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醫科大學校長工作報告範文

醫科大學校長工作報告範文

各位代表、同志們:

醫科大學校長工作報告範文

下面,我代表學校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並請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工作回顧

是我校全面落實校第六次的開局之年,學校在省委、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精神,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改革創新規範發展”為主題,團結和帶領全校廣大師生醫護員工,繼續解放思想,鋭意創新,強化管理,提高質量,促進和諧,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事業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

(一)紮實推進質量工程建設,教育教學工作成績顯著

學校通過召開第十一次專題教學研討會,紮實推進國家—省—校三級質量工程體系建設,出台《醫科大學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建設方案》,實現學校教學工作可持續發展。新增臨牀藥理學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新增臨牀醫學專業成為第四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另有15個項目獲得省級立項,10項作品在全省多媒體教育評獎中獲獎,其中2個作品獲高教多媒體課件一等獎。

進一步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基礎、臨牀課程整合的研究,開辦第三期規範化實踐教學技能培訓。積極推進臨牀學院制教學工作,真正實現了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獲得財政部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項目專項資金900 萬元。建有“衞生事業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醫藥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兩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開展大學生村醫工程項目研究。面向學生開放實驗室、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七年制早期接觸科研項目等工作成效顯著,多個項目代表學校參加了國家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

出台了《醫科大學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管理辦法》,推進招生工作陽光工程的實施。新增臨牀醫學等7個本科專業進入我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本科生源質量全面提高,共錄取一本、二本、三本新生2856人。各層次、各類別研究生招生規模首次達到1000人,其中統招博士研究生52名,碩士研究生895名。

(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科研水平繼續攀升

我校科研水平在全國高校排名大幅提高,自然科學研究排名躍升至省內第3位、省屬高校第1位(包括中國科技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較上年各躍升2個位次。再次榮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榮獲中華醫學科技獎科普獎,榮獲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6項、三等獎8項,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

全年共有 246項項目獲得資助(含16項橫向課題),資助總經費3384.81萬元,上漲52.35%。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39項,總資助經費1038萬元,實現連續8年保持遞增,立項數和經費數繼續穩居省屬高校首位;新增1項科技部“xx”計劃重大新藥創制專項,1項973計劃項目前期專項,1項 863計劃專項。發現銀屑病、紅斑狼瘡和麻風病易感基因的三項原創性重大成果被國際頂尖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和《自然遺傳》刊載。

重要遺傳病基因資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教育部驗收,更名為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有17個省級(重點)以上科技平台,積極推進我校大型儀器設備實現異地實體共享,加快科技資源共享平台建設。

全年有19項科技成果通過鑑定,19項成果獲准登記,積極參與省內和跨省市的產學研合作對接會,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38項,中標教育廳產學研合作項目5項。

(三)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加大學位點建設力度

中藥藥理學獲批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制定《醫科大學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2019)》,同時對第二批校級重點學科進行評估,驗收結果為“優秀”的 6個學科直接進入第三批校級重點學科,組織第三批校級重點學科的申報,遴選出29個校級重點學科,8個校級重點扶持學科。

獲得臨牀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完成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組織開展兩批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工作,新增科學學位碩士生指導教師155 人,臨牀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200人。成立研究生培養督導委員會,深化研究生教學培養改革,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組織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的申報工作,獲評省級優秀博士論文1篇,省級優秀碩士論文6篇。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高層次人才隊伍

積極穩妥推進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初步制定《醫科大學崗位設置方案》。修訂《醫科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暫行規定》,出台《醫科大學黨管人才的若干意見》。召開校人才戰略研討會,制定《醫科大學“xx”師資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創新用人機制,完善以全職聘任為主、兼職聘任為輔的用人形式,完善對人事代理人員和合同工的管理。

繼續實施“四百工程”,選派17名教師赴國外進行學術訪問或研修,建立健全青年教師出國培訓的長效機制。深入落實“百名博士”培養計劃,提高教師隊伍學歷層次,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歷的比例持續提高,8人獲得博士學位,19人考取在職博士研究生。加強師資培訓,選派教師參加國內訪問學者、課程進修、短期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水平。落實省高校博士後工程計劃,研究制定醫科大學博士後崗位設置及招聘方案。

全年共有3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獲省青年科技獎,28人入選第一批省學術技術帶頭人選,19人入選第六批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的合作交流,聘請2名海外特聘教授,20餘名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業工作再創佳績

舉辦第八期學生思想政治幹部培訓班,加強思政幹部隊伍建設。結合紀念“五?四”運動90週年、“新中國成立60週年大慶”、學校內遷60週年等,開展愛國愛校系列教育活動。繼承我校前身上海東南醫學院的光榮傳統,開辦了第一期東南學堂培訓班暨醫科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大學生骨幹培訓班。實施一、二年級學生晨讀制,在大一新生中恢復升國旗儀式和早操制度,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開展現場心理諮詢、心理知識講座、開放心理諮詢室、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嚴重心理問題者約談等活動,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繼續完善國家、學校、社會多層次,獎、貸、補、助、勤相結合的多元化資助服務體系,增設“徐叔雲獎學金”、“天瑞律師獎學金”和“益佰藥學助學金”,獎勵優秀學生,切實解決貧困學生的實際困難。

繼續舉辦春冬季校內人才市場,有針對性舉辦中小型專場招聘會,積極加強就業市場信息化工作,充分發揮校內和校外市場、有形和無形市場的作用。加強實習和就業基地的建設,健全畢業生用人單位反饋調查機制。連續第三年獲省就業工作委員會“就業工作標兵單位”,獲“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我校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畢業生的就業率分別達到100%、93.52%和77.17%,就業質量繼續提升。

(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

大力推進學校重點工程建設。新圖書館大樓竣工投入使用,老圖書館完成加固改造任務,3號學生公寓樓建設如期啟動,和平苑職工點狀樓結構封頂,荷花塘改造工程按時推進。

數字化校園建設穩步推進。校園數據中心機房如期建設並完工,學生宿舍樓、老圖書館網絡得以改造完善,對新圖書館和校園大塘周邊區域的網絡幹線地下管道進行了規劃和施工,建成學位論文、教學參考書、虛擬參考諮詢等數字圖書館應用系統,電子文獻及信息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使用。

南校區基礎建設進一步完善。南區基礎實驗樓交付使用,完成了教學樓連廊工程和文化休閒廣場工程。按照學校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的規劃,完成部分單位行政辦公用房的搬遷調整,完成護理、公衞學院搬遷南校區工作。

(七)積極實施民生工程,努力構建平安、和諧校園

完成22項教學和行政用房、學生宿舍、職工住宅的維修改造工作,做好和平苑三棟高層入住及後續配套工作。努力辦好學校食堂,學生第一食堂再次榮獲“a級”食堂稱號。積極開展春節、教師節等節日慰問活動,堅持看望生病住院的教職工和幫助經濟困難户。完成幼兒園體制改革工作。

大力促進和諧校園文化建設。開展慶祝建國 60週年主題教育活動,舉行以“感恩、凝聚、發展”為主題的內遷60週年紀念大會,舉辦以“好學力行、造就良醫”和“求真、求精、求新”為核心內容的學風建設系列活動,實施了晨讀制,恢復升旗儀式和早操制度。加強校風、學風督查,加大對考風考紀的宣傳教育和管理力度。促進了學風教風、師德師風、醫德醫風建設。舉辦“醫學與人文大講堂”系列講座活動,邀請了俞吾金、陳國良、侯惠勤、汪利民等國內著名專家學者作講座,提升師生的人文素質。編撰出版《醫科大學年鑑(卷)》,啟動校史館建設。

(八)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治校能力

召開學校發展戰略務虛會,做好學校發展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健全領導班子科學民主決策制度,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共產黨醫科大學委員會工作規則(試行)》、《醫科大學校長工作規則(試行)》。重視調查研究,出台《醫科大學領導班子調查研究工作實施意見》。推進管理重心下移和學院管理體制改革,制定《醫科大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制度(試行)》。

堅持“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強化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完成四家校辦企業清產核資及資產評估工作。嚴格執行收費政策,實行收費公示制度。建立政府採購組織和制度保障。成立學校招標工作辦公室,規範採購行為。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嚴肅財經紀律。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規範工程建設項目管理。

做好審計和監察工作。加大對基建、修繕工程和教學、科研、行政等領域的審計監督,全年審計基建維修工程項目145項,送審金額14300萬元,審計核減額2874.13萬元,審減率為20.1%。完成4位處級幹部的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切實加強黨內監督和校內行政監察,出台《醫科大學處科級幹部問責暫行辦法》,規範幹部責任追究行為。

(九)大力推進附屬醫院建設,不斷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

一附院各項指標再創歷史最好水平,實際開放牀位2259張。學科學位點建設、科研成果實現重大突破,科教工作成績喜人。外科病房樓及門急診樓建成啟用,pet-ct和3.0磁共振投入使用,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積極探索分配製度改革,強化管理,醫院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再上新台階;認真做好傳染病防治和援外、援川和對口扶持等工作,醫院影響力和美譽度不斷擴大,榮獲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全國城市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新中國六十年醫療衞生優秀單位等一批榮譽稱號。

二附院開診一週年,各項事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開設牀位873張,牀位平均使用率92.0%。臨牀醫技科室基本開放到位,成立腫瘤放療中心和省內唯一一家小兒腦癱康復中心;突出特色服務,在省內率先開放ct、磁共振24小時檢查;醫療服務、護理水平不斷提高,人才梯隊基本建立,教學科研成果初見成效。

四附院順利揭牌,發展步入正軌,醫院改善了診療環境,購置更新了設備,加大了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醫療指標呈增長勢頭,業務收入明顯提高。

附屬口腔醫院努力提高辦院水平,成功舉辦“口腔醫學院(醫院)發展論壇,明確了今後的奮鬥目標。

非直屬附屬醫院建設工作紮實推進,繼續拓展臨牀教學基地,吸納六安市人民醫院為我校非直屬附屬醫院。新建臨牀學院9家,教學醫院1家,形成了以6家綜合性附屬醫院為龍頭,39家臨牀學院為骨幹,33家教學醫院為補充的臨牀教學基地網絡。召開首屆臨牀學院工作會議,明確了新形勢下臨牀學院建設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教學研究型醫療基地的新目標。

各位代表、同志們,學校事業發展實現了新跨越和新突破,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成績的取得,是省委、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深化改革,勵精圖治的結果;是全體教職醫護員工同心協力,鋭意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校黨委、行政向為學校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同志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伴隨着高等教育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學校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學校在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辦學空間不足,辦學經費緊張,辦學資源配置不盡合理;學校在國家級層面上的項目、成果、品牌還不多,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不足;改革創新力度不夠,教育教學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不能完全適應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的要求;辦學行為需要進一步規範;一些關係師生醫護員工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得還不夠好,民生工程還需繼續努力。面對困難和挑戰,全校上下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戰略的發展眼光,創新思路、迎難而上,採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學校事業健康發展。

二、工作的總體要求

全校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校第六次確定的奮鬥目標,以“科學發展、造就良醫、辦人民滿意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為主線,以“鞏固、謀劃、改革、質量、發展”為主題,鞏固擴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精心編制學校“xx”發展規劃,深化教育與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提升育人質量和服務社會水平,團結和帶領全校廣大黨員和師生醫護員工,努力實現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戰略性轉變,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聚焦重點難點,全面推進學校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發展,再上新水平。

(一)搶抓發展機遇,推動各項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今年,國際國內的發展環境有所改善,國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經濟形勢的變化必然對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另外,省獲批准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對高等教育必將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們要切實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在統一思想中繼續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不斷更新觀念,搶抓機遇,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勇於突破。深入研究將要出台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全面完成學校“xx”發展目標,認真謀劃制定學校事業發展“xx”規劃,注重發展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優化學科建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醫協調發展。主動在全國醫學教育的發展大格局中爭先進位,推動學校辦學事業邁上新的台階。

(二)狠抓貫徹落實,健全促進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

科學發展永無止境,我們要不斷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識,着力抓好成果運用和轉化。去年我們在各個方面制定了很多好的規章制度。規章制度能否發揮作用,關鍵在於加強執行力,在工作中抓好落實。要繼續把學習實踐活動以及工作實踐中創造的有效做法制度化、長效化,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政策導向、輿論導向和用人導向;把科學發展觀內化為學校的辦學觀,紮實推進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學治校,促進學校科學發展。

(三)不斷改革創新,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服務水平

管理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規範管理出效益、出水平、出成果、出形象。同樣的投入、同樣的條件,能不能產生最大的效益,主要看管理。要通過科學管理的改革創新,加強效能建設。按照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要求,繼續推進學習型機關、學習型支部、學習型團隊建設,努力形成學習研究的氛圍,增強學校發展活力和創造力。要大力倡導學習鑽研現代管理知識和崗位業務知識,加強調查研究,激發創造活力,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要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改進文風、會風,精簡會議、文件,清理並嚴格控制評比、評獎、評估和考核等活動,強化責任制和問責制,努力提高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四)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團結和諧、幹事創業的發展環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穩定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要讓全體師生醫護員工共享學校改革發展的成果。要始終堅持依靠教職工辦學的方針,發揮全體教職醫護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關心並積極解決教職工的實際困難,滿懷熱情地做好大學生的服務管理工作和畢業生就業工作,進一步推進“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建設,為廣大師生醫護員工營造團結、文明、和諧、寬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為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增加動力,提供保障。

三、主要任務

(一)堅持內涵發展為主,不斷提高辦學水平與質量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戰略性轉變。開展“教育思想觀念轉變活動月”活動,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落實“教學質量工程”,加強專業、課程和團隊等建設,積極申報國家、省特色專業和人才培養改革試驗示範區,力爭再建成1-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校級精品課程。實施專業大類招生、拓寬專業口徑、後期分流培養,積極推進教學內容、課程和實踐教學體系改革。開展學年學分制改革試點,積極穩妥地開展第二專業學位和雙學位試點工作。改革學業評價制度,逐步形成發展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標準分制等結合的學業評價體系。加大臨牀、基礎相結合的課程整合力度,大力推進臨牀學院制改革和臨牀學院內涵建設。在現有臨牀醫學七年制的基礎上,逐步打通“五七互通”、“本碩博互通”、“國內外互通”的教育渠道,創辦具有特色的精品教育班。召開以加強教研室建設為主題的第十二次教學工作研討會,推進教學管理重心下移。辦好第四期臨牀實踐教學技能規範化培訓班。加強考試管理,嚴肅考風考紀。推進臨牀醫學院建設。加快繼續教育發展。

加大學科學位點建設,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加強特色重點學科和一級學科博士點建設。瞄準教育部“特色重點學科建設”啟動項目,積極爭創“國家行業特色學校”。以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和省級重點學科建設為契機,打造特色學科羣。要繼續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增強新建學科、弱勢學科的自我發展能力和競爭力,推動學科之間的協調合作和平衡發展。整合資源,積極做好藥理學、流行病與衞生統計學申報國家重點學科的前期工作,力爭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1~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4個以上。

全面實施“研究生教育質量與創新工程”,調整完善我校研究生和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質量監控,開展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召開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討會。落實研究生“千人培養計劃”實施方案。認真做好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遴選、推薦工作,力爭實現“國家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入選零的突破。大力發展專業碩士、博士學位教育,推動我校產學研聯合培養工作。

力爭重大項目取得新突破,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努力擴大國家級項目立項渠道和份額,力爭在國家“973”、“863”計劃、國家自然基金等重大課題立項和國家級科技成果獎項上取得新突破,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要力爭超過50項,科研經費突破3000萬元。完善科研項目申報體系,支持引導青年科技人才勇挑重擔,提升集團作戰能力。積極培育國家科技創新平台。力爭 sci論文發表數超200篇,質量有新的提升。加大力度激勵科技成果產出,今年力爭獲得省自然科技一等獎。實現大型設備開放共享,提高實驗室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積極舉辦高層次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提升我校的科技競爭力。實施新一輪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積極申報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吸引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繼續完成“四百人才”工程,實施‘海外人才招聘計劃”,積極引進具有國際視野和海外背景的師資和學科高層次人才,加大傑出人才尤其是學術領軍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力爭在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長江學者”上實現突破。有計劃地與國外、境外高水平大學建立高層次人才合作培養機制。注重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師培訓考核制度,加快推進青年教師的培養,提升教師人才隊伍中博士學位所佔的比例。今年擬引進急需專業博士60名(一附院20名,二附院15名,四附院和校本部25名),選送10名教師出國攻讀博士、20名相關人才出國短期進修(1年以內)。繼續加強和完善博士後管理工作。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醫護、技術員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繼續加強黨政管理、後勤服務等人才隊伍建設。

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流。不斷拓展同國外、境外知名高校合作交流的途徑和領域,積極構建多層次的交流合作模式。繼續鞏固和加深與德國海德堡、烏爾姆大學的合作交流,選派優秀學生赴海德堡大學攻讀學位。完成與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開展高層學術交流、青年教師進修訪問計劃。與日本千葉大學建立正式校際合作關係。落實與台北醫學大學及其附屬醫院萬芳醫院簽訂的備忘錄內容;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試招英語授課留學生30名。

加快校園建設步伐,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快3號學生公寓樓建設,啟動實驗教學綜合樓建設,興建一附院腫瘤治療中心樓等重大工程。按照“總體規劃、突出特色、重視民生、分步實施”的原則,進一步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教學科研建設土地。主動跟蹤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政策導向,積極尋求拓展辦學空間。

加強實驗室、圖書館、檔案館、校園信息網絡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樹立大後勤管理理念,逐步推進後勤目標管理機制改革。提高服務意識,強化服務職能,改善服務質量,為全校各項事業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探索推進向綜合性大學管理模式轉變

謀劃制定“xx”規劃。成立學校發展規劃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總結“xx”事業發展規劃實施情況,結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校第六次精神,分析學校現狀、面臨的形勢和重要機遇,加強高水平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辦學指標體系的研究和應用,對學校“xx”事業發展的目標定位、指導思想、建設內容、主要舉措等進行深入調研和討論,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制定“xx”事業發展規劃。

紮實推進管理體制創新。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完善重大項目、重大問題、重大決定的決策諮詢和研究機制。強化各級學術委員會作用,促進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優化配置。逐步探討施行分級管理,逐步下放人事、財務、物資管理權力,推進管理重心下移。加強制度建設和效能建設,推進校務公開,精簡會議、文件。

積極穩妥推進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根據國家政策精神以及省市有關規定,認真做好各級各類崗位的規範設置、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深化聘用制改革,提高用人質量與用人效益。認真做好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充分發揮績效工資制度改革的激勵效能和管理效益。

強化財務管理和監察審計工作。成立預算委員會和決算委員會,實行預算改革,嚴格財務管理,優化支出結構,科學使用各項經費,開展學校資源有效利用和績效評價專題調研,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全面提升學校總體財務管理水平。強化對權力運行重點環節、重點部門的監督,加強財務收支和預算執行的內部督查,加強基建修繕工程、物資採購審計和專項審計。不斷強化合同管理,切實規範招標管理。採取有力措施,推進節能減排,嚴堵管理漏洞,降低運行成本,建設節約型校園。

三、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創建平安、和諧校園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力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加大學生學風建設,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舉辦第九期思想政治幹部隊伍培訓研討班,試行低年級輔導員導師制,完善輔導員隊伍培養、管理、使用和考核機制,不斷提高學生工作科學化水平。結合黨的和xx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上海世博會的召開等形勢政策,開展對大學生重大國情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強化學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完善助學解困體系,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和幫扶工作。

建立促進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全力以赴做好就業工作。加強畢業生就業工作指導與服務,加強對畢業生的相關“資格證書”的培訓,加大畢業生就業信息暢通渠道建設,以實習基地為依託,積極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將創業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

紮實有效推進民生工程建設,進一步改善民生。繼續開展暑期維修工作;完成原荷花塘改造等校園綠化、美化工程;完成和平苑點狀樓工程;啟動和平苑二期工程建設,努力完善供電、供水配套設施;積極為年輕教職工解決住房問題提供便利和幫助;關心教職工健康,繼續做好職工體檢;推進陽光體育工程,提高師生醫護員工健康水平。

着力構建平安、和諧校園。認真進行學校各類安全隱患再排查再整改,認真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將安全穩定工作目標考核覆蓋到全校各部門、各單位,健全領導有力、責任明確、運轉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體系。加強前瞻性分析研判,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努力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促進和諧、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完善學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健全預案,夯實工作基礎。繼續開展綜合治理,充分發揮羣防羣治和技防網絡作用,不斷提升校園治安管理水平。加強信息化條件下維穩工作的研究,逐步實行校園網絡實名制,建立校園網及子網信息審查責任制。着力構建幹羣和諧、師生和諧、醫患和諧的校園環境。積極配合省市有關部門做好“五五”普法驗收和人口普查工作。全力做好在肥高校保密協作組長單位工作。

努力培育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體系。進一步完善學校大學文化體系,激勵師生傳承學校優良傳統。加強校風學風、師德師風和醫德醫風建設,引導校園文化風尚。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精神的理論研究。繼續辦好“醫學與人文大講堂”,推進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積極開展校史館建設和校史的修訂工作,啟動校園文化標識系統工程,充分發揮校史檔案、校內文化遺產、人文景觀在培育大學精神和建設校園文化中的特殊作用。加強對校報、廣播台、校園網絡等校內媒體的建設和管理,建立並完善校園網新聞審查台帳制,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四、適應國家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提升附屬醫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全面促進各附屬醫院、臨牀學院的發展。充分發揮各附屬醫院、臨牀學院在醫教研、學科建設等方面的特殊作用。推進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促進並帶動各附屬醫院、臨牀學院的發展,形成特色學科與人才建設、教學與科研、臨牀診斷與治療全面發展的良好格局。各附屬醫院要主動適應和把握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形勢與機遇,加強醫院內涵建設,積極探索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創新,着力增強醫教研協調發展的綜合實力。提升對學校建設和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對直屬附屬醫院實施目標管理,組建安醫附屬醫院醫療集團。簽訂直屬附屬醫院目標管理責任書,切實提高各附屬醫院的醫療質量、服務水平和技術創新水平,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大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積極籌備組建以第一附院為龍頭的安醫大附院醫療集團。

第一附院要堅持“名醫名院”戰略,着力加強臨牀重點科室建設,大力發展特色專科。立足“科技興院”,着力加強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切實提高核心競爭力。要調整醫院管理架構及服務流程,積極探索醫院管理的體制、機制創新,切實提高醫院服務水平、服務質量、綜合績效。第二附院要着力打造高層次人才隊伍,積極推行醫教研三位一體的運行模式,加強學科建設和運營管理效力,進一步拓展醫療服務市場,大力提高醫院的活力和競爭力,爭創“三甲”醫院。第四附院要積極拓展辦院空間,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提高診療技術水平,積極做好臨牀教學與研究工作。拓展附屬口腔醫院辦院空間,力爭附屬口腔醫院獨立編制,獨立建制。

加強非直屬附屬醫院和臨牀學院建設。加強附屬省立醫院、第三附屬醫院、附屬安慶醫院等非直屬附屬醫院教學、科研體系建設,對各臨牀醫院、教學醫院醫教研工作進行指導和支持,有針對性地開展考核、評估、檢查。

各位代表、同志們,回顧過去,鼓舞人心;展望未來,催人奮進。新的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神聖而光榮,廣大師生醫護員工寄予我們的期望殷切而厚重。,是我校完成 “xx”規劃,制定“xx”規劃的關鍵時期,謀劃好、落實好今年的工作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凝聚全校師生醫護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再接再厲,開拓進取,加快發展步伐,紮紮實實地提高辦學質量與辦學水平,為把我校建設成為高水平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而努力奮鬥!為服務省經濟與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加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388no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