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2024年抗戰勝利79週年假期實踐報告(精選5篇)

2024年抗戰勝利79週年假期實踐報告(精選5篇)

2024年抗戰勝利79週年假期實踐報告 篇1

學院的”志願傳承隊“於8月3號順利的完成了此次紀念抗戰勝利79週年尋訪活動,但偉大的革命精神永遠不會消逝。讓我們深入活動的繁枝細節,繼續跟隨官微君一起感受革命精神吧。

2024年抗戰勝利79週年假期實踐報告(精選5篇)

隨着海口市內紅色革命紀念地尋訪活動的結束,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致遠傳承隊”又於7月23日,尋前往海南文昌“張雲逸紀念館”和“陳策將軍祖居”進行調研。

走進“張雲逸紀念館”,花團錦簇,綠樹掩映,環境優美。紀念館正門,鐫刻着由聶榮臻元帥題寫的“張雲逸紀念館”六個金色大字。在裏面,矗立着着張雲逸將軍5米高的銅像,栩栩如生的塑造了張雲逸將軍的戎馬英姿。在後面,穿過扭曲婉轉的人工橋,便來到了張雲逸將軍的生平陳列館。陳列館共兩樓,裏面記敍了張雲逸將軍從出生到病逝的全部經歷,這是烈士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崢嶸歲月,他帶領國民衝鋒陷陣,為祖國的成立作出了莫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又成為了領導中國人民建造自己家園的核心。張雲逸將軍一生戎馬,赫赫功勛,讓後人銘記,值得我們新一代學習,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楷模。

走出“張雲逸紀念園”,尋訪團一行繼續乘坐大巴趕往了位於文昌市會文鎮的“陳策將軍祖居”。陳策將軍同樣戎馬一生,是一位非常值得我們尊敬的革命先驅,張雲逸將軍被人們稱為獨腿將軍。革命年代,一位獨腿將軍,領導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烈士,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是多麼的光榮啊!

參觀學習完張雲逸和陳策將軍的紀念園,它完整的再現了烈士當年的風采及他們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值得我們每一位當代的青年學生去學習,以此來勉勵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並且通過本次活動,有利於我們青年大學生更好的追尋革命歷史,傳承民族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提高當代學子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強我中華而奮鬥!

2024年抗戰勝利79週年假期實踐報告 篇2

隨着海口市內紅色革命紀念地尋訪活動的結束,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致遠傳承隊”又於7月23日,尋前往海南文昌“張雲逸紀念館”和“陳策將軍祖居”進行調研。

走進“張雲逸紀念館”,花團錦簇,綠樹掩映,環境優美。紀念館正門,鐫刻着由聶榮臻元帥題寫的“張雲逸紀念館”六個金色大字。在裏面,矗立着着張雲逸將軍5米高的銅像,栩栩如生的塑造了張雲逸將軍的戎馬英姿。在後面,穿過扭曲婉轉的人工橋,便來到了張雲逸將軍的生平陳列館。陳列館共兩樓,裏面記敍了張雲逸將軍從出生到病逝的全部經歷,這是烈士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崢嶸歲月,他帶領國民衝鋒陷陣,為祖國的成立作出了莫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又成為了領導中國人民建造自己家園的核心。張雲逸將軍一生戎馬,赫赫功勛,讓後人銘記,值得我們新一代學習,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楷模。

走出“張雲逸紀念園”,尋訪團一行繼續乘坐大巴趕往了位於文昌市會文鎮的“陳策將軍祖居”。陳策將軍同樣戎馬一生,是一位非常值得我們尊敬的革命先驅,張雲逸將軍被人們稱為獨腿將軍。革命年代,一位獨腿將軍,領導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烈士,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是多麼的光榮啊!

參觀學習完張雲逸和陳策將軍的紀念園,它完整的再現了烈士當年的風采及他們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值得我們每一位當代的青年學生去學習,以此來勉勵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並且通過本次活動,有利於我們青年大學生更好的追尋革命歷史,傳承民族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提高當代學子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強我中華而奮鬥!

2024年抗戰勝利79週年假期實踐報告 篇3

這裏是上虞豐惠,一座千年古鎮。

老街深巷古民宅,雕花飛檐馬頭牆。八街四十弄,迴環曲折,俯仰皆是景。除了悠久的歷史,這裏也是一個革命老區——浙東地區第一個解放的城鎮,浙東黨政軍機關曾在這裏駐紮。無數先烈在這塊紅色土地上生活和戰鬥過。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王一飛、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鬍愈之、當代茶聖吳覺農、著名哲學家範壽康都出生在這塊土地上。

沿着街河前行,九獅橋橫斜在這座城鎮的心臟,石上的青苔見證着千年榮辱。眼前這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像這座城鎮的見證者。

老人叫俞文治,是上虞新四軍研究會理事。這些年來,他一直研究着那段歷史。幾十年前發生的事,他依然記得明白,被當地的人們稱作“活字典”。老人家雖然已是79歲的高齡,但思路依然非常清晰,這位曾經的報社編輯笑着説,很少有人能像他這樣,在這個年紀了,還把新聞五要素都説得下來。

老人年少時,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他親眼看到過日軍是怎樣殘害着普通的老百姓。有小孩因為看了一眼日軍院子裏曬的衣服被活埋,有即將結婚的女人置辦新衣時被轟炸而身首分離,有幾日未進食的年輕人只不過想出城挖野菜而被槍斃。他也目睹了人民英雄般堅強不屈的反抗。“陳樹谷當年在戰役中被日本人活埋,有人聽到在那時候他依然喊着口號。幾個月後,他的屍體被挖了出來,那時候他嘴裏流出血來,大家都説是因為遇見親人了。”

正是因為親歷過腥風血雨,鐵馬冰河,所以記得真切,難以忘記。

談到現在,老人家總是感慨,現在的孩子,對於那段歷史,早已經陌生了。有人曾經問他,“老爺爺,這裏也曾經被日本人侵佔過嗎?”老人唏噓,卻也無力,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下那段歷史。

隨後,我們又走訪了當地的葛招娣老人。她是當時革命時期的地下交通員。一進門,葛招娣老人便招呼我們坐下。她總記不得我們到底是來做什麼,因此問了一遍又一遍,又一遍一遍地招呼我們坐下。因為年紀大了,便也不記得事兒了。我們想讓他回憶當年的事,她説着,言語裏滿是自豪。

當年的她就和現在的我們一般大,但那時她已經冒着生命的危險,為組織傳遞着情報。她説着自己從什麼時候當起了交通員,説着自己當年的同伴,説着當年的領導當年的任務,當年的生活。她一直説着同樣的話。關於那時候的片段式的記憶。朝顏已改,鬢邊霜寒。身體雖然隨着年齡的增長烘成了枯草色,記憶早已衰敗。可有些東西不是存留在腦海中,而是烙刻在心底。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或許,不是因為忘記,而是銘記。

當我們離開時,老人站在老屋前,就那樣站着。我想,在過去的無數個日子裏,她或許都曾這樣站在屋前,看着這片她生活了幾十年的土地。回憶着往昔。

在歷史的長河裏,那些勇敢的靈魂以鮮血染山河,用傲骨鑄城牆,換來一片天地無暇。很多事我們終究會忘記,但是有些事永遠不該被遺忘。在以後的幾天裏,我們會繼續聆聽古城的故事,用我們的畫面、筆墨,來追憶懷念那段崢嶸歲月。

2024年抗戰勝利79週年假期實踐報告 篇4

8月2日,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致遠傳承隊”尋訪團一行12人再次啟程,前往瓊山區雲龍鎮玉仙村。尋訪團本次主要是針對當年抗戰老兵以及烈士家屬,做相關訪談,實地調研。

玉仙村,地處雲龍、龍塘、靈山三鎮交界處,南渡江畔,距潭口碼頭七八百米,275户人家,人口近千人,是人多地少的村莊。尋訪團到達玉仙村村口後,由事先聯繫好的周隊長(玉仙村第一組隊長)帶領一行人走進玉仙村。由周隊長帶領一行人對抗戰老兵以及烈士家屬進行訪談,據周隊長介紹,玉仙村有10人被政府追認為烈士。尋訪團第一位採訪的對象是冼因明老先生,冼老先生是當年玉仙村地區的兒童團主要成員之一,據描述,當年白天由兒童團放哨,晚上由青年放哨。就在大榕樹下,冼老先生為前來的尋訪團講述了當年潭口革命鬥爭史,極為生動的描述當年潭口渡口打響第一槍的場景。緊接着,冼老先生用親眼目睹的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殘酷之行,讓在場尋訪團為之而氣憤不已!訪談結束之際,尋訪團為冼老先生送上本次活動紀念品。隨後,尋訪團進行相應的分組,深入玉仙村,尋訪抗戰老兵以及烈士家屬。

在訪談快接近尾聲的時候,冼老先生用自己的親身感受,給我們當代大學生給予了深切的教誨與期望。冼老先生説道:“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當代青年學子應當爭做領頭羊,敢於擔當、嚴於律己、甘於奉獻,讓崇高的精神、美好的道德繼續發揚光大。

2024年抗戰勝利79週年假期實踐報告 篇5

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9週年;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XX年7月21日,丹陽師範學院發起以“翻閲紅色記憶,尋訪老紅軍”為主題的“紅色之旅”暑期紅色文化考察研究活動。活動開展前,在學院實踐指導老師的曹學軍、俞祥老師細心指導下,和同學之間的合理分工配合,從而順利完成活動,並收穫感悟!

該活動涉及丹陽、揚州、揚中、句容、無錫、鎮江六地。學院學生潘雨傑通過事前宣傳領導,各地的同學們自發組織六支小隊,先由本地成員提前聯繫當地戰爭紀念館,瞭解當地紅色文化,熟練掌握紀念館講解流程。

7月21日起,由潘港回同學帶隊依次來到六地,各地誌願者為團隊內其他成員和旅客講解紀念館知識。隨後拜訪慰問當地老紅軍,詢問老紅軍生活近況,聆聽他們那個時代的崢嶸歲月,並送上學生們精心準備的書畫作品。

7月26號活動最後一天,全體“紅色之旅”小隊成員匯聚鎮江,進行六地紅色文化大彙總,團隊成員交流講解經歷和心得,藉此宣傳六地紅色文化。

7/21第一站:丹陽上海戰役總前委舊址

通過前期的學習準備,熱情的工作人員們引導着成員們進館介紹。接下來,講解正式開始了,朱一帆同學做了充分的準備,拿着準備的筆記結合詳細的館內介紹給大家細緻講解着,讓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連連稱讚,同學們各個聚精會神的聆聽着,四名講解員分工合作。接了第二棒的束程鵬也不甘示弱,查詢了許多課外資料,經過他的講解,同學們都沉浸在豐富生動的故事中了。下面的紀念館二樓由兩位女生講解,陳雪媛,蔡一筱同學的聲音雖沒有男生響亮,但講述娓娓道來,細細的為同學們介紹那歷史中的優秀革命烈士,共產黨戰士優秀的品質深深地感染了大家。

下午,丹陽小分隊拜訪慰問昔日抗美援朝的老革命戰士——邁村鄒生更老爺爺,聽她講述自己的戰爭故事。並送上自己的書法作品,以表敬意。

7/22

第二站:揚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揚州站的姜浩宇同學給大夥兒詳細地講解,同學們認真地聽着,三名講解員分工合作,接了第二棒的唐澤輝同學結合課外資料為大家繪聲繪色地講述着動人的革命故事。最後的周嘉安同學為同學們介紹優秀革命烈士。

講解結束,館內工作人員做了及時的補充,肯定了同學們的工作,並指出不足給予指導,並表達了對同學們深深地期望。相信這樣精彩的點評會讓同學們受益匪淺。通過這次講解同學們都對揚州紅色革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同學們觀紅色基地,憶崢嶸歲月,揚革命精神。

7/23

第三站:揚中渡江文化園

為了更加深入瞭解揚中紅色歷史,重温烽火歲月,我院“紅色之旅”揚中小分隊成員陳思源、王偉、朱玲、蔣玉清來到了揚中市渡江文化園,為大家介紹“我送親人過大江”主題展館內的陳設和資料。

展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分隊成員們繪聲繪色、激情澎湃,生動形象地闡述了戰爭年代革命先輩們保家衞國、英勇奮戰的事蹟。使同學們明白當今安穩的生活是革命先輩的鮮血換來的。

7/24

第四站:句容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句容小分隊的成員們曾兩次遠赴茅山新四軍紀念館,聆聽、觀察當地講解員講解。歸納整理講解資料,並多次實地練習。XX年7月24日,句容小分隊潘港回、楊藝、巫璇、高旭東在精心的準備下,為遠道而來的旅客和其他小隊的隊員們講解了“廉政館”和“將帥館”兩個主要紀念館。讓茅山底下這個新四軍的博物館,帶給人們不一樣的紅色文化感受。

此次“紅色之旅”活動,使句容小分隊做了一回紅色導遊,成員們表示受益匪淺。既鍛鍊了自己的講解能力,同時也是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銘記。

7/25

第五站:宜興張渚紅色紀念館

活動的前幾天,無錫小分隊成員左梓傑前往紀念館,認真聽取紀念館講解員介紹紀念館陳設資料,學習講解技巧。活動當天,為“紅色之旅”其他地區成員講解當地紅色知識。隨後,學生們前往瀛園,慰問新四軍野戰部隊的倖存者,聽老人講述當年的崢嶸歲月。

“紅色之旅——無錫站”活動的圓滿舉辦,旨在讓同學們走出校園、接觸社會、豐富閲歷,引導學生樹立高度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培養集體榮譽感及丹師學子勇擔使命心繫國家的愛國情懷。

7/26

第六站:鎮江焦山公園炮台

鎮江小分隊同學們帶領着其他城市的同學講述着在焦山的古炮台無論是在鴉片戰爭時期抗擊英國侵略者,還是在抗日時期抵抗日軍時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學們也都懷着崇敬的心摸了摸那台古炮,感悟當年艱辛,和時代的印記。在活動中學院老師也參與了這個活動,和同學們一起感悟歷史。並與其他各地小組成員交流六地紅色文化,分享講解心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mzpe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