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實驗報告 >

實驗工作自查報告(精選5篇)

實驗工作自查報告(精選5篇)

實驗工作自查報告 篇1

根據教育局統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實施了新課程改革實驗,三年多來,我校以新課實驗為重點,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校本教研為抓手,引領師生共同成長,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地推進下階段工作,現對實驗工作進行全面細緻的自查,報告如下:

實驗工作自查報告(精選5篇)

一、學校基本情況

雷甸國小位於德清縣中南部,學校現有61個教學班,2286名學生,118位教職工。設中心學校一所,轄設7所村完小,是一所典型的規模較大的農村國小。目前,1-4四個年級40個班、1386學生參加新課程改革實驗,參與數佔全校學生的65%,參加實驗教師有70人,涉及語文、數學、校本等7門課程。

近三年來,隨着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學校的外地借讀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學校佈局的鬆散,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校的發展。但作為學校的領導班子,在這三年裏帶領全體教職工,以課程改革為契機,迎難而上,克服瓶頸制約,勇於探索,大膽實踐,緊緊圍繞學校的發展規劃,以“求實、創新”的校風為抓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以“勤奮、創優”的教風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幾年來,學校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法治校;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課改,努力為師生營造良好發展的環境。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取得了較為豐碩的辦學成果:先後被評為全國綠色學校,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縣首屆先進校本教研學校。

二、我們的做法

1、制定方案,確定目標和思路

基於對新課程內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國小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工作方案,確定我校課改的主題是:“融入新課程,樹立新理念、師生共成長”。總體思路是:立足課堂、面向學生,注重反思、優化教師素養,形成辦學特色,推動學校跨躍式發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提出具體目標:

從學校層面上講,提出創建縣課改示範學校的目標,完善校本教研製度,打建學科基地,制定名師培養工程,營造寬鬆和諧的育人環境,合作嚴謹的教研氛圍,5年內培養2名縣級名師,6名縣級教壇新秀。

從教師層面上講,構建適合不同教師發展的平台,增強教師的個人成就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成為研究性教師。

從學生層現上講,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取好成績。

2、健全制度,加強組織,完善管理。

以“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起科學管理的觀念,充分尊重廣大實驗教師,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學校新課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下設實施系統,由1—6年級所有學科的教研組長組成,做到校長親自抓,教導處負責抓,教研組具體抓的工作網絡。

②健全制度,規範課改活動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相繼出台了《課改理念學習制度》《課改教師備課制度》《課改教師常規考核辦法》《課改教研製度》《課改教師獎勵辦法》《課改學生評價辦法》等,在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各項改革措施實施有力,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學校課改活動不斷走向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

③健全課改保障制度,無論是在硬件添置與輔導材料的購買,還是在師資培訓上,學校均給予優先,3年下來在新課程上共投入經費達20萬餘元。

3、抓宣傳輿論,營造實驗氛圍

實施新課程,學校是主陣地,但同時需要取得社會和家長支持與配合,早在xx年5月,我們向家長和社會作了調查問卷,95%以上的家長對新課程不瞭解,許多家長對自已的子女實施新課程不理解、不支持,為此,我們學校定期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課改的意義、目標和內容,之後定期召開課改成果會,讓學長、學生深切感受新課改的好處,進一步增強課改的自主意識,同時徵詢家長、社會的意見和建議,使新課改革在主體上形成合力。

同時定期編印實驗信息資料,讓廣大教師及時瞭解學校課改動態。

4、加強學習,樹立新課理念

沒有學習,認識就不會加深,實踐也就失去指導。為了提高全校教職工進行課改實驗的自覺性,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明確課改的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領會課改的實質,以利於在實驗中,運用課程標準,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研究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

①以校為單位,每週安排一次集中學習,每次學習有書面內容。

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次活動安排理論學習,做到有時間,有內容。

③每學期期末及暑期培訓,安排新課程專題培訓,形成為聽講座、看錄像。

④積極參與並組織外出培訓,三年來共參與新課程外出培訓,400餘人次,其中市級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指導作新課程講座。

5、強化常規,減輕學生負擔

①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類課程,嚴格做到“五要五不準”。

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活動時間,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在6小時以內,嚴禁利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學生上課。

③嚴格控制作業量,一、二年級不佈置課外作業,其它年級課外作業最不超過30分鐘。嚴格規範考試,學生考試每學期未組織一次,成績採用等級制,不按成績給學生排隊。不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門外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

④依據《雷甸國小教學常規》和《雷甸國小教學常規評價標準》,加強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等工作的管理。

⑤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經濟負擔,嚴格把好徵訂關,嚴格按上級有關部門精神為學生訂購相關的教輔材料,除教育局審定的教學同書外,沒有向學生推薦使用其它練習、複習用書。

5、依託校本,發掘課程資源

新課程的三級管理體制,為學校和老師開發課程留下了一定空間,為了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創建我校特色,我們在校本課程開發中作了探索。

①結合學校特色,開掘《科技》校本課程,分上、下兩冊,36課時,內容包括科普知識、三小製作、科技創新成果等,結合校本課程和選修課,正式進入課堂。

②依託科技實驗基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近年來,每年成立活動小組,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活動成果獲專家好評,每年獲市以上獎。

③挖掘學校隱性課程,豐富課程資源,如建成科技成果室、勞動活動室等。

6、做實教研,構建教師發展平台。

新課程注重教師的反思實踐和專業成長過程,三年來,我校以校本教研為手,為教師營造教研氛圍,激勵教師投身新課程實驗之中,提高教師課改意識,挖掘教師潛在的能力。

①構建教學反思平台

學校按新課程學科成立“學習、反思、發展”為主題的反思小組,要求教師課課有反思,週週有案例,月月有交流,每學期對教師的案例反思彙編成冊,教師在反思過程中,獲得理性的昇華和情感的愉悦。

②構建課題研究平台

我校的課題研究的提高教師素質為目的,沒有片面追求課題研究的結果和課題的級別,而是追求如何從最大層面上調動每位教師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如針對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教學方式單一的現狀,確定了《如何構建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已結題獲縣一等獎),針對數學教學中學業評價存在的問題,確定了《學生數學發展性評價研究》,在實踐中,老師以課題組為平台、互相分工、互相協作。摸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這種源於實踐的課題研究,有效地促進教師從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

③構建集體備課平台

備課是搞好課改教學的前提,在模式上改變備課的內容,注重學情分析,教學分析和課後反思,不追求複雜的教學過程設計,而且成立備課組,每二週集體備課一次,每次備課確定教材分析的中心發言人,其他成員補充修改,確定一套完整的課時計劃,每位教師再根據班級實際,實行策略修改,這樣做有利於提高教師對教材的鑽研水平。

④構建教研活動平台

教研組是課程實施的基層組織,根據年級、學科,設語文、數學、綜合3個組,由骨幹教師擔任組長,教研活動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內容包括理論學習、教材分析、集體備課,説課,上課,評課等,教師參與率達100%,在教研活動時,教師在自我比較,同行評價、集體反思中找到新課實施的特點、連接點,教師的教研品質和科研素養也隨之提高。

⑤構建教師教學展示平台。

每學年開展新課教學展示活動,廣大實驗教師通過平台,通過備課、上課、説課、評課,極大地促進教師課堂技藝的提高,兩年來,我校承擔了縣3次課改學科展示活動,獲得同行專家好評,4名教師參加縣市課堂教學評比,獲得好成績。

7、突出過程,積極探索評價機制。

隨着課改的深入,課堂教學在重視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日漸上升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學校開始探索符合新課程要求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用評價的多元化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

學校根據新課程改革評價功能和實驗的要求,結合縣教研室的評價要求,我校積極探索學生素質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操作中注重:

①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包括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

②評價內容的全面化,不僅關注學業成績,還重視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不僅關注結果,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尤其是實踐能力的進步和變化。

③評價方法多樣化,包括書面作業,行為觀察、問題研討、成長記錄等。

同時,積極研究教師教學評價策略,力求以評價提高教師發展的內驅力。

三、我們的收穫

(一)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發展。

廣大教師立足課堂,以實踐為根本,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教育教學觀

實驗工作自查報告 篇2

實驗工作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我校實驗工作,在上級部門及中心學校領導指導下,全體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順利地完成了實驗各項預定的工作目標。自評得分為96.2分,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機構健全、責任到位

為使實驗室工作落到實處,學校成立了實驗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普增體副組長:何永華周舟成員:各班科學教師

同時,分別制定了各自的職責,組長負責實驗室建設工作,副組長負責指導實驗教學及實驗室管理工作,成員負責具體的實驗教學及日常實驗室管理工作。

二、實驗室建設規範達標

標準化學校建成投入使用後,我校在多方爭取下,在上級支持下,我校實驗室教學儀器配備齊全,其費用及易損易耗品德補充費用均納入公用經費支出範圍。

三、實驗室管理規範有序

1、實驗室工作規範化

學校制定了一整套實驗管理規則。如實驗教師崗位職責、儀器管理制度、安全衞生制度、賠償制度並張貼在牆,實驗教師在實施過程中都能嚴格按以上的制度執行。教學使用時都有進出登記。我們特別注意做好安全防護工作,注意做好危險藥品的保管工作。注意防火、防水、用電安全。保持經常性的清潔衞生,對公用物品進行維護,堅持了勤儉辦學的原則。

2、儀器管理有序化

實驗室管理有序,每個櫃都有反映內容的目錄卡,帳物相符、物卡相符、帳物卡相符。期末清點儀器設備數目,檢查損壞程度。

3、教學儀器維護、保養經常化

根據儀器不同的要求做好通風、防塵、防潮、防鏽、防腐蝕工作,生物標本採取防潮、防鼠、防蛀等措施,對損壞的儀器及時維修,及時做好損壞維修記錄,使實驗儀器處於可用狀態。經常教育學生要積極實驗,勤儉實驗,保護儀器,儘量不浪費;我們還教育學生規範實驗操作程序,防止不必要的損壞,杜絕實驗事故。

四、實驗教學與研究方面

我校現配有實驗員(兼職)一名,管理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科學教師(兼職)19名,實驗教學能力強。

為提高實驗室的使用率,期初訂好科學教學實驗計劃,凡課程標準與教材規定做的演示與分組實驗,我們都想辦法給學生開出。分組實驗的材料有四個來源:(1)、儀器室內分組實驗盒,(2)、學生下發的實驗耗材;(3)、自制自購分組實驗材料。(4)、發動學生平時注意收集各種廢舊物品。積極安排好實驗所需用品、藥品,提前根據教學進度準備好,演示和分組實驗努力開足開全。

本學期實驗開出率達100%。實驗教學做到規範化,每次演示與分組實驗都預先寫好實驗通知單,課堂上的演示、分組實驗有儀器配備、使用情況、過程等整體效果記錄。同時教師填好實驗情況記載,學生填好實驗報告單。實驗完畢後的儀器進行全面的檢查後整理收放原處,以便下次使用。以保證儀器設備的充分使用,體現管理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實驗教學活動納入學校教研活動中,經常組織科學教師相互間聽課、外出培訓,學習好經驗,不斷使我校的實驗教學綜合水平得到提高和完善。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實驗室建設中無科學園和小氣象站,此項按扣除0.2分。

2、實驗室建設中“配足實驗室”一項,我校共19個班開設科學課程,按要求應配備7個以上實驗室,但我校生源廣,學生入學壓力大,連基本的教室都難以保證,所以只設了一個科學實驗室。故此項扣除0.6分。

3、實驗教學管理中要求訂閲2種以上實驗相關雜誌,目前我們沒有訂閲此類雜誌,故此項按要求扣除1分。

4、實驗教學管理中要求“開設實驗室網頁,實現資源共享”,目前我們沒有能力完成,故此項按要求扣除2分。

六、今後努力方向

1、進一步規範實驗教學的管理,按要求建立健全檔案。

2、爭取上級和學校支持,增加經費投入,完善實驗儀器設備,完成科學園和小氣象站的建設,訂閲2種以上實驗相關雜誌。

3、組織管理員和實驗員外出參觀、學習,努力搞好我校實驗教學工作。

實驗工作自查報告 篇3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廣泛應用的今天,現代教育技術發展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變革,給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帶動教育現代化,已成為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突破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促進教育現代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已成為我校教師的共識。20xx年我校被批准為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一年來,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在市、縣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以抓電教設施建設、師資培訓和課題研究為途徑,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積極探索、不斷實踐,努力提高現代教育技術工作水平,現將我校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的一些做法總結如下:

一、健全機構,保證實驗工作落實到位

對於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這一稱號,學校領導及教師既把它當作是榮譽,也把它當作是工作的動力和努力方向。學校每學期的工作計劃和工作總結中,都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1、成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領導小組。學校按照上級的要求,成立了“始興逸夫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任副組長,主管實驗的開展,教導處具體負責實施。

2、成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小組。學校成立了以信息科組全體教師、各學科組組長、骨幹教師等共同參與的實驗小組。實行層級負責制,明確分工,層層落實。信息科組分成四大功能組:常規電教組、教學培訓組、資源開發組、網絡管理組,負責開發、研究、培訓、維護等工作。各學科組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制定本學科的實驗計劃,確定實驗目標和實驗人員。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班都設有一名信息員,負責本班信息設備的使用、培訓和維護工作。

3、制定實驗工作規劃。我校按照省教育廳《意見》的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制定了《始興逸夫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xx—20xx年工作規劃》、《始興逸夫國小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評價指標》等制度,提出了搶佔現代教育技術制高點,建設網絡化校園,以信息化帶動學校的現代化,把信息化當作學校辦學特色來重點建設的實驗目標,明確了工作目標、任務、措施和實施步驟,使研究工作能夠按計劃的各個階段分步進行,為實驗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創設濃厚的電教氛圍,提高電教使用率

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我校除要求全體教師按一定比例使用電化教學,還鼓勵教師積極使用電化教學,學校領導、電教組長對使用電化教學的情況隨時檢查和監督,從而讓我們的校園形成了濃厚的電教氛圍,使“教師運用電教手段上課”、“開展電教的學科”、“開展電教的課時”三個覆蓋率逐年提高。

1、我校教師百分之一百能使用簡單的電教手段進行上課,而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進行上課的教師佔全校任課教師的比率也達90%。

2、我校現階段除體育科目外,其它科目都經常利用電教手段進行上課,使用率達92%,使用的課時佔總課時的60%以上。

三、加大投入,努力完善硬件軟件建設

為了給現代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環境支持,我校在縣政府與科教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加強和完善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各種設備、設施建設,從而使我校的教學環境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1、當原計算機教室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時,學校立即籌措資金26萬元建起了符合省頒I類標準的多媒體微機教室。

2、當建成校園網後就開始着手規劃校園網資源庫的建設,目前校園網資源庫建設已初步成型。我校校園網資源庫目前主要有如下幾個模塊組成:(1)學校主頁;(2)軟件平台;(3)教學資源庫(包括課件、音像教材、電子教案、教學素材等);(4)教育科研(包括課題、論文、課件、教案等)。今後還將不斷增加其他功能板塊,使之成為具有網上教學與科研、網上教育資源與檢索等功能的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指導中心、學習中心。

3、為使師生能隨時瞭解教育法規和教學動態,我校在課室中安裝了閉路電視,除播放有關教育法規、教學動態和相關節目,以及學校購買或自制的教學軟件外,還運用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

4、為了對學校使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效果的檢測,我校購買了兩套(數學和計算機)教學評價檢測系統軟件,並於每學期末對相關學科進行綜合評價。

5、我校在不斷完善軟件建設的基礎上,加大了對硬件建設的力度。現有30+2的計算機室2間,64座語音室1間,有7台電腦的軟件製作室1間,音像教材庫1間,學科電教室3間(其中一間是活動的)。

6、現代電化教育重在通過學生對過程的主動參與,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和自主習慣,使每位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激發興趣,在積極交往中學會合作,在成功體驗中享受學習。為此,我校構建了“網+室”的“合作——自主”的教學模式。

四、注重課題的研究

我校自20xx年9月確立省級課題《現代信息技術與國小學科的整合》以來,能夠最大限度地對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保證實驗順利進行。

1、課題背景

多年來,我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尤其是“九五”課題(市級)子課題的研究。隨着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學校教育技術不斷更新和家庭電腦的普及,整個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的一個嶄新階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學校開設計算機課程的同時,初步探索了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各學科的運用,但沒有大的突破。原因是沒有優化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認為:“整合”就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疊加。忽視了“整合”旨在通過信息技術的介入達到學科教學各要素的豐富和諧,使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中,通過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改變信息資源與傳播渠道等實現各學科教學的突破和發展。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確定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國小學科的整合》課題,以圖設計並建立有本校特色的“整合”實踐和理性的思考。

2、課題的理論依據

課題的理論依據主要是教育技術定義、素質教育的定義、認識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3、課題立項及進展情況

我校的課題是經廣東省電化教育館批准立項的,實驗時間從20xx年9月到20xx年10月,各項工作都按照廣大省電化教育館的要求及課題方案進行實施的,現正處在即將結題的階段。

4、課題的保障措施

(1)對課題研討的領導,成立市教委、市教委電教站、縣教研室、電教站和本校校長、教導處組成領導小組,理順各級關係,爭取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2)加強監控,由領導小組定期對實驗進展工作進行研究,總結實驗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好監督管理工作。

(3)提高研究人員整體素質,全體參加實驗的教師和研究人員要認真學習理論,過好基本理論關;認真鑽研業務,過好教學基本功關;深入探討教學技藝,過好教學方法設計關。

(4)實施課題研究崗位責任制,充分調動全體實驗人員的積極性,課題組人員分工明確,定期進行評估,獎懲分明。

(5)加強實驗資料的收集和管理,課題設立專門檔案,由專門人負責收集和保管實驗過程中的數據資料。

(6)定期撥足實驗經費。

五、加強教學資源的建設

我校每學年在購買省中國小教材審查組推薦的電子教材和錄音帶、錄像帶的同時,加強電子教材、實用性軟件的自主開發工作。目前,學校自主開發的網絡教學應用平台,自我開發各學科教育教學資料光盤30多張,投影片510多張,錄音帶、錄像帶555盒,視頻音頻資料20多套。近兩年自行開發學科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近67個,為教師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軟件應用平台。在省、市、縣有關部門舉辦的教育軟件評比上,我校教師自行製作的各類課件設計因新穎獨特,具有現代感,受到高度的讚賞和評價。

六、強化師訓,培訓信息素養高的隊伍

“未來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而是教師的素質。”現代化的儀器設備無論怎樣先進,如果沒有高素質的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人去使用,就不能發揮應有的效能。要實現教育現代化教師的現代化首當其衝。為此,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

1、建立培訓制度:為了讓老師們普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學校制定了教師培訓制度,由校長室統籌,抓教學的副校長直接領導,教導處負責管理,分期、分批、分層次地對教師進行培訓。構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自培模式:職前與職後培訓相結合,重點培養和普遍提高相結合。

2、培訓範圍:為了增強教師教育現代化的觀念、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學校開展了以培訓全體教師為目標、骨幹教師為重點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工程。學校利用全校教職工大會,中青年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培訓會等形式,定時間、定內容、定專題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

3、培訓方式:先後邀請有關學者到我校舉辦信息教育技術專題講座,促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認識水平;由校內電腦教師進行專題講座;組織教師觀摩優秀教師的多媒體錄像課;為全校教師訂閲省級以上教育技術刊物,讓教師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選送骨幹教師到華南師大全國多媒體技術培訓中心深造;鼓勵教師參加由政府人事部門組織的計算機專業技術考核(45歲以下教師已全部取得合格證書)。

4、培訓內容:培訓內容包括電教設備使用培訓、計算機的軟硬件知識、WORD文字編輯系統、數據庫、WINDOWS操作、課件設計培訓(PowerPoint、幾何畫板、Authorware)、Flash動畫製作、網頁製作、課堂設計培訓(開展怎樣説課、怎樣上好一堂課、怎樣評課等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設計和評價)、網絡運用培訓等。經過不斷的培訓提高,我校絕大部分教師的信息素養得到提高,老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水平得到提高。

在學生方面,我們在各班信息員的基礎上加以考核與挑選,由信息科組統一進行培訓,使學生在自主管理中,加強道德自律,形成網絡道德的輿論監督,構成了一支自發的而且是自覺的學生道德輿論隊伍,幫助學生負責任地使用網絡。通過網絡德育隊伍的建設,為網絡德育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七、依託課題,提高現代教育應用水平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建設是個系統工程,而教育科研是這個系統工程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我校圍繞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提出的任務,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展了《現代信息技術和國小學科整合的研究和實踐》的專項課題研究,本課題目前正進入總結階段,並取得了一定成果:

1、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始終立足於師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在實驗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學校課題在總課題組中期成果評估中被評定為三等獎;實驗教師撰寫的實驗論文有10篇在國家、省、市上獲獎或發表,其中國家級3篇,省級4篇,市級3篇。實驗教師何雪英的多媒體網絡教學設計製作《保護未成年人法》網頁,榮獲廣東省20xx年信息技術優秀設計一等獎,2位教師製作的課件在廣東省多媒體課件評比中榮獲二等獎,在韶關市多媒體課件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另外,還有十多篇實驗論文和十多個實驗課件未發表或獲獎,全部放到了我校的校園網之中。

2、教師電化教學運用自如。在教學中老師們還積極探索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網上資源,自己設計製作圖文並茂、生動活潑、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構建優質、高效、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我校何雪英、鄭小蘭等老師分別上的多媒體課公開課,因精湛的教學藝術,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受到同行的高度讚揚。

3、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學生除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查閲資料外,還可以利用電腦收發電子郵件和寫作、投稿,充分地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權”,通過網絡環境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構建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信息化素養、品德、文化、心理、勞技等方面的素質不斷提高。20xx——20xx年,鄧爾瑩、張婷等同學的電子作品在省、市大賽中榮獲一、二、三等獎。

4、充分發揮實驗學校的示範作用。縣科教局副局長、教研室主任、電教站站長來我校檢查信息技術教育工作,對我校的信息化的建設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校還積極承擔縣公開課,讓兄弟學校觀摩參加,充分發揮了實驗學校的窗口作用、輻射作用。

問題與思考

在大力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學校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着諸多問題。

1、由於國小教師原有信息技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對較低,因此在課程整合模式的探索方面,仍然存在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

2、現行的課件缺乏完整性與系統性。一般是零散購買或自制,真正與教材相符的教學資源較少。另外由於製作工具的不一致,給教師使用帶來不便。因此加強教學資源和網絡課程系統性地開發是當務之急。

3、經費不足制約了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雖然在軟件資料、網絡信息和信息技術教學設備日常維護的費用有了保障,但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沒有專項經費。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又是一項投資大、期限長、更新快的系統工程,必須要有較為穩定的經費保障,才能使其穩步有序快速地發展。

總之,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緊緊圍繞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強化現代教育技術環境與資源建設為重點,以課題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應用為主要途徑,加大工作領導力度,注重師資隊伍培訓。努力提高現代教育技術工作成效。同時,學校積極主動爭取省、市、縣電教站的指導和幫助,認真積極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今後我們將進一步總結實驗開展以來的經驗教訓,不斷探索、與時俱進,加快我校信息化、現代化的進程,更好地發揮實驗學校的示範作用。

實驗工作自查報告 篇4

根據教育局統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實施了新課程改革實驗,三年多來,我校以新課實驗為重點,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校本教研為抓手,引領師生共同成長,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地推進下階段工作,現對實驗工作進行全面細緻的自查,報告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雷甸國小位於德清縣中南部,學校現有61個教學班,2286名學生,118位教職工。設中心學校一所,轄設7所村完小,是一所典型的規模較大的農村國小。目前,1-4四個年級40個班、1386學生參加新課程改革實驗,參與數佔全校學生的65%,參加實驗教師有70人,涉及語文、數學、校本等7門課程。

近三年來,隨着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學校的外地借讀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學校佈局的鬆散,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校的發展。但作為學校的領導班子,在這三年裏帶領全體教職工,以課程改革為契機,迎難而上,克服瓶頸制約,勇於探索,大膽實踐,緊緊圍繞學校的發展規劃,以“求實、創新”的校風為抓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以“勤奮、創優”的教風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幾年來,學校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法治校;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課改,努力為師生營造良好發展的環境。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取得了較為豐碩的辦學成果:先後被評為全國綠色學校,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縣首屆先進校本教研學校。

二、我們的做法

1、制定方案,確定目標和思路

基於對新課程內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國小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工作方案,確定我校課改的主題是:“融入新課程,樹立新理念、師生共成長”。總體思路是:立足課堂、面向學生,注重反思、優化教師素養,形成辦學特色,推動學校跨躍式發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提出具體目標:

從學校層面上講,提出創建縣課改示範學校的目標,完善校本教研製度,打建學科基地,制定名師培養工程,營造寬鬆和諧的育人環境,合作嚴謹的教研氛圍,5年內培養2名縣級名師,6名縣級教壇新秀。

從教師層面上講,構建適合不同教師發展的平台,增強教師的個人成就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成為研究性教師。

從學生層現上講,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取好成績。

2、健全制度,加強組織,完善管理。

以“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起科學管理的觀念,充分尊重廣大實驗教師,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學校新課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下設實施系統,由1—6年級所有學科的教研組長組成,做到校長親自抓,教導處負責抓,教研組具體抓的工作網絡。

②健全制度,規範課改活動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相繼出台了《課改理念學習制度》《課改教師備課制度》《課改教師常規考核辦法》《課改教研製度》《課改教師獎勵辦法》《課改學生評價辦法》等,在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各項改革措施實施有力,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學校課改活動不斷走向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

③健全課改保障制度,無論是在硬件添置與輔導材料的購買,還是在師資培訓上,學校均給予優先,3年下來在新課程上共投入經費達20萬餘元。

3、抓宣傳輿論,營造實驗氛圍

實施新課程,學校是主陣地,但同時需要取得社會和家長支持與配合,早在XX年5月,我們向家長和社會作了調查問卷,95%以上的家長對新課程不瞭解,許多家長對自已的子女實施新課程不理解、不支持,為此,我們學校定期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課改的意義、目標和內容,之後定期召開課改成果會,讓學長、學生深切感受新課改的好處,進一步增強課改的自主意識,同時徵詢家長、社會的意見和建議,使新課改革在主體上形成合力。

同時定期編印實驗信息資料,讓廣大教師及時瞭解學校課改動態。

4、加強學習,樹立新課理念

沒有學習,認識就不會加深,實踐也就失去指導。為了提高全校教職工進行課改實驗的自覺性,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明確課改的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領會課改的實質,以利於在實驗中,運用課程標準,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研究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

①以校為單位,每週安排一次集中學習,每次學習有書面內容。

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次活動安排理論學習,做到有時間,有內容。

③每學期期末及暑期培訓,安排新課程專題培訓,形成為聽講座、看錄像。

④積極參與並組織外出培訓,三年來共參與新課程外出培訓,400餘人次,其中市級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指導作新課程講座。

5、強化常規,減輕學生負擔

①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類課程,嚴格做到“五要五不準”。

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活動時間,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在6小時以內,嚴禁利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學生上課。

③嚴格控制作業量,一、二年級不佈置課外作業,其它年級課外作業最不超過30分鐘。嚴格規範考試,學生考試每學期未組織一次,成績採用等級制,不按成績給學生排隊。不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門外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

實驗工作自查報告 篇5

根據教育局統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實施了新課程改革實驗,三年多來,我校以新課實驗為重點,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校本教研為抓手,引領師生共同成長,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地推進下階段工作,現對實驗工作進行全面細緻的自查,報告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雷甸國小位於德清縣中南部,學校現有61個教學班,2286名學生,118位教職工。設中心學校一所,轄設7所村完小,是一所典型的規模較大的農村國小。目前,1-4四個年級40個班、1386學生參加新課程改革實驗,參與數佔全校學生的65%,參加實驗教師有70人,涉及語文、數學、校本等7門課程。

近三年來,隨着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學校的外地借讀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學校佈局的鬆散,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校的發展。但作為學校的領導班子,在這三年裏帶領全體教職工,以課程改革為契機,迎難而上,克服瓶頸制約,勇於探索,大膽實踐,緊緊圍繞學校的發展規劃,以“求實、創新”的校風為抓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以“勤奮、創優”的教風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幾年來,學校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法治校;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課改,努力為師生營造良好發展的環境。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取得了較為豐碩的辦學成果:先後被評為全國綠色學校,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縣首屆先進校本教研學校。

二、我們的做法

1、制定方案,確定目標和思路

基於對新課程內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國小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工作方案,確定我校課改的主題是:“融入新課程,樹立新理念、師生共成長”。總體思路是:立足課堂、面向學生,注重反思、優化教師素養,形成辦學特色,推動學校跨躍式發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提出具體目標:

從學校層面上講,提出創建縣課改示範學校的目標,完善校本教研製度,打建學科基地,制定名師培養工程,營造寬鬆和諧的育人環境,合作嚴謹的教研氛圍,5年內培養2名縣級名師,6名縣級教壇新秀。

從教師層面上講,構建適合不同教師發展的平台,增強教師的個人成就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成為研究性教師。

從學生層現上講,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取好成績。

2、健全制度,加強組織,完善管理。

以“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起科學管理的觀念,充分尊重廣大實驗教師,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學校新課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下設實施系統,由1—6年級所有學科的教研組長組成,做到校長親自抓,教導處負責抓,教研組具體抓的工作網絡。

②健全制度,規範課改活動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相繼出台了《課改理念學習制度》《課改教師備課制度》《課改教師常規考核辦法》《課改教研製度》《課改教師獎勵辦法》《課改學生評價辦法》等,在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各項改革措施實施有力,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學校課改活動不斷走向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

③健全課改保障制度,無論是在硬件添置與輔導材料的購買,還是在師資培訓上,學校均給予優先,3年下來在新課程上共投入經費達20萬餘元。

3、抓宣傳輿論,營造實驗氛圍

實施新課程,學校是主陣地,但同時需要取得社會和家長支持與配合,早在xx年5月,我們向家長和社會作了調查問卷,95%以上的家長對新課程不瞭解,許多家長對自已的子女實施新課程不理解、不支持,為此,我們學校定期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課改的意義、目標和內容,之後定期召開課改成果會,讓學長、學生深切感受新課改的好處,進一步增強課改的自主意識,同時徵詢家長、社會的意見和建議,使新課改革在主體上形成合力。

同時定期編印實驗信息資料,讓廣大教師及時瞭解學校課改動態。

4、加強學習,樹立新課理念

沒有學習,認識就不會加深,實踐也就失去指導。為了提高全校教職工進行課改實驗的自覺性,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明確課改的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領會課改的實質,以利於在實驗中,運用課程標準,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研究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

①以校為單位,每週安排一次集中學習,每次學習有書面內容。

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次活動安排理論學習,做到有時間,有內容。

③每學期期末及暑期培訓,安排新課程專題培訓,形成為聽講座、看錄像。

④積極參與並組織外出培訓,三年來共參與新課程外出培訓,400餘人次,其中市級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指導作新課程講座。

5、強化常規,減輕學生負擔

①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類課程,嚴格做到“五要五不準”。

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活動時間,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在6小時以內,嚴禁利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學生上課。

③嚴格控制作業量

一、二年級不佈置課外作業,其它年級課外作業最不超過30分鐘。嚴格規範考試,學生考試每學期未組織一次,成績採用等級制,不按成績給學生排隊。不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門外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yan/epxqx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