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整改措施 >

白血病護理最重要措施和觀察(精選3篇)

白血病護理最重要措施和觀察(精選3篇)

白血病護理最重要措施和觀察 篇1

白血病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國內治療的療程要求達到5年[3]。白血病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毒副反應和併發症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常常大於疾病本身所致的症狀。因此,護理人員必須瞭解化療方案、化療藥物的作用機理、用法和毒性反應,按時準確給藥,可預見性地採取各種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和減輕毒性反應。本研究表明,化療藥物對白細胞數目的影響最大;常用的四種化療方案所出現的副作用差異無顯著性;對化療患者的心理、飲食、生活指導,可有效的減少化療副作用的發生。

白血病護理最重要措施和觀察(精選3篇)

3.1 心理護理 心理社會因素與白血病的發生、發展之間有密切的關係,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存期有明顯的相關性,為此對白血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並越來越受到重視,合理的心理護理,可起到藥物所不能達到的作用。我們通過對觀察組131例患者在整個化療過程中在全面收集患者的主、客觀資料的基礎上,對心理社會資料也進行系統的評估,並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給予心理疏導和支持。經過反覆多次的心理指導,觀察組所出現的化療副作用明顯比對照組少,均能以良好的心態完成整個療程。

3.2 化療副作用的預防護理

3.2.1 藥物外滲與繼發性靜脈炎 多數化療藥物有強烈的刺激性,如外滲可致劇烈疼痛、組織壞死甚至造成肢體斷殘,有些化療藥無明顯外滲亦繼發靜脈炎。因此在注射化療藥物時選擇血管尤其重要,對多次化療及外周靜脈血管較細者宜用鎖骨下靜脈、頸外靜脈、股靜脈穿刺置管。上述部位血管徑粗,血流速度快,藥物與管壁接觸時間短,既減輕化療藥物對局部血管的刺激症狀,又避免靜脈炎的發生。由於在化療過程中我們注意以上的各個環節,兩組患者均無藥物外滲及靜脈炎發生。

3.2.2 胃腸道反應 化療藥物刺激嘔吐中樞引起的噁心、嘔吐是化療後常見的早期症狀,其發生率為80%~90%,重度嘔吐導致脱水、電解質紊亂和體重下降,並增加患者對化療的恐懼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的順應性[4]。在化療前做好解釋工作及給止吐、鎮靜劑;注意加強飲食護理。化療所致的消化道反應出現的時間和反應程度除與化療藥物的種類有關外,常有較大的個體差異[5]。我們對觀察組的患者給予制定飲食計劃,囑患者嚴格按飲食計劃在規定時間內進食,研究表明胃的充盈度與化療所致的噁心、嘔吐有着密切的關係,觀察組於化療當天7點鐘進食,過3h後再進行化療,此時胃已經排空,可有效地減輕胃腸道反應症狀;觀察組嘔吐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由於化療藥物所致的噁心、嘔吐機制複雜,涉及多巴胺、阿片、5-羥色胺等多種受體和許多相關因素,單一藥物很難達到預期目的,有學者提出“平衡抗吐”的概念[6],以期通過多種藥物聯合應用達到最佳效果。

3.2.3 骨髓抑制反應護理 治療白血病的大多數化療藥物不同程度地造成骨髓抑制,其中以白細胞減少最為明顯,兩組患者在化療後白細胞數明顯降低。當粒細胞<0.5×109/L時,感染的發生率增高,而粒細胞<0.1×109/L時,敗血症及其它嚴重感染更易出現,在患者化療過程中,我們注意測量體温,做好保護性隔離,整個化療過程中密切監測血象,在化療前我們做好衞生健康宣教,加強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做好口腔、皮膚、肛周護理,減少了機會感染。血小板減少可有出血傾向,顱內出血是白血病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應注意觀察顱內出血的先兆症狀,若患者突然視力模糊、頭暈、頭痛、呼吸急促、噴射性嘔吐,甚至昏迷,提示顱內出血的可能,應及時給予處理。貧血是化療過程中常見的併發症,目前有2種方法來糾正腫瘤相關貧血,通過輸血迅速提高血紅蛋白水平或者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recombined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療,由於輸血有一定的危險性和不良反應,使用rHEPO治療相關貧血有效,可減少輸血率,改善生活質量[7]。

3.2.4 黏膜、皮膚反應 抗代謝藥,特別是大劑量使用時,常引起嚴重的口腔炎,在使用這些藥物時加強口腔護理,用有效的漱口液含漱,避免進食有刺激性的食物。由於免疫功能低下,兩組患者中有6人併發帶狀皰疹,出現低熱、局部皮膚灼熱感及陣發性神經性劇烈疼痛,經加強皮膚護理,並給予止痛劑等處理後症狀緩解。阿黴素、環磷酰胺、甲氨喋呤等抗腫瘤藥,在阻止腫瘤細胞的同時,又可抑制毛球的有絲分裂,使毛根細胞不能更新而致脱髮。脱髮常發生在化療2~3周後,特別是短時間內頭髮大量脱落,患者難以接受這一事實,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年輕的女性患者尤為突出,目前尚無有關使用藥物來減輕及預防脱髮的報道,但隨着對減輕化療副作用的研究,可以通過採取不同護理手段來達到預防或減輕脱髮的目的。常用的有頭置髮帶、止血帶阻斷法、頭頸部使用海綿持續冷敷或使用冰帽等方法使局部血流受阻或緩慢,以減少化療藥物對毛囊的抑制和損傷,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減輕脱髮。在化療前最好讓患者把頭髮剪短,以免看到過多頭髮脱落而恐懼,並教會患者適當的修飾方法,如戴帽子、假髮等。

3.2.5 心肌損害 蒽環類、三尖杉酯鹼可致心臟毒性,表現為心肌炎、心動過速、嚴重時可出現傳導阻滯。對化療患者要勤測心率、脈率,注意其速率、節律,用此類藥物前、中、後做心電圖,發現異常及時給予處理,同時使用一些保護心臟的藥物,如輔酶Q10、維生素C、維生素E等;化療藥物的緩慢靜滴可減輕心臟毒性,兩組患者均無心肌損害發生。

3.2.6 肝腎功能損害 巰嘌呤、甲氨喋呤、左旋門冬酰胺酶對肝功能有損害作用,用藥期間觀察患者有無黃疸、並定期監測肝功能。多數抗腫瘤藥物由腎臟排出,用藥後,由於癌組織迅速崩解,易產生高尿酸血癥,嚴重時可形成尿酸結晶,堵塞腎小管,導致腎功能衰竭。部分藥物如甲氨喋呤,當大劑量使用時,其代謝產物可溶性差,在酸性環境中易形成黃色沉澱物,環磷酰胺以原形排出,入量不足易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特別是患者在缺水時,不但使膀胱內藥物的濃度升高,而且停留的時間延長,加重對膀胱的刺激。因此需保持患者水化和尿的鹼性化,每日入量保持在5000ml以上,尿量3000ml以上,測定pH值,使尿pH值>7;並給予碳酸氫鈉和抑制尿酸形成的別嘌呤醇,鼓勵患者多飲水,準確記錄出入量,避免進食酸性食物。

3.2.7 其它副作用 長春新鹼可引起末梢神經炎而出現手足麻木感,告訴患者停藥後可逐漸消失;近年來,隨着化療方案的不斷改進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廣泛開展,使得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緩解期和無病生存期得到延長,髓外復發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複發率明顯增加,文獻報道[8]白血病患者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復發的發生率為2.0%~8.8%,且呈上升趨勢。當為患者進行鞘內注射化療藥物時,推注藥物宜慢,注畢去枕平卧4~6h,注意觀察有無頭痛、發熱等反應。

通過研究,對觀察組1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化療的藥物毒副反應進行了系統長時間觀察和護理,摸索出了血象的動態變化及毒副反應時間規律,對於合理的防護,保障在劑量化療的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隨着白血病治療技術的進展,較多可供選擇的方案以及治療的有效性,使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長,生存質量得到提高。白血病的護理也得到了極快的發展,護士通過採取各種護理措施及加強護理減輕化療副作用等方面,越來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由於白血病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尚有許多治療護理方面的問題有待於研究解決。

白血病護理最重要措施和觀察 篇2

一飲食護理

食物的攝取是患者熱量供應,蛋白質,微量元素,電解質攝入的來源,對患者的生命活動及耐受化療有重要意義,但由於化療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口腔潰瘍疼痛,導致患者不能進食,我們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護理。遵醫囑應用止吐藥,減輕腸胃反應;應用促進潰瘍癒合的藥物及止痛藥;給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的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減輕藥物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同時有利於毒素排泄。

二臨牀護理

化療藥物大都通過靜脈注射用於治療急性白血病,但許多化療藥物對通路靜脈有損傷作用,常致靜脈痙攣,疼痛甚至靜脈阻塞,因此,應注意保護靜脈。有些化療藥物的毒性表現黏膜上,尤其是大課題應用時常引起嚴重的口腔炎症,口腔潰瘍,另外,化療可致白細胞下降,易引起全身感染乃至敗血症。因此,為減輕患者痛苦,加速黏膜上皮細胞再生,防止感染,口腔護理是化療護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具體包括:保持口腔清潔,用4%碳酸氧鈉漱口;化療期間讓患者多飲水,減輕藥物對黏膜的損傷;化療期間不要使用牙刷,用棉籤輕輕擦洗口腔牙齒;發生口腔炎時要做好口腔護理,根據病情選用有效藥物;給予無刺激性流食。

三心理護理

通過對患者的心理分析,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病情及化療反應的不同,心理反應也不同,開朗型佔3%,多數患者表現為憂鬱,焦慮,煩躁,悲觀,消極,恐懼的心理。40%的患者對治療持懷疑態度,醫務人員應關心患者,耐心向患者介紹化療的目的,意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並説明這些反應是暫時的,待停藥後可恢復正常,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在日常護理中,家屬與患者接觸最多,因此,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為家屬提供有關疾病知識,使家屬對白血病知識有所瞭解,最大可能的從生活,思想上使患者減輕負擔,通過互相支持,使患者獲得安慰與寄託,對穩定白血病患者的病情有重要意義。

白血病護理最重要措施和觀察 篇3

常見護理診斷

1.活動無耐力:與貧血致組織缺氧有關。

2.有感染的危險:與中性粒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有關。

3.潛在併發症:

(1)出血:與血小板減少有關。

(2)抗腫瘤治療的副作用:與化療藥物及放療的毒性作用有關。

4.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與疾病及化療致食慾下降、營養消耗過多有關。

5. 有執行治療方案:無效的危險(risk for in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rapeutic regimen)與治療方案複雜、治療時間長、病人難以接受、以及家長缺乏白血病的知識有關。

護理措施

1.休息:白血病患兒常有活動無耐力現象,需卧牀休息,但一般不需絕對卧牀。長期卧牀者。應常更換體位、預防褥瘡。

2.預防感染:感染是導致白血病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患兒免疫功能減低,化療藥物對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粒細胞減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發生感染的危險因素。粒細胞減少持續時間越久,感染的威脅愈大。預防感染可採取以下措施。

(1)保護性隔離:白血病病人應與其它病種病人分室居住。以免交叉感染。粒細胞及免疫功能明顯低下者,應置單人病室,有條件者置於超淨單人病室、空氣層流室或單人無菌層流牀。普通病室或單人病室需定期進行紫外光照射、戊二醛燻蒸。限制探視者的人數及次數,工作人員及探視者在接觸患兒之前要認真洗手。

(2)注意個人衞生:保持口腔清潔,進食前後用温開水或口泰液漱口。宜用軟毛牙刷,以免損傷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繼發感染。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塗擦患處。勤換衣褲,每日沐浴有利於汗液排泄,減少發生毛囊炎和皮膚癤腫。保持大便通暢,便後用温水或鹽水清潔肛門,以防止肛周膿腫形成。

(3)觀察感染的早期表現:每天檢查口腔及咽喉部,有無牙齦腫脹,咽紅、吞嚥疼痛感,皮膚有無破損、紅腫,外陰、肛周有無異常改變等,發現感染先兆時,及時處理。對合並感染者可針對病原選用2~3種有效抗生素口服。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

(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 進行任何穿刺前,必須嚴格消毒。各種管道或傷口敷料應定時更換,以免細菌生長。

3.出血護理:出血是白血病患兒死亡的又一主要原因。出血護理參閲本章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護理措施。

4.使用化療藥物時應注意:

(1)掌握化療方案、給藥途徑、密切觀察化療藥物的毒性反應。鞘內注射時,藥物濃度不宜過大,藥液量不宜過多,應緩慢推入,術後需平卧4~6小時以減少不良反應。

(2)熟練穿刺技術。化療藥物多為靜脈途徑給藥。且有較強的刺激性。藥物滲漏會引起局部疼痛、紅腫及組織壞死。注射時需確認靜脈通暢後方能注入。光照可因起某些藥物分解。如甲氨蝶呤靜脈滴注時需用黑紙包裹避光,以免藥物分解。操作時最好戴一次性手套保護,以免藥液污染操作者。

5.輸血的護理:骨髓暫時再生低下是有效化療的必然結果。白血病在治療過程中往往需輸血液成分或輸血進行支持治療。輸注時應嚴格輸血制度。一般先慢速滴注觀察15分鐘,若無不良反應,再按患兒年齡、心肺功能、急慢性貧血及貧血程度調整滴速。輸血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輸血引起的不良反應。

6.增加營養,注意飲食衞生 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鼓勵患兒進食。食品食具應消毒,水果應洗淨、去皮。

7.消除心理障礙:

(1)熱情幫助、關心患兒。讓年長患兒認識珍惜生命的重要意義,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2)向家長及年長患兒介紹白血病有關知識。宣傳兒童白血病的預後已有很大改善。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完全緩解率達95%以上,5年以上存活者達70%左右,部分患兒已獲治癒。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初治完全緩解率已達75%左右。目前已公認白血病不再被認為是致死性疾病。

(3) 闡述化學藥物治療是治療白血病的重要手段。讓家長了解所用的化療藥物、劑量、副作用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合併感染、出血、血尿、脱髮等)。瞭解定期化驗(血象,骨髓、肝、腎功能、腦脊液等)的必要性,以及患兒所處的治療階段。使患兒能積極接受治療,使治療方案有效進行。

(4)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讓患兒家長交流與護理、治療配合的經驗,講述不堅持治療帶來的危害。

(5)定期召開聯歡會,讓新老患兒家長交流體會。 讓初治者看到已治癒者的健康狀況、從而增加治癒的信心。

8.緩解後的護理:白血病完全緩解後,患者體內仍有殘存的白血細胞(約107個),這是復發的根源,還需堅持化療。化療間歇期可出院,按醫囑給藥及休養。已持續完全緩解1~2年者,化療間歇期可上學,但應監測治療方案執行情況,並教給家長進行護理的技術。

9.健康教育:鼓勵患兒學習,注意體格鍛鍊,增強抗病能力。使患兒的疾病、心理均獲得治癒。持續完全緩解停止化療者,應囑定期隨訪,以便及時發現復發徵象。

標籤: 白血病 護理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cuoshi/0d7x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