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模板 >

大學會計畢業論文樣例

大學會計畢業論文樣例

會計畢業論文樣例如下文

大學會計畢業論文樣例

工業革命導致成本會計的產生,其理論與方法是隨着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管理的客觀需要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需要有一個理論結構,藉以建立統一的邏輯推理體系。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是以成本會計假設為前提,圍繞成本會計對象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聯繫的目標、對象、原則等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其目的在於解釋、評價、指導和完善成本會計實務。本文對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進行初步探討。

一、成本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是建立和完善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石,確立成本會計目標是建立和發展成本會計理論結構的首要問題。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1938年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會計的目標是“有助於企業的運行,以達到其既定的目的”,成本會計作為一種記錄、計量和報告有關成本信息的會計信息系統,其目標因會計主體、歷史環境等的不同而產生差異,但在這具體表現形式的背後,存在着相同的特性。據此,我們可將成本會計目標區分為三個層次:基本目標、具體目標和終極目標。

(一)基本目標。就是讓一定的成本帶來儘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即提高經濟效益。成本會計正是從成本費用的計量、記錄、計算及監督等方面着手,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並以經濟效益為最高目標。

(二)具體目標。就是指成本會計實踐中向誰提供信息、提供什麼信息、怎樣提供信息。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費用報告、統計數據及專題報告等形式,為內部相關部門和員工提供特定的和綜合的成本會計信息,以便其進行成本規劃與管理控制。

(三)終極目標。就是進行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成本會計的最重要特徵,是把注意力放在企業資源的詳細計劃和有效的控制方面。企業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資源,必須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任務來計劃資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測算這些資源投入使用後的效率和效益。

二、成本會計假設

成本會計的基本假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會計工作的制約因素或前提條件,是對客觀情況合乎邏輯的推斷,主要有成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成本計算分期、多重計量、公正分配等假設。

(一)成本會計主體。按照現代成本會計的觀點,企業或其他組織等獨立的經濟主體是成本開支的真正主體,其成本是指為最終實現目標而耗費或放棄的各種物質資料、勞務和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等,或者説是為爭取收入而付出的代價。應排除一切與其經濟活動無關的強加或強行攤派的成本,包括所有者及經營者的一切個人開支;主管部門或其他單位、機構的不合理攤派;其他單位的成本耗費等。

(二)持續經營。是指成本核算應以持續、正常的經濟活動為前提。這樣才能使成本會計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礎上,具體表現為各項資產以持續經營價值計價,資產的耗費以實際成本計價,各項費用成本體現已耗資產價值的貨幣反映,從而保持成本會計信息處理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三)成本計算分期。持續經營確定了目前及將來的預期狀態,為了提供一定時期的成本會計信息,與會計報表的週期相一致,會計分期的運用,使得成本會計在成本費用的計量方法和內容上具有了鮮明的特色,正確劃分各個時期的成本費用界限。這樣,才能有利於費用、收入、利潤的確認和計量,保證成本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以免誤導使用者。

(四)多重計量。成本一般表現為經濟活動付出的代價,這些代價中不僅包括物質資料的耗費,而且包括人力資源體力和腦力等精神成本的耗費。貨幣計量的優點是具有廣泛的綜合性和概括能力,但由於受人們認識水平的限制,要將人力資源精神成本等非貨幣計量屬性完全轉化為貨幣計量,是難以做到的或其準確性不能保證。所以,成本會計的計量可採用貨幣計量和非貨幣計量相結合,既採用貨幣單位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成本和效益,又採用實物指標,甚至用文字來説明職工對所做出的貢獻和造成的損失。

(五)公正分配。費用分配的公正性直接關係到成本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所謂公正,主要是指間接費用分配標準的選擇上,應根據因果關係,選擇與所分配費用的高低最密切的標準。要求儘可能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當然,公正只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既是主觀假設,也是成本會計陳報信息的一項基本前提。

三、成本會計的對象

成本會計是以費用為對象,對資金運動過程中的耗費進行分類、計量和分配,為成本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與考核提供客觀依據的一門分支會計。從本質上看,同一般會計對象一樣,成本會計對象仍在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所不同的只是限於資金耗費方面的資金運動,並且具有既側重於單位整體的資金運動,更側重於單位內部各責任單位的資金運動的特點。就性質上來説,成本會計是合理利用內部資源的控制會計,主要服務於企業內部的成本管理,提供決策制訂和業績評價所需信息。為此,“費用”這一成本會計對象可以細化為營運成本、期間費用、損益、現金流量等具體要素。

四、成本會計原則

成本會計原則是規範成本會計行為的指南,是成本會計工作中應遵循的各項基本原則,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高質量成本信息。成本會計在堅持一般會計核算原則的同時,又要符合其獨特的要求,拓展或改變部分原則的內涵。

(一)合法性原則。它是指成本會計核算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規定,嚴格遵守成本開支範圍,從而保證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同時,也不能人為地混淆成本和期間費用、不同成本計算對象、不同期間成本等的劃分界限,這些從嚴格意義上講,也是違法違規行為。

(二)受益性原則。成本費用的分配方法應按成本驅動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則進行選擇,體現“誰受益誰負擔”的思想。在具體選擇分配方法時,按照受益性原則的要求,所採用的方法對各分配對象所分配的費用成正比例關係,受益多的多負擔,受益少的少負擔,從而體現分配費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目標性原則。企業進行成本管理必然具有明確的目標,期望發生的成本支出能夠帶來儘可能大的效益,即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這就要求成本會計提供的信息要有針對性,及時地為成本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資源,滿足決策需要。

(四)可理解性原則。既然成本會計的現實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對他們決策有用的成本信息,那麼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一個質量特徵。所謂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證所有重要事項都能得到充分披露,又要避免提供過分瑣碎的信息而使使用者不得要領。從信息提供者的角度來説,應當在保證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使成本會計信息通俗易懂,便於使用者分析和利用看得懂的信息資源。

(五)實際成本原則。企業或其他組織所採用的成本計算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如可能採用定額法、標準成本法、計劃成本法等,但為了正確地計算當期的盈利水平,需要在核算期期末時,將其調整為實際成本。但從成本計算的歷史發展和經濟狀況日益複雜性來看,實際成本計算只是成本計算的基礎、核心和主體,而不是全部。

(六)成本效益性原則。這是一條普遍適用的原則,即任何一項活動,只有當其效益大於成本時才是可行的,成本會計信息也是如此。從管理者的角度,提供的成本信息越豐富,越有利於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但要受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約,需要信息使用者和會計人員之間有密切的協作。當然,在現有的計量理論與技術條件下,要準確計算披露的成本與效益是不現實的。儘管如此,人們在設計成本會計制度、確定成本信息披露詳略程度、披露方式和披露頻率時,仍需要對成本與效益因素進行衡量和判斷。

成本會計目標屬於成本會計理論結構的最高層次,構成其理論基石;成本會計假設規定了成本會計運行的前提和制約條件;成本會計對象及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體現了成本會計目標的具體要求;成本會計原則作為成本會計工作的基本指導方針和實務處理的具體規範,是保證成本會計目標得以實現的強有力手段。

上文是會計畢業論文樣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muban/gjl0e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