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蹟有感心得(精選7篇)

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蹟有感心得(精選7篇)

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蹟有感心得 篇1

在省、市、縣各級黨委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張桂梅的辦學夢想最終實現。20__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建成。9月1日,來自麗江市華坪、永勝、寧蒗等深度貧困縣的94名貧困女孩走進了女子高中的校園。

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蹟有感心得(精選7篇)

要對得起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學校是建起來了,如何留住孩子卻成了難題。

為留住這些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去有些學生家的路太難走,連車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一個假期甚至兩個假期,即便馬不停蹄,張桂梅也只能走訪完一屆學生的家庭。儘管如此,她依然堅持,“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親自到每一名學生的家裏去看看。”

一次家訪,到了山下,司機告訴張桂梅,車上不去了。學生的家在山頂,僅有一條不到半米寬的山路,路的一邊是萬丈懸崖,走路的話需要6個小時。為了節省時間,張桂梅搭乘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當時坐在車上,我都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入懸崖粉身碎骨。”想起當時的場景,張桂梅至今心有餘悸。

學生下山來接她,在半山相遇時,張桂梅第一句話就問她,“你為什麼要回這兒來啊?你怎麼還老想回這兒啊?這地方你怎麼回來的啊?”女孩低着頭淡淡地説,“老師,我不回來,我上哪兒去啊?”張桂梅無言以對。

這樣的家訪已持續11年,覆蓋學生1345名,行程近11萬公里,張桂梅摔斷過肋骨、迷過路、發過高燒,還舊病復發暈倒在路上……可正是這一次次的家訪,更加堅定了張桂梅將女子高中繼續發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裏的孩子因為沒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歲的年紀就結婚生子,然後將缺失文化帶來的無知和貧困又一代代傳下去……

學校創辦初期各方面都很艱難,整個學校只有一棟教學樓,沒有食堂、廁所,學生和女教師擠在教室裏睡覺,男教師睡在樓梯間。由於學校的院壩沒有硬化,風一吹,整個校園滿是灰塵,老師每天下午五點半還得清掃校園。

女子高中建校半年時,17名老師,9人辭職,只剩下8人。

張桂梅坐在學校的旗杆下抹淚:“怎麼辦?學校是不是辦不下去了?”哭完後,她回到辦公室去整理學校的檔案時意外地發現,留下的8名教師中,居然有5名是黨員,加上自己,學校有6名黨員。

“只要有黨員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張桂梅心中暗想。“我説咱們開始重温入黨誓詞。我們沒有錢,就在二樓畫了一個黨旗,把誓詞寫在了上面。我們宣誓,沒宣誓完,全哭了。”

從那之後,學校開始了軍事化管理,每件事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看似有點殘酷,但她們對得起自己肩上這份責任和使命。

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蹟有感心得 篇2

王紅旭老師出身教育世家,一直以來秉承着德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家訓師風。他愛崗敬業、愛生如子,是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先鋒模範。他用實際行動體現了人民教師的責任擔當,為我們教師隊伍樹立了榜樣。我們要學習王紅旭老師心懷大愛,無私奉獻的精神,以他為榜樣,大力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在學生面前發揮好表率作用,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社會積極奉獻的棟樑之材。

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這是新時代對廣大教師提出的新期盼、新要求,也是新時代的新任務。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是廣大教師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的需要。我們不僅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更要立德樹人,努力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學習宣傳王紅旭老師先進事蹟,和紮實開展學習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愛黨愛國,堅定信念,王紅旭老師用實際行動給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我們學習他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用模範行動踐行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和神聖使命。王紅旭老師事蹟的精神感召力,將進一步激勵我們在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蹟有感心得 篇3

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做一個好老師,共同的特質必不可少,這就是提出的四條標準。

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正確的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一個有理想信念的老師,才能在學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種子。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做一個好老師,就是要按照的要求,不能只“授業”“解惑”而不“傳道”,而是要把“傳道”放在第一位,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做到“經師”和“人師”的統一,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我們的教育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黨和人民需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做一個好老師,應該以這一要求為基準,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注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積極傳播者,積極引導學生築夢、追夢和圓夢,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都成為實現我們民族夢想的正能量。

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蹟有感心得 篇4

“一分鐘有60秒,旭哥有40秒都是笑眯眯的。”在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國小體育教師張亞眼中,同事王紅旭愛笑,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條縫,即使不説話,也有一股親切感。

在育才國小,無論是臨退休的老教師,還是剛入職的新教師,甚至是熟悉的學生,都愛稱呼他“旭哥”。王紅旭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沒嘚啥子事,有旭哥在”。

今年6月1日,王紅旭正和家人朋友帶着孩子在長江邊玩耍,聽到有人呼救“有孩子落水”,這位體育老師以近乎百米衝刺的速度跳入江中,將兩個落水的孩子救起,自己卻被江水吞噬。6月3日,重慶市文明委追授王紅旭為“重慶好人”。

張亞在岸邊目睹了王紅旭救人的全過程,“旭哥肯定會做這樣的事情,這是他的性格”。

在準備救生員資格證考試時,教材裏的一句話被王洪旭用波浪線着重做了標記:“拯溺救難、向生命負責”“生命守護者”。

這已不是王紅旭第一次救人。讀大學時,他曾在游泳館中兩次救起溺水的人;在學校附近,一輛接送孩子放學的小車不慎翻車,他和妻子陳璐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將受傷的孩子送到醫院救治……

“我們倆都是內心柔軟的人,能給別人幫上忙,會盡力去幫一把。”陳璐希説。

王紅旭的父母及爺爺、奶奶都曾當過鄉村教師。從教幾十年,爺爺王世才和奶奶範信秀曾定下“教良心書,不誤人子弟”“不搞歪門邪道”“始終把學生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家規。

兒時,王紅旭跟着父母親在學校生活。母親李永蘭記得,在身高只比課桌高一點的年紀,兒子就會在深秋降温的日子,跑回家把自己的衣服拿給班上沒有禦寒衣服的同學穿。

“農村學生的家長多忙於生計,老師教得好不好,大多數人並不在乎。但是爸爸媽媽常説,要對得起每一個學生。”陳璐希説。

和父輩一樣,在學校田徑隊執教的王紅旭,也經常自掏腰包買小零食獎勵學生。天氣熱時,面對學生讓他請吃雪糕的提議,他也不會拒絕。

旁人不解,田徑隊幾十個孩子,這麼買下去每個月該是多大的一筆開銷。陳璐希理解丈夫的做法:重慶天氣熱,孩子們訓練辛苦,訓練完了總要喝瓶水吧;我們做爸爸媽媽的都知道,孩子們吃一根雪糕的時候多開心呀。

陳璐希是語文老師,在她看來,體育課是門“豆芽課”(在重慶話裏意為“副科”——記者注)。入職第一年,體育老師王紅旭就被安排在她的班裏擔任副班主任,他們成了工作上的搭檔。在這個體育老師口中,體育運動能“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每個學生都應該全面發展。

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蹟有感心得 篇5

王紅旭同志在生死關頭,捨生忘死,挺身而出,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四有”好老師的模範代表,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先進典型,是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的學習榜樣。他用自己的英雄行動傳承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優良傳統,詮釋了人民教師“大愛無疆”的高尚品格。

馬書記號召全體教師向王紅旭同志學習,並進行了交流研討,教師們認真學習先進事蹟,並做好筆記,每人結合事蹟撰寫了心得體會,並在教師工作羣開展了交流活動。

教師們在學校工作羣裏發表感言,還紛紛表示,王紅旭老師在危難關頭,毫不猶豫、捨生忘死,勇救落水兒童,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要積極學習王紅旭的事蹟,學習他臨危不懼、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學習他正直無私、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學習他舍已救人、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學習他樂於奉獻、敢於獻身的高尚情操。充分認識開展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活動的重要意義,在學校營造學習英雄、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四有好老師。

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交流等方式,大力宣傳王紅旭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我校將把學習王紅旭同志英雄事蹟活動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當前全黨深入開展學習教育結合起來、與“師德師風建設規範化常態年”提出的“突出師德楷模引領,發揮示範作用”系列活動結合起來,把學習活動作為當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

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蹟有感心得 篇6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孕育了豐富的傳統美德,捨己為人,見義勇為一直是我國幾千年優秀傳統的重要內容,是傳統美德的一種修養,也是我們民族每個人品質完善的需要,更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王紅旭老師的生命託舉就充分體現了傳統美德中“奮不顧身,捨生取義”的英雄氣概。司馬遷曾説,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生命面前,王紅旭老師用“重於泰山”的犧牲精神喚起人們心中的正義感,這是一種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他將引領着人們的價值取向和社會道德的水準。我們學習英雄,倡導英雄的先進事蹟,昭示着更多的人去尋找自己的努力方向,喚醒和激勵更多人的理想、抱負,熱心、責任感、使命感。我們期盼我們的社會與善良為伴,與高尚的道德同行,期盼道德之樹常青,我們更期盼每個人都能用愛和温暖努力促成公民道德建設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要以英雄為榜樣,站在時代的前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學習英雄愛國愛人民,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崇高思想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超的教學技能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實際行動,書寫人生的壯麗詩篇。

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蹟有感心得 篇7

7月6日晚,20__感動重慶特別發佈會在重慶廣電大廈演播廳舉行,勇救落水兒童的教師王紅旭及組成“救命人鏈”的9名見義勇為市民被授予20__感動重慶特別獎。

市領導吳存榮、熊雪出席了此次發佈會並頒獎。

20__年6月1日,大渡口江邊,2名兒童不慎落水,王紅旭、許林盛、張廣榮、馬波、賀琴琴、夏歡、張亞、張學峯、李珊珊、餘洪等10名熱心羣眾組成了“救命人鏈”,最早跳入江中的王紅旭成為整個鏈條中的錨頭,用自己的生命連接起了這根“救命的鏈條”,凝聚眾人的力量託舉起了落水者的希望,而他的生命定格在35歲。

“救人的一瞬間不會想很多,如果你的學生摔倒,你會走着去救,還是跑着去?”王平説,當時兒子的一番話深深地觸動了他。

算上江邊的這一次,王紅旭一共救起過4條生命。

20__年、20__年暑假,王紅旭在大學時曾成功救起2名溺水者;20__年6月,王紅旭在路上遇到一起車禍,他第一時間衝上前營救了傷員。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渴望成為黨的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將時刻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請黨組織在實踐會考驗我。”這是王紅旭寫在自己入黨申請書中的內容,20__年6月1日的那個午後,他用行動與生命踐行了自己對黨的誓言。

20__年6月24日,中共重慶市委批覆同意追認王紅旭為中共黨員。發佈會現場,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人民國小校黨委書記、校長楊浪浪為王紅旭的父母送上共產黨員徽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rvoq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