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精品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精品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精品

----- 農村教育現狀的調查

今年寒假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對我省農村教育現狀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更深刻的意識到了在農村普及義務教育的重要自己的力量!性。很多農村孩子不上學,即使在上學的孩子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人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不能擺正學習的態度,把學習擺在正確的位置。這是一種病態的、不正常的社會現象。

在花一樣的年齡,有些青少年卻身在校園外,他們輟學的原因我大概總結一下,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

(1) 來自學校的原因辦學設施不足 學生上學好難

通過教育廳等8個部門對全省11個國家和省扶貧開發重點縣開展的調查發現:全省中國小還有68萬多平方米的危房,校舍缺口90多萬平方米。很多國中沒有學生宿舍,即使有宿舍,住宿條件也很差,大多數國中和有學生寄宿的國小沒有食堂,學生只能自己做飯吃,有的就在露天生火做飯。不少學校沒有沒有圍牆。近年來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一些農村學校已發生顯著變化,但仍有一些學校的辦學條件困窘得令人吃驚。

(2)來自家長的原因不曉得國家幫扶政策

自從政府免除雜費後,學生上學只需交幾十塊錢課本費,“兩免一補”政策還對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免課本費,對於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説,只要想上學,把家庭情況向學校説明後,一分錢不交也可上學。但很多家長現在還不知道有這樣的好政策。更令人感慨的是某些家長因家庭貧困欠了學校學費,家長覺得不好意思,竟然不敢再讓孩子上學了。

(3)來自教育體制的原因學前教育跟不上

記者從有關部門瞭解到,我省11個國家和省扶貧開發重點縣現有幼兒園不足200所,在園幼兒不足2萬人,幼兒教育十分薄弱。很多鄉鎮除辦有少量學前班外,學前三年教育幾乎是空白。究其原因,一是市縣、鄉鎮兩級政府對幼兒教育沒有給予必要的扶持,二是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農村幼兒教育。這些沒接受過學前教育的農村小孩直接進入國小學前班或一年級,老師要哄那些不適應集體活動的孩子,還要操心課程進度問題,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學生們學得很吃力,學不好也着急,慢慢就會厭學了。而學生自身學習成績不好導致厭學,是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4) 來自政府的原因引人深思的“讀書無用論”

農村很多老師談到,現在有很多小孩不是因為家庭困難輟學,而是因為沒有奮鬥目標而輟學,他們看不到上學的美好前景。在有的村莊,好不容易考出一名大學生,卻因找不到工作發愁,直接影響到了本村小孩上學的積極性。通過從有關部門瞭解,我省近7年有數千名師範畢業生處於“積壓”狀態中,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師範學校在中招錄取中的工作,最近兩年來,我省中師範學校常常為缺乏報考生源而發愁,很多中師學校錄取分數一降再降,卻仍然不能錄滿計劃招生人數。而師資力量的缺乏又導致農村教育質量長期得不到提高。

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問題呢?這與當前農村教育的現狀及某些弊病有

(一)由於農村經濟發展落後,農村義務教育環境與城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

由於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從而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農村學校的環境相當艱難。從硬件來看,農村學校教學和辦公環境、教學儀器、試驗設備、圖書資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別,有些學校根本就沒有看見過電腦,也沒有圖書室,有也只是聊勝於無。有些學校危改資金缺乏,潛在的安全危險仍然沒有消除。以前分級辦學,以村為單位負責,區縣為輔;改革後農村以區縣為主,上面的資金不能到位,農村的危房改造出現真空。目前在農村,一方面由於生源減少,主要來自於計劃生育和外出打工,學校進行合併,有些學校沒有學生,成了空的;另一方面,村裏面因為普九的債務,又把學校固定資產作為償還債務的重要資本,學校合併並未形成資源整合,達到改善學校環境的目的。很多學校的校舍年久失修,衞生條件狀況很差,現代化教育環境離他們還很遙遠。在此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農村孩子,在文化素質、綜合素質和心態等方面都嚴重滯後於城市,客觀上造成城鄉教育的不平等。

(二)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待遇差,教育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由於農村老師的工資普遍比較低,因此一般大學畢業生都不願意到農村去教書,所以農村中國小的教師整體素質比較低,但是同時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嚴重製約着師資力量的調整。一般説來,農村高級教師每個月工資才1200多元,一般的老師只有800多元,民辦的代課老師只有3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辦老師只有500多元,這樣還不如出去打工。儘管如此,很多想要進來的畢業生還進不來。一方面主要的骨幹教師大量流失,儘量往城裏調,另一方面,學校寧願增加代課教師,因為一名公辦教師的工資相當於五六名代課教師的報酬。在農村很多學校,沒有體音美教師,老師往往是什麼課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學質量,很多六年級學生還不如城市的三年級學生。

(三)用於義務教育的財政經費吃緊,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目前農村的義務教育的教育經費嚴重入不敷出。政府對教育的投入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教育經費的投入增加遠遠跟不上農村教育發展的需要,我省政府應加大教育投資。

税費改革前,農村教師的工資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鄉級財政撥款、農村教育費附加、從學生中收取的教育集資和中央專移支付;税費改革後,教育集資和教育附加被取消了,鄉級政府和農村不再直接承擔義務教育的財政責任,其經費基木上全落在縣級政府身上,而大多數縣財政較為緊張,基本上為吃飯財政。這使部分財力落弱的縣不堪重負,於是出現了教師工資難以兑現、教育負債償還無期、學校正常運轉困難等問題。在缺乏國家財政撥款大力支持的前提下,農村教育部門由於財政困難,不得不把增收超過學費的雜費變成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來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儘管農村中國小校教師的工資發放已基本有了保障,但是農村中國小公用經費和修繕投資經費不能得到落實,學校公用經費運轉困難重重;有部分學校欠債問題久拖不決,利上加利,學校已不堪重負。為了學校的發展和老師的福利,學校就想辦法變相從學生那裏收取各種費用。這些措施間接地促進了農村孩子輟學率的增加。

(四)義務教育課程設置的滯後性

從目前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村主要還是在追求“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阻礙着課程改革。同時,課程改革總是受到具有守舊思想的教師、學校和家長的強烈反對,因此改革總是遲緩的。長期以來,農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即除了不斷升入高一級的學校外,再沒有其他的功能。農村與城市採取相同的教材、教法、進度,這與農村的實際情況相距甚遠,由於在學校硬件、師資水平和資訊等方面的天然劣勢,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學。絕大多數的農村學生,只能成為極少數尖子生的陪襯,成為這種教育體制和目標的犧牲品。

(五)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

隨着我國計劃生育的深入開展和人員流動的加強,農村的生源數量在不斷下降,產生了一系列的新問題。主要表現在:(1)由於生源不斷減少,人口分散,有些地區非常偏僻,學校進行合併後,學校不能相對集中,無法達到規模效益。加上交通等條件的限制,貧困地區“一師一校”、“國小三年級以前教學班”或“複式教學班”屢見不鮮,使教學質量難以提高。(2)農村流動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處於尷尬境地。由於流動人口的特殊及各項配套措施尚不完善,又受到政策、經費管理困難等多方面的限制,他們的教育也常常是名存實亡。

關於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

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Ⅱ深化農村教育改革Ⅲ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資源為農村服務的體制Ⅳ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執法主體地位,預防輟學率的上升

我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農村教育局面將會變地更加樂觀、更加美好,更多的農村孩子會回到學校,伴着朗朗地讀書聲茁壯成長。為新世紀祖國的騰飛、為社會主義的建設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hanjia/w6re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