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實例

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實例

團隊名稱:“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赴山東東營勝利油田社會實踐團

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實例

領隊:劉興雲(老師)、李玲(老師)

隊員:海鳳、曹娜、劉菊琳、莊瑞峯、趙保國、王林、莫闖

活動時間:XX年7月2日---7月9日

活動地點:勝利油田科技展覽中心、黃河鑽井四公司井隊、勝利油田勝採二礦22隊、海洋鑽井海上鑽井6號平台

XX年7月2日至7月9日,我們人文社科部部分學生在兩位老師的帶領下一行9人,來到山東省東營市勝利油田進行了為期四天的暑期社會實踐。這次實踐以“深入油田一線,共建和諧社會”為主題,以走進油田,瞭解油田,感受油田工人生活,體驗石油人的奉獻精神為目標,相繼參觀了勝利油田科技展覽中心、黃河鑽井四公司井隊、勝採二礦22隊和海上鑽井6號平台,收集了大量關於油田的一手材料並與一線工人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這次實踐活動既增加了我們對油田的感性認識,又增加了對油田的深層瞭解,既看到了改革開發以來勝利油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深深的被油田工人的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精神所感染,更加堅定了我們刻苦學習、奉獻祖國的決心,因此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令我們受益匪淺。

一、勝利油田簡介

勝利油田是我國東部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是全國第二大油田,地處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這裏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通訊發達,在環渤海經濟圈和黃河流域經濟帶中發揮着巨大作用。

勝利油田隸屬於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是一個以油氣生產為主,集勘探、開發、施工作業、後勤輔助生產和多種經營、社會化服務為一體,專業門類齊全的國有特大型企業。XX年5月其油氣勘探開發主體部分重組改製為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存續部分為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油田經過40年的開發建設,陸續發現了74個油田,原油最高年產量達3355.19萬噸,到XX年累計生產原油8.8億噸,生產天然氣398.16億立方米。

主要工作範圍地跨山東省的東營、濱州、德州、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市的28個縣(區),主體部位在東營市境內的黃河入海口兩側。並在國外實施風險勘探,先後在伊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獲得部分區塊的合作。從1964年至XX年底,累計銷售原油8.44億噸,天然氣109.86億立方米,累計上繳利税2625.5億元。

二、社會實踐具體情況介紹

(一)參觀勝利油田科技展覽中心

我們共參觀了三個展廳,並觀看了發生在1983年的《戰井噴》紀錄片。通過兩個小時的參觀和聽講座,對石油的形成和分佈、勘探開採流程及勝利油田的發展歷史和前景有了初步的瞭解。最令人難忘的是油田工人的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也正是靠着這種精神,勝利油田發展成為中國第二大油田,年產量超過三千萬噸,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油氣生成分佈廳,我們瞭解到宇宙星空、巖石圈地貌、巖石的斷裂構造、油氣生成運移和聚集、有機碳和沉積有機質類型、油氣田勘探開發的工藝過程及中國主要含油盆地油氣田分佈,包括勝利油田的衞星遙感影像圖、陸相和海相沉積底層、多種類型油田及海上油田開發。

在科技成就廳,我們看到勝利油田油藏類型繁多,開發難度高。幾十年來,油田開發戰線不斷開拓,大膽實踐,勇於創新,針對不同類型油藏的地質條件和不同開發階段的特徵,研究、發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勝利特色的分採分注堵水調剖、稠油熱採、壓裂酸化、油氣井防砂、三次採油、灘海採油、水平井開採、機械採油和油層保護等十大配套工藝技術,有的成果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改善了油田開發效果,提高了開發水平,為勝利油田穩產做出了突出貢獻,例如科技開採技術(包括中/高滲透多層砂巖油藏開採工藝技術、低滲砂巖油藏開採配套工藝技術、油水井大修和試油測試工藝技術等)、三次採油新技術(包括原油集輸系統節能降耗配套技術、油罐氣回收及伴生氣處理技術、採出水處理技術等)、渤海油田勘探開發配套技術(包括極淺海步行座底式平台、灘海鑽井、測井作業裝備、灘海採油工藝技術等)、鑽井配套技術(包括先進的遙測接收採集設備、成像測井配套技術、巖石物理實驗室)等。

同時在油田發展史廳,我們也看到了勝利油田自創建之日起就走上了一條曲折但卻是越走越寬的發展道路:

自勝利油田開展石油會戰以來,先後有20多位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以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勝利油田,有50多位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的領導和省部級主要負責人視察和參觀勝利油田,指導勝利油田的改革與發展,給廣大職工以巨大鼓舞。

1955年,國家對華北平原地區展開區域性的石油普查,石油部華北石油勘探大隊的32104、32120鑽井隊從1956年到1961年鑽探華北地區第1號至第8號基準井,轉戰河北、河南、山東,歷盡千辛萬苦,探索地下奧祕,發現和命名了四個標準層:華1井為明化鎮組、華3井為館陶組、華7井為沙河街組、華8組為東營組。1961年4月16日,在東營村附近打的華8井,首次見到工業油流,日產原油8.1噸,從而發現了勝利油田。1962年9月23日,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的高產油流,這是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一口油井。勝利油田始稱“九二三廠”即由此而來。1965年1月25日,在勝利村構造上,32120鑽井隊打的坨11井,發現了85米的巨厚油層,試油日產1134噸,“勝利油田”始得名。

1964年5月至1965年1月,基本探明山東境內最大的油田——勝坨油田,1966年正式投入開發。1964年,中共中央正式批准組織華北石油勘探會戰,從大慶、玉門、青海、四川、北京調集石油會戰隊伍和技術人員一萬多人,會師在渤海之濱、黃河兩岸,其中調集了全國70%地震隊會戰東營,將山東東營地區作為重點區域。1964—1966年,以東營凹陷為重點,並擴展到全濟陽坳陷上萬平方公里的區域,打探井345口,發現30個油氣田。

1968年5月18日,3205鑽井隊鑽探的渤2井,獲日產13.2噸工業油流,從而發現了孤島油田,1971年3月,投入大規模開發建設。

1981年,根據全國能源生產形勢,在國家的支持下,勝利油田率先實行原油產量包乾,建立起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增強了快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勝利油田的地質工作者們提出了濟陽坳陷是複式油氣的新觀點,這一觀點是石油勘探理論的重大突破,是石油地質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極大的開拓了勘探工作者的視野,促進了勝利油田的快速和持續發展。

根據勝利複式油氣區的特點,勝利油田總結和實行了滾動勘探開發的配套理論和技術:第一步:以勘探為主,進行試生產;第二步:詳探與開發緊密結合,逐步投入開發;第三步:以開發為主,並進一步擴大勘探。配套應用三維地震、定向井和叢式井、油藏描述新技術,攻堅啃硬,精雕細刻,滾動勘探、開發,取得重大新成就。

到1988年的XX年間,勝利油田的原油產量以年均25%的速度快速增長。為全國穩產原油1億噸以上和保持世界石油大國地位,作出重大貢獻。

1989年8月1日,勝利油田會戰指揮部改稱勝利石油管理局,結束會戰管理體制,進入二次創業、持續穩定發展新時期,適時確定了“立足勝利,發展勝利;跳出勝利,發展勝利”的戰略,發展國際、國內合作,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勝利油田多元開發,朝着產業化、規模化、集團化、市場化方向快速發展,建立中小企業700多個,建立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集團和企業聯合體21個,形成石油化工、特殊油藏和共生礦藏開發、建築建材、機械加工製造、電子、輕工、農業及農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八大支柱產業,91-99年,多種經營銷售收入341億元,利税38億元,年均增長35%;1993年以來,多種經營出口創匯上億美元。

多年來,勝利油田以創業、創新、競爭、發展為核心內涵,以科技領先、以人為本、效益之上、競爭發展為經營理念,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社會效益最優化為經營宗旨,以打造勝利品牌,實現持續發展為經營戰略,以誠信、規範、科學、高效為經營準則。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經過多年大規模的勘探、開發、建設,勝利油田已建成中國特大型企業,成為全國重要石油生產基地、石油科學研究基地、石油技術教育基地、多元開發和職工生活基地。面向國內外石油市場進行工程和技術服務,為跨世紀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參觀油田黃河鑽井四公司井隊

在對油田的形成、開採、歷史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之後我們又分別來到了黃河鑽井四公司井隊,實地瞭解了鑽井的工藝流程和採油的工藝流程,在現場我們也體會到了石油工人的辛苦、工作的乏味和他們的樂觀和熱情,也看到了企業的規範化管理,企業文化的建設和不斷創新所取得的成果。

通過與鑽井工人的交流和現場的參觀我們瞭解到:鑽探一口油氣井,因鑽井深度、地質軟硬、壓力、井程需求等不同因素,施工期從十幾天到一年以上不等,鑽井過程也相當錯綜複雜,分為下管套、起鑽、下鑽這些步驟。

管套設計可説是鑽井的重頭戲。任何一口井在鑽井過程中常會遭遇到數種不同的地質、深度或突發狀況、生產開發需求等,所以需要數層管套來保護井孔,才能順利鑽進目標鑽進。以出礦坑141號井為例,第一期以171/2in鑽頭鑽進到1500ft後,先下133/8in表層管套後,只能用121/4in鑽頭鑽進等。為了更換用鈍了的鑽頭,或是準備採巖心樣本、修理器材、以及打算在井內做其他工作,需將鑽跟鑽頭提升到地面之後,再將用鈍的舊鑽頭取下,另外接妥新選定的新鑽頭,並依起鑽時的相反順序,再下到原井底開使鑽井。鑽井愈深,起下鑽愈費時,真正鑽井的時間反而相對減少了,所以如何選用好的鑽頭,以增加鑽井的進度,減少起下鑽的次數,縮短施工期限,也是工程人員的職責。

隨着油井鑽井工業的發展,鑽井也愈往深部鑽井。泥漿除了仍舊擔任移除巖屑的重要任務外,必須再具備其它多種功能,才能完成深井及困難井的鑽井作業。泥漿不但可以清除井孔、冷卻鑽頭、循環帶出鑽碎的巖屑、提高鑽進率,更可在井孔內壁形成泥壁,以暫時保護井孔,使之不易崩塌。而若在泥漿中加入重晶石粉,更可以提高泥漿的比重,以抵抗地層的壓力防止塌陷,阻止地層流體侵入井孔。如遇漏泥層,也可以在泥漿中添加堵漏材料,以穩定井孔;而泥漿的黏性更可懸浮鑽屑,使井孔不致埋沒,所以泥漿的功能很多。泥漿對鑽井的重要性,有如血液之於人體,會直接影響鑽井工程的成敗,因此如何在泥漿各項性質中取得平衡點,並選擇適當的泥漿,正是工程隊現場隊長及泥漿人員最大的考驗。

(三)參觀勝利油田勝採二礦22隊

實踐過程中我們參觀了勝採二礦22隊員工的生活區、黨員活動室、微機室榮譽室、化驗室、原油注採分析室。在原油煉化間,我們親眼看到了原油,也切身感受了石油是怎麼給提煉出來的。

我們瞭解到勝採22隊組建於1972年10月,現有職工78人,管理着勝坨油田二區腰部的162口油水井,管理面積6.22平方公里,地質儲量2575萬噸,可採儲量978萬噸。

多年來,22隊始終發揚“讓明天勝過今天”的進取精神,以“精細管理,創新超越”為團隊願景,紮實實踐“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工作理念,積極探索油田開發的新路子、新方法,與時俱進,開拓進取,進一步創新管理機制,深化以人為本的管理;創新油藏分析方法,深化地下潛力認識;創新工藝技術的應用,提高開發效益。努力實現了工作重心由地面向地下的轉變,油田開發由粗放型向精細型的轉變,管理模式由生產型向效益型的轉變。

同時22隊針對不同時期油田開發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勇於實踐、精細管理,先後探索出了“三個層次”的注採分析,井筒管理“1332”工作法、獎金分配“兩刀三塊五等級”考核法等一系列成功的經驗和做法。1997年,油田綜合含水高達95%,面對剩餘可採儲量少,自然遞減快,穩產難度大,開採成本高的嚴峻形勢,作為“開發戰線的紅旗”,勝採22隊牢固樹立了“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依靠創新謀發展”的思想觀念,以創建“學習型團隊”活動為載體,在技術進步、成本挖潛、人本管理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逐步形成了“熔鍊團隊、超越自我、精細管理、營建安康、創造和諧”的“超越”文化,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其中,技術進步是企業發展的推動力。在油藏管理方面,22隊充分運用精細油藏描述成果和動態監測資料,深化單井潛力分析,把剩餘油落實到韻律小層,根據韻律小層的潛力,重建注採對應模型,探索出了“五環節、三結合”的油藏動態分析方法,對剩餘油的平面、層間分佈規律有了新的認識,先後發現未動用韻律井層112個,累積增加可採儲量40萬噸;對韻律小層的水淹級別進行了量化。在工藝技術方面,“九五”以來,22隊對油田開發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研究推廣了油層改造、提升工藝、節能技改、地面監控等4類28項新工藝、新技術。成本挖潛是企業發展永恆的主題。該隊建立了以噸油、噸水成本為載體,分三級、73個節點展開的成本指標體系,推行了以班組價值形態核算為支持,以“日清、日結、旬分析”為主要內容的成本管理系統,使成本指標落實到班組、單井和個人,提高成本的有效投入,實現降本增效。以人為本的管理是企業發展活的靈魂。該隊採取多種措施,大力實施素質工程。通過建立“五個一”工作制度,認真開展“黨員課題創效工程”、“兩訪一會”、“結對幫扶”等活動,抓好以掛職鍛鍊、輪崗交流、創造學培訓、產學研共建培訓為主要內容的職工培訓,造就了一支政治素質硬、技術精湛、業務能力強,能征善戰,作風頑強的高素質幹部職工隊伍。

建隊以來,勝採22隊先後142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獎勵。其中獲原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同工種勞動競賽金牌、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金牌採油隊”、“優秀思想政治工作基層單位”等省部級榮譽稱號27次。獲勝利石油管理局先進黨支部、“開發戰線的紅旗”、“名牌採油隊”、“十佳基層示範隊”等局級榮譽稱號56次。獲採油廠高效採油隊、雙文明先進集體、合理化建議優勝單位等廠級榮譽稱號58次。湧現出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梅、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獲得者劉洪亮等一大批先進個人典型。先後有姜春雲、趙志浩、xx、牟書令等國家及省部級領導人蒞臨指導工作。

在隊裏,我們還與留守在基地的工人們進行了交流,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情況。工人們的樸實和那種特有的憨勁,深深的打動了我們實踐隊的每一個人。是他們戰鬥在祖國的採油第一線,是他們每年為祖國創下幾個億的利潤,是他們不斷的為祖國的建設輸入石油這股新鮮血液,是他們,在為我們創造着新的生活。

(四)參觀海洋鑽井海上鑽井平台

我們前往海上鑽井平台參觀早上六點就出發了,經過三個半小時的輪船航行,我們到達了勝利6號海上鑽井平台。鑽井平台的楊經理帶領員工細緻的向我們介紹了整個平台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參觀,我們對海上石油勘探有了初步的瞭解。

勝利海洋鑽井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從事淺海、極淺海海域鑽井作業業務的專業公司。有職工1500多名,一座專用碼頭(黃河海港),6條海上鑽井平台,固定資產原值4.1億元。從1978年“勝利一號”鑽井平台下水打第一口探井至今,勝利海洋鑽井經歷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道路。他們克服剛組建時“船無碼頭人無家”等嚴重困難,先後在埕東、埕中、五號樁、青東、墾東、埕北、遼東灣等海域打井89口,鑽井總進尺近20萬米。發現了墾東、埕東、埕北三個潛山含油構造帶,且勘探成果逐年擴大。

其下屬的勝利6號海上鑽井平台現有職工105人,其中正式員工30多人,僱用70多人,員工每10天輪一次班,平台設備是從美國引進的二手平台,一般在3—25米深的海水中,現在6號平台的水深大概為10米。海上平台的特點是:全部自己完成所有作業,與陸地設備的動力基本相同,四個大粗桿直徑三米,可以通過升降托起平台,為近海移動自升式平台,1980年由美國貝克麥瑞公司設計建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rjd7o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