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通用13篇)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通用13篇)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1

滕啟剛同志服務羣眾、忠誠組織、執著事業,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鋭意進取的幹事激情、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通用13篇)

我將堅持以人民滿意作為法院工作的最高標準,認真恪守為人民服務的信念。通過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提高法院工作在人民羣眾中的認可度、滿意度。

事有千件,貴在實幹。要使滕啟剛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落到實處,就一定要以滕啟剛精神為根本要求,緊密聯繫思想實際,聯繫工作實際,聯繫生活實際,切實做到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嚴從實要求自己,做法治道路上的“燃燈者”。學習借鑑“楓橋經驗”,整合社會資源,以我院“行政爭議協調化解中心”為平台,加強行政案件訴源治理,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2

千山法庭是千山區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滕啟剛30年的法官生涯有近三分之一時間在這個偏遠的農村法庭度過。滕啟剛常説,自己就是農民出身,知道農民打官司不容易,每當看到農民走進法庭,他都不着急立案,而是想方設法調解。

_年,千山鎮山陰子村要建文化廣場,需要佔用一個農户門前200多平方米的土地,農户要求高價補償,氣得村支書找到滕啟剛要起訴農户。滕啟剛瞭解到這個農户剛剛做完心臟手術,還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就對村支書説:“你這樣告他是容易出事的,我來勸勸他。”滕啟剛找到這個農户一見面就説:“我來不是因為村裏告你,我也是農村出來的,現在還住在謝房身村,你不用把我當法官,就當懂點法律的村裏人,幫你出出主意。”一番話拉近了農户距離,幾次登門交流,農户的問題得到了順利解決。

滕啟剛做羣眾調解工作有很多辦法,有人將其總結為“滕氏調解法”:辦理家庭糾紛,運用“親情融化法”;矛盾複雜,依託各類組織運用“外力協助法”;涉及利益分配,運用“換位思考法”;糾紛激烈運用“背靠背法”。

他卻説,無論用什麼樣的調解法,都要用心去調解,用情去疏導,用法去解疑,讓法律以柔軟的方式走進羣眾生活。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3

滕啟剛常説一句話:“法官辦理的一個案子,也許就是當事人的一生。”_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再審某民營企業家詐騙案,再審撤銷原二審判決,改判無罪。23年前此案一審中,嚴格區分經濟糾紛和刑事犯罪界限、作出無罪判決的法官正是滕啟剛。民營企業家妻子説:“如果沒有滕法官當初細緻公正的審判,我也沒有把官司打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自_年以來,滕啟剛共審理案件1958件,審結1932件,結案率達98.67%。

心中裝滿大愛

滕啟剛對百姓有深厚感情,他以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精神把黨的温暖傳遞給百姓。

_年,一個跟父親到工地打工的15歲女孩遭受父親工友性侵,案件經滕啟剛審結後,為防止女孩隨父親返回工地心靈受到二次傷害,滕啟剛徵得女孩父親同意後,把她帶到自己二嫂家。滕啟剛的二嫂石英琴回憶,女孩又瘦又小,身上一股刺鼻的味,她領孩子洗了澡換了新衣服。到了新環境女孩整日不説話、見人直躲,滕啟剛幾乎每天下班都要繞道來看看她,她只有看到滕啟剛才會咧嘴笑一下。

三個月後,滕啟剛帶着女孩父親來接孩子,女孩跟在爸爸身後,走着走着突然回頭一下跪在滕啟剛面前,哭着喊“滕爸爸,滕爸爸!”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4

滕啟剛同志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四級高級法官。他紮根基層30餘載,為公平正義不懈奮鬥,生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人民法官對黨忠誠、堅守初心、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6月4日,滕啟剛同志突發疾病去世,終年57歲。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精神文明辦追授其遼寧“時代楷模”稱號,鞍山市委追授其為“鞍山市優秀共產黨員”,鞍山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授予其“新時代鞍山政法英模”榮譽稱號。

滕啟剛同志對黨忠誠、對司法事業無私奉獻、對人民擔當負責的敬業精神和司法為民的情懷十分值得我學習,他的生命定格在57歲,成為遼寧政法英模榜上一顆耀眼的星,温暖着每一個人。在滕啟剛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人民法官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也看到了共產黨員忠誠信仰、堅守初心,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先鋒本質。他以生命踐行使命,將公平正義寫進了自己的人生。

英模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一個時代的座標,一支隊伍的象徵。弘揚英模精神,既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重要一環,也是新時代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我要以英模為鏡,深刻感悟英模精神,築牢思想之基,汲取奮進力量。滕啟剛同志的先進事蹟,樸實無華、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催人奮進,我們既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法官而痛惜,也為遼寧政法隊伍中湧現出這樣一位先進典型而自豪。

學習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就要學習他初心如磐、意志似鐵的忠誠本色。不管崗位怎麼變換,他始終堅守初心、忠誠履職、秉公辦案。他把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絕對忠誠融入到每一份公正判決、每一次矛盾化解中。要學習他牢記宗旨、甘於奉獻的愛民情懷。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斷提高羣眾工作本領,始終與人民羣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通過優質高效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羣眾對政法工作的滿意度。也要學習他勤勉敬業、守土盡責的擔當精神。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幹,以實幹書寫人生,用奮鬥鐫刻榮光,用實際行動踐行崇高理想信念,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永恆價值追求。更要學習他清正廉潔、嚴於律己的道德情操。始終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我們要堅守初心,履行好新時代政法工作職責使命,努力提升工作本領,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我要厚植為民情懷,堅持把每一件事關人民羣眾的小事當成大事,把實事辦到羣眾心坎上,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羣眾的幸福指數。我要堅守法治精神,捍衞司法權威,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我要把英模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把教育整頓成效轉化為解民憂、辦實事的能力,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出自平凡。堅守平凡便是不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法官助理,百姓懇切的訴求和期待,就是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初心和動力,百姓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繼續努力的深厚底氣。我要牢記“無論何時,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一切服從組織需要,黨叫幹啥就幹啥。”舍小家顧大家,不計較個人得失,把對黨和事業的忠誠融入到每一份的公正判決之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之中,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啟新徵程,貢獻新力量!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5

滕啟剛同志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他紮根基層法院工作30年,歷經刑事審判、行政審判、派出法庭等多崗位鍛鍊,始終奮鬥在執法辦案、服務羣眾最前沿,以恆心踐初心、以生命擔使命,對黨忠誠、愛崗敬業、一心為民、忘我工作,20__年6月4日突發疾病去世,終年57歲。

通知要求,要學習滕啟剛同志對黨忠誠、勇毅前行的政治品格,始終保持赤膽忠心,永葆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政治本色;學習他甘當公僕、心繫羣眾的為民情懷,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在任何時候都把羣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學習他擔當作為、公正司法的敬業精神,始終堅守公平正義,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學習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始終做到作風過硬,鍛造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

通知指出,全國各級政法機關要把學習宣傳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與推動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鞏固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學習貫徹全國精神結合起來,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激勵引導廣大政法幹警以滕啟剛同志為榜樣,汲取先進典型的精神力量,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6

不管多忙,現場永遠是滕啟剛的衝鋒陣地,接到案件,他會第一時間到現場去調查,查清案件事實。我要學習他對案件的“較真”,對真相的執着追求。

見賢思齊、奮發努力。我要向先進看齊,以先進為榜樣,身處行政崗位,要以“螺絲釘”的精神,沉下心,耐得住寂寞,把忠誠擔當鐫刻進日復一日的瑣碎工作中,將默默奉獻書寫在平凡崗位裏,以紮實可靠的作風,以奮鬥拼搏的姿態,主動投身到遼河法院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7

“走出這裏,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10多年來,張桂梅老師走過11萬公里的家訪路,走進1000多名學生的家。

有些地方,包車司機都不願意去,張桂梅雖然因小腦萎縮導致行動失衡,卻跋山涉水堅持家訪。她握住學生家長黝黑皸裂的手,脱下外套塞給人家,自己凍成傷寒……在她看來,女高不是普通的學校,是連接黨委政府和山區貧困羣眾的橋樑。

“女高能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的後盾。”各級黨委政府對女高關愛有加,當地為女高解決了50個教師編制,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全額撥款。

在女高教學樓走廊的牆上,掛着大大小小的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捐款記錄。“學生們每天經過這條‘愛心長廊’,會記住得到的幫助。”張桂梅説。

有人聯繫張桂梅,表示要給女高捐款,但條件是提供學生家庭地址和貧困情況的照片。對於公開學生信息的行為,張桂梅並不同意。她説,對學生的信息要嚴格保密,既維護學生的自尊,又保護她們的隱私。張桂梅也經常對畢業生説,“走出這裏,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如今女高畢業生遍佈全國,她們把艱苦樸素、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感恩回報的精神帶出了大山,又帶回到山裏。

周雲麗是女高第一屆畢業生,20__年大學畢業後考取寧蒗縣一中數學教師崗位。正當她準備上崗時,聽説母校數學老師緊缺,她毫不猶豫放棄“正式編制”,回到女高任代課教師。陳法羽將第一個月的工資全部寄給學校,之後每月拿出500元錢資助在校貧困學妹,“女高改變了山裏女孩的人生,我們也要把張老師的精神傳下去。”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8

吳孟超説他深受裘法祖教授的影響和指導。裘法祖1914年生於杭州,獲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在二戰中曾挽救無數德國人的生命。裘法祖的手術做得非常快捷流利,“一個多餘的動作都沒有”,乃至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都對他敬佩不已,譽之“當代中國外科之父”。1947年吳孟超首次聽到裘法祖講課,心受震撼,這成為他選擇當外科醫生的重要因素。

可他醫學院畢業後申請做外科醫生被拒絕,以致畢業後即失業。這年正是1949年,他27歲。8月,解放軍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向社會招聘醫生,吳孟超去應聘,仍報外科,遇到這所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鄭寶琦。鄭寶琦1946年曾赴美國辛辛那提醫學院進修。鄭寶琦當場錄取了吳孟超。因鄭寶琦從吳孟超的眼神中,從他回答問題的簡明扼要中,看到了一種沉穩、堅定的氣質。鄭寶琦回顧説,他當時想,自己要的是這種氣質,而不是身材。所以,鄭寶琦的慧眼識人,也是不能忽略的。

然而外科的分支有很多,吳孟超如何瞄準了肝臟手術?

這仍然得益於裘法祖的指引。

今天回望吳孟超的道路,似乎可以這樣説,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心中是要有自己敬仰的高山流水的。裘法祖確實是外科界的高山流水。在二戰中的德國,他曾經“從頭到腳什麼手術都做”,因轟炸造成的創傷可傷及任何部位。這使裘法祖對各種外科手術都瞭解。_年吳孟超正考慮自己究竟該向外科的哪個專業發展,他去向裘法祖請教。導師告訴他,現在世界上醫學發展很快,但肝臟外科還是薄弱學科,中國在這個領域幾乎是空白。裘法祖建議吳孟超去做這個難題。

這不是一個輕易的建議。因肝臟血管非常密集,無法解決止血問題,就無法避免患者流血不止而死,因此肝臟被視為手術禁區。導師的建議,基於對吳孟超的瞭解和信任。今天看來,吳孟超聽從了導師的指路,無疑是他通往未來極重要的選擇。

中國是肝癌高發國家。據_年的一個統計數字,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多達1.2億,全球每年新發數十萬名肝癌患者,約一半在中國。這意味着肝臟手術治療有多麼巨大的需要。由此溯到1959年,整個中國還在等待着能做肝臟外科手術的醫生。一旦突破這個禁區,這就是必有大貢獻的領域。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9

吳孟超還有一項努力,在他一生的奮鬥中具有突出意義,我必須敍述。在有了“三人小組”後,吳孟超爭取在醫院外科裏分出一個獨立的“肝臟外科”,那是中國第一個肝臟外科。接着把肝臟外科變成了一所肝膽外科醫院,就在長海醫院的母體裏發展,所謂“院中院”,同時成立了肝膽外科研究所。再走一步,就從長海醫院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迄今,它不僅是“中國唯一”也是“全球唯一”的一所肝膽外科醫院。

如果缺少一個有規模的戰鬥堡壘、一個擔當起重任的指揮中心,怎麼跟肝癌作戰,怎麼能凝聚起戰勝肝癌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有了這個特種戰鬥團體,凝聚了一大批人才,吳孟超領導着他的團隊陸續拓展了巨大肝癌二期切除術、肝硬化肝癌局部根治性切除術、肝癌復發再手術、腹腔鏡下肝腫瘤切除術、肝移植等幾十項高難度手術。

今天,治療肝癌的方法已有很多種,但很多患者並不清楚,同是肝癌患者,身體的基礎情況與腫瘤卻有很大差異,可以採用最適合的方法治療。但不少醫院能運用的方法往往只有少數幾種,某個患者去掛一個專家號,這位專家可能只會做一種切除術,或只會做肝移植。接診後,如果能幫助患者抉擇,用什麼方法治療更合適,那就好了。可是不少專家,一方面因專業分得過細而使判斷力受限,另一方面是責任心也受到腐蝕……於是,不必做肝移植的做了,不能開的刀開了,導致的嚴重後果,則往往被認為原本就是不治之症。而且,醫患合同書已經把醫方的責任都排除乾淨了,患者家屬也簽字了。

在吳孟超領導的這所醫院,不僅僅是吳孟超的手術成功率高、治癒率高。為什麼?因為在這裏,不論哪位醫生接診,首先要判斷這個患者適合用哪種方式治療。如果來院時已不能承受手術,則需先用怎樣的治療為患者創造可承受手術的條件。還有,是否需要化療,或其他輔助治療。這所醫院還有中醫科,吳孟超重視中醫聯合治療。這一切都需要制定出治療方案,記錄在案,要經受檢驗。有沒有違規的醫生?有。吳孟超發現了,是不留情面的。

在這個醫學進步以及醫院市場化的社會大背景上,我們看到,吳孟超身上最可寶貴的並非他的醫術,而是他那顆總在為患者着想的心。最能體現他那顆心的也許莫過於他堅持的“吳孟超星期二門診”。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10

對於大山裏的女孩們來説,華坪女高沒有“門檻”。

從建校第一天起,張桂梅便定下規矩:學費、住宿費等全免,只收少量伙食費。特別是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即便基礎很差,會考分數沒過線,也全部招進來。首屆學生幾乎全都是“線下”生。

學校生源差,教學條件更是十分簡陋。校園沒有圍牆,沒有食堂,甚至沒有廁所,只有一棟教學樓和一根旗杆,院子裏滿是雜草。學生在一間教室上課,在另一間教室睡覺,吃飯、上廁所都只能去隔壁學校。

“她心裏着急,如果等學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誤了。”楊文華説。

學生入學了,張桂梅卻犯了愁。“有的學生考試只能考幾分,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張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學校辦出名堂。

在華坪女高,學生雷打不動每天5點30分起牀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才上牀睡覺,連吃飯時間都被限定在15分鐘。

張桂梅有一個小喇叭幾乎從不離手。“傻丫頭,快點!”在校園裏,有學生稍一磨蹭,就會聽到她的吼聲從小喇叭裏傳出來。

十幾年來,她不僅每天陪學生自習到深夜,還一直住在學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學校,老師、學生我都得盯着。”她説。

20__年夏天,華坪女高首屆畢業生一炮打響,大學聯考百分之百上線,還有幾名學生考上了一本。“和學生入學成績相比,華坪女高創造了一個奇蹟。”楊文華説。

20__年,華坪女高完成建設工作,各項設施逐步完善,學校有了食堂、宿舍,還有了標準的塑膠運動場。截至目前,學校3個年級共有9個班,在校生達464人。張桂梅常年堅持家訪,累計行程11萬多公里,覆蓋華坪和周邊縣的1500多名學生。至今,華坪女高已送走10屆畢業生,1804名學生從這裏考入大學,學校不僅一本上線率高達40%多,大學聯考成績綜合排名還連續多年位居麗江全市第一。

學校語文老師韋堂雲説,學生成績突飛猛進,但張桂梅的身體狀況卻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貼滿了止痛的膏藥,平時連爬樓梯都十分艱難。

今年2月,受疫情影響,學生只能在家上網課。心急火燎的張桂梅直接在教室外搭了一張行軍牀,每天躺在牀上,盯着老師學生上網課。

“我上網課的時候,經常聽到她在牀上疼得忍不住發出聲音,但她從來不説。”韋堂雲説。

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是張桂梅相識多年的閨蜜,也是她為數不多的傾訴對象。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11

但是,現在我們還無法放下大環境來尋索吳孟超的個人因素。“九州遍灑黎元血”,國內大環境是這樣猛烈地改變着每個人的生活。華北確實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均南遷,眾師生徒步數千裏彙集雲南昆明,組成西南聯大。“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西南聯大的校歌就是這樣唱的。

日軍的飛機炮艦是科技所支撐的……災難深重的祖國在強烈呼喚着中國讀書人學科技,南中國匯聚着中國教育最傑出的教授羣體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吳孟超與同學們回國到達昆明,一入境就接觸到一個為救國而拼命教學的環境。這是前所未有的為拯救祖國而匯聚到一起拼命教書讀書的驚濤駭浪!

吳孟超成為其中的一滴水,他在這裏讀高中,此後與許多懷抱工業救國理想的同學一樣,想考工學院。這期間他與吳佩煜發生了戀愛,吳佩煜來自杭州。他們是在頻繁躲避日機轟炸的日子裏萌生愛情的,到處可見被日機炸死炸傷的軀體,還有病痛疾苦的人民。吳佩煜的理想是學醫,並影響了吳孟超,兩人一同考入了同濟大學醫學院。

無論學工還是學醫,都有很多學生,吳孟超如何能脱穎而出?我們似乎應該來研究一下這位個體了。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12

吳孟超的生日是農曆七月初九。中國在商周時期就把農曆七月定為秋季的第一個月,稱之孟秋。吳孟超生於七月,小時候的名就叫孟秋。孟秋上國中後,給自己改名為孟超。這是我所看到——從他內心發出的第一個渴望自強的信號。

此後的吳孟超,一生都在努力地超越自己,超越環境對他的束縛,包括父母的愛與期望交織在一起的“父母意志”對他的束縛。17歲,他就經歷了一次重要超越。

他5歲時隨母親去投奔在馬來西亞做工的父親。家裏窮,父母只供得起這個矮小的孩子讀書,起初是期望他學了知識將來能有飯吃。不料他書念得非常好,讀完國中,當地沒高中,父母決心送他去英國繼續讀書,這時是指望他將來長了學問改變一家人的命運。可是,吳孟超卻堅持要回國。

這是1940年,中國正在日寇的鐵蹄下遭受蹂躪。吳孟超17歲半,為什麼要離別父母弟妹回國?這是個值得追思的問題。

他在馬來西亞上的學校是當地華僑辦的,叫“光華學校”,取的是光耀中華的意思。校名是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孫中山還寫了一副對聯:“求知求義最重實踐,做事做人全憑真誠。”此聯成了這所學校的校訓。知識不僅有助於一個人謀生,知識裏是有一個日益增長的大世界的。祖國正被侵略,學校裏的課程也變了,華僑教師給學生們講祖國、講正義、講國內的英勇抗戰,講得熱淚盈眶。青年是有熱血的,青年吳孟超是國中的班長,他的心中不再只有一個家,更有祖國,一個寬廣遼闊的很大的祖國!

他在實現着人生中極其重大的一個超越,從關心自己的家到關心祖國!他的熱血和情感在為此激動,他已經無法服從父親的願望,無法僅僅為改變一家人的生活處境而去英國讀書……他深知父母在五六個孩子中只培養他一人讀書,自己肩負着全家的厚望,可是他堅持要回國……回國能幹什麼,去打仗,還是去讀書?國內還有平靜的課堂嗎?他自己也不清楚,只想要回國。1940年1月,他是與6位同學一起回國的,可見那個年代懷有一腔報國熱血的青年是不少的。吳孟超成為吳孟超,必還有他個人的因素。

2022年滕啟剛主要先進事蹟 篇13

_年4月1日,井岡山,細雨濛濛。

吳孟超率領醫院40多名黨支部書記和專家教授,千里奔赴井岡山,追尋紅軍足跡,祭奠革命先烈,服務老區人民。記者隨同參加,見證了這一行動。

在小井紅軍烈士墓前,吳孟超向長眠在那裏的130名紅軍烈士肅立默哀,三鞠躬。之後,他帶着大家到紅軍第一所醫院——小井紅軍醫院舊址尋根。吳孟超還不顧勞累,親自給井岡山地區醫務人員講授肝膽外科疾病的診療技術。接着,又趕到井岡山人民醫院,為住院的病人會診,還與井岡山人民醫院簽訂了友好醫院幫帶協議,用醫療技術反哺老區人民。

軍人,是吳孟超的本色。讓自己和戰友們永葆軍人本色,是吳孟超幾十年來一直努力的事。

吳孟超有着特殊的軍裝情結。一般説來,在醫院工作的人為了方便,是不大穿軍裝的。但吳孟超不一樣,他一年四季都穿軍裝,而且軍容嚴整,夏天再熱,他也不挽袖子,風紀扣和袖釦都扣得嚴嚴實實。吳孟超説:“只要穿上軍裝,就能提醒自己是一個兵,而作為一個兵,軍人的使命和職責就一刻也不能丟。”

無論是抗洪搶險、抗震救災,還是在抗擊“非典”的戰場,就連普通的“健康軍營行”活動,總是活躍着吳孟超的身影。

_年,長江洪水,吳孟超請示親赴抗洪前線,但因年事已高未能如願。後來,多次為在抗洪中受傷的將士手術、會診,為抗洪將士的健康竭盡全力。

_年,吳孟超在醫院建立“軍人救治綠色通道”,為三軍將士提供最便捷的醫療服務。

_年,“非典”肆虐。他以一個老兵的敏感立即從醫院抽調人員成立“抗非醫療小分隊”,隨時準備奔赴小湯山。

_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吳孟超第一時間要求參加醫療隊,到一線搶救地震傷員。坐鎮指揮後,開通遠程視頻會診系統,親自指導一線醫療救援。他還主動繳納2萬元特殊黨費,並以上海吳孟超醫學科技基金會名義,向災區捐贈價值500萬元的急救藥品,救助災區羣眾。

_年以來,吳孟超每年都堅持參加“健康軍營行”活動,帶領醫療隊入海港、登哨所、到連隊,走進野戰駐訓點和海軍艦艇部隊,把戰士宿舍變成流動診室,把對基層官兵的關懷一次次送到了部隊官兵的心坎上。一位基層連長感慨地説:“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這樣國寶級的醫學大家,能親自來給我們基層官兵體檢、諮詢,我們太幸福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koyx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