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述職報告 >

市委宣傳部終述職報告

市委宣傳部終述職報告

近兩年來,市委宣傳部堅持以文化××建設統攬全市宣傳文化工作,着力建設創業文化、傳播先進文化、構建和諧文化,宣傳文化工作呈現出積極健康、蓬勃向上的良好勢頭,為實現××更大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

市委宣傳部終述職報告

一、建設創業文化,塑造××的主體價值

把創業文化作為社會的主體價值進行塑造,尋求宣傳工作以人為本、促進發展的路徑。按照觀念文化、行為文化和品牌文化的不同階段,循序推進,逐步深入,通過以創業的理念教化人、創業的精神鼓舞人、創業的技能培養人、創業的實踐促進人、創業的品牌凝聚人,進而形成艱苦創業、爭先創業、自主創業的精神沉澱,最終提高區域文化軟實力。

(一)弘揚創業理念。從轉變社會價值觀念、增強羣眾創業意識入手,營造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讓創業理念深入人心。一是以宣傳引導創業。利用新聞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宣傳活動,先後開闢“創業課堂”、“創業故事”、“創業文化abc”、“創業之路”、“創業文化大家談”、“創業講壇”等專欄專題,宣傳創業政策和創業事蹟,灌輸創業思想,啟發創業思路;在機關和企業開展“創業在於行動”、“創業重在服務”等活動,開設××創業文化網,促進創業文化交流。兩年來,全市先後開闢18個創業文化專題專欄,播發創業文化節目1900餘場、刊發各類創業文化文章2300餘篇,潛移默化着廣大幹羣的價值取向。二是以典型帶動創業。組織“本土創業、外出創業、外來創業”和科技類、教育類、文化類等創業之星評比表彰,先後樹立和推廣60名創業典型,組織了35個創業宣講團,召開200餘場創業典型先進事蹟報告會,鼓勵廣大羣眾不拘形式、不論規模投身創業。三是以活動促進創業。先後舉辦三屆創業文化節、兩次創業培訓月和創業指導服務周等全市性活動,利用“創業行動村村行”、“青春××、創業行動”等形式,為全市各類羣體提供宣傳教育、政策引導、信息發佈等服務。開展創業遊戲軟件設計大賽、“問鼎創業”金點子電視大賽、創業技能大賽、創業文化大專辯論賽、創業文化夏令營等羣眾性活動,讓人們在喜聞樂見中汲取創業智慧,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創業、支持創業、服務創業、投身創業的濃厚氛圍。

(二)培育創業主體。把提高創業技能作為推動創業實踐的重要手段,全方位開展創業知識培訓,以文化人,助人創業,讓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一是把普通勞動者轉化為新興創業者。將全市有創業潛能的勞動者全部作為培訓對象,編印《××創業指南》等培訓教材,開展“全民創業培訓月”、“兩後雙百”工程、“四全”工程等教育培訓活動,鼓勵幹羣自主創業就業。XX年以來,全市舉辦創業知識講座620多場,組織創業現場觀摩450多批次,受培訓人員60多萬。促進了區域經濟由“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的轉變。二是把初始創業者發展為二次創業者。從開闊私營業主視野和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知識水平入手,實施“微小企業進規模”升級培訓計劃,幫助全市中小企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支持本地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技術服務外包”合作關係,引導企業藉助“外腦”進行“二次創業”。三是把外來創業者吸納為本土創業者。融招商引資於創業文化建設中,舉辦創業技能推介會、招商引資幫辦人員培訓班等活動,編制《青春××》、《選擇××》、《來往××》等外宣專題片,利用各種渠道推介××的資源、政策、環境等優勢,營造重商、尊商、親商的濃厚招商氛圍。××連續三年被評為“浙商最佳投資城市”。四是把潛在創業者培育為未來創業者。編寫《××創業文化簡明讀本》,開展“創業文化進校園”活動,在全市普通中學的高一年級和職業學校設置創業文化課程,努力使創業理念、創業精神植根於新一代××人的心靈深處,促進“就業教育”向“創業教育”轉變。

(三)優化創業服務。立足貼近實際、惠及百姓,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把創業文化轉化為全民創業自覺,塑造××的創業文化品牌。一是健全服務體系。在組織上,充分發揮××市創業文化聯席會議,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創業者協會等社會組織功能,影響、服務和帶動不同社會羣體。在政策上,制定《××創業文化建設綱要》、《關於鼓勵全民創業的若干政策意見》、《關於深入開展精塑創業軟環境工作的意見》等文件,鼓勵和支持全民創業。在考核上,設立××創業文化杯,以創業文化建設為重點,健全全市宣傳文化系統綜合工作考核與考評機制。二是培植服務基地。堅持用抓項目的辦法推動工作。建立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等一批創業示範基地、××市高級技工學校等一批創業培訓基地,為羣眾提供創業服務。開展創業培訓一條街、創業示範街區和100家創業示範店試點,為廣大羣眾提供低成本的創業舞台。其中,市“科技企業孵化器”運行以來,已吸引14家企業入住,入孵企業預計可實現年產值XX萬元。三是豐富服務內容。從幫助創業者解決困難着手,努力提供創業資金、信息、技術等扶持。每年設立1100萬元的市創業發展基金,專項用於創業貸款貼息、重點項目扶持、科技項目引導和創業教育培訓。通過開通創業服務熱線、開設創業文化網、成立創業圖書銀行等,為創業者提供政策法規、市場行情、資源信息等服務。兩年來,全市共受理創業諮詢電話7萬人次,創業文化網點擊率達45萬人次。

經過兩年努力,創業文化初步形成了有建設目標、理論體系、組織機構、教育手段、活動載體、服務平台、文化元素和政策措施的“八有”建設體系,在重塑區域文化的社會價值取向、祛除小進即止、小富即安等落後思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並通過創業主體的培育改善了民生。XX年,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經營淨收入增長29.5,比XX年提高25.9個百分點。河北、吉林、重慶、廣東、安徽、河南、甘肅等眾多省市來宿考察。在XX年全市“經濟社會制度創新成果”評比中,“創業文化建設模式”榮獲特等獎。

二、傳播先進文化,形成發展的思想合力

堅持用先進的思想文化武裝頭腦、引導社會、指導實踐,不斷加強理論探索,認真開展學習教育,積極做好輿論引導,為××實現更大突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

(一)加強理論研究。立足市情實際,加強理論探索。一是結合××實際開展理論研究。圍繞××的科學發展和跨越發展,深入開展“科學發展觀在××”等理論研討活動,讓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化、具體化。鼓勵觀念創新,在全社會開展“解放思想大家談”、“金點子”徵集等活動,徵求各類意見近3500條。二是為理論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建立《××論壇》、《創業文化論壇》理論交流平台,設立“社科學術報告廳”,實施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和創業文化理論研究工程,努力提高研究成果的應用程度和轉化水平。XX年有5名同志獲得省社科精品工程獎和優秀成果獎,創歷史記錄。三是加強理論研究制度化建設。以部門為單位開展調研成果交流活動,讓調查研究工作常態化。在市級機關和大專院校建立社科系列學科帶頭人和特約撰稿人制度,目前已確立首批23名社科系列學科帶頭人。

(二)深化學習教育。加強學習型社會建設,營造濃厚學習氛圍。一是抓重點。以領導幹部為重點,完善學習督查、評優檢查、成果展示等制度,加強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做到學習有交流、有發言、有體會文章。二是抓基層。把實用技能培訓融入到農村冬訓和黨員輪訓活動中,提高參與率覆蓋面。探索建立領導幹部理論宣講點制度,組織機關幹部赴基層講學授課。三是抓活動。舉辦首屆未成年人讀書節活動,通過“前沿課堂”和“幹部論壇”在機關幹部中開展“每月兩課”集中學習。截至目前,先後組織專題理論培訓28期,受教育2.5萬人次。

(三)強化新聞宣傳。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努力提高輿論引導水平,聚全市之力於加快發展。一是堅持導向性。圍繞xx大精神貫徹落實,廣泛開展“實現科學發展,謀求更大突破”、“弘揚城市精神,共建和諧××”等主題宣傳活動,用建設實踐和發展成果鼓舞人心,引領輿論。大力組織“學先進經驗,樹跨越之志,求更大突破”、“解放思想能行成,推動落實好快乾”等大討論活動,努力消除××長期存在的“我窮、我難、我不行”的弱勢心理,倡導和塑造“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強勢心態。二是增強開放性。利用網絡媒體開設“領導幹部”、“大學生村官”、“新聞發言人”、“市民”四大類博客,暢通幹羣交流渠道,總訪問量達420萬人次。積極做好對外宣傳,XX年在省級主流媒體的頭條稿件位居蘇北五市第一,為歷年首次。XX年全國兩會期間,在中央級媒體上稿58篇,在13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三是提高組織性。圍繞構建“大新聞”、“大外宣”格局,在全省首先制定《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宣傳應急預案》,率先組建由52個單位成員組成的市新聞發言人隊伍,建立健全《關於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的通知》、《××市網絡輿情監管與處置辦法》等規章,促進了新聞管理的規範化。兩年來,市本級組織召開75場新聞發佈會。三縣兩區都建立了各自新聞發言人隊伍。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在全省率先進行局台、台網分設的基礎上,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運營機制,促進經營性文化單位的市場化運作。

三、培育和諧文化,創建良好的人文環境

遵循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打基礎、管長遠,確立重在建設、推陳出新的思路,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生態。

(一)建設文化設施,保障羣眾基本文化權益。從XX年開始,加快建設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幹、社區和鄉鎮文化設施為基礎的公共文化體系,努力保障羣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中心城市方面:建成了雪楓公園、創業公園等文化場所、市廣電演播大廳、圖書館等文化項目,修繕了財神廟、道生鹼店等歷史文化古蹟。市歷史文化博物館即將建成開放。目前,正規劃建設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大運河水利博物館,依託市文化藝術中心建設歷史文化展覽館和民俗文化陳列館。縣區和鄉鎮方面:經過兩年努力,全市有線電視通村率已實現100,全部建成104個鄉鎮標準文化站,建成162個“農家書屋”,為3年時間實現村(居)“農家書屋”全覆蓋打下堅實基礎。

(二)豐富文化生活,拓寬文化多元發展之路。從滿足羣眾基本文化需求出發,積極探索有××特色的文化發展之路。一是走精品創作之路。評選首屆××楚風獎,鼓勵文藝創作放“量”提“質”。《彭雪楓縱橫江淮》獲得第八屆數字電影“百合獎”一等獎,《彭雪楓文集》等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泗州戲《青陽紅霞》榮獲省第五屆戲曲節8個獎項。目前正集中力量編排大型歌舞劇《虞美人》,打造本土文化經典和對外交流名片。二是走活動惠民之路。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廣場文化市民樂”、“民間文化鄉親樂”、“節慶文化大家樂”的文化“三樂”活動。XX年以來,組織廣場文化演出活動165場,利用元宵、端午等節日舉辦節慶文化活動40場,參與組織駱馬湖漁火節、泗洪歡牛節、梅花掰手節、泗陽民俗節等大型民間活動12場。積極開展文化“三送”活動,舉辦各類文藝演出200餘場,向農村送電影4000餘場,送圖書5.8萬冊,送戲257場。成功舉辦首屆西楚文化節,通過鑼鼓、舞龍、地方戲曲、民間工藝、武術、舉鼎、美食、漁舟等十項比賽和展演,弘揚了地方特色文化。三是走文化傳承之路。建立“非遺”數據庫,公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按照“一縣一品、一品一策”的原則,加大對沭陽烙畫、泗陽雲渡桃雕等傳統文化項目的扶持力度,明確了10位傳承人,確立了10個傳承點,並積極組織市場開發,努力培育有成長潛力的優質文化產業項目。

(三)弘揚文明風尚,提高城鄉居民文明素質。圍繞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團結互助、誠信友愛等和諧元素融入到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中。在積極參與組織“奧運禮儀知識普及”、“道德模範評比”等活動同時,開展區域性創建活動,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一是開展公職人員義工活動。建立公職人員義工隊伍和義工服務卡制度,開展義工助老周、義工林植樹、為地震災區捐款獻血、為留守兒童獻愛心等活動,以公職人員義工帶動了社會義工,增強了助困、助老、助學等互助活動成效。二是實施“十百千”工程。圍繞《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踐行,編制《××市民手冊》,開展“十佳職業道德標兵”、“百個文明示範單位”和“千個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廣泛開展“細節文明”、“餐飲文明”等活動,倡導文明新風尚,促進社會文明。三是創建“和諧村莊”。以組建移風易俗小組織、開闢文體活動小陣地、美化房屋內外小環境、設立學習求知小書屋、成立民間文藝小分隊、爭創和諧文明小家庭等“六小”創建為內容,確立“八好”標準,創建“和諧村莊”,促進鄉風文明,力爭“xxx”末全市創成和諧村莊1000個以上。

四、加強隊伍建設,培育優秀的文化力量

堅持把隊伍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加強內部管理,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努力打造一支“知行合一、唱練俱佳、德藝雙馨”的文化建設生力軍。

(一)組織生活正常化。充分發揮黨總支堡壘作用,堅持開展“三個一”活動,即每月組織一次集中學習,每季度開展一次黨員生活會、每年進行一次黨員民主評議,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兩年來,先後召開4次黨員民主生活會,通過由分管領導與聯繫黨員談心談話,營造了風清氣順的良好氛圍,

(二)教育培訓多樣化。堅持把室內學習與室外訓練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相結合,苦幹實幹與精神弘揚相結合,整體施教與分類培訓相結合,交流講學與學分教育相結合,平面學習與網絡載體相結合,提高了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組織部機關全體同志先後到南京進行拓展訓練,赴經濟建設一線實地觀摩學習,兩年來共組織35期“每週一課”。

(三)機關建設長效化。以建設學習型、創新型、務實型宣傳文化機關和造就敬業、專業、創業宣傳文化隊伍為目標,進一步規範機關管理,提高黨風廉政建設水平。XX年以來,先後組織5次黨風廉政專題學習,制定出台《中共××市委宣傳部工作制度》,規範部機關會議、財務、等行為,做到職責明確、承諾具體、操作規範、考評科學、問責嚴肅,促進了機關建設見實效、顯長效。

兩年來,宣傳文化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各方面的期望和崗位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一是理論武裝需要持續加強。宣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宣傳工作者必須不斷地加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更好地教育人、引導人。在工作中,班子成員雖然能夠積極組織並參加市委中心組學習和各種知識培訓,但總體上看,沉溺於具體事務的多,注重學習的少,特別是自身學習的自覺性、系統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在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需要長期抓、抓長期。二是文明創建需要大力推進。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市理應加速文明城市創建。但由於各種原因,對照《××省文明城市測評體系(XX年版)》列出的113項基本指標,僅硬件指標中就有25項與省定標準有差距,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明創建成效,需要我們在今後工作中多方爭取,加大投入,迎頭趕上。三是聯繫基層需要更加緊密。基層是宣傳文化建設的重點,但實際工作中,到基層走訪不夠、調研不多,沒有形成制度化、常態化。需要圍繞構建“大宣傳、大文化”格局,進一步暢通溝通渠道,創建聯繫平台,更好地推動“文化××”建設。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市委關於“文化××”建設的總體部署,積極履行工作職責,努力服務更大突破,為全市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和跨越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uzhi/ozm3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