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廣西導遊詞 >

桂林導遊詞四年級(通用5篇)

桂林導遊詞四年級(通用5篇)

桂林導遊詞四年級 篇1

朋友,你到過桂林嗎?你欣賞過桂林的奇山異洞嗎?在清澈明淨的百里灕江上.羣峯倒映,俊逸秀美,自古以來吸引了不知多少遊人。小小桂林已成為中華錦繡河山的一顆璀璨明珠。桂林的山在地質上稱為喀斯特地貌,也叫巖溶地形。幾億年前,這裏曾是一片汪洋,由於幾百萬年前的~次造山運動,滄海成為桑田。海底深厚的石灰沉積層裸露在空氣中,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碳酸就像許多鋭利的小牙齒,一點點地齧咬着石灰巖。歲月悠悠,地下形成許許多多溶洞、暗河。後來,溶洞崩塌,窪地擴大,地表變得支離破碎,溝壑縱橫,終於形成今天碧蓮玉筍般的世界。

桂林導遊詞四年級(通用5篇)

桂林的山,不像西嶽的怪石崢嶸,不及太行的蒼茫雄渾,更不比秦嶺的羣峯連綿,而是經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形成了突兀、挺拔、錯落有致、玲瓏剔透的風格,加上山巖綠樹翠蔓,形成一種温潤和諧的美。唐代韓愈詩“山如碧玉管”,便寫出了桂林之山的神韻。

“桂林之奇,當為天下第一”,範石湖道出了桂林山的最大特點,“突兀一峯沖天箱,萬笛千筍平空鋪”就是它最好的寫照。

由於桂林基本為巖溶地形後期,地表日趨平坦,只有一些峯林殘留下來,這些相對高度只有幾十米的孤峯自然顯得突兀而起、出類拔萃了。它們的形態也很奇特,有的如巨象飲水,有的如蒼髯老者,有的如沙漠之舟,有的如擎天巨柱……真是羣峯爭聳,姿態萬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

桂林的山“山山有洞,無洞不奇”。這是由於長年水流沖刷,形成許多溶洞的緣故。溶洞中的碳酸鹽結晶,千奇百怪,精巧別緻,被燈光一照便閃爍出瑰麗無比的折光。被稱為“大自然藝術之宮”的蘆笛巖,更是集人間珍奇之大成。洞中的石鐘乳、石筍、石慢、石柱,千姿百態。有的形似五彩羅帳,有的宛如千丈飛瀑,有的賽似水晶宮殿,有的活像花果仙山,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令人歎服天工造物之奇。

桂林的山,不僅風景優美,而且有多種用途。許多溶洞由於隔熱效果良好,可用作天然倉庫;構成山體的石灰巖則是燒製石灰的原料。

然而,這些天然藝術品提供給人們最寶貴的價值,當數旅遊價值。多年以前,桂林山水便已被開發,成為世界遊覽勝地。特別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各風景點不斷被修整、更新,增添了很多設施,迎接了更多遊人。

桂林的山是祖國萬里江山的一大瑰寶。在桂林人民的辛勞和智慧的裝點下,桂林的山,必將更加美麗,放射出更為奪目的光彩。

桂林導遊詞四年級 篇2

俗話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我這次來到桂林,才真正領略到桂林風景的美。

桂林的山真奇呀。我攀登過黃山,玩賞過香山,卻從來沒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這一帶的山像身背竹簍的老人,像正在寫字的鋼筆,像在吃草的大象,像在爬山的烏龜……千姿百態、形態萬千,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九馬畫山,九馬畫山有一個美麗的傳説,使我至今難忘;從前有個小孩,非常懶惰,並且還愛在自己覺得不妥的地方加上一兩筆。一天,他跑出來玩,見座山壁光禿禿的,很不妥當,就拿着畫筆畫了九匹馬,因為他很懶惰,九匹馬中有的畫了頭,沒尾,有的只畫了尾,沒頭。後來人們為了記住這個有趣的故事,故命名“九馬畫山”。建國初期,周與朱元帥來桂林遊玩,到了九馬畫山,周在三分鐘內看出了九匹馬頭,二匹馬尾,朱元帥在三分鐘內看出了七匹馬,所以就有人説,誰如果能在三分鐘內看出了九匹馬,長大便可成為,如果能在三分鐘內看出七匹馬,便可成為元帥。我看出了六匹馬,表姐看出了四匹馬,媽媽在三分零30秒內看出了七匹馬,我們拍手叫好。

桂林的溶洞真美呀。比如在蘆笛洞內,有各種奇特的鐘乳石,泥塑和水中映相。我印象最深的是自然形成的鐘乳石,從洞頂直到洞底,因此得名為“頂天樑柱”。還有泥塑的簡易的萬里長城,從山海關到八達嶺之間非常美妙逼真,把一小根蠟燭放到山海關與八達嶺城樓上當做烽火,從遠處看,像是有一人在舉着火把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另外“楊貴妃洗澡”,這一水中映象我最喜歡,在洞頂上,藉助微弱的燈光,模模糊糊映出楊貴妃洗澡時的歡快情景。

灕江的水真清呀。坐在輪船上,來觀賞灕江的水不禁讓人稱絕;她清徹見底,不見一絲雜質,尤如一面鏡子,把綠水、怪石映入其中,她又如一位身穿綠衣的少女,安靜地、凝神地注視着我們,此時,真正體會出灕江水的清、靜、綠。

灕江還給人們增加了不少收入,灕江江底的沙石,很光滑,撈上來,把它們雕像成工藝術品,價值連城,一個很小的工藝品就十元錢。灕江,她像一位善良、無私、默默奉獻的母親,把自己一切寶貴的東西全部奉獻給了子女們,把她優美的景色獻給人們,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

桂林,我愛你那柔美的風景,更愛你慈母般的奉獻精神。

桂林導遊詞四年級 篇3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桂林灕江的導遊,我姓張,大家叫我小張好了。首先,我代表我們旅行社,祝大家在這短短的一天遊中,能玩得開心,欣賞到更多的美景。

第一站我們先去灕江,坐小竹筏遊玩灕江。大家坐上船後,會見到很多的小竹筏,唱山歌是我們壯族的風俗,我領唱,你們跟我學,會有很多人一起唱起來的。大家知道山上的人為什麼近視眼的少嗎?因為啊,山遠又高,經常看遠處的風景,眼就不會近視了。相信看過電影《劉三姐》的朋友一定很多,那就是在這裏拍的,那水清的藍,藍的綠,能清晰地看到水底的石頭。

第二站我們要去的是大榕樹。那棵榕樹據説有幾百歲了,它的枝葉茂盛,樹高有幾十米,橫着又長了幾十米,樹根和樹幹都分不清了,有“榕樹之王”的稱號。去大榕樹的路上,我們還路過月亮山,遠遠看去,月亮的陰晴圓缺顯現出來,自然界真是神奇得很。

在大榕樹風景區出來,我們大家先去小山村吃飯。中午飯後,我們去今天遊玩的最後一站,著名的“象鼻山”風景區。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是因為那坐山橫看像一隻大象,在前面有條山石伸下來,彎成一個洞,像鼻子一樣,所以就叫做象鼻山了。我們坐上竹筏,就能進入象的鼻洞,裏面還珍藏着桂林的名酒---桂花酒呢!

一天緊張而愉快的遊玩就要結束了,親愛的“狗肉們”,我們下次再見。哦,忘了告訴大家,在我們這裏,“狗肉”就是好朋友的意思啊!

桂林導遊詞四年級 篇4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導遊:__。很高興大家參加龍門石窟一日遊的活動。先為大家大概地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羣,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餘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達目的地了,請大家跟我來。看,這裏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説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這個石窟好大,讓我們近距離看看。瞧,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於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温存、親切,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説,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説,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温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託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大家會看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那樣子生動極了.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的,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那樣子你看了也會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剛力士在怒視着偷盜他的賊人,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龍門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這是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緻,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而洞口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在賓陽洞南邊的是萬佛洞.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託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裏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裏。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讚這裏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佈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2600多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裏。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琅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龍門石窟一日遊結束了,請大家回去養精蓄鋭,準備參加明天的雲岡石窟一日遊.再見!

桂林導遊詞四年級 篇5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包公祠參觀遊覽。“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來到古城開封,相信大家自然就會想起北宋名相——包拯。包拯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户曉的著名清官,他一生愛國愛民、不畏權貴、執法如山,人們頌稱他為“包公”、“包青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在包公祠裏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這位歷史先賢的傳奇一生……

據史料記載,早在金、元時期,開封就建有包公祠,歷經金、元、明、清歷代。現在的包公祠為國家首批4A級旅遊景點,它於1983年在原址上恢復重建,是海內外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資料最全、歷史最為悠久的包公紀念場館。包公祠由大門、二門、照壁、碑亭、二殿、大殿、東西配殿、半壁廊、靈石苑、假山等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濃郁的宋式建築及園林風格,它不僅是開封、也是中原旅遊區的重要景點。

好了,現在請大家隨我往裏面參觀。這是包公祠的二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門頭懸掛的這塊匾額,”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歷代人民對包公清正無私的無限敬仰,也是對包公精神最好詮釋和寫照。大家再來看這朱漆紅門,這其實是封建社會嚴格等級制度的體現,是權威的象徵,在古代它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的,紅門上有門釘,建築上稱做“漚釘”,它數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級。比如説,皇帝的宮門上是九釘九帶,也就是九排門釘,每排九個,因為九是最大的奇數,而奇為陽,陽世即人間,九釘九帶表示唯我獨尊的帝王之尊。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職位高低依次減少,包公是北宋時的重臣,所以門前也是帶有相應級別數量門釘的。

往前看,前面一座石牆遮擋了大家的視線,這就是我們常説的照壁。它的作用一是遮擋人們視線,不讓人直視正堂,使庭院更顯曲折幽深;二是阻止傳説中不會轉彎的小鬼和煞氣的進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但是,這種色調灰青、圖案簡潔明瞭的照壁卻不多見,這使得包公祠更加的莊嚴肅穆。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這裏安靜幽雅,花香四溢,我們看到東西兩邊各有碑亭一座,東邊碑亭內是明朝人胡謐在公元1473年為開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寫的《包孝肅公祠記》。碑文開頭就説“開封府故有宋包孝肅公祠,蓋祀其知開封時功也”,意思是開封府原來就有宋朝包孝肅公的祠堂,是以祭祀來紀念他擔任開封知府時的功績的。請大家再看這裏,“祠在府治廳事北,創始未詳,歲月曆金、元以迄我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包公祠在開封府衙辦公大廳的北面,始創年月不詳,但經歷了金、元等朝代,直至我們明朝。這就充分證明了開封包公祠的悠久歷史。西邊亭子石碑上刻的是1988年河南大學教授於安瀾先生寫的《重建包公祠記》,這也是人們對包公深切懷念的最好見證。

下面請大家隨我來參觀各個殿堂,我將為大家詳細介紹有關包公的生平事蹟、清政美德以及種.種神奇的傳説。

這裏是包公祠的二殿,展出的是有關包公的正史資料。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卒於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享年64歲,據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包拯少年家貧,28歲取進士,歷任知縣、知府、監察御史、轉運使、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御使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並出使過契丹,死後諡號“孝肅”。他的政績和特點主要是:執法如山、鐵面無私、關心民苦、為民請命、努力改革、興利除弊、嚴懲貪污、廉潔清正。包拯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從根本上説是從維護和強化北宋王朝的長治久安出發,企圖用抑制和相對減輕剝削的方法來緩和階級矛盾,以鞏固其統治。但他的某些主張和作法在當時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有關包公的故事和傳説自我國宋、元時期就在民間流傳開來。至今,已形成了內容極為豐富多彩的包公文學藝術形象,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敬仰和愛戴。

在這裏,我想請問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麼樣子的呢?是不是面如黑炭,高大威猛,頭上還有個月牙呢?其實啊,這只是我們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那麼歷史上的包公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請看這幅手捧牙笏、身着官服的全身畫像,畫像線條清晰如新,人物神情生動,它逼真地再現了包公當年的風度和儀容,原來,包公的廬山真面目是這樣一位文質彬彬的白面書生呀!那為什麼傳説中的包公是黑臉呢?大家知道包公的故事宋代以後就被搬上了舞台,戲劇家們按照包公剛毅的性格,用黑色臉譜來展示包公鐵面無私的高大形象。久而久之,包公黑麪威猛的形象就牢牢的樹立在人們的心目當中了。這幅畫像是清代石刻的完整拓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傑作。從銘文上我們可以瞭解到:清朝光緒年間,粵東督學徐琪道經合肥包公的後代家中,看到了一張珍藏的包公畫像後,非常激動,決定捐資把畫像鐫刻到玉石上,並賦詩讚頌,供後人觀瞻紀念。

令人感動的是包公晚年留下的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髒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包公的錚錚鐵言,表明了包公疾惡如仇,清廉治家的高貴品質,讓子孫後代永遠牢記家法,恪守祖訓。真可謂:“留言訓後嗣,清廉樹家風”了。家訓的內容由於它的詞正言切、大義凜然,被載入《宋史》和《能改齋漫錄》等書中。

古人曰:“詩言志,歌詠言”。包拯進京前寫了首明志詩,也是唯一留下的一首詩作:“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從包公這首詩的意旨、氣勢和遣詞練句上,我們可以深切地品味到詩如其人,使一個大義凜然、正氣沖天的包公躍然紙上,包公上報朝廷,下安百姓,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終於成就了這位揚名千載的傑出人物。

這裏最引人注目的是《開封府題名記》碑,碑上記載着北宋從建隆元年到崇寧四年,147年間183位開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包拯為第93任,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時年59歲。從這塊碑上我們可以看到,包公的任期是從嘉佑2年2月到次年6月。在開封府任職一年零四個月。大家看,碑上所記比較有名的歷史人物還有寇準、范仲淹、歐陽修等,但唯獨包拯的名字已模糊不清,這是因為千百年來,前來參觀此碑的人們總要情不自禁地觸摸或指點包公的名字,天長日久,竟在石碑上摸出了一道深深的指痕。這種現象在南宋時就曾有人記述過,“開封府尹題名,獨包孝肅姓名為人所指,指痕甚深。”這充分反映了包公是多麼受世人的尊敬和愛戴。

這邊“齊山”二字是包公在北宋至和3年任池州知州時,親筆留下的真跡,字跡至今仍清晰可辯,右側的題款——“宋刺史包拯書”,系後人誤刻。

這是包公逝世後的墓誌,是1973年合肥市在清理包公墓地時發現的。墓誌銘的作者是吳奎,曾與包公同朝為官。它為人們研究包公提供了最為寶貴的資料。此碑高122釐米,寬120釐米,這裏是原碑拓片。

好了,現在我們進入了包公祠的後院,這座青煙裊裊,清心雅緻的院子坐落着大殿和東、西配殿。首先讓我們進入東殿,這裏以蠟像和壁畫的形式展示了有關包公的演義故事和歷史傳説。這組羣塑蠟像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鍘美案》,蠟像形神具備,栩栩如生,正向大家展示着一個膾炙人口的感人故事。大家看,公堂之上,包公不畏權貴,執法如山,手託烏紗,下令行刑,寧肯丟官罷職,也要為民除害,怒鍘忘恩負義,殺妻滅子的駙馬陳世美,替秦香蓮母子伸張正義。你看那皇姑、國太手指包公,盛氣凌人,以權壓法,企圖救下駙馬。可陳世美有皇權撐腰,雖被拿下仍不服氣。秦香蓮領着一雙兒女,表情複雜,內心充滿了絕望、仇恨和渴望的情感。朋友們對包公的三口銅鍘都不陌生吧,相傳這是包公陳州放糧時仁宗皇帝所賜,龍頭鍘用於皇親國戚,虎頭鍘用於貪官污吏,狗頭鍘用於刁民惡棍。請問,那鍘陳世美使用的是哪口銅鍘呢?對了,是龍頭鍘,因為他是駙馬。據説這銅鍘是由皇帝的三道御札演義而來,結果變成先斬後奏的三口銅鍘了。

這幅仿古畫叫《開封府盛景圖》,它場面恢宏,描述了南衙開封府的壯觀情景。畫面的正中央是開封府大堂,整個建築佈局嚴整,氣勢巍然,卻沒給人以森嚴和畏懼的感覺。因為包公上任後改變了衙門的作風,允許告狀者直入公堂,由自己陳述是非曲直。另外,一般的衙門的照壁內是不許閒人進入的,可這幅壁畫上,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正行走在其中,有的還津津有味的在觀看牆上的佈告,似乎又在為包公懲治了某個貪官而歡欣鼓舞。

這是一幅北宋時期的水磨圖景,它的名字叫“閘口盤車圖”。圖中河旁的閘口上有一座官營的磨面作坊,水磨正在轉動磨面,周圍有許多苦役在忙着搬運幹活,在左上磨旁的茅亭中是監督幹活的官吏,一苦一樂,對比十分鮮明。在畫面的右下方是一座酒樓,前面搭有“綵樓歡門”。整個畫幅細緻工整,反映了北宋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參觀西殿,這裏以模型和壁畫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包公的歷史故事及清德美政。這些壁畫表現的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包公故事,如:“端州擲硯”、“陳州放糧”、“國法無親”、“怒鍘親侄”、“重開惠民河”、“出使契丹”等,故事曲折生動,集中反映了包拯居官清廉、愛國憂民、鐵面無私的高貴品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在包公這裏得到體現。他不僅是一個斷案如神的清官,在治國方略上也卓有建樹,閃爍着人類文明與智慧的光芒。這裏除壁畫歷史故事外,還展示有宋代官轎、官船等水路工具,包公的官服以及開封府模型等,請大家隨意參觀。

來到大殿我們看到,“正大光明”四個浩氣凜然的大字下,包公蟒袍冠戴、端坐於方背靠椅,勁正如鬆,巍然如山。包公方面闊額,長髯飄胸,有凜凜不可予奪的威嚴風儀,他雙眉微蹙,若視若思,常懷以悠悠報國為民的忠正心胸。請再看他的雙手:一手扶椅、一手握拳,在平穩自然的虎威中,似乎又能讓人感到一種呼之慾起的動勢和力威,令人肅然起敬。這是集歷史、思想、藝術和傳説於一體的包公的傳神寫照。這尊銅像高一丈零六寸,重2.5噸,古香古色、端莊肅穆,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大家看包公銅像的帽翅,是不是感覺比一般的宋代官帽上帽翅要長一些呢。這又是一個傳説啦,當時仁宗皇帝對包公非常器重,每天視朝時都想見到包公商議朝政,可包公的個頭較矮,文武百官朝拜時,皇帝很難一眼見到,便特意嘉奉給包公較長的帽翅。仁宗皇帝對包公的恩寵不僅在生前,包公死後他還親自前往包家弔唁,並停朝一天,以示衰悼!而且還特別恩准包拯做為陪葬大臣葬入宋陵之中。關於包公的嚴肅,開封民間還有一個傳説,“包公笑比黃河清”,人們要想看到他的笑臉,居然比黃河水變清還難。

大殿兩側陳列着反映包公真實生平和清廉品德的文物典籍。這裏有四幅彩陶壁畫,“不畏權貴”、“體恤民情”、“清正廉明”、“秉公執法”,形象地表現了包公剛正不阿,拒理力爭的可貴精神。包公作為家喻户曉的清官形象,在人們心目當中矗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為世代敬仰。

走出威嚴肅穆的包公祠大殿,讓我們解開思緒,放鬆一下心情。現在大家來到的是包公祠的靈石苑,這裏湖光粼粼、清新秀美,與祠堂的威嚴肅穆相比更增添了一些雅緻,一邊是包公湖的波瀾壯闊,一邊是小橋流水、錦鯉卧波,讓人別有一番情致。好了,大家可以在這裏拍拍照,漫步包公湖畔,隨意欣賞一下宋式園林的別樣風情。

“春秋有序人民不虧時彥,宇宙無極偉業尚待後賢”。好了,遊覽過包公祠,相信大家對包公已經有了深刻的瞭解了吧!各位朋友,包公祠的講解就到這裏結束了,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angxi/6edj4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