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廣西導遊詞 >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精選19篇)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精選19篇)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精選19篇)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1

斜陽島位於潿洲島東南方向約9海里處(1海里約等於1.83公里),是由火山噴發堆凝形成,面積1.89平方公里。因為從潿洲島上可觀太陽斜照此島全景,又因該島橫亙幹潿洲島東南面,南面為陽,故稱斜陽島。

斜陽島上居住的人很少,約有290人,民風淳斜陽島樸,村民多靠打魚為生,夜不閉户,恍如世外桃源。

斜陽島火山巖層壯觀,溶巖景觀奇特,巖石上有許多火山噴發時留下的圓圓的小坑,海潮過後,坑裏蓄滿了海水,在陽光的折射下,像一個個藍色的寶石散落在巖石上,成了最美麗的點綴。斜陽島的海水藍的有點發綠,清澈見底,只要站在巖石邊上就能看到一羣羣五彩斑斕的小海魚。

斜陽島上長滿了相思樹與仙人掌,仙人花四季怒放,仙人果常年飄香。

斜陽島的美可以讓你忘記時間、忘記雜念;斜陽島的美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只能用心去體會!

斜陽島位於潿洲島東南海面上,亦由火山噴發堆積形成,距潿洲島9海里,距北海市區44海里,面 積1.89平方公里。因從潿洲島可觀太陽斜照此島全景,又因該島橫亙幹潿 洲島東南面,南面為陽,故稱斜陽島。

斜陽島上住着20xx多客家人,島民熱情好客,民風民俗淳樸。島上目前沒設菜市場,沒有小偷,各 家各户捕撈回來的魚,吃不完,就放在岸邊海水裏,隨用隨取。到斜陽島來旅遊,可欣賞到形似原始生活的情調。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2

遊斜陽島,從北海國際客運碼頭乘快船可直達這個風光奇特,遊人罕至的寶島。斜陽島遠離大陸,若千萬年前這裏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數次火山爆發的積澱大自然的不斷造就,這才形成了今日的斜陽島。

斜陽島是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長條形的島,四周多是陡峭的懸崖,東、北、西各方只有小道可上島,惟有南邊是斜陽漁港、碼頭,也是南面惟一一條上岸到村莊的大道。站在碼頭的東面往西遠眺,映入眼簾的是一頭將出海的“綠背龜”,向南伸向海面的山脈就是“龜”的頭部,它正緩緩地把頭伸進海里,後面拱起半圓狀的小山,就是“龜”的背,上面覆蓋着鬱鬱葱葱的樹木,使這頭“出海龜”煥發出青春的活力。此“龜”還有龜足,即同下面的礁石,一派躍躍欲爬的架勢。從碼頭上岸,矗立在你面前的是昔日數次火山噴發巖漿形成的火山口,不過今天它已成為斜陽島的忠實衞士。拾級而上,沿路你將看到許多形態各異錯落有致的巖石,它們大多有被火燒過的痕跡,如鍊鋼出爐的焦炭,這當然是火山噴發後留下的景觀。大的巖石有幾百上千噸,石上還有清晰可辨火山噴發時高温巖漿流淌的痕跡,小的已被分解成灰燼散落在路邊。隨着一天中陽光位置的移動,小島南面海岸屹立着的那些高低不平造型各異的巖石會變幻出奇妙無窮的光影。

晴天早上日出前趕到碼頭的西面,往東可以觀察到斜陽島海上日出的奇特景象,被朝霞染紅的大海廣闊無垠,星星般點綴其間的是斜陽島漁民捕魚的船隻。最妙的是紅日露出海面時的情景,開始是一個紅點,接着是半個圓,這時給海平面鋪出由遠到近的一線金光,幾分鐘後圓圓的紅日跳出海平面時,選擇哪個角度拍攝都是一幅絕美的風光照。斜陽島的北面,有“牛鼻洞”,洞外各種景觀、山石造型令人神往。從洞內往外看:遠山、近景、大海、漁船、藍天、白雲各種光影,別有洞天,洞內各種巖石姿態斜陽島變幻、神奇莫測、遐想連翩。

斜陽島的東面是全島海蝕、巖溶景觀最為集中的地方,更為奇特。這裏有各種形態的巖層、溶巖、斷層、拉溝、溶洞、懸崖、峭壁,美不勝收。這裏的海水碧綠、十分清澈、無任何污染。岸邊魚蝦成羣。岸上巖石下,各種蟹類,或是在曬太陽、或是在緩緩爬行,見有人活動,便各自尋找隱蔽處。

斜陽島上長滿了台灣相思樹、馬尾松、榕樹、仙人掌等各種花草樹木,一年四季常青,四季花香。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3

斜陽島位於潿洲島東南海面上,亦由火山噴發堆積形成,距潿洲島9海里,距北海市區44海里,面積1.89平方公里。因從潿洲島可觀太陽斜照此島全景,又因該島橫亙幹潿洲島東南面,南面為陽,故稱斜陽島。

斜陽島狀似一朵盛開的蓮花,中部凹陷,四周凸出。沿岸陵巖壁立下臨深淵,飛鯊怪魚,貝類珊瑚清晰可見。島上冬暖夏涼,野花繁多,森林原始,山徑迷離,海蝕、海積及溶巖景觀奇特,是尋幽探險的樂園。

斜陽島上住着20xx多客家人,島民熱情好客,民風民俗淳樸。島上目前沒設菜市場,沒有小偷,各家各户捕撈回來的魚,吃不完,就放在岸邊海水裏,隨用隨取。到斜陽島來旅遊,可欣賞到形似原始生活的情調!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4

廣西藥用植物園坐落在南寧北郊,這裏不僅植被茂盛,也種植着各種各樣的藥用植物。在這裏你可以見到兩面針、草珊瑚等平時聽説過的草藥植物,更可見到許多聞所未聞的藥用植物,令人大開眼界。

植物園園區很大,建議從西門(2號門)進入,它最靠近科普園。除了西門外,園區還有南門(1號門)及北門(3號門)。前者門口的公交線路最多,包括經過火車站的7、66路及朝陽廣場的22、81路,從南門門口走到科普園大約15分鐘左右的路程。

從西門進入後,會順序經過藥園紀念林、藥膳館、廣西特產藥物區,驗方長廊、科普園等。科普園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為藍本,分為木本藥物區、《本草綱目》草部展區、藤本藥物區等區域。

草部是最方便和最值得仔細觀賞的一處,你可以找到熟悉的兩面針、草珊瑚、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金花茶等植物。最有趣的是裏面的百病主治驗方長廊,它按照人體系統疾病對植物進行分類,遊客都可以試着找找有沒有適應自身病情的植物,以便“對症下藥”。

過了科普園就是往出口方向,依次有珍稀瀕危藥物區、廕生藥物區、民族藥物區、藥用動物區等多個特色區域。動物區一般小朋友會很喜歡,可以看到很多梅花鹿,還有鴕鳥等動物。

園內還有一個藥用植物博覽中心,雖然叫做博覽中心,但是可能叫它足療館會更加合適點,客廳裏展示着幾十種草藥,進去後全是在泡腳的,可能是指用草藥泡腳,很多遊客會坐下在這裏休息下泡個腳。

整個植物園內林木蒼翠,藤蔓縱橫,到處都是一片的綠色,加上棚架點綴其間,空氣特別的清新。來這裏逛逛,知道些藥用植物的知識也很不錯。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各位來賓:

歡迎大家乘船遊覽美麗的灕江。

灕江屬於珠江水系,發源地在桂林北面興安縣境內的貓兒山。貓兒山是史稱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峯,海拔2238米,號稱中南最高峯,灕江由貓兒山下的涓涓細流彙集而成興安縣境內至今還保留着秦始皇時期修建的“靈渠”,它是中國第一條人工運河,史稱“興安靈渠”,它把灕江的水和湘江的水連接起來。湘江在湖南境內,屬於長江水系。大自然賦予了它特定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世上無水不東流”是因為地球西部地形高,東部地形低所造成的,但惟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而去,灕江的水由北向南而下,所謂“湘漓分流”、“相離而去”,灕江故此得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另外灕江的“漓”字,在字典裏面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大概也是灕江名稱最佳的含義。灕江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起過重大作用,靈渠開鑿之後,它溝通了嶺南與中原的聯繫,對秦王朝統一中國的大業,以及對桂林乃至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有深刻的影響。

竹江景區

(羣龍戲水)

在前面右側臨水的山壁,有幾根懸垂倒掛的鐘乳石柱,它們形態嵯峨,形神兼備,彷彿像幾條飲江的巨龍,它們的身子,隱藏在山壁內,只有龍頭向着水面。第當春夏水漲,龍頭便會吐出雨露。傳説這幾條龍是天帝派它們到灕江邊來採集桂花香精的。很久以前這些山坡上長滿了桂花,那沖天的香氣直貫天宮,引得嫦娥也想偷偷下凡,天帝為之震怒,於是派來了這幾條神龍,要把這桂花的香氣全部吸盡帶回了天宮。誰知道神龍到了這時原形被這裏的景色迷住了,它們不僅沒有帶走人間的桂花,反而引來了天庭的雨露,它們把雨露傾注在崖壁下的潭裏,從此這個潭就叫沉香潭。沉香潭的水灌溉了灕江兩崖的四方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的桂花樹枝葉長得更加繁茂了,灕江八月兩岸到處都是桂花香,怪不得人們都把這片地方叫桂林呢!

草坪景區

(鑼鼓鴛鴦灘)

彎彎曲曲的灕江,有一個灣就有一個灘,有人數了一下,從桂林到陽朔,83公里的水程,共360.5個灘。灘頭灘尾水比較淺,灕江從灘頭上流過,發出淙淙的響聲,這響聲彷彿是天宮中的仙樂,聽了叫人飄飄欲仙。其實這哪裏是仙樂,這是灕江的音樂,請大家看,左岸邊有兩塊大石頭,一個像圓鼓,一個像金鑼,當地的村民們都叫它們鑼鼓石。右岸邊兩座拔秀的小山柱,彷彿是一對鑼錘和鼓棍,大家仔細聽,彷彿還有一對鴛鴦在唱歌呢。

廣西桂平西山導遊詞 ·桂林導遊詞 ·星島湖導遊詞 ·廣西灕江導遊詞

楊堤景區

(八仙遊江)

右前方,山到了這裏突兀而起,雲到了這裏虛無縹緲,給人以幻境的感覺。這一帶山巒疊嶂,氣勢雄偉,前面一組8個山頭,很像我國古代神話傳説中的8個仙人,靠近江邊頭光光的是鐵枴李,旁邊的是曹國舅,下面戴帽子的是河仙姑,接下來的是張果老、韓湘子、呂洞賓、藍采和、鍾漢離,正好8個。據説有一天,8位仙人各顯神通,飄洋過海,結伴而行,他們來到了灕江邊上,看到了美麗的灕江風光,這裏碧水青峯,田園似錦,於是他們決定留下來,這個景點取名叫“八仙遊江”。

興坪景區

(溯江鯉魚)

前邊有一個山峯又長又大,橫亙在灕江邊,整個山形很像鯉魚,魚頭朝右,魚尾朝左,魚嘴跟右邊的這座山峯相連,在高高的魚背上有一組小山峯構成了魚鰭,真是一條活靈活現的大鯉魚,那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條鯉魚,誰也沒有辦法稱它的重量。那鰭魚又像一隻小哈巴狗,也就是我們通常説的獅子狗,它的頭部、眼睛、四肢都很清楚,真是可愛極了。

桂林山水有四大特點: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那麼灕江除此之外還有瀑布、流泉、險灘、竹林四絕。有人説:灕江不僅僅有這睦,而且還有怪、迷、奇、絕四大特點,那就是古榕之怪,畫山之奇,冠巖之迷,半邊渡之絕。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陽塑景區

(“帶”字石刻)

碧蓮峯上碑文石刻很多,特別是山腰石壁上刻有清代光緒年間一個草書“帶”子更是令碧蓮生逃。其字形結構意味深長,人稱一字詩,竟包含了“一帶山河,少年努力”八個字的韻味和筆意。從欣賞這個“帶”字,最後我們應該總結灕江的精神就是一個“妙”字,灕江風景的自然美,妙不可言。

各位朋友,今天的灕江遊即將結束,歡迎您及您的朋友下次再來遊覽灕江。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6

獨秀峯位於市中心以靖江王城內, 孤峯突起, 陡峭高峻, 氣勢雄偉, 素有“南天一柱”之稱。山東麓有南朝劉宋時文學家顏延元讀書巖, 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蹟。顏曾寫下“未若獨秀者, 峨峨郛吧間”的佳句, 獨秀峯因此得名。假當晨曦輝映或晚霞夕照, 孤峯似披紫袍金衣, 故又名紫舍山。

太平巖 在獨秀峯西麓, 原名西巖, 高2.9米, 寬 4.25米, 長31.5米, 面積140平方米。北達雪洞。巖洞賅有恭惠王朱邦寧繪劉海蟾像, 俗稱劉海洞。明嘉靖間(1522-1566)重新開發時, 挖出一枚“太平通寶”錢幣, 靖江王認為“此惟兆哉, 山靈告予”, “遂以太平名巖”。太平巖的名稱就沿用下來。太平巖有自己的特色, 巖體像一間寬敝的房子, 地面十分平整, 巖頂重懸的鐘乳石, 有的像梳得整整齊齊的少女鬟發, 有的像色彩斑斕的龍鱗, 還有形狀態怪異、閃耀着金光銀光的砂石, 令人眼花繚亂。明藩王在巖前栽種花木, 修建寶塔、庵院, 在洞中塑立神像, 親自寫《獨秀巖記》, 還邀集地方官員遊宴賦詩, 洞壁鐫刻宗室詩多首。

月牙池 位於市區獨秀峯東麓。此外原有獨秀泉, 以初因泉鑿池, 形如月牙。池上曲模水榭, 池畔重柳依依, 景色十分優美。月牙東聖母、春濤、白龍並稱桂林四大名池。

雪洞 位於獨秀峯西北麓, 洞口向月牙池, 高約3米, 寬5.6米, 深32米, 面積約180平方米。明户露《赤雅》載: “雪洞乳石最奇。”洞壁呈白色, 所懸乳石潔白如雪。洞口刻有“雪洞”二字, 旁有雙鳳石。原有唐人詩刻, 今泯滅無存。

中山紀念塔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王城內獨秀峯東麓月牙池畔。1920xx年9月, 當時在廣西的國民黨著名人士白崇禧、劉為章、李耀軒、李維仁、裘邦燾等, 為紀念廣州革命政府的成立和廣西統一, 特在孫中山先生1920xx年誓師北伐駐足華處, 興建此塔。

獨秀亭 在獨秀峯頂, 為2層、紅柱、6角、重檐、瓦頂的仿古亭。高7米, 長寬各4.8米, 面積23平方米。柱間有通透花窗, 東西向雙開門。亭側另有方亭, 高6米, 長寬各4.7米, 面積22平方米, 原為空襲報警設施。亭前有10平方米平台, 周有欄, 高踞懸崖之巔。登臨四望, 雲生足下, 星列胸前, 千山萬户, 盡在眼中。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7

桂林美最美是灕江,它發源於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全長170公里。由桂林至陽朔84公里的灕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點峯巒之間,奇峯夾岸,碧水縈迴,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風光旖旎,猶如一幅百里畫卷。這百里灕江,依據景色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個景區

第一景區:桂林市區至黃牛峽。兩岸奇峯林立,城鎮、農村、田園錯落分佈,景觀多樣,是觀賞遠山近水與人文民風的佳處,構成了畫卷的開頭部分。這一景區的主要景點有象鼻山、鬥雞山、淨瓶卧江、奇峯林立、父子巖、龍門古榕、大圩古鎮、磨盤山等。

第二景區:黃牛峽至水落村。夾岸石山連綿不斷,奇峯圍巒映帶,是灕江風光的精華所在,構成畫卷的主體部份。主要景點有望夫石、草坪帷幕、冠巖幽府、半邊渡、鯉魚掛壁、浪石風光、童子拜觀音、八仙過江、九馬畫山、青峯倒影、興坪佳境等。諸多景點中,冠巖水府、九馬畫山、興坪佳境最令人興奮,令人陶醉。

第三景區:水落村至陽朔。兩岸土嶺青葱,翠竹、茂林、田野、山莊、漁村隨處可見,給畫卷添上了幽美的田園色彩。

灕江風光的美,不僅充分展現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點,而且還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的佳景。同時灕江有着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氣候,自然有它不同的神韻。晴天的灕江,青峯倒映特別迷人。可煙雨灕江,賜給人們的卻是另外一種美的享受;細雨如紗,飄飄瀝瀝;雲霧繚繞,似在仙宮,如入夢境。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8

1998年國土資源部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樂業縣進行土地資源調查時,發現一種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 - 喀斯特漏斗羣,又稱樂業天坑羣。該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巖溶地貌),降水量大,為地下洞穴的發育提供了良好條件。其典型特色是地質構造獨特,生物種類繁多。代表景觀為大石圍。

天坑羣由方圓十多平方公里範圍的數個巨大的天坑狀溶洞組成。 最大的天坑“大石圍”直徑500多米,深400多米,坑底有神奇的地下森林和地下河。其他的天坑,坑與坑之間有溶洞相連,非常罕見,所以被譽為“中華一絕”。

當地人將天坑稱為“石圍”,廣東粵北人稱天坑為“籮”,但“大石圍”比粵北的“通天籮”要大30倍。大石圍天坑位於同樂鎮刷把村,距樂業縣城28公里。大石圍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積9.6萬平方米,為世界第一。大石圍天坑垂直深度約為613米,東西長為600米,南北寬為420米,其容積約0.8億立方米。大石圍坑底原始森林裏面有各種奇花異木和無數的神祕動物,有的被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有的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和名貴藥材,還有人類至今未曾有過記載的蕨類。原始森林底部有兩條地下河,一暖一冷,河裏有世界罕見的朦魚。大石圍周邊還有四公里長的神祕的百朗大峽谷、三十公里長曲徑通幽的布柳河等景點。在大石圍周邊村屯又有獨特奇絕的白洞、神木、蘇家坑、鄧家坨、甲蒙、燕子、蓋帽、風巖、大坨、穿洞等幾十個天坑,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天坑羣”。在“天坑羣”的周邊,還有冒氣洞、馬蜂洞、熊家東、西洞等50多個溶洞景點與之相配。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9

巴馬是舉世聞名的“世界長壽之鄉”。 巴馬人的長壽現象源遠流長,1960年秋,武漢醫學院長壽科學研究所專家根據廣西區衞生廳和公安廳提供的線索,首次到巴馬作長壽考察,巴馬的長壽現象引起了國內專家關注。經過多次深入實地考察認證,1991年11月1日,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日本長壽專家森下敬一博士在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第13次年會宣佈巴馬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第五個被發現)。20_年國際自然醫學會成功舉辦了巴馬首屆國際長壽學術研討會,並授予巴馬“世界長壽之鄉”認定書,這是國際自然醫學會唯一頒發的一份世界長壽之鄉認定書。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日本著名學者森下敬一博士稱“巴馬是人間遺落的一塊淨土”。長壽探祕已成為巴馬吸引世人眼光的焦點。

巴馬是廣西的旅遊名鄉。除長壽資源外,巴馬的生態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境內有號稱“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長壽宮”和“水上蘆笛巖”百鳥巖為代表的巖溶洞羣體及天坑羣,有逶迤絢麗的盤陽河風光和湖光山色的賜福庫區千島湖風光,壽鄉探祕遊已列為廣西十大旅遊精品之一。另外,紅色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是國家規劃實施的“百色風雷,兩江紅旗”紅色旅遊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有紅七軍二十一師師部舊址、韋拔羣同志犧牲地香涮洞等一批著名的旅遊景點。小平足跡遊成為巴馬發展旅遊業的又一重點和看點。

巴馬是“中國香豬之鄉”。巴馬是香豬原產地,香豬個小體圓,皮薄肉細,胴體精瘦,肌肉鮮紅,肌纖維細嫩,脂肪營養豐富,素有“一家煮肉四鄰香、七裏之遙聞其味”的美稱。巴馬香豬具有悠久的飼養歷史,早在宋朝就已作為貢品進貢皇室。1995年3月,巴馬被國家物產經濟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

巴馬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巴馬空氣中富含對人體十分有益的負氧離子,一般地方空氣中的負氧離子為每立方厘米5000個左右,盤陽河谷和一些長壽村屯每立方厘米高達20_0多個,是國內大中城市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巴馬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境內居住着瑤、壯、漢、仫佬、毛南等11個民族同胞,民俗民風淳樸,瑤族文化藝術十分豐富多彩,素有“有瑤無處不有鼓、有鼓無處不有舞”的説法。巴馬有番瑤祝著節,壯族三月三歌節等。祝著節,家家殺豬宰羊、蒸五色糯飯,男女老少身着盛裝,羣集慶祝,唱笑酒歌把盞傳情,跳銅鼓舞歡慶豐收,韻味濃烈。三月三歌節,青年男女帶五色飯和紅綠雞蛋,成羣結對趕歌圩。來到巴馬,你還能看到藍靛瑤拋繡球,土瑤射弩、打陀螺等古樸的風俗。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10

陽朔位於桂林市南面63公里,是最早確定的“國家級風景旅遊名勝區”之一,是一座有20xx多年曆史的灕江邊最美的城鎮,媲美桂林,遊人如雲。

陽朔歷史悠久,人居歷史逾五千年。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元)置縣,城史已有140餘年。陽朔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市區南面。總面積1428.38平方公里,人口30萬。從桂林到陽朔,水路83公里,陸路65公里,水陸交通便捷,而且行程盡在自然山水畫廊之中。

陽朔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百里山川,處於風景如畫,時時秀色可餐。真可謂是大地母親賜予的豐厚禮物,東西文化交流的智慧結晶,尤其是它那四個一、八個景等獨特的旅遊資源吸引了無數的中外遊客紛至沓來。這就是:一條灕江,一條桂陽公路,一條西街、一棵大榕樹;八大景區為:1、世外桃源;2、銀子巖;3、遇龍河景區;4、劉三姐歌圩;5、高田望月;6、鑑山古寺;7、蝴蝶泉;8、聚龍潭……

所有這些形成鏈帶式的主體景觀,成為一個新的旅遊熱點,構成了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陽朔仙境,如今的陽朔已真實地做到了形神兼備,靠自然之美引人,靠人文之美留人。

一位在陽朔西街生活多年的法國商人曾這般深情地表述他對陽朔的熱愛:“我還沒有發現,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的生活能比得上這裏的舒適與悠閒。”

洋人眼中的“陽朔休閒”竟然如此地經典,沐浴着東方文化成長的我們又何嘗不會更多一份鍾愛呢?君不見?“五一”、“十一”、春節黃金週的桂陽公路上、廣東、湖南、雲、貴、川等地的自駕私家旅遊車結伴飛馳而來;君不見?陽朔縣城通往月亮山、大榕樹、遇龍河景區的每一條路上騎車的揹包人每天都是成羣結隊、浩浩蕩蕩;君不見?銀子巖、世外桃源,還有佛光普照的鑑山寺每天都是遊客雲集,絡繹不絕;君不見?著名導演張藝謀親自執導的《印象劉三姐》生意火爆,每晚加演,還是供不應求;還有多少外國遊客一踏進陽朔這塊風光寶地,不呆上十天半個月,他們絕不忍離去……

所有這一切只詮釋着這樣共同的主題:陽朔,中國旅遊的名縣,世界鄉村休閒的經典,桂林旅遊精品的超市,中國人的精神後花園!

陽朔,的的確確是您的尋夢家園,休閒的勝地,度假的天堂。迷人的陽朔,正以窈窕淑女般的情懷,期待着您的光臨!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11

國家首批“信得過”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北海老城是北海城市的發源地,總面積0.4平方公里。始建於1820_年,全長1.27公里,寬9米,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近代建築年鑑”。

這條街最大的特點是“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文化生活中西融合”。主要景點有東安馬頭、_禮拜堂、三皇廟、丸一藥房、街渡口、治安告示碑、搖水井、永濟隆、雙水井、單水井、北海海關大樓舊址、大清郵政北海分局、宜仙樓、電報局舊址、房產界碑等,特別是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北海坭興陶館、北海明清木雕館、北海水彩畫館等展館濃縮了北海老城歷史文化的精華,展示了獨具魅力的老城文化底藴。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位於珠海中路102號,該館在梳理北海老城的歷史脈絡中,重現老城昔日繁華景象,展示老城獨具特色的歷史遺存,深度挖掘老城的精神文化內涵,展示出一種緣海而生、伴海而興、中西合璧的濱海古城歷史文化底藴。通過高科技多媒體、場景復原、實物等的穿插展示,以時間為橫座標,歷史事件為縱座標,以事帶物,以物帶人,將整個老城的發展歷程完整的鋪陳開來。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水彩畫館位於珠海東路181號,該館由老街保存最為完好的嶺南騎樓建築風格的民居改建而成,重點介紹代表北海畫派的十一名畫家:蔡道東、張國權、張國楠、劉少華、張虹、包建羣、吳明珠、吳志剛、黃小其、張濟良、張斌等的個人精品展。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坭興陶館位於珠海中路20號,主要展示許維基先生所收藏的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坭興陶藏品,輔以13位坭興陶大師的個人精品展,可堪稱“全國獨一無二”。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明清木雕館位於珠海中路10號,館內展品來自澳大利亞籍華人收藏家巫海先生藏品,主要陳列明清時期北部灣地區古民居中的建築木雕及民用傢俱,這些展品主要採用了浮雕、透雕、圓雕等雕刻手法,展品雕工精湛,形象生動,是北部灣地區收藏古建築木雕中數量最多、品種最齊全的展館之一。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12

國家首批“信得過”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北海老城是北海城市的發源地,總面積0.4平方公里。始建於1820xx年,全長1.27公里,寬9米,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近代建築年鑑”。

這條街最大的特點是“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文化生活中西融合”。主要景點有東安馬頭、基督教禮拜堂、三皇廟、丸一藥房、街渡口、治安告示碑、搖水井、永濟隆、雙水井、單水井、北海海關大樓舊址、大清郵政北海分局、宜仙樓、電報局舊址、房產界碑等,特別是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北海坭興陶館、北海明清木雕館、北海水彩畫館等展館濃縮了北海老城歷史文化的精華,展示了獨具魅力的老城文化底藴。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位於珠海中路102號,該館在梳理北海老城的歷史脈絡中,重現老城昔日繁華景象,展示老城獨具特色的歷史遺存,深度挖掘老城的精神文化內涵,展示出一種緣海而生、伴海而興、中西合璧的濱海古城歷史文化底藴。通過高科技多媒體、場景復原、實物等的穿插展示,以時間為橫座標,歷史事件為縱座標,以事帶物,以物帶人,將整個老城的發展歷程完整的鋪陳開來。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水彩畫館位於珠海東路181號,該館由老街保存最為完好的嶺南騎樓建築風格的民居改建而成,重點介紹代表北海畫派的十一名畫家:蔡道東、張國權、張國楠、劉少華、張虹、包建羣、吳明珠、吳志剛、黃小其、張濟良、張斌等的個人精品展。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坭興陶館位於珠海中路20號,主要展示許維基先生所收藏的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坭興陶藏品,輔以13位坭興陶大師的個人精品展,可堪稱“全國獨一無二”。

北海老城國家4A級景區旗下北海明清木雕館位於珠海中路10號,館內展品來自澳大利亞籍華人收藏家巫海先生藏品,主要陳列明清時期北部灣地區古民居中的建築木雕及民用傢俱,這些展品主要採用了浮雕、透雕、圓雕等雕刻手法,展品雕工精湛,形象生動,是北部灣地區收藏古建築木雕中數量最多、品種最齊全的展館之一。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13

1998年國土資源部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樂業縣進行土地資源調查時,發現一種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 - 喀斯特漏斗羣,又稱樂業天坑羣。該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巖溶地貌),降水量大,為地下洞穴的發育提供了良好條件。其典型特色是地質構造獨特,生物種類繁多。代表景觀為大石圍。

大石圍天坑

大石圍天坑位於樂業縣同樂鎮刷把村北邊,距縣城23公里,屬紅水河南端的乾熱河谷地帶,是整個"天坑"溶洞羣中的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名的景點之一,有"天然絕壁地宮"之美稱。大石圍天坑地下原始森林面積9.6萬平方米,垂直深度613米,東西長600米,南北寬420米,容積約0.8億立方米,其地下森林面積位居世界第一,深度位居世界第二,容積位居世界第三。原始森林底部地下溶洞高50~200米,寬70~150米,洞中有兩條寬7~13米的地下暗河,是廣西目前河流量最大、流程最遠的地下暗河之一。

兩條暗河中,一條冷,一條暖,冷暖兩條河流長約30公里,被稱為鴛鴦暗河。河裏有許多的地下水生生物,最具特色的是通體透明的盲魚,河岸兩旁有金黃的沙灘和五彩的奇石及巨大的化學沉積物。大石圍天坑底部暗河下游6公里處,有一處寬30-50米,高約100多米的瀑布,被專家稱為地下第一大型瀑布。20xx年9月,新疆達瓦孜第六代傳人阿迪力成功徒步跨越大石圍天坑,更為其增添無窮的人文魅力。

布柳河仙人橋景區

布柳河仙人橋景區,地處樂業縣新化鎮磨裏村布柳河大峽谷,距縣城51公里,該峽谷全長16.9公里。沿河兩岸綠樹成蔭,古樹繁多,野猴成羣,鳥語鳴啼,有"植物的王國,鳥類的天堂"之美稱,河裏魚兒穿梭,既可漂流,又可觀光旅遊,被專家稱為"桂西第一漂"。尤為奇特的是,布柳河上還有一座由三座大山塌陷形成的天然石拱橋,坐落於漂流河段下游。石橋天成,鬼斧神工,橋拱對稱,拱底平滑,當地人稱為"仙人橋"。仙人橋拱孔跨度177.14米,橋寬19.3米,橋身長280米,橋身厚78米,總橋高165米,拱高87米,像一條巨龍橫跨在河的兩岸,絕景天成,氣勢雄偉,是罕見的天然石拱橋。被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大、最美的水上天生橋,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布柳河是集奇山、秀水、仙橋、溶洞於一體的漂游觀光景區,環境幽靜,氣候宜人,是八方遊客最為嚮往的生態漂游觀光聖地。

黃猄洞天坑國家森林公園景區

黃猄洞天坑國家森林公園距樂業縣城30公里,是世界級大石圍天坑羣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集天坑、溶洞、高山、森林、瀑布於一體,具有"奇、秀、幽、野"等景觀特色。公園氣候温和,夏無酷暑,是瀏覽觀光、休閒度假、科普考察最為理想的場所

黃猄洞天坑國家森林公園由黃猄洞天坑景區、風巖天坑景區、花坪景區、盤古王景區,一溝景區和西南民俗風情園組成,擁有六大天坑,67個風景資源點,其中黃猄洞天坑最為獨特,天坑地貌驚險壯觀,坑口森林茂密,坑底大面積地下森林棲息着大型野生動物,坑內西側有落差一百多米的季節性瀑布,坑邊有蛙王護洞的傳説和七仙女下凡的故事,坑內有神祕天坑金剛、天坑仙鴿和黃猄神像等29個自然風景點,堪稱天坑、森林、瀑布、神話的完美結合。在天坑內建立了天坑攀巖基地,開發有三條國家級攀巖線路和兩條170米高的速降線路。

穿洞天坑

穿洞天坑地處樂業縣刷把村竹林壩屯,距縣城18公里。整個天坑呈多邊形,由六座山峯圍着,是所有天坑中峯體最多的天坑,屬世界六大超大型天坑之一。在所開發的天坑中,惟有該天坑可通過溶洞走入坑底,一覽坑底之神心,穿洞天坑的存在增加了天坑旅遊的神祕,新奇價值。特別是坑底西南端的廳堂式洞穴,其頂部發育有一個小口天窗,光柱自108米高處射下,令人感到洞廳的寬大與空曠,球形洞室及天窗的存在,增加了自然景觀的神祕感。該景點是集溶洞、地下河、光柱、原始林林於一體的"天坑"縮影。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14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位於廣西桂林市內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宏峯寺及寺內的太平天國革命遺址陳列館等。附近還有隋唐開元寺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緊靠江邊,灕水流貫其間,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飲水灕江,景緻極佳,唐宋以來即為遊覽勝地。宋薊北處士《和水月洞韻》詩:“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形象地描繪了這一景緻。國家首批4A級景區,位於桂林市濱江路,桃花江與灕江的交匯處,2、23、16、57、58、88路公交車可到達。佔地11.88萬平方米,屬於喀斯特地貌自然風景區,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飲江水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為著名遊覽勝地,有1000多年的遊覽史。

象鼻山在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西距文昌橋200米。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面積1.3公頃。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巖組成,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吸飲江水。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徵,桂林乃至廣西地方產品多以象山作為標記。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1.2萬年前,地殼抬升,灕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米,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明代詩人孔鏞寫道:“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這一百看不厭的象鼻山位於城南灕江和桃花江的江流匯合處。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臨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説它“其形正圓,望之端整如月輪”。水月洞裏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則構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洞內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餘件,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和陸游的作品最為有名。陸游雖然沒有到過桂林,但對這裏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詩和信札寄給當時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則“命工刻與崖石,與世人共之”。

象鼻山的山腳有石級小路通上山頂。山頂平展,綠樹成蔭,當年太平軍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頂的東端有明代的實心磚塔,因嵌有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塔身好似圓形寶瓶,又像劍柄,又有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

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創與唐代的雲峯寺,寺內陳列着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這裏原來還有個開元寺。唐代的鑑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到海南島,在北歸的途中,經過桂林時,居住於開元寺,在此主持大典,-傳經。可惜古寺早廢,只留下這座佛塔敍説當年盛事。象鼻山,景色優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徵和桂林城的標誌,最令中外遊人喜愛。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15

珍珠城遺址已列為廣西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撥款在珍珠城的廢墟上興建了一座仿古建築“珍珠亭”,讓遊人瞻仰。

珍珠城位於合浦縣東南隅營盤鄉白龍村。合浦珍珠凝重結實,大而渾園,色澤光潔,譽稱“南珠”。早自商代開始作為貢品,秦漢以後循海上“絲綢之路”遠銷國外。

古傳南珠共有七個產珠池,主要產地則在合浦一帶。明洪武(朱元璋)7年(1374年)派人在白龍建珍珠城,城以條石為腳,火磚為牆,中心分層,用黃土夾珍珠貝殼夯打築城、城建成後,設專官內監並駐水師鎮守,固海防寇監管採珠。以後歷代珠官均駐這裏。這古舊建築由於清朝,民國以及抗日戰爭戰火影響,東西北三面城牆已拆毀,還有南門一段城牆於1959年已基本夷平。圖中珍珠城系近年按原來模樣修成的,在原城倒坍地方,有些牆基還隱約可見。城東原城基之上,有棵古榕,原是城牆上附生的,有些城磚被盤根錯節的榕根纏住。而樹枝幹挺拔,綠葉扶疏,富有生氣,似為珍珠城興廢留下見證。

民間傳説,漢時合浦太守多貪污腐敗,欺壓百姓採珠,貪求無厭,珠便自己遷陡到交址交界,合浦珠源絕跡。後孟嘗來為合浦太守革除這舊弊苛政,珠復遷還合浦。這就是“合浦還珠”的故事,其實珠去珠還,並非漢代一時,而是掠奪資源所產生矛盾與休息養生以後生機恢復的一種反覆循環。漢代以後直到元朝,幾經反覆,資源破壞嚴重,採珠業衰落不振;明代朱元津在白龍設珍珠城後,明中朝的採珠業又破歷史最高紀錄,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朝延用銀萬兩征夫萬人獲珠摺合現二萬八千兩。如此“竭澤而漁”的掠奪性來捕,珠業再衰蹶不振。

從明始,歷代皇帝朝延派來監守珠池,強迫珠民賣命採珠的“珠池太監”、“採珠總監”都是皇帝特派的爪牙,有特權為非作歹,為所欲為,恃勢凌僱人民隨便把無辜良民活活打死。如嘉靖年間所謂“盜珠案”就仗斃多人。還向地方抽調錢糧、物資和人依,衙門官吏不敢過問。他們是一方的“太上皇”,與贓官狼狽為奸,羅致地方土霸、劣紳、刁民,勾結一起,濟波一氣,橫徵暴放,曾造成“下四府之地數百里無人”。他們還利用特權違禁納賄,“買免賣放”,敲詐勒索,民憤極大。當然,朝延命官以至太監中,資性善良、恬淡寡欲,尚有良心,勵民症,能識時艱的,也不是沒有人在。如正德年間,江南道御史陳實,就敢於參劾為非作歹的採珠總監趙蘭“激變珠民”,但這些人實在太少太少了。而人對這種廉吏良官,都是頂禮膜拜,代代不忘的。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16

巴馬長壽村即甲篆鄉平安村巴盤屯,是桂北山區中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這裏自古就多有長壽的老人,多數老人無疾而終,是著名的“世界長壽之鄉”。來到長壽村的遊人主要是探訪村裏的百歲老人,沾福氣、探尋養生之道。

這個小屯子背倚青山,盤陽河繞村而過,走過一座石拱橋一條小路便可進屯,風景十分優美,據説當地的空氣和水有延年益壽功效。長壽村最大的亮點就是那些百歲老人,每個年過百歲老人家門口都有小牌子,上面寫着他們的年紀和出生年月。其中,年紀最大的黃卜新老人生於1898年,今年已有115歲了。如今這些老壽星們坐在家中,每天都有遊客排着隊來探訪他們:按照當地的習俗給老人送上紅包,請老人摸頂賜壽,與老人合影留念,還可以和老人聊聊天,聽聽他們的長壽之道。

來長壽村遊玩,可以住在巴馬縣城,乘車或包車遊玩巴馬縣的各個景點,也可以住在長壽村附近,這裏的房間50-80元/天,很實惠。許多人慕名來到長壽村探尋長壽的祕訣,因此也誕生了一批“候鳥人”,他們在長壽村或者附近的月坡村租下房子,來這裏過冬或者長居一段時間養生。於是也應運而生了月租的房間,500-700元/月不等。

到達巴馬縣城後,可以首先去百鳥巖乘船遊覽地下河溶洞,然後去巴馬長壽村拜訪老人,之後在村子附近走走,欣賞山水。最後前往百魔洞,這裏除了看喀斯特溶洞、地下河,據説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很高,長壽村裏的老人大多飲用這裏的山泉水,常有“候鳥人”在洞裏鍛鍊身體。

巴馬的餐飲業不發達,集中在縣城壽鄉大道北段,在長壽村吃飯較縣城貴些。基本每家店都能吃到巴馬的特色菜,香豬、油魚、火麻、珍珠黃玉米等等,這些當地食物也被視為巴馬長壽祕訣之一,來到這裏不妨嚐嚐。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17

歡迎大家乘船遊覽美麗的灕江。

灕江屬於珠江水系,發源地在桂林北面興安縣境內的貓兒山。貓兒山是史稱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峯,海拔2238米,號稱中南最高峯,灕江由貓兒山下的涓涓細流彙集而成興安縣境內至今還保留着秦始皇時期修建的靈渠,它是中國第一條人工運河,史稱興安靈渠,它把灕江的水和湘江的水連接起來。湘江在湖南境內,屬於長江水系。大自然賦予了它特定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世上無水不東流是因為地球西部地形高,東部地形低所造成的,但惟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而去,灕江的水由北向南而下,所謂湘漓分流、相離而去,灕江故此得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另外灕江的漓字,在字典裏面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大概也是灕江名稱最佳的含義。灕江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起過重大作用,靈渠開鑿之後,它溝通了嶺南與中原的聯繫,對秦王朝統一中國的大業,以及對桂林乃至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有深刻的影響。

竹江景區

(羣龍戲水)

在前面右側臨水的山壁,有幾根懸垂倒掛的鐘乳石柱,它們形態嵯峨,形神兼備,彷彿像幾條飲江的巨龍,它們的身子,隱藏在山壁內,只有龍頭向着水面。第當春夏水漲,龍頭便會吐出雨露。傳説這幾條龍是天帝派它們到灕江邊來採集桂花香精的。很久以前這些山坡上長滿了桂花,那沖天的香氣直貫天宮,引得嫦娥也想偷偷下凡,天帝為之震怒,於是派來了這幾條神龍,要把這桂花的香氣全部吸盡帶回了天宮。誰知道神龍到了這時原形被這裏的景色迷住了,它們不僅沒有帶走人間的桂花,反而引來了天庭的.雨露,它們把雨露傾注在崖壁下的潭裏,從此這個潭就叫沉香潭。沉香潭的水灌溉了灕江兩崖的四方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的桂花樹枝葉長得更加繁茂了,灕江八月兩岸到處都是桂花香,怪不得人們都把這片地方叫桂林呢!

草坪景區

(鑼鼓鴛鴦灘)

彎彎曲曲的灕江,有一個灣就有一個灘,有人數了一下,從桂林到陽朔,83公里的水程,共360.5個灘。灘頭灘尾水比較淺,灕江從灘頭上流過,發出淙淙的響聲,這響聲彷彿是天宮中的仙樂,聽了叫人飄飄欲仙。其實這哪裏是仙樂,這是灕江的音樂,請大家看,左岸邊有兩塊大石頭,一個像圓鼓,一個像金鑼,當地的村民們都叫它們鑼鼓石。右岸邊兩座拔秀的小山柱,彷彿是一對鑼錘和鼓棍,大家仔細聽,彷彿還有一對鴛鴦在唱歌呢。

楊堤景區

(八仙遊江)

右前方,山到了這裏突兀而起,雲到了這裏虛無縹緲,給人以幻境的感覺。這一帶山巒疊嶂,氣勢雄偉,前面一組8個山頭,很像我國古代神話傳説中的8個仙人,靠近江邊頭光光的是鐵枴李,旁邊的是曹國舅,下面戴帽子的是河仙姑,接下來的是張果老、韓湘子、呂洞賓、藍采和、鍾漢離,正好8個。據説有一天,8位仙人各顯神通,飄洋過海,結伴而行,他們來到了灕江邊上,看到了美麗的灕江風光,這裏碧水青峯,田園似錦,於是他們決定留下來,這個景點取名叫八仙遊江。

興坪景區

(溯江鯉魚)

前邊有一個山峯又長又大,橫亙在灕江邊,整個山形很像鯉魚,魚頭朝右,魚尾朝左,魚嘴跟右邊的這座山峯相連,在高高的魚背上有一組小山峯構成了魚鰭,真是一條活靈活現的大鯉魚,那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條鯉魚,誰也沒有辦法稱它的重量。那鰭魚又像一隻小哈巴狗,也就是我們通常説的獅子狗,它的頭部、眼睛、四肢都很清楚,真是可愛極了。

桂林山水有四大特點: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那麼灕江除此之外還有瀑布、流泉、險灘、竹林四絕。有人説:灕江不僅僅有這睦,而且還有怪、迷、奇、絕四大特點,那就是古榕之怪,畫山之奇,冠巖之迷,半邊渡之絕。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各位朋友,今天的灕江遊即將結束,歡迎您及您的朋友下次再來遊覽灕江。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18

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碑約50米,離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約208公里。主體瀑布寬100米,縱深60米,落差70米,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瀑布總寬208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遊德天景區,首數德天瀑布。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界碑約50米。清澈的歸春河是左江的支流,也是中越邊境的國界河,德天瀑布則是它流經浦湯島時的傑作。浩浩蕩蕩的歸春河水,從北面奔湧而來,高崖三疊的浦湯島,巍然聳峙,橫阻江流,江水從高達50餘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堅石上,水花四濺,水霧迷朦,遠望似縞絹垂天,近觀如飛珠濺玉,透過陽光的折射,五彩繽紛,那嘩嘩的水聲,振盪河谷,氣勢十分雄壯。瀑布寬100多米,縱深60多米,落差近50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被國家定為特級景點。它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就像章一對親密的姐妹。中越邊民在瀑布的下游,進行着邊貿往來,以前是肩挑人扛,現在已用車船運載了。

德天瀑布位於廣西南寧地區邊陲大新縣,在中越邊境交界處,歸春河上游,瀑布寬100米,高40米,氣勢磅礴、銀瀑飛瀉、三級跌落,蔚為壯觀。若與緊鄰的越南板約瀑布相連,堪稱為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瀑布上游,河水時急時緩,時分時合,迂迴曲折,於參天古木間,花草掩映,百鳥低徊,江水忽遇斷崖,飛瀉而下。恰似一巨大銀練,高懸於峽谷之上。站在瀑布之下,水氣蒸騰,上接雲漢,其滾滾洪流,折而復聚,飛瀉而下,連衝三關。濤聲迴盪于山間,聲若巨雷,數裏可聞,仰望瀑頂,羣峯若浮動,巨瀑如海傾,水沫飛濺,如萬斛明珠,若遇晴日,彩虹橫跨瀑布,為雄奇的瀑布增加了幾分嬌媚。其魄力,其氣勢,其風采,震魂攝魄,搖動心旌。

德天瀑布雄奇瑰麗,變幻多姿,碧水長流,永不涸歇。瀑布四季景色不同,春天凌草泛青,山花吐豔,瀑布四周被鑲起五彩繽紛的花邊;秋天梯田鋪金,層林盡染,高掛的銀簾霧氣沖天;冬天瓊珠閃閃,玉液潺瀑,山風把細流吹得飄飄灑灑;夏天激流如龍,排山倒海,似萬馬奔騰而來。

廣西斜陽島導遊詞 篇19

龍脊梯田位於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和平鄉平安村龍脊山,龍脊梯田距離龍勝縣城17公里,龍脊梯田距桂林市80公里。龍脊梯田從廣義上説叫龍勝梯田,從狹義上稱為龍脊梯田,但廣大攝影和旅行愛好者更喜歡龍脊梯田的稱呼,似乎這樣更具氣勢。

龍脊梯田有1號和2號兩個觀景點,1號觀景點在村子東側上方,較遠,2號相對近一些。1、2號觀景點之間有平路相連,兩處都可看見當地最為著名的龍脊梯田中的“七星伴月”,“七星伴月”是龍脊梯田的精華,是七個小山頂梯田和一個大的山頂梯田。整個山都是窄窄的梯田,而田埂則像是劃等高線。龍脊梯田往上還有一個金坑梯田.那裏有四個瑤族村落,從平安1號景點住上走需要3到4小時.住宿條件比不上平安,梯田的規模比此前稍大,民風更為淳厚。龍勝縣東南部和平鄉境內,有一個規模宏大的梯田羣。

龍脊梯田景區內居住着壯族、瑤族兩種民族,以壯族為主,龍脊的壯族是北壯的代表,服飾獨特,風情獨具,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古樸的壯族民間舞蹈和保護完美的壯族服飾,可聽到優美的壯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壯族風情,傳統習俗壯鄉民居,香純味美的龍脊銅鼓舞,師公舞,打扁擔令人耳目一新,此外,還有古樸的壯鄉民居,香純味美的龍脊茶和龍脊辣椒,沁人心肺的“東方魔水”——龍脊水酒。

龍脊梯田只是一個景區統稱,包含龍脊寨(壯族)、平安寨(壯族)、中六寨(瑤族)、大寨(瑤族)、田頭寨(瑤族)、小寨(瑤族)等若干村寨。就梯田本身而言,最壯觀的是大寨的金坑梯田和附近的小寨梯田。央視12台的片頭以及大家經常看見的龍脊梯田宣傳圖片和影視作品絕大部分都是出自金坑梯田。平安寨的七星伴月也非常不錯,就是通常大家以前説的龍脊梯田了。龍脊梯田常規來説有3個入口,一個是平安村,一個是大寨村,還有一個是龍脊村(龍脊古壯寨)。

龍脊梯田包括平安北壯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兩個景區。兩處梯田既有大刀闊斧的砍削,又有絲絲入扣的精雕細啄;既顯得氣勢磅礴,又含着清秀的藝術情調。由於山行各異,呈現兩種互不雷同的詩域畫境。兩者一南一北如雙壁輝映,分別構成北壯和紅瑤兩個文化空間,可謂組合巧妙,相互輝映。平安梯田橫跨平安和龍脊兩個行政村,宛如一條行進中的巨龍,騰越在一個四五里長的坡面上,騰越出一種叱吒風雲的野性力量。

平安梯田內有“九龍五虎”和“七星伴月”兩個獨特的景觀。“九龍”指龍脊主脈在這裏分出來的九條小山樑,“五虎”指這裏五個略微凸起的小山頭。“九龍”、“五虎”全部為梯田所盤繞。“七星”指當初開天時特意留下來的七個小山包,七個小山包分別疊立在七塊田的中央,遠遠望去像七顆閃爍的星星,守護着龍脊那塊彎彎的月亮田。因為“九龍五虎”和“七星伴月”的存在,使得平安梯田像掃帚田園一樣景中有景,平田許多情趣和意味。

金坑梯田在大寨村境內,這裏因出產金子得名。金坑的地形既箱一個巨大的“天坑”,又似宮廬般圓圓地籠蓋着的小盤地。站在坑底仰望四周,千米高的“坑沿”上一坡連着一坡,坡跑都是重重疊疊直奔雲天的梯田。那綿亙四五里的環形山體,圈起來活似一條虯屈的巨龍。與平安梯田不同,它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粗擴的美,另人震撼。

金坑梯田景區內除了傳説中的“雙龍搶寶”和“雙獅跳槓”兩個景觀外,還有新命名的“千層天梯”、“金佛頂”和“西山韶樂”三個景觀,構成夢幻龍脊上另一個遠離世俗的洞天福地。平安梯田是廣西北部壯族文化的載體,金坑梯田則是紅瑤風情的搖籃。龍脊壯、瑤人民像修築梯田,保持水土一樣精心保護這裏瑰麗多姿的民族文化。這裏有被梯田擁在懷裏、被水光映照、被雲影拂弄、被空靈成天上空闋的吊角木樓,有似梯田一般延綿不絕、飲唱不熄的山歌,有別具一格的民族服飾,有奇特的風俗,有釀香的水酒。所以這一切,都和高山、森林、雲海在一起,構成龍脊梯田深厚的文化內涵。正是這兩個巨大的梯形舞台,向世界展示着龍脊人戰天鬥地的壯美情懷。雄渾秀麗的龍脊梯田上,處處閃耀着壯、瑤兩族文化的靈光。

龍脊的美麗令絡繹而至的遊客折眼。毛澤東的兒媳邵華將軍是著名的作家、攝影家,她一登上龍脊就稱這裏是攝影勝地,一邊頻頻按下快門,一邊對龍脊梯田壯美的風光和奇異的民族風情讚不絕口,年過花甲的她快樂得像個小孩。僑居美國的馮文真是馮玉祥將軍的孫女,這些年每次回國,她都要到龍脊造訪她的“第二故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angxi/9d9j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