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專業建設工作總結報告(精選3篇)

專業建設工作總結報告(精選3篇)

專業建設工作總結報告 篇1

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豐富知識層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結合本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育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

專業建設工作總結報告(精選3篇)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和政策,積極參加學校的政治學習,提高思想覺悟,熱愛黨的教育事業,自覺遵守《教師法》中的法律法規,認真執行教育方針,努力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服從領導,認真完成各項工作,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新時期,牢牢樹立服務學生的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使所有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二、個人簡歷及教研成果:

調到學校後,為了儘快轉變角色,適應工作的要求,我努力學習理論專業知識,結合自己實際動手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崗位技能,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比較複雜的電子電路專業理論及學生實習課程等工作。為了儘快適應日常教學工作,堅持認真備課。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程的類型,擬定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都做出安排,認真備好教案。努力提高教學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根據課程的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用多媒體以及實物演習引導學生的興趣,並進行有機整合,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能力,給他們設計不同的教學作業,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有些學生厭學情緒嚴重,我首先從思想上進行轉化工作,積極引導,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在工作中需要而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

專業建設工作總結報告 篇2

在20xx年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教育學院)的院特色專業遴選工作中,我係漢語言文學專業被確立為院特色專業建設點。三年來,經過我係全體同仁的不懈努力,漢語言文學特色專業建設點的建設水平達到了我院專業的驗收標準,本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成效顯著,現將特色專業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一、緊扣專業建設方略,切實推進各項工作

漢語言文學專業擁有一支年輕化、學歷高、實力強,而且作風頑強、鋭意進取的專業隊伍。在專業建設中,我們充分發揮學術帶頭人與學科帶頭人的作用,積極培養學術骨幹,緊扣特色專業建設目標,加大力度進行專業隊伍建設。教學科研並重,以教學為基礎,以科研為提升,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營造健康和諧的學術氛圍。特色專業在學院未來發展方面要起龍頭作用,為此全系同志進一步把各教研室工作做細、做強、做大,真正做到未雨綢繆。

1. 力促漢語言文學特色專業健康發展,爭創本專業為品牌專業。 “”期間,本專業加大引進人才力度,加快制度建設,加速教學改革,建設精品課程,為學校進入更高的平台做好了超前準備;培養了一批批具有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的合格中國小語文教學教師、教育科研人員、文祕工作者;每年畢業師範類專轉本生300人左右。本專業畢業生一直保持着較高比例和較高質量的就業率,其中有一大批相繼進入了我院附屬高中、南京十三中、南京北京東路國小、遊府西街國小、長江路國小和外地的名校,還有一些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不少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另眼相看,給予很高的評價,主動要求我們派畢業生前往實習,在公開招聘前提前來我院物色本專業優秀畢業生。這一切為本專業成為院品牌專業打下堅實基礎。

2. 積極引進高學歷、高職稱人才,保證了本專業的良性發展。為適應高教事業的發展,本專業從“十五”期間就致力於發展一支高素質、高水平、高職稱、高學歷的師資隊伍。截至20xx年x月,漢語言文學專業先後吸納2名博士,一位從事古代漢語、古文獻研究,一位從事先秦兩漢文學研究。

3. 剛柔相濟,依靠激勵、感召、啟發、示範、引導等方法,進一步夯實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基礎,併為本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學院的統一部署下,本專業貫徹傳統的“課比天大”“教學無小事”的教學管理理念,通過強化教學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過程、教學行為以及教學秩序;充分調研、借鑑兄弟院校的學分制,有序推進學分制,強化並完善教育教學的質量監控隊伍;以教學工作的目標管理為手段,持續提高教學質量。

二、繼續深化教學改革,不斷完善課程體系

本着一切為了專業發展的需要,為了與時代同步,系科進一步強化教學改革,進一步落實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人才科學發展觀,真正做到為社會服務、為教育服務。

1. 面向社會,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近三年,本專業為了適應社會對新型教育人才的需要,科學地將漢語言文學專業調整為三個模塊,即漢語言文學基礎理論、漢語言文學教育研究和漢語言文學應用技能。調整原有基礎性課程與實用性課程的課時,對內容詳盡的課程做了相應的整合,增開了針對學生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提升的一些理論實踐選修課程,如《語文教師專業素養與教學實務》《語文教學理論研究》《語文美育》等;將《新課程標準》的內容納入講授與考查之列;還增加了一些富於時代氣息和麪試的課程,譬如“演講與口才”、“説課”,等等,供學生在二年級選修。

2. 牢記四個“有利於”,以便於合理地選取教學內容。調整教學內容,簡言之,就是為了教育事業這一百年大計,因此,本專業以如下四個有利於為基本指南,即有利於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有利於學生進一步進行學科研究的初步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在大學畢業前獲得相應的中國小教師技能培訓。使學生能夠輕鬆走向課堂,也能夠愉快步入研究性大學進一步深造。

3. 強化教材建設。本專業的大部分專業基礎課程、主幹課程均使用本專業專任教師編著的教材,並在使

用中不斷修訂。由南師大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本專業專任教師編著的系列教材,近期已有部分教材再版重印;本專業專任教師編著的這套系列教材,獲20xx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還派出本專業專任教師參與我院分院五年制高師《語文》和《現代漢語》教材的編寫,擔任各分冊教材的主編、副主編;這批教材也已走進高師講堂,教材的修訂、選本的編撰工作也在有序進行。

三、有限的經費投入,無限的教育產出

根據專業具體規劃,三年來這1.5萬元專項基金主要投入在課程建設、重點學科建設、教學研究與科學研究等方面。這些資金的投入,有效地改變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與研究環境。具體情況如下:

6 主要用途 網絡建設 實習基地建設 辦公自動化 文獻資料、論文發表、學術會議 課程建設 其它 金額(單位:元) 1500 1500 1000 5000 4000 20xx

這些有限的經費支出,為本專業教師創造了一個更具有外延性的教學與科研平台,為學生提供了更優質的實習平台;這一切不僅符合本專業發展要求,而且為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做了充分的準備。

四、措施得力顯特色,多管齊下出成效

1. 積極採取各項措施,以保證漢語言文學特色專業建設目標的實現。第一,加強加速師資隊伍建設,確保師資隊伍建設上水平上台階;第二,加大課程建設力度,確保滿足學科發展需求;第三,深化教學改革,緊緊圍繞教學大綱、計劃、教材、課程建設、教風、學風、考風等進行全面改革,把漢語言文學(師範類專轉本)特色專業的建設落到實處。在“”期間,這些措施均已得到很好落實並初見成效,以達到預期建設目標。

2. 及時修改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從20xx年秋季開始,漢語言文學專業首先調整了過去整齊劃一、統一組織的集體實習模式,做到統一部署、集體實習與工作意向確定的個體實習相結合的靈活原則;在教學法課程中進一步融入“新課程標準”、“教育與心理”、“教師法”與“説課技能”,並作為考核內容;再者,調整了選修課部分,增加了“面試禮儀”、“普通話訓練”、“演講與口才”等更符合學生迫切需要的基本技能課程。到目前為止,這幾部分業已達到預期要求。

3. 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建設高質量師資隊伍。本着寧缺毋濫的前瞻性戰略眼光,近幾年,共引進兩位博士,進一步充實了專業師資隊伍。本專業專任教師中現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江蘇省“333”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2人、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3人。一位教師遠涉東洋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一支結構較合理,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學歷、高職級、高水平的專任教師隊伍,已經初步形成。

4. 加快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大幅提升科研成果的數量與質量。漢語言文學特色專業建設期間,有一位教師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兩位教師獨立承擔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兩項,多位教師主持院“”科研課題多項,5位教師獲院學術著作出版資助;此期間本專業專任教師出版個人學術著作十餘種,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5. 進一步規範教學管理制度,提高教學質量。經過多年苦心經營,目前,系常規教學工作井然有序,教學綱領性文件一應俱全,組織與實施均非常有力、到位;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活水長流,成果顯著;各類教學檔案齊全,管理有力;管理人員立足本職工作,任勞任怨。總之,教學管理已達規範化、專業化要求。

6. 合作辦學成績斐然。本專業的師範類專轉本是與蘇州大學合作辦學,接受該校教務部門和文學院的教學工作指導,互相信任,配合默契,合作愉快;依託省內多所教師進修學校等機構合作舉辦本專業成人“專升本”教育,也合作得十分成功。

五、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彰顯專業特色優勢

漢語言文學專業自復辦以來,經過連續的建設與發展,逐步在教師隊伍建設、學科建設、教材建設、課程設置與建設、學風建設與學生就業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

1.教學隊伍優。本專業教師具有比較豐富的兩年制大專起點本科學歷補償教育教學經驗,他們熟悉學生的專業背景,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科學研究能力。目前本專業擁有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共有5名教授(為全院教授數的20%),其中兩人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一人同時是本院唯一一位省“333”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還有一批高水平的副教授和青年講師,教師團隊結構合理,整體素質較高,是目前江蘇教育學院師資隊伍力量最強的專業之一。

2.教學計劃和大綱針對性強。在學習兄弟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辦學經驗和總結本專業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又多次組織調查研究,充分考慮生源的學習背景和實際發展需要,認真設計編寫了科學合理的專業教學計劃和各科教學大綱,對學生的培養既注意全面性又突出重點,從目前基礎教育的實際需要出發,要求學生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全面系統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打好基礎;同時也要強化把專業基礎理論轉化為教學技能的能力。

3.教材與精品課程建設初見成效。目前,由本專業教師編寫的7種專用教材,已於20xx年x月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並在使用中不斷修訂。圍繞必修課展開教學改革,已建成一門省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三門院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與“語文教學論”)。

4.人才培養模式科學。本專業充分考慮基礎教育教師的工作特點,注重將學生的基礎理論學習、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教學實踐能力培養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深入理解當前國內外基礎教育理論、母語教育、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最新發展和改革動向,把握本專業理論研究成果的價值追求;同時,帶領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調查、教育考察、文化考察和大量的見習與實習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本專業和國內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培養其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

5.改革力度大。本專業不僅加大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高度重視教師的進修學習特別是在職進修學習,提高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目前本專業有4位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本專業通過演講比賽、技能大賽(三字一話、説課等)、雙休日綜合文化素質課、社會用字調查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教學技能和教科研能力。

6.服務意識強。本着“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指導思想,大力開展就業指導、考研指導,並鼓勵學生積極就業、靈活就業。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兩屆畢業班許多學生在南京六城區中國小教師招考中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均表現出色,不少非南京籍同學在激烈的競爭中脱穎而出,留在南京的中國小任教;04級的鄭曉春進入了無錫市現代職業技術學校,05級的戴婧進入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章蕾進入江南大學太湖學院,08級的魏孟玲進入南京曉莊學院,王辰辰進入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成為高校教師。07級的餘匯進入江蘇省電化教育館。此外,在各地的中國小教師招聘考試中,本專業的學生也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很多畢業生順利被當地的重點中國小錄用。三屆畢業生中都有一批學生順利通過國家公務員招錄考試,進入地方黨委、政府機關工作。06級的郭琛被江蘇省煙草公司錄用,顯示了良好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以上事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專業對學生認真負責的社會服務意識和工作績效。

六、依然存在的問題,尚待改進的措施

問題一,雖然引進了一些高學歷、高職稱人才,但學院被邊緣化的現狀和資金不足等原因,對人才引進還存在瓶頸;圖書資料室建設資金的投入缺口很大;在深化教學改革過程中,一些措施還有待進一步落實、細化。

改進措施:立足選送現有教師攻讀博士學位的同時,在引進高職、高學歷人才方面爭取學院的更大支持,確保師資隊伍再上新階梯;購買圖書經費投入有待加大;加強監管力度,進一步落實與完善教學改革舉措。 問題二,與社會接軌方面的課程設置還不夠,相關的內容、課時數,包括開設時間等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

改進措施:繼續收集與社會接軌的相關訊息,進一步完善專業課程選修模塊。

問題三,由於近些年師範教育變化大,在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選取教材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困難。 改進措施:進一步密切聯繫各中國小教學實施單位,局部調整有關教學內容,既保證漢語言文學專業知

識的系統完整,又保證學生與社會“無縫接軌”。

另外,在教學相應環節仍需學院大力支持,不斷補充、更新教學設備,確保教學活動與科研活動正常進行。

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 20xx年x月x日

專業建設工作總結報告 篇3

遼東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始建於19xx年遼寧財政高等專科學校時期,是當時最早開辦的財經類專業之一。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我校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已經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成為在遼寧省地區有着較高聲譽的名牌專業,連續多年第一志願錄取率達到100%。該專業20xx年被批准為遼寧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xx年被批准為國家高職教學改革試點示範專業,20xx年被批准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高職品牌專業。歷經18載,該專業已培養出了3600多名優秀畢業生,成為我省會計電算化事業一支重要力量,為我省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一、專業建設的整體情況

經過多年的建設,會計電算化專業已經形成了理論聯繫實際、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基本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專業理論紮實、具備應用技能的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初步建立了適用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校內實驗實習基地。應用型人才培養成效顯著,畢業生的“雙證率” 不斷提高,用人單位反映好評率逐年上升,會計專業對口就業率也穩定在85%的較高水平,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

二、注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一)會計電算化特色專業建設的指導思想

本專業立足於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遵循以能力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注重應用性、職業性的人才教育理念,緊緊把握我院會計人才培養的地方性和應用性特徵,明確了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堅持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結合,針對社會職業崗位羣設置專業方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本專業教學方向始終圍繞理論與實踐兩條主線,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努力做到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在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改革過程中,始終重視與時俱進,積極探索高職教育規律和時代要求,主動適應新的經濟環境條件下的會計專業人才的需要,適時調整優化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根據就業崗位(羣)需求變化不斷優化專業內涵,對原有的課程進行重新組合,強化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和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及會計相關崗位所必須具備的技能實訓,使高職教育“工學結合”、應用型和“雙證書”人才培養模式得到充分體現。

三、注重專業教學改革,成效顯著

(一)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中,體現基於工作過程與任務的課程設計理念,做到實踐動手能力訓練作為貫穿教學始終的主線,主要培養學生專業技能,並形成專業特色。在理論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對一些傳統的課程和內容進行優化,壓縮理論課時,精心設置會計電算化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在會計理論教學上,以必須夠用為度,教學內容的基礎課程設置根據應用能力需要程度來確定,教學重點在於讓學生掌握“是什麼”,理論知識要求程度相對不高。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建立課內實踐和實踐環節兩大模塊。在教學活動中,保證實踐環節不斷線,每個學期均設有單獨的綜合實訓課程,從單項實驗到綜合實驗,從手工實驗到微機操作,不間斷地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二)課程建設

過年來,會計電算化專業在課程建設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基礎會計》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統計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財務管理》、《成本會計》被評為校級精品課。在課程建設方面,以精品課程建設引領課程規範化建設與管理,通過國家級精品課、省級精品課和校級精品課的建設,有效地提高了課程建設水平。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不斷改進傳統的教育模式,主動適應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理念的需要。教學中廣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手段,因材施教,採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廣泛開展問題討論和案例分析。在實驗課教學中,將模擬實驗教學方式、演示實驗教學方式、插播實驗教學方式、角色扮演實驗教學方式的那份多種現代教學方式根據課程需要結合運用,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改革成果

近年來本專業廣大教師科研意識和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加強了學術科研活動,重視橫向課題研究工作,成果顯著。20xx年以來,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共完成科研論文80餘篇,教研論文20餘篇,近三年來主持省級以上科研立項6項,校級科研立項1項;主持省級教研立項2項,校級教研立項14項。完成教材及專著多部,獲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4 項。

四、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遼東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是一隻有着較高教學水平的師資隊伍,共有專業課教師20人,其中完全從事高職教學的專任教師12人,主要從事本科、兼從事高職教學的教師8人,具有碩士學位15人,雙師型教師 10人。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講師5人。這支教學團隊學緣廣泛,學歷層次高,知識結構合理,教師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20xx年以來公開發表的論文120餘篇,出版專著和主編教材20餘部,出版校內自編教材多部,並有多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級獎勵。

五、重視實驗室建設,為實訓提供全方位保障

多年來會計電算化專業一直十分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工作,目前學院可用於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實驗室有5個,其中電算化會計實驗室2個、手工會計模擬實驗室1個、財務管理實驗室和ERP沙盤實驗室各1個。這些實驗室功能齊全,設備先進,基本能夠滿足學生在校期間的實驗實訓需求,為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與此同時,本專業還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7個。以丹東曙光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校外穩定的實訓基地,常年接受在校生頂崗實習以及階段實習活動,有效保證了本專業學生工學結合的開展,以及培養目標的實現。

六、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服務社會能力不斷增強

(一)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會計電算化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以其良好的職業修養、崇高的敬業精神,較強的適應能力、以及出色的工作業績,贏得了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和重視。畢業學生的“雙證率”(畢

業證與會計從業資格證)平均為98%,就業率逐年攀升,近三年平均達到90%以上。

與此同時,注重學生在校期間各種專業技能的培養,鼓勵並支持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專業技能比賽,如遼寧省第三屆會計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用友杯”全國大學生ERP技能大賽等,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專業學生20xx年獲“遼寧省會計誠信辯論賽”最佳辯手獎;20xx年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遼寧賽區甲組一等獎;20xx-20xx連續五年在“用友杯”全國大學生ERP技能大賽中獲遼寧賽區團體第一名,並代表遼寧省參加全國比賽;20xx年更是一舉獲得該大賽的全國一等獎。

(二)教育成效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本專業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以提高,教育成效顯著,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吸引了大批的考生報考。每年的學生人數均穩定在180人左右,連續多年第一志願錄取率達到100%,近幾年錄取分數線更是高於總錄取線100多分。

(三)服務社會能力不斷增強

本專業能夠根據社會、企業、農村勞動力轉移等需要,積極承擔非學歷的短期職業技能培訓和崗位培訓任務,為丹東中職學校開展ERP師資培訓,丹東財政幹部會計準則培訓,遼寧省森林經營研究所開展諮詢與診斷,以及會計人員成本核算培訓活動、遼寧省地税幹部培訓等,年培訓人數在800人左右。面向行業企業需要主動承擔與專業相關的技術服務與諮詢項目,並取得實際效果,如:為丹東曙光股份有限公司、丹東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開展的企業會計準則實施

諮詢;教師利用業餘時間(假期或雙休日)為行業企業和社區提供服務、諮詢每人每年累計不少於40學時。

會計電算化專業在建設過程中,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還存在着諸如師資不足、建設經費短缺、校外實訓基地偏少等問題,希望在以後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中儘快找到解決的辦法,不斷創造該專業的輝煌。

標籤: 總結報告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oj6p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