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中山大學碩士開題報告模板

中山大學碩士開題報告模板

一、研究的背景

中山大學碩士開題報告模板

1.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對衝基金危機、俄羅斯債務危機後,2019年美國爆發次級債危機。美國金融機構把房屋抵押貸款大量證券化,發行到債券市場;眾多的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基金公司通過為證券提供擔保或者直接購買的形式參與到這些證券的發行和交易中。美國房地產市場由高漲進入低迷,導致證券價格大幅下跌,提供擔保和購買了上述證券的金融機構大幅虧損,各大金融機構紛紛收縮資金,造成市場流動性不足,加劇了美國金融市場的動盪,並進一步延伸到世界各0主要經濟體,帶動全球股市連鎖暴跌。美國次級債危機通過金融渠道影響股市、房地產業和金融體系的穩定與健康。可見,金融工具對資本市場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之重大、意義之深遠,金融工具再次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的焦點。

2.2019年財政部頒佈了企業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並於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在上市公司範圍內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引入了“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進行計量,並且須在資產負債表日確認其公允價值變化額,分別計入損益或權益。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主要來源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中形成的限售流通股。在股權分置格局下,股本規模小,股票定價中包含對近2/3股份暫不上市流通的預期,定價機制不完善;流通股股東關注點是二級市場的股價波動,非流通股股東的關注點卻是資產淨值的增減,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礎,導致二級市場的股價與企業的業績不相稱的現象時有發生。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原國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轉為限售流通股,並在限售解禁後可以上市交易,股本規模擴大,原非流通股東也因此將關注股價。

二、研究的意義

1.隨着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國資本市場也不斷完善並逐步對外開放,我國金融工具也呈現品種多樣化、交易頻繁化、計量複雜化的特點。會計準則制定者抱着“審慎”的態度,堅持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在我國會計計量中的主導地位同時,對金融工具引入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邁出了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關鍵性的一步。因此,公允價值運用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我國會計準則變革的結果及以後的走勢。包括準則制定者在內的各方人士也都希望知道公允價值的披露是否具有信息含量,運用公允價值計量資產能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增進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能否達到準則制定者期望達到的目的。

2.本文的研究結果有助於財務報表使用者及其相關人員瞭解不同準則下的會計信息的各自作用,並在此基礎上為不同準則之間的比較甄選提供可量化的證據,為我國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提供參考。

3.本文通過價值相關性研究方法,檢驗我國上市公司對金融資產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後,金融資產整體公允價值變化額是否有積極的市場反應,與股票價值是否具有價值相關性,與舊會計準則相比,會計數據的解釋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否更好反映股票的市場價值;將金融資產細分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化額是否分別具有價值相關性,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是能否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三、研究的內容和結構

1.本文第1章為引言。該章介紹了本文的研究意義及創新之處。

2.本文第2章為理論基礎和文獻綜述。該章主要介紹了剩餘收益估價理論,其中重點介紹了Faltham和Ohlson對估價理論的貢獻與發展;介紹和比較了信息觀和計量觀,並在此基礎上綜述了與本文研究範圍相同、研究方法類似的有關價值相關性方面的國內外文獻。

3.本文第3章為制度背景。該章主要比較了會計準則變化前後金融資產的帳務處理差異;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對金融資產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對公司淨資產的影響;介紹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情況,股改完成後原非流通股轉為限售流通股。

4.本文第4章為研究設計。該章主要介紹瞭如何對202019年報和2019年中報數據進行篩選,提出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具有增量價值相關性等假設,分別從信息觀的角度建立盈餘反應模型以及從計量觀的角度建立價格模型和報酬模型,對本文假設進行實證檢驗。

5.本文第5章為實證分析及評述。該章通過盈餘反應模型證明了我國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具有信息含量,通過價格模型證明了我國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具有增量價值相關性等假設。

6.本文第6章為研究結論、不足之處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四、論文提綱

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意義、內容和結構

1.3 研究創新

第2章 理論基礎和文獻綜述

2.1 概念界定

2.2 估價理論

2.3 基於信息觀的盈餘有用性文獻綜述

2.4 基於計量觀的價值相關性文獻綜述

2.5 小結

第3章 制度背景

3.1 會計準則變化及比較

3.2 我國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分析

3.3 股權分置改革

第4章 研究設計

4.1 研究假設

4.2 變量説明

4.3 模型選擇

4.4 樣本篩選

第5章 實證分析和評述

5.1 描述性統計

5.2 實證結果分析

第6章 研究結論、侷限和展望

6.1 研究結論

6.2 制度建議

6.3 研究侷限

6.4 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致謝

五、創新點

結合本文的研究方法、範圍和內容,本文有以下幾點創新之處:

1.對Ohlson(1995)模型的改造以適用於本文研究。Ohlson(1995)的剩餘收益估價模型除盈餘和淨資產之外,還為“其它信息”在公司估價中的作用預留了位置。但Ohlson並未明確“其它信息”的內容和性質。考慮到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計價的影響及其變動額作為對原賬面價值的補充,對盈餘和淨資產也會產生影響,本文將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化額加入到模型中,作為一個重要的“其它信息”,考察其與股價的價值相關性。

2.對淨剩餘關係(CSR)的補充。

Ohlson(1995)的剩餘收益估價模型假設之一是會計數據遵守淨剩餘關係(CleanSurplusRelation-CSR)。這一假設認為權益賬面值的變化等於盈餘減去股利,這意味着除與股東的交易外,所有資產與負債的變化都將通過損益表反映出來,換言之,會計盈餘包括了除股利和繳入資本(可視為負股利)之外的普通股權益的所有變化。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資本公積,導致股東權益變化,從而繞開了會計盈餘。

Ohlson(1995)指出在充分披露的條件下,盈餘也可以將與淨剩餘關係衝突的項目考慮進來重新構造。所以本文單獨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作為一個變量,研究其與股價的價值相關性。

3.對國內公允價值相關性研究範圍的拓展。

國內學者之前只是對投資整體的公允價值的增量價值相關性和交易類投資持有利得(損失)的增量價值相關性進行檢驗,而沒有對可供出售投資的價值相關性進行檢驗。由於新企業會計準則對投資的重新定義,本文對兩種類型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增量價值相關性進行了研究。

六、研究進度安排

20xx-3-01~20xx-3-19:確定論文方向,寫出開題報告

20xx-3-22~20xx-3-26:實習準備工作,蒐集相關資料

20xx-3-29~20xx-4-04:完成論文第一章。

20xx-4-05~20xx-4-18:完成論文第二章。

20xx-4-19~20xx-5-02:完成論文第三章。

20xx-5-02~20xx-5-09:完成論文第四、五章。

20xx-5-10~20xx-5-16:檢查修改完成一次論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據指導老師的講評及意見,修改並提交二次論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講評第二次論文草稿、集中解決有關論文漏洞問題並及時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論文大綱要求,論文成型,指導老師講評修改並定稿

七、參考文獻

[1]陳曉,陳曉悦,劉釗。A股盈餘報告的有用性研究--來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實證證據。經濟研究,1999,6:21-28

[2]鄧傳洲。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B股公司的證據。會計研究,2019,10:55-62

[3]孔祥毅。百年金融制度變遷與金融協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729

[4]黃世忠。公允價值會計:面向21世紀的計量模式。會計研究,1997,12:1-4

[5]姜國華,張然。穩健性與公允價值:基於股票價格反應的規範性分析。會計研究2019,6:20-25

[6]李曉強。國際會計準則和中國會計準則下的價值相關性比較--來自會計盈餘和淨資產賬面值的證據。會計研究,2019,7:15-38

[7]林斌,黃婷暉,楊德明。會計準則的定位:一項調查的分析性研究。會計研究,2019,3:27-34

[8]劉煌鬆。股票內在投資價值理論與中國股市泡沫問題。經濟研究,2019,2:45-53

[9]柳木華。盈利之間價值相關性比較研究。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19,3:85-117

[10]劉志遠,鄂華。控股權轉讓內幕交易的實證研究。中國會計評論,2019,1:51-76

[11]陸靜。分割資本市場下的會計信息價值研究。會計研究,2019,1:51-57

[12]路曉燕。公允價值會計的國際應用。會計研究,2019,4:81-8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p8pw4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