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策劃書 >班級活動策劃書 >

如何第一次開主題班會

如何第一次開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什麼是“主題班會”?我手中一本關於班主任工作的詞典上是這樣界定的:“圍繞一定主題而舉行的班集體成員全體會議。”這樣解釋似乎不錯,因為班會班會當然應該是全“班”之“會”。但是,如果把主題班會僅僅理解成“全體會議”絕對不全面――若是班主任把主題班會真的開成了“會議”,那麼教育者所期待的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其實,在我看來,主題班會應該是班級“活動”而不是“會議”。這種活動不但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而且形式活潑,全員參與。特別還要説明的是,主題班會的“主題”應該來自學生,或者至少應該是學生關心的問題。這裏順便説一下“主題班會以學生為主體”的話題。針對過去主題班會課由教師一言堂的狀況,我們現在提出“以學生為主體”,這當然是對的;但是我理解的“以學生為主體”決不是表面上的只由學生主持和參與而班主任不在場,其實是否“以學生為主體”,關鍵是看主題班會的主題是否真正來自學生,或者班會課是否真正滿足了學生心靈的需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強調班會的主題應該來自學生。

如何第一次開主題班會

對班主任來説,第一組織主題班會至少要注意這樣幾點:第一,通過多種形式瞭解學生的興奮點,確定班會主題。第二,班會的內容儘可能緊扣學生實際,避免空對空。第三,形式上儘可能活潑,儘量不要教師一個人説,而讓大家都參與。第四,儘量爭取能將主題班會與學科教學相統一。我的意思不是説用單純的課堂教學取代主題班會,而是説要讓主題班會與學科教學自然結合,這樣效果會更好。

下面舉一個主題班會案例――

1999年9月剛進校的學生,即將迎來國慶50週年。在和學生接觸中,我發現學生對新中國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並沒有特別深刻的感受,而實際上他們正是享受着改革開放的成果成長起來的。怎樣讓現在的孩子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祖國的鉅變?9月14日,我結合語文教學,在班上搞了一個主題班會:“從身邊的變化看祖國的變化”。

我先向學生談了我從自己身邊所感受到的變化。比如:我讀國中時是步行上學,而現在我讀國中的女兒是騎自行車上學;我第一次坐火車是23歲去重慶的時候,而我女兒11歲就乘坐過飛機了,等等。

然後,我對學生們説:“其實,在你們每一個人的家裏,幾十年來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從你們記事時算起吧——請問:進人90年代以來,我們班上有哪些同學家裏搬過新房子?請這些同學舉手。”

結果,全班61名學生中,在不到2019年的短短時間裏,有57位學生的家裏搬過新房於。其中搬過兩次家的有28位,搬過3次家的有15位,搬過4次家的有8位,甚至還有搬過5次家的!

就這麼一次小小的舉手調查,學生們就真切地感受到了國家的變化。我接着又對大家説:“其實,同學們身邊的變化豈止是搬新房子這一件事呢?現在,同學們討論一下,看你們的身邊還有哪些變化?

頓時,教室裏的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們討論得極為熱烈,大家紛紛爭着發言。有的從家裏餐桌上食品的變化談祖國的變化;有的從電視。電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的購置乃至更新換代談祖國的變化;有的從家庭電腦。電話的擁有量談祖國的變化;有的從家庭交通工具的變化談祖國的變化;有的從週末休閒方式的變化談祖國的變化;有的從人們見面時問候語的變化(原來多半是“吃了嗎”,而現在往往是問看足球賽沒有或者讀什麼書看什麼電視劇沒有)談祖國的變化……

這是一組課堂即興調查統計的數字:全班61位學生,有50位學生家裏電視機換過1次,有40位學生家裏的電視機換過2次;有58位學生家裏安裝有電話;有32位學生家裏擁有電腦;有60位學生參加過旅遊,其中有7位學生還曾出國旅遊。

我總結道:“不用從電視報紙上去找祖國50年的輝煌成就,剛才同學們所説的,不就是看得見摸得着的祖國鉅變嗎?而且,我們完全可以預言,可愛的祖國還將有更驚人也更輝煌的變化!”我趁勢把話題一轉,“現在,請同學張開思想的翅膀,讓心靈飛翔——暢想一下,未來的祖國還會有哪些變化?”

教室裏又熱鬧起來,學生們七嘴八舌,滔滔不絕:“以後我們上學連自行車都不用騎了,可以乘坐地鐵或磁懸浮列車上學。”“以後我們上學不用背書包了,只需提一個筆記本電腦就行了。”“再以後的中學生將不必到學校上課了,他們在家裏就可以通過網絡讀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以後如果再搬新房子,什麼傢俱電器都不用買了,新房子裏一切都是現成的。”“以後我們將到外星球去旅行!”

短短40分鐘的班會課,學生們實實在在地聽到了祖國前進的足音,他們也因此而更加充滿信心地憧憬着祖國燦爛的未來。

新生進校的一週之內,其實有很多班會內容的:比如剛認識的同學之間互相介紹,比如利用教師節進行師生溝通,比如讓學生展望“我心目中的班集體”等等。

標籤: 班會 主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nji/8wd30n.html
專題