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陝西導遊詞 >

兵馬俑景區導遊詞(通用6篇)

兵馬俑景區導遊詞(通用6篇)

兵馬俑景區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你們好!我是小導遊,今天,我帶大家遊覽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秦兵馬俑。你們知道嗎?秦兵馬俑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國內外學者把它稱為“世界第八人工奇蹟”,與埃及金字塔、古巴比倫空中花園、中國萬里長城等世界著名的人類工程並列。現在,就讓我們前往旅遊勝地吧!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它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所以,我們要保護兵馬俑!等一下參觀時,我們不要跟兵馬俑接觸,以免它倒下來,行嗎?想參觀兵馬俑嗎?那就快跟上吧!

秦兵馬俑有三個俑坑,這三個俑坑可大啦!你們猜猜看,它的面積有多大?不對,總面積在20xx0平方米左右,差不多有50個籃球場那麼大。既然俑坑這麼大,那麼肯定裏面的兵馬俑也很多,的確是啊,裏面的兵馬俑將近有8000多個。在這三個俑坑中有一個俑坑最大,對了!你們真聰明,那就是一號俑坑。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是14260平方米;坑裏的兵馬俑也是最多的,有6000多個。一號俑坑上已經建築了一座拱形的大廳,這條大廳正是我們所走的大廳。站在這裏向下面鳥瞰,是不是感覺坑裏的兵馬俑十分整齊,一行行,一列列,這麼多的兵馬俑就這樣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好像是秦始皇當年統領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這些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擺在你們面前的正是兵馬俑。你們瞧,這些身材魁梧,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神態自若的就是將軍俑。瞧他們嚴肅的表情,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殺場,重任在肩的將軍。你們看,那就是武士俑,他們平均身高在1.8米左右,體格健壯,肌肉發達,體型勻稱。他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蹬前段向上翹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在武士俑旁邊就是騎兵俑了。上身穿這短甲,下身又着緊身褲,真是個一應俱全的騎兵俑;他們有手持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馬上衝殺。看完兵俑就要看馬俑了。那些陶馬與真馬一般大小,用陶瓷做得栩栩如生。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告訴你吧,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如果讓我仔細端詳,我會想象它們個個都是神態各異:有的額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你們等夥可以去拍個照,留個紀念,但是,千萬要記住:這些是勞動人民的心血做成的,絕對不能去破壞文物!你們要為中國而感到自豪。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她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各位遊客,今天的講述到此為止,請大家敬請觀賞。

兵馬俑景區導遊詞 篇2

旅客們:

大家好!我姓邵,是去秦兵馬俑的導遊。我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希望我們今天過得愉快。

現在我們就要出發前去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了。

大家看,這偉大的歷史遺蹟展現在我們眼前了!我們的西安臨潼有三個秦兵馬俑傭坑,共有三20xx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的兵馬俑近八千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裏的兵馬俑當然也最多,有六千多個呢!一號坑上面已經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走進大廳,站在高處鳥瞰,就會看見坑裏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大家快看,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褐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看他那神態自若的表情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大家看,武士俑平均身高1.8米,體形勻稱。他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瞧,騎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穿着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衝殺。

現在我們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慢慢觀賞。請大家愛護文物,不要亂丟垃圾。謝謝大家的合作。

好了,今天的遊程就要結束了。歡迎大家以後有機會再來遊覽。

兵馬俑景區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西安秦兵馬俑旅行社的導遊,我姓林,大家可以叫我小林。我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導遊,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的時光。

在遊玩之前 ,我要給大家一個温馨的提示 :請大家跟着我走,不要掉隊,有孩子的大人請看好孩子。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今天我就要帶領大家遊覽這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古代歷史文物。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秦兵馬俑坑中最大的一號坑。秦兵馬俑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xx0平方米,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的兵馬俑近八千個,一號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裏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個。你們看坑裏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一個大的長方形軍陣,真像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大家快看,將軍俑身材魁梧,頭上戴着鶡冠,身披鎧甲,手裏握着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威風凜凜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大家看,這就是武士俑,武士俑平均身高約1.8米,體格健壯,體型勻稱。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瞧,武士俑身後站着的騎兵俑比武士俑還要威風。它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衝殺。

鐵騎俑的戰馬肌肉豐滿,形體健壯的陶馬跟一般大小。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請大家盡情的玩耍,有要拍照的,我可以幫忙。

兵馬俑景區導遊詞 篇4

旅客們:

大家好!我姓邵,是去秦兵馬俑的導遊。我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希望我們今天過得愉快。

現在我們就要出發前去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了。

大家看,這偉大的歷史遺蹟展現在我們眼前了!我們的西安臨潼有三個秦兵馬俑傭坑,共有三20xx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的兵馬俑近八千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裏的兵馬俑當然也最多,有六千多個呢!一號坑上面已經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走進大廳,站在高處鳥瞰,就會看見坑裏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大家快看,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褐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看他那神態自若的表情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大家看,武士俑平均身高1.8米,體形勻稱。他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瞧,騎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穿着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衝殺。

現在我們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慢慢觀賞。請大家愛護文物,不要亂丟垃圾。謝謝大家的合作。

好了,今天的遊程就要結束了。歡迎大家以後有機會再來遊覽。

兵馬俑景區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

歡迎你來到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我叫唐宇佳,是你們這次參觀秦兵馬俑的導遊,我非常高興為大家服務。

秦兵馬俑是世界考古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它位於西安臨潼區,是秦始皇陵墓重要的組成部分。

你們現在看到的,是最早發現的一號坑,也是最大的,坑裏有8000多個兵馬俑。一號坑的左右後來又各發現了兵馬俑坑,着就是現在的二號坑、三號坑。

兵馬俑是用泥巴燒製的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陪葬品。秦兵馬俑可以説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

讓我們站在高處往下看,這些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一隊隊,排列的十分整齊;如果仔細看,每一個兵馬俑的臉型、髮型、體型、神態都不一樣,反映出古代中國人非常高的智慧水平。

秦兵馬俑世界珍貴的文化遺產,希望大家能夠自覺的保護它。同時,我們有責任要保護更多的還沒列入世界遺產名單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因為,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歷史啊!

今天的參觀就要結束了。秦兵馬俑恭候大駕再次光臨。再見啦,朋友!

兵馬俑景區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西安秦兵馬俑旅行社的導遊,我姓林,大家可以叫我小林。我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導遊,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的時光。

在遊玩之前 ,我要給大家一個温馨的提示 :請大家跟着我走,不要掉隊,有孩子的大人請看好孩子。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今天我就要帶領大家遊覽這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古代歷史文物。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秦兵馬俑坑中最大的一號坑。秦兵馬俑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xx0平方米,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的兵馬俑近八千個,一號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裏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個。你們看坑裏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一個大的長方形軍陣,真像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大家快看,將軍俑身材魁梧,頭上戴着鶡冠,身披鎧甲,手裏握着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威風凜凜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大家看,這就是武士俑,武士俑平均身高約1.8米,體格健壯,體型勻稱。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瞧,武士俑身後站着的騎兵俑比武士俑還要威風。它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衝殺。

鐵騎俑的戰馬肌肉豐滿,形體健壯的陶馬跟一般大小。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請大家盡情的玩耍,有要拍照的,我可以幫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daoyouci/onxp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