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安徽導遊詞 >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精選17篇)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精選17篇)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遊客: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精選17篇)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琅琊山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三國鼎立時期,滁州成為魏吳交兵的戰場。西晉“八王之亂”時,琅琊王司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嶺避難,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

宋仁守慶曆年間,朝政腐敗,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慶曆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 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 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 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於客來飲於 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幫自號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 公。有詩讚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為配詞。現在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説的這件事。事隔數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是遊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 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佈局緊湊別緻,亭台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築、景緻。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台,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底。亭中有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台,曰"玄帝宮",登台環視,但見亭前羣山湧翠,橫葉眼底;亭後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記》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動,但終不為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如今,此處千載勝境,更加壯觀誘人。

滁州市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西緣,為“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皖江示範區”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歷史,古稱塗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吳楚淮揚之韻,匯聚江淮湖之風,千百年來素為江畔淮左的美好之州。滁州自隋起轄今琅琊、南譙、來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與滁縣地區合併,形成了現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東的區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門户,全國家電及裝備製造業基地、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東第一名勝,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華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風景區之一。風景區內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關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獨厚。境內大小山峯九九八十一座,層巒起伏,溝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隱、清可濯、幽可憩、芳可採、麗可詠的自然景觀,逐漸形成了中外遊人嚮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勝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淵源久遠。自唐宋以來李幼卿、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王安石、梅堯臣、宋濂、文徵明、曾鞏、薛時雨等歷代無數文豪墨客,達官顯貴為之開發山川、建寺造亭、賦詩題詠,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遺產,擁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勝境。其中唐建琅琊寺為皖東著名佛寺,也是全國重點寺觀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所著《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被譽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來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四外雲遊的和尚到了滁州,見到西山風景如畫,就在山上蓋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還收留了一個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長的古靈精怪的,但是卻很不開竅。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幾個月的經,結果,連“阿彌陀佛”四個字都只記得兩個,而且其中還有一個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氣之下,就一個人下山雲遊四方去了。大半年後,老和尚聽説滁州蝗蟲成災,心裏犯愁了,擔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結果看到小超然長的高大了,壯實了!一點也沒有受到蝗災的影響!後來才知道原來小超然一直在煮石頭吃,煮出來的石頭黃得象杏子,軟得象芋子,甜得賽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説:“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經’,是真經,你成了佛啦。從今在後,我們都念‘摩陀經’,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從此後,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們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陰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晉末年。那時山東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馬睿。他被八王奪權鬧得性命難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難。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廟,夜晚揀着小道一腳高一腳低地趕路。這一天,來到摩陀山下一個破草棚子裏住下。沒想到因為連日的奔波勞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裏犯了,疼得他頭上身上冷汗直冒,臉色跟紙一樣黃,在棚子裏翻身打滾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個挑水和尚看見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會就從山上端來了一碗香茶,讓琅琊王喝下。

過了一時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覺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勁了,一點病也沒有了。

琅琊王對和尚説:“多謝師傅救命之恩。我這心口疼病從小就有,犯起來沒有十天半月不見輕,藥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卻越來越重。不知師傅用的是什麼神藥有這樣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為本。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施主不必多禮。適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頭與各樣草藥煮成的,什麼病都能去根。”“怎麼,山上的石頭也能治病?”

和尚將寺院祖師摩陀大師煮石充飢的故事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又説:“現如今石頭雖不能煮熟充飢了,因為當年摩陀大師把煮石之水潑在這山前山後,這山上就長滿了奇花異草。所以這花花草草、樹根石頭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聽口音不是本地人,怎麼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説出實話呢,就胡編了一套説:“我姓劉,叫劉順。家住山東鉅野縣。因為要到江南投親訪友,半路上短了盤纏錢,只好一路忍飢受寒。我想在這裏找些活幹幹,等湊足了錢再去江南。”

和尚對琅琊王説:“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氣,來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這地方有句話:‘滁州地養窮人,一條扁擔兩根繩’。你看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藥材,兔子、山雞滿山轉,是座寶山啊。”

琅琊王司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藥打山棗,從綠樹中傳來一陣陣山歌聲。從此後,琅琊王就裝成個打柴漢子住在山中,一邊集合四方兄弟,一邊在山中集糧屯兵,日夜操練。沒過多久,司馬睿帶領人馬浩浩蕩蕩打過長江,在建業城建立了東晉王朝,司馬睿成了第一個東晉皇帝。 有一天,東晉皇帝司馬睿帶領文武百官從建業來到滁州觀賞西山摩陀寺風光。司馬睿想起當年自己在這兒落難得救、屯兵聚糧的往事,便吩咐傳下聖旨:將山上寺院擴建百間,改“摩陀寺”為“琅琊寺”,改“摩陀山”為“琅琊山”。他還命御醫住在琅琊山蒐集山中百草,編成《琅琊草木篇》,廣傳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2

凡讀過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的人,無不為其描繪的美景所傾倒:“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公里處,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後何以名琅琊,歷來説法不一。一種説法是:東晉琅琊司馬睿曾寓居於此而改稱琅琊。另一種説法是:西晉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釉率數路大軍“出塗中”(指滁水流域)滅吳,吳主孫皓“詣釉請降”獻璽即在此,因而山稱琅琊。而《古今圖書集成?琅琊山匯考》載又一説:“人以其有似於山東東海之琅琊山,故亦名為琅琊。”

琅琊山險峻而秀麗。其山峯“聳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數百年的松樹、梅樹蒼勁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蓋,琅琊溪潺潺流淌,讓泉、紫薇泉……散佈山間,歸雲洞、雪鴻洞……神祕莫測。九洞十一泉,處處引人入勝。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美譽。

深秀湖位於回北門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轉彎處,古為一水潭,是遊人臨溪垂鈎之所。1958年,滁縣人民政府將水潭擴建成一座小水庫。1983年,琅琊山管理處因地制宜,將這裏闢為一新的風景區。因其三面環山,景色秀麗,取歐陽修《醉翁亭記》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約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餘家窪水庫,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橋,因橋有九曲,通稱九曲橋。橋墩用青石砌成,橋面為水泥預製件,具有明顯的現代建築特色。橋上築有湖心亭,亭頂盎金黃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籬,又有古建築特點,湖面側建有三間六架樑木的水榭,為旅遊服務場所。水榭下為人工青石基礎,湖水貫通其下。春夏季節,遊人憑水而樂,清涼爽快,堪稱妙境。

會峯閣是琅琊山風景名勝中的最高建築物。它於1988年開工興建,建築在南天門的明朝建築會峯亭的殘基上(原會峯亭被日軍侵略中國時燒燬)。新建築的會峯閣依山而建,美觀大方,氣勢雄偉。從四面觀看,高低形狀各不相同。從東面觀看,它有三層,從南面觀看,它有四層:從西面觀看,它有五層。高度24米。會峯閣每層是六面八角,都採用古典建築的飛檐翹角式樣,閣頂用黃色琉璃瓦覆蓋,雕樑畫柱,古樸大方。閣上24個鈴角,都裝有銅鈴,山風拂處,金聲四起,悦目賞心,聞聲如入仙境。晴朗天氣,登上會峯閣,極目遠望,天高地闊,心曠神情。這裏陽光和煦,山色蒼茫,羣山巍峨,匍匐腳下,給人以“一覽眾山小”之感。大概是因為眾山列隊,一收眼底,這裏象一座檢閲台,檢閲千山爭秀,萬峯蒼鬱,所以此閣才命名為會峯閣吧!由於會峯閣立在琅琊山的最高峯,人們都愛來此瞭望祖國的壯麗山河。站在會峯閣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煙霧蒼茫,村莊星羅棋佈,河塘閃亮如鏡,在晴朗無雲天氣還可以隱約看到幾十公里外的長江如帶,浩渺東去.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滁州琅琊山風景區旅遊觀光,我是滁州光大旅行社的導遊很高興能夠為大家擔當此次的導遊服務

這天大家來到滁州,自然要了解一下滁州的來歷,滁為地名專用字,無實際含義,但有首詩寫的好,(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朝詩人韋應物在滁州西澗這首詩中道出了滁字的妙用,滁州西邊有一條河流叫做西澗,早晨水漲,傍晚水落,這一漲一落的過程稱之為滁,這天我們遊覽的琅琊山風景區,在1985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去。20xx年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4A級旅遊風景區,全山森林覆蓋率達79.3%,植物有672種,另外,山中還棲息了131種鳥類。琅琊山古稱摩陀嶺,相傳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時,琅琊王司馬睿避亂來到滁州,這以後他過了長江到了南京,成為東晉的開國皇帝,他認為滁州是他的福地,於是將自己當年的封地山東琅琊郡的琅琊二字,賜予了這片山嶺。琅琊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約115平方公里,主景區約8平方公里,有狼牙墨苑、醉翁亭、歐陽修紀念館、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門、這六大景區。立刻我們將要到達的就是主景區醉翁亭。

好!各位遊客,此刻我們站在那裏能夠看到一股清澈的溪水,因溪水如玻璃般清澈透明,所以被稱為玻璃沼,它的上游是琅琊溪,大家這邊看一下,那裏有兩個泉眼,終年交替,只有一個泉眼流水,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推崇的謙虛禮讓的傳統美德。所以它名為讓泉,醉翁亭記中|“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於兩峯之間者讓泉也”説的也是這口泉水。琅琊山上有很多泉眼,單單能説出名字的就有72口,這些泉水裏內含豐富的礦物質和對人體有益的元素,所以我們滁州的百姓很多人喜歡拿着桶到山上取泉水回家飲用,期望以此到達延年益壽的效果。有這麼一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琅琊山就是憑藉着這麼一篇文章【醉翁亭記】而名於天下的。此刻我們來到的是醉翁亭的大門口,那裏也被稱作歐門,中間有醉翁亭三個字,以前在門口還有幅楹聯,“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他的作者是薛時雨。薛時雨是滁州全椒人,清代光緒年間醉翁亭的修復者。薛時雨自幼苦讀,才華出眾,尤為仰慕歐陽修的道德文章。少年時,曾不顧路途遙遠,經常從鄉下獨自步行五十多裏,來醉翁亭拓印歐文蘇字碑,薛時雨35歲進士中舉,開始在嘉興做知縣,之後又升為杭州知府,他做官時,處處以歐陽修

為榜樣,寬簡愛民,剛直敢言,因為經常為民請命,違逆上司,官做不下去了,就去教書,大力興辦教育。先後在杭州崇文書院、江寧尊經書院、南京惜陰書院任主講,55歲以後還鄉,晚年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整理刊印了【儒林外史】,二是募集巨資修復了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的醉翁亭和豐樂亭。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幅楹聯的含義“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以前來醉翁亭的路,不是我們這天大家上山的路,而是從後山繞上來的,從後山到醉翁亭的路程大約是要走六七裏的。薛時雨與歐陽修所隔的年代久遠,最初的醉翁亭只是一個孤零零的亭子,而此刻的醉翁亭則是經過歷代宦官的修繕,已經成為一座七亭九院的院落了,“翁去八百載”雖然歐陽修仙逝已經有八百多年了,但歐陽修所留下的文章在,精神在,詩與酒的風采在,所開創的醉鄉文化保留至今,源遠流長。為什麼稱滁州為醉鄉呢,待會兒進入裏面以後再給大家解釋,此刻請大家隨我進入歐門吧

進來以後大家眼前看到的白色粉牆有着徽派風格,漏空的花窗,又能體現江南園林的特色。滁州地處江淮之間,是南北文化的交匯點。中國的園林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北方園林主要以皇家園林為主,特點:規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建築體型高大。北方園林的代表如,北京的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南方園林主要以私家園林為主,特點:常用假山假水,建築小巧玲瓏。私家園林的代表如蘇州的拙政園,留園,上海的豫園等。中國園林講究開門見山,粉牆遮蔽視野,起障景的作用,花窗起漏景的作用。讓人隱隱約約看到裏面的景色,卻又無法看清,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大家看一下牆的左右兩邊有個像把手一樣的東西,大家能猜出它是幹什麼用的嗎,猜不出來阿,告訴大家這是拴馬用的,拴馬樁,早期的醉翁亭前面是一個空曠的操場。讓我們一齊進入裏面一睹它的真面目

此刻我們來到的這一重院落,是不是有種坐井觀天的感覺呢,那裏叫做天井,它在建築學裏起過度建築物的作用。大家看那裏有塊碑刻的是著名文學家沈思曉的作品【解酲閣記】。我想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酲”字的含義吧。給大家解釋一下,咱們中間的男士想必都有過醉酒的經驗吧,酒意有十分,當喝到七八分時,那種似醉非醉,飄飄欲仙的狀態就稱之為"酲"。解酲也就是解除這種迷醉的狀態。

剛剛在門口就跟大家提到過,我們滁州是醉鄉,其原因在那裏給大家解釋一下。當年太守歐陽修在滁州為官期間,雖然在政治上不太得意,因為他是被貶到滁州的(一貶宜林,二貶滁州,三貶亳州),但在文學創作上卻有着很大的收穫,共創作158篇詩詞歌賦,還修建了三個著名的建築,醉翁亭,豐樂亭,醒心亭。登高攬勝,慶祝豐收,建了豐樂亭,寫了篇【豐樂亭記】,在醉翁亭裏吟詩作賦,寫了篇【醉翁亭記】。【醉翁亭記】重在寫景抒情,【豐樂亭記】以敍述事物為主。這兩篇文章作為宋代文章的傑作典範,雙雙入選【古文觀止】。【古文觀止】是一本收錄了中國古代名家大作的一本書,觀之就是到這就沒有了的意思,所以它代表了古文的最高境界,一般古代有名的文學家只要有一篇文章被收錄到那裏面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而歐陽修竟然一個人有兩篇被收錄到那裏面,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阿。歐陽修的學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為歐陽修完成的【醒心亭記】。三座亭,三篇文章都是以酒為載體,以情為媒介,寄情於水,成就了滁州這個獨一無二的醉鄉。中國的酒文化有着幾千年的歷史,酒鄉有很多,如河南的汝陽,貴州的茅台鎮,山西的杏花村等等。而醉鄉只有一個,就是我們滁州。剛才大家只是聽我在口頭述説滁州為醉鄉,此刻大家看一

下,那裏還有碑文為證。碑文的右邊起第四行“釀溪為酒,滁陽為醉鄉"此刻大家隨我踏着酒國長春的匾額到裏面去參觀醉翁亭吧。

這座醉翁亭是歇山頂式建築,飛檐翹角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特色“秦代開始出現了規模龐大的阿房宮”,漢代建築高大巍峨,四四方方,唐代建築雕樑畫棟,注重細部裝飾,而且建築手法上採用斗拱和大屋檐。我們此刻看到的醉翁亭就是宋代建築的代表,飛檐翹角不僅僅在外觀上增加了立體感,給人一種展翅欲飛的感覺,同時又有實用價值。飛挑的屋檐起卸力的作用,既能緩解雨水沖刷在屋頂的力度,又能保護地基不受雨水的澆淋。這座亭子共有16根立柱分立四方,亭中間設有茶几,這是歐陽修在亭中處理政務,並且於賓客把酒言談,吟詩作賦之用,16根立柱的構造和亭中所設的茶几在其他的亭中是不可多見的。

醉翁亭為我國四大名亭之首(北京陶然亭,蘇州滄浪亭,長沙愛晚亭,滁州醉翁亭)醉翁亭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醉翁亭始建於公園1046年的北宋慶曆六年,滄浪亭基本上於醉翁亭同時建成,但比它稍微晚一點,滄浪亭為蘇舜卿取自古詩句“滄浪之水清兮,能夠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能夠濯我足”中的滄浪二字,愛晚亭和陶然亭則是清代的建築,比醉翁亭和滄浪亭還要晚四五百年,愛晚亭是取之於唐代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陶然亭取之於白居易的“更待菊黃家釀熱,與君一醉一陶然”。説醉翁亭是四大名亭之首,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從時間上來説,它是建亭最古老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醉翁亭記】在文學造詣上比其他幾個亭子更具有價值,他是當時琅琊寺的知客僧智仙和尚專門為歐陽修建造的,什麼叫做知客僧呢!(相當於此刻專門管接待的辦公室主任)那裏有一幅楹聯,上聯“飲既不多,緣何能醉!”意思是,酒喝的並不多,怎樣就醉了呢!歐陽修自己不也在【醉翁亭記】中説過“飲少輒醉”。一般人認為是,歐陽修在政治上受打擊,情緒低落,所以借酒消愁愁更愁,其實這是一種誤會,歐陽修在滁州情緒是很好的,歐陽修在滁州寫詩近百首,其中有關飲酒,交友的資料可佔一大半,所以酒是不可缺少的寄託和

媒介。然而歐陽修出於身體原因,患有消渴症(此刻所謂的糖尿病)儘管酒逢知己千杯少,還是常常“頹乎其間”下聯“年猶未逮,奚自稱翁!”年齡不到老邁的程度,為什麼稱自己為老頭呢!“逮”就是“及”,“達”的意思,歐陽修當年只有38歲,正值年富力強的中年時期,他在【贈沈遵】的詩中就説的很明白,“我年四十猶強力,字號醉翁聊戲客”原先是和大家開了個玩笑。

在這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歐陽修的生平,歐陽修字永叔,好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祖籍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縣沙溪鎮),因永豐縣屬廬陵管轄,故在他的文章中長落款廬陵歐陽修。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歐陽修出生於父親歐陽觀任綿州軍事推官的地方(今四川省綿陽市)。他四歲喪父,家境貧困,母親鄭氏用荻杆畫地教他識字。(畫荻教子)16歲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因【左傳】中荒誕的事情加以抨擊,沒有考上,後得到婿晏的指點,之後歐陽修把女兒嫁給了他,歐陽修24歲的時候考取了進士,後任知縣,知州,館閣校勘,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等職。身歷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目錄學家、經濟學家,尤以文學成就最高。他一生三起三落,30歲時寫的【與高司諫書】便第一次顯露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使朝野為之轟動,因論救范仲淹,貽書譴責司諫高若納,景佑三年(1036)五月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區)慶曆新政後,有連續上書【唯詔言事上書】、【本記】、【論韓琦范仲淹之賜召對札子】、【朋黨論】、【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用心鼓吹改革,大膽揭露時弊,勇敢的駁斥舊社會勢力對新政的污衊及對范仲淹等人的詬陷,康定元年(1040),歐陽修被召

回京,復任館閣校勘,後知諫院。

修遊玩慶曆三年(1403)。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了改革史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歐陽修是這一改革運動的用心參與者和鼓勵者。慶曆新政雖然失敗,但由於歐陽修正直敢言、見義勇為、犯懺權貴,排擊奸佞,所以一向為守舊失利所切齒,曾數收到誣陷。在王安石變法中,雖然對新政的其他措施並未正面便是過反對意見,但這與守舊派不顧是非。凡有更改必加以反對的頑固態度不同。慶曆五年,範、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也被貶為滁州(今屬安徽)太守。在滁州做了2年零6個月的太守以後,又分別上任去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做知州。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詔入京,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嘉佑二年(1057)二月,

歐陽修來到滁州在琅琊寺認識了智仙和尚,並且很快結為知音,為了方便歐陽,智仙特地在此為歐陽修修造了這座小亭。歐陽修親自為亭做記,這就是很有名的額《醉翁亭記》。在歐陽修寫成的《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兩篇雖然只有四百多字,但字字珠璣,膾炙人口,立即引起了社會轟動,當時沒有印刷條件,只能相互傳抄,於是歐陽修讓人刊石為碑,立於亭前。但是出於但是得這塊碑屬於“急救章”(也就是所謂的豆腐渣工程)字體較小,而且筆畫清淺,所以沒過多久,字跡就模糊不清了。40多年過去以後,滁州的知州王詔覺得碑文磨損實在是一大損失,想重新篆刻又實在不易,因為寫碑的人不但要書法要好,而且名聲要高才行。想來想去,覺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壇魁星蘇軾是最適宜的人選。當時蘇軾在穎州做官,於是王詔就寫了一封信拖人送到穎州請蘇軾寫碑。

蘇軾當即就同意寫碑,蘇軾同意為歐陽修寫碑文有兩個原因,一是蘇軾是歐陽修的學生,是歐陽修冒着風險把他從平民青年中選拔出來的,第二是蘇軾和歐陽修在政治上的抱負十分一致,而且十分崇拜歐陽修。蘇軾在接到王詔的信之後,用心用意的認真書寫這兩片碑文,碑文寫好送回滁州時蘇軾還附了一首(次韶王滁州見寄的長詩,高度讚揚恩師歐陽修的人品和文品,由歐陽修,蘇軾寫的這兩塊碑,就被人們稱做“歐文蘇字碑”,這兩塊碑也是琅琊山的鎮山之寶,一會我們將會在寶宋齋裏一睹它們的風采。

大家這邊看一下,那裏有二塊摩崖石刻“醉翁亭和二賢堂”是南宋時期留下來的。

那裏叫做二賢堂,是滁州百姓感謝兩位父母官,歐陽修和王禹稱為滁州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而建的,二賢堂始建於宋代紹聖二年(1095年)王禹稱也是北宋年間的一位官員,他比歐陽修早來滁州50年,不和貪官污吏同流合污,而且都是被貶到滁州為官德人。自唐代後期開始我國文學創作上出現很多華麗的詩藻,南北朝發展到了鼎盛,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以華麗無實為主要特點,而在那時王禹稱首先意識到這種創作風氣會給文學帶來不好的影響,於是最先提出了“古文運動”(也就是像古人學習寫文章,因為在初唐以前,古人的作品都是以寫實為主,不在文字上面追求詞藻的華麗。但王禹稱倡導的“古文運動”由於受到當時潮流的影響,收益不是很大,歐陽修就傳承了這一觀點,把古文運動推到了一個高峯,歐陽修曾在朝中做到禮部貢舉的職位,主持科舉考試,他就按照自己的觀點選拔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青年,之前我已經跟大家提到過,蘇軾是歐陽修冒險提拔出來的,其實三蘇、王安石、和曾鞏都是他當主考官時提拔出來的。歐陽修一生三起三落,第一次被貶宜臨(此刻的宜昌)在滁州時是他被貶第二次,之後又高升去了揚州做太守了,第三次被貶到泊州。而王禹稱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是一貶再貶,被貶到滁州之後又被貶至湖北的黃岡,最後客死他

鄉。

左邊牆上的這篇文章也是歐陽修的作品,坐坐《朋黨論》他在這篇文章裏提到了君子之交與小人之交,君子之交是志同道合的人就算很久不聯繫,但只要朋友有難的話就算是而肋插刀也再所不辭。而小人之交只是酒肉交情,因為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一齊的。右邊牆上就是歐陽修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

此刻我們來到的是寶宋齋,大家看到這塊玻璃框裏的四塊碑文就是琅琊山的鎮山之寶“歐文蘇字卑”,他們又被稱做為“宋代雙絕碑“分別為《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這兩塊石碑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洗滌,有些地方已經破損了,但是自然災害是有限的,最可怕的還是人為的破壞。大家看到這段裂的碑身和鑿平的痕跡,是在文革期間被紅衞兵破四舊時留下的傑作。明代之前這四碑刻都是露天放置的,之後在明天啟年間南太僕少卿,馮氏父子為了有效的保護這珍貴的文物,就為碑文建造了這座精美的廊坊以避風雨剝啄,而且為這個房屋起了“寶宋齋”這個名字。顧名思義寶送倒了過來就念詩宋寶,宋代珍寶之意。

這邊是馮公祠,是滁州百姓為紀念建造“寶送齋”的馮氏父子而建造的,馮若愚明代崇禎年間南太僕寺少卿,他的兒子為當時滁州的知州馮元彪,有人會問南少僕寺是什麼職位呢太僕寺是古代國家管理馬政的中央機關,卿士一把手的意思。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打仗的工具,養馬管馬自然就成了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到了明代,由於朱元璋最初在南京定都,所以把太僕寺設立在一江之隔的滁州,把軍馬安排在那裏訓練,調配,離南京又近又方便管理。朱元璋的兒子朱隸當了皇帝之後,遷都北京,顧於對軍事方面的思考,設在滁州的太僕寺即不能不遷,又不能全遷,最後只能一分為二。遷往北京太僕寺管理黃河一北的範圍,留守滁州的部分管理黃河以南六州馬政。因而又稱“南太僕寺”。

此刻我們看到的這塊石頭,叫做菱溪石頭,邊上的石碑上刻的是《菱溪石記》記載了這塊石頭的來歷。石頭為什麼被叫做菱溪石呢是因為它是採自滁州邊上的菱溪。原本溪水中有6塊石頭,其中4塊較小的石頭都被愛石者取走了,而留下的2塊是因為太大太重而無法搬運,一向留在菱溪當中。之後歐陽修來到滁州以後,經常去溪邊看這其中一塊石頭,也就是大家此刻所看到的這一塊,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太守會特意去看這塊石頭呢歐陽修就用了三頭牛把這塊石頭拉了回來,親自動手用水把它沖洗乾淨,不讓旁人幫忙。歐陽修對這塊石頭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有人説這塊石頭是女媧補天留下來的那一塊,也有人説這是天空上掉下來的隕石,經過專家考證這是寒武紀巖石,構成於5.7億年之前。是由於海底的石灰巖,砂巖長期沉積構成的。

此刻的這座亭子叫做意在亭,環繞着小亭一週的是一條石渠,名字叫做曲水流觴,又叫做九曲流杯。觴,是方底的酒杯。這是古時候一種供人遊戲的飲酒設施。參加遊戲的人沿着渠邊坐下,把酒杯放在渠水上游,當酒杯漂到誰的跟前時,誰就吟詩作賦。如果説不上來,或説的不好就要罰酒一杯。這是古代文人的一種休閒娛樂方式。起源很早,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有所描述,這種園林遊戲的建築在全國只有北京的故宮、以及紹興、蘇州等地才有,而我們那裏的酒麴流觴有比其他地方的先進一些,先進在哪呢,大家隨我們到意在亭的後面看一下,那裏有個半月形的池子,如果所有人都把詩做出來了,就沒有人被罰酒了,那麼酒杯就順着水流到這個池子裏,古人利用水流的原理,輩子只會在池子裏打轉而不會流走,遊戲結束時所有人就走到池子旁端起酒杯大家一飲而盡,這時也就是整個遊戲的高潮。大家之後跟我往裏走。前面是影香亭。

如果説意再亭是眾人集會飲酒做詩的地方,那麼影香亭就是一人自斟自酌、品酒賞梅的清淨去除,大家看影香亭周圍水池是正方形的,亭子周圍的石壁是正方形的,亭柱是正方形的,石桌都是正方形的,唯一的敗筆就是中間石凳,是圓形的。其實最早的石凳也是方形的,之後毀壞了就用圓凳代替方凳了。影香亭為典型的北方園林藝術代表,處處體現中軸對稱。影香亭的名稱,取自於北宋詩人《山園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中的“影,香”二字。從這個半圓門裏大家看到的就是古梅園,園內這一株梅樹就是當年歐陽修親手種下的,所以又稱作歐梅,這株古美的開花期很遲,差不多與杏花同時開,所以又稱做“杏梅”距今也是九百多年了。據説這株梅樹代表了一段友誼,宋代大詩人梅蕘臣與歐陽修是好朋友,歐陽修被貶到滁州之後,一向期望梅蕘臣能到滁州來看他,和他在一齊體會與民同樂的樂趣,於是他在此種了這棵梅樹,見到這株梅樹就像見到梅蕘臣一樣,可惜的是梅蕘臣一生也沒有到滁州來。這株梅樹同樣也應徵了《朋友論》中的君子之交。梅樹下面的梅台壁上游清代人提寫的“花中巢許”四個字。大家聽説過許由和巢父的故事嗎傳説遠古時期,當時的人民領袖蕘帝把自己看成重名利的人,想想這句話覺得玷污了

自己的耳朵,竟跑到穎水邊上去洗耳朵,這時巢父正好牽着頭牛到河的下游飲水,看到許由的舉動,就問了原因,許由倒出事情前後,巢父就笑着説,你不就應在水的上游洗耳朵,以免污水留下來,把我的牛也給玷污了。之後兩個人一齊躲到了山裏,農耕而食,徹底的享起了清福。後面這個亭子叫做“古梅亭”裏面中間的這個梅字是個象形文字,古梅亭掛着那幅畫,畫的就是梅花盛開的樣貌,因為一年上山的遊客有很多,不可能所有的客人都能到梅花盛開的景色,所以就把它畫下來,不管遊客什麼時候來,都能欣賞到,

那裏是“新寶宋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領導指示重建寶宋齋,回覆國寶歐文蘇字碑,於是整理並重新刻成碑,我們來看一下《醉翁亭記》,全篇僅有411個字,其中有21個“也”,25個“而”。18個“者”但整篇文章看起來並不閒的羅嗦和擁擠。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4

三國鼎立時期,滁州成為魏吳交兵的戰場。西晉“八王之亂”時,琅琊王司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嶺避難,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

宋仁守慶曆年間,朝政腐敗,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慶曆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 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 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 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於客來飲於 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幫自號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 公。有詩讚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為配詞。現在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説的這件事。事隔數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是遊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 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佈局緊湊別緻,亭台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築、景緻。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台,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底。亭中有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台,曰”玄帝宮”,登台環視,但見亭前羣山湧翠,橫葉眼底;亭後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記》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動,但終不為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如今,此處千載勝境,更加壯觀誘人。

滁州市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西緣,為“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皖江示範區”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歷史,古稱塗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吳楚淮揚之韻,匯聚江淮湖之風,千百年來素為江畔淮左的美好之州。滁州自隋起轄今琅琊、南譙、來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與滁縣地區合併,形成了現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東的區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門户,全國家電及裝備製造業基地、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東第一名勝,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華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風景區之一。風景區內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關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獨厚。境內大小山峯九九八十一座,層巒起伏,溝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隱、清可濯、幽可憩、芳可採、麗可詠的自然景觀,逐漸形成了中外遊人嚮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勝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淵源久遠。自唐宋以來李幼卿、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王安石、梅堯臣、宋濂、文徵明、曾鞏、薛時雨等歷代無數文豪墨客,達官顯貴為之開發山川、建寺造亭、賦詩題詠,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遺產,擁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勝境。其中唐建琅琊寺為皖東著名佛寺,也是全國重點寺觀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所著《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被譽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來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四外雲遊的和尚到了滁州,見到西山風景如畫,就在山上蓋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還收留了一個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長的古靈精怪的,但是卻很不開竅。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幾個月的經,結果,連“阿彌陀佛”四個字都只記得兩個,而且其中還有一個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氣之下,就一個人下山雲遊四方去了。大半年後,老和尚聽説滁州蝗蟲成災,心裏犯愁了,擔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結果看到小超然長的高大了,壯實了!一點也沒有受到蝗災的影響!後來才知道原來小超然一直在煮石頭吃,煮出來的石頭黃得象杏子,軟得象芋子,甜得賽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説:“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經’,是真經,你成了佛啦。從今在後,我們都念‘摩陀經’,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從此後,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們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陰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晉末年。那時山東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馬睿。他被八王奪權鬧得性命難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難。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廟,夜晚揀着小道一腳高一腳低地趕路。這一天,來到摩陀山下一個破草棚子裏住下。沒想到因為連日的奔波勞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裏犯了,疼得他頭上身上冷汗直冒,臉色跟紙一樣黃,在棚子裏翻身打滾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個挑水和尚看見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會就從山上端來了一碗香茶,讓琅琊王喝下。

過了一時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覺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勁了,一點病也沒有了。

琅琊王對和尚説:“多謝師傅救命之恩。我這心口疼病從小就有,犯起來沒有十天半月不見輕,藥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卻越來越重。不知師傅用的是什麼神藥有這樣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為本。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施主不必多禮。適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頭與各樣草藥煮成的,什麼病都能去根。”“怎麼,山上的石頭也能治病?”

和尚將寺院祖師摩陀大師煮石充飢的故事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又説:“現如今石頭雖不能煮熟充飢了,因為當年摩陀大師把煮石之水潑在這山前山後,這山上就長滿了奇花異草。所以這花花草草、樹根石頭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聽口音不是本地人,怎麼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説出實話呢,就胡編了一套説:“我姓劉,叫劉順。家住山東鉅野縣。因為要到江南投親訪友,半路上短了盤纏錢,只好一路忍飢受寒。我想在這裏找些活幹幹,等湊足了錢再去江南。”

和尚對琅琊王説:“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氣,來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這地方有句話:‘滁州地養窮人,一條扁擔兩根繩’。你看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藥材,兔子、山雞滿山轉,是座寶山啊。”

琅琊王司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藥打山棗,從綠樹中傳來一陣陣山歌聲。從此後,琅琊王就裝成個打柴漢子住在山中,一邊集合四方兄弟,一邊在山中集糧屯兵,日夜操練。沒過多久,司馬睿帶領人馬浩浩蕩蕩打過長江,在建業城建立了東晉王朝,司馬睿成了第一個東晉皇帝。 有一天,東晉皇帝司馬睿帶領文武百官從建業來到滁州觀賞西山摩陀寺風光。司馬睿想起當年自己在這兒落難得救、屯兵聚糧的往事,便吩咐傳下聖旨:將山上寺院擴建百間,改“摩陀寺”為“琅琊寺”,改“摩陀山”為“琅琊山”。他還命御醫住在琅琊山蒐集山中百草,編成《琅琊草木篇》,廣傳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來到琅琊山風景區遊覽。此刻我們站的地方,就是琅琊山的大門,這個山門是牌樓式的建築,雄偉壯觀,門額上有蘇東坡的墨寶“琅耶山”,三個楷書大字。大家此刻不免感到奇怪,“琅琊山”為何叫“琅耶山”?很多人認為有可能是“琊”和“耶”字在古代是通用的,也就是所説的通假字,也有人認為是當年蘇東坡寫錯了。在20xx年時,江淮晨報的一位合肥讀者致電江淮晨報熱線反映,他去琅琊山風景區遊玩的時,發現大門上的牌匾上書寫的是“琅耶山”詢問這是不是個錯誤,江淮晨報記者對此分別採訪了琅琊山風景區管委會和安徽大學中文系古漢語專業徐在國教授。據記者稱,琅琊山風景區管委會有關同志説“耶”和“琊”可能是通假字,而徐在國教授認為“耶”這個字在古代的的確是“琊”的通假字,而據相關史書記載,東漢許填以前首先編纂了中國第一本文學專著《説文解字》,也是記錄中國罕見期漢字的一部字典。上面無“琊”或“玡”,只有“琅”和“邪”,漢語大字典中“琅琊”詞條這樣解釋“琅琊”也做“琅邪”,也就是説“琅琊山”最初的名字應當叫“琅邪山”,之後加了“王”字旁,清代樸學大師段玉裁在《説文注》中作了

註解:“按漢碑琅邪字加“玉”旁,俗字也!”是説後人在”邪”加了玉(玉與王通假),久而久之,“邪”字寫成了“琊”,同時段玉裁解釋了“琅邪山”到“琅耶山”(邪)近人隸書從耳做耶,由“牙”,“耳”相似,“原先也是後人誤寫,漢隸書中,“牙”和“耳”很相近,所以漢唐人誤把“邪”寫成了“耶”,以至後代“邪”和“耶”通假。所以當時蘇軾把“琅邪山”寫成“琅耶山”在他那個朝代是無可厚非的。

古人稱之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東八名勝境,被譽為蓬萊之後無別山。琅琊山風景區在1985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被國務院評為我國第二批國家風景名勝區,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4a級旅遊風景區,全山森林覆蓋率達79.3%,僅喬木樹種就有近300多種,另外,山面還棲息了131種鳥類,其中受中日候保護協定中,保護的鳥類達54種,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為國內珍稀物種,並分佈着我國北亞熱帶向暖温帶過度帶石灰巖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區內有泉眼50多處,泉水清涼甘美、晶瑩剔透、較著名的有讓泉、紫薇泉、濯纓泉等,統稱9洞11泉。琅琊山古稱摩駝嶺,1700多年前,西晉末年八五亡亂時,琅琊王司馬睿避亂來到滁州,這之後他渡長江到了南京,在公元320xx年司馬睿建立東晉,稱元帝,他認為滁州是他的福地,於是將自己當年的封地山東琅琊郡的琅琊兩字,賜予了這片山嶺,據史料記載,“琅琊”兩字是郡名,秦朝所設,舊址在今山東省膠南境內,二是山名,一座在今山東省膠南境內,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東遊登此,建琅琊台和石碑,一就是我們此刻所處的這座山。此刻我們滁州的琅琊山更加出名,主要是得益於歐陽修,琅琊王等名人和名文的效應。琅琊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約

115平方公里,主景區約8平方公里,有琅琊墨苑(也叫野芳園),醉翁亭,歐陽修紀念館(視為同樂園),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門這六大景區。

此刻大家看到的是“野芳園”是進入琅琊山勝境的第一個風景區,此園的建築風格按照蘇州園林的風格綜合規劃,建有賞心齋,擁霞軒,晨曦堂,盆景廊等,飛檐翹角,白璧漏窗,馬頭牆,小青瓦,淡雅和-諧,園的總面積4200平方米,那裏也叫“墨苑”,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原名“盆景園”20世紀80年代,曾在那裏拍攝過電視連續劇《西廂記》片段,裏面收集、鐫刻的名人珍貴詩文和書畫墨寶,共有200多幅。其中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國人大代表會委員長喬石,著名書法家沈鵬,範曾,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的書法作品。大家請看“墨苑”西面有一大-片草坪,每年春暖花開的日子,很多人都過來坐在草坪上休閒娛樂,但是此刻這邊在修路了,以前在這路邊豎一塊大石,形同賣肉的案板,滁州人把它稱為“張飛賣肉處”[歇後語張飛賣肉-——光説不割,張飛以前把豬肉掛在井裏面再用石磨蓋上,説:只要有人能夠搬動石墨就能夠盡取其肉,之後石墨被關羽搬下來了,並把肉分給了圍觀的百姓,張飛明白後心裏不爽,過來找關羽打架,被劉備勸解,之後是三國結義了]但這塊石頭“文-革“被毀。我們繼續前進,呈此刻我們眼前的是“醉翁潭”,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築壩將玻璃溪的溪水截住,構成山中自然湖泊,水面約一千平方米,水

深約3米,備有遊船,遊人可泛舟,垂釣於水面,翠巒倒映,如置畫中,在岸邊還有一座小亭,名為“聽泉亭”,就是為了聽到“讓泉”潺潺的流水聲而建的。

《醉翁亭記》中寫到:“山行六七裏,見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讓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在這之前,我們先看到的是“薛老橋”,是滁州人民為了紀念當年全椒人薛時雨而命名為“薛老橋”,它是醉翁亭景區的古老建築,大約建於元代,拱形結構,青磚砌築,橋面青石鋪就,寬約5米,咱們過薛老橋沿玻璃沼上行,此刻看到的是用青石板砌成的兩個方池,池方約三尺,池深約2尺,那裏有2個泉眼,終年交替,只有一個泉眼流水,終年不涸,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推崇的謙虛禮讓的傳統美德,這就是著名的讓泉,除了剛才的説法以外,還有一種説法就是讓泉讓泉,讓出自己的權力,大家都明白歐陽修是被貶來滁州的,自己在中央沒有權力,所以歐陽修也就主動讓出自己的權力,與世無爭。大家看泉上豎的楷書“讓泉”碑刻,是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滁州知州王賜魁手節的,大家再往上走,這“千年醉翁亭”五個大字,是在紀念歐陽修一千年誕辰的時候,滁州政府邀請時任全國人大會委員李瑞環為歐陽修題字,於是李瑞環便揮毫寫下了“千年醉翁亭”五個大字。

在它身旁的這條小溪是玻璃沼,又名玻璃泉,源頭始於摩馱嶺東,大豐山上的“雙峯絕頂”,經醉翁亭門前,入醉翁潭,最後流出山外鳳凰壩。在北宋時期,滁州知州章衡命名為“玻璃沼”清光緒八年,章家棕寫玻璃沼碑記。薛時雨在重修醉翁亭記碑中稱此水‘旁有石泓,泉流而湧,甘如醍醐,瑩如玻璃’

好了,此刻大家在玻璃沼這邊看到的這幾棵樹就是咱們滁州特有的醉翁榆了,它僅分佈於滁州琅琊山。山生於海拔100m以下的山麓落葉闊葉林中或溪溝旁。國家三級保護瀕危種。因為生長在醉翁亭身旁,所以把它命名為醉翁榆。它是3、4月份開花,是醫藥和輕、化工業的重要原料,一般能夠用作製作農具,傢俱,器具。此刻我們來到的是醉翁亭大門前,也被稱為歐門,中間有醉翁亭三個字,以前在門口還有副楹聯,“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寫這副對聯的作者是薛時雨,剛剛過“薛老橋”的時候也提到他,薛時雨是滁州全椒人,清代光緒年間醉翁亭的修復者,薛時雨自幼苦讀,才華出眾,尤為仰慕歐陽修的道德文章。少年時,曾不顧路途遙遠,經常從鄉下獨自步行五十多裏,來醉翁亭拓印歐文蘇字碑,薛時雨35歲進士中舉,開始在嘉興做知縣,之後又升為杭州知府,他做官時,處處以歐陽修為榜眼,寬簡愛民,剛直敢言,因為經常為民請命,違逆上司,官做不下去了,就去教書,大力興辦教育。先後在杭州崇文書院,江寧尊經書院,南京惜陰書院任主講,55歲以後還鄉,晚年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整理刊印了《儒林外史》,二是募集巨資修復了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的醉翁亭和豐樂亭。所以滁州人對薛時雨十分感激。

此刻我們就往裏面走,此刻大家看到的白色粉牆有着徽派風格,鏤空的的花牆,又能體現江南園林的特色,“有亭翼然”,大家站在我這個角度能夠看到,我們的亭子那個角度就像鳥兒展翅飛翔一樣,此刻我們繼續走,此刻我們來到的這座院落,是不是有種坐井觀天的感覺呢,那裏叫天井,它在建築學裏起過渡建築物的作用。大家看那裏有塊碑刻是著名文學家沈思曉得作品《解酲閣記》,酲字給大家解釋一下,咱們中間的男士想必都有過醉酒的經驗,酒意有十分,當你喝到七八分時,那種似醉非醉,飄飄欲仙的狀態就稱之為“酲”解酲也就是接觸這種迷醉的狀態,此刻我們來到的是醉翁亭了,這“醉翁亭”是全國四大名亭之首,天下第一亭,大家都明白其他三座名亭是什麼嗎?北京陶然亭,蘇州滄浪亭,長沙愛晚亭。滄浪亭取自北宋著名詩人蘇舜卿取自古詩句“滄浪之水清兮,能夠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能夠

濯我足”中的滄浪二字,亭子建成之後,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而在此刻的滄浪亭有一副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就是源自那裏。愛晚亭清代學者畢沅取名於著名詩人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因而得名。陶然亭取之於白居易的《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中的“更詩菊黃家釀熱,與君一醉一陶然。”四大名亭除了這一種説法以外,還有另外一種説法,就是浙江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代替蘇州的滄浪亭,但無論哪種説法,醉翁亭都是四大名亭之首,有兩個原因,第一,建亭最古老,醉翁亭始建於公園1046年的北宋慶曆六年,滄浪亭基本上於醉翁亭同時建成,只是稍晚一些,而愛晚亭和陶然亭則是清代的建築,晚了四五百年,另一個原因就是《醉翁亭記》在文學造詣上比其他幾個亭子更具有價值,這座醉翁亭是歇山頂式建築,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彷彿“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飛檐翹角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特色,是宋代建築的代表,不僅僅在外觀上增

加了立體感,給人一種展翅欲飛的感覺,同時又有實用價值,飛挑的屋檐起御力的作用,既能緩解雨水沖刷在屋頂的力

度,用能保護地基不受雨水的澆淋。大家能夠看到這座亭子共有16根立柱分立四方,亭兩邊設有茶几,這是歐陽修在亭中處理政務,並且與賓客把酒言談,吟詩作賦之用,16立柱的構造和亭中所設的茶几在其他的亭中是不可多見的,當年歐陽修被以宰相呂夷簡為首的保守勢力誣陷,貶謫滁州財、政事之餘,常來琅琊山,與寺僧智仙飲酒暢談,很是投機,智仙為使歐陽修能常來山中飲酒,賞景暢談,故而建了此亭,《醉翁亭記》中也交代了這件事: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此刻我們來看下亭中的楹聯,這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歐陽修的後人歐陽中石書寫的,大家來讀一下:“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意思是:“酒喝的並不多,怎樣就醉了呢!歐陽修自己也在《醉翁亭記》中説過”飲少輒醉“一般人認為是,歐陽修在政治上受打擊,情緒低落,所以借酒消愁愁更愁,也有一種説法,歐陽修在滁州情緒是很好的,歐陽修在滁州寫詩近百首,其中有關飲酒,交友的資料可佔一大半,所以酒是不可缺少的寄託和媒介。歐陽修出於身體的原因,慣有消渴症(糖尿病),儘管酒逢知己千杯少

,“頹手其問”,年齡不到老邁的程度,為什麼稱自己為老頭呢?歐陽修當年只有38歲,正值年富力強的中年時期,他在《贈沈遵》的詩句中就説的很明白,“我年四十猶強力,字號醉翁聊戲客”這邊還有一幅當地書法家吳伯初書寫薛時雨的楹聯“翁昔醉飲時,想溪山入畫,禽鳥親人,一官遷謫何妨,把酒臨風,指範希文素心可證;我來憑眺處,悵琴操無聲,梅魂不返,十畝籬萊重闢,捫碑剔蘚,幸蘇子瞻墨跡長存。”歐陽修當時在琅琊山以山為友,比肩范仲淹的為感,表達“歐公”“不以物喜,不以己”的人生境界,我站在那裏遠眺,撫琴無聲,梅魂不返,重新修建,幸好當年蘇軾寫下來《醉翁亭記》的書法供後人瞻仰。

再往裏走,是“二賢堂”,“二賢”是指北宋時都在滁州擔任過知州的王禹爯和歐陽修,滁州人為祭祀這兩位父母官,而興建五間平瓦房。大家就應都明白歐陽修,但是對王禹爯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鉅野(今山東省鉅野縣)人,晚被貶於黃州,世稱王黃州。王禹偁為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秉性剛直,遇事直言敢諫,不畏權勢,以直躬行道為己任。一生中三次受到貶官的打擊(第一次被貶商州,今陝西商州區,第二次被貶滁州,第三次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市黃州區),乃作《三黜賦》,申明“屈於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謫而何虧;吾當守正直兮佩仁義,期終身以行之”,表現了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王禹偁在政治上主張改革,曾向朝廷提出許多推薦,在《端拱箴》、《三諫書序》、《御戎十策》以及知揚州時作的《應詔言事疏》等著作中,他提出了重農耕、節財用、任

賢能、抑豪強、謹邊防、減宂兵宂吏、淘汰僧尼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主張,雖大多數未被太宗、真宗採納,卻為宋仁宗時范仲淹等人的“慶曆變法”開了先聲。王禹偁在政治上這種進取精神和用心態度,正是他在文學上所以能堅持優良傳統的重要原因。他詩法白居易,之後更有意發揚了杜甫、白居易的現實主義傳統。“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子美是前身”,代表了他對杜、白的尊崇。因此,我們能夠説,他不僅僅是一位卓有實績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前驅者,而且還是體察民情、關心人民疾苦,胸懷報國大志的封建文人。宋哲宗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滁州知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後人曾肇,作文祭祀,堂內現塑有兩尊二賢塑像,玻璃櫃內存放着有歐陽修手跡照片和不同版本的歐陽修全集。兩邊山牆懸掛着今人寫的“醉翁亭記”,和“朋黨論”,木質條幅,那裏也有副楹聯:“謫往黃岡,執周易焚香默坐,豈消遣手,貶來滁州,闢豐酌酒述文,非獨樂也。”左歐陽修,右王禹爯。

“寶宋齋”位於醉翁亭西側,為一間狹小的平瓦房,是明代天啟二年(公元1620xx年)南太樸寺少卿馮若愚所建,房子建好後,該起個什麼名字呢?馮若愚在(寶宋齋記)中説:“宋世所重者,晉字,故蓄字多者,有‘寶宋齋’,至我朝則文與字兼學宋,於元無起焉。宋碑文字之最者,莫如歐公滁二碑。”安徽無為縣就有“寶晉齋”,為米芾所建。內牆壁鑲嵌有兩塊

巨石碑刻,這就是歐陽公文作文,蘇軾所書的《醉翁亭記》,被後人譽為“歐文蘇字碑”,成為宋代珍寶,實為古蹟中金石之瑰寶,那裏還存有“寶宋齋記”和“魚修醉翁亭記”碑刻,之後滁州人為了紀念和感謝馮若愚馮元飈父子保護“歐文蘇子”碑有功,於“寶宋齋”西側建磚木結構瓦屋三間,命名為“馮公祠”,祠堂坐北朝南,南北兩門相通,現闢為“旅遊紀念品展銷部”,遊客朋友們,你們能夠進去觀賞,現隨我出南院門,門額有全椒人薛時雨於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九月書題的“晴嵐墨翠”四字,門兩旁還有篆書對聯一副。大家在跟我來觀賞“菱溪石”,“菱溪石”三字是滁州著名書法家吳伯初書寫的,菱溪石高約1.5米,石上有孔,孔孔相通,這塊石頭是歐陽修視察農村時,在滁州東邊菱溪村塘邊發現的,動用三牛駕車運回州城,先置於“豐樂亭”內,後人將此石移至那裏,供遊人觀賞,因在菱溪村發現的,故取名“菱溪石”,歐陽修還專題撰寫了《菱溪石記》與《菱溪大石》詩文記載,其實這是塊太湖石。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巖遭到長時間侵蝕後慢慢構成的,分有水石和幹石兩種。水石是在河湖中經水波盪滌,歷久侵蝕而緩慢構成的。幹石則是地質時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紅壤的歷久侵蝕下而構成。形狀各異,姿

態萬千,通靈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澤最能體現“皺、漏、瘦、透”之美,其色澤以白石為多,少有青黑石、黃石。尤其黃色的更為稀少,故個性適宜佈置公園,草坪,校園,庭院旅遊景色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太湖石”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靈璧石、黃蠟石),因盛產出於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是一種玲瓏剔透的觀賞石頭。我們對面的是“意在亭”,原名“皆春亭”,系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620xx年)滁州知州盧洪夏重建,建亭時是按晉代書聖王羲之在《蘭亭集序》的描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敍幽情。”仿照其中的流觴曲水建造的,鑿石引水,彎曲繞亭,渠寬約一尺,深約八尺。大家都明白古代文人的娛樂活動很少,於是就把就酒杯放在這中間,任酒杯隨着水漂流,文人們就坐在這身旁,酒杯漂到誰面前,誰就得寫詩作賦了,寫不出來就得罰酒了。亭內放置有石桌石墩,他們之前經常在那裏飲酒,體會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雖然沒有蘭亭集序中的環境,但也是能獲得一番另外的感受的。

在(醉翁亭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其中的“射”“弈”“籌”“喧譁”,都是酒令的不同形式。弈,就是下棋,歐陽修很喜歡下圍棋,他字號六一居士,其中一個億就是指下棋,輸棋的人是要喝酒的。射有三種解釋。一是射箭,二是射覆,就是猜謎語;三是投壺,就是用一種帶羽毛的箭投到一種陶壺的壺口,射中者為勝。喧譁,既是大喊大叫的熱鬧場面,也能夠理解成划拳。出“意在亭”西行十幾步,拾級而上,石砌矮牆院內,四方池中建有四方亭,亭名曰“影香亭”,有青條石小橋連接,此亭建於明代洪熙元年(公元1420xx年),原名“見梅亭”,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滁州知州王賜魁,依據坐在此亭中既能望見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聞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把此亭易名為“影香亭”。又有一説,“影香”二字,取意宋代著名隱逸詩人林逋(bu)的《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兩句中的第二字組成,與王賜魁所看所感十分的貼合。林逋是北宋早期詩人,一生避世高蹈,“以梅見妻,以鶴為子。”所以明代人在那裏攝取林逋的詠

梅句坐創意見影香亭。影香亭的造型創意全取自“方”意:周圍水池是正方形的,亭基石壁是正方形的,石桌是正方形的,但是在那裏石凳卻是圓的,“方正”是儒家追求的人格道德取向,表示剛烈正直。在那裏就表示‘做人要正直,做事要靈活‘。諸位請看,亭柱上的楹聯就是這兩句詩,是安徽宿州蕭縣著名書法家閻梓昭所書。大家跟我進這個圓門,這就暗喻古人“內方外圓,方圓互見”理念,哲理深刻,別有意趣。兩側院牆壁上鐫刻着兩個碑石,大家請看:上首“翠積清香”,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滁州知州王賜魁書立,下首“寒流疏影”,是吳興尹夢壁題,“影香”

二字也嵌在其中,請大家再看:兩側有三株古龍柏,樹幹稍有彎曲,形似青龍,守衞着院門。入院內,我們看到的這株是一棵梅樹,大家看我們前面這個亭子上面3個字,怎樣讀《古梅亭》“梅”是象形字,相傳這課古梅是歐陽修親手栽植的,故有稱為“歐梅”,或稱“壽星梅”,另據《琅琊山志》載,“咸豐年間亭院毀為廢墟,此梅系後人補栽,即使是補栽,也已經歷幾百年風霜雨雪,卻仍挺拔茂盛,年年花開。古梅現高7米多,離地面六七十釐米便分成四枝,每枝幹粗70多釐米,這株古梅品種稀有,花期不搶臘梅之先,也不與春梅爭豔,獨伴杏花開放,故名曰“杏梅”。每年二、三月間滿樹銀花,繁花重疊,幽香宜人,映襯在滿山初綠之間,鮮豔無比。在五、六月份的時候還結青色的果子,酸甜味苦,很多遊人都會有幸嚐到,大家在看這邊有“花中巢許”四個大字,是由清順治九年(1620xx年)孟夏,幹邱李嵩陽題刻時,那裏有一段故事,“巢許”是掐上古隱士巢父和許由。相傳堯在考察繼位人才時,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羣眾基礎,堯聽説陽城(今山西洪同)的巢父和許由是大賢者,便前去拜訪,初見巢父,巢父不受,繼續訪問許由,許由也不理解禪讓,於是就在洪同的九箕山中過着農耕生活,堯執意讓位,緊追不捨,再次尋見許由時,懇求再

當九州長。許由覺得王位固且不受,豈有再當九州長之理,頓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邊,清洗聽髒的耳朵,這時候巢父牽着牛在河邊飲水,就問了緣由,許由自是高潔,然巢文更勝許由一籌,你許由不理解王位,隱匿起來不吭聲則罷了,還大談洗耳的原由,是另一種沽名釣譽,我下游放牛,你上游洗耳,豈不有意髒我牛口,許由聽之後感覺十分慚愧,之後他倆就一齊隱居了。這四個字也暗喻了這顆梅樹和歐陽修的品格。

遊客朋友們,如果有興趣的話,西北山坡綠林中有重建的“六一亭”,東北山坡處有“玄帝行宮”,可去觀賞一番。所謂“六一”,是歐陽修晚年的尊號,他自稱:藏書一萬卷,金石遺聞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置酒一壺,加上一位老人,“豈不為六一乎”“六一亭”旁山崖刻有陸鶴題來書“六一亭”三字。“玄帝行宮”,每逢春節前後,祈禱者,焚香參拜,香火旺盛。玄帝是指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道教奉為“玄武大帝”。明代滁州人,遵照宣武帝曾路經此地的傳説,建造了這座玄帝行宮。此刻宮外還有明崇禎三年(1630年)石質雕花香爐一尊。

我們再回到醉翁亭院內,去觀賞“寶宋新齋”,寶宋新齋,是1981年仿古新建築,藏有重新複製的古代拓片歐文蘇宇《醉翁亭記》石碑四塊,齋額有原中央滁縣地委書記,後任安徽,全國政協王鬱昭書寫“寶宋新齋”四字,這邊是“醒園”與“解醒閣”解醒閣門前西首山牆上,鑲嵌鐫刻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國人大會委員長喬石手書行草碑一枚,筆試流暢雄勁。並排有歐文蘇字《豐樂亭記》碑刻四塊,堪稱一寶。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6

這邊是馮公祠,是滁州百姓為紀念建造“寶送齋”的馮氏父子而建造的,馮若愚明代崇禎年間南太僕寺少卿,他的兒子為當時滁州的知州馮元彪,有人會問南少僕寺是什麼職位呢?太僕寺是古代國家管理馬政的中央機關,卿士一把手的意思。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打仗的工具,養馬管馬自然就成了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

到了明代,由於朱元璋最初在南京定都,所以把太僕寺設立在一江之隔的滁州,把軍馬安排在那裏訓練,調配,離南京又近又方便管理。朱元璋的兒子朱隸當了皇帝之後,遷都北京,顧於對軍事方面的思考,設在滁州的太僕寺即不能不遷,又不能全遷,最後只能一分為二。遷往北京太僕寺管理黃河一北的範圍,留守滁州的部分管理黃河以南六州馬政。因而又稱“南太僕寺”。

此刻我們看到的這塊石頭,叫做菱溪石頭,邊上的石碑上刻的是《菱溪石記》記載了這塊石頭的來歷。石頭為什麼被叫做菱溪石呢?是因為它是採自滁州邊上的菱溪。原本溪水中有6塊石頭,其中4塊較小的石頭都被愛石者取走了,而留下的2塊是因為太大太重而無法搬運,一向留在菱溪當中。之後歐陽修來到滁州以後,經常去溪邊看這其中一塊

石頭,也就是大家此刻所看到的這一塊,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太守會特意去看這塊石頭呢?歐陽修就用了三頭牛把這塊石頭拉了回來,親自動手用水把它沖洗乾淨,不讓旁人幫忙。歐陽修對這塊石頭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有人説這塊石頭是女媧補天留下來的那一塊,也有人説這是天空上掉下來的隕石,經過專家考證這是寒武紀巖石,構成於5.7億年之前。是由於海底的石灰巖,砂巖長期沉積構成的。

此刻的這座亭子叫做意在亭,環繞着小亭一週的是一條石渠,名字叫做曲水流觴,又叫做九曲流杯。觴,是方底的酒杯。這是古時候一種供人遊戲的飲酒設施。參加遊戲的人沿着渠邊坐下,把酒杯放在渠水上游,當酒杯漂到誰的跟前時,誰就吟詩作賦。如果説不上來,或説的不好就要罰酒一杯。這是古代文人的一種休閒娛樂方式。

起源很早,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有所描述,這種園林遊戲的建築在全國只有北京的故宮、以及紹興、蘇州等地才有,而我們那裏的酒麴流觴有比其他地方的先進一些,先進在哪呢,大家隨我們到意在亭的後面看一下,那裏有個半月形的池子,如果所有人都把詩做出來了,就沒有人被罰酒了,那麼酒杯就順着水流到這個池子裏,古人利用水流的原理,輩子只會在池子裏打轉而不會流走,遊戲結束時所有人就走到池子旁端起酒杯大家一飲而盡,這時也就是整個遊戲的高-潮。大家之後跟我往裏走。前面是影香亭。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7

各位遊客早上好,我是這天你們的導遊,大家能夠叫我小王或者王導,這天我們將前往滁州琅琊山風景區,我身邊的陳師傅是我們本次旅途的司機,因為陳師傅是這一旅遊線路的老師傅了,所以大家能夠安心乘坐他的車,好了此刻我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這天我們遊覽的琅琊山風景區,在去琅琊山之前,有人肯定想問:“它為什麼叫琅琊山呢?”其實琅琊山古稱摩駝嶺,後何以名琅琊,歷來説法不一。一種説法是,東晉琅琊司馬睿曾在此居住,而稱琅琊;另一種説法是,西晉鎮東大琅琊王司馬釉曾率數路大軍“出途中”滅吳,吳主孫皓投降於此,因而山稱琅琊。

琅琊山在1985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20__年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4A級旅遊風景區,琅琊山古稱摩陀嶺,相傳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時,琅琊王司馬睿避亂來到滁州,這以後他過了長江到了南京,成為東晉的開國皇帝,他認為滁州是他的福地,於是將自己當年的封地山東琅琊郡的琅琊二字,賜予了這片山嶺。現有醉翁亭,野芳園,琅琊寺,深秀湖等景區,各位團友下面我們即將前往醉翁亭景區。

好了給位遊客朋友們我們來看一下這邊。那裏有兩個泉眼,終年交替,有一個泉眼流水,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推崇的謙虛禮讓的傳統美德。所以它名為讓泉。琅琊山上有很多泉眼,單單能説出名字的就有72口,這些泉水裏內含對人體有益的元素,所以我們滁州的百姓很多人喜歡拿着桶到山上取泉水回家飲用,期望以此到達延年益壽的效果。此刻我們來到的是醉翁亭的大門口,那裏也被稱作歐門,中間有醉翁亭三個字,讓我們一齊進入裏面一睹它的真面。這座醉翁亭是歇山頂式建築,飛檐翹角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特色。我們此刻看到的醉翁亭就是宋代建築的代表,飛檐翹角不僅僅在外觀上好看,同時又有實用價值。飛挑的屋檐起卸力的作用,既能緩解雨水沖刷在屋頂的力度,又能保護地基不受雨水的澆淋。亭中間設有茶几,這是歐陽修在亭中處理政務,並且與賓客把酒言談,吟詩作賦之用,醉翁亭是我國四大名亭之首,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它建成於宋代,距今有900多年的歷史了,是四大名亭中最古老的。各位我想大家都明白我們醉翁亭的出名是源於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之後他的得意弟-子蘇軾題寫了《醉翁亭記》並被雕刻為石碑,而如今這塊石碑就保留在那裏,此刻這塊石碑但是價值連城的!就讓我們去觀摩下這塊石碑!

好了各位團友看完了醉翁亭我們繼續向前遊覽,此刻我們沿琅琊古道向前大約走400米就來到了琅琊寺。此刻遊客朋友們望見的所有建築大多數是清三十年重新修建的。琅琊寺以前叫寶應寺,直到一九八四年正式以“琅琊寺”命名的。琅琊寺景點有80多處,此刻可供觀賞的有大雄寶殿、藏經閣、明月觀等景點,在那裏導遊小王我就不帶領大家一一參觀了,我們自由參觀,等四十分鐘後我們在那裏集合,開始我們的返程。

各位遊客朋友們,到了要説再見的時間了。這天的遊覽將要結束了,我很高興大家十分支持配合我的工作,這短短的時光裏期望成為你們永恆的記憶,期望下次還有機會為大家服務,祝願大家在以後生活中天天開心,順順利利,再見!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8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區—琅琊山。我是那裏的地接導遊某某,當然大家也能夠叫我__。首先我代表琅琊山景區的全體工作人員歡迎你們的到來,接下來我將帶領大家欣賞琅琊的美、琅琊的秀大家明白琅琊山因什麼而出名嗎嗯,是的,其實琅琊山因為北宋時期大文學家歐陽修寫的著作《醉翁亭記》而聞名天下的,在《醉翁亭記》中開篇就讚美琅琊山“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在20__年琅琊山被評為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4a級旅遊景區其主峯有大豐山、小豐山、花山、鳳凰山等其最高峯為花山海拔為331米,其他多為200至300米之間景區內有50多處泉眼,泉水清冽甘甜,還有琅琊溪、深秀湖、鳳凰湖等溪流湖泊湖光山色相映生輝此次遊客朋友們的到來真是一種視覺的享受此刻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琅琊山南大門了,我們就從那裏進去吧此刻我們便來到了琅琊山的第一個景點了—琅琊墨苑,它是種庭園建築,展此刻大家眼前的白牆黑瓦、飛檐翹角、亭台軒廊、小橋假山等交錯體現的是蘇州園林的風格,自唐宋以來先後有歐陽修、

王安石、蘇軾、辛棄疾等眾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超多的珍貴詩文,為了更好地展示這些琅琊墨寶,所以景區的工作人員收集與整理了有關琅琊山的試詩、名人書畫200多篇篆刻於此,所以此地取名為“琅琊墨苑”大家看這些書法字畫如行雲流水氣勢磅礴體現了作者對琅琊山的深情厚愛此刻我們大家沿這條山道向前走便來到了琅琊山最著名的景點—醉翁亭,其實醉翁亭始建於北宋慶曆四年在當時它只但是是一個普通給遊人歇腳的小亭子,但因歐陽修在此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從此便名揚天下,此刻的醉翁亭佔地約五千平方米,195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家看這個院門上“醉翁亭”三個字是清朝同治年間全椒人士書寫的,大家經過天井向東走便來到亭邊就到了醉翁亭,這是種歇山式建築風格,飛檐翹角十六根立柱分立四方。大家看周圍設置了木欄,那裏便是當年歐陽修常與賓客飲酒賦詩的地方,遊客朋友們能夠站在那裏來體會一下當時大文學家的意境呢!此刻我們便來到了“二賢堂”故名思議是紀念賢人而建的,二賢堂始建於北宋是當地的百姓為了紀念2位滁州知府王禹某和歐陽修而修建地,此刻我們在那裏能望見宋明刻本的《醉翁亭記》的影印本及歐陽修手跡的影印件,此刻我們向西走便來到了“寶宋齋”,在那裏

我們能夠望見歐陽修的得意弟-子蘇軾親筆所寫的《醉翁亭記》所雕刻的石碑,由於歐陽修散文和蘇軾書法都是北宋時期最高水平的代表所以阿,後人便稱此碑為“兩絕碑”。此刻再往前走,大家看到泉水了吧,這就是聞名以久的讓泉,此刻的讓泉周圍是用石塊砌成的方池,看-上方有陳熙23年滁州知府王賜魁先生重題的“讓泉”碑刻,方池長三尺左右深一尺左右,泉水先湧入方池在由方池流向北匯入玻璃沼。方池水温常年變化不大一向持續在17至18攝氏度泉水中內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甘甜清冽

遊客朋友們我們來到了歐陽修紀念館,進入內堂,大家看到歐陽修先生的塑像了嗎?那裏還有30多幅全面介紹歐陽修生平的壁畫,長廊上鑲刻的都是宋代以來蘇軾、趙孟頫等大書法家寫的《醉翁亭記》都是令人歎為觀止的手筆。此刻我們沿琅琊古道向前大約走400米就來到了琅琊寺了,琅琊寺原名寶應寺。據説,在修這座寺廟之前,主持修建這座此寺的滁州刺史李猶卿曾繪圖給唐代宗看,恰巧唐代宗頭天夜裏夢見一片山林深處有一座寺院其外形與規模與圖上所畫地甚為相似,十分高興,所以特賜名“寶應寺”。“寶應寺“歷經滄桑幾經興廢,此刻遊客朋友們望見的所有建築大多數是清代30年重新修建地。一九八四年正式以“琅琊寺”命名的琅琊寺景點有80多處此刻可供觀賞的有大雄寶殿、藏經閣、明月觀、唸經閣等遊客朋友們此刻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大雄寶殿了,它是琅琊寺的主體建築,位於寺廟中央。殿高14米,進深15.3米外形古樸典雅,氣勢雄偉,殿內有造型生動釋迦牟尼和十八羅漢像,像身通體塗金,金光燦燦,神態畢現栩栩如生。此刻我們向右走便來到了藏經樓,它原名叫“藏經閣”現今望見的藏經樓是一九一九年重建的,門額上刻有“三藏玄樞”四個大字。據説此樓曾藏有珍貴的貝葉經一部,樓下為千尊玉佛堂,堂內

陳列着緬甸國贈送的一千多尊玉佛。聽着真想進去看看但是此刻已經沒有了。

各位遊客朋友們,這天的遊覽將要結束了,我很高興大家十分支持配合我的工作,這短短的時光裏期望成為你們遊覽中永恆的記憶,期望下次還有機會為大家服務,祝願大家在以後生活中天天開心,順順利利,再見!

大家好,所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茫茫人海能和大家在那裏相識,我很高興。在此我代表滁州市歡迎大家的到來。期望各位在本次的旅途中能夠玩的開心,吃的安心,住的舒心。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在我身旁開車的是我們本次行程的司機師傅,他姓安,有着相當豐富的經驗,有他開車,大家儘可放心。在今後的旅途中就由我和安師傅來照顧大家的生活。各位如果遇到什麼困難,儘可向我們提出來,我們會盡力為各位解決。工作中如果有什麼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寫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記》開篇即説:“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

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文中所指的就是我們這天所要遊覽的琅琊大家對琅琊山肯定十分好奇,那麼接下來就由我來向各位介紹一下琅琊山的概況:琅琊山位於滁州市區的西南,城與山連成一體,景區總面積到達110平方千米。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琅琊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20__年又經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4a級旅遊風景區。琅琊山屬淮陽山地的東延餘脈,其主要山峯有:大豐山,小豐山,花山,關山,鳳凰山等。最高峯為花山,海拔331米,其他山峯大多在海拔200-300米。琅琊山的山體是由石灰巖,砂頁巖組成,多洞穴。景區內有50多處泉眼,泉水甘甜清冽。琅琊山的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到達79.3%,已查明的植物有153科672種,棲息了131種鳥類。

有人肯定想問:“它為什麼叫琅琊山呢?”其實琅琊山古稱摩駝嶺,後何以名琅琊,歷來説法不一。一種説法是,東晉琅琊司馬睿曾在此居住,而稱琅琊;另一種説法是,西晉鎮東大琅琊王司馬釉曾率數路大軍“出途中”滅吳,吳主孫皓投降於此,因而山稱琅琊。大家請看那裏,這便是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所説的:“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讓泉也。”此刻的讓泉周圍用石塊砌成方池,上方有清陳熙二十三年,滁州知州王賜魁重新樹立的“讓泉”碑刻。方池三尺見方,池深一尺左右,讓泉水先湧入方池,而後由方池流向北去,匯入玻璃沼。讓泉水質優良,水温終年持續在17-18度,泉水中內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甘甜清冽,注入杯子,雖滿而不外

請大家繼續隨我往前走,這就是醉翁亭園了,當年歐陽修正是在此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有人可能想問:“歐陽修為什麼要千里迢迢來到那裏呢?”要想明白答案呀,首先得聽我説一段歷史:宋仁宗慶曆年間,朝政腐-敗,權貴當道,當時正在朝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怨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仁宗聽信讒言,便把歐陽修貶到滁州。慶曆五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山住持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這便是有名的《醉翁亭記》。

此刻大家就應明白了吧,其實歐陽修是被貶到滁州的,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歐陽修沒有被貶,那麼也許就沒有千古名篇《醉翁亭記》,也不會有我們此刻正在遊覽的醉翁亭園。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醉翁亭園區佔地約5000平方千米,195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刻就讓我們一同進入院門,透過這個花窗,我們可隱約看到醉翁亭。古人云:“曲徑通幽”,要想一睹醉翁亭的全貌,我們還得越過這個天井,再由天井向東才能來到亭旁。此刻我們已經來到了醉翁亭,大家請看,醉翁亭是歇山式建築風格,吻獸伏脊,飛檐翹角,16根立柱分立四方,四周設有木欄,那裏便是當年歐陽修與賓客觥籌交錯的地

穿過醉翁庭我們此刻所在的地方是二賢堂,二賢堂始建於北宋紹聖二年。是滁州百姓為紀念以前做過滁州知州,併為當地百姓做過許多好事的王禹偁、歐陽修兩位父母官修建的。在二賢堂內,我們能夠欣賞到宋、明刻本的《醉翁亭記》影印件和歐陽修手跡的影印

深秀湖位於回北門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轉彎處,古為一水潭,是遊人臨溪垂鈎之所。1958年,滁縣人民政府將水潭擴建成一座小水庫。1983年,琅琊山管理處因地制宜,將那裏闢為一新的風景區。因其三面環山,景色秀麗,取歐陽修《醉翁亭記》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約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餘家窪水庫,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橋,因橋有九曲,通稱九曲橋。橋墩用青石砌成,橋面為水泥預製件,具有明顯的現代建築特色。橋上築有湖心亭,亭頂盎金黃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籬,又有古建築特點,湖面側建有三間六架樑木的水榭,為旅遊服務場所。水榭下為人工青石基礎,湖水貫通其下。春夏季節,遊人憑水而樂,清涼爽快,堪稱妙境。

會峯閣是琅琊山風景名勝中的最高建築物。它於1988年開工興建,建築在南天門的明朝建築會峯亭的殘基上(原會峯亭被日軍侵略中國時燒燬)。新建築的會峯閣依山而建,美

觀大方,氣勢雄偉。從四面觀看,高低形狀各不相同。從東面觀看,它有三層,從南面觀看,它有四層:從西面觀看,它有五層。高度24米。會峯閣每層是六面八角,都採用古典建築的飛檐翹角式樣,閣頂用黃色琉璃瓦覆蓋,雕樑畫柱,古樸大方。閣上24個鈴角,都裝有銅鈴,山風拂處,金聲四起,悦目賞心,聞聲如入仙境。晴朗天氣,登上會峯閣,極目遠望,天高地闊,心曠神情。那裏陽光和煦,山色蒼茫,羣山巍峨,匍匐腳下,給人以“一覽眾山小”之感。大概是因為眾山列隊,一收眼底,那裏象一座檢閲台,檢閲千山爭秀,萬峯蒼鬱,所以此閣才命名為會峯閣吧!由於會峯閣立在琅琊山的最高峯,人們都愛來此瞭望祖國的壯麗山河。站在會峯閣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煙霧蒼茫,村莊星羅棋佈,河塘閃亮如鏡,在晴朗無雲天氣還能夠隱約看到幾十公里外的長江如帶,浩渺東去.

琅琊寺,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處,一座被稱為陸上蓬萊的琅琊山上。據清光緒年間《募修滁州琅琊山開發律寺大雄寶殿緣起》記載:“琅琊山名自晉始,晉元帝為琅琊之稱。山在滁城西南十里許,勢偉拔,起伏綿旦,與豐山、花山爭奇競秀,而琅琊之名尤著,深巖邃谷中,修竹、清泉別饒佳趣。陡山之巔,南望大江如匹練,江以南諸山出沒,隱現於煙雲杳靄中,蓋淮東勝境也”。山中茂林修竹遍佈,林壑幽深,景色宜人。山中還隱映着唐代古剎琅琊寺和宋代建築醉亭,集宗教、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於一體,成為滁州市著名的旅遊勝地。看完深秀湖的山光水色,繼續沿琅琊古道前行至山腰,只見葱蘢玉秀的古樹之中,一片樓台殿宇,“廊腰曼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這便是古琅琊寺。月洞形山門上書“琅琊勝境”四字。

琅琊寺原名寶應寺,為唐代大曆年間滁州刺史李幼卿與法琛和尚所建立。據説,李幼卿與法琛和尚在造寺之前,曾先繪圖呈送唐代宗。恰巧代宗皇帝頭天夜裏夢見在一片山林深處有一座寺院,其形狀、規模和那張圖上畫的頗為相似。代宗十分高興,特賜名“寶應”。後又易名為“開化禪寺”、“開化律寺”,因其坐落在琅琊山中,人們便統稱為琅琊寺。

琅琊寺依山傍林,建築雄偉。寺內最大的建築是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大雄寶殿高14米,深15.3米,雕樑畫棟,十分壯觀。殿內塑有如來佛、觀世音、十八羅漢。藏經樓建在寺院的最高處,居高臨下,相傳樓內曾藏有一部貝葉經。琅琊寺的其他建築有無樑殿、明月館、唸佛樓、祗園、悟經堂等,或前或後,或搞或低,交相輝映,構成一幅雄壯而優美的山寺圖。其自然名勝有歸雲洞、雪鴻洞、石上鬆等,奇姿巧態,各具特色。

好,此刻大家在那裏自由參觀。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9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是你們的導遊餘茜,你們可以叫我小余。今天大家將要跟我去我們滁州最著名的景點琅琊山遊玩,下車時一定要帶好隨身物品,不能亂跑哦!

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那裏就是琅琊山大門口。瞧!琅琊山山清水秀,樹木枝繁葉茂,真像一幅山水畫啊!

順着這條幽靜的小路一直往前走,我們就到了讓泉。讓泉的水清澈而涼爽,能看到裏面的石頭,這些石頭五彩繽紛,形態各異。

再往前走,我們就到了醉翁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六角亭。在陽光的照射下,金色的瓦片閃閃發亮如同發光的鑽石一般。下面還有精美的圖案和許多花紋,紅色的六根柱子支撐着整個亭子,看起來古色古香,華麗極了。旁邊有許多柳樹宛如一位少女在水邊梳頭髮,常常的頭髮垂到水面,水面靜得像一面鏡子,令人心曠神怡。歐陽修就經常在這裏喝酒,每次喝完酒就詩興大發,名揚中外的《醉翁亭記》就是這樣來的。

前面就是深秀湖,湖中有一座小橋,許多遊船在悠閒地划着,水面波光粼粼,湖岸樹木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走下了琅琊山,結束了我們今天的琅琊山之旅,感謝遊客朋友們的支持,我們下次再見!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10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來到琅琊山風景區遊覽。此刻我們站的地方,就是琅琊山的大門,這個山門是牌樓式的建築,雄偉壯觀,門額上有蘇東坡的墨寶“琅耶山”,三個楷書大字。大家此刻不免感到奇怪,“琅琊山”為何叫“琅耶山”?很多人認為有可能是“琊”和“耶”字在古代是通用的,也就是所説的通假字,也有人認為是當年蘇東坡寫錯了。在20xx年時,江淮晨報的一位合肥讀者致電江淮晨報熱線反映,他去琅琊山風景區遊玩的時,發現大門上的牌匾上書寫的是“琅耶山”詢問這是不是個錯誤,江淮晨報記者對此分別採訪了琅琊山風景區管委會和安徽大學中文系古漢語專業徐在國教授。據記者稱,琅琊山風景區管委會有關同志説“耶”和“琊”可能是通假字,而徐在國教授認為“耶”這個字在古代的的確是“琊”的通假字,而據相關史書記載,東漢許填以前首先編纂了中國第一本文學專著《説文解字》,也是記錄中國罕見期漢字的一部字典。上面無“琊”或“玡”,只有“琅”和“邪”,漢語大字典中“琅琊”詞條這樣解釋“琅琊”也做“琅邪”,也就是説“琅琊山”最初的名字應當叫“琅邪山”,之後加了“王”字旁,清代樸學大師段玉裁在《説文注》中作了

註解:“按漢碑琅邪字加“玉”旁,俗字也!”是説後人在”邪”加了玉(玉與王通假),久而久之,“邪”字寫成了“琊”,同時段玉裁解釋了“琅邪山”到“琅耶山”(邪)近人隸書從耳做耶,由“牙”,“耳”相似,“原先也是後人誤寫,漢隸書中,“牙”和“耳”很相近,所以漢唐人誤把“邪”寫成了“耶”,以至後代“邪”和“耶”通假。所以當時蘇軾把“琅邪山”寫成“琅耶山”在他那個朝代是無可厚非的。

古人稱之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東八名勝境,被譽為蓬萊之後無別山。琅琊山風景區在1985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被國務院評為我國第二批國家風景名勝區,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4a級旅遊風景區,全山森林覆蓋率達79.3%,僅喬木樹種就有近300多種,另外,山面還棲息了131種鳥類,其中受中日候保護協定中,保護的鳥類達54種,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為國內珍稀物種,並分佈着我國北亞熱帶向暖温帶過度帶石灰巖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區內有泉眼50多處,泉水清涼甘美、晶瑩剔透、較著名的有讓泉、紫薇泉、濯纓泉等,統稱9洞11泉。琅琊山古稱摩駝嶺,1700多年前,西晉末年八五亡亂時,琅琊王司馬睿避亂來到滁州,這之後他渡長江到了南京,在公元320xx年司馬睿建立東晉,稱元帝,他認為滁州是他的福地,於是將自己當年的封地山東琅琊郡的琅琊兩字,賜予了這片山嶺,據史料記載,“琅琊”兩字是郡名,秦朝所設,舊址在今山東省膠南境內,二是山名,一座在今山東省膠南境內,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東遊登此,建琅琊台和石碑,一就是我們此刻所處的這座山。此刻我們滁州的琅琊山更加出名,主要是得益於歐陽修,琅琊王等名人和名文的效應。琅琊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約

115平方公里,主景區約8平方公里,有琅琊墨苑(也叫野芳園),醉翁亭,歐陽修紀念館(視為同樂園),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門這六大景區。

此刻大家看到的是“野芳園”是進入琅琊山勝境的第一個風景區,此園的建築風格按照蘇州園林的風格綜合規劃,建有賞心齋,擁霞軒,晨曦堂,盆景廊等,飛檐翹角,白璧漏窗,馬頭牆,小青瓦,淡雅和-諧,園的總面積4200平方米,那裏也叫“墨苑”,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原名“盆景園”20世紀80年代,曾在那裏拍攝過電視連續劇《西廂記》片段,裏面收集、鐫刻的名人珍貴詩文和書畫墨寶,共有200多幅。其中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國人大代表會委員長喬石,著名書法家沈鵬,範曾,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的書法作品。大家請看“墨苑”西面有一大-片草坪,每年春暖花開的日子,很多人都過來坐在草坪上休閒娛樂,但是此刻這邊在修路了,以前在這路邊豎一塊大石,形同賣肉的案板,滁州人把它稱為“張飛賣肉處”[歇後語張飛賣肉-——光説不割,張飛以前把豬肉掛在井裏面再用石磨蓋上,説:只要有人能夠搬動石墨就能夠盡取其肉,之後石墨被關羽搬下來了,並把肉分給了圍觀的百姓,張飛明白後心裏不爽,過來找關羽打架,被劉備勸解,之後是三國結義了]但這塊石頭“文-革“被毀。我們繼續前進,呈此刻我們眼前的是“醉翁潭”,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築壩將玻璃溪的溪水截住,構成山中自然湖泊,水面約一千平方米,水

深約3米,備有遊船,遊人可泛舟,垂釣於水面,翠巒倒映,如置畫中,在岸邊還有一座小亭,名為“聽泉亭”,就是為了聽到“讓泉”潺潺的流水聲而建的。

《醉翁亭記》中寫到:“山行六七裏,見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讓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在這之前,我們先看到的是“薛老橋”,是滁州人民為了紀念當年全椒人薛時雨而命名為“薛老橋”,它是醉翁亭景區的古老建築,大約建於元代,拱形結構,青磚砌築,橋面青石鋪就,寬約5米,咱們過薛老橋沿玻璃沼上行,此刻看到的是用青石板砌成的兩個方池,池方約三尺,池深約2尺,那裏有2個泉眼,終年交替,只有一個泉眼流水,終年不涸,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推崇的謙虛禮讓的傳統美德,這就是著名的讓泉,除了剛才的説法以外,還有一種説法就是讓泉讓泉,讓出自己的權力,大家都明白歐陽修是被貶來滁州的,自己在中央沒有權力,所以歐陽修也就主動讓出自己的權力,與世無爭。大家看泉上豎的楷書“讓泉”碑刻,是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滁州知州王賜魁手節的,大家再往上走,這“千年醉翁亭”五個大字,是在紀念歐陽修一千年誕辰的時候,滁州政府邀請時任全國人大會委員李瑞環為歐陽修題字,於是李瑞環便揮毫寫下了“千年醉翁亭”五個大字。

在它身旁的這條小溪是玻璃沼,又名玻璃泉,源頭始於摩馱嶺東,大豐山上的“雙峯絕頂”,經醉翁亭門前,入醉翁潭,最後流出山外鳳凰壩。在北宋時期,滁州知州章衡命名為“玻璃沼”清光緒八年,章家棕寫玻璃沼碑記。薛時雨在重修醉翁亭記碑中稱此水‘旁有石泓,泉流而湧,甘如醍醐,瑩如玻璃’

好了,此刻大家在玻璃沼這邊看到的這幾棵樹就是咱們滁州特有的醉翁榆了,它僅分佈於滁州琅琊山。山生於海拔100m以下的山麓落葉闊葉林中或溪溝旁。國家三級保護瀕危種。因為生長在醉翁亭身旁,所以把它命名為醉翁榆。它是3、4月份開花,是醫藥和輕、化工業的重要原料,一般能夠用作製作農具,傢俱,器具。此刻我們來到的是醉翁亭大門前,也被稱為歐門,中間有醉翁亭三個字,以前在門口還有副楹聯,“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寫這副對聯的作者是薛時雨,剛剛過“薛老橋”的時候也提到他,薛時雨是滁州全椒人,清代光緒年間醉翁亭的修復者,薛時雨自幼苦讀,才華出眾,尤為仰慕歐陽修的道德文章。少年時,曾不顧路途遙遠,經常從鄉下獨自步行五十多裏,來醉翁亭拓印歐文蘇字碑,薛時雨35歲進士中舉,開始在嘉興做知縣,之後又升為杭州知府,他做官時,處處以歐陽修為榜眼,寬簡愛民,剛直敢言,因為經常為民請命,違逆上司,官做不下去了,就去教書,大力興辦教育。先後在杭州崇文書院,江寧尊經書院,南京惜陰書院任主講,55歲以後還鄉,晚年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整理刊印了《儒林外史》,二是募集巨資修復了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的醉翁亭和豐樂亭。所以滁州人對薛時雨十分感激。

此刻我們就往裏面走,此刻大家看到的白色粉牆有着徽派風格,鏤空的的花牆,又能體現江南園林的特色,“有亭翼然”,大家站在我這個角度能夠看到,我們的亭子那個角度就像鳥兒展翅飛翔一樣,此刻我們繼續走,此刻我們來到的這座院落,是不是有種坐井觀天的感覺呢,那裏叫天井,它在建築學裏起過渡建築物的作用。大家看那裏有塊碑刻是著名文學家沈思曉得作品《解酲閣記》,酲字給大家解釋一下,咱們中間的男士想必都有過醉酒的經驗,酒意有十分,當你喝到七八分時,那種似醉非醉,飄飄欲仙的狀態就稱之為“酲”解酲也就是接觸這種迷醉的狀態,此刻我們來到的是醉翁亭了,這“醉翁亭”是全國四大名亭之首,天下第一亭,大家都明白其他三座名亭是什麼嗎?北京陶然亭,蘇州滄浪亭,長沙愛晚亭。滄浪亭取自北宋著名詩人蘇舜卿取自古詩句“滄浪之水清兮,能夠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能夠

濯我足”中的滄浪二字,亭子建成之後,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而在此刻的滄浪亭有一副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就是源自那裏。愛晚亭清代學者畢沅取名於著名詩人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因而得名。陶然亭取之於白居易的《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中的“更詩菊黃家釀熱,與君一醉一陶然。”四大名亭除了這一種説法以外,還有另外一種説法,就是浙江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代替蘇州的滄浪亭,但無論哪種説法,醉翁亭都是四大名亭之首,有兩個原因,第一,建亭最古老,醉翁亭始建於公園1046年的北宋慶曆六年,滄浪亭基本上於醉翁亭同時建成,只是稍晚一些,而愛晚亭和陶然亭則是清代的建築,晚了四五百年,另一個原因就是《醉翁亭記》在文學造詣上比其他幾個亭子更具有價值,這座醉翁亭是歇山頂式建築,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彷彿“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飛檐翹角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特色,是宋代建築的代表,不僅僅在外觀上增

加了立體感,給人一種展翅欲飛的感覺,同時又有實用價值,飛挑的屋檐起御力的作用,既能緩解雨水沖刷在屋頂的力

度,用能保護地基不受雨水的澆淋。大家能夠看到這座亭子共有16根立柱分立四方,亭兩邊設有茶几,這是歐陽修在亭中處理政務,並且與賓客把酒言談,吟詩作賦之用,16立柱的構造和亭中所設的茶几在其他的亭中是不可多見的,當年歐陽修被以宰相呂夷簡為首的保守勢力誣陷,貶謫滁州財、政事之餘,常來琅琊山,與寺僧智仙飲酒暢談,很是投機,智仙為使歐陽修能常來山中飲酒,賞景暢談,故而建了此亭,《醉翁亭記》中也交代了這件事: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此刻我們來看下亭中的楹聯,這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歐陽修的後人歐陽中石書寫的,大家來讀一下:“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意思是:“酒喝的並不多,怎樣就醉了呢!歐陽修自己也在《醉翁亭記》中説過”飲少輒醉“一般人認為是,歐陽修在政治上受打擊,情緒低落,所以借酒消愁愁更愁,也有一種説法,歐陽修在滁州情緒是很好的,歐陽修在滁州寫詩近百首,其中有關飲酒,交友的資料可佔一大半,所以酒是不可缺少的寄託和媒介。歐陽修出於身體的原因,慣有消渴症(糖尿病),儘管酒逢知己千杯少

,“頹手其問”,年齡不到老邁的程度,為什麼稱自己為老頭呢?歐陽修當年只有38歲,正值年富力強的中年時期,他在《贈沈遵》的詩句中就説的很明白,“我年四十猶強力,字號醉翁聊戲客”這邊還有一幅當地書法家吳伯初書寫薛時雨的楹聯“翁昔醉飲時,想溪山入畫,禽鳥親人,一官遷謫何妨,把酒臨風,指範希文素心可證;我來憑眺處,悵琴操無聲,梅魂不返,十畝籬萊重闢,捫碑剔蘚,幸蘇子瞻墨跡長存。”歐陽修當時在琅琊山以山為友,比肩范仲淹的為感,表達“歐公”“不以物喜,不以己”的人生境界,我站在那裏遠眺,撫琴無聲,梅魂不返,重新修建,幸好當年蘇軾寫下來《醉翁亭記》的書法供後人瞻仰。

再往裏走,是“二賢堂”,“二賢”是指北宋時都在滁州擔任過知州的王禹爯和歐陽修,滁州人為祭祀這兩位父母官,而興建五間平瓦房。大家就應都明白歐陽修,但是對王禹爯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鉅野(今山東省鉅野縣)人,晚被貶於黃州,世稱王黃州。王禹偁為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秉性剛直,遇事直言敢諫,不畏權勢,以直躬行道為己任。一生中三次受到貶官的打擊(第一次被貶商州,今陝西商州區,第二次被貶滁州,第三次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市黃州區),乃作《三黜賦》,申明“屈於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謫而何虧;吾當守正直兮佩仁義,期終身以行之”,表現了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王禹偁在政治上主張改革,曾向朝廷提出許多推薦,在《端拱箴》、《三諫書序》、《御戎十策》以及知揚州時作的《應詔言事疏》等著作中,他提出了重農耕、節財用、任

賢能、抑豪強、謹邊防、減宂兵宂吏、淘汰僧尼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主張,雖大多數未被太宗、真宗採納,卻為宋仁宗時范仲淹等人的“慶曆變法”開了先聲。王禹偁在政治上這種進取精神和用心態度,正是他在文學上所以能堅持優良傳統的重要原因。他詩法白居易,之後更有意發揚了杜甫、白居易的現實主義傳統。“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子美是前身”,代表了他對杜、白的尊崇。因此,我們能夠説,他不僅僅是一位卓有實績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前驅者,而且還是體察民情、關心人民疾苦,胸懷報國大志的封建文人。宋哲宗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滁州知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後人曾肇,作文祭祀,堂內現塑有兩尊二賢塑像,玻璃櫃內存放着有歐陽修手跡照片和不同版本的歐陽修全集。兩邊山牆懸掛着今人寫的“醉翁亭記”,和“朋黨論”,木質條幅,那裏也有副楹聯:“謫往黃岡,執周易焚香默坐,豈消遣手,貶來滁州,闢豐酌酒述文,非獨樂也。”左歐陽修,右王禹爯。

“寶宋齋”位於醉翁亭西側,為一間狹小的平瓦房,是明代天啟二年(公元1620xx年)南太樸寺少卿馮若愚所建,房子建好後,該起個什麼名字呢?馮若愚在(寶宋齋記)中説:“宋世所重者,晉字,故蓄字多者,有‘寶宋齋’,至我朝則文與字兼學宋,於元無起焉。宋碑文字之最者,莫如歐公滁二碑。”安徽無為縣就有“寶晉齋”,為米芾所建。內牆壁鑲嵌有兩塊

巨石碑刻,這就是歐陽公文作文,蘇軾所書的《醉翁亭記》,被後人譽為“歐文蘇字碑”,成為宋代珍寶,實為古蹟中金石之瑰寶,那裏還存有“寶宋齋記”和“魚修醉翁亭記”碑刻,之後滁州人為了紀念和感謝馮若愚馮元飈父子保護“歐文蘇子”碑有功,於“寶宋齋”西側建磚木結構瓦屋三間,命名為“馮公祠”,祠堂坐北朝南,南北兩門相通,現闢為“旅遊紀念品展銷部”,遊客朋友們,你們能夠進去觀賞,現隨我出南院門,門額有全椒人薛時雨於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九月書題的“晴嵐墨翠”四字,門兩旁還有篆書對聯一副。大家在跟我來觀賞“菱溪石”,“菱溪石”三字是滁州著名書法家吳伯初書寫的,菱溪石高約1.5米,石上有孔,孔孔相通,這塊石頭是歐陽修視察農村時,在滁州東邊菱溪村塘邊發現的,動用三牛駕車運回州城,先置於“豐樂亭”內,後人將此石移至那裏,供遊人觀賞,因在菱溪村發現的,故取名“菱溪石”,歐陽修還專題撰寫了《菱溪石記》與《菱溪大石》詩文記載,其實這是塊太湖石。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巖遭到長時間侵蝕後慢慢構成的,分有水石和幹石兩種。水石是在河湖中經水波盪滌,歷久侵蝕而緩慢構成的。幹石則是地質時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紅壤的歷久侵蝕下而構成。形狀各異,姿

態萬千,通靈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澤最能體現“皺、漏、瘦、透”之美,其色澤以白石為多,少有青黑石、黃石。尤其黃色的更為稀少,故個性適宜佈置公園,草坪,校園,庭院旅遊景色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太湖石”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靈璧石、黃蠟石),因盛產出於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是一種玲瓏剔透的觀賞石頭。我們對面的是“意在亭”,原名“皆春亭”,系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620xx年)滁州知州盧洪夏重建,建亭時是按晉代書聖王羲之在《蘭亭集序》的描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敍幽情。”仿照其中的流觴曲水建造的,鑿石引水,彎曲繞亭,渠寬約一尺,深約八尺。大家都明白古代文人的娛樂活動很少,於是就把就酒杯放在這中間,任酒杯隨着水漂流,文人們就坐在這身旁,酒杯漂到誰面前,誰就得寫詩作賦了,寫不出來就得罰酒了。亭內放置有石桌石墩,他們之前經常在那裏飲酒,體會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雖然沒有蘭亭集序中的環境,但也是能獲得一番另外的感受的。

在(醉翁亭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其中的“射”“弈”“籌”“喧譁”,都是酒令的不同形式。弈,就是下棋,歐陽修很喜歡下圍棋,他字號六一居士,其中一個億就是指下棋,輸棋的人是要喝酒的。射有三種解釋。一是射箭,二是射覆,就是猜謎語;三是投壺,就是用一種帶羽毛的箭投到一種陶壺的壺口,射中者為勝。喧譁,既是大喊大叫的熱鬧場面,也能夠理解成划拳。出“意在亭”西行十幾步,拾級而上,石砌矮牆院內,四方池中建有四方亭,亭名曰“影香亭”,有青條石小橋連接,此亭建於明代洪熙元年(公元1420xx年),原名“見梅亭”,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滁州知州王賜魁,依據坐在此亭中既能望見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聞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把此亭易名為“影香亭”。又有一説,“影香”二字,取意宋代著名隱逸詩人林逋(bu)的《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兩句中的第二字組成,與王賜魁所看所感十分的貼合。林逋是北宋早期詩人,一生避世高蹈,“以梅見妻,以鶴為子。”所以明代人在那裏攝取林逋的詠

梅句坐創意見影香亭。影香亭的造型創意全取自“方”意:周圍水池是正方形的,亭基石壁是正方形的,石桌是正方形的,但是在那裏石凳卻是圓的,“方正”是儒家追求的人格道德取向,表示剛烈正直。在那裏就表示‘做人要正直,做事要靈活‘。諸位請看,亭柱上的楹聯就是這兩句詩,是安徽宿州蕭縣著名書法家閻梓昭所書。大家跟我進這個圓門,這就暗喻古人“內方外圓,方圓互見”理念,哲理深刻,別有意趣。兩側院牆壁上鐫刻着兩個碑石,大家請看:上首“翠積清香”,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滁州知州王賜魁書立,下首“寒流疏影”,是吳興尹夢壁題,“影香”

二字也嵌在其中,請大家再看:兩側有三株古龍柏,樹幹稍有彎曲,形似青龍,守衞着院門。入院內,我們看到的這株是一棵梅樹,大家看我們前面這個亭子上面3個字,怎樣讀《古梅亭》“梅”是象形字,相傳這課古梅是歐陽修親手栽植的,故有稱為“歐梅”,或稱“壽星梅”,另據《琅琊山志》載,“咸豐年間亭院毀為廢墟,此梅系後人補栽,即使是補栽,也已經歷幾百年風霜雨雪,卻仍挺拔茂盛,年年花開。古梅現高7米多,離地面六七十釐米便分成四枝,每枝幹粗70多釐米,這株古梅品種稀有,花期不搶臘梅之先,也不與春梅爭豔,獨伴杏花開放,故名曰“杏梅”。每年二、三月間滿樹銀花,繁花重疊,幽香宜人,映襯在滿山初綠之間,鮮豔無比。在五、六月份的時候還結青色的果子,酸甜味苦,很多遊人都會有幸嚐到,大家在看這邊有“花中巢許”四個大字,是由清順治九年(1620xx年)孟夏,幹邱李嵩陽題刻時,那裏有一段故事,“巢許”是掐上古隱士巢父和許由。相傳堯在考察繼位人才時,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羣眾基礎,堯聽説陽城(今山西洪同)的巢父和許由是大賢者,便前去拜訪,初見巢父,巢父不受,繼續訪問許由,許由也不理解禪讓,於是就在洪同的九箕山中過着農耕生活,堯執意讓位,緊追不捨,再次尋見許由時,懇求再

當九州長。許由覺得王位固且不受,豈有再當九州長之理,頓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邊,清洗聽髒的耳朵,這時候巢父牽着牛在河邊飲水,就問了緣由,許由自是高潔,然巢文更勝許由一籌,你許由不理解王位,隱匿起來不吭聲則罷了,還大談洗耳的原由,是另一種沽名釣譽,我下游放牛,你上游洗耳,豈不有意髒我牛口,許由聽之後感覺十分慚愧,之後他倆就一齊隱居了。這四個字也暗喻了這顆梅樹和歐陽修的品格。

遊客朋友們,如果有興趣的話,西北山坡綠林中有重建的“六一亭”,東北山坡處有“玄帝行宮”,可去觀賞一番。所謂“六一”,是歐陽修晚年的尊號,他自稱:藏書一萬卷,金石遺聞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置酒一壺,加上一位老人,“豈不為六一乎”“六一亭”旁山崖刻有陸鶴題來書“六一亭”三字。“玄帝行宮”,每逢春節前後,祈禱者,焚香參拜,香火旺盛。玄帝是指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道教奉為“玄武大帝”。明代滁州人,遵照宣武帝曾路經此地的傳説,建造了這座玄帝行宮。此刻宮外還有明崇禎三年(1630年)石質雕花香爐一尊。

我們再回到醉翁亭院內,去觀賞“寶宋新齋”,寶宋新齋,是1981年仿古新建築,藏有重新複製的古代拓片歐文蘇宇《醉翁亭記》石碑四塊,齋額有原中央滁縣地委書記,後任安徽,全國政協王鬱昭書寫“寶宋新齋”四字,這邊是“醒園”與“解醒閣”解醒閣門前西首山牆上,鑲嵌鐫刻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國人大會委員長喬石手書行草碑一枚,筆試流暢雄勁。並排有歐文蘇字《豐樂亭記》碑刻四塊,堪稱一寶。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11

有人肯定想問:“它為什麼叫琅琊山呢?”其實琅琊山古稱摩駝嶺,後何以名琅琊,歷來説法不一。一種説法是,東晉琅琊司馬睿曾在此居住,而稱琅琊;另一種説法是,西晉鎮東大琅琊王司馬釉曾率數路大軍“出途中”滅吳,吳主孫皓投降於此,因而山稱琅琊。大家請看那裏,這便是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所説的:“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讓泉也。”此刻的讓泉周圍用石塊砌成方池,上方有清陳熙二十三年,滁州知州王賜魁重新樹立的“讓泉”碑刻。方池三尺見方,池深一尺左右,讓泉水先湧入方池,而後由方池流向北去,匯入玻璃沼。讓泉水質優良,水温終年持續在17-18度,泉水中內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甘甜清冽,注入杯子,雖滿而不外

請大家繼續隨我往前走,這就是醉翁亭園了,當年歐陽修正是在此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有人可能想問:“歐陽修為什麼要千里迢迢來到那裏呢?”要想明白答案呀,首先得聽我説一段歷史:宋仁宗慶曆年間,朝政腐-敗,權貴當道,當時正在朝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怨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仁宗聽信讒言,便把歐陽修貶到滁州。慶曆五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山住持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這便是有名的《醉翁亭記》。

此刻大家就應明白了吧,其實歐陽修是被貶到滁州的,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歐陽修沒有被貶,那麼也許就沒有千古名篇《醉翁亭記》,也不會有我們此刻正在遊覽的醉翁亭園。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12

琅琊山險峻而秀麗。其山峯“聳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數百年的松樹、梅樹蒼勁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蓋,琅琊溪潺潺流淌,讓泉、紫薇泉……散佈山間,歸雲洞、雪鴻洞……神祕莫測。九洞十一泉,處處引人入勝。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美譽。

深秀湖位於回北門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轉彎處,古為一水潭,是遊人臨溪垂鈎之所。1958年,滁縣人民政府將水潭擴建成一座小水庫。1983年,琅琊山管理處因地制宜,將這裏闢為一新的風景區。因其三面環山,景色秀麗,取歐陽修《醉翁亭記》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約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餘家窪水庫,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橋,因橋有九曲,通稱九曲橋。橋墩用青石砌成,橋面為水泥預製件,具有明顯的現代建築特色。橋上築有湖心亭,亭頂盎金黃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籬,又有古建築特點,湖面側建有三間六架樑木的水榭,為旅遊服務場所。水榭下為人工青石基礎,湖水貫通其下。春夏季節,遊人憑水而樂,清涼爽快,堪稱妙境。

會峯閣是琅琊山風景名勝中的最高建築物。它於1988年開工興建,建築在南天門的明朝建築會峯亭的殘基上(原會峯亭被日軍侵略中國時燒燬)。新建築的會峯閣依山而建,美觀大方,氣勢雄偉。從四面觀看,高低形狀各不相同。從東面觀看,它有三層,從南面觀看,它有四層:從西面觀看,它有五層。高度24米。會峯閣每層是六面八角,都採用古典建築的飛檐翹角式樣,閣頂用黃色琉璃瓦覆蓋,雕樑畫柱,古樸大方。閣上24個鈴角,都裝有銅鈴,山風拂處,金聲四起,悦目賞心,聞聲如入仙境。晴朗天氣,登上會峯閣,極目遠望,天高地闊,心曠神情。這裏陽光和煦,山色蒼茫,羣山巍峨,匍匐腳下,給人以“一覽眾山小”之感。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13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區—琅琊山。我是這裏的地接導遊某某,固然大家也能夠叫我。。,首先我代表琅琊山景區的全部工作人員歡迎你們的到來,接下來我將帶領大家欣賞琅琊的美、琅琊的秀 大家知道琅琊山因甚麼而出名嗎?嗯,是的,其實琅琊山由於北宋時期大文學家歐陽修寫的著作《醉翁亭記》而聞名天下的,在《醉翁亭記》中開篇就讚美琅琊山“林壑尤美,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也”在20xx年琅琊山被評為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4A級旅遊景區其主峯有大豐山、小豐山、花山、鳳凰山等其最高峯為花山海拔為331米,其他多為200至300米之間景區內有50多處泉眼,泉水清冽甘甜,還有琅琊溪、深秀湖、鳳凰湖等溪流湖泊湖光山色相映生輝此次遊客朋友們的到來真是1種視覺的享受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琅琊山南京大學門了,我們就從這裏進去吧現在我們便來到了琅琊山的第1個景點了—琅琊墨苑,它是種庭園建築,展現在大家眼前的白牆黑瓦、飛檐翹角、亭台軒廊、小橋假山等交錯體現的是蘇州園林的風格,自唐宋以來前後有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辛棄疾等眾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大量的珍貴詩文,為了更好地展現這些琅琊墨寶,所以景區的工作人員蒐集與整理了有關琅琊山的試詩、名人字畫200多篇篆刻於此,所以此地取名為“琅琊墨苑”大家看這些書法字畫如行雲流水氣勢磅礴體現了作者對琅琊山的深情厚愛 現在我們大家沿這條山道向前走便來到了琅琊山最著名的景點—醉翁亭,其實醉翁亭始建於北宋慶曆4年在當時它只不過是1個普通給遊人歇腳的小亭子,但因歐陽修在此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從此便名揚天下,現在的醉翁亭佔地約5千平方米,195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家看這個院門上“醉翁亭”3個字是清代同治年間全椒人士書寫的,大家經過天井向東走便來到亭邊就到了醉翁亭,這是種歇山式建築風格,飛檐翹角106根立柱分立4方。

大家看周圍設置了木欄,這裏便是當年歐陽修常與賓客飲酒賦詩的地方,遊客朋友們可以站在這裏來體會1下當時大文學家的意境呢!現在我們便來到了“2賢堂”故名思議是記念賢人而建的,2賢堂始建於北宋是當地的百姓為了記念2位滁州知府王禹某和歐陽修而修建地,現在我們在這裏能看見宋明刻本的《醉翁亭記》的影印本及歐陽修手跡的影印件,現在我們向西走便來到了“寶宋齋”,在這裏我們可以看見歐陽修的得意弟子蘇軾親筆所寫的《醉翁亭記》所雕刻的石碑,由於歐陽修散文和蘇軾書法都是北宋時期最高水平的代表所以啊,後人便稱此碑為“兩絕碑”。現在再往前走,大家看到泉水了吧,這就是聞名以久的讓泉,現在的讓泉周圍是用石塊砌成的方池,看—上方有康熙20xx年滁州知府王賜魁先生重題的“讓泉”碑刻,方池長3尺左右深1尺左右,泉水先湧入方池在由方池流向北匯入玻璃沼。方池水温終年變化不大1直保持在17至18攝氏度泉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甘甜清冽遊客朋友們我們來到了歐陽修記念館,進入內堂,大家看到歐陽修先生的塑像了嗎?這裏還有30多幅全面介紹歐陽修生平的壁畫,長廊上鑲刻的都是宋朝以來蘇軾、趙孟頫等大書法家寫的《醉翁亭記》都是使人歎為觀止的手筆。現在我們沿琅琊古道向前大約走400米就來到了琅琊寺了,琅琊寺原名寶應寺。聽説,在修這座寺廟之前,主持修建這座此寺的滁州刺史李猶卿曾繪圖給唐朝宗看,恰巧唐朝宗頭天夜裏夢見1片山林深處有1座寺院其外形與範圍與圖上所畫地甚為類似,10分高興,所以特賜名“寶應寺”。“寶應寺“歷經滄桑幾經興廢,現在遊客朋友們看見的所有建築大多數是清朝30年重新修建地。

1984年正式以“琅琊寺”命名的琅琊寺景點有80多處現在可供觀賞的有大雄寶殿、藏經閣、明月觀、唸經閣等遊客朋友們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大雄寶殿了,它是琅琊寺的主體建築,位於寺廟中央。殿高14米,進深15。3米外形古樸典雅,氣勢雄偉,殿內有造型生動釋迦牟尼和108羅漢像,像身通體塗金,金光燦燦,神態畢現栩栩如生。現在我們向右走便來到了藏經樓,它原名叫“藏經閣”當今看見的藏經樓是1920xx年重建的,門額上刻有“3藏玄樞”4個大字。聽説此樓曾藏有珍貴的貝葉經1部,樓下為千尊玉佛堂,堂內擺設着緬甸國贈送的1千多尊玉佛。聽着真想進去看看不過現在已沒有了。

各位遊客朋友們,今天的旅遊將要結束了,我很高興大家非常支持配合我的工作,這短短的時光裏希望成為你們旅遊中永久的記憶,希望下次還有機會為大家服務,祝賀大家在以後生活中每天開心,順順利利,再見!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14

凡讀過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的人,無不為其描繪的美景所傾倒:“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公里處,是着名的風景名勝區。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後何以名琅琊,歷來説法不一。一種説法是:東晉琅琊司馬睿曾寓居於此而改稱琅琊。另一種説法是:西晉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釉率數路大軍“出塗中”(指滁水流域)滅吳,吳主孫皓“詣釉請降”獻璽即在此,因而山稱琅琊。而《古今圖書集成?琅琊山匯考》載又一説:“人以其有似於山東東海之琅琊山,故亦名為琅琊。”

琅琊山險峻而秀麗。其山峯“聳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數百年的松樹、梅樹蒼勁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蓋,琅琊溪潺潺流淌,讓泉、紫薇泉……散佈山間,歸雲洞、雪鴻洞……神祕莫測。九洞十一泉,處處引人入勝。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美譽。

深秀湖位於回北門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轉彎處,古為一水潭,是遊人臨溪垂鈎之所。1958年,滁縣人民政府將水潭擴建成一座小水庫。1983年,琅琊山管理處因地制宜,將這裏闢為一新的風景區。因其三面環山,景色秀麗,取歐陽修《醉翁亭記》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約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餘家窪水庫,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橋,因橋有九曲,通稱九曲橋。橋墩用青石砌成,橋面為水泥預製件,具有明顯的現代建築特色。橋上築有湖心亭,亭頂盎金黃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籬,又有古建築特點,湖面側建有三間六架樑木的水榭,為旅遊服務場所。水榭下為人工青石基礎,湖水貫通其下。春夏季節,遊人憑水而樂,清涼爽快,堪稱妙境。

會峯閣是琅琊山風景名勝中的最高建築物。它於1988年開工興建,建築在南天門的明朝建築會峯亭的殘基上(原會峯亭被日軍侵略中國時燒燬)。新建築的會峯閣依山而建,美觀大方,氣勢雄偉。從四面觀看,高低形狀各不相同。從東面觀看,它有三層,從南面觀看,它有四層:從西面觀看,它有五層。高度24米。會峯閣每層是六面八角,都採用古典建築的飛檐翹角式樣,閣頂用黃色琉璃瓦覆蓋,雕樑畫柱,古樸大方。閣上24個鈴角,都裝有銅鈴,山風拂處,金聲四起,悦目賞心,聞聲如入仙境。晴朗天氣,登上會峯閣,極目遠望,天高地闊,心曠神情。這裏陽光和煦,山色蒼茫,羣山巍峨,匍匐腳下,給人以“一覽眾山小”之感。大概是因為眾山列隊,一收眼底,這裏象一座檢閲台,檢閲千山爭秀,萬峯蒼鬱,所以此閣才命名為會峯閣吧!由於會峯閣立在琅琊山的最高峯,人們都愛來此瞭望祖國的壯麗山河。站在會峯閣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煙霧蒼茫,村莊星羅棋佈,河塘閃亮如鏡,在晴朗無雲天氣還可以隱約看到幾十公里外的長江如帶,浩渺東去。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15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區—琅琊山。我是那裏的地接導遊某某,當然大家也能夠叫我_x。先我代表琅琊山景區的全體工作人員歡迎你們的到來,接下來我將帶領大家欣賞琅琊的美、琅琊的秀大家明白琅琊山因什麼而出名嗎嗯,是的,其實琅琊山因為北宋時期大文學家歐陽修寫的著作《醉翁亭記》而聞名天下的,在《醉翁亭記》中開篇就讚美琅琊山“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在20__年琅琊山被評為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4a級旅遊景區其主峯有大豐山、小豐山、花山、鳳凰山等其最高峯為花山海拔為331米,其他多為200至300米之間景區內有50多處泉眼,泉水清冽甘甜,還有琅琊溪、深秀湖、鳳凰湖等溪流湖泊湖光山色相映生輝此次遊客朋友們的到來真是一種視覺的享受此刻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琅琊山南大門了,我們就從那裏進去吧此刻我們便來到了琅琊山的第一個景點了—琅琊墨苑,它是種庭園建築,展此刻大家眼前的白牆黑瓦、飛檐翹角、亭台軒廊、小橋假山等交錯體現的是蘇州園林的風格,自唐宋以來先後有歐陽修、

王安石、蘇軾、辛棄疾等眾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超多的珍貴詩文,為了更好地展示這些琅琊墨寶,所以景區的工作人員收集與整理了有關琅琊山的試詩、名人書畫200多篇篆刻於此,所以此地取名為“琅琊墨苑”大家看這些書法字畫如行雲流水氣勢磅礴體現了作者對琅琊山的深情厚愛此刻我們大家沿這條山道向前走便來到了琅琊山最著名的景點—醉翁亭,其實醉翁亭始建於北宋慶曆四年在當時它只但是是一個普通給遊人歇腳的小亭子,但因歐陽修在此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從此便名揚天下,此刻的醉翁亭佔地約五千平方米,195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家看這個院門上“醉翁亭”三個字是清朝同治年間全椒人士書寫的,大家經過天井向東走便來到亭邊就到了醉翁亭,這是種歇山式建築風格,飛檐翹角十六根立柱分立四方。大家看周圍設置了木欄,那裏便是當年歐陽修常與賓客飲酒賦詩的地方,遊客朋友們能夠站在那裏來體會一下當時大文學家的意境呢!此刻我們便來到了“二賢堂”故名思議是紀念賢人而建的,二賢堂始建於北宋是當地的百姓為了紀念2位滁州知府王禹某和歐陽修而修建地,此刻我們在那裏能望見宋明刻本的《醉翁亭記》的影印本及歐陽修手跡的影印件,此刻我們向西走便來到了“寶宋齋”,在那裏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16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滁州琅琊山風景區旅遊觀光,我是滁州光大旅行社的導遊___很高興能夠為大家擔當此次的導遊服務

這天大家來到滁州,自然要了解一下滁州的來歷,滁為地名專用字,無實際含義,但有首詩寫的好,(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朝詩人韋應物在滁州西澗這首詩中道出了滁字的妙用,滁州西邊有一條河流叫做西澗,早晨水漲,傍晚水落,這一漲一落的過程稱之為滁,這天我們遊覽的琅琊山風景區,在1985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去。20__年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4A級旅遊風景區,全山森林覆蓋率達79.3%,植物有672種,另外,山中還棲息了131種鳥類。琅琊山古稱摩陀嶺,相傳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時,琅琊王司馬睿避亂來到滁州,這以後他過了長江到了南京,成為東晉的開國皇帝,他認為滁州是他的福地,於是將自己當年的封地山東琅琊郡的琅琊二字,賜予了這片山嶺。琅琊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約115平方公里,主景區約8平方公里,有狼牙墨苑、醉翁亭、歐陽修紀念館、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門、這六大景區。立刻我們將要到達的就是主景區醉翁亭。

好!各位遊客,此刻我們站在那裏能夠看到一股清澈的溪水,因溪水如玻璃般清澈透明,所以被稱為玻璃沼,它的上游是琅琊溪,大家這邊看一下,那裏有兩個泉眼,終年交替,只有一個泉眼流水,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推崇的謙虛禮讓的傳統美德。所以它名為讓泉,醉翁亭記中|“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於兩峯之間者讓泉也”説的也是這口泉水。琅琊山上有很多泉眼,單單能説出名字的就有72口,這些泉水裏內含豐富的礦物質和對人體有益的元素,所以我們滁州的百姓很多人喜歡拿着桶到山上取泉水回家飲用,期望以此到達延年益壽的效果。有這麼一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琅琊山就是憑藉着這麼一篇文章【醉翁亭記】而名於天下的。此刻我們來到的是醉翁亭的大門口,那裏也被稱作歐門,中間有醉翁亭三個字,以前在門口還有幅楹聯,“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他的作者是薛時雨。薛時雨是滁州全椒人,清代光緒年間醉翁亭的修復者。薛時雨自幼苦讀,才華出眾,尤為仰慕歐陽修的道德文章。少年時,曾不顧路途遙遠,經常從鄉下獨自步行五十多裏,來醉翁亭拓印歐文蘇字碑,薛時雨35歲進士中舉,開始在嘉興做知縣,之後又升為杭州知府,他做官時,處處以歐陽

修為榜樣,寬簡愛民,剛直敢言,因為經常為民請命,違逆上司,官做不下去了,就去教書,大力興辦教育。先後在杭州崇文書院、江寧尊經書院、南京惜陰書院任主講,55歲以後還鄉,晚年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整理刊印了【儒林外史】,二是募集巨資修復了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的醉翁亭和豐樂亭。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幅楹聯的含義“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以前來醉翁亭的路,不是我們這天大家上山的路,而是從後山繞上來的,從後山到醉翁亭的路程大約是要走六七裏的。薛時雨與歐陽修所隔的年代久遠,最初的醉翁亭只是一個孤零零的亭子,而此刻的醉翁亭則是經過歷代宦官的修繕,已經成為一座七亭九院的院落了,“翁去八百載”雖然歐陽修仙逝已經有八百多年了,但歐陽修所留下的文章在,精神在,詩與酒的風采在,所開創的醉鄉文化保留至今,源遠流長。為什麼稱滁州為醉鄉呢,待會兒進入裏面以後再給大家解釋,此刻請大家隨我進入歐門吧

進來以後大家眼前看到的白色粉牆有着徽派風格,漏空的花窗,又能體現江南園林的特色。滁州地處江淮之間,是南北文化的交匯點。中國的園林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北方園林主要以皇家園林為主,特點:規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建築體型高大。北方園林的代表如,北京的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南方園林主要以私家園林為主,特點:常用假山假水,建築小巧玲瓏。私家園林的代表如蘇州的拙政園,留園,上海的豫園等。中國園林講究開門見山,粉牆遮蔽視野,起障景的作用,花窗起漏景的作用。讓人隱隱約約看到裏面的景色,卻又無法看清,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大家看一下牆的左右兩邊有個像把手一樣的東西,大家能猜出它是幹什麼用的嗎,猜不出來阿,告訴大家這是拴馬用的,拴馬樁,早期的醉翁亭前面是一個空曠的操場。讓我們一齊進入裏面一睹它的真面目

此刻我們來到的這一重院落,是不是有種坐井觀天的感覺呢,那裏叫做天井,它在建築學裏起過度建築物的作用。大家看那裏有塊碑刻的是著名文學家沈思曉的作品【解酲閣記】。我想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酲”字的含義吧。給大家解釋一下,咱們中間的男士想必都有過醉酒的經驗吧,酒意有十分,當喝到七八分時,那種似醉非醉,飄飄欲仙的狀態就稱之為”酲”。解酲也就是解除這種迷醉的狀態。

剛剛在門口就跟大家提到過,我們滁州是醉鄉,其原因在那裏給大家解釋一下。當年太守歐陽修在滁州為官期間,雖然在政治上不太得意,因為他是被貶到滁州的(一貶宜林,二貶滁州,三貶亳州),但在文學創作上卻有着很大的收穫,共創作158篇詩詞歌賦,還修建了三個著名的建築,醉翁亭,豐樂亭,醒心亭。登高攬勝,慶祝豐收,建了豐樂亭,寫了篇【豐樂亭記】,在醉翁亭裏吟詩作賦,寫了篇【醉翁亭記】。【醉翁亭記】重在寫景抒情,【豐樂亭記】以敍述事物為主。這兩篇文章作為宋代文章的傑作典範,雙雙入選【古文觀止】。【古文觀止】是一本收錄了中國古代名

家大作的一本書,觀之就是到這就沒有了的意思,所以它代表了古文的最高境界,一般古代有名的文學家只要有一篇文章被收錄到那裏面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而歐陽修竟然一個人有兩篇被收錄到那裏面,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阿。歐陽修的學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為歐陽修完成的【醒心亭記】。三座亭,三篇文章都是以酒為載體,以情為媒介,寄情於水,成就了滁州這個獨一無二的醉鄉。中國的酒文化有着幾千年的歷史,酒鄉有很多,如河南的汝陽,貴州的茅台鎮,山西的杏花村等等。而醉鄉只有一個,就是我們滁州。剛才大家只是聽我在口頭述説滁州為醉鄉,此刻大家看一下,那裏還有碑文為證。碑文的右邊起第四行“釀溪為酒,滁陽為醉鄉”此刻大家隨我踏着酒國長春的匾額到裏面去參觀醉翁亭吧。

這座醉翁亭是歇山頂式建築,飛檐翹角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特色“秦代開始出現了規模龐大的阿房宮”,漢代建築高大巍峨,四四方方,唐代建築雕樑畫棟,注重細部裝飾,而且建築手法上採用斗拱和大屋檐。我們此刻看到的醉翁亭就是宋代建築的代表,飛檐翹角不僅僅在外觀上增加了立體感,給人一種展翅欲飛的感覺,同時又有實用價值。飛挑的屋檐起卸力的作用,既能緩解雨水沖刷在屋頂的力度,又能保護地基不受雨水的澆淋。這座亭子共有16根立柱分立四方,亭中間設有茶几,這是歐陽修在亭中處理政務,並且於賓客把酒言談,吟詩作賦之用,16根立柱的構造和亭中所設的茶几在其他的亭中是不可多見的。

醉翁亭為我國四大名亭之首(北京陶然亭,蘇州滄浪亭,長沙愛晚亭,滁州醉翁亭)醉翁亭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醉翁亭始建於公園1046年的北宋慶曆六年,滄浪亭基本上於醉翁亭同時建成,但比它稍微晚一點,滄浪亭為蘇舜卿取自古詩句“滄浪之水清兮,能夠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能夠濯我足”中的滄浪二字,愛晚亭和陶然亭則是清代的建築,比醉翁亭和滄浪亭還要晚四五百年,愛晚亭是取之於唐代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陶然亭取之於白居易的“更待菊黃家釀熱,與君一醉一陶然”。説醉翁亭是四大名亭之首,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從時間上來説,它是建亭最古老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醉翁亭記】在文學造詣上比其他幾個亭子更具有價值,他是當時琅琊寺的知客僧智仙和尚專門為歐陽修建造的,什麼叫做知客僧呢!(相當於此刻專門管接待的辦公室主任)那裏有一幅楹聯,上聯“飲既不多,緣何能醉!”意思是,酒喝的並不多,怎樣就醉了呢!歐陽修自己不也在【醉翁亭記】中説過“飲少輒醉”。一般人認為是,歐陽修在政治上受打擊,情緒低落,所以借酒消愁愁更愁,其實這是一種誤會,歐陽修在滁州情緒是很好的,歐陽修在滁州寫詩近百首,其中有關飲酒,交友的資料可佔一大半,所以酒是不可缺

少的寄託和媒介。然而歐陽修出於身體原因,患有消渴症(此刻所謂的糖尿病)儘管酒逢知己千杯少,還是常常“頹乎其間”下聯“年猶未逮,奚自稱翁!”年齡不到老邁的程度,為什麼稱自己為老頭呢!“逮”就是“及”,“達”的意思,歐陽修當年只有38歲,正值年富力強的中年時期,他在【贈沈遵】的詩中就説的很明白,“我年四十猶強力,字號醉翁聊戲客”原先是和大家開了個玩笑。

在這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歐陽修的生平,歐陽修字永叔,好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祖籍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縣沙溪鎮),因永豐縣屬廬陵管轄,故在他的文章中長落款廬陵歐陽修。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歐陽修出生於父親歐陽觀任綿州軍事推官的地方(今四川省綿陽市)。他四歲喪父,家境貧困,母親鄭氏用荻杆畫地教他識字。(畫荻教子)16歲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因【左傳】中荒誕的事情加以抨擊,沒有考上,後得到婿晏的指點,之後歐陽修把女兒嫁給了他,歐陽修24歲的時候考取了進士,後任知縣,知州,館閣校勘,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等職。身歷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目錄學家、經濟學家,尤以文學成就最高。他一生三起三落,30歲時寫的【與高司諫書】便第一次顯露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使朝野為之轟動,因論救范仲淹,貽書譴責司諫高若納,景佑三年(1036)五月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區)慶曆新政後,有連續上書【唯詔言事上書】、【本記】、【論韓琦范仲淹之賜召對札子】、【朋黨論】、【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用心鼓吹改革,大膽揭露時弊,勇敢的駁斥舊社會勢力對新政的污衊及對范仲淹等人的詬陷,康定元年(1040

),歐陽修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後知諫院。

修遊玩慶曆三年(1403)。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了改革史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歐陽修是這一改革運動的用心參與者和鼓勵者。慶曆新政雖然失敗,但由於歐陽修正直敢言、見義勇為、犯懺權貴,排擊奸佞,所以一向為守舊失利所切齒,曾數收到誣陷。在王安石變法中,雖然對新政的其他措施並未正面便是過反對意見,但這與守舊派不顧是非。凡有更改必加以反對的頑固態度不同。慶曆五年,範、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也被貶為滁州(今屬安徽)太守。在滁州做了2年零6個月的太守以後,又分別上任去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做知州。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詔入京,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嘉佑二年(1057)二月,

歐陽修來到滁州在琅琊寺認識了智仙和尚,並且很快結為知音,為了方便歐陽,智仙特地在此為歐陽修修造了這座

小亭。歐陽修親自為亭做記,這就是很有名的額《醉翁亭記》。在歐陽修寫成的《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兩篇雖然只有四百多字,但字字珠璣,膾炙人口,立即引起了社會轟動,當時沒有印刷條件,只能相互傳抄,於是歐陽修讓人刊石為碑,立於亭前。但是出於但是得這塊碑屬於“急救章”(也就是所謂的豆腐渣工程)字體較小,而且筆畫清淺,所以沒過多久,字跡就模糊不清了。40多年過去以後,滁州的知州王詔覺得碑文磨損實在是一大損失,想重新篆刻又實在不易,因為寫碑的人不但要書法要好,而且名聲要高才行。想來想去,覺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壇魁星蘇軾是最適宜的人選。當時蘇軾在穎州做官,於是王詔就寫了一封信拖人送到穎州請蘇軾寫碑。

蘇軾當即就同意寫碑,蘇軾同意為歐陽修寫碑文有兩個原因,一是蘇軾是歐陽修的學生,是歐陽修冒着風險把他從平民青年中選拔出來的,第二是蘇軾和歐陽修在政治上的抱負十分一致,而且十分崇拜歐陽修。蘇軾在接到王詔的信之後,用心用意的認真書寫這兩片碑文,碑文寫好送回滁州時蘇軾還附了一首(次韶王滁州見寄)的長詩,高度讚揚恩師歐陽修的人品和文品,由歐陽修,蘇軾寫的這兩塊碑,就被人們稱做“歐文蘇字碑”,這兩塊碑也是琅琊山的鎮山之寶,一會我們將會在寶宋齋裏一睹它們的風采。

大家這邊看一下,那裏有二塊摩崖石刻“醉翁亭和二賢堂”是南宋時期留下來的。

那裏叫做二賢堂,是滁州百姓感謝兩位父母官,歐陽修和王禹稱為滁州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而建的,二賢堂始建於宋代紹聖二年(1095年)王禹稱也是北宋年間的一位官員,他比歐陽修早來滁州50年,不和貪官污吏同流合污,而且都是被貶到滁州為官德人。自唐代後期開始我國文學創作上出現很多華麗的詩藻,南北朝發展到了鼎盛,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以華麗無實為主要特點,而在那時王禹稱首先意識到這種創作風氣會給文學帶來不好的影響,於是最先提出了“古文運動”(也就是像古人學習寫文章,因為在初唐以前,古人的作品都是以寫實為主,不在文字上面追求詞藻的華麗。但王禹稱倡導的“古文運動”由於受到當時潮流的影響,收益不是很大,歐陽修就傳承了這一觀點,把古文運動推到了一個高峯,歐陽修曾在朝中做到禮部貢舉的職位,主持科舉考試,他就按照自己的觀點選拔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青年,之前我已經跟大家提到過,蘇軾是歐陽修冒險提拔出來的,其實三蘇、王安石、和曾鞏都是他當主考官時提拔出來的。歐陽修一生三起三落,第一次被貶宜臨(此刻的宜昌)在滁州時是他被貶第二次,之後又高升去了揚州做太守了,第三次被貶到泊州。而王禹稱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是一貶再貶,被貶到滁州之後又被貶至湖北的黃岡,最後客

死他鄉。

左邊牆上的這篇文章也是歐陽修的作品,坐坐《朋黨論》他在這篇文章裏提到了君子之交與小人之交,君子之交是志同道合的人就算很久不聯繫,但只要朋友有難的話就算是而肋插刀也再所不辭。而小人之交只是酒肉交情,因為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一齊的。右邊牆上就是歐陽修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

此刻我們來到的是寶宋齋,大家看到這塊玻璃框裏的四塊碑文就是琅琊山的鎮山之寶“歐文蘇字卑”,他們又被稱做為“宋代雙絕碑“分別為《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這兩塊石碑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洗滌,有些地方已經破損了,但是自然災害是有限的,最可怕的還是人為的破壞。大家看到這段裂的碑身和鑿平的痕跡,是被紅衞兵破四舊時留下的傑作。明代之前這四碑刻都是露天放置的,之後在明天啟年間南太僕少卿,馮氏父子為了有效的保護這珍貴的文物,就為碑文建造了這座精美的廊坊以避風雨剝啄,而且為這個房屋起了“寶宋齋”這個名字。顧名思義寶送倒了過來就念詩宋寶,宋代珍寶之意。

這邊是馮公祠,是滁州百姓為紀念建造“寶送齋”的馮氏父子而建造的,馮若愚明代崇禎年間南太僕寺少卿,他的兒子為當時滁州的知州馮元彪,有人會問南少僕寺是什麼職位呢?太僕寺是古代國家管理馬政的中央機關,卿士一把手的意思。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打仗的工具,養馬管馬自然就成了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到了明代,由於朱元璋最初在南京定都,所以把太僕寺設立在一江之隔的滁州,把軍馬安排在那裏訓練,調配,離南京又近又方便管理。朱元璋的兒子朱隸當了皇帝之後,遷都北京,顧於對軍事方面的思考,設在滁州的太僕寺即不能不遷,又不能全遷,最後只能一分為二。遷往北京太僕寺管理黃河一北的範圍,留守滁州的部分管理黃河以南六州馬政。因而又稱“南太僕寺”。

此刻我們看到的這塊石頭,叫做菱溪石頭,邊上的石碑上刻的是《菱溪石記》記載了這塊石頭的來歷。石頭為什麼被叫做菱溪石呢?是因為它是採自滁州邊上的菱溪。原本溪水中有6塊石頭,其中4塊較小的石頭都被愛石者取走了,而留下的2塊是因為太大太重而無法搬運,一向留在菱溪當中。之後歐陽修來到滁州以後,經常去溪邊看這其中一塊

石頭,也就是大家此刻所看到的這一塊,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太守會特意去看這塊石頭呢?歐陽修就用了三頭牛把這塊石頭拉了回來,親自動手用水把它沖洗乾淨,不讓旁人幫忙。歐陽修對這塊石頭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有人説這塊石頭是女媧補天留下來的那一塊,也有人説這是天空上掉下來的隕石,經過專家考證這是寒武紀巖石,構成於5.7億年之前。是由於海底的石灰巖,砂巖長期沉積構成的。

此刻的這座亭子叫做意在亭,環繞着小亭一週的是一條石渠,名字叫做曲水流觴,又叫做九曲流杯。觴,是方底的酒杯。這是古時候一種供人遊戲的飲酒設施。參加遊戲的人沿着渠邊坐下,把酒杯放在渠水上游,當酒杯漂到誰的跟前時,誰就吟詩作賦。如果説不上來,或説的不好就要罰酒一杯。這是古代文人的一種休閒娛樂方式。起源很早,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有所描述,這種園林遊戲的建築在全國只有北京的故宮、以及紹興、蘇州等地才有,而我們那裏的酒麴流觴有比其他地方的先進一些,先進在哪呢,大家隨我們到意在亭的後面看一下,那裏有個半月形的池子,如果所有人都把詩做出來了,就沒有人被罰酒了,那麼酒杯就順着水流到這個池子裏,古人利用水流的原理,輩子只會在池子裏打轉而不會流走,遊戲結束時所有人就走到池子旁端起酒杯大家一飲而盡,這時也就是整個遊戲的高-潮。大家之後跟我往裏走。前面是影香亭。

如果説意再亭是眾人集會飲酒做詩的地方,那麼影香亭就是一人自斟自酌、品酒賞梅的清淨去除,大家看影香亭周圍水池是正方形的,亭子周圍的石壁是正方形的,亭柱是正方形的,石桌都是正方形的,唯一的敗筆就是中間石凳,是圓形的。其實最早的石凳也是方形的,之後毀壞了就用圓凳代替方凳了。影香亭為典型的北方園林藝術代表,處處體現中軸對稱。影香亭的名稱,取自於北宋詩人《山園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中的“影,香”二字。從這個半圓門裏大家看到的就是古梅園,園內這一株梅樹就是當年歐陽修親手種下的,所以又稱作歐梅,這株古美的開花期很遲,差不多與杏花同時開,所以又稱做“杏梅”距今也是九百多年了。據説這株梅樹代表了一段友誼,宋代大詩人梅蕘臣與歐陽修是好朋友,歐陽修被貶到滁州之後,一向期望梅蕘臣能到滁州來看他,和他在一齊體會與民同樂的樂趣,於是他在此種了這棵梅樹,見到這株梅樹就像見到梅蕘臣一樣,可惜的是梅蕘臣一生也沒有到滁州來。這株梅樹同樣也應徵了《朋友論》中的君子之交。梅樹下面的梅台壁上游清代人提寫的“花中巢許”四個字。大家聽説過許由和巢父的故事嗎?傳説遠古時期,當時的人民領袖蕘帝把自己看成重名利的人,想想這句話覺得玷污

了自己的耳朵,竟跑到穎水邊上去洗耳朵,這時巢父正好牽着頭牛到河的下游飲水,看到許由的舉動,就問了原因,許由倒出事情前後,巢父就笑着説,你不就應在水的上游洗耳朵,以免污水留下來,把我的牛也給玷污了。之後兩個人一齊躲到了山裏,農耕而食,徹底的享起了清福。後面這個亭子叫做“古梅亭”裏面中間的這個梅字是個象形文字,古梅亭掛着那幅畫,畫的就是梅花盛開的樣貌,因為一年上山的遊客有很多,不可能所有的客人都能到梅花盛開的景色,所以就把它畫下來,不管遊客什麼時候來,都能欣賞到,

那裏是“新寶宋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領導指示重建寶宋齋,回覆國寶歐文蘇字碑,於是整理並重新刻成碑,我們來看一下《醉翁亭記》,全篇僅有411個字,其中有21個“也”,25個“而”。18個“者”但整篇文章看起來並不閒的羅嗦和擁擠。

最新的安徽琅琊山導遊詞範文 篇17

凡讀過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的人,無不為其描繪的美景所傾倒:“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公里處,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後何以名琅琊,歷來説法不一。一種説法是:東晉琅琊司馬睿曾寓居於此而改稱琅琊。另一種説法是:西晉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釉率數路大軍“出塗中”(指滁水流域)滅吳,吳主孫皓“詣釉請降”獻璽即在此,因而山稱琅琊。而《古今圖書集成?琅琊山匯考》載又一説:“人以其有似於山東東海之琅琊山,故亦名為琅琊。”

琅琊山險峻而秀麗。其山峯“聳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數百年的松樹、梅樹蒼勁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蓋,琅琊溪潺潺流淌,讓泉、紫薇泉……散佈山間,歸雲洞、雪鴻洞……神祕莫測。九洞十一泉,處處引人入勝。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美譽。

深秀湖位於回北門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轉彎處,古為一水潭,是遊人臨溪垂鈎之所。1958年,滁縣政府將水潭擴建成一座小水庫。1983年,琅琊山管理處因地制宜,將這裏闢為一新的風景區。因其三面環山,景色秀麗,取歐陽修《醉翁亭記》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約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餘家窪水庫,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橋,因橋有九曲,通稱九曲橋。橋墩用青石砌成,橋面為水泥預製件,具有明顯的現代建築特色。橋上築有湖心亭,亭頂盎金黃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籬,又有古建築特點,湖面側建有三間六架樑木的水榭,為旅遊服務場所。水榭下為人工青石基礎,湖水貫通其下。春夏季節,遊人憑水而樂,清涼爽快,堪稱妙境。

會峯閣是琅琊山風景名勝中的最高建築物。它於1988年開工興建,建築在南天門的明朝建築會峯亭的殘基上(原會峯亭被日軍侵略中國時燒燬)。新建築的會峯閣依山而建,美觀大方,氣勢雄偉。從四面觀看,高低形狀各不相同。從東面觀看,它有三層,從南面觀看,它有四層:從西面觀看,它有五層。高度24米。會峯閣每層是六面八角,都採用古典建築的飛檐翹角式樣,閣頂用黃色琉璃瓦覆蓋,雕樑畫柱,古樸大方。閣上24個鈴角,都裝有銅鈴,山風拂處,金聲四起,悦目賞心,聞聲如入仙境。晴朗天氣,登上會峯閣,極目遠望,天高地闊,心曠神情。這裏陽光和煦,山色蒼茫,羣山巍峨,匍匐腳下,給人以“一覽眾山小”之感。大概是因為眾山列隊,一收眼底,這裏象一座檢閲台,檢閲千山爭秀,萬峯蒼鬱,所以此閣才命名為會峯閣吧!由於會峯閣立在琅琊山的最高峯,人們都愛來此瞭望祖國的壯麗山河。站在會峯閣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煙霧蒼茫,村莊星羅棋佈,河塘閃亮如鏡,在晴朗無雲天氣還可以隱約看到幾十公里外的長江如帶,浩渺東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anhui/zklro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