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廣西導遊詞 >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精選15篇)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精選15篇)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1

玉林都嶠山是廣西省級風景名勝區,又名南山,海撥743米,面積37.5平方公里,距容縣縣城7公里,是全國道書所稱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洞天。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精選15篇)

都嶠山,又稱南山、蕭韶山,位於容縣容州鎮、石寨鄉、楊梅鎮、六王鎮等四個鄉鎮的境內,距容城南約10公里,以鋭而高甲於一都得名。方圓三十七平方公里,是三教合一聖地(道教、佛教、儒家),自古為容州著名宗教聖地、風景區及講學場所,道書將其列為中國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1988年被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風景名勝區。峯奇、洞多、谷幽、道險,是都嶠山風光的主要特色,全山有大小巖洞300個,諸巖歷代建房近千間,其中有一巖建房就達72間之多,巖內保留着珍貴的文物古蹟。慶壽巖景區是都嶠山的一部分,位於都嶠山西部,面積約4平方公里,是近年來開發的一個融自然景觀與宗教文化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區。

主要景區:

1. 都嶠山慶壽巖景區,位於都嶠山主峯雲蓋峯東南側。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著名景點有:世界第一大佛字、蓮花巖百歲道姑、慶壽巖五百羅漢、全國書法名家文化碑廊、暗河佛源漂流、望佛亭等。

2. 都嶠山貴妃峯景區,亦稱都嶠山貴妃峯生態園。位於廣西容縣都嶠山東邊第一峯,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貴妃峯景區主要景點:楊貴妃碑記、貴妃井、貴妃池、連理樹、雲凌斑竹、李白詩碑、白居易長恨歌詩廊、情詩路、霞客亭、攬勝亭、祈福樹、黃金樹、貴妃石林、梳粧枱、金戽斗、金銀洞、黃帝陵、伏羲陵、楊妃陵、天下第一壺、黑風山狄青寨、藏寶洞、頂峯觀景台等景點。

3. 都嶠山森林公園。就在一級公路邊,交通極為便利。雖然不在都嶠山八大主峯裏面,但卻是一個森林植被很好的風景勝地,是遠近聞名的健身場所。主要景點有:蜈蚣昇天、石蛙報春、狀元橋、石破天驚、南國香山、英雄梯等。可以遠望數公里外的都嶠山貴妃峯景區。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2

都嶠山是廣西省級風景名勝區,又名南山,海撥743米,面積37.5平方公里,距容縣縣城7公里,是全國道書所稱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洞天。都嶠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中有勝景"二洞、八峯、二十巖"。

歷代以寺觀眾多,風光奇麗而聞名於世。古時山上有九寺十三觀,有著名的講學所太極巖等,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名相李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等名人曾慕名遊覽題詠,是集宗教、文化、風光於一體的名山。

都嶠山景區中的慶壽巖景點位於都嶠山西部,面積約4平方公里,是近年新開發的一個融自然景觀與宗教文化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區。目前已建有暗河佛源漂流、登山觀光纜車、五百羅漢堂、慶壽巖禪寺、猴山和觀猴長廊、金佛大字世界之最、南山閣、福壽橋、蓮池、九曲橋、植物園等景觀。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3

都嶠山,又名南山,是廣西省級風景名勝區,桂東南名山之一,以典型的丹霞地貌著稱,距容縣縣城7公里,是全國道書所稱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洞天。山中有勝景“二洞、八峯、二十巖”。歷代以寺觀眾多,風光奇麗而聞名於世。古時山上有九寺十三觀,有著名的講學所太極巖等,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名相李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等名人曾慕名遊覽題詠,是集宗教、文化、風光於一體的名山。

都嶠山方圓37平方公里,現已闢為五個景區,其中文化內涵豐富的是慶壽巖標誌性的文物是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書高108米、寬88米的描金佛字。這個佛字佔據了大半個山面,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個佛字之一。據説到了晚上,這個佛字便會放射出神祕的金光。山腳下池塘邊有個觀佛亭,是這個佛字和金光的最佳觀賞處之一。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4

各位旅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我是紅領巾導遊姚詩雨,願今天的新安江山水畫廊遊旅途快樂!

新安江山水畫廊位於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歙縣境內,全長約70公里,是黃山——歙縣——千島湖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山水畫廊新安江曾激發了詩仙李白的靈感:“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裏。”大家此行可以坐烏篷船,觀鄉間景,聽地方戲,一飽徽山秀水徽文化。

我們上船的地方叫浦口。練江和漸江如兩條銀鏈在這裏相聚後,匯入新安江。因浦口處在新安江之首,有“五百里新安第一村”之稱。新安江在深山幽谷中穿行,形成一個個港灣,古人詩中寫道: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新安江峯迴水轉,江中那一座巨型石礁,就是著名的“妹灘”。

船過妹灘,就到三潭之一的瀹潭。大家一定聽説過“天上王母蟠桃,人間三潭枇杷”,這就是對三潭枇杷皮薄、肉厚、味美特點的讚譽。三潭是指以三個江水深潭取名的村莊,分別叫瀹潭、漳潭和綿潭。這裏盛產枇杷,如果是五月枇杷黃的時候來,兩岸的枇杷林“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翠綠叢中泛出團團簇簇的金黃與橙紅,遊人們暢遊其間,能盡情體會自助採摘的快樂。

在瀹潭村尾的大樹下,有一塊巨巖拔地而立,人們叫它“發音石”。人民音樂家曙童年常在這塊巖石上練嗓音,所以人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發音石”。

漳潭村裏有一棵千年古樟樹,樹高26米,樹身周長9。2米,需要十餘人才能合抱。相傳是漢初名臣張良去世後,葬在新安江畔的漳潭村,他的英魂孕育了這棵古樟樹,用以澤被子孫後代,村中居民多為張姓。

離開漳潭村,大家看到沿江依山而建的一排排嶄新的徽派民居,白牆灰瓦,翹角飛檐,非常美觀,這就是新楊村民居羣。國家郵政局發行的中國民居普票,其中安徽民居的圖案設計就是以新楊村的建築為藍本。

旅客朋友們,現在你們順着我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見江中突兀着一個巨大的石磯,叫老龍磯。它就是徽州流傳的“拽尾龍”故事的發生地。現在,徽州每年清明節後,總有一次狂風大雨,人們都説這是“拽尾龍”到徽州上墳掛紙來了。

現在船已到終點站——深渡古鎮,它是千島湖的上游,大家都知道廣告“農夫山泉有點甜”,其實水源就在徽州,就在這兒。

各位親愛的朋友,我為大家的解説到這兒就結束了,謝謝你們的光臨!願新安江山水畫廊能夠成為你們最美好的回憶!再見!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5

蒼巖山位於革命聖地西柏坡南70餘公里的井陘境內,距省會石家莊50公里,景區總面積63平方公里。這裏奇峯異石林破,青松翠柏常青,歷史文明長久,是遊覽休閒、消夏避暑、健體科研等多功效景緻名勝區跟旅遊勝地,宛如一顆殘暴的明珠,鑲嵌在太行山中。

蒼巖山不僅是風景、旅遊勝地、而且仍是佛教文化名山;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曾在此出家為尼。自隋至今,閲歷代修整構成現有的福慶寺、卧佛寺、龍巖寺、公主墳、菩薩頂、玉皇頂、鑾台堖等寺廟園林和休閒場合。經佛教協會同意,長年有僧人留住,並依法發展各種佛事運動。

蒼巖山景區觀豐盛多彩,羣峯巍峨,危峯兀立,深澗深谷,古樹名木,清泉碧湖,構成了奇特、幽雅、奇麗的天然景觀。千年古剎以悠長的歷史和出色的建築藝術形成了奇怪壯觀的人文之美,自古就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美譽。

蒼巖山,1988年被國務院評定為國度重點風景名勝地;1994年被鑑定為歷史文化名山;1999年被專家評為石家莊十大名景之首;由李安執導,曾榮獲73屆奧斯卡四項大獎的影片《卧虎藏龍》的很多鏡頭就在這裏拍攝。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井陘縣東南部,距省會石家莊市70公里,景區面積180平方公里。蒼巖山不僅自然風光幽美,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盛譽,而且又以宗教文化著稱,相傳早在1300年前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就到此出家修行,山巒中至今還有不少古剎名殿留存,因此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6

798除了指數字以外,一般指北京798藝術區,或稱大山子藝術區、大山子798廠藝術區等,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大山子地區,藝術區的名字是北京國營電子工業老廠區的名稱沿用而來。同時,798也指這一藝術區引伸出的一種文化概念,以及LOFT這種時尚的居住與工作方式。

談起北京798藝術區的歷史,必須從新中國的工業化開始説起。北京798藝術區所在的地方,是新中國“一五”期間(1949年建國後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的“北京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即“7”字頭的聯合廠。

“7”字頭聯合廠是由周恩來親自批准,前蘇聯、民主德國援助建立起來的。在上世紀50年代由前民主德國的55位專家採用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建築工藝和設計理念設計建造。這種建築風格的廠房目前僅在中、德、美等國家有極少量存留,是世界上僅存不多的,帶有包豪斯建築理念的廠房建築設計羣,堪稱工業發展史上的文物。工廠用數字代號作為廠名,是因為它們是軍工保密廠。

這裏高大的廠房、精密的機器和綠樹掩映的廠區道路因為能生產使中國強大的軍用電子設備而成為當時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象徵。這些廠裏的工人擁有當時最好的工作和無可比擬的優越感。那時的電影攝影師經常來這裏記錄工廠生產建設和革命運動的形勢,因此,這裏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的象徵。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許多關鍵元件和第一顆人造衞星的許多重要零部件生產於此。同時它還是中國第一台數字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地,曾經生產出中國第一塊集成電路。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隨着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這些工廠的產品因為落後而逐漸沒有銷路。工廠迅速衰落,工人隊伍瓦解了,很多人下崗。工廠和工人成了新時代走下坡路的代表。

而此時新的文化開始出現。很多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的藝術家開始關注798,並逐漸與之融為一體。五十年過去了,當時的設計者和建設者不可能想見798今天的模樣。越來越壯大的當代藝術中心不斷將作為工廠的798推向邊緣。798已經不再是一個工廠編號,而成了文化代碼,在媒體的傳播鏈裏一再被複述,成了全新而又獨特的文化景觀。對於今天的年輕人,798是當代藝術區、是“酷”和前衞的代名詞。

798廠從20xx年開始,因為大批現代藝術家陸續入駐,成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大亮點。

798藝術區是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這裏匯聚了畫廊、設計室、藝術展示空間、藝術家工作室、時尚店鋪、餐飲酒吧以及動漫、影視傳媒、出版、設計諮詢等各類文化機構400餘家,分別來自美國、法國、意大利、英國、荷蘭、比利時以及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798藝術區被《時代週刊》先後評選12個世界之都,首次把中國北京列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798藝術區的存在和發展,證明了北京作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未來潛力。

有趣的是,有一些工廠車間還在開工,生產至今保密的軍工產品。一些酒吧或藝術工作室的對面就是隆隆作響的車間。這些車間破破爛爛,但保持着舊有的神祕,嚴禁窺探。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7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張導遊,請大家保護它的衞生,不要亂塗亂畫,隨時注意安全。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坐落於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二十五公里處鳴沙山的懸崖上,石窟南北長一千六百餘米,上下共五層,最高處達五十米,現存洞窟四百九十二個,壁畫四萬五千餘米,彩塑兩千四百一十五身,飛天塑像四千餘身,莫高窟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與山西省雲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莫高窟最初開鑿於公元三六六年,至公元一二一七年——一三六八年基本結束,期間經過不斷開鑿,使莫高窟成為集各時期世界上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同時也表現出歷代勞動人民的傑出智慧和非凡的成就。

莫高窟旁邊長滿了草,這些雜草不僅在旁邊裝飾,還長得又高又密,兩旁栽了粗壯的大樹,便也成了這裏一道風景,從遠望去,莫高窟在青草綠樹之間,多漂亮呀!

好了,各位遊客,遊覽現在開始,莫高窟確實很美麗,祝願大家旅行快樂、心情愉快。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8

我喜歡大自然,因為大自然美麗神奇。我見過許多大自然的“傑作”,平遠的五指石就是其中一個,它的確名不虛傳。

平遠五指石上的棧道被稱為“廣東第一高空棧道”。棧道最高處離地面約200米,站在上面,就感覺像是做了回“神仙”。

從古樹掩映的貴妃谷開始,棧道像游龍似的蜿蜒盤旋在山腰。仰望頭頂,是一片淺藍的天空;俯視腳下,是一片碧綠的樹海。這讓不少遊客直呼頭暈。但眼前美麗的景色很快就讓大家忘記了腳下的懸崖:高高聳立的五指峯;惟妙惟肖的猴子、老鼠、孔子象和山洞,這些大自然的傑作,讓險境顯露出迷人的魅力。

回到貴妃谷,美麗的景色讓人忘記一切煩惱雜念:小溪流水,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圓圓的像木頭一樣的階梯是用水泥做成的;過道雖小,卻小得幽靜,小得涼爽舒服;腳下的台階,更是奇特好玩……

我想大聲告訴你,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就是平遠的五指石。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9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遊覽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陳。

秦兵馬俑在西安的臨潼出土,它舉世無雙,都是精美的藝術珍品。誰知道它的佔地面積有多大呢?對,就是20xx0平方米,大概有50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大家想不想知道他的來歷呢?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以前有幾個農民相約一起打水井,發現了有一些陶片,他們繼續打井,發現那是一條通道。他們陸陸續續下去察看,就發現了‘秦兵馬俑’。好!大家一起參觀一下吧!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你們看,那些身材魁梧,頭帶鶴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是什麼俑?他就是將軍俑。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他們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身的領軍人物了!

大家跟我來。那些身高1。8米什麼俑,體格健壯,體形勻稱,身穿戰袍,披掛鎧甲,手持兵器的是什麼俑?對,就是武士俑。

誰知道身着短甲,下穿緊口褲,左手握弓箭,右手執韁繩的又是什麼俑?錯了,是騎兵俑。你們看,每一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術珍品。仔細端詳,他們神態各異,惟妙惟肖,走近他們身邊,似乎還能感受到他們輕微的呼吸呢!哈哈!!!!

遊客們,不知不覺兩小時過去了,秦兵馬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如果大家還沒有看夠,下次我會再帶你們繼續欣賞!再見!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10

尊敬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請叫我張導吧,歡迎你們來到我們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

在參觀前讓我們先了解了解大足石刻吧。大足石刻於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大足石刻羣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是中國晚期石窟像藝術的典範。規摸之宏大,藝術之精湛,內容之豐富,與敦煌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達到了中國石刻藝術巔峯。

請大家跟我去參觀寶頂山的石刻吧!看這就是寶頂山的石刻,也是佛教聖地之一。主要造像有“護法神像”“六道輪迴”“牡牛道場”……其中最著名地就是數“千手觀音”了。大家瞧!那刻在88平方米的石崖上的千手觀音,它有1007隻手屈身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傳説呢!大家想聽嗎?好,我講囉。

相傳古時候妙莊王有三位美麗的公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妙善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當了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了廟宇,趕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這下驚動了天神,天神便讓妙莊王長了500個大膿瘡妙莊王四處求醫,均逛商店治不愈。後來,一位醫生説要親骨肉的一手一眼才能治好,妙善知後,獻出了一手一眼,果然妙莊王病好了,如來佛深受感動,便賞賜了她千手千眼,從此,妙善便成了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了。

好,我們斷續往前走,小心,上台階,注意安全,裏面的石刻還有很多,你們看了一定受益匪淺,我就講到這裏了,請大家自由參觀,也請大家注意保護文物和保持環境衞生,我們兩小時後這裏會合。

這次參觀結束,旅客朋友們,你們一定被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寶庫所感動,歡迎大家一次再來。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11

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歡迎來到三江風雨橋。

侗歷史悠久,文化古樸燦爛,民族風情濃郁。侗的寨子,別具一格,與眾不同。大多數的侗寨修在河溪兩旁,跨水而居,因此,凡侗人聚居中地區,有河必有橋,橋上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

位於廣西北部與湘黔兩相接的三江,是以侗寨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縣。侗佔全縣人口54%以上。三江縣城,本身非常普通,無甚特殊之處,絕妙的景緻是在縣城附近的侗寨;而最負盛名,使得三江縣聞名中外的,是坐落在三江縣城古宜鎮北面20公里砟林溪馬安寨林溪河上的程陽橋。程陽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建於1916年,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風雨橋,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

這座橫跨林溪河的木石結構大橋,有5個石砌大墩,橋面架杉木,鋪木板,橋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橋的兩旁鑲着欄杆,好似一條長廊;橋中有5個多角塔形亭子,飛檐高翹,猶如羽翼舒展;橋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畫,富麗堂皇。整座橋雄偉壯觀,氣象渾厚,彷彿一道燦爛的彩虹。它的建築驚人之處在於整座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全部結構,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卻一絲不差。橋上兩旁還設有長凳供人憩息。遊人坐在凳上向遠處放眼,只見林溪河蜿蜒而來,橋的兩邊,茶林滿坡,翠木簇擁;田園耕地,農夫勞作;河邊水庫,緩轉灌溉。1965年詩人郭沫若到些一遊,興奮之餘,不但為程陽橋題名,而且還賦詩盛讚:“豔説林溪風雨橋,橋長廿丈四尋高。重瓴聯閣怡神巧,列砥橫流入望遙。竹木一身堅勝鐵,茶林萬載茁新苗。何時得上三江道,學把犁鋤事體勞。”詩和橋名均刻成碑立於橋頭。

奇特精巧的風雨橋,高大雄偉的鼓樓,別具風格的民居,映着青山綠水,組成了一幅幅秀麗的風俗畫卷。程陽不僅以風雨橋而聞名中外,程陽八寨的風景是濃縮了侗文化的精華。在程陽橋旁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架架巨大的水車的慢慢轉動,車水之聲不絕於耳;不遠處的侗家吊腳樓依山傍水,鱗次櫛比,連成一片,層層而上,難怪懂得人文旅遊真諦的老外來到程陽,往往一住就是三五幾天,甚至十天個把月,慢慢觀察體會侗家人的生活習俗,探究侗民間文化的存在。

今天的遊覽到此結束,歡迎下次再來。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12

貝加爾湖,名稱源於古肅慎語"貝海兒湖",漢代稱為"北海",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是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為世界第七大湖,形狀為新月形,曾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主要活動地區,漢代蘇武牧羊之地,湖中動植物資源豐富。該湖水質好,透明度深達40.5米,被譽為"西伯利亞的明眸"。20xx年貝加爾湖水體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最深處達1637米,藴藏着地球全部淡水量的約20%,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總和,超過整個波羅的海的水量,是世界上儲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湖畔陽光充沛,有300多處温泉,是俄東部地區最大的療養勝地。1996年被列入世界人類文化和自然保護名錄。

貝加爾湖,有三個各不相同的答案:《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情景寫真地圖版》的解釋是“富饒的湖泊”;《彩圖版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則這樣記敍:當地的布里亞特的人稱之為“貝加爾—達拉伊”,意思是“天然之海”;而《世界奇景探勝錄》的文字卻是:“貝加爾”之名據説是大約1300年前住在這裏的庫裏堪人起的,意思是“大量的水”。

貝加爾湖一詞來源於古肅慎語(滿語)“貝海兒湖”,中國漢朝時候稱其為“北海”,英文“baykal”一詞為漢語音譯,俄語稱之為“baukaji”源出蒙古語,是由“saii”(富饒的)加“kyji”(湖泊)轉化而來,意為“富饒的湖泊”,因湖中盛產多種魚類而得名。根據布里亞特的人的傳説,貝加爾湖稱為“貝加爾達拉伊”意為“自然的海”。

貝加爾湖最早出現在書面記載中是在公元前110年前,中國漢代的一個官員在其札記中稱貝加爾湖為“北海”,這可能是貝加爾湖俄語名稱的起源。關於貝加爾湖名稱來源還有一種簡單解釋:突厥人稱貝加爾湖為“富裕之湖”,突厥族語“富裕之湖”逐漸演化成俄語的“貝加爾湖”。我國漢代稱之為“柏海”,元代稱之為“菊海”,18世紀初的《異域錄》稱之為“柏海兒湖”,《大清一統志》稱為“白哈兒湖”。蒙古人稱之為“諾爾”,意為“海一樣的湖”,早期沙俄殖民者亦稱之為“聖海”。

最早生活在湖邊的居民是距今七千年前的肅慎族系先民,後人從他們留下的壁畫等物來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在湖岸的薩甘扎巴懸崖壁上刻着海東青、天鵝、鹿、狩獵台、跳舞的薩滿巫師等圖畫,這些圖畫在1881年被發現。另外,在湖岸上,沿着路邊還建有許多石祭台。這些圖畫和祭台可能是早期居民的生活見證。

公元前6~前5世紀,突厥族庫雷坎人從東方遷移至貝加爾湖邊,他們在這裏遇到了土著居民埃文基人(中國稱鄂温克人)。埃文基人以捕魚、採集野果和養鹿為生。

在西漢時期,“貝加爾湖”是在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名曰“北海”,蘇武被匈奴王單于流放到“北海”去牧羊。蘇武在北海邊艱難熬過19年,最後回到漢都長安。

在東漢、三國和西晉時期,“貝加爾湖”是在鮮卑的控制範圍之內,名亦衞星看到的貝加爾湖曰“北海”;在東晉十六國時期,“貝加爾湖”改稱為“於巳尼大水”;南北朝時期,“貝加爾湖”先被柔然控制,後又被突厥控制,名仍稱為“於巳尼大水”;隋朝時期,“貝加爾湖”被東突厥控制,復改稱“北海”;到了唐朝前期,“貝加爾湖”成為大唐帝國版圖的一部分,歸關內道骨利幹屬,“貝加爾湖”也改稱為“小海”;後東突厥(史稱後突厥)復國,“貝加爾湖”復歸突厥,後又歸回鶻所轄,仍稱“小海”;宋朝,“貝加爾湖”被蒙古八剌忽部控制;13世紀,蒙古後裔布里亞特的人也來到貝加爾湖地區。無論是突厥人還是布里亞特的人都沒能改變埃文基人的生活方式。蒙元時期,“貝加爾湖”又劃入蒙古帝國版圖,屬“嶺北行省”;明朝時期,“貝加爾湖”被瓦剌不裏牙惕部控制;

清聖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喀爾喀蒙古和準噶爾蒙古分別先後被清軍控制或征服。不過之前在清俄《尼布楚條約》中,屬於布里亞特蒙古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被康熙皇帝劃歸俄羅斯帝國,清世宗雍正帝在位期間劃分清俄中段邊界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簽訂後,標誌着中原王朝最終與貝加爾湖徹底隔離。1908年6月30日,在湖西北方800公里處發生了通古斯大爆炸,部分影響了湖附近的森林。

1643年,葉尼塞哥薩克庫爾巴特·伊萬諾夫來到貝加爾湖地區時,布里亞特的人已經是貝加爾湖地區的“主人”了。庫爾巴特繪製了貝加爾湖及注入河流的平面圖,這是歷史上對貝加爾湖的第一次直觀描述貝加爾湖。不久後,大司祭阿瓦庫姆在生活記錄中也描述了貝加爾湖,1655年,他在流放途中經過了貝加爾湖的一些地方。

1729年,彼得大帝派德國人達·梅塞施米特考察西伯利亞,他對貝加爾湖進行了第一次科學考察。20世紀初,學者們繪製出了貝加爾湖的第一張全圖,並測量了湖深。1977年,蘇聯學者使用深水考察儀“派西斯”對貝加爾湖進行了考察,湖裏的許多祕密在考察儀的探照燈下“曝光”了,此前一些被懷疑存在的東西也從黑暗的湖裏“走”了出來,這件事當時轟動一時。迄今為止,沒有儀器能探測貝加爾湖湖底,湖的最深處並不是1637米,現還無法探測。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13

孟廟位於山東鄒縣城南的孟廟,西與孟府相鄰,是祭祀孟子的廟宇。

孟子名軻,儒學正統繼承者,發揚孔子的學説很有成就,故有“亞聖”之譽,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去世後,葬鄒縣郊外,稱孟林。縣城內又建孟廟、孟府。孟府專供孟子後裔、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居住。

孟廟始建於北宋(1037年),原址位孟子陵墓旁,宣和三年(1121年)遷建於現址,至明代具現在規模。孟廟呈長方形,前後分五進院落,共有各類殿宇64間,木坊4座,石坊1座。以主體建築亞聖殿為中心,南北成一中軸線,左右作對稱式配列。前部為二十大院,後部分左、中、右三路。廟內建築佈局開闊,疏密相宜,院院不同,各具格局。亞聖殿宏偉壯觀,高17米,面積560多平方米,重檐九脊,綠琉璃瓦蓋頂,朱漆 彩繪柱樑。殿內正中供奉孟軻像。楣上有清雍正皇帝御書的“守先待後”橫匾。

廟內的寢殿、啟聖殿、孟母殿、及御碑亭,各具特色。廟內有碑碣350多塊,“孟母斷機處”和“孟母三遷”二塊,最為引人注目。孟母殿在廟的東北隅,殿前有一石碑,上鐫“母教一人”大字。

在孟廟的啟聖殿和孟母殿裏分別放着一尊石像,兩尊石像的樣子幾乎完全一樣。關於這個石像有一個傳説。傳説,孟母死後,孟子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教誨之恩,自刻了一尊石像,為母親殉葬。到宋代,孔子45代孫孔道輔修孟母墓,發現了這一尊石像。當時有人認為孟子只刻尊石像為母親殉葬而不為父親殉葬是不對的,就請石匠仿照孟子的自刻像,又刻了一尊石像,放在孟子父親孟孫激的墓裏。

最奇的是在孟廟的第三進院落裏,有一座康熙碑亭,亭中的碑立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已經有了300多年的歷史。這石碑有一個至今解不開的謎點。石碑座下有一個縫隙,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孟廟廟會之日,許多人都往這縫隙裏投錢,從前是銅圓、制錢,如今是硬幣,凡投進去的,都琅琅作響,入地消失。投了300年,不見滿,也沒有任何變化。是這裏的一大奇蹟。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14

遊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雲台山的小導遊—孟晉,現在我帶你們去遊覽名山聖水之地—雲台山。

我們沿着石徑來到“老潭溝”,傳説,從前這裏年年乾旱,有一位天河神不顧玉帝的旨意,私自降雨,被貶下凡間,住在這裏。人們稱這潭為“龍潭”,後人敬稱為“老潭溝”。

雲台山是“三步一泉,五步一潭,十步一瀑”,我們向前走有:小潭溝、洗硯池、龍鳳峽……前方就是“不老泉”,傳説喝了“不老泉”的水可以長生不老的。遊客朋友們可以品嚐一下“不老泉”甘甜的泉水。

我們已經聽到了“嘩嘩”的水聲,這就是著名的亞洲第一大瀑布,他落差314米,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壯觀的瀑布。讓我們不由自主的聯想到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好了,我就介紹到這兒,剩下的時間就交給大家了,可以拍拍照,給自己留下永恆的記憶吧。

玉林都嶠山導遊詞 篇15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北距井陘縣城30公里,東北距石家莊市70公里。總面積180平方公里。蒼巖山所在地方圓幾十裏,皆為荒山禿嶺,唯獨此山林木蒼翠,古樹葱籠,峭壁巖,處處綠色,故名“蒼巖”。山高一千多米,奇峯險崖,挺拔峻秀,山上飛瀑高懸,山下清泉流暢,沿途建築成羣,或依危巖,或跨斷壁,或沿山曲而縈迴,或臨深壑又設置,構築巧妙,擇景幽奇。古人以“萬景臨諸壑,千峯拱上方”的詩句來讚美它。山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温和,景色迷人,是冀中地區一處旅遊、觀光、避暑勝地。山上樓、台、殿、閣,多掩映在林蔭樹叢之中,猶如“仙山瓊閣”。山中有著名的福慶寺,相傳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曾在此削髮為尼而名傳天下。

蒼巖山為太行山支脈,風景優美,草木繁茂,加上山間眾多的古建築,兩者交相輝映,渾成一體,構成了“蒼山十六景”。上山處處有景,景景觀奇,景景有典,自古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羣峯唯蒼巖”的盛譽。

蒼巖三絕

“蒼巖三絕”有人工建造,有自然生長,它們都以奇景誘人,吸引着無數愛好尋奇覽勝者不惜遠道前來觀賞。

橋殿飛虹:“橋殿飛虹”即著名的橋樓殿。這是一座建造在峽谷頂部石橋上的古建築,上接青天,下臨深谷,如彩虹高掛,與白雲齊飛,古人曾為它寫下了“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影共樓飛”的讚美詩句。遊人至此,無不為這奇妙的高空建築所吸引,停步仰觀,驚歎不絕,稱為“天下稀寶”、“人間奇景”。

碧澗靈檀:“碧澗靈檀”是在橋樓殿前面一段澗谷中生長的一羣白檀樹,其形態奇特,為其他山區所罕見。樹根裸露,樹幹沒皮沒心,盤抱巨石,奇姿異態。當地羣眾以其不同的形態分別取名為“迎客檀”、“羅漢檀”、“姊妹檀”、“鴛鴦檀”、“盤龍檀”、“卧虎檀”、“菩薩檀”、“仙女檀”、“晰蜴檀”、“松鼠檀”等,不下幾十種,常使遊人駐足而觀,興趣無窮。

懸崖奇柏:“懸崖奇柏”是指生長在蒼巖山上的一羣古柏,有崖柏、沙柏、香柏等,都長在懸崖絕壁上,有直立、有橫生、有側出、有倒懸,千姿百態,古樸蒼鬱,樹齡都在二三千年以上。更為奇特的是,這幾千株古柏,不論長在何處,它們都朝着南陽公主祠一個方向生長,亦是蒼巖山上一大奇景。當地稱為“古柏朝聖”。

蒼巖書院

進了山門始見其西側有一小院,名“蒼巖書院”,建於明代,院雖不大,但古色古香,莊重典雅,造在峽谷危巖間的一座石橋上,下有泉水淙淙,上有濃蔭遮蔽,環境十分優美。樹影婆娑,陽光少見,消幽涼爽,是夏季避暑的佳地。“書院舞蔭”之名亦由此而得來。古人曾以詩記之:“日光不到忘晨夕,絕似丹邱小洞天。”

過了“書院舞蔭”,沿途上山,一咱經碑房、萬仙堂,即至“碧澗靈檀”,在這狹長的澗谷中,生長着密密麻麻的白檀樹,多姿多態,引人流連。再行可達跨虎登山廟,此廟相傳為紀念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進山修行時,因道路艱險難行,得到仙猴相助,跨虎登山而建的。廟中有石碑一塊,刻記其事。這當然也是民間神話傳説而已。

橋樓殿

橋樓殿是福慶寺主體建築之一,也是蒼巖山風景*佳之處。這裏雙峯對峙,峭壁巍然,中開一線,下臨百丈深澗。在崖壁上凌空習架着三座單孔石橋。據考證建於隋代,其中間一座長15米,空約9米,上面建有橋樓殿,寬五間,深三間,為兩層九脊樓閣式建築,四周圍以出廊,重檐歇山頂,檐角高翹,琉璃瓦頂,黃綠相間。正脊兩吻間還有仙人跨龍、獅子馱塔等飾件。結構精巧,風格獨特,與周圍自然景色混成一體,具有清代早期的建築特點。其西面橋上也有一殿,名天王殿,規模較小,也沒有橋樓殿壯觀和有名。東面的橋沒有以上兩橋大,橋上也無建築,名小天橋。

橋樓殿內塑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和十八羅漢神像,神態莊重,形象維肖。牆上還有彩繪壁畫多幀,都是我國古代雕繪藝術的珍品。整個殿宇雕樑畫棟,氣勢恢宏。在石橋的橋拱上鐫刻着怪獸、駿馬和人物等浮雕像,亦形態生動,頗具古意。

人若站在殿前,憑欄遠眺,只見羣峯如屏,重巒疊嶂,雲霧蒼茫,“蒼山似海”,似有置身於仙境之感。若扶欄低頭俯視,但見谷底樹木葱鬱,白檀滿澗,泉水逶迤,川流不息。人若在谷底抬頭仰望,則見天開一線,橋殿凌空,有如長虹貫天。遊人至此,無不驚歎我國古代建築工匠們的大膽構思,巧奪天工,歎為“天下奇觀”。

福慶寺

福慶寺是蒼巖山上的主要寺院,原名興善寺,始建於西晉,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至隋代曾大肆擴建,規模宏偉,金碧輝煌,是一座依山而築、臨景而置的古建築羣。相傳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因不滿當時父皇殘暴,朝正腐敗,不辭遠道來此削髮為尼,靜心修度,行醫濟世。於是寺名亦隨之名聞天下,成為我國著名的佛教古剎。

從正山門沿澗入山,過萬仙堂後,一路上怪石嶙峋,白檀茂密,雲嵐飄渺,山徑蜿蜒,至“懸蹬梯雲”,山勢更陡,向上攀登三百六十多級石階,才到達大寺門前,門上有聯:“殿宇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道出了這裏的自然意境,耐人尋味。字體瀟灑自如,不知出於哪位名家的手筆。門前在兩座對峙的峭壁上,架有飛橋,橋上有殿,即橋樓殿和天王殿。

福慶寺內有大佛殿、圓覺殿、靈官廟、梳粧樓、關帝廟、藏經樓、蒼巖古塔、公主祠等建築,有的依崖,有的臨壑,佈置在蒼山綠樹之中,景色特別幽美。此外,這裏還有峭壁嵌珠、絕巘回欄、山腰綺柏、尚書古碣、説法危台、虛閣藏幽等景點,亦為遊人所讚美。

南陽公主祠

公主祠在橋樓殿以北,亦是福慶寺主要建築之一,是為紀念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在此出家為尼而修建的。祠寬三間,進深一間,坐西朝東北膚有斷崖,面臨絕壁,飛檐斗拱,畫棟雕樑。檐下掛風鐸,共聲悠揚。祠內置三佛龕,正中塑公主像,其兩妹從侍兩旁。兩側各塑有樂伎12名,手執樂器,有彈有吹,神態自如,形象逼真。牆上佈滿壁畫,都是以公主修身得道、濟世救人的故事為題材,工筆彩繪,色彩鮮明,線條流暢,層次分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頗有藝術價值,至今仍保存完好。

公主祠後面有一山洞,洞內建有公主寢殿,原有公主木雕像一尊,側身而卧,現已不存。祠南有一磚塔,八角五層,高約10米,玲瓏別緻,為明代晚期所建造。

此外,從橋樓殿向東行,經圓覺殿、南天門,過“空谷鳥聲”,即至“竅開別天”。這裏是一處懸崖絕壁,遊人至此已無咱可行。只見崖畔有一山洞。若進洞沿着洞中小路,一路曲折盤旋,拾級而上,*後至出洞口已是在山巔的一山凹處,極目遠望,天高地闊,氣象萬千,真是“竅開洞府,別有天地”,故名“竅開別天”。

山凹處建有四角形風雨亭一座,供遊人避風雨、觀山景。若再沿着山樑上小石徑繼續上山,不久即可至蒼巖山的*高峯——觀日峯,附近建有“玉皇頂”,內供玉皇大帝神像。從玉皇頂下來,過風雨亭,繼續東行,還有“陰崖石乳”、烈古台、老虎洞、東天門、孤峯古柏、智公巖、爐峯夕照等景點。

標籤: 導遊詞 玉林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angxi/dljng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