鬆海聽濤、濂溪飛瀑”聞名遐邇,西山腳下,黔、鬱雙江交匯,東塔回瀾,南屹荔鄉白石青峯,西羅叢福地,西北大藤峽谷江流,綠色明珠,北豎金田起義豐碑,瑤山風情,處處詩境如畫,是“遊蹤來絕頂”的旅遊勝地和佛教聖地。

現在我們見到的就是西山的正大門了。看,它是如此的端莊典雅,千百年來始終如一地迎接着國內外的遊客。其實,西山有三個門,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第一個而已。讓我們繼續走下去見證其中的神奇吧!

大家看看旁邊的風景,知道為什麼西山被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嗎?這是因為它的第一個特點——林秀。人們都説西山的樹有“兩多”:一是數量多,光是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1500多株,植被覆蓋率98%以上;二是種類多,西山上的樹種多達300多種,其中高大長壽的龍鱗鬆是西山特有的樹種,除了安徽的黃山就只有我們桂平西山有。

很快,我們就走過了另外兩個門了。看見那裏的洗石庵了嗎?我們過去瞧瞧吧!西山的其中一個特點是佛靈。桂平西山是廣西最完整的佛教聖地,是全國十三大佛教聖地之一。廟宇“洗石庵”,又稱下寺。佛家認為,西山之石,身居瘴鄉,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歷代文人墨客讚賞西山詩詞對聯四千餘首,內塑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神像,三帝殿供彌勒大佛、關公和山牆線刻神佛菩薩像88幅。清順治三年(1576年)建。依山構築,自東南而西北,依次為山門、三帝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闊3間,進深3間,台樑式構架,硬山頂,脊飾回字紋雕花,黃琉璃瓦蓋。這裏的佛當然要比別的地方“靈”了。所以,到了西山,如果大家願意,就多拜拜這裏的佛吧,它將使你得嘗所願,心想事成!相信大家都聽説過舍利子吧?大家坐下來了解一下西山的舍利子的神奇吧!

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巨贊法會,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駐錫西山龍華寺,曾撰文讚美西山許多佛緣故事,預言西山僧尼日後可名揚天下,奇事出。法師預言,果然應驗。桂平西山真的出了一個蜚聲中外的女活佛。俗稱為龍姑,法號為妙虛的釋寬能的大師。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11

桂林市象山景區位於城市中心,它包括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三座山相距不過二三千米,瀕臨灕江,半枕陸地,半沉江流,山水相依,是桂林山水的精華。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秀,加之千年的開發遊覽,早已成為一方旅遊勝地,遠近文明。

早在隋唐時期,桂林城中諸山就留下了古人尋芳覽勝的足跡,吟詠贊美的詩篇。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更是出現過車馬為之堵塞的遊覽盛況,那滿山遍佈的摩崖石刻造像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在宋代桂林環城遊覽水系中,三座名山更是重要節點,古人或由此乘舟,或系舟登岸,或泊舟山巖水洞,掃葉烹茶,把酒臨風,覽山水之色,探巖洞之奇。時移世易,滄海桑田,許多盛極一時的名山沉寂了,但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三座名山遊覽之勝卻千年不衰。我們是否還記得,在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的後半葉,對桂林山水的集體記憶,或者説高度概括是什麼?回答是“三山兩洞一條江”。與古人的文雅情趣相比,這樣的歸納或許過於直白,但它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代表了桂林山水的含義並主導着桂林的旅遊,其中的“三山”就是指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

“三山”中的象鼻山位於桂林城南的灕江西濱,桃花江與灕江的交匯處,是桂林城的象徵,桂林的城徽即以象鼻山為標誌,也簡稱象山。象山海拔220米,高出水面55米,由3億6千萬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巖組成。山形孤拔陡峭,巖石古蒼。在象鼻與象腿之間有一水月洞,有如一輪明月靜浮水上,形成著名的“象山水月”。此景集清山、秀水、奇洞、美石、倒影於一體,成為歷代詩人吟詠不絕的千古題材,是遊人至桂的必遊之地。

“三山”中的伏波山位於桂林城中心東北部,孤峯突起,海拔213米,半枕陸地,半插灕江。山體高出平地63米,陡然直立,如刀劈斧削一般,尤其是臨江一面,給人以壁立千仞之感。灕江流經此地,被山體阻擋,形成巨大的匯流,古人取其“麓遏瀾洄”,制服波濤之意,稱其為伏波山。而民間傳説伏波山的得名則是因為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曾於此山射箭退敵,削石試劍的緣故。

“三山”中的疊彩山位於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由三億六千七百萬年前沉積的石灰巖和白雲質灰巖組成,石質堅硬,巖層呈薄層、中厚層及厚 層狀,一層層堆疊起來,如同堆緞疊錦,唐代文學家元晦因“按《圖經》,山以石文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因而將其命名為疊彩山。

天生麗質的桂林經過了世紀之交的城市大建設,觸目皆景,一橋一路,一花一樹,一江一湖,皆有可觀。加之桂林旅遊圈的景點開發,桂林的旅遊景觀更是異彩紛呈,早已不是一句話能概括,更不是“三山兩洞一條江”所能涵蓋。但當我們歷數桂林的觀光景緻時,我們發現,桂林的“三山兩洞一條江”仍然是桂林旅遊線路的軸心。備受世人矚目、獨具桂林特色的兩江四湖景區,更是將三座名山納入了它的範圍,灕江從象鼻山到疊彩山段遊程更是兩江四湖遊覽、尤其是夜遊的高潮和重點。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12

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碑約50米,離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約208公里。主體瀑布寬100米,縱深60米,落差70米,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瀑布總寬208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遊德天景區,首數德天瀑布。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界碑約50米。清澈的歸春河是左江的支流,也是中越邊境的國界河,德天瀑布則是它流經浦湯島時的傑作。浩浩蕩蕩的歸春河水,從北面奔湧而來,高崖三疊的浦湯島,巍然聳峙,橫阻江流,江水從高達50餘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堅石上,水花四濺,水霧迷朦,遠望似縞絹垂天,近觀如飛珠濺玉,透過陽光的折射,五彩繽紛,那嘩嘩的水聲,振盪河谷,氣勢十分雄壯。瀑布寬100多米,縱深60多米,落差近50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被國家定為特級景點。它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就像章一對親密的姐妹。中越邊民在瀑布的下游,進行着邊貿往來,以前是肩挑人扛,現在已用車船運載了。

德天瀑布位於廣西南寧地區邊陲大新縣,在中越邊境交界處,歸春河上游,瀑布寬100米,高40米,氣勢磅礴、銀瀑飛瀉、三級跌落,蔚為壯觀。若與緊鄰的越南板約瀑布相連,堪稱為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瀑布上游,河水時急時緩,時分時合,迂迴曲折,於參天古木間,花草掩映,百鳥低徊,江水忽遇斷崖,飛瀉而下。恰似一巨大銀練,高懸於峽谷之上。站在瀑布之下,水氣蒸騰,上接雲漢,其滾滾洪流,折而復聚,飛瀉而下,連衝三關。濤聲迴盪于山間,聲若巨雷,數裏可聞,仰望瀑頂,羣峯若浮動,巨瀑如海傾,水沫飛濺,如萬斛明珠,若遇晴日,彩虹橫跨瀑布,為雄奇的瀑布增加了幾分嬌媚。其魄力,其氣勢,其風采,震魂攝魄,搖動心旌。

德天瀑布雄奇瑰麗,變幻多姿,碧水長流,永不涸歇。瀑布四季景色不同,春天凌草泛青,山花吐豔,瀑布四周被鑲起五彩繽紛的花邊;秋天梯田鋪金,層林盡染,高掛的銀簾霧氣沖天;冬天瓊珠閃閃,玉液潺瀑,山風把細流吹得飄飄灑灑;夏天激流如龍,排山倒海,似萬馬奔騰而來。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13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位於廣西桂林市內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宏峯寺及寺內的太平天國革命遺址陳列館等。附近還有隋唐開元寺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緊靠江邊,灕水流貫其間,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飲水灕江,景緻極佳,唐宋以來即為遊覽勝地。宋薊北處士《和水月洞韻》詩:“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形象地描繪了這一景緻。國家首批4A級景區,位於桂林市濱江路,桃花江與灕江的交匯處,2、23、16、57、58、88路公交車可到達。佔地11.88萬平方米,屬於喀斯特地貌自然風景區,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飲江水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為著名遊覽勝地,有1000多年的遊覽史。

象鼻山在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西距文昌橋200米。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面積1.3公頃。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巖組成,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吸飲江水。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徵,桂林乃至廣西地方產品多以象山作為標記。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1.2萬年前,地殼抬升,灕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米,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明代詩人孔鏞寫道:“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這一百看不厭的象鼻山位於城南灕江和桃花江的江流匯合處。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臨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説它“其形正圓,望之端整如月輪”。水月洞裏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則構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洞內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餘件,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和陸游的作品最為有名。陸游雖然沒有到過桂林,但對這裏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詩和信札寄給當時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則“命工刻與崖石,與世人共之”。

象鼻山的山腳有石級小路通上山頂。山頂平展,綠樹成蔭,當年太平軍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頂的東端有明代的實心磚塔,因嵌有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塔身好似圓形寶瓶,又像劍柄,又有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

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創與唐代的雲峯寺,寺內陳列着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這裏原來還有個開元寺。唐代的鑑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到海南島,在北歸的途中,經過桂林時,居住於開元寺,在此主持大典,-傳經。可惜古寺早廢,只留下這座佛塔敍説當年盛事。象鼻山,景色優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徵和桂林城的標誌,最令中外遊人喜愛。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14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位於廣西桂林市內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宏峯寺及寺內的太平天國革命遺址陳列館等。附近還有隋唐開元寺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緊靠江邊,灕水流貫其間,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飲水灕江,景緻極佳,唐宋以來即為遊覽勝地。宋薊北處士《和水月洞韻》詩:“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形象地描繪了這一景緻。國家首批4A級景區,位於桂林市濱江路,桃花江與灕江的交匯處,2、23、16、57、58、88路公交車可到達。佔地11.88萬平方米,屬於喀斯特地貌自然風景區,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飲江水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為著名遊覽勝地,有1000多年的遊覽史。

象鼻山在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西距文昌橋200米。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面積1.3公頃。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巖組成,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吸飲江水。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徵,桂林乃至廣西地方產品多以象山作為標記。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1.2萬年前,地殼抬升,灕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米,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明代詩人孔鏞寫道:“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這一百看不厭的象鼻山位於城南灕江和桃花江的江流匯合處。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臨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説它“其形正圓,望之端整如月輪”。水月洞裏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則構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洞內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餘件,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和陸游的作品最為有名。陸游雖然沒有到過桂林,但對這裏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詩和信札寄給當時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則“命工刻與崖石,與世人共之”。

象鼻山的山腳有石級小路通上山頂。山頂平展,綠樹成蔭,當年太平軍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頂的東端有明代的實心磚塔,因嵌有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塔身好似圓形寶瓶,又像劍柄,又有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

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創與唐代的雲峯寺,寺內陳列着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這裏原來還有個開元寺。唐代的鑑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到海南島,在北歸的途中,經過桂林時,居住於開元寺,在此主持大典,-傳經。可惜古寺早廢,只留下這座佛塔敍説當年盛事。象鼻山,景色優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徵和桂林城的標誌,最令中外遊人喜愛。

廣西旅遊的導遊詞 篇15

潿洲島位於北海市東南面的0大海中,距北海市36海里,由南至北長65公里,由東至西寬6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島的最高海拔79米,島上住有20xx多户人家,16000多人口,85%以上都是客家人,島上不但氣候宜人,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氣候温暖濕潤,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清新宜人,具備世界旅遊界向注的“三S(海水sea、陽光sun、沙灘sand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的島嶼;故素有“大蓬萊”仙島之稱。

潿洲島與北海銀灘隔海相望,為人山噴發堆凝而成,是中國最大的、最年青的火山島,潿洲島海蝕、海積及溶巖景觀奇特,其沿海海水碧藍見底,海底活珊瑚、名貴海產瑰麗神奇,種類繁多;南部海蝕火山港灣奇特優美,沙灘迷人,邊漫步邊拾海螺、撿貝殼。其龜豕拱碧、滴水丹屏為北海景中二景。島上濃廕庇日,四季飄香。三婆廟、聖母廟和天主等建築各具特色。島民熱情好客,勤勞淳樸,古風可擷。1994年被闢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斜陽島位於潿洲島東南海面上,亦由火山噴發堆積形成,距潿洲島9海里,距北海市區44海里,面積1.89平方公里。因從潿洲島可觀太陽斜照此島全景,又因該島橫亙在潿洲島東南面,南面為陽,故稱斜陽島。狀似一朵盛開的蓮花,中部凹陷,四周凸出。沿岸陵巖壁立下臨深淵,飛鯊怪魚,貝類珊瑚清晰可見。島上冬暖夏涼,野花繁多,森林原始,山徑迷離,海蝕、海積及溶巖景觀奇特,是尋幽探險的樂園。

斜陽島上住着20xx多客家人,島民熱情好客,民風民俗淳樸。島上目前沒設菜市場,沒有小偷,各家各户捕撈回來的魚,吃不完,就放在岸邊海水裏,隨用隨取。到斜陽島來旅遊,可欣賞到形似原始生活的情調。

漫步島上,那濃郁的宗教氣氛,原始古樸的海島風情令人流連忘返。比較著名的景點有青蟹抱甌、龜豕拱碧、天主教堂、海底綵帶、島上觀日出、滴水丹屏及三婆廟和湯顯祖觀海處等。

目前,潿洲島上有為旅遊者提供的配套服務設施,北海至潿洲島每天有往返輪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angxi/gk44e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