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北京導遊詞 >

關於介紹北京的導遊詞4篇

關於介紹北京的導遊詞4篇

北京文化底藴深厚,是一個古典與現代結合的城市。北京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景色都很宏偉壯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介紹北京的導遊詞4篇,歡迎參考!

關於介紹北京的導遊詞4篇

篇1:雍和宮導遊詞

雍和宮(The Lama Temple)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0xx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廟,特派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説,雍和宮是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宮由和天王殿、雍和宮大殿(大雄寶殿)、永佑殿、0殿、萬福閣等五進宏偉大殿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

四學殿”(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整個建築佈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壯觀,具有漢、滿、蒙、藏民族的特色。

雍和宮

雍和宮南院佇立着三座高大碑樓、一座巨大影壁和一對石獅。過牌樓,有方磚砌成的綠蔭甬道,俗名輦道。往北便是雍和宮大門昭泰門,內兩側是鐘鼓樓,外部迴廊,富麗莊嚴,別處罕見。鼓樓旁,有一口重八噸的昔日熬臘八粥的大銅鍋,十分引人注目。往北,有八角碑亭,內有乾隆御製碑文,陳述雍和宮宮改廟的歷史淵源,以漢、藏、滿、蒙四種文字書寫,分刻於左右碑。

雍和門

兩碑亭之間,便是雍和門,上懸乾隆皇帝手書“雍和門”大匾,相當於漢傳佛教的山門、天王殿。殿前的青銅獅子,造型生動。殿內正中金漆雕龍寶座上,坐着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的彌勒菩薩塑像。大殿兩側,東西相對而立的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天王腳踏鬼怪,表明天王鎮壓邪魔、慈護天下的職責和功德。彌勒塑像後面,是腳踩浮雲,戴盔披甲的0神將韋馱。

雍和宮大殿

出雍和門,院中依次有銅鼎、御碑亭、銅須彌山、嘛呢杆和主殿雍和宮。主殿原名銀安殿,是當初雍親王接見文武-的場所,改建-廟後,相當於一般寺院的大雄寶殿。殿內正北供三尊高近兩米的銅質三世佛像。三世佛像有兩組:一組是中為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左為東方世界藥師佛。右為西方世界阿彌陀佛,這是空間世界的三世佛,表示到處皆有佛。空間為橫向,所以又叫橫三世佛。各地大雄寶殿供三世佛的,多為橫三世佛。雍和宮大殿的三世佛則表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流程,説明無時不有佛,即中為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左為過去佛燃燈佛,右為未來佛彌勒佛。空間為宇,時間為宙,意為宇宙無處不佛。正殿東北角供銅觀世音立像,西北角供銅彌勒立像。兩面山牆前的寶座上端坐着十八羅漢。大殿前院中兩廡是“四學殿”。

永佑殿

出雍和宮大殿,便是永佑殿,單檐歇山頂,“明五暗十”構造,即外面看是五間房子,實際上是兩個五間合併在一起改建而成的。永佑殿在王府時代,是雍親王的書房和寢殿。後成為清朝供先帝的影堂。永佑是永遠保佑先帝亡靈之意。殿內正中蓮花寶座上,是三尊高2.35米的佛像,系檀木雕制,中為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左為藥師佛,右為獅吼佛。出永佑殿,便到0殿。左右兩側為班禪樓和戒台樓。0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頂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樓,有5座銅質鎏金寶塔,為藏族傳統建築形式。

0殿

0殿是漢藏文化交融的結晶。殿內正中巨大的蓮花台上端坐一尊高6.1米的銅製佛像,面帶微笑,是藏傳佛教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這尊銅像塑於1924 年,耗資20萬銀元,歷時兩年才完成。宗喀巴像背後,是被譽為雍和宮木雕三絕之一的五百羅漢山,高近5米,長3.5米,厚30釐米,全部由紫檀木精細雕鏤而成。五百羅漢山前有一金絲楠木雕成的木盆,據説當年乾隆帝呱呱墜地後三天,曾用此盆洗澡,俗名“洗三盆”。

萬福閣

出0殿,便是高25米,飛檐三重的萬福閣。其兩旁是永康閣和延綏閣。兩座樓閣有飛廊連接,崢嶸崔嵬,宛如仙宮樓闕,具有遼金時代的建築風格。萬福閣內巍然矗立一尊邁達拉佛(彌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寬8米,是由七世0-的進貢禮品,用整棵名貴的白檀香木雕成。據説乾隆帝為雕刻大佛,用銀達8萬餘兩,這尊大佛也是雍和宮木雕三絕之一,還有一尊木雕三絕在萬佛閣前東配殿照佛樓內,名金絲楠木佛龕,採用透雕手法,共有99條雲龍,條條栩栩如生。

篇2:太和殿導遊詞

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xx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燬,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太和殿是整個宮城的建築主體和核心空間,上承重檐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台基,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構架建築之一,殿前設有廣場,可容納上萬人朝拜慶賀,整個宮殿氣勢恢宏。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御筆,現存的牌匾為複製品。

1420xx年(永樂十四年),明成祖頒詔遷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1420xx年(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燬。

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1459年(天順三年),營建西苑。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燬,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燬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1620xx年(天啟七年)完工。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燬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此後歷時20xx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

1820xx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義軍攻打紫禁城。1920xx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1920xx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1920xx年,建福宮發生火災。

太和殿歷經歲月的打磨,漸漸殘破不堪,有些構件已經腐爛,起不到支撐大殿的作用,並且樑上的彩畫也褪色嚴重,因此從20xx年開始“封閉式”大修。經過2年的大修,直到20xx年7月中旬,太和殿重新出現在遊客的眼中。大修後的太和殿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現在很多人認為太和殿平時是用於上朝的,其實不是。

太和殿其實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實際使用次數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門、乾清門、乾清宮、還有養心殿的,並不是平時所説的太和殿。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開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關於皇帝上朝的地點,其實不在太和殿,縱觀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門、乾清門上朝,稱御門聽政,而當有比較緊急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則在乾清宮召見大臣,晚清時期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上朝的地點也因此變為養心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它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台基通高35.05米,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殿前有寬闊的平台,稱為丹陛,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龜、鶴為長壽的象徵。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

篇3:人民英雄紀念碑導遊詞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6時,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前廣場上舉行了建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後經全國廣泛討論,確定碑型。1961年,人民英雄紀念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毛主席紀念堂以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紀念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紀念碑。

設計修建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6時,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前廣場上舉行了建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政協各單位首席代表一一執杴土,奠下紀念碑的基石。後經全國廣泛討論,確定碑型。到1952年,全國優秀的建築師和專家們共設計了一百多種圖案,經有關方面通過各種方式徵求各界人民的意見,歸納、修正成最後的圖樣。

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由北京市長-任主任委員,鄭振鐸、樑思成任副主任委員。委員會下設工程處,分設計、施工、採石、美術工作等7個組,進行工作。此外,專設一個委員會,在中國科學院現代史研究所所長范文瀾領導下,研究浮雕畫片所需的史料題材。紀念碑於1952年8月1日正式動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浮雕構造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天安門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的南北中軸線上。它莊嚴宏偉的雄姿,具有我國獨特的民族風格。在廣場中與天安門、正陽門形成一個和諧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築羣。人民英雄紀念碑呈方形,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分台座、須彌座和碑身三部分,總高37.94米。台座分兩層,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杆,四面均有台階。下層座為海棠形,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4米;上層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上層小須彌座四周鐫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組成的八個花環。下層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着八幅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遊擊戰爭”、“勝利渡長江”為主題,在“勝利渡長江”的浮雕兩側,另有兩幅以“支援前線”、“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為題的裝飾性浮雕。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浮雕鐫刻着170多個人物形象,生動而概括地表現出中國人民100多年來,特別是在中國0領導下20xx年來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鬥爭史實。

篇4:前門大街導遊詞

前門大街歷史上的五次修繕

第一次——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修繕原因:京師大地震,包括前門大街、城門樓在內的民居70%-80%都被震塌。

第二次——1920xx年,修繕原因: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期間,前門大街被燒燬。

第三次——上世紀20xx年代,修繕原因:一戰後,民族工商業蓬勃發展,而西方處於大蕭條時期。(人們印象中的前門大街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

第四次——上世紀70年代,修繕原因:商業發展起來之後,大街上蓋了很多大型商廈,如億龍大廈、奧尼爾商店、全聚德烤鴨店等。由於廣告牌林立,幾乎看不到前門大街原來的樣子,當時老房子已破舊不堪但未能及時修復。

第五次——始於20xx年5月。

滿懷熱情與期待,再過28天,-就正式開幕了。北京,這座國際大都市也在精心梳理着自己的粧容,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許多老北京人説,來北京,非得去前門看看不可。為了以全新的面貌展示文化北京的風貌,從去年四月份開始,前門大街開始封閉修繕,並將於奧運會前向世人揭開神祕的面紗。新前門大街究竟什麼樣?作為首都的一張古老名片,她將以怎樣的面貌,以何種神韻向世人展現古老北京的文化魅力?帶着這些疑問,記者近日同有關專家走進修繕一新的前門大街,探尋北京的古風新韻和古老與現代交融的文化精神。

天街,北京人繞不過去的文化記憶

在北京南中軸線上,前門大街距今已有570餘年的歷史,素有“天街”之稱。在北京人心中,“前門”既是一座城樓的俗稱,又是一個地區的代表,是北京城的象徵。人們往往認為,到了前門才算真正進了北京的都城。

據史料記載,北起月亮灣,南至珠市口,全長840米的前門大街,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來,一直是皇帝前往天壇和先農壇祭祀的一條御道(“天街”一稱亦由此而來)。自明代至今的600多年裏,前門大街雖然幾經破壞和修繕,但始終都是京城商業的重要街區,名店如雲、市聲鼎沸、行人如織。

北京人對前門的情緣,很難用語言來表述,它體現於日常生活的時時處處。昔日北京人的衣食住行,就幾乎件件都和前門有關:全聚德的烤鴨、都一處的燒賣、亨得利的手錶、張一元的茶葉……現在這些老字號雖然在京城廣開分店,但對生活頗為講究的“老北京”們來説,則非得到前門的總店來心裏才算踏實。前門,又是京味文化的發祥地:相聲、北京琴書、京韻大鼓……土生土長的北京曲藝中,許多唱詞選段裏都有前門和前門的風土人情。

北京市文聯副主席、民俗學家趙書稱,前門大街濃縮了北京的文化、風貌,也見證了老北京在各個歷史時期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前門大街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海內外旅遊觀光者,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前門地區還是老北京市井風貌、史蹟文物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專家介紹,自明清以來,這裏一直是北京建築文化、商賈文化、會館文化、民俗文化、梨園文化最為發達和繁華的特色街區,是一座鮮活的古今北京民俗風情博物館。

前門地區文化底藴博大深厚,文化魅力獨特深遠,諸多的歷史文物遺存伴隨着老北京的市井生活,與周邊的歷史遺蹟一起,共同形成了前門地區特有的歷史風貌,更成了北京人最為鮮活的文化記憶。

北京首次用文物標準改造的歷史街區

前門大街雖然擁有特殊的人文內涵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但是,由於歷史原因以及經濟、社會與城市建設的發展,在近幾年,已逐漸失去了原有的風采。

談及重修天街的原因,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員、北京市舊城風貌保護與危房改造專家顧問小組成員王世仁解釋説,前門大街的修繕是極為必要的。首先,從明正統年間至今,已經有近620xx年曆史。雖然歷史上有過幾次修繕,但是保留到現在的建築損傷已非常嚴重,將近70%的店鋪和房屋是危房。在這樣的危房內經商和居住都是十分危險的。這次修繕也是為了對很多遺存下來的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進行搶救。其次,就是前門大街是北京中軸線非常重要的一段。從永定門到鐘鼓樓,全長7.8公里的中軸線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標誌,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市中軸線,這條中軸線甚至被稱為“北京的生命線”。而前門大街是中軸線上距離故宮最近的一段,位置非常重要。但是修繕前的前門大街風貌極其雜亂無章,甚至破敗不堪,藝術品質非常低。再有,前門大街由於歷史原因,落後的市政設施,給在這裏生活和經商的人們帶來了諸多不便。

20xx年5月,北京市崇文區正式啟動了前門大街修繕保護工程。據北京市崇文區建委負責人介紹,前門大街修繕保護工程是崇文區歷史上涉及户數最多、任務最艱鉅、受益羣眾也最多的一項工程,無論是修繕、復建、動遷等硬件佈局還是日後功能定位、招商等軟件規劃,無不牽動着北京人的心。

據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處相關人士介紹,為了堅持以“重塑老北京歷史風貌”為修繕工作的中心思路,北京首次確定以文物標準對待前門大街沿街建築的改造修建,在工程中嚴格保護傳統建築。據瞭解,將前門大街沿街建築保護修繕視為“文物”並不會僅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將會嚴格忠實原建築的形式、採用原汁原味的建築材料進行恢復。其中前門中軸大街的沿街建築修復工程除了保留已存留至今的清末建築外,其他建築將遵從民國時期的建築狀態進行恢復。

為了不留遺憾,北京市和崇文區政府對前門地區的修繕整治保護工作進行了反覆、認真的研究,向國內外徵集規劃方案,邀請了謝辰生、宣祥鎏、王世仁等 16位知名專家歷時4年對方案先後進行了32次評議、論證和修改;並通過居民座談和方案展覽、投票評選等形式,廣泛徵求社會各方意見,對規劃方案作了進一步的細化,使這一方案具備了較為廣泛的認同基礎。在工程進行中堅持把保護古都風貌放在首位,提出了“三個百分之百”的原則:即百分之百地努力落實前門地區古都風貌整體保護方案;百分之百地搶救和保護現存文物、文物普查單位、掛牌院落、有價值建築物;百分之百地搶救保護前門地區的衚衕肌理和老字號。

新前門大街,定位為歷史文化特色商業街區

王世仁告訴記者,前門大街北起正陽橋五牌樓,南至珠市口,全長840米。起初,最早的修繕方案原本是要恢復明清時期的古風古韻,但是由於明清時期形成的前門大街早在1920xx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就已經全部焚燬,老北京人對此印象已經不深了。而為老北京人所熟悉的前門大街是清末民初形成的,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達到了鼎盛,所以幾經考慮,修繕方案確定要恢復前門大街民國初年的風貌。最終的修繕方案是以一組當時的老照片為依據完成的。

專家介紹,新前門大街突出了現代商業功能和古都風貌相結合的特點,因此並不完全是此前公開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風貌。其中北段以保存歷史遺存建築為主,保留了9座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古建築;中段以恢復歷史上標誌性門臉和景觀為主,共有41個老門臉;南段則以原有的現代建築為主。在老建築的修建中,也加入了現代商業的元素。對於因為交通問題無法恢復的拱形正陽橋,則在其原址上建成一座與地面平行的“平橋”。

為了重現古都北京的京味與繁華,除了建築的修繕外,“招商”也成為新前門大街備受矚目的問題。早在20xx年7月,崇文區就啟動了前門大街招商工程。為了體現傳承前門地區的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展示中華民族商業品牌的獨特魅力的主導思想,此次招商是面向全國各地區的民族特色商業品牌和商業老字號的。

同時,結合前門大街歷史上“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商業形態吸引國際品牌來此落户、紮根。招商工作集中在前門大街兩側,共計6.6萬平方米的約180家商户,主招的客户為餐飲、零售和服務三大類。

目前,除原本大街上“土生土長”的月盛齋、一條龍、慶林春茶莊、全聚德、都一處、大北照相館、中國書店、億兆商場、通三益乾果海味店等13家“老字號”全部回遷外,崇文區還設立了“前門老字號發展專項資金”,政府每年撥專款1000萬元扶持前門商業老字號,用於租賃補助、貸款貼息、知識產權認證、文化創意活動等,以解決企業的成本壓力。

除此之外,包括蘋果電腦、星巴克、伯爵、勞力士、阿迪達斯、耐克、普拉達、巴黎貝甜、米氏餐廳等在內的20多家國際知名品牌也已簽約,確定進駐。為了在外觀設計風貌上統一遵從於前門大街總體的風貌設計,這些國際知名品牌都將呈現“中國臉”,而店面的內部裝修和設計則根據需要使用現代工藝、現代材料,以提升完善功能。

全新亮相的前門大街成為集中展示民族商業精品、老字號和國際著名品牌的歷史文化特色商業街區。

北京文化,如何在新前門傳承發揚

修繕後的前門大街將依據其以及毗鄰的南北向4條街和東南西北向為主的22條衚衕共同構建成5大功能區,即:前門大街是步行商業街,東面區域分為中華老字號傳統商業及旅遊商品區、精品酒店區、精品四合院體驗區、娛樂休閒區,共5個區域。在這些各具特色的功能區域內,將以傳統商業、歷史文化的集聚為其特色,並體現整個街區內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時尚的交匯融合,彰顯北京文化名城、國際城市的定位。

部分政協委員最近在參觀了前門大街後提出要弘揚北京文化,首先要了解北京文化的內涵,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個人看法:新前門大街修建得非常好,但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細節缺陷。比如,應該更加註重北京傳統民俗習慣。前門大街的垃圾桶被做成仿“城門墩”造型,就不太符合北京的城市性格。

趙書指出,在文化空間等硬件條件具備後,像前門大街這樣的街區要傳承和發揚北京的文化,還應該選擇合適的文化形式,為歷史街區注入“靈魂”。

深入解讀前門地區整體規劃佈局就不難發現,隨着危房改造與對前門地區部分民居的拆遷,百年來,與前門大街發展相伴的市井文化正在逐漸削弱。新前門大街如何聚集起人氣,成為專家學者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此,趙書認為,前門大街應該成為反映北京民族文化的大舞台。他進一步解釋説,現在國家十分重視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前門大街理應具有展示民族傳統節日的功能,應該針對不同傳統節日的文化屬性以舉辦廟會的形式,打出“天街”的文化品牌。

對於洋品牌進入“天街”而引發的爭論,部分專家指出,新前門大街應該煥發出現代氣息,符合現代人的心理,展現文化的亮點、給人以精神的享受。而包容性、地域性、時尚性又是北京文化的應有之義,因此不應該拒絕國際一流品牌進入前門大街。王世仁表示,洋品牌進駐前門大街是市場規律作用下的結果。眾所周知,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前門大街是非常繁榮的商業街,那時就已經有一些知名的國外品牌在經營,可以説商業品質非常高。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商户進入,他們的商品品質不高,整個商業氛圍非常混亂。而一些國外品牌進入修繕後的前門大街,可以提高前門大街的商業品質,這跟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前門大街的商業氛圍是很接近的。

也有專家建議應該成立“天街商會”,研究適合前門大街的文化形式,比如商鋪全部恢復牌匾,提倡名家題字,開展富有特色的商業宣傳。

“前門火車站早已取消,街頭再難見到民俗藝人,現在人們買東西也方便了,以往促成前門大街商業發展的歷史條件正在發生變化。為使新前門大街充分彰顯其應有魅力,需要與時俱進發展其文化內涵。要將‘天街’在北京文化中的地位進一步發揚光大,也需要根據時代的特點尋找其特有的歷史時機,不斷提高人們的認同感。

標籤: 導遊詞 北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beijing/gqeq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