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

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心得(精選3篇)

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心得(精選3篇)

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心得 篇1

在“護紹興方言,揚特色文化”實踐主題下,我們實踐團的隊員們收集了紹興內部各地區的方言,包括柯橋區、上虞區、嵊州、新昌、越城區和諸暨市。我們讓分屬於這些地區的人分別用本地方言説“紹興有不少地方説的方言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的,要不調不一樣,要不整個不大像。許多的我們經常説的話,比如説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睡覺,起牀,洗臉,刷牙,吃飯,説話,走路,騎車,讀書等等話”這段話,並用錄音機錄入。為了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大部分地區我們收集了不止一個音頻。

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心得(精選3篇)

從這些音頻材料對比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各地區間的方言有其相同點,這一點是無可非議的。但無論是哪個地區的方言與其他地區的方言之間都是存在差異的。即使是同一地區的方言,也是略有不同的。相對而言,柯橋區的方言、越城區的方言和上虞區的方言三者較為接近,新昌話、嵊州話和諸暨話三者較為接近。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查閲了一些資料。瞭解到,紹興方言內部比較一致,運用方言通話基本無障礙。紹興境內南山北海,俗謂“十里不同音”,城鄉語音差別很大,即使是城裏口音,也因年齡、文化、經歷和受普通話影響,個別字音有些差異是勢所難免。紹興方言內部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均有差異。紹興城區所使用方言以東頭埭土語為主,雜以西頭埭土語,其語音在個別字上至今仍存差異。

在我看來,雖然紹興方言內部存在差異,但它的本源是相同的,“從內部運用方言通話基本無障礙”可以看出。紹興方言是紹興的特色文化,我們應該傳承和發揚它,而不是選擇遺忘它。“護紹興方言,揚特色文化”是我們所有紹興人應該承擔起的責任。

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心得 篇2

7月13日,家風的力量——杭州名人家風家訓調查宣傳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在楊雲老師的帶領下,探訪了于謙、錢學森故居,並適時進行了杭州市民家風家訓狀況的問卷調查以及杭州名人家風家訓的宣傳。

于謙,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謙祖父時期開始供奉文天祥,少年時期于謙非常仰慕文天祥寧死不屈,捨生取義的高尚節操。祖父輩耿直忠義,淡泊明志的品格影響于謙的人格形成。

于謙故居位於上城區清河坊祠堂巷42號,因為對地圖的不熟悉,再加之弄堂彎道較多,小分隊花了不短的時間才找到離河坊街不遠的于謙故居。于謙故居就像小區裏的一個精神榜樣,風雨無阻的立在那,見證家風家訓代代流傳。

錢學森,浙江杭州人,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錢學森故居是一個三進民居,由兩個天井相連,還有一個後花園。故居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靜謐,古樸。它靜靜的立在小巷中,與外面的車水馬龍、高樓大廈形成了對比。故居偏廳的牆上掛着錢學森和家人的照片,邊上還寫着他的生平事蹟。小小的書房裏陳列着有關錢學森的著作和他平時愛看的書。

由於時間的原因,小分隊沒有對所有的杭州名人故居都一一參觀,但是今天的收穫匪淺。不僅真實感受到杭州名人家風家訓的力量,而且尋訪了名人故居周邊的居民,讓他們填寫“杭州市民家風家訓狀況“的調查問卷”並且發放了杭州名人家風家訓宣傳冊,將名人家風家訓的力量繼續傳遞。

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心得 篇3

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説寧願出去工作,不願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願回校讀書。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在餐廳裏,別人一眼就能認出我是一名正在讀書的學生,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總説從我的臉上就能看出來,呵呵,也許沒有經歷過社會的人都有我這種不知名遭遇吧!我並沒有因為我在他們面前沒有經驗而退後,我相信我也能做的像他們一樣好.我的工作是在那做傳菜生,每天9點鐘-下午2點再從下午的4點-晚上8:30分上班,雖然時間長了點,但熱情而年輕的我並沒有絲毫的感到過累,我覺得這是一種激勵,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簇了社會,瞭解了未來.在餐廳裏雖然我是以傳菜為主,但我不時還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時要做一些清潔的工作,在學校裏也許有老師分配説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裏,不一定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會得到別人不同的評價。

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而這裏是工作的場所,每個人都會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着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説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的身份。而走進企業,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關係複雜,但我得去面對我從未面對過的一切。記得在我校舉行的招聘會上所反映出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校理論學習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

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項任務。有時候我會埋怨,實際操作這麼簡單,但為什麼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得這麼吃力呢?這是社會與學校脱軌了嗎?也許老師是正確的,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是總算是社會的一個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們也要感謝老師孜孜不倦地教導,有些問題有了課堂上地認真消化,有平時作業作補充,才能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點,才有更多的知識層面去應付各種工作上的問題,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着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畢竟,3年之後,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為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後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為了鍛鍊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説寧願出去工作,不願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願回校讀書。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uqi/wmzy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