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論文格式 >

我的中國夢論文參考文獻

我的中國夢論文參考文獻

1、“中國夢”的精神實質和重要特徵

我的中國夢論文參考文獻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李賀林

“中國夢”就是我們常常講的理想信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高舉“中國夢”的精神旗幟,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艱辛探索的偉大成果。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用共同理想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確立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目標,是在全民族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黨的xx大指出,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xx同志提出“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xx同志再次深入論述了“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中國夢”是社會主義理想與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機統一,是當代理想與光榮傳統的有機統一,是時代潮流和人民期待的有機統一。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同社會主義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國夢”既是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也是中華民族追求振興的百年夢想。努力實現現代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中國夢”的奮鬥目標和不竭動力。

2、“中國夢”的實現方略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王淑芹

“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從宏觀、中觀、微觀入手,做好相應的工作。在宏觀層面,我們要全面、準確地概括與闡釋國家和民族崛起復興的“中國夢”所內藴的共同理想與目標;在中觀層面,要結合我國當前面臨的各種難題,如腐敗、分配不公、經濟發展下滑、官本位、生態危機等亟待解決的社會實際問題,研究破解難題的對策,尋找實現國家和民族復興發展的實現路徑;在微觀層面,要注意建立社會成員個體的“中國夢”與國家、民族的“中國夢”有機關聯、協同發展的機制,切實把國家、民族的“中國夢”轉化為社會成員幸福生活追求和奮鬥的精神動力。

“中國夢”不只是“財富夢”、“實力夢”、“強國夢”,還是“道德夢”。道德如“鹽”,是人所必須的。人們不吃鹽,會危及生命;人無道德,徒有人形而無人性;社會缺乏道德,會觸及穩定的安全閥線。當前我國社會道德領域存在的嚴重問題,導致“懷疑和警惕成為許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人們產生的不敢信、不知道信誰、什麼能信、什麼都懷疑的社會心理危機,增加了社會交往和運行成本。社會道德嚴重缺失,會使人們心理惶恐、心生怨恨、精神焦慮,雖物質豐足但無幸福感,從而背離以人民幸福為主旨的“中國夢”的價值目標。因此,我們要不斷健全守衞道德的各種制度,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基礎。

3、“中國夢”,人民的夢

國防大學教授 郭鳳海

“中國夢”不是憑空產生的,看待和把握“中國夢”,應當從中國的整個歷史特別是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遭遇和麪臨的時代課題出發。不論傳統中國還是現代中國,實現人民的夢,都是實現國家夢、民族夢的社會基礎和實踐基石。

第一,人民的夢與國家的夢關係如何,決定着傳統中國的歷史走向。與傳統中國上升歷程相伴隨的,是人民的夢有充分的實現空間;反之,中國的衰落,正在於人民的夢與王朝統治發生衝突。歷史上的中國,既沒有形成有廣泛羣眾基礎的中國精神,也沒有形成真正的中國力量,因而到近代遭到了西方列強的欺凌和掠奪。

第二,把人民利益與民族大義結合,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中國共產黨人走上歷史舞台後,以土地革命為槓桿,把人民的根本利益與民族大義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改造農民思想,改鑄國魂與軍魂,重振革命精神,凝聚革命力量,使中國人民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救亡、解放的大潮。

第三,打通人民權益與國家發展的內在關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途徑。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先後提出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四化”奮鬥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又領導人民從經濟、政治、文化和科技各方面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基礎。

總之,“中國夢”是凝聚黨和人民共識和力量的一面旗幟,能引領大家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努力奮鬥。

4、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國夢”塑魂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辛 鳴

“中國夢”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背景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發展中國家的基礎上建設現代化,在為西方主導的世界格局中實現大國的和平崛起,這些都是全新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夢”是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一個嶄新的夢,必須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為其界定內涵、塑造靈魂、彰顯本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人民為主體,決定了“中國夢”既是個體夢又是國家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共同富裕作為根本原則,始終堅持使發展成果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當我們把“國”與“家”、“民”與“族”融為了國家民族,把“你”“我”“他”整合為了“大家”,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就會變成現實的生活狀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平發展,決定了“中國夢”同時也是世界夢。復興的中國是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中國,是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中國;復興的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堅持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破解人類發展難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現實的運動,決定了“中國夢”既指向未來又呈現當下。面向未來,“中國夢”承載了我們美好的希冀與追求;着眼當下,“中國夢”要求我們的一切制度安排都應努力扶正卻邪,通過階段性的目標為走向新社會奠基鋪路,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表明“中國夢”的起點就在腳下而不在別處。

5、“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本質區別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夏春濤

時下熱議“中國夢”,有人不免會聯想到“美國夢”。“中國夢”與“美國夢”當然不是一回事,兩者有着本質區別。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從路徑選擇上講,美國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從概念內涵上講,“美國夢”主要以自由、繁榮為標籤,宣稱一個人無論什麼背景,只要來到北美新大陸,通過個人奮鬥,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但這經不起時間和事實的檢驗。美國直至建國87年後才廢除奴隸制,隨後又長期推行種族歧視。現在種族藩籬消除了,但階級階層的鴻溝依然存在,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使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美國夢”十分虛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包括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三個層面,落腳點是“人民幸福”。全國各族人民是實現“中國夢”的主體力量,也是實現“中國夢”的直接受益者。因此,“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是社會主義的強國富民之夢,是對“美國夢”的超越。提出“中國夢”的概念,是自信和實力的體現,吹響了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上新的進軍號角,令人心潮激盪豪情滿懷。

從動態或趨勢上講,“美國夢”早已褪去其耀眼光環,缺少新內涵和活力,缺乏可持續性。我國則持續保持着強勁發展勢頭,中國社會充滿生機和活力,“中國夢”正一步步地從理想變為現實。

6、“中國夢”的內在屬性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崔耀中

xx提出“中國夢”後,從中央到地方,迅速掀起學習宣傳的熱潮。“中國夢”具有五個方面的屬性:一是政治性。“中國夢”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也是我們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政治號召。“中國夢”的提出,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的執政理念,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內涵。二是歷史性。“中國夢”承載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是實現“兩個1XX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寫照,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是對當代中國社會共同信仰的召喚,體現了歷史發展的必然。三是人民性。xx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中國夢”凝聚了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道出了中國人民的心聲。1933年《東方雜誌》提出“先生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僅收到160份答案。今天,媒體都在開展“説出你心中的中國夢”等活動,得到億萬羣眾的積極響應。四是實踐性。我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實現“中國夢”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走中國道路相結合,必將進一步激發全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激情和“實幹興邦”、“愚公移山”的奮鬥精神,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五是包容性。為什麼“中國夢”會在海內外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因為“中國夢”道出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渴望。不分階層,不分地域,不分身份,全球華人,都有着一個共同的“中國夢”,都為“中國夢”感到驕傲,感到自豪,都有着將自己的夢想融入“中國夢”的共識。

7、建構“中國夢”的理論體系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程美東

構建“中國夢”的理論體系,要高度關注“中國夢”的內涵、歷史文化基礎、實現路徑等問題。

研究“中國夢”,第一位的問題是搞清“中國夢”的內涵。在這個問題上,學者的觀點有所差異。就“中國夢”的主體來説,有“個體夢”、“民族夢”、“國家夢”等;就“中國夢”的目標來説,有個人價值的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等;就“中國夢”提出的依據來看,或以為爭取中國話語權、或以為對抗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或以為凸顯中國特色等。所有這些分歧和爭議其實都是因為建立在對於“中國夢”不同內涵的理解上而產生的。毫無疑問,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必須要解決這個基本問題。

“中國夢”研究還必須要考察其歷史文化基礎。任何“夢”都是基於主體的特定的歷史體察和文化積澱而形成,是對自己生活的歷史和現實的反思、反饋而作出的反應。只有瞭解了這個歷史文化基礎,我們對於如何建構“中國夢”、如何彰顯“中國夢”的特色、如何實現“中國夢”才能獲得準確的認識。

研究“中國夢”,關鍵是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和世界發展潮流的發展路徑。當前,這個問題已經獲得瞭解決,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但現階段我們需要克服的困難還很多,我們要走的具體路徑還有不確定的地方。無論是經濟發展、政治發展還是文化發展,其具體的改革和發展之途,都充滿了坎坷,其不可預測的艱難險阻警示着我們要精心選擇具體的發展路徑,這關乎“中國夢”的實踐效果,關乎中國現代化的最終命運。

8、“中國夢”:通向民族復興的閃耀名片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 艾四林

最近一段時間,xx關於“中國夢”的多次深刻闡述,引起了社會熱議。一時間,“中國夢”成為街談巷議的大眾話語,甚至佔據一些國外媒體的重要版面。“中國夢”所釋放出的強大正能量超出人們的想象,但也引起一些國外媒體和民眾的憂慮,甚至有些別有用心的國外政要歪曲“中國夢”的內涵,片面解釋“中國夢”,藉機渲染“中國威脅論”。從硬實力來看,“中國夢”自然包含着強大的綜合國力、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但從軟實力角度看,“中國夢”的吸引力表現在其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和價值。“中國夢”要從一般話語成功轉化為中國名片、中國象徵,從文化軟實力的角度來看,就必須充分彰顯其充滿魅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和價值內涵。

首先,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鍛造了“中國夢”獨特的“民族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夢想,是和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精神、性格、心理等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是中華民族深厚歷史文化的自然生成。“中國夢”源於中華民族昔日的輝煌,源於中華民族的深重苦難,源於中華民族的堅強性格。其次,中國特有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夢”的“人民性”。沒有人民的幸福,強國就失去了根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不能説實現了。第三,中華民族特有的開放包容造就了“中國夢”的“世界性”。中華民族崇尚各民族和諧和平,這就決定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是一條和平發展之路。“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貧窮,要合作不要對抗,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是全球化時代“中國夢”內在的新的“世界觀”。總之,“中國夢”體現了真善美的統一,對內能夠激勵人心、凝聚人心,對外能夠讓人放心、使人安心,從而有效地提升“中國夢”話語的持久吸引力、感召力。

9、中國精神激勵中國夢想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顏曉峯

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激勵。沒有昂揚向上的中國精神,就沒有先進正確的中國道路,就沒有無窮無盡的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離不開中國精神的激勵引領。

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總稱。民族精神構成中國精神的民族之維,是中華民族世代延續的民族靈魂;時代精神構成中國精神的時代之維,是中華民族與時俱進的時代靈魂。精神的繼承、延續和光大,依靠薰陶、養成、培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弘揚中國精神的基本內容,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構建。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精神表現為對祖國、人民的熱愛,對民族文化的深層認同;表現為維護國家利益,盡心盡力為國貢獻;表現為共向“中國夢”、共圓“中國夢”、共享“中國夢”。有了這樣的民族精神,實現“中國夢”就有了堅實的精神支撐;這樣的民族精神越為深入、有力,實現“中國夢”就越為可能。

時代精神是從歷史到當代的延伸與變革,是從民族到世界的擴散與衝擊。在中國走向世界、走向現代化、走向未來的進程中,中國精神呈現時代精神,中國發展呼喚改革創新精神,改革創新成為中國精神的主旋律,世界潮流反映在中國精神之中。“中國夢”是百年夢,更是時代夢。時代精神催化着“中國夢”,張揚着“中國夢”,也充實着“中國夢”。

標籤: 參考文獻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geshi/ek7w0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