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述職報告 >

國小部教務主任述職報告

國小部教務主任述職報告

人生總有太多的偶然。就像當年在實驗國小我沒有想到自己會去競聘一個“小組長”——級部主任一樣,2001年初秋,一身白衫白裙的我也沒有想到自己會來競聘國小部教務主任的崗位。對這個崗位的職責,我幾乎一無所知。兩年來的工作,只能説是在逐漸地接近這個崗位,在大家的引導、幫助、期待和寬容之中。

國小部教務主任述職報告

回顧兩年來的工作,我想用三個詞語來概括:“學習”、“合作”、“發展”。

我很難忘記上學期開學初的一件事。龐校長帶了實驗國小的部分老師來聽董玉華老師的課,隔夜,袁校長囑咐我安排好上課的班級和場地,我答應了並和往常一樣打電話給王威虎老師請信息處安排觀摩教室的音響。第二天早上,袁校長再次詢問我此事,我滿口答應.好了!意想不到的是等袁校長、龐校長帶着一羣實驗國小的班主任老師推開門走進我熟悉的觀摩教室時,室內卻是一片狼籍:亂七八糟的椅子,紙團遍佈的地面,還有面板脱卸的桌子……當實小葉秀琴等老師伸出手來幫着整理桌椅時,我真的羞愧難當。後來我知道那一次龐校長是專門帶低年級的老師來看我們上課常規的。龐校長沒有批評我,袁校長也沒有責備我一句,甚至王威虎老師還專門向我致歉,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不敢看兩位校長的面孔,不敢回想這件事情。及至和譚文傑老師共事,坐在一個辦公室裏看着他籌劃家長會關照到每一層樓面、每一個教室、每一個教室裏的哪怕一隻飲水杯的時候,這種內疚和自責更為深刻了。譚老師用一言一行告訴我:一個人的能力有高低,但要很好地勝任一個崗位的工作首先要“敢於負責”。“責任重於泰山”,就像他自己在述職報告中説的那樣要“像南沙羣島的守島戰士一樣,每時每刻向祖國母親報告,這裏平安無事。”我想,這種閃爍着人性光輝的美德是在工作中獲得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礎,是獲得人格提升的必修。身邊的榜樣深深教育着我,也時時提醒着我:汪校長、袁校長、龐校長等老一代人的嚴謹、執着、一絲不苟;陸校長、匡主任、芮主任的勤學善思;李勵和殷春豔的鋭意進取……他們,始終是我身邊最生動的老師。

當然,堪為老師的還有我們各學科的學科主任,因為他們都是各條線上的專家,我在很多學科的進入,都是在他們熱情的引領之下,但是我們更多的是相互間的合作,在陸校長的指導下我們着重開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

主要從作業、集體備課、學科競賽和活動課程等諸方面勾勒質量保障體系的框架:改期末的作業評比為定期的備課組自查和不定期的學科組作業抽查;改單一的關注期末考試為期中調研和期末考試並重,關注常態下的質量狀況;確定和完善了備課組長,啟動集體備課組長負責制,制訂備課組長職責;完善了學科競賽制度,每學期按計劃正常有效地開展學科競賽活動;本學期配合校長室啟動常規調研機制,完成調研綜述。

二、搭建了較為寬廣的教學研究平台

多層次的教研活動:每學期堅持正常備課組、學科組、校級、校級以上等不同層次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人人蔘與研討,在研討中內化實施理念,完善操作策略,進行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

兩校互動研究機制:每學期堅持按計劃與實小老師進行教學研討活動,利用好兩校優勢資源,共同打造高水準的研究平台,其中語文、數學、英語各兩次,音樂、體育、美術、科學各一次,每學期正常活動在10次以上。同時確立了“上有觀點的課”的理念,每次研究活動都有相關專題,本學期還形成了研究活動綜述。

週二校長聽課活動:堅持了兩個學期每週二“校長聽課日”活動,構築校長與一線教師的“對話”橋樑。

學科主任專題調研:每學期學科主任就本學科的教學情況實施常規調研,並形成一定的書面材料進行交流、商討和問題解決,促進了學科主任層面的研究,成為推進“學科主任負責制”的有效策略。

三、啟動了校本化的新課程研究

當前的教學工作離不開“新一輪課程改革”這一背景,在龐校長的引領和幫助下,我們啟動了對新課程幾個增長點的校本化研究:中國小聯合制訂了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學科改革指導性意見》提升課堂教學實施水平;校本課程以《星空》推動日記作文的教學,以修訂兩次的《賞讀》推進課外閲讀,本學期制訂了配套現行教材的《思維訓練》正在試用之中,制訂了《英語口語教程》促進英語口語的訓練;綜合實踐活動汲取了多元智能的主題教學理念進行校本化設計與實施等。當然這些都還剛剛起步,接下來還要進行多元多層的研討促進逐步完善和改進。

羅列了這麼多,只想説一句:教務處的工作離不開所有成員的合作。合作增進了信任和理解,獲得了團結與進步。可以説,我們教務處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善於獨立工作的個體(大家會在他們的述職報告中看到),但當我們手挽手的時候,更是一支充滿戰鬥力的隊伍。

當然,作為教務處,我們和政教處、教科室、教師管理都有密切的合作。每當我想到自己是這樣彼此相依的工作鏈上的一員,就會湧起心底的温暖。我知道,這是我工作不竭的動力源泉。

其實在教務處工作,稍有不慎就會被日常煩瑣的事務淹沒(每個學期聽課都超過80節,本學期到現在97節,所以我經常奔跑),要想“在忙碌平庸的工作中不磨損一個人的自由精神和藝術氣質”、“既能在變化多端的社會中生存,又能堅守自己的精神空間”,那惟有“發展”。我感謝龐校長的引領,使膚淺而浮躁的我也能逐步走進教育研究的大門。

也感謝龐校長一路的期待、鼓勵乃至鞭策,汪校長熱心、無私的幫助,使我咬緊牙關走過了將近兩個學期,研究工作從一開始方案都難以形成到現在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基本明晰的操作思路、確立了中心研究組、梳理了將進一步重點研究的問題、在課題主頁上增設了“點點滴滴”(案例反思)和“我的教育故事”兩個欄目以更貼近我們日常教學的質的研究。當然,這也是剛剛起步,但參與課題研究使我以往很多模糊的感性認識逐漸清晰起來,增強了原認知能力和工作中理性思考的含量。學會“在研究中學習,在研究中反思”,“讓研究成為我們的工作方式,讓學習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成為我潛意識的追求。朱小蔓博士前不久在中央教科所青年讀書會上談到自己的學習與反思時,發出這樣的呼喚:“讓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她説:“人為什麼要讀書學習,我們為什麼需要學術中文化的力量,是因為人活着太需要支撐我們生命的東西,太需要為我們每一天生活得到鼓勵和依據的東西,所以我們需要尋找自己的為人做事的原則、信念乃至方式”。由此我想到當我們在教育研究的過程中徘徊、焦慮甚至煎熬的時候,也許我們正在逐步走近或構建或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從這個意義上説,教育研究給了我辛苦、忙碌、平凡的工作以無怨無悔的一個理由。

在大家的幫助下,特別是在汪校長的悉心指導下,兩年來我承擔區、市、省級教學研究課約8次,其中“武進區創新課題組活動”執教《奇蹟的名字叫父親》、“常州市實驗國小羣體協進會02年會”執教《田忌賽馬》、“多元智能華東師大課題組”活動執教《“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央教科所教育實驗專業委員會實驗學校研究中心01年會”執教《威尼斯的小艇》以及受“多元智能課題組”選派送課至安徽合肥執教《黃河的主人》等。調研報告《關注生命體的發展》發表於《新課程》、《江蘇教育》、《借鑑多元智能理論,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獲第四屆“新世紀園丁論壇”江蘇省三等獎、《日記:構築師生對話新平台》獲區小語年會二等獎;最近《問題連續體的本土化實踐思考》獲中央教科所教育實驗專業委員會實驗學校研究中心03年會論文一等獎、《威尼斯的小艇》獲年會課例一等獎;《多元智能視野關照下的學生評語》發表於多元智能課題組案例集,應華師大郅庭瑾博士的邀請用教育敍事的形式寫了《我的教育故事:感謝生活》收錄在她的專著中。連續三年獲武進區嘉獎,01年獲“武進區優秀教師”、“武進區骨幹教師”稱號,03年11月獲武進區和常州市“課程改革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贅述了這麼多,不知是否説全了德、能、勤、績。最後我想説,感謝大家給了我一個新的平台,使我得以眺望更加遼遠美好的未來。人生就是體驗的過程,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所有的體驗都是人生的財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uzhi/yex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